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合集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专题四】《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改造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原理等。

1.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历史的客观规律包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2.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它反对唯意志论,不把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看成是单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体和发展水平,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

3.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体系。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进行复习。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指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将社会发展看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味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引入历史唯物主义最早是通过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由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引入中国的。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介绍给中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激发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情,将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

他们通过阶级斗争、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等手段,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四、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观点。

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中国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五、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有着重要影响,也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不断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六、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和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之一,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对于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人类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包括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推动的观点。

2. 唯物史观: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启发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的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3. 基于阶级斗争观点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4.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列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矛盾推动的,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的。

2. 社会历史的发展推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 阶级矛盾决定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变。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另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社会的发展不是凭空想象或者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由客观的物质条件和人类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学说体系,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批判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来源。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求把学习理论与参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并推断未来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实践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实践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深刻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哲学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其进行复习时,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意味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是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基础。

以农业社会为例,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主要依赖土地进行生产,形成了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社会意识。

而在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复杂的分工合作关系,则催生了追求效率、创新和竞争的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导致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从而引发社会变革。

例如,在封建社会,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与封建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和农民的依附关系相适应。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要求打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决定了其政治制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法律体系也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实践中,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在分析贫困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个体的因素,而要从社会的经济结构、分配制度等方面寻找根源。

在制定社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现状,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由于其内在的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顾名思义,是指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解释社会的运动和变动。

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二、核心观点1. 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借鉴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的发展具有自我矛盾性和不平衡性。

物质的发展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过程来实现。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

三、主要内容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法律、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包括政府制度、法律制度、文化观念等。

2.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阶级斗争作用,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化和矛盾的产物。

阶级斗争驱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3. 社会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这包括了法律、道德、宗教、科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在中国革命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和行动,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变革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历史的决定力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由于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变化引起的,强调思想、观念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释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发展变化的。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每一种社会形态包含着自己的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连续的,即从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平稳的和连续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而社会革命的动力则来自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激化,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认识和把握,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还提出了五对基本范畴,即量与质、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因果与目的、运动与静止,这些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一种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是由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因此,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变得不适应,社会就会发生革命,新的生产关系就会产生。

•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上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的结果就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发展规律是历史的本质: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观意志的干扰。

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强调个人的选择和意志。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客观性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

唯心主义忽视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影响,过分强调主观意识和个人能动性。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不受个体的意志所影响。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它的应用可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以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方面:•社会历史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过程,为社会改革和革命指明方向。

•阶级斗争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了解和认识阶级斗争的规律,可以帮助劳动人民更好地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科当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我们考试的一个考点知识,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注意:1、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3、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群众观点4、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一、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详细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核心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历史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历史的方法论。

本文旨在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通过分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深入了解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即历史是由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决定的。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味着历史是有所确定性的,而不是纯粹的偶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历史的物质基础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用来研究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矛盾和斗争: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和斗争的产生。

矛盾是社会运动的力量,通过对抗和冲突,旧的社会形态才能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2. 质变和量变:历史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社会变革平稳发展的过程,而质变则是革命性的突变,使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跃迁。

3. 社会发展的螺旋式循环: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并非呈线性直线式的进步,而是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

历史经历了多次重复的循环,但每一次循环都不完全相同,进步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三、历史辩证法的应用历史辩证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经济领域:历史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经济形态的演进和变化。

2. 政治领域:历史辩证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了解历史上不同政治制度的兴衰过程,可以为我们规划未来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文化领域:历史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形态的生成与演变。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可以深入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

E.继承和发展。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提出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革命理论,并深入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在这种基础上孕育着一种矛盾和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每个社会形态中,都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指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规律性规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并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来指导革命实践。

1. 社会革命规律社会革命规律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

历史上,社会革命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人民群众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的革命行动。

2. 阶级斗争规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内容各异,但其本质是不变的。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4. 社会形态的替代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种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变化而推动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进行复习和探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而黑格尔则强调理性和观念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古代哲学的批判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制度形式和社会意识的形成。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是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产物。

换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社会历史的阶段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制度。

这些阶段包括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来推动的。

四、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变革中的推动作用。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原先的压迫阶级会被推翻,新的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会随之产生。

五、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和趋势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将取得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六、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变革、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展开复习,以加深对其核心观点的理解。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唯物主义观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

