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能结合详细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⑵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⑶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习题同学们,今天教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

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

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用意】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习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教师?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

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

那么假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答复)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略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

(多媒体显示问习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概念,知道卫星是什么,并知道卫星的作用。

2.能够根据所给速度和距离,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卫星的概念,知道卫星的运行方式。

2.掌握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3.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1.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卫星的运行方式。

2.帮助学生将复杂的运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来引出本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卫星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2. 学习卫星的基本知识1.出示卫星图片,让学生看卫星的形状,了解卫星的概念及作用。

2.运用幻灯片或网络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卫星的运行方式,让学生了解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运动的。

3. 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1.教师出示手表图片,向学生解释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如何读时间。

2.运用卫星图片和数字等工具,向学生模拟卫星的运行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3.教师通过黑板+幻灯片+课件等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教师先根据速度和距离计算出卫星运行时间,然后再将时间转化为小时、分钟和秒。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颗卫星在距地球800公里的高度上绕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2.学生将问题分析,自行解决,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作业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完成所布置的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但通过对卫星的基本知识、计算方法等方面的讲解,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区分时、分、秒。

2. 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及单位2.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3. 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2. 提问:什么是卫星?卫星是如何围绕地球运行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卫星,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卫星的运行速度、距离和运行时间。

2. 各组计算所选卫星的运行时间,并将结果进行汇报。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卫星的运行速度和距离,让学生计算运行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推算出它的运行速度和距离?五、总结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2. 提问:卫星的运行速度和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卫星,计算其运行时间,并写出计算过程。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对“实践操作”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活动(2分钟)- 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4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能够准确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能够准确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教学难点:1.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卫星运行时间。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卫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卫星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提问:“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3. 学生回答后,总结并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讲解与示范(20分钟)1. 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示范如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拓展与提高(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拓展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总结并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验,观察卫星的运行轨迹和时间。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拓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能够准确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但在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和速度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来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速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运行距离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等。

2.准备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每组选取一个卫星运行的数据,利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前言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卫星运行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概念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紫、蓝色的彩笔•白色的粉笔•学生练习本导入新课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测量单位和工具,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2.老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时间是365天,一年有多少个月?”让学生讨论和回答。

3.老师再问,“你们知道吗?相信很多同学还没有注意到,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和美好,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卫星绕着地球公转的时间呢?”让学生思考和猜测。

讲解新课1.老师展示一张包含卫星公转、自转、轨道的图,并解释卫星的定义和运行轨迹。

2.老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找到课本P67页,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具体操作:–让学生看清楚图中的信息,比如:“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运行时间叫一个周期”等。

–结合课本中例题进行操作,有老师的指导和解释,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为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老师可列一些例题,请学生逐题解决。

操练习题1.课后练习:练习本P43-P44,里面有一些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提交答案。

2.课堂练习: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布置课堂作业,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与练习,学生对卫星的运行时间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知道了它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计算方法。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时间测量单位和工具的了解。

但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本上的图没有仔细观察,需要加强对细节和重要信息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同时,老师还需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因地制宜,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导语】《卫星运⾏时间》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卫星运⾏时间的情境,要求学⽣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法,引导学⽣学会⽤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学⽣计算的信⼼。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课题 同学们,今天⽼师要教你们认识⼀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造地球卫星。

知道它的⽤途吗?我们⽆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造卫星。

它给⼈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些有关⼈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时间。

(板书:卫星运⾏时间) 师:(显⽰卫星绕地球运⾏的时间)⼤家把⿊板上这句话读⼀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活的需要,我创设与⽣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的兴趣。

⼆、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既然⼤家都知道了⼈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需要114分。

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师?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常棒。

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

那么假设⼈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

(多媒体显⽰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 )你能估计⼀下这个算式的积⼤概是多少吗?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约等于2200。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理解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卫星运行轨迹来推断卫星的运行时间。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同学一起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观察和计算。

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关系。

2. 卫星运行轨迹的观察和分析。

3. 卫星运行周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轨迹的观察和分析。

2. 卫星运行周期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卫星运行知识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卫星运行的工具,如望远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卫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卫星运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卫星为什么会围绕地球运行,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二、探究卫星运行时间(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卫星运行轨迹,让学生发现卫星运行一圈的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2.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周期与卫星运行周期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关系。

三、计算卫星运行周期(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如卫星运行速度、卫星运行距离等。

2.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卫星运行周期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实践观察(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观察,每组选择一个卫星进行观察。

2. 学生运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卫星运行轨迹,记录卫星运行一圈的时间。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并与地球自转周期进行比较。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关系,以及计算卫星运行周期的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在观察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新授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

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三、自主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先算20圈:114×20=2280(分)再算1圈:114×1=114(分)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2、114×21=114×7×3=798×3=2394(分)3、竖式计算114×211142282394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四、优化算法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第33-35页)[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

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

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

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

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

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丰庆路小学许晚秋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与反思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单位换算的重要性。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感觉问题可能还不够具体,有的学生似乎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具体、更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来引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换算: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1/60小时。
(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通过填写和解读统计表,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2.掌握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3.利用统计表整理和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数据。
4.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时间单位换算和统计表的填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公式和数据进行简单的卫星运行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运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卫星的运行,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2.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含义。

3.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际问题的解决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问题解决: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际问题的解决”部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卫星运行时间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卫星运行时间_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第 1 页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
二、探究新知。

(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需要114分, 2圈、5圈分别需要多少分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饶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让学生自己先列式算一算。

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

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引入新课。

渗透思想教育。

先估算,再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
第 3 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卫星运行时间(2)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

- 学会使用基本的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 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卫星运行时间的含义。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公式。

3. 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在航天科学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问题导向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引入航天科学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兴趣。

2.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10分钟):- 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含义。

