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电视栏目解析
《新闻调查》电视栏目解析《新闻调查》电视栏目解析《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
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新闻调查》认为,一个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
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调查性报道。
而电视调查性报道是调查性报道中的一类,从实现的`过程来看,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
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做的大案要案属于调查节目,不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独立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也是《新闻调查》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强调的是调查记者必须有新的独家发现,这种发现对揭示事实真相具有推动的作用,能够深化节目的主题。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就是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
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
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
《新闻调查》选题遴选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调查性,第二是故事性,第三是命运感。
调查性一方面是指事件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观众十分关注,另外,调查性还特指选题具有调查的空间,必须要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为了追求节目的高品质和职业化,《新闻调查》设置了最专业化的细致分工,有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
一个节目的完成,需要这些工种分工合作。
制片人负责栏目的整体运作和日常管理,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
新闻调查之分析
自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播出,《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其中历经了三次改版,栏目形式的成熟稳定、个性特征的清晰明确,使《新闻调查》逐渐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
由于其独特的新闻视角、深度调查的节目形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度被认为是社会的良知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精英阶层的追捧。
但是,十年后中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地方电视台的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内部新闻资源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今天的《新闻调查》面临着十年前同样的境遇:如何在绝境中探询新的途径,如何在陈旧中摸索出新的形式。
一、选题策划标准选题往往是节目的灵魂,作为央视的品牌栏目,选题标准的明确化和清晰化,往往是决定栏目长久风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选题策划是一个节目在运行之初,首先要做的工作。
而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前期策划。
《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界较早成功引入“策划”理念的栏目,于1998年成立了专业的策划组。
对选题是否具有独家性、资料信息是否准确、方案是否可行进行敲定,并根据新闻线索及所收集的资料确定节目样式、基本结构、采访提问和镜头的设计等等。
关于《新闻调查》选题标准应该准确我觉得应该确定为以下五点:1、事件性《新闻调查》作为一个深度的调查类新闻栏目,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然是为众人所关注,具有过程性、曲折性和故事性。
首先,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然具有某种焦点性因素,无论是重大的社会热点,还是深刻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对于缺乏重大性和重要性的选题无法在心理诉求上满足观众,也无法体现《新闻调查》一贯所承担的社会道义。
其次,过程性、曲折性和故事性是决定节目是否具有可看性的重要因素。
英美传媒业甚至是学术专著中都将新闻事件称作“故事”,将制作新闻节目称为“讲故事”,其根本在于电视要想吸引受众,视听表现的可能性必须强调。
[1]过程性为节目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能性,不至于调查很快走向终结,曲折性是保证节目悬念丛生的关键,而故事性则能为节目编排提供较大的活动余地,吸引观众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参与事件的思考,否则无力支撑《新闻调查》45分钟的节目长度。
新闻调查河南720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河南720节目分析新闻调查河南720节目分析国务院调查组给了去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死者家属一个明确的说法: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380条生命的最终数字(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让人震惊。
长达46页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对人民负责的担当、详实的数字、精准到天、小时的调查,还原了灾难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告慰死者,警示世人。
特别是其中瞒报部分,看起来真是“刀光剑影”,是践行“人民至上”的中央领导和地方个别官员的“较量”,一边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一边有官员却打着自己政绩的小九九。
当初,某些大V大大咧咧地说,中国现在不可能存在瞒报,“政治生态不允许”。
有的直接甩锅——这是大雨的错,排除人的渎职问题,把这个当成了“正能量”,甚至攻击死者家属,比如“雨衣爸爸”——穿着雨衣等待再一次接女儿下班的父亲。
但是国务院的这一份调查报告生生打了这样的人的脸,乾坤朗朗,的确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在作祟,利欲熏心,把人民生命压到乌纱帽底下。
