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新闻调查栏目树立传统媒体公信力刍议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速度、观众互动性和报道形式等方面逐渐失去了优势,公信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传统媒体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方面。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受到质疑,传统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存在不实消息或夸大事实的情况。
观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逐渐下降,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加强真实性和客观性报道是重要的一步。
传统媒体应当加强事实核查和报道准确性,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传统媒体还需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效果和观众互动性,以重塑公信力,赢得广大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2. 正文2.1 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1. 受到公众质疑:由于传统媒体过去的一些失误和丑闻,公众对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了怀疑。
比如报道偏颇、失实的新闻,虚假报道等问题,导致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下降。
2. 缺乏互动性:传统媒体往往是单向传播信息,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机制,这导致公众对传统媒体的参与感和信任度降低。
3. 面临新兴媒体的竞争: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方式受到了挑战,公众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了冲击。
4. 广告商资金依赖:传统媒体的广告商资金依赖度高,一旦出现广告商干扰报道的情况,就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5. 人员素质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不足:有些传统媒体缺乏专业素养和新闻伦理意识,报道冷漠、偏颇,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从而导致公信力下降。
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在于需要在信息时代面对新媒体兴起、公众怀疑、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重塑公信力。
传统报刊深度报道增强媒体公信力初探--以《楚天声屏报·仙桃周刊》为例
EPORTERS'记自J#肩2019传统报刊深度报道增强媒体公信力初探——以《楚天声屏报•仙桃周刊》为例□文/许祖国邓律一、履行行业职责,监督市场行为深度报道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现象、原因和结果。
民生问题是与受众最具有接近性并且最为关注的话题,在深度报道策划过程中,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向读者解释事件的始末和社会影响,引导读者透过新闻事实看到本质,从而促进事件向利于民生的方向发展,帮助提高受众对纸媒的关妙和信任感。
《仙桃周刊》推出“周刊视点”封面专题栏目,该栏目结合当下时事热点,以文字和图片为核心,剖析社会百态,探讨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履行行业监督职责。
2016年6月10日出版的第24期《仙桃周刊》周刊视点栏目,以“外卖调查”为选题,对逐渐流行的送餐APP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和揭露。
栏目专题共分为三篇,第一篇题目为“夕陵送餐,mm”,对当前外卖APP流行的原因、使用的情况、存在的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第二篇以“藏身街巷,卫生状况堪忧”为标题,记者对藏身街巷的外卖商家进行暗访,揭露出“0728外卖专家”和“食尚外卖”两处商家无证经营、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
第三篇则以“外卖送餐,安全谁来保障”为主题,点出互联网+餐饮新兴业态下的社会治理新课题,并详细介绍了我市食药局所开展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行动”,提醒消费者依法主动维权。
栏目聚焦当时最火热的网络外卖平台中外卖店信息不全、送餐食品安全保障等这些有损民生公共利益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对提高仙桃市民维权意识的形成有不错的成效。
在重点报道了我市“0728外卖专家”和“食尚外卖”这两家藏身于街巷之中的外卖店现状,揭露了他们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后,此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以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
二、发挥媒介力量,为百姓解忧解难《仙桃周刊》新闻调查栏目,时刻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诉求,深入了解国家新政新规,从民生问题表象深挖问题根源,合理有效运用新闻媒介的力量挖掘和解决百姓所困扰的难题。
浅谈融媒体时代如何重塑传统媒体公信力
视听2019.11|实践与思考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受众从传统媒体一贯的垄断地位中脱离出来,受众会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去选择接触符合自己偏好和自己更加信任的媒介渠道。
这也间接印证了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领域已由“内容为王”逐渐转变为“渠道为王”①。
与此同时,在UGC 时代,不具备专业媒介素养的受众成为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者,使得公民新闻发展势头强劲。
受众量减少、信息选择渠道多样、公民新闻的冲击使传统媒体公信力基础日趋薄弱。
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是要进行公信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回归本位。
一、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公信力现状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基于自身属性,在长期与受众进行互动反馈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公众认可的能力,包括媒体诚信和受众信任两个方面②,是媒体的固有属性。
由Google 、iPhone 、Facebook 、Twitter 构成的GIFT 社会是一种新型的传媒环境,这一新型传媒环境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受众为节点,影响传统媒体内容生产、舆论引导以及新闻把关。
GIFT 社会中的群体成员由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非公开透明,会受大V 以及KOL 引导,容易在对社会事件的认知过程中掺杂个人的情感因素。
由于群体成员无法通过传统媒体渠道获知真实有效的信息,所以通过大V 和KOL 引导所产生的个人情感往往是负面的,这些负面情感会对传统媒体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进而削弱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的权威性,“传媒公信力就被架空”③。
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教授通过将我国多家机构的调查数据与Roper 机构以及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我国的传媒公信力在国内受众中有着较高的评价。
同时,张教授在2009年进行的媒介公信力调查显示,我国内地媒体公信力高于香港地区和新加坡④。
根据2012年的媒体公信力调查数据,张教授总结出党报和政府网站的绝对公信力(被调查媒体所获得公众的信任程度)⑤和相对公信力(对同一对象进行新闻报道时,在几个媒体中最信任哪一个)⑥这两个指标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两种媒介机构的公信力呈下降趋势⑦。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真实性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而且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一些传统媒体为了追求独家报道或者点击率,可能会忽视事实的真相,出现虚假报道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让受众难以相信他们发布的信息。
二、媒体商业化的影响。
传统媒体主要靠广告、赞助等商业模式维持经营,而互联网上的广告模式越来越普遍。
在商业化的压力下,一些传统媒体为了迎合广告商的需求,可能会放松新闻报道的准则,以符合商业利益。