3.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5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公式。

4.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在航天科学中的应用。

5. 小组合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理解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

2. 学会计算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掌握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卫星运行中的现象,如卫星的周期、相位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卫星运行的视频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2. 轨道:卫星运行的路径。

3. 周期:卫星绕行星一周所需的时间。

4. 相位: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1. 开普勒定律:描述卫星轨道的形状和大小。

2. 牛顿定律:描述卫星运动的动力和运动规律。

卫星位置和速度的计算1. 利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定律,建立卫星运动的数学模型。

2. 根据卫星的初始条件,计算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速度。

三、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卫星运行的视频或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怎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吗?卫星的运行有什么特点?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如卫星、轨道、周期、相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卫星为什么会围绕行星运行?卫星的轨道是什么形状?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开普勒定律和牛顿定律,建立卫星运动的数学模型。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速度。

3. 引导学生动手计算,加深对卫星运动的理解。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卫星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卫星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实践应用(15分钟)1. 提供实际问题,如卫星发射、卫星通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7页,主要包括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以及如何理解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卫星运行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并理解其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卫星轨道。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已知卫星轨道半径为6000公里,求卫星运行一周所需时间。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卫星运行时间公式进行计算。

3. 教师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解释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已知卫星轨道半径为8000公里,求卫星运行一周所需时间。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巩固题:已知卫星轨道半径为5000公里,求卫星运行一周所需时间。

2.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强调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公式:T = 2πr/v作业设计:1. 请计算卫星轨道半径为7000公里时,卫星运行一周所需时间。

答案:T = 2π 7000 / v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卫星运行的周期、时间、速度等相关概念;2.掌握使用模型观察和描述卫星运动和地球自转时日、夜变化的方法;3.了解卫星的应用和价值;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卫星运行的周期、时间和速度;2.地球自转、公转与北极星;3.模型观察和描述。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卫星运动的周期、时间和速度;2.让学生了解卫星的应用和价值;3.让学生掌握使用模型观察和描述卫星运动和地球自转时日、夜变化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复杂的卫星运动的概念和模型;2.把卫星的应用和价值融入教学中。

五、教学方法1.模型演示;2.课堂讨论;3.观察和描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黑板报、图片等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所学内容:地球自转和公转。

2. 学习新内容1.教师向学生展示卫星运行的周期和时间,并解释相关概念;2.将课堂模型观察缩小到小学生的尺度,学生采用简单的手势模拟卫星的运行;3.课堂讨论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卫星的应用和价值;4.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模仿太空卫星的运行,理解角速度、卫星高度等相关概念。

3. 小结回顾卫星运行的周期、时间和速度等相关概念,并帮助学生归纳记忆。

4. 课后作业完成相应的练习册上的习题,并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角速度?2.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什么区别?3.卫星有哪些应用?4.为什么北极星在天空中位置几乎不变?七、教学反思通过模型演示、课堂讨论和学生观察,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相关概念,加深对科学与科技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2)I.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中的一节,主要讲解卫星的运行时间,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的轨迹与时间规律。

本节课时长为40分钟,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

II.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2.认识卫星运行的轨迹与时间规律。

3.掌握计算卫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需的时间。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卫星运行相关的问题。

2.能够独立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III.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和卫星的简图,让学生观察卫星的轨迹。

2.老师会问学生卫星是如何运行的、为什么要发射卫星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活动2:教学内容1.老师会向学生讲解卫星的运行轨迹和性质,及卫星发射的意义。

2.随后,老师会利用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时间规律。

3.老师会让学生计算某个地方的卫星运行时间。

活动3:巩固练习1.老师会向学生出示几个卫星轨道图,要求学生根据图形计算不同地点的卫星运行时间。

2.学生可以在每张图片下方,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计算结果。

活动4:小结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卫星运行规律和意义。

IV. 教学评估为考察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规律的掌握,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统计学生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时,正确的数量和错误的数量。

2.老师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V. 教学扩展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搜索,了解更多卫星运行的有关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以此为讨论话题,了解卫星的作用和意义。

VI.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加深学生对卫星运行规律的理解,活动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

在认识到学生掌握情况的同时,在课后有修复错题,巩固内容的作用。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卫星运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讲解新课(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卫星运行时间是指卫星从发射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包括发射时间、在轨运行时间和返回时间。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① 发射时间:从火箭点火到卫星与火箭分离的时间。

② 在轨运行时间: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时间。

③ 返回时间:从卫星完成任务到返回地球的时间。

卫星运行总时间 = 发射时间在轨运行时间返回时间(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题:我国某卫星发射成功,发射时间为5分钟,预计在轨运行时间为2小时,返回时间为1小时。

求该卫星运行总时间。

解答:卫星运行总时间 = 发射时间在轨运行时间返回时间= 5分钟 2小时 1小时= 5分钟 180分钟 60分钟= 245分钟3. 练习巩固(1)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卫星发射的历史和成就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科 目 主题单元 数 学 年 级 法 四年级 课题 授课教师 1.卫星运行时间
三、乘
教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学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目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标
教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学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重 点 教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学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 教学准备 主要教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与学法 知识连接 教 案 连 接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我们在以前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学会了用多种 方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两位数的乘法,好吗? 情境创设 探索 发现 课件、(卡片)




探索 发现 引导学生复 习一些简单的 计算题, 引入新 课。 渗透思想教 育。
二、探究新知。 (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需要 114 分, 2 圈、5 圈分别需要多少分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
先估算, 再用 你喜欢的方法算方法 如果饶地球 21 圈需要多少时间? 让学生自己先列式算一算。 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 114 看作 100 来估算, 也可把 21 看作 20 来估算。 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探索 发现 让学生自主探 索 启发学生利 用多种方法计 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