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线路接触网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石长线二线增建接触网专业下部作业指导书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SCFX-4 标段接触网工程下部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监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指挥部接触网项目部2013年3月22日第一章施工测量一、既有线区间支柱坑位测量(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 (1)选择起测点应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车站正线1#、2#道岔或大型建筑物(如桥、涵洞、隧道口等处)起测。
(2)纵向定位由起测点开始,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沿钢轨丈量支柱跨距。
第一遍先做临时标记,待整个区间或两个固定建筑物的区段测量完成后,与图纸核对无误后,再作正式标记。
如有误差应在整个区段进行校核调整。
(3)书写标记在定测的支柱坑位处邻近钢轨上,先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再用油画笔蘸上油漆书写标记。
(三)标准1、直线区段可沿任一钢轨丈量,曲线区段应沿曲外轨丈量。
曲内支柱丈量定位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曲内轨上。
2、拉链三人,前、中、后各一人。
看图一人。
3、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要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1m,-2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4、偏差应合理分摊到有关跨距中,如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设计变更手续办理。
5、标记内容:支柱中心线、支柱号、支柱或基础类型、侧面限界、横卧板类型及数量。
(四)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在测量人员前后各设一名防护员,两名防护员距测量人员应保持在800米。
2、由直线区段向曲线区段转换时,转点应选择在直缓点。
3、若支柱位置与信号机、桥涵、架空线路等发生干扰时,应尽量避开或找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4、在有信号机轨道绝缘的区段测量时,注意钢卷尺不要将轨道绝缘短路。
5、测量过程中,应随时将平面图里程(支柱里程、桥涵里程、信号机里程)与现场信号机里程、桥涵里程、公理标等进行校核。
6、测量中,应对每个坑位的地质情况;附近的建筑物;地下设施;跨内的电力线路;平交、立交公路的位置;桥梁栏杆、避车台的设置;隧道洞门形式;隧道壁形式及隧道净空高度等做好记录。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1000字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证与日常维护密不可分。
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是为了提高接触网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质量有效开展工作。
二、施工前准备1.组织人员:根据施工任务单,进行施工计划,确定施工人员组成和分工,实行班次制度,确定值班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施工材料:按照接触网施工计划,准备好所需材料,合理存放和保管,严禁放置在高空位置和电力设备上方。
3.施工设备:准备好所需机具和器材,包括施工用车、吊装设备、回路检测仪等,严格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施工设备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4.施工现场:仔细勘察接触网施工现场,确定施工范围、施工器材、设备放置位置、跨越道路绝缘支架、支撑物位置等,做好施工标识和区域防护措施。
三、施工过程1.施工安全:严格遵守电气设备安全规程,严禁吸烟、火种、明火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位置一定要符合安全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行人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2.施工质量:按照接触网的设计规范,材料的质量要达到规定标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进行验收,严格按照质量要求验收,并及时记录好施工情况。
3.施工量的控制:施工量的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控制施工量并及时记录,确保施工量与任务量一致,不超过设计标准。
4.施工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做到人员合理配置,合理轮换工作,对值班人员进行安排。
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制订相应的安全考核和奖惩办法,确保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施工后收尾1.材料和设备的归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归还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具、器材、安全设施等,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施工档案的建立: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质量评定、验收、工作量统计等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施工档案,作为今后接触网的维护与管理参考。
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准备
安钢筋网
安装模板
固定螺栓
浇制基础
制作试块
基础养护
基础拆模
基础帽浇制
结束
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先将需安装模型板的基坑周围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复核坑深和限界; (3)清理坑内杂物及积水等,平整坑底面和坑壁。 5.2 施工工艺 5.2.1 安装钢筋网(根据设计图纸) (1)把加工预制好的钢筋网运至坑位; (2)利用推车和人工(4~5 人)将钢筋网安放在基坑内; (3)与设计图核对钢筋网安装位置使其达标。 5.2.2 安装模板 (1)清理、平整路肩面,保证模板安装水平; (2)根据设计基础型号及测量标记和记录安装模型板; (3)复核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符合设计并达标; (4)根据坑口设计尺寸事先用木板钉制做木框架或采用钢模架,运至坑口,复核 基础型号,将框架或钢模架摆放在坑口上,根据设计数据调整框架高度及中心线使其达 标,保证侧面限界和标高符合要求; (5)加固木框架或钢模架保证其稳固可靠; (6)安装前将模板清洁干净,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废机油以方便脱模。