这种商业化的影响也会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三、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应对问题。
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更加灵活、快捷,而且受众群体更广。
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策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从而丧失公信力。
一、建立严格的新闻道德准则。
传统媒体应该建立起严格的新闻道德准则,准确传播信息,避免虚假报道的情况发生。
传统媒体也应该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更加懂得新闻伦理和道德操守。
二、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自己的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来发布自己的新闻内容,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
四、坚持价值导向。
传统媒体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不随波逐流,不以商业利益为导向。
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真实的信息,才能赢得受众的尊重和信任。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运营模式,加强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以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传统媒体也需要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和平台优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信息真实性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信息真实性新闻媒体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了言论自由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各种社交平台的普及,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信息真实性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以及信息真实性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作为承载信息传播的平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其存在的基础。
然而,当前很多新闻媒体被指责出现了失信问题。
一方面,一些媒体遭受商业化压力,追求点击量和利润最大化,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了损害。
另一方面,政治势力的干预也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公众对新闻媒体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解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新闻媒体自身应该加强自律,坚守媒体职业道德,严格把控新闻质量。
其次,政府应扶持独立的新闻机构,保障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此外,公众也应保持理性思考,在接收新闻信息时,要进行辨别和鉴别,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消息。
二、信息真实性的挑战信息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体现,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问题日益突出。
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性和信息的匿名性使得谣言更容易传播,一旦信任被破坏,恢复起来就变得更加困难。
在解决信息真实性问题时,社交平台、新闻媒体以及用户都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社交平台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应该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监管,引入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和实名制要求,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闻媒体需要加强自身的新闻报道质量,依靠事实为依据来核查和确认新闻信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事实真相。
而用户也应提高信息素养,学会辨别真伪信息,不盲目转发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三、加强监管与法律保护为了解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信息真实性问题,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加强新闻产业的监管,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对于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相关的法律机构应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惩罚违法违规行为。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一、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慢。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时效性十分重要,传统媒体的报道速度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而当人们在新媒体上能够随时接收到最新的消息,他们就会对传统媒体产生怀疑。
二、传统媒体的观点单一。
传统媒体在报道时多有政治偏向或商业利益的考虑,容易出现观点单一、报道片面的情况。
而在新媒体时代,拥有网民自发参与的优势,新颖鲜活的观点可以在网络空间快速传播,传统媒体的单一观点难以有力树立公信力。
三、传统媒体的质量难以保证。
传统媒体大量报道量生产要求下,新闻的质量难以保证。
在进行报道时经常出现拼凑媒体稿件、缺少调查、事实不准确或夸大事实等情况,难以判断甚至让读者生疑。
此外,不同的媒体机构之间,也往往由于意识形态、商业等原因,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内容迥异精确,难以给读者准确的信息。
如何应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呢?一、传统媒体要把握新媒体的机遇,增强信息传递的优势。
身处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不应该被新媒体代替,而应该在新媒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弥补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慢的不足。
应当抓住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机会,用新媒体的方式传递消息,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和精度。
二、传统媒体要注重多元化、公正客观的观点。
传统媒体应当多倾听读者的看法,尽可能做到客观中立,在报道时不要单方面偏袒某一方,也不要因为商业利益而捏造新闻线索,严谨的新闻报道才是传统媒体重建公信力所必须的。
三、传统媒体要进一步加强新闻素质的培养。
传统媒体的记者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新闻策划和采访专业技能,提高新闻速度和敏感度,以更加真实、准确、全面地报道事件。
四、传统媒体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品牌建设。
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和人才优势,坚持公正、真实、全面、客观的原则,积极以品牌为导向的形象塑造,让自己成为读者信任的品牌。
总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挑战,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应对,把握媒体融合的机遇,注重加强自身品牌建设,通过提高新闻素质、注重多元化、公正客观的观点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公信力,减少信息媒介偏差,提高读者的信任度。
如何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
如何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作者:白文菊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1期摘要: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新闻媒体公信力就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的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