中央的调查报告告诉你:什么样叫作真正的正能量?什么叫作践行对人民负责,什么叫“生命至上”?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查得清清楚楚,既查出“天灾”,“天灾”不能为“人祸”打马虎眼。
特别是“瞒报”部分触目惊心,官员和中央调查层面的博弈也是看得人心惊胆战,2021年还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还在人命关天的世界上搞小动作。
在“刻意阻碍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的段落里,是这么描述郑州“花样瞒报”的三种形态的。
第一种,是“刻意阻碍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员信息”,当地搞的是能拖就拖,能少就少,不积极统计伤亡人数,等着“遗忘的救主降临”,心存侥幸,对中央不老实。
7月25日至28日,居然连续4天没有上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截至7月29日仅上报97人,这时距离720已经10天过去了!“直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要求”,省里2次发出紧急通知后,7月30日上报322人、8月1日上报339人。
《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的节目特色
在选 题 精 心策 划后 , 《 新 闻调 查 》 最 终能 够淋 漓尽 致地 表达 鲜 明 的主题 。 在 我 国 ,调查 性新 闻报 道 的 中国特 坚 持 了现场 拍摄 采访 的手 法来 展现 整个 在 整期 节 目中,画面赋 予 电视 报道 一种 色 ,并 不局 限 于揭露 与 曝光 ,而是 通过 调 查 全 程 。 独尊 的魅力 。 在《 谁 动 了我 的隐 私 》中 ,记 者 、 思考 。因此 ,在对 新 闻事件 的调 查 过程 摄影师 、 编导都身赴采访前线 , 各 司其 职 , 中对事 件本 身 的故事 性 因素 进行深 挖 , 用 各 自不 同的话语 表 达方式 来展 现事 件 这其中 “ 有被 道 德观念 和认 识水 平遮 蔽 的真相 ,寻 找大量 视 觉证 据 ,主动捕 捉 的真相 的题 材 ;有被 我们狭 窄 的生 活圈 具 有 冲击力 和 冲突性 的现 场信 息 ,通 过 子 和集 体无 意识 遮 蔽 的真相 的题 材” , 层 层剥 笋、步 步追 问达 到报 道想 要 的深 会 在调 查性 报道 中获得 更 广 阔的表 现空 度 效果 。如对 冯女 士 的采访 中得 出一 般 间。 《 谁动 了我 的隐私 》从 明星 电话 被 市 民对 于隐私受侵 犯 的渠道并 不知晓后 , 公 之 于众 ,再到 对 于孕 妇、公 司职 员 、 对接 线公 司 职员 的 电话 采访 以及 暗 访 , 普 通市 民、教 授 、学生 等形 形色 色人 物 进一步明确了隐私被他人掌控的渠道。 的个 人 隐私 被窃 真相 披露 ,挖掘 出我 国 画 面接下 来 又很快 切人 李女 士被偷 拍 现 公 民隐 私正 遭受 威胁 的现 状 ,进 一步 挖 场 的监视 器 上 ,将 疑点 的探究 进一 步 深 掘 了背 后 的原 因,如隐 私被 窃对 整个社 入 。 会发 展稳 定 程度 的波及 。整 个主 题策划 4 丰 富 的 画面 语 言 紧锣 密 鼓 ,层 层深 入 ,具 有很 高 的现 实 作 为展 示过 程 的深度 调查 报道 应该 意义与社会价值 。 考虑 如何 能将 事件 讲述 得吸 引观众 看下 2 意味深长的切入点 去?美 国 《 6 0 分钟 》的制片 人休伊 特说 《 新 闻调 查 》的主 旨是 “ 调 查”二 过 : “ 如 果 我们 能使 主题 多 样化 ,并采 字, 有 “ 调查”就会有 “ 质疑”, 因此 《 谁 用个 人新 闻—— 不是 处 理事 件 ,而 是讲 动 了我 的 隐私 》从 “ 质 疑 ”开始 ,给观 述故事 ;如 果我 们能像 好 莱坞 包装 小说 众打 开一 个别 样 的窗 口。如何 选择 一个 那样包 装事 实 ,我担保 我 们 能把收 视率 恰 当、准确 的切 入 点 ,以吸 引观众 的注 翻一倍 。”要 充分 重视 画 面表 达 的影 响 意力 将对 整个 节 目来说 非常 重要 。受众 力 , 让动态 的画面故事呈现更多趣 味性 、 期待 看 到未 知事 实 ,因此 ,一些 “ 独家 思辨性 的张力 ,这也是 电视媒 体独 具 的 性”的选题更可能 收到观众青 睐。在 《 谁 魅 力 。 动 了我 的隐私 》这 期节 目初 始 ,明显 隐 在《 谁 动 了我 的隐 私 》中 ,被 剥开 私被 曝光 成 了导火 索 ,引入大 众 隐私都 的香蕉 和桔 子 ,被一 劈 两半 的西瓜 ,一 正遭 受泄 露威胁 的情况 。这种 精心 的策 些 看似 不起 眼 的画 面语 言 ,却 是对 侵犯 划 使 之后进 一 步 的调查叙 事 空 间更广 , 隐私行 为 随处 可见 的表 达 。同样 ,身后 为下一 步深 入挖 掘 隐私被 曝真 相埋 下 了 双双 偷窥 的眼睛 ,节 目最 后一 双 双眼 睛又 闭上 ,也 是记 者强 烈 的创作 意识 的 伏笔 。 3 去 现 场 深挖 真 相 体现, 运 用 这样 的手 法 ,通 过 画面开播 1 5 年来 ,历经许许 多多的坎坷 和羁绊 ,已取得 广泛的赞誉。现在 , 《 新 闻调查 》已成 央视栏 目中
《新闻调查》,一,期节目策划文案
《新闻调查》,一,期节目策划文案第四节深度报道类节目策划第四节深度报道类节目策划一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概念是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度挖掘,详细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观众去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
代表《新闻调查》《社会经纬》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包括背景、分析解释、归? 纳预测与评论。
使命、作用和意义: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详细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观众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
《新闻调查》《社会记录》二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策划要点1.选题①热点:社会热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收视率的保证。
②难点、疑点看病难一只猫的非常死亡天价医疗费开平违法批地案调查温岭黑帮真相国资流失之谜黑哨内幕“问诊”京藏高速大拥堵③故事性《新闻调查》:一期节目就是讲述一个故事,因此要想在较长的时间里锁定观众,故事自身必须居于很强的故事性。
《社会记录》: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凡人小事,事件新奇曲折,故事性强《十三级大风》《文涛拍案》:回避“娱乐化”的“故事性”内涵《新闻调查》节目要求问题意识:对于调查性采访报道来说,所有进行调查的人和事,都有问题。
?调查样式:新闻调查报道的不是单个时间或事件的局部,而是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调查手段: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记者既是主体,也是节目的一个结构元素。
