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近代化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理论分析一、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 信息,迁移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联系近代洋务 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 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 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厚封建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选择题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
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
(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
(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
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
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
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
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
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九.台湾问题
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英、法、美、日
2.侵华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侵华暴行:
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
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1840-1870)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1840-1870)

文化史
考试说明 1840 1842 1851
太平天 国运动
1856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六十 年代
洋务近 代企业 及影响
六、七 十年代
民族资 本主义 的产生
鸦片战 中英 争、三 《南京 条约》 元里人 条约》 民抗英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与《海国图志》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纪六、
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整体时间: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1840
1919
1949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 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 ——1919
课堂练习
(2007年山东) 2007年山东) 年山东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 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 .”在有关该现象 的战争结束后, 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 约是( 约是( A.《南京条约》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1)表现:(2)影响:(具有双重性)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2)新经济成分——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3、关于洋务运动4、关于民族工业:(注意各个时期发展的表现)兰地酒之先河。

住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交通通讯①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X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②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④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⑤1877年某某巡抚在某某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社会习俗①断发:1910年,清政府准许臣民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开始时间先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③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以及体现森严等级的称呼。

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⑤丧葬: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 (5)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城市化(选二)
● 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
● (1)时间:鸦片战争后
● (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 商业。(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3)影响:
● ①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 ④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 ⑥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纲领
● 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②《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清末新政
● A、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 B、内容:在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 央机构

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建立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确立学堂选官制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创
程碑。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 百日维新 ●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 ②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③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 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的改革: ● 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 ④结果 ● A、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 B、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 C、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专题七+晚清时期(1840—1912)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专题七+晚清时期(1840—1912)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七、晚清时期(1840—1912)中国近代整体时代特征(1840—1949)政治经济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西学东渐1、经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成为资产阶级改造旧中国的经济基础,但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最终陷入绝境。

2、政治: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为挽救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民族前途与命运,救亡图存,但皆以失败告终。

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担任了寻求民族独立的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屈辱的历史,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思想:列强入侵,使部分地主阶级开始关注世界,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历经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产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理论取得重大成果。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成熟,成为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理论武器。

一、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减弱(汉族地主增强、东南互保);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但任占主导;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经济、科技教育、习俗等近代化;西学东渐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1、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民族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经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政治: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各阶级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斗争。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1、1840-1861年,中国文明的拐点 、 年 2、1861-1895年,近代化艰难起步 、 年 3、1895-1919年,现代化整体发展 、 年 4、1919-1927年,现代化新的发展 、 年 5、1927-1949年,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 、 年
一、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 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 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社会生活 上
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 .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 到法治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8世纪 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 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 世纪 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 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 手工工具的 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 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 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 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 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 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 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社会关系的变革 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 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 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 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 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 自耕农阶级消失了 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 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 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形成和壮大起来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讲座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讲座

中国近代现代史专题讲座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一、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

(一)主要手段1、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1)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如割让土地,强辟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X围。

(2)破坏中国的国防主权。

包括领海、主权、内河派驻军舰和强行驻军。

(3)控制中国海关。

(4)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5)破坏中国外贸自主权。

(6)干涉中国内政,包括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作为侵略工具。

3、经济侵略:(1)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2)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4、文化侵略:(1)文化侵略的途径主要是教会、学校、报刊书籍、殖某某义奴化教育等。

(2)目的是淡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从根本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

(二)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各种手段之间的关系。

1、列强对华以经济渗透为主,军事、政治、文化侵略是为经济侵略服务的。

2、列强的文化侵略,是为政治、经济侵略服务的。

二、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一)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战争1、鸦片战争:①英国为把中国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蓄意侵略。

②1840-1842,战争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中国战败。

③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1883-1885,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4、甲午中日战争:①1894-1895②战争主要在朝鲜、黄海、辽东半岛、某某半岛进行,中国战败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1900-1901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二)对列强侵华战争的一般认识1、从原因来看(1)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2)中国的落后,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化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化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化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与现代世界接轨,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在历史上,近代化往往伴随着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

下面将介绍高三历史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近代化的进程和影响。

1. 近代化的背景近代化在中国的兴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由此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同时,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也逐渐传入中国,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剧变和思想上的转变。