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一、决定媒体公信力的要素(一)新闻真实要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虚假新闻不仅使媒体失去了信誉,而且给社会舆论造成了混乱,甚至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精神上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纸馅包子事件》,事后查明属于虚假新闻,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这一事件在媒体界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直接后果是媒体公信力丧失,国际影响恶劣。
假新闻是新闻机构的重磅炸弹,其威力绝不仅仅是毁灭自己,它是整个新闻行业的耻辱,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舆论监督要素媒体是舆论监督公器,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维护稳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忙作用,同时也可大大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朱镕基曾赠语: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可见媒体舆论监督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等不正当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一定程度上监督和制约了公共权力,促进和维护了个人价值,也因此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媒体行业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提高媒体公信力
媒体行业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提高媒体公信力现代社会,媒体作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然而,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了质疑,一些虚假消息、夸大报道和错误事实的传播给公众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为了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媒体行业亟需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媒体行业应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以及如何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首先,媒体行业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是因为虚假消息和夸大报道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媒体的报道直接关注公众的生活和利益,一旦发布了虚假信息,就会导致公众陷入误导和混淆之中。
举个例子,假设媒体报道某种药物有非常好的疗效,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如果公众盲目相信了这种虚假报道,并购买了这种药物,可能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媒体行业必须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确保所报道的信息真实可信,以保护公众的利益和安全。
其次,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可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是维系媒体行业正常运作的基石,而准确、真实的报道是树立媒体公信力的关键要素。
如果媒体在报道中经常出现错误事实或者夸大其词,公众就会逐渐失去对媒体的信任,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相反,如果媒体能够通过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提供准确、真实的报道,公众就会对媒体充满信任,并愿意持续关注和接受媒体的信息。
一个公信力强大的媒体,不仅能为社会传递准确的信息,还能承担起监督权力、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加强新闻真实性核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呢?首先,媒体机构应注重内部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新闻采编流程。
媒体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批判性思维,对所有报道进行仔细核查和审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其次,媒体应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知识、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科学的写作技巧,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此外,媒体应加强与相关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合作,获得准确、可信的信息来源,并进行深入的事实核查。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很容易引发传统媒体报道的误解和质疑。
新媒体平台对广告主和资讯生产者有更大吸引力,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受到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传统媒体需要重塑媒体形象,提升报道质量和真实性,以树立公信力。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更加重要,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信誉,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支持。
传统媒体应该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更新报道方式,以确保公信力不断提升,继续发挥其在社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困境,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广告主,报道质量,真实性,重塑媒体形象,重要性。
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了冲击。
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社交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使得新闻事件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世界。
这种即时性和互动性让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而传统媒体的报道周期较长,无法与之竞争。
新媒体平台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对广告主和资讯生产者有更大吸引力,他们可以通过精准的定位和个性化推荐获取更多受众,从而获得更高的曝光和影响力。
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处于劣势,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面对这些挑战,传统媒体需要重塑媒体形象,提升报道质量和真实性。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新闻道德,才能赢得读者和观众的信任,保持公信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传统媒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正文2.1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信息量也变得更大,这对传统媒体的报道速度和报道深度提出了挑战。
网络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可信度与公信力
网络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可信度与公信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和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和新媒体的可信度与公信力仍然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信息来源、编辑环节、社交媒体和专业素养等方面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可信度与公信力。
一、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网络与新媒体的信息来源相对传统媒体更加多元化,但也存在着信息真实性难以验证的问题。
在新闻报道中,可靠的信息来源是确保报道可信度的基础。
传统媒体通常通过记者采访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相对可信度较高。