调查记者,他是调查的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节目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
调查路径:记者的调查是围绕悬念展开的,每一次调查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完成的,悬念的开始是调查的开始,悬念的结束时调查的结束。
选题要求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和澄清的事实。
这些事实有没有关切度?你所调查的问题,老百姓是否关心?这一事实有没有价值?它是否反映出社会发展变革中的某些典型特征?? 它是不是有区隔性?这样的选题会不会同时也被其它栏目选中讨论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用什么切入点,需要采访什么人? 问题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果你是记者,你会选择什么地点出镜?放节目并点评关于调查性采访中体验式采访报道和暗访的讨论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又叫参与式采访,指记者参与被采访者的生活和工作,亲身体验他们工作和生活的过程,并在体验中进行采访。
新闻调查10年特别节目观后感
《新闻调查》观后感此次《新闻调查》节目是为了纪念栏目诞生十周年而准备的特别节目,在节目内容的选取上和结构安排等方面都与平常的节目不太一样,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所以将以这篇观后感来分析此次节目与普通节目的相同和不同点。
首先,它们的相同点如下:第一、从节目类型上看:通过观看此次节目,发现与以往的节目相比,它们都属于电视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揭示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
都运用了独立报道和组合报道的方式,第二、从报道的特点上看:首先,选才具有较重要的新闻价值,以往节目大都为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此次虽然不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但是对于这个栏目和栏目的观众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还具有深刻性,从新闻的表层向深层拓展,从事件向认知拓展,从事件本身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拓展。
都具有过程性,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有所反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观点,下继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趋势。
说理方式,要注意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报道长于“纪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注重画面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说服力;遵循节目规律,服从栏目需要。
第三、节目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到抽象的表达方式和说理方式,因此长于叙事。
报道题材不能过于理论化,内容过于抽象,题材有传神细节,生动场景或个性化的人物。
第四、节目的各部分安排上,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精彩导视:撷取节目中精彩画面和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只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每期节目的标题要尽量中立。
每期节目都力求有一个精彩导视,精彩导视就是用简短精练的解说词把片中最有震撼力的画面和最有表现力的语言组接到一起,以形成矛盾、制造悬念,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演播室中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般是一分钟以内的导语—或交待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是,不做评论。
新闻调查评析
从《三元村高尔夫之痛》看新闻调查《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深度调查类栏目,创办于1996年5月17日。
它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
栏目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其宗旨,制作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调查性报道,十余年来,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那么,《新闻调查》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最新的一期《三元村的高尔夫之痛》报道了在贵阳的三元村的村民们和高尔夫球场以及当地政府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林地的权属不清造成的。
但是追根溯源,却是因为15年前当地政府急于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而违规征地造成的。
这篇作品是典型的调查式新闻专题,带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
栏目组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深入调查采访,剥丝抽茧,层层深入,把事情的真相一点一点的展示给观众,深刻揭示出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作者驾驭主题的能力和深厚的采访功底。
一、选题的策划,具有重大性,公共性,故事性从这期《新闻调查》的选题来看,选题往往是节目的灵魂,作为央视的品牌栏目,选题标准的明确化和清晰化,往往是决定栏目长久风格的重要因素。
从表面来看它讲述的是三元村的村民和高尔夫球场之间的林地矛盾,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由于当年政府急于招商引资违规征地造成的。
这期的选题与农民的生存紧密相连,关注的是最低层的弱势群体,折射出中国西部落后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折射出政府在行使权力中的违法行为,也反映了西部落后地区对于经济发展中急于求成的错误模式。
作为一档调查性报道的专题节目,《新闻调查》在选题过程中,它始终遵循着选题的若干原则。
第一,新闻重大性,《三元村的高尔夫之痛》深刻关系到村民的生存权利,政府的在行使行政权力的不当做法,题材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能够引起社会反响与人们反思。
第二,公共性,《三元村的高尔夫之痛》题材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有密切关系,公众十分关注且具有一定时效的事件与现象。
