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答案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代码: 653 考试科目名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唯物主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分)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或精神,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属于哲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表现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3分)

2、主体客体化

实践是在人们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处在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2分)主体客体化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在客体上印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从而体现出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性特征。(3分)

3、社会形态

唯物史观把社会形象地比作一座大厦,把生产关系即经济结构看作这座大厦的经济基础,把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看作这座大厦的上层建筑。(2分)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到目前为止,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类型。(3分)

4、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分)因此,真理是客观的。任何一个具体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的角度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2分)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分)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2分)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2分)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分)

2、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具体来讲:(4分)

辩证的否定体现的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标志着

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由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2分)第二,辩证的否定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吸收了旧事物当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2分)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也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在克服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这样,新旧事物之间固然有质的区别,但新事物是从旧事物内部产生出来的,因而同旧事物存在着必然的联系。(4分)(2)辩证否定观为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原则。第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进行否定的理解,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4分)第二,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在肯定中看到否定,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而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和状态。(4分)

3、简述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答:(1)作为哲学范畴的“社会进步”,是指社会根据其内在矛盾运动发生的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就是人类的社会进步,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进和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社会进步既包括社会持久、缓慢的进化,又包括社会发展的质的飞跃。(5分)

(2)社会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之所以必然地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步,其根源在于社会本身的内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矛盾运动。正是这一矛盾使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然后又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杠杆,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阶段。因而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但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主体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与价值选择上的盲目性或片面性,任何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作出一定的牺牲或为实现社会进步而承担消极的后果。(5分)(3)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有生产力发展这一最高标准与人的发展这一“终极标准”。物质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它决定着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或客体尺度。但是,社会进步仅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够的,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能以满足人的发展为最高目的,则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其主体尺度。(5分)(4)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出发,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历史形态: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自然经济形态);b、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商品经济形态),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一阶段中,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共同控制之下,人们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5分)

4、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观点所包涵的基本内容。

答: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5分)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