(2)开挖基坑施工中遇到电缆的应急预案:开挖基坑施工中轻挖轻刨,遇到电缆等 地下管线时按设备管理单位要求用φ150mm 波纹管进行防护,7~8 个基础压在同一根光 缆上时应考虑基础移位或电缆移位。确需改移电缆时,必须在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指 导下进行。发生碰坏电缆的情况应设置防护并及时通知就近车站和行车组织部门,应及 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进行抢修。 (3)开挖过程中不能污染道床。
支柱埋深施工偏差为±80mm。位于曲线上的支柱计算埋深时,应考虑曲线超高,曲 线外侧支柱以曲外轨测量时应减去 1/2 超高,曲内支柱以曲内轨测量时应加上 1/2 超高。 (4)基坑位置确定:1、确定基坑中心位置:基坑中心=设计侧面限界+1/2 支柱底长度 支柱底长度尺寸: H78、H60、H93 : 705 毫米 H170: 920 毫米 2、以坑中心为准确定 坑口开挖尺寸。3、 开挖时按底板、横卧板来确定坑口大小。4、为确保下部横卧板安 装,基坑开挖时应测量准确,以坑后部尺寸确定基坑开挖大小为最好。5、横卧板、底 板尺寸:(单位:毫米)Ⅱ型横卧板 1000×600 孔距 314 IV 型横卧板 1800×400 孔 距 420 底板 I 型 1200×800 底板 II 型 1300×900; (5)地下管线确认; (6)清理工作面; (7)安设防道碴挡板:选用防护板立于坑口边缘线路侧,在顺线路方向坑口两侧打木 桩两根固定防护板,防护板长度为坑口长+1.5 米,宽度以道碴不高出防护板为准。 5.2 施工工艺 (1)开挖时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挖掘; (2)安装防护板。基坑每下挖 200mm,便安一层防护板。先安装线路和田野侧的防 护板 a(比坑口长 30~50mm),两侧打入泥土,让防护板紧贴坑壁。再安装垂直线路的 防护板 b,打击至防护板 a 与 b 互相垂直,密贴坑壁,在防护板 a 上安装木档,防止防 护板 b 受力滑出。 (3)开挖过程中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 (4)使用静力触探仪测量承载力,承载力小于 100Kpa 时书面报项目部。 (5)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再按照 “防护板安装”程序要求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 到标准为止。 (6)对于发现的电缆采用φ150 的玻纹管防护,即将玻纹管从中剖开,将电缆放入其中, 再将玻纹管合拢并在其外面用彩条布包好,然后用细铁线将其牢固绑扎;玻纹管的两边
接触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
接触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接触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汇编)第一章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接触网基础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讲解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的施工表和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制定针对基坑开挖、基础浇制时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支柱、各类基础技术数据的收集,熟悉现场和线路情况。
准备好施工机具,满足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时的施工需要。
3. 技术要求3.1 按照技术部门下发的技术交底及下部施工表施工;3.2 确认现场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一致,不符处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3.3 根据支柱类型及基础类型确定基坑大小尺寸,施工尺寸可比设计尺寸略大0~100mm;3.4 对于易塌方区段的基坑可采取大开挖的方式,保证基础浇注后的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3.5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多次复核限界、坑深等数据,以免基坑偏斜;软横跨、硬横梁基础还要符合成对的两个基础中心线,拉线基础是否在锚支延长线上;3.6 基坑开挖前后坑口尺寸应比支柱底端尺寸大至少各200mm;3.7 基坑限界允许+60mm,坑深允许+100mm;3.8 检查基础浇制所需的材料、工具是否齐全满足施工需要;3.9 施工中,严格掌握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配合比。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复测基坑位置→基坑开挖→复核坑深→清坑→安钢筋网→安装模板→固定螺栓→基础浇制→养护→清理场地4.2 工艺流程图5.1 施工准备施工前检查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需要的工具、材料,对大绳进行检查,发现断股的,不得采用;对发电机、震动棒、电缆线、漏电开关箱要提前进行试验,对影响施工和安全因素的要立即更换。
接触网上部施工作业指导书
沾昆二线上部作业指导书编制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铁二院设计文件及各种施工安装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电化局颁施工工艺制定,包括软横跨、腕臂安装、接触线悬挂调整、吊弦安装、接地跳线、地线的安装、拉线安装、电连接安装等作业内容,作业中的安全保证措施执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TB10401.1-2003中有关规定及安质部制定的上部作业安全措施;作业质量保证措施遵循《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0及内控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各级施工及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如有疑问与工程部联系。
一、拉线安装(1)钢柱全补偿下锚时,承力索承锚角钢应向线路侧偏,接触线承锚角钢向田野侧偏,两角钢中心应有30mm以上的距离,且螺栓密贴支柱,顶丝紧固。
(2)拉线角钢应水平并与支柱密贴,拉线绷紧。
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拉线回头长度宜为500mm、绑扎100mm。
(3)UT型楔形线夹螺扣外露长度应为:拉线受力后不小于20mm,且不得大于60mm。
(4)UT型楔形线夹拉线线夹的受力面应安装于线路侧(鼓肚朝田野),销钉应钉帽向上。
二、支柱装配(1)腕臂底座安装高度:导高为6000mm时,安装高度为5510mm;导高为6450mm时,安装高度为5960mm。
腕臂上下底座间距一般为1800 mm。
特出情况,跨线桥两端及隧道依设计根据设计确定。
(2)棒式绝缘子安装时,压板在上、泻水孔在下。
(3)定位环缺口向下,承力索座距套管双耳300 mm。
平腕臂外露距承力索座不大于300 mm(隧道除外)。
(4)各种底座、肩架应与支柱密贴、平整,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5)腕臂及定位器无偏移时温度为250C,腕臂及定位器的偏移量应根据温度调整。
(6)腕臂安装后应满足悬挂位置及结构高度的要求,以保证承力索架设后悬挂点高度的要求,其偏差为±50mm;悬挂点水平位置要求:因全线均采用全补偿简单直链形悬挂,直线时位于导线正上方允许施工偏差±50mm,位于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50mm,不允许偏向曲线外侧。
接触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既有区间支柱坑测量。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提前了解沿线的道路情况。