第三,独家性。
浅析《新闻调查》的节目特色
可 能立 了2 0 年。 最后 , 记 者 要 敢 于质 疑 、 敢 于提 问 , 要 有 勇 往 直前 的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如, 在 这期 节 目中 , 记 者 反 复提 问 , 居 民楼 倒 塌 的原
《 新 闻调 查 》的选题 的 新 闻性 、 调查 性 、 故 事性 《 新 闻调 查 》从 1 9 9 6 年 创办 至今 已经 历 了十 八个 年头 。 从起初的 “ 挖 掘新 闻背后 的新 闻” 到 “ 从人 本 的角 度 、 个 案 的角度 去透 视人 物 、 事件 、 时代 、 历史 的相 互关 系 , 展 示事 件 中的人 物 的命 运 和心 路历 程 ” , 一直 到 如今 的 “ 探 寻 事实 真相 ” , 虽 然节 目 口号在 变 , 但节 目的 主题并 没改 变 , 就 如柴 静所言 : “ 掘地 三 尺挖 出湿 漉 漉 的新 闻 ” 。这 句话 充 分 诠 释 了节 目对 真理 的 探 寻 、 对 真相 的执 着 以及 一种 费尽 心 力将 新 闻做 得 更深 度 、 更生 动 、 更具 象 化 的决 心 , 力 图使 每 期节 目播 出之 后对 社 会 的 敲打 具 有震 痛 感 。 因此 , 每期 节 目的 选题 便尤 为重 要 。 所谓 新 闻性 就是 每期 的选 题都 是 当时发 生 的影 响力 比 较 大 的新 闻 , 自然 关 注此 话 题 的人 就 比较 多 。调查 性 顾 名 思义, 就是 受众 对选 题 的事件 内容有 疑 问 , 希望通 过节 目的 剖 析来 得 到 答 疑解 惑 。故 事 性 是指 选 题 应该 有 悬 念 , 有 故 事情 节 , 让 受众 能够 在节 目中驻 足 。 以2 0 1 4  ̄4 月2 6 日, 《 新 闻调查 》播 出了 《 短命 的居 民 楼 》为例 。这期 节 目的选题来 源于 当月4 月4 日, 浙江奉 化居 民楼倒 塌事 件 , 一 人死 亡 , 六人 受 伤。这 看 似 比较 普 通 的意 外 事件背 后却 又疑点 重重 。首先 , 建 于1 9 4 4 年 的商品房 竣工 不 过2 0 年, 怎 么就倒 塌 了呢? 4 月1 0 日, 也就 是居 民楼倒 塌事 件 发生的六天后 , 奉化倒塌 楼所属街道官员 自杀身亡 , 这又是 怎 么一 回事呢?真相似 乎被蒙上 了白纱 , 等待着层层揭 开。 在 《 新 闻调 查 》的节 目中出镜 记 者 即 为调 查 主题 , 因 为节 目必 须 以记者 的调 查行 为 和过程 来完 成 , 同时 , 她 又是 节 目的 构 成元 素 , 因为 那 些调 查 行 为 和过 程 又必 须 依 赖 出 境 记者的 讲述 来呈 现 。 在 《 短命 的居 民楼 》中 , 出镜 记 者 王 晓清 作 为 一个 调 查型 的叙 述者 , 运用 逻辑 追 问的方 式 , 将 悬念 层层 铺设 又层 层解 除 , 使得 整个 节 目故事 情节 环环 相扣 。 首先 , 她提 出两 个 问题 : 居 民楼倒 塌 的原 因是 什 么?谁 该 为 其负 责 ?为此 , 她先 对居 民进 行 了采访 , 了解 了居 民楼 何时 出现 的问题 , 是 否 向有关 部 门反 映 了问题 。经 过核 实 , 居 民 多次 到社 区 、 街道 、 信 访 局反 映 房 子 问题 , 相关 专 业 机 构对 楼房 进 行过 检测 , 但 是 检测 过后 居 民楼还 是发 生倒 塌 , 那么, 这份 监 测 报告 是 否具 有真实 性 呢?为 此 , 记者 分别 采 访 了检 测公 司 以及安 监 办主 任 , 双方 各执 一 词 , 通过 采访 上 海市 房屋建 筑设计 院 院长 来从 第 三人 角度对报 告进 行详解 。 发现 政府部 门对 于检测 报告理解 不够 到位 , 而检测 公 司在 报 告处 理上 也不够 到位 。相 关负 责人解 释 , 政 府 的职责在 于牵 头、 协调 , 而具 体事 宜 应有 锦屏街 道办 事处 负 责实 施 。 由此 , 可 以看 出 , 危楼 没 有解 危 的原 因在 于专业 部 门 的 专业 认识 不 足 , 判 断有 误 。然而 , 事故 的根 本原 因 呢?才 竣 丁2 0 年的楼怎么就成 了危楼?是不是在建造时就已经埋下 了隐患 ? 记 者 又对 当年 居 民楼 的档 案进 行 查 看 , 发 现 在房 屋 设 计时 开发 商 有偷 工减 料 的嫌 疑 , 如砂 浆 要 求 为5 , 实 际监 测 结 果 为0 . 7 。而 当时 的 开 发商 公 司现 属 于 注 销而 未 被 吊销
《新闻调查》语言
《新闻调查》语言
《新闻调查》是一档深度调查类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通常采用纪录片的手法,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阐述。
因此,其语言风格较为严谨、客观、深入,同时注重细节和情感表达。
在语言方面,《新闻调查》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严谨的措辞:由于是一档新闻专题节目,措辞必须严谨、准确,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或夸张的语言,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客观的叙述:节目通常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对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尽量避免主观情感色彩,以保持节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深入的剖析:节目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报道,更是对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剖析和挖掘,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事件的本质和真相。
4. 细节的描绘:为了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节目通常会注重细节的描绘,通过对事件现场、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细致刻画,增强观众的感知和认同。
5. 情感的表现:虽然节目注重客观和理性,但并不排斥情感的表现。
在节目中,通过对人物情感、事件情感等方面的表达,增强观众的共鸣和认同感。
总之,《新闻调查》的语言风格严谨、客观、深入,注重细节和情感表达,旨在为观众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新闻信息。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新闻调查》节目分析篇一:新闻调查特点分析浅析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的特点摘要:《新闻调查》是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从1996年5月17日开播至今在受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新闻调查》本着探寻事实真相的宗旨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关注民生的选题以及新颖的节目结构等个性特点于众多新闻报道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媒体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精彩导视、叙事结构、处境风格正文: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见长的新闻体裁,电视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象背后的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