它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形成对立。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意识的附属物。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意识的决定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意味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法律、意识形态等)。

唯有逐步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能实现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社会历史的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社会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形态得以更替,社会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的规律,为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是凭空想象或个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而是客观存在的。

了解并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指导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批判思想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观历史唯物主义观是一种批判思想方法。

它要求我们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批判地看待社会现实,辩证地分析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动力。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指导社会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重要原理。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通过控制和调节社会生活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分析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对于准确把握现实、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展开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类历史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认识世界的观点。

其核心原理有两个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意识形态都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出来的,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的意识形态。

这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都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

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等。

这表明,不同的社会存在条件会导致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是指人们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以唯物论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世界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矛盾斗争的复杂系统,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分析研究问题时需要从整体和矛盾的角度去看待,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研究,来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包括对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入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3.唯物辩证法的实证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矛盾的斗争过程,通过内部的矛盾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幺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幺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从社会存在出发;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普遍规律(1)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普遍规律。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点 、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引。
例1:幸福指数,是衡量热门对自身生存和发 :幸福指数, 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 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 指数。 指数。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年 月 议期间, 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 议期间,“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 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 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 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 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各地代表根据 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 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 北京代表提出“ 如:北京代表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 广东代表提出“ 活”,广东代表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 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本省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本省 省情提出并增进人民“幸福感” 理由。 省情提出并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理由。
一、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重要原理 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 2、社会基本的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 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 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地代表根据本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省的实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标准。 省的实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标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通过提 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 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本利益。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本利益。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所以要不断增进人民的 幸福感。(以上答案, 。(以上答案 幸福感。(以上答案,若考生从其他方面作 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例:近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近来,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税费改革” 增值税” 循环经济” “税费改革”、“增值税”、“循环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八荣八耻”、“生态 社会主义新农村” 八荣八耻” 文明” 酒驾”等新名词不断出现。 文明”、“酒驾”等新名词不断出现。随着这 些新名词的出现, 些新名词的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 发生着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 发生着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 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从老人到孩子,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 述材料的认识。 述材料的认识。
2、社会基本的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 反作用。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 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例2: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是导致 :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是导致2010 年珠三角地区企业“用工荒” 年珠三角地区企业“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 目前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 因。目前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 后 90后农民工)约占 后农民工) 后农民工 约占70%。与第一代农民工相 。 他们不仅要求在打工中赚钱, 比,他们不仅要求在打工中赚钱,更希望扎 根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受教育程度较高、 根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受教育程度较高、 职业期望值高,不愿从事最脏、最累的工作; 职业期望值高,不愿从事最脏、最累的工作; 思维活跃、有梦想追求, 思维活跃、有梦想追求,更加注重个人价值 的实现,但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的实现,但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你怎样看待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 你怎样看待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 作用。 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这两个原理可以合并一起运用。也请注意“ 这两个原理可以合并一起运用。也请注意“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与“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 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联系。 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联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由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两部分组 成
主干知识整合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认 识 社 会 与 价 值 选 择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寻 觅 社 会 真 谛 社会发展 的规律 『 历 史 观』 社会历史 的主体 实 现 人 生 价 值 『 价 值 观 人 生 观』 价值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历史发展 的总趋势 重视社会意 识的反作用 改革是发展 的强大动力 充满信心, 充满信心, 做好准备 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 站在最广大人 民的立场上 要 求 要 求
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 价值观 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
体 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 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 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新生代农民 工追求的新型生活方式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工追求的新型生活方式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新生代 农民工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农民工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应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应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实现人 生价值。 生价值。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二、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原理 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的含义、特点、评价和如何实现 、人生价值的含义、特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点(1)( )( )( ) 、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点( )( )(3)( )(2)( )(4) (1)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 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生价值的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 )人生价值的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 是价值的享受者。人通过活动, 是价值的享受者。人通过活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 的需要(社会价值); );同时也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 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也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 神的满足(自我价值)。 神的满足(自我价值)。 (3)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 )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 要看他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要看他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存在的反映。 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 样的社会意识, 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上述新名词的出现, 识的变化。上述新名词的出现,是我国社会 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 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 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 展起推动作用。随着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展起推动作用。随着这些新名词的出现,人 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在着变化, 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在发生在着变化,体 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