而在网络与新媒体中,信息来源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因此,在网络与新媒体浏览新闻时,需要谨慎判断信息是否来自可靠的渠道,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与困扰。
二、编辑环节的监管与筛选传统媒体拥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编辑团队,能够对新闻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和编辑。
然而,网络与新媒体的运作机制不同,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编辑团队,导致信息发布过程中的监管与筛选不够严格。
这就为虚假信息、谣言和不实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机会,降低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因此,在使用网络与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时,用户需要注意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不以一时之快为代价而相信不实信息。
三、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其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社交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容易受到用户个体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导致信息的偏颇甚至错误。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事件往往经过网友的二次解读和传播,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
因此,在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时,用户需要保持辨别力,并结合其他渠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四、专业素养的培养网络与新媒体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容易陷入信息的误解和错误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媒体素养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对网络与新媒体新闻的判断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并信任网络与新媒体的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与公信力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与公信力研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然而,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在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崛起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分析1.1 可信度定义可信度是指人们对某种信息或者说某种观点、主张、事实真假程度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即指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所传播的信息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度的认可程度。
1.2 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可信度的因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主持人的公信力、编辑制作的质量、新闻媒体的声誉等。
此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会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产生影响。
1.3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可信度的情况当前,虽然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业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一些特定事件的报道和舆论引导中,仍存在一定的可信度问题。
一些新闻报道缺乏客观性,甚至存在虚假报道和夸大事实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形象,也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公信力。
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分析2.1 公信力定义公信力是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公众所信任的程度,它反映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和影响力。
一个具有较高公信力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赢得观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2.2 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公信力的因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主持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编辑制作的严谨性、节目品质和风格等。
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所处的政治环境、舆论氛围也会影响其公信力。
2.3 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状况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受到了新的挑战。
新闻媒体公信力问题探讨
新闻媒体公信力问题探讨作者:王亚凡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24期摘要:高速发展是我国目前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一个常态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不足八十年的时间,但是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却需要从零开始建设,为了能够尽快地与世界水平靠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努力。
如今的中国已经迈入了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高速态势,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新闻的实效性大大提升,同时造成真实性程度的降低。
这些都是新闻媒体在这一时期的特征,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其价值取向应当如何,新闻传播在社会舆论导向中担负怎样的职责,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以新闻媒体公信力问题探讨为题,从新闻媒体发展趋势和公信力的基本概念着手研究,分析影响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几个因素,结合目前存在与我国新闻媒体行业中有关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在未来能够有效防范公信力缺失和提升媒体公信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公信力;舆论导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24-0-02一、引言我国的现代化新闻媒体发展其实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后开始的,最开始时候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政府的政治宣传目的,极少有娱乐性,呈现新闻的载体渠道也是简单的报纸、电视和广播这三种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新闻媒体可以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同时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利用媒体进行商业活动,也让我国的新闻增添了更多生活化和文娱化的内容。
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一种将新闻作为特定的信息进行传播的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新闻活动在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新闻定义中提到的,新闻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扮演者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角色,经济、文化、游览、教育、文娱等等诸多领域都需要新闻传播,但是在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本着客观的态度,用专业的知识剖析社会现象,向公众展示最真实的事件情况,同时要肩负起公众的舆论导向职责。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