3.技术要求3.1测量前先仔细阅读相关设计文件,审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备好相关资料(标准定位距岔心的距离、跨距选用表、支柱类型尺寸表等)以便遇到需调整时参考使用。
为防止漏拉跨距,可用铅笔测完一个勾一个,因平面图为比例图,找起测点或复核桥里程时可用直尺直接在平面图上量取。
3.2纵向测量直线区段可沿任意一轨丈量,曲线区段沿线路中心线丈量;区间双线并行区段以下行线的线路中心为准测量或上、下行线分别测量。
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者车站两端最外侧1#、2#道岔定位柱开始,以正线钢轨为依据,采用钢卷尺丈量,测量过程中应以大型建筑物里程为坐标,随时校验测量结果,以防产生积累偏差,若产生偏差应合理分摊在跨距中,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杆位若受影响需调整跨距时,调整量为+1米、-2米,无法满足要求时也可按设计说明书中的跨距选用表数值进行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超过设计允许值,且正线相邻跨距之比小于1:1.5,站场咽喉区小于1:2.0;支柱坑位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方便后续施工。
3.3拉尺三个人,前、中、后各一人(每尺50米或40米,如每尺20米只要两人),看图纸一人;3.4要牢记“天上地下”口诀即支柱不得位于电力线下(离高压线应有5米以上距离)也不能处于涵洞上包括锚板拉线坑,各类锚柱要预留拉线坑位置;杆位应避开道口、站舍门口及影响站容的地方。
3.5复线左右线并行区段同一跨的支柱应尽量对齐,但必须保证支柱装配完毕后上、下行间有效带电距离不小于2米,线间距≤4.8米时上下行定位方向应一正一反,左右线非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2米以上,绝缘锚段关节应错开5米。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节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4)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 (5)第三节基坑开挖 (11)第四节支柱组立及整正 (22)第五节供电线基础浇筑 (30)第六节硬横梁架设 (37)第七节硬横梁吊柱安装 (42)第八节隧道内化学锚栓预埋 (46)第九节化学锚栓拉拔试验 (52)第十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56)第十一节附加线架设—肩架安装 (61)第十二节附加线架设—底座安装(隧道内) (65)第十三节附加线架设—拉线安装 (69)第十四节支柱装配—测量计算 (81)第十五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102)第十六节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108)第十七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111)第十八节补偿下锚—滑轮安装 (116)第十九节补偿下锚—棘轮安装 (122)第二十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30)第二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38)第二十三节接触线架设 (149)第二十四节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 (156)第二十五节吊弦预配 (158)第二十六节接触网吊弦安装 (167)第二十七节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 (171)第二十八节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 (176)第二十九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183)第三十节隔离开关安装 (187)第三十一节避雷器安装 (196)第三十二节 27.5kV电缆敷设 (199)第三十三节电缆头制作安装 (204)第一节 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腕臂结构预配预留基础检查和整改支柱安装整正腕臂结构安装 拉线安装附加线架设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 隧道测量、锚栓安装拉拨实验、吊柱安装腕臂计算参数测量腕臂结构计算、数据提供预配车间承力索架设、中锚安装、倒鞍子整体吊弦安装 定位装置初安装接触线架设、检测 接触悬挂精调电连接安装、AB 值调整 设备、接地、回流安装标识牌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承力索悬挂点测量整体吊弦计算、数据提供给预配车间整体吊弦预配基坑开挖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1 适用范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桥梁、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检查配合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定接口预留检查制度、检查记录表;(3)制作基础螺栓检查确认工具,准备测量工具。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接触网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一、基坑开挖施工1、人员组织2、工机具3、施工步骤基础施工采用软土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类型。
(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①、施工准备确认基坑类型、支柱限界,清理工作面;将需要开挖的路肩面整理平整,去除杂物,安设防道碴挡板;如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禁止开挖基坑,已开挖未成形的基坑除加强支护、回填外,还应加强巡视、监测力度,确保路基稳定性。
基础与既有水沟位置重叠堵塞水沟时,基础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水沟改移,改移后的水沟过水断面与既有保持一致。
②、基础坑开挖临线基坑开挖时,利用无列车时段开挖。
基坑开挖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基坑开口尺寸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用编织袋装土将已开挖部分回填;第二步,第二天进行基坑放大角开挖、基础浇筑。
限界3.1米H型独立钢支柱基础开挖限界2.870米,基坑开挖,基础坑开挖尺寸0.7*0.7米,安装防护板。
下挖约200mm~500mm 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2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基坑开挖深度为1.5米。
③、开挖放大角:基础开挖尺寸达到要求后(深1.5米)坑底用支护木板于坑四周支护,拆除坑底防护挡板,开挖放大角,中间柱放大角为开挖0.75米,下锚柱放大角为开挖0.95米。
每开挖一个放大角后用编织袋装土将放大角回填。
当四个放大角全挖好后,取出装土编织袋立即浇筑基础。
④、接触网基坑坍塌防范措施:(1)基础坑开挖下挖约500mm后,开始安装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每挖500mm安装一层防护板,直至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2)防护板安装防护板安装顺序应由坑口向坑底安装;基坑开挖先挖四周一层,再往中间挖,每下挖约500mm,设置一层防护板;随时用碎石或土将防护板与坑壁的间隙填满;按上述程序挖一层,安装一层防护板,下层防护板的交错方式应与上层相反(即上层为b向坑中心缩进顶住a,下层为a向坑中心缩进顶住b)直到直到坑深达到标准为止。