2. 近代化的推动者近代化的推动者主要包括洋务派和维新派。

洋务派致力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而维新派则提倡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倡导民主、科学、富强的现代化。

3. 近代化的重要事件【这里可以具体举例一些近代化的重要事件】4. 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近代化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系统,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其次,近代化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同时,近代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促进了科学、艺术和教育的发展。

5. 近代化的挑战与困境近代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境。

一方面,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顽固性使得改革变革遭遇巨大阻力;另一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强加,使得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6. 近代化与中国革命近代化的进程与中国的革命息息相关。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革命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追求,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总之,近代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过程,对于中国而言,近代化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

通过对高三历史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主题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主题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

主题5 资本主义近代化VS 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中外的近(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中外近(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

一、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 1前提: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原始积累,大量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2过程及发明⎩⎪⎨⎪⎧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②重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并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③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二、中国的近代化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地位,使人们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中国思想近代化。

(2)经济上①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近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一、政治:
(一)鸦片战争:
4、影响:1840-1842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 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半社会开始形成。
一、政治: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
2、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把中国变成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英国修约要求遭拒
“全球史观”视角来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内涵: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 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 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 趋势。
一、政治:
(三)太平天国运动:
早期维新思 想产生
60年代 洋务 运动 开展 60、70年代
19世纪 90年代 1894 1895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产 生
维新 思想 产生
甲午中 《马关条约》签订 日战争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 外:列强侵略) 2、目的: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19C60-90年代
一、概况
2、分期
(1) 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任务:反帝反封建) (2) 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1912.1-3 (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3-1928.12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以文明史观看待两次鸦片战争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且注重 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 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 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 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近代 化的过程。

高三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优选PPT课件

高三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优选PPT课件
2、政治体制近代化: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 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 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 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激进派 领导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 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 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 教兴国,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 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 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 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 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工厂数
江苏、 155 直隶、 455 陕西
3
上海
京津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孕育

④中国近代化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属 于“欧风美雨”的产物。
5.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的不利条件: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资金准备不足;缺乏科技支持,技术准 备不足;欠缺技术人才,人才准备不足;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思想准备不足。 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 阻挠;封建专制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制。
实质: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 (生产关系角度) 转型 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生产力角度)
【阶段特征】
19世纪40——60年代:工业革命的基本 完成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的 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 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 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 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 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北 京 条 约
营口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后 开 放 的 口 岸
天津
烟台
南京 汉口
镇江
九江 淡水 汕头 台湾
琼州
(3)影响:
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 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一部分汉官受到重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 “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起步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近代化的孕育阶段 (1840——1860) 二.近代化的启动阶段 (1860——1895) 三.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27) 四.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高三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

高三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

; ; ; ;
; ; ; ;
B
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3.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 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 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 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 解正确的是 ( )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 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解析】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原因: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 要,制定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3、重大事件: ⑴黄海海战(1894年),爱国将领邓世昌英勇牺牲: ⑵旅顺大屠杀(1894年)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4、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 政策。
5、《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
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 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 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
③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彻底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④拆: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⑤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的战略要地→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 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近代化复习
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明到工业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
国情决定。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一般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三、典型例析:
例1: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大明律》
⑴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答: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孙中全集》
⑵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答: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为政权的拥有者;用公众立法防止个人专制;法律一旦制定,全民共同遵守;成为国家规制度
的母法。

实践:1912年,孙中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年)
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1949年到19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答: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答:进步:材料一、二是封建社会法制,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没有政治权利;材料三、四是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要求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例2:(2008年东烟台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
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⑴依据1~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的明成果?解析:解答第⑴问注意审清时间,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再筛选出影响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即可。

第⑵问关键是抓住题目的时间限定,选准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大事,按照题目的要求扼要归纳原因,不必要展示说明。

第⑶问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辨别精华与糟粕,二是要立足国情。

参考答案: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①1~16世纪,欧洲的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⑶对待外明成果的态度: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应批判地吸收外化。

例3:请你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古代雅典、近代英国三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明模式实例,分别说明其主要特征并从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三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有利于维护君权,维持大国政治秩序的稳定、化的凝聚、民族间的融合和自然经济的发展。

不利于社会近代化,日益阻碍民族创新与进步。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

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化的创造和小国城邦经济的繁荣。

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

近代英国代议制度:君主立宪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

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