它以记者的现场调查为结构主线,坚持用事实说话,通过讲述故事反映主题。
深度报道具有内容的深刻性,思考的科学性,以及目标主流化的基本特征。
《新闻调查》作为深度调查类节目的典范,本文将从《新闻调查》本身出发,从《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选题特点、叙事方式以及采访风格四个方面来分析深度报道栏目的特点。
一.节目结构《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开头、导视、片名和分片头。
开头有12秒的画面,屏幕上不断闪现记者说话的脸和“新闻调查”四个字,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强调节目的片名,加深受众的印象。
同时记者说话的脸可以理解为用事实说话。
紧接着是3d立体隧道样式的画面,隧道上出现代表选题内容的文字,同时不断向深处延伸,代表节目内容的深刻性。
整个画面配以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体现出新闻调查团队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其次是《新闻调查》的导视。
本文将以《发泡餐盒沉浮记》为例进行分析。
本期节目的导视有30秒,画面是成堆白色餐盒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对话,穿插配以浑厚男声解说词:“一只小小餐盒,14年的沉浮,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无数的利益交错,一只轻轻的餐盒,如何承受难以承受之重,敬请收看《新闻调查》——发泡餐盒沉浮记”。
由画面和导语引出本期主题和节目名称。
片名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和导视融为一体的。
分析一档调查性报道节目的结构特征
分析一档调查性报道节目的结构特征作业要求:分析一档调查性报道节目的结构特征《新闻调查》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
这里,以《百万大移民》(《新闻调查》11/05)为例,对深度报道进行分析:1,选题上:内容深刻,具有宏大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这期节目的选题是移民——宁夏西海固地区百万大移民,在我国现在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在1972年联合国考察该地区后,定论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但是在这里至今还生存着百万居民。
“在宏观经济逐年增长的今天,西部山区的乡村里,还有人年复一年,过着这样的艰难生活。
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这些情况还较普遍的存在于中国的西部山区。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宏观经济的增长,但我们也应看到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我们应更加关心这部分被遗忘的人们。
宁夏,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前进,但是对于这部分生存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人们,40年来,百万移民,已经、正在、将要搬迁到适合居住的地方。
这个选题,反应了西部山区的贫困生活,也反应了政府在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而当地的移民由开始的扶贫移民,到后来改为生态移民,也为这种移民模式提供了经验与范例,具有宏大的社会与现实意义。
2,叙述上:传播信息丰富,具有强力的故事性与冲突性这类报道在叙述上,运用调查、评论、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冲突及其相关的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立体化报道新闻事实。
电视可以对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多侧面、多色彩、多层次、交错、立体式的集中报道。
这期节目通过在一个即将要搬迁的村子里,原本46户人家,最后工作人员只找到了两家。
其中一家的故事来叙述的。
他们即将搬迁到的地方红寺堡——宁夏最大的移民安置区。
《新闻调查》栏目解析
《新闻调查》栏目解析《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
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第一节《新闻调查》的创办央视新闻战略布局三步走:从《东方时空》到《新闻调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对此专家用三个走向进行了概括:走向娱乐、走向财经和走向调查。
而“走向调查”的标志则是以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创办为标志的。
如果说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第一步,那么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而《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国际大台迈进。
正是由于这个栏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就特别高。
1996年年初,当时的评论部主任孙玉胜找到了时任《焦点访谈》一组制片人的张步兵和《东方时空·音乐电视》的制片人王坚平来担纲重任,《新闻调查》最初的两个领军人物顺利会师。
很快,中国电视界最优秀的一批电视人逐渐汇聚在《新闻调查》的大旗之下,他们有:张洁:从《东方时空·东方之子》加盟《新闻调查》,编导的节目《生命》获第3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特别奖,2003年起任《新闻调查》第四任制片人。
夏骏:1996年加盟《新闻调查》,《改革开放20年》总导演,1998年任《新闻调查》第二任制片人,曾任民营银汉电视公司总经理。
赛纳:1996年加盟《新闻调查》,2000年任第三任制片人,2003年创办《面对面》并任首任制片人,现负责新闻评论部的节目研发。
王利芬:1996年加盟做出镜记者和编导,代表作《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跨世纪的握手》,后创办《对话》、《经济信息联播》,曾任cctv广经信息中心资讯节目工作室主任。
简析《新闻调查》节目的特点——以《短命的居民楼》为例
中职 生正 处于 身心快 速发 展时 期,他 们精 力旺 盛 且永