新建铁路接触网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接触网支柱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接触网支柱安装整正的施工。
(作业指导书仅供参考,各条线应根据各自线路实际条件进行编制可行的作业指导书)。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支柱安装技术数据的收集。
检查工机具是否到达现场;检查坑深、限界和横卧板;复测基础数据;能否满足支柱安装需要。
3、技术要求根据下部施工表,支柱一次吊立到位,支柱合格,类型要正确。
按照技术下达的施工表和支柱整正的技术交底,使支柱横线路和顺线路方向斜率满足验标和设计要求。
混凝土支柱的坑深和限界满足设计要求,并回填夯实。
钢支柱的螺帽要配齐,上紧。
文明施工,确保安全施工。
4、一般钢支柱安装4.1劳动组织4.2劳动工机具4.3劳动材料设备4.4操作程序工艺流程图操作方法(1)施工准备①根据施工现场及任务安排,提前将支柱装在安列平板上,②未铺轨采用汽车安装时,提前将支柱运至坑位。
(2)清理基础面①拧下连接螺栓螺母②将基础面清理干净③校核螺栓间距(3)起吊安装①用吊车将支柱吊起施工负责人指挥作业人员稳住支柱根部,对号连接螺栓,轻轻放下。
②作业人员先检查在四面个予拧一个螺母,稳住,吊车拖钩。
但应使支柱直立,不得向线路侧倾斜。
(4)重复上述2、3程序,继续吊安支柱。
4.5技术标准(1)支柱吊立后应确保稳固,连接螺帽不少于8个,且应对角拧紧。
(2)螺帽应收齐,防止丢失以备整正用。
3.1.6注意事项(1)支柱吊立前要注意附近及上空的电力线,并保持与电力线的安全距离不小于3米,并设立专人防护确认吊车与电力线的安全距离。
接触网基础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合用范围合用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采集。
暂时居住场所修筑、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殊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选取不小于 2 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挖孔 (钻孔) →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置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 1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晰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份与地下部份。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份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份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份整齐、美观的效果。
5.2、施工工艺5.2.1、测量放样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施工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接触网支柱定位测量及放样、隧道 吊柱定位测量及放样、轨面标高测量及放样。
2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 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 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 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土建单位提供CP U 交桩资料 2.1.1路肩高程计算H = Hd+L*i (m ) 式中:H :支柱点路肩高程; L :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 2.1.2竖曲线计算公式:RT i(m) T=7.5A i 20002.1.3.1 圆曲线夹角计算公式T=R*tg( a /2) L=R* a * n /180C=2* R* SIN(r/2)由三角关系可得r=2* BB =L*90/R* n此即为圆曲线上任一点处弦线与切线的夹角公式Hd :变坡点高程; i :坡度(%。
);2R(m)式中y :竖曲线支距; R : 15000m2.1.3曲线偏角计算T :切线长;L :支柱点到竖曲线始、终点距离; △ i :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 i = i1-i2 .其中T:切线长L:曲线长R:圆半径C:弦长r:圆心角图12.132 缓和曲线夹角计算公式弦长计算公式C=L-L3/(90*R2)+L5/(3888*R4)B =L2*180/(6*R*L0* n )且图中夹角关系为: B 2 : B 1 : B =3 : 2 : 1其中L:缓和曲线上任一点与ZH点的弧长L0:缓和曲线长R:圆曲线半径C:缓和曲线上任一点与ZH点的弦长2.1.4 坐标计算由于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测量,所以必须先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2.1.4.1 方位角计算及平面座标计算如图3:已知A、B两点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则可求得其方位角a;tg a =△ y/ △ x=(y2-y1)/(x2-x1)贝U AB延长线上一点C点,其坐标为:Xc= cos a *L+XA Yc= sin a *L+YA由此可得直线AB上任一点P的坐标计算公式为:Xp= cos a *Lp+XA Yp= sin a *Lp+YA其中:a为这条直线在极坐标系统中的偏角,L为点P到点A的距离L(x1,y1)2.142 缓和曲线坐标计算由已知条件,依据起点坐标、交点坐标采用坐标反算求得切线方位角。
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
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指导书铁路接触网工程是铁路电气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电力机车、电动客车、电动货车等提供供电。
操作铁路接触网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下面是对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的指导书。
一、准备工作1.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绳等安全装备必须带齐,检查安全装备是否漏洞。
2.检查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特别要注意电气工具的绝缘性能和接地。
3.检查天气情况,判断施工条件是否满足。
4.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内容、作业地点和作业要求。
二、施工作业1.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必要时设置警示标志,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3.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固定铁路接触网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防止设备滑动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4.在作业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安全工器具,如安全带、安全绳、保险锁等,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5.在作业中要时刻关注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和接地状态,避免人员触电。