杜绝虚假新闻树立媒体公信力的思考摘要: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近年来由于社会传播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新闻产业的商品化,加上新媒体的横空出世。
导致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本文对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社会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虚假新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应对措施2013年1月4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提高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一个面对公众的新闻媒体,诚也就已意味着“公信力”。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公信力是传媒竞争胜出的必基础之一,因为它意味着传媒公众群体中的受信任程度,意着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品牌位,也意味着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及媒体的公信力与媒体的影响力直接相联。
只有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才会得到受众的尊重,在受众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以此培养更大更为充实的受众群,形成良性循环态势。
随着社会的变革,媒体的传播环境也相应的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媒体传播环境日益自由化。
然而自由的环境也导致竞争的激烈,从而出现了新媒体等百家争鸣的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媒体报道中形式主义盛行,出现少有或没有实际内容的新闻。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报刊和网站的编辑、记者更热衷于追求新闻事件的趣味性、轰动性、新奇性,而忽视了对新闻存在的根本特性即真实性的追求,虚假新闻报道越来越多。
这是实际工作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这种新闻多半事实很少,空话很多,形似饱满,实质枯槁,论其新闻价值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因此,本人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浅谈自己的一点学习认识与看法。
一、媒体公信力的概念及其影响要素媒体公信力,是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凭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向广大受众提供客观、权威的资讯信息而获得普遍社会认同①。
内容分析-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深度剖析与探讨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深度剖析与探讨1-1核心提示:本次研究是对《新闻调查》这一个案的集中系统研究,研究将结合电视新闻和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挖掘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采访心理策略,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成功采访提供心理层面的依据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报道节目,属于电视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在西方新闻文体中有特定含义,它是一种专门的揭露性报道,有时也称揭丑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的新闻报道形式。
中国式调查性报道是指,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示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整个西方国家。
目前,它已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起,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
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一经出现,就以其穿透力和影响力征服了中国的新闻媒体。
(1)社会背景普利策论及调查性报道意义时说:“如果人们想和世界上的罪行、邪恶、灾难作斗争,就要知道这些罪行,因为这些邪恶、罪行和灾难正是在秘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电视新闻报道的多种形式中,调查性报道因事件典型,社会意义重大,又往往涉及政府职能部门而引起深远影响。
在当代中国社会,调查性报道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社会的转型加速,伴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也被打破,各类社会问题有所增加,新的“罪行、邪恶、灾难”正在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内心不免产生困惑,甚至对社会不满,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从媒体了解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的完整信息,而提供事件的完整信息,正是调查性报道的特长。
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轨道,WTO组织的透明原则也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公众要求更广泛的知情权,调查性报道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中国民主建设进程正在加快,中国舆论监督的渐进过程也将调查性报道推向更重要的地位。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公信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宣传、报道、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
它们历来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因为其宏大的宣传平台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一直以来都享有较高的公信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开始逐渐流失,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也开始受到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直接的竞争。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的兴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和便捷。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实时的、直观的,容易引发共鸣,因此对传统媒体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新媒体的崛起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
在以往,人们通常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获取信息。
这些新媒体平台往往以轻松、娱乐、个性化为特点,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因此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更加直接和严重。
新媒体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失真和虚假。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而且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
很多时候,虚假信息、不实言论、造谣传谣等侵袭了人们的视线,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混乱,这也降低了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
对策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传统媒体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对策,重塑公信力。
传统媒体需要加大对新媒体的整合力度。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崛起是大势所趋,需要主动融入新媒体的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路径,加大对新媒体技术、平台的投入和开发。