教育 必须把 心理 素质教 育放 在首位 。加 强对 中职 生进 行 良 远是 新潮 的天然 追逐 者 。因此 学生容 易沉 溺于 上网 、 一 打游 好的 心理素 质训 练可 以帮助 他们 终生 确立 正确 的人生观 、 戏等 ,针对 这 一现状 ,组 织学 生积极 开展 丰 富多彩 的课 外 价 值 观 ,使 他们 的心 理健康 持续 发展 ,成 为高素 质 的技术 文娱 、体 育活动 及利 用双 休 日开办第 二课 堂 。学校 应利 用 人才 。 中职 学校 可 以通过 开设 心理辅 导课 程 ,解 决 学生普 第 二课堂 举办 文学 知识 讲座 、书法 讲座 、音 乐知 识讲 座、 遍性 的心 理 问题 ;帮助学 生 了解 心理 科 学知识 ,掌 握一 定 摄 影知 识讲座 等 。定期 举办 篮球 、乒乓 球 、各种 棋类 比赛
一
位学 生严 格遵 守学校 的一 切规 章制度 ,做 一个懂 文 明 、
主任 ( 辅导 员 )制度 ,使 一线 学生管 理人 员能 把主 要精 力
用于班 级学 生管 理上 , 以提 高班级 学 生管理 水平 。 6 .加 强第二 课堂 建设 ,丰 富课余文 化生 活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范文(优选8篇)
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面对以上这些信息和现象,我通过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下这几条解释:一、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充分,村民的生活不富裕,不能达到有过多精力放到了解新闻信息的程度。
在我这个村里,40岁以上的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仍需要工作养家,他们都是以务农和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这些活都是非常累人的劳动。
经过一天的大强度工作后,想到的只能是吃饭睡觉,有时候也会想到放松一下,但他们想到的大多是电视剧而非新闻信息。
有劳动能力的因为劳累没有精力和心情去看新闻,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定时看新闻的`比由劳动能力的更少。
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年岁都很大,视觉听觉对他们看新闻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影响,可这些老村民的经济状况更是不堪,他们家里的电视还都是21世纪以前流行的款式,他们也不会每年花上几百元钱连上数字信号,有这些钱他们想到的还是留下养老,家里的电视基本上是不打开的,因为每个月会多交几块钱的电费。
有条的老人,家里的电视也是可以看新闻的,但大多情况下都被自己的孙辈孩子们占领,孩子们看的是动画片,不是新闻,老人只能看着一群猴子蹦蹦去,或者思考着为什么羊能够打得过狼。
难道世界真的和原不一样了吗?经济问题是村民遇到的第一大问题,只有设备齐全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闻。
但即使有了这些设备,我想他们也不会话费过多的时间在新闻上。
二、经济的问题是制约村民获得新闻的最主要原因,但受教育程度低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综合调查数据和一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可以了解到我村40岁以上村民学历都是高中教育以下,初中以上的村民中由劳动能力的男性占据绝大多数,女性村民和上了年纪的男性村民受教育程度都是初中教育以下,部分村民甚至没有上过学,基本不认识字。
三、受教育程度低制约着村民获得新闻的积极性,进一步的情况下他们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
大多数人对新闻信息抱有无所谓的观念,他么不认为了解一些新闻使他们生活上的必需品,而把获得新闻当做是可有可无的打发时间的工具。
电视节目分析《新闻调查》
电视节目分析《新闻调查》编者按:《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专栏中的一个异数,它有着良好的品质,却从不曾在众声喧哗的评议中占一席之地,它不像《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般耀目,也不像《实话实说》般有观众缘,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人们对《新闻调查》似乎陷入沉默或失语当中。
这个专辑试图从《新闻调查》运作的观念、模式,选题的内容,节目的形态特征,制作手段进行各侧面的剖析,以图对《新闻调查》发展的历程和未来的走向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1996年5月17日《宏志班》播出开始,至今4年时间,累计200余期节目,中央电视台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新闻调查》的成就和缺陷,都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其成功之处,是充分利用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宣传舆论工具的政治权威性,对某些新闻热点问题和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社会敏感问题,进行新闻取证、分析和透视,从而引起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其缺陷之处,恰恰就在成功的背后。
立论的政治权威意识,调查过程自上而下的舆论监督感,编辑制作的启蒙说教姿态,严重地制约了这个电视栏目精神空间的进一步拓展,文化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政策报道简单化,工作报道程式化,成就报道概念化,批评报道一般化,报道语言文书化,缺乏与现实生活的交融性,与底层群众的亲和力,导致对新闻事件背后的生活与命运,文明与审美的淡漠,正在日渐成为这档每期45分钟的大型新闻评论节目的症候。
一、站在什么角度调查站在工作的角度,自上而下地进行舆论导向或舆论监督式的新闻调查,是《新闻调查》栏目中大部分节目的基本形式特征。
1997年10月29日,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时隔12年后,又一次实现对美国的正式访问。
11月4日,《新闻调查》播出一期题为《跨世纪的访问》的节目。
"在克林顿总统为江泽民主席主持的欢迎仪式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我们不禁想起25年以前,第一位到达中国的美国总统。
"节目以此开头,回顾历史,再拉回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高屋建瓴,大开大合,采用大题材、大视野,社论、政论,加学术论文的格式,依次从"几度起伏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是核心问题"、"江主席登上哈佛讲坛"、"'中国威胁论'--一些美国人的借口"、"'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克林顿的许诺"和"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等几个方面,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分歧、问题实质,都作出高度概括性和权威性的阐释。
《新闻调查》成功的原因