6.在作业前必须进行绝缘测试,保证铁路接触网设备的绝缘性能。
7.机电作业要特别注意机械设备的稳定性,防止机器滑动或倾覆。
8.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防止杂物或设备残余物的遗留。
三、注意事项1.在作业中要严格遵守工作规程,防止意外发生。
2.注意保护好工作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注意维护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4.注意安全宣传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重视日常检查和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和排除。
以上是对铁路接触网工程作业的指导书,希望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铁路接触网工程是一项高危的工程,尤其需要注意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至**高速铁路**段**ZQ-5标隧道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2)施工前,应完成三级技术交底,即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主管人员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及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并体检合格。
2.2外业技术准备(1)施工前对已拼装好的衬砌台车进行验收,并根据各类型槽道设计要求位置,在模板台车的相应位置准确划出定位线,确定定位孔,准确开螺栓二次定位孔。
(2)每批槽道进场后,及时进行原材料检查,待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槽道安装时复核接触网槽道、综合接地系统的埋设里程,槽道在模板上固定前,利用制定台架,根据设计槽道型号先进行好组装。
(4)施工放样测量,精确确定槽道里程。
(5)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确认人员、设备、材料、机具、作业环境满足正常作业的要求。
3.技术要求必须按照设计及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接触网槽道及综合接地施工。
按照《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及《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施工及验收。
4.施工程序及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衬砌台车开孔—槽道焊接组装---测量定位---槽道与衬砌台车固定---台车移位---加固台车---精确复核槽道位置---衬砌混凝土浇筑移动台车脱模---槽道检测。
4.2工艺流程图4.1槽道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根据操作平台加工设计图纸,提前加工所需部件,具体所需部件数量及部分尺寸分列如下:钢板:事先裁剪尺寸为2900X1200X3mm的钢板作为操作平台面板。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编号:接触网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 (10)基坑浇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18)支柱组立及整正作业指导书 (27)支柱装配腕臂安装作业指导书 (37)硬横梁架设作业指导书 (45)硬横梁吊柱安装作业指导书 (50)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55)锚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63)承力索架设作业指导书 (74)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 (82)接触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88)吊弦安装作业指导书 (95)交叉线岔安装调整作业指导书 (103)附加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10)分段绝缘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18)隔离开关安装作业指导书 (123)避雷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28)冷滑试验作业指导书 (131)送电开通作业指导书 (136)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接触网支柱或基础位置及隧道吊柱的测量施工。
二、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接触网测量之前,首先要熟悉待测区段的接触网设计图纸等相关设计文件,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修建或租赁生活及办公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既有线测量要结合施工现场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或配合专业索取相关线路、相领配套设施等相关技术资料,了解既有线路技术状况以及沿线跨越或邻近平行架空线路、地下电缆等既有设施的分布情况。
新建电化工程应向设计单位或站前单位,了解并索取有关站场、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标准测站坐标、水准点高程等站前专业的技术资料和定测结果。
同时向其他同步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落实各种新建设施、电缆路径情况,以便加强配合,避免相互干扰。
三、技术要求3.1 区间测量技术要求(1)测量中遇到大型建筑物,如桥、隧道、立交道口时,应根据平面图分段进行闭合,测量精度不得低于1/2000。
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接触网是把图纸上的内容和线路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即把施工图纸上的支柱,基础等接触网建筑物的位置,落实到具体施工地点。
为挖坑作业提供依据,并核定接触网设计平面图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初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缺陷和错误等。
接触网施工测量主要是指线路的纵向测量,即支柱,基础纵向位置的测量。
定位测量(即坑位测量)是在基坑开挖时进行,故此章不介绍。
施工测量是接触重要的工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以后的立杆、架线、调整等工作,甚至关系着接触网建成后运营的好坏,因此,测量前要熟悉图纸,了解设计原则和有关规程,向工务、电务关部门了解并索取线路有关资料,地下埋设情况以及铁路附近的架空线路等资料。
做好人力和。
测量过程中,做详细记录。
第一节、区间杆位测量一、测量方法及步骤1、由测量起点出发,使用钢尺拉链沿接触网支柱侧的钢轨轨面进行测量。