通过新媒体的整合,传统媒体可以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增强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可及性。
通过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互动来提高媒介公信力——以迪庆州广播电视台《一周一访谈》节目为例
通过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互动来提高媒介公信力——以迪庆州广播电视台《一周一访谈》节目为例
段锦春
【期刊名称】《传播力研究》
【年(卷),期】2024(8)11
【摘要】新闻媒体、新闻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公信力,若人民群众对媒体不信任,势必降低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提高媒介公信力要永远在路上,不容忽视基层的主流媒体,确保人民群众信任基层主流媒体,关键抓手是防止新闻失实,且基层主流媒体要积极探索提高媒介公信力的可行策略。
迪庆州广播电视台是基层主流媒体,其新闻类访谈节目《一周一访谈》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主要是因为该新闻访谈节目坚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并使之成为提高媒介公信力的重要切入点与强有力抓手。
在进一步通过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互动来提高媒介公信力的过程中,迪庆州广播电视台可着重采取四方面策略,即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对受众群体加大研究力度、持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务必防止新闻失实。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段锦春
【作者单位】迪庆州广播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
【相关文献】
1.浅析城市电视台访谈节目的特性与价值r——以大连广播电视台《为你而来》为例
2.对新时代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创新的思考——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推出大型系列新闻访谈《秋日春潮》为例
3.新媒体时代广播访谈节目的多元化创作模式研究--以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丝路听潮》为例
4.浅析“三农”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培养——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乡村会客厅》节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但同时也引发了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困境。
本文将从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的困境1.信息真伪难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传播的快速传播,大量的信息涌入传统媒体,信息真伪难辨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难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公众对其公信力的信任感。
2.转型困境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也面临着困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发行量逐渐下降,广告收入减少,部分传统媒体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转型的道路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3.观众需求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于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观众维持和拓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新观众的需求,传统媒体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容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1.强化自身的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新闻采编机制,加强信息源的审查和筛选,确保所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加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信息筛选能力。
2.拥抱新媒体,进行变革和创新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应该向新媒体学习,从中吸取新的经验和技术,积极拥抱新媒体,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自己的信息传播渠道,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创新,提供更丰富、更有品质的新闻内容。
3.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该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倾听观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的新闻服务,提升新闻产品的含金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电视新闻采编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电视新闻采编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摘要新时期受众对媒体公信力的诉求不断发展。
新闻采编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通过真实性和及时性、新颖性和深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体现,电视台应严格筛选新闻素材,努力实现深度报道,并为受众提供先进的舆论导向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媒体公信力;影响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005-02电视新闻是广大观众最为关注的节目,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局势变动,社会转型发展,文化蓬勃向上,受众对新闻节目以及媒体公信力也提出新的诉求。
所以电视新闻采编必须认真把握受众需求,通过有效的采编彰显媒体公信力。
1 新时期受众对媒体公信力的诉求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全球化使经济环境更为复杂,面对这一发展形势,媒体公信力如何得到更好地体现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
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当前受众对媒体公信力的诉求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
首先,受众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当新闻事件发生后,受众迫切希望媒体“给个说法”,明确体现公信立场。
媒体是受众与政府公共事业连接的桥梁纽带,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新时期政府部门的重要使命。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尖锐的问题,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广大受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例如,房地产事业火爆发展之际,一些开发商的违法违规、欺诈行为深深伤害到群众;企业倒闭破产,职工安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受挫等等。
此时,对受众来说,新闻媒体已经不能无动于衷,无论问题解决如何,媒体首先要有所表态,这是受众诉求发展的一个趋势。
原先受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动等待媒体“发言”,“非典”时期信息掩盖就曾带来血的教训。
而现在受众会明确要求新闻媒体表态,不能坐视不理。
其次,受众需要细致深入的新闻报道来体现媒体公信力,也就是说,新闻媒体不仅要“给个说法”,还要给个深刻的“说法”。
尽管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但各地经济要闻、时事政治、民生百态也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播放最终都需要经过受众的检验,深入的评析、严肃的论证,用事实说话,才能将媒体公信力推向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新闻调查栏目树立传统媒体公信力刍议作者:宋震刘扬
来源:《中国广播》2014年第11期