《新闻调查》栏目成功原因初探摘要:《新闻调查》并不仅仅是《焦点访谈》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扩充,它以不断变化、深入的新闻定位,恪守媒介的“价值中立”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在我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下为中国电视调查类节目争取了强有力的话语空间,为中国电视调查性节目走向深度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借鉴和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深度报道调查性深度报道解析性深度报道新闻随着当代世界信息的迅速传播,不同地区以及事件变得越来越透明和密切。
如今,我们不仅关注身边发生的事件,同时通过新闻媒介,也可以随时关注国家、乃至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
但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淹没在各种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和信息,而很难真实的直面很多事件的真实面目,加之转述时的细节缺失,记录者或多或少的主观断言,很多事件的真实面貌极有可能发生扭曲和偏离。
在这种情况下深度调查性报道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媒体的重视,密苏里新闻学院在其撰写的《新闻写作教程》中指出:“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更为详细、更带分析性、更要花时间的报道,因而它有别于日常的大多数报道,调查性报道的目的在于揭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
①”作为深度调查性节目在中国的典范——《新闻调查》在其开播的十余年来,一直用电视新闻实践见证着这一理论,它以其独特、深入、公正的新闻视角和节目形式,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着中国新闻媒介传播领域对价值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一、《新闻调查》节目背景和渊源《新闻调查》开播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此时正处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社会日益关注深度报道,但国内深度报道性节目以解析性深度报道为主,其典型代表为央视的《焦点新闻》,整个节目时长13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难以及时关注我国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热点事件,同时对于挖掘复杂事件盘根错节的关系来说也相对较短,因此,除了解析性深度报道外,还应该开播调查性深度报道。
在上述情况下,1996年5月17日,时长45分钟的《新闻调查》正式开播。
栏目的定位是:“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为客观、系统、权威。
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紧凑,不流于世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人入胜的节目开头。
《新闻调查》的开头包括三点,即片头、精彩导视和片名。
“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精彩导视:撷取节目中精彩画面和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只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片名:每期节目的标题要尽量中立。
”其中精彩导视是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
正如《新闻调查》的简介中所说的那样,每期节目都有一个精彩导视,用精练的解说词把片中最有震撼力的画面和最有表现力的语言组接到一起,以形成矛盾、制造悬念,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以《陈丹青出走》为例,片子开头用“一个著名画家写给清华的辞职报告,一个统一的全国艺术人才选拔标准,一次对标准化考试制度的追问,一次对现行教育状况的反思”这样四句话来结构片中的精彩语句,从一个现象入手,到对艺术人才选拔标准的质疑,再到对教育制度、教育状况的反思,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人入胜。
2.简短精练的主持人出镜风格。
在《新闻调查》栏目中,主持人出境的时间和次数都是非常少的,一期节目只出镜一到两次,每次一分钟左右。
在片子开头的演播室中,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般是一分钟以内的导语——或交代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不做评论。
以《村官的价格》为例,开头主持人在演播室只说了两句话:“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有人愿意花近两百万元去竞选一个村委会主任的职务,你会相信吗?这件事前不久就发生在山西省河津县下化乡老窑头村。
”结尾时,主持人出镜视需要而定。
一般在现场调查内容结束后,主持人在演播室简单总结,最多一分钟,或报告事态最新进展,或表明媒体立场,或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
3.出镜记者的特殊角色。
《新闻调查》采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使用专任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创性的。
《新闻调查》强调其调查性,而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
国内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
国内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的普及,民众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
这也导致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兴起。
国内有许多影响力较大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们通过深入报道社会问题、关注民众关切的议题,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人民日报《新闻调查》《新闻调查》是人民日报旗下的一档重点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新闻节目。
该节目借助人民日报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调查并报道各类社会问题。
其报道角度客观公正、深入细致,充分展现了人民日报对于社会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的态度。
通过该节目,人民日报可以将社会问题进行曝光和深度剖析,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共鸣。