测量起点在接触网平面图已标出,一般选择在站场最外侧道岔的标准定位处,或是大型建筑物处如:桥梁。
由于设计图所注跨距是以线路中线标注的,故曲线地段采用按弦长测量加修正值的办法为宜。
注:(1)、拉弦线测量,钢尺置于钢轨面上;(2)、曲线处侧测量时,应将跨一正修正值;(3)、曲线内侧测量时,应将跨一负修正值。
2、根据设计图标注的测量起点,沿前进方向按设计跨出下一根接触网支柱的座标用粉笔在钢轨面画出位置,并在轨枕上写清标记。
然后,由专人用白色油漆在轨腰上书写标记,书写前轨腰锈蚀要擦净,字体要端正,标记要醒目。
标记内容包括:顺线路方面支柱中线标记;杆号;支柱或钢柱型号;基础型号;支柱侧面限界;底板、横卧板数量。
3、测量中,遇有大型建筑物,如桥、隧、立交道口时,应分段进行闭合,其精度要求为1:2000,如有差错应写明原因,必要时加以复测确认,由于涵洞、平交道口、公里标、曲线标等固定建筑里程,往往不够精确,测量中仅供参考,不得作为根据来修正测量结果。
4、对挖坑困难、影响路基安全或支柱稳定的区段,如支柱位于高路堤,上下挡墙、排水沟中、桥梁两端等处时,应作出相应的、准确的线路横断面图,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办法,处理措施或提出变更意见。
作业指导书(接触网测量)-01
新建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工程ZH-1标编号:DH-01接触网施工测量技术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二十五局新建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工程项目部编制:审核:批准:2010年8月25日发布2010年9月1日实施作业指导书(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新建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施工合同段:ZH-1标编号:接触网测量作业指导书使用范围: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工程军田车站站改及新造厂区接触网施工。
一、施工准备1.施工组织2.工、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图2.操作方法(1)选择起测点应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车站正线1号、2号定位柱处。
(2)纵向定位由起测点开始,根据接触网平面图,沿钢轨丈量支柱跨距。
第一遍先作临时标记,待整个区间或两个固定建筑物的区段测完后,与图纸核对。
如有误差应在整个区段进行校核,并作正式标记。
(3)标记在测定的支柱坑位处邻近钢轨轨腰除锈,用画笔蘸上油漆写出标记。
三、标准1、直线区段可沿任意一轨丈量,曲线区段沿外轨丈量,曲线内侧支柱沿外轨丈量后,再用丁字尺反映到内轨;区间双线并行区段以下行线的线路中心为准测量。
2、持尺三个人,前、中、后各一人,看图纸一人;3、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1米、-2米,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4、偏差应合理分摊在相邻跨距中,如偏差较大需要增减支柱时,应按变更设计手续办理;5、标记内容:支柱中心、支柱号、支柱或基础类型、侧面限界、横卧板类型、数量。
四、注意事项1、测量时前、后各设一个防护人员。
两防护人员与测量人员应按《技规》要求保持一定距离;2、由直线区段向曲线区段转移时,转点应选择在直缓点处;3、若支柱位置与信号机、桥涵、架空线路等发生干扰时,应调整跨距尽量避开;4、在有信号轨道绝缘的区段测量时,应注意钢尺不要将绝缘处短路;5、测量中,随时根据平面图与线路上的信号机、桥等固定建筑物、曲线标志、公里标等进行校核;6、测量中应对每个坑位的土质及附近的建筑物、地下设施;每个跨距内的电力、通信及广播线路;平交、立交公路的位置,桥梁栏杆、避车台的设置等做好记录。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2)(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2)(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3)(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4)(四)作业过程 (5)(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6)(六)收工 (7)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0)(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0)(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1)(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3)(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4)(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5)(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6)(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7)(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8)(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19)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0)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8)(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30)(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4)(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7)(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1)(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8)(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50)(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2)(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5)(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8)(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61)(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3)(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7)一、 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1、作业计划的接收与传达1及道岔编号一致。
2、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领导人查阅AT 分区所、AT 满足V 停作业条件。
1.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
2.支柱号、行车防护、轨道车运行段、作业小组人数、线路情况等。
工时要将本次作业任务和安全措 知轨道车当班司机。
1票人签认。
2签字的票(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3.1 新线交桩测量作业指导书(核)