【摘要】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见长,而传统媒体的优势是长期积累的公信力和新闻质量。
在媒体公信力面临缺失风险的当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新闻调查栏目发现新闻、深入挖掘新闻内涵,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捍卫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不二法宝。
【关键词】传统媒体深度调查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在2013年4月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发布的《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电视、广播及报纸等传统媒体在公信力方面仍然具有优势,同时,新媒体的公信力明显上升。
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
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
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笔者认为,调查类新闻在传统媒体赢得公信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从受众需求和媒体职能的角度出发是打造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本质要求
随着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大众获取新闻更加快捷,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每个人成为了传媒个体。
此时,受众对传统媒体的需求也悄然改变,传统媒体不仅要让受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满足他们“知其未然”的需求。
因此,在报道深度上做文章,向受众群体呈现大量准确的信息并引发其见仁见智的讨论,可以突出传统媒体的优势。
(一)充分了解并把握新闻受众的需求现状是基石
新闻信息可分为指导新闻、理论新闻、知识新闻、监督新闻、服务新闻和建议新闻。
受众通常希望看到更具有指导价值的信息和更深层次的分析,包括一些前瞻性的信息。
这说明,新闻事实仅仅体现客观事实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新闻信息的深度价值。
新媒体以“短平快”为特点,满足受众对新闻“快餐式”的消费;那么,传统媒体做热点新闻就应该摒弃盲从心理,牢牢抓住受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做有深度的报道。
例如,天津电台曾采制过《发泡餐盒解禁的担忧》这一报道,节目并未像同期刊发的其他报道那样围绕禁与不禁做文章,而是首先通过记者的实际调查,详细分析了发泡餐盒的安全性,为受众解开疑惑,再进一步追溯发泡餐盒当初遭禁的原因,最后分析发泡餐盒解禁后面临的质量标准、市场准入、回收体系等多方面问题,从而使整篇报道融知识性、指导性和建议性为一体,为受众呈现更丰富的新闻内涵。
(二)全面观察、系统分析新闻事件并引发公众思考是保障
新闻信息价值有三个层面:一是事实层面的信息。
准确捕捉客观事物的真实存在,满足受众“知其然”的基本需求。
二是本质层面的信息。
透过事物的表层现象,通过对新闻事件全面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满足受众“知其所以然”的深度需求。
三是趋势层面的信息。
综合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从已知向未知飞跃的创造性思维,预知和探寻事物的发展趋势,满足受众“知其未然”的需求。
传统媒体在追踪新闻事件时,既要反映信息的事实层面,更要体现出信息的本质层面和趋势层面,有的放矢地策划和采写新闻报道。
以天津电台采制的《艰难的抉择》这一报道为例:记者选择了赤峰女孩“小希望”捐献器官一事作为报道题材,在各地媒体纷纷追踪事件进展并刊播大量消息和专题的背景下,记者独辟蹊径,讲述了“小希望”母亲做出捐献器官决定的来龙去脉,让听众“知其所以然”,然后进一步深入挖掘国人对生命的传统观念和临床医学现状的矛盾冲突,让听众“知其未然”,从而揭示出捐献器官的社会意义,引发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
二、从问题切入并深度挖掘新闻内涵是打造传统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
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
相比新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横向扩张,传统媒体的调查类节目更能体现纵向挖掘新闻内涵的能力,而找准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则是传统媒体将新闻引向深入的必经之路。
(一)善于发现新闻是前提
新闻采访最重要的是发现,新闻实践中难度最大的也是发现。
这就要求记者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去观察,带着发现问题的头脑去思考。
以《老年配餐为何这样难?》这一报道为例: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配餐工作,连续两年将其纳入“20项民心工程”,但在老年配餐的实际工作中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日中午,记者到某社区居委会采访,途经该社区的老年食堂时发现食堂里没有一个老人用餐,而仅有的午饭也只是一道羊杂汤。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个社区,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的苦于没有条件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有的建了老年配餐中心却经营困难。
于是,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查采访,最终制作成《老年配餐为何这样难》系列报道,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避免同质化报道是重点
在媒体同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信息源中找出问题,这考验着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判断力。
例如《违法套取公积金的背后》这篇报道,记者发现路边的电线杆以及沿街店铺到处张贴着提取公积金的广告,“套取公积金”已成为半公开的地下产业。
当时,关于非法套取公积金的报道并不罕见,巧妙的是记者采用调查—解构—建构的报道方式,在还原新闻真相后,找出问题:为何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地提取公积金?五花八门的套取手段中又隐含着怎样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当前公积金政策所存在的缺陷。
报道播出后,
“套取公积金”问题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天津市主要领导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市主管部门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政策。
(三)通过报道推动问题的解决是归宿
新闻媒体要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就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关系。
社会责任还要求媒体要勇于进行舆论监督,敢于揭露真相,善于为最基层的老百姓说话。
为什么现在的网络新闻越来越引人关注、网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原因就在于网络信息贴近民众的生活,也给了民众反映自己真实声音的机会。
许多事件在网民的积极关注下得到了解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众议的威力”。
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更具说服力。
例如在天津电台的《民办养老院如何走出生存困境》这一报道中提到,民办养老院作为社会养老的重要力量,却接连遭遇生存危机。
记者先后采访了近十家民办养老院,一一梳理出他们遇到的包括优惠政策难落实、补贴不到位以及招工难在内的各类难题,层层递进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一些正面案例和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民办养老院走出困境的办法和对策。
报道一经播出,引起天津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民办养老院面临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多次召开协调会,为各项扶持政策“体检”,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公信力是媒体内在品质的基本价值所在,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而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调查性新闻节目不仅要积极探索深度报道的新思路、新模式,更要通过调查性报道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打通心结、凝聚共识、集聚发展的正能量,进而巩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
(作者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