3.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重量级新闻节目,以其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报道而闻名。
每期节目,它都选取一个当前热门的社会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访谈和报道。
通过该节目,能够将社会问题和人物故事完整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展现了中央电视台对于民生问题高度的关注和责任。
4. 央广财经《开讲啦》《开讲啦》是央广财经频道的一档以经济与民生结合的节目。
该节目通过邀请各界专家与大众讨论经济和民生问题,旨在普及经济知识,提高民众的经济素养。
该节目深入浅出地解析复杂的经济问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收看。
通过《开讲啦》,央广财经频道让民众了解经济动态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程度。
5. 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挑战者联盟》是浙江卫视的一档以助人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
该节目每期选取一个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通过解决他们的困难来传递助人的精神。
同时,该节目也提醒了观众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促使观众更加关爱他人。
《挑战者联盟》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化的演绎,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6.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几个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们通过深入报道社会问题、关注民众关切的议题,都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传播学院10广电班黄露1006010138
节目形态
节目类型: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
《新闻调查》的成立时建立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上的。
当年由于《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时长太短,受客
观原因限制,对新闻的调查不能够太深入,所以为了要成立一档能够
深入调查新闻事实的栏目,《新闻调查》应运而生。
节目时长:45分钟,这较之前的《焦点访谈》多出了十几二十分钟,这使得记者对新闻的采访深度和报道的张度都有所提高。
节目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30-22:15,(重播)周日0:15-1:00、2:45-3:30、4:15-5:00 14:10—14:55
节目播出方式:录播形式。
节目口号: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节目定位:比《焦点访谈》更深层次的解剖社会问题的大型深度节目。
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
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拍摄方式:双机拍摄,一台拍采访对象,一台拍记者。
这样,一方面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采访对象的行为言语,又能够客观地记录记者的提问和评论。
拍摄后期也可以在两个机位之间相间选取画面剪辑拼接,如此可使得
节目更加真实可信,提高了片子的记录性特点。
节目内容
选题:选题方向:《新闻调查》选取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节目的选题。
主要有以下类型:1、全面深入的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2、国计民生改革热点话题难点疑点解惑3、大时代背景下一波三折的新闻故事。
例如,98抗洪三部曲,在《新闻调查》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记录。
《保卫荆江》全国收视率排名第六,创下了《新闻调查》的收视纪录。
选题来源:l、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3、自主策划
4、内参资料
5、各部委新闻办
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7、互联网
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
叙事方式:1、《新闻调查》的叙事方式是多角度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并进行递进式分析的。
比如当年《新闻调查》做了一期关于《宏志班》的节目,
就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到了城市贫困的问题上,这对于当时社会只关注
农村贫困的问题是有突破性的,可以说它的叙事角度是很新颖的。
而
且该期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还就此提出了一个很有突破性的问题,就
是“这些宏志班的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明星’?”。
他就是这样一步
步深入到新闻事件的核心的。
2、当《新闻调查》选定一期节目的主题时,它会从中选择出最典型的
事件作为载体来深化主题,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去叙
说该事件。
该节目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还会把看问题的视角和最终的落
脚点放在事件人物身上,由此形成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
事人物化”的叙事方式。
调查记者:《新闻调查》中的调查记者都是有着极高的业务素质和述评能力的。
从早期的白岩松、王志到现在的柴静、杨春、长江等,他们不仅对题
材的把握能力以及现场评述能力很强,而且他们的提问尖锐程度绝不
低于国际水平。
在采访中总是能够不畏权势,勇敢地提出带有挑衅性
的问题。
采访:《新闻调查》采用的是当年《东方之子》的采访方式,强调平视、客观和带有一定之一色彩的访问态度。
倡导真诚、平等的谈话氛围,而不像当时很多节目采访会考虑到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而采用不同的采访态度。
节目的出产与运营
节目工种设置: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
节目运营制度:2003年9月18日开始,主持人中心制。
以柴静、杨春、长江三个记者为核心,成立了三个制作小组,记者对选题有自己的否决权,记者不想做的选题,编导不能立项,加大了记者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制作流程: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