3.1 新线交桩测量作业指导书(核)3.1 新线交桩测量作业指导书3.1.1 适用范围时速16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新线交桩测量3.1.2. 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取得线路资料。
2、外业技术准备1)进行外部作业时提前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2)开工前,须会同线路施工单位,到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交接手续,即现场“点交”。
3.1.3. 技术要求1、现场交桩时,交桩资料应包括:1)直线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终点桩;园曲线转点桩。
2)永久性水准基点、增设的临时水准基点。
3)中桩里程表;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左、右线曲线表、坡度表;水准点表。
2、计算时,中间过程精确到mm,最后结果精确到cm。
3、支柱纵向测量:1)距离测量充许误差为1/2000。
2)丈量用钢尺,尺面要直,拉力均匀,一般每链30m,拉力为49-98N。
4、中线测量1)经纬仪的对中误差不越过2mm,整平误差不超过1格;2)充许闭合差(δ)直线转点(含曲线起迄点)的左右方向偏差不大于距置镜长度的1/20000,长度长于400m时亦不应大于20mm;3)“⊕”标记应做在线路中心处的轨枕上或平整的道渣上;4)桩顶应与路基平,并覆盖上道碴,以防碰动或丢失;5)在石质地段,可在路基上用红漆画“⊕”标记,代替木桩。
6)允许闭合差(δ):曲线长度小于500m 时30mm ;曲线长度等于500m 时,50mm 。
5、水准测量1)允许闭合差:F n=±30L (mm ) 式中L :符合水准路线长度。
单位:mm 。
2)前、后视距离应相等,其不等差不得超过4m 。
最大视距不得超过100m 。
3)记录要整洁、清晰,不得涂抹,错误处可用铅笔划去保持原始资料,以便核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线路接触网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线路接触网施工测量。
(作业指导书仅供参考,各条线应根据各自线路实际条件进行编制可行的作业指导书)。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隧道横纵断面、桥梁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技术要求3.1要求施工测量人员掌握相关施工测量知识;3.2接触网图纸与站前施工图纸核对,及时修正不符内容;3.3确定测量精度,严格控制误差范围;3.4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标准,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3.5测量数据需先闭合方可使用;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测量单元为一个完整的直线或曲线,或者一个完整的路基或隧道(或桥梁)。
施工程序为:测量准备→联系交桩→现场交桩→内业计算→支柱纵向测量→中线测量→水准测量→基坑中心定位→内业整理4.2工艺流程图4.3施工测量4.3.1组织4.3.2工、机具4.3.3材料设备4.4操作程序操作方法 4.4.1现场交桩线路资料取得后,开工前,须会同线路施工单位,到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交接手续,即现场“点交”。
4.4.2内业计算 1)路肩高程a.路肩高程计算公式:H =Hd+L*i (m ) 式中:H :支柱点路肩高程; Hd :变坡点高程; L :支柱点至变坡点距离; i :坡度(‰); b.竖曲线计算公式:)(22m R L yT=5△i 式中:y :竖曲线支距; T :切线长;L :支柱点到竖曲线始、终点距离; R :10000m i :变坡点坡度差; 4.5全站仪测量1)、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见下图:2)、准备工作a收集资料,收集站前单位复测过的并正在使用中的坐标桩、水准桩;以及设计院交给站前单位可用的CP1及CP2控制桩位。
b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c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d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选择最佳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e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f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或导线点的点号、位臵、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确定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
g高程控制:说明采用的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拟定观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
h内业计算:外业成果资料的分析,选用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等。
g按照该测量区段坐标系采取和该段站前单位相同的计算程序并输入全站仪,保存。
3)、角度观测a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b观测前应凉臵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c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d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臵仪器。
e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f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3)、角度观测前准备工作a资料准备:观测计划、人员分工、作业技术规范。
b观测设备:全站仪、连接螺丝、脚架c照准设备:照准杆或觇牌、基座、脚架d通讯及交通工具:对讲机或无线电话、车辆。
e辅助工具:小钢尺、温度计、气压表、计算器、测伞。
f记录工具:记录本、电子手簿、笔等4)、一个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a安臵全站仪①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中心;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的两个脚,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大致重合;②通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精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
③用仪器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先将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精确对中,且旋转照准部在各个方向上,长水准管气泡居中。
5)、根据观测方案,利用交桩点寻找并识别各观测目标;a打开全站仪,采用该段坐标系计算程序,确定无误。
b量取仪器高度、觇标高度(注意量取的位臵)、温度、气压。
6)、观测角度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方向观测法的操作步骤如下:a将仪器照准后视点方向测量,输入后视点坐标、棱镜高度并检验输入数据正确;b计算需测点坐标,将仪器角度归零,锁定仪器方向;指挥前点棱镜移动到仪器测量方向并测距;c指挥棱镜沿视线方向前后移动至仪器测距为零,方向校准;以上观测为上半测回。
e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照准需测坐标点(支柱或隧道定位点线路中心坐标),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
f当方向和测距都为零时,打入木桩并在木桩上以小钉子做点,有条件地段可将引设标桩以防中心桩丢失。
g依次输入支柱或隧道定位点线路中心坐标,转动全站仪观测棱镜,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并做标示桩。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7)、记录检查,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的,应马上重(补)测。
重测注意事项如下:a重测一般应在测量完成以后,对全部测点重新计算复核坐标。
b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归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都可以立即重测。
4)、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
a内业检查记录:水平角观测原始记录除记录员现场100%检查外,内业必须由第二检查者100%检查。
b测站平差:计算每个方向各个测回的方向值的平差值,即各测回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c计算一测回观测方向中误差:u =±1.25[|V|] n m(m-1)d计算测站平差值中误差:M=±u m5)、全站仪测量注意事项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进行。
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
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a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b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c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d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e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臵,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
可提前设臵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f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
②测量操作a在测站上安臵全站仪,对中、整平(激光对中、电子整平时要先启动仪器),量记仪器高。
b在各镜站上安臵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
c打开全站仪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臵为角度测量状态。
d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
e盘左望远镜十字丝照准1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f盘左依次照准2…N号方向,同法测记。
g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N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h盘右依次照准N-1…1号方向,同法测记。
i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
j上面(4)~(9)为第一个测回的观测,照准第1方向,设臵水平度盘,同法测完全部测回。
k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l检查记录,关闭仪器。
本站结束。
6)、控制测量内业计算①资料准备a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方向和固定边。
b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意图上。
c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写在示意图上。
d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
e按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用1、2…N的顺序给网点编号。
②平差计算a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以文本格式编写数据文件。
不同软件要求的内容、格式不一样,计算人员一定要按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编写。
b启动平差软件,按程序要求输入数据文件名和结果文件名,自动计算。
c根据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数据文件,再启平差程序计算。
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多次,直到完成计算。
d打开结果文件,检查验算结果和平差结果。
7)、整理资料整编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手簿、测站平差资料、边长改算资料、展点图、点之记、验算资料、精度数据等。
4.6水准仪测量桩橛的高程,并连续测至另一已知高程的立准点,进行闭合检查。
1)、精密水准测量注意事项a用光学测微法读厘米以下的小数代替直接估读,以提高读数精度;b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平缓的交通道路布设;c选择标尺分划成像清晰、稳定和气温变化小的时间观测;d观测前二十分钟将仪器臵于露天阴凉处,晴天观测要打伞,迁站时罩上仪器罩;e视线长度、视线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后视距基本相等;f安臵脚架应使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臵于路线的左、右两侧,观测员绕第三脚于半米外走动;g各测段应沿同一路线、用同类仪器与尺承进行往返测,最好是往、返测的测站和尺承位臵相同;2)、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程序a收集站前单位所交水准基点位臵及参数,做好记录;b准备测量器具,水准仪、三角架、5m铝合金塔尺;c用圆水准器概略整平仪器,使望远镜绕垂直轴转至任何方向时,符合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超过0.5厘米。
d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观察目镜中的水准气泡居中(气泡偏离中心离不大于1毫米),将水准塔尺臵于起测点(水准点)上(塔尺前后左右呈竖直状态),照准水准塔尺,读记中间丝刻度,精确到mm。
e移动塔尺,将塔尺臵于第二个测点上,注意前后视距基本相同,转动水准仪,读记中间丝刻度;f搬动水准仪至下一任意点,塔尺不动,调平水准仪后后视观测读记刻度;然后移动塔尺至下一测点,转动水准仪,读记刻度;采取这种后视-前视-后视-前视的顺序直至到达下一个水准点;g测量完毕,拿出计算器及记录,按照“+后视-前视”的计算方法从起测水准点至终测水准点数据闭合,闭合差在20mm 之内;若超出范围应立即重新测量h整理内业:各测量数据闭合后,计算各测点的高程并整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