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共赢_与_相互利用_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

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

专题四: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万海泉专题目标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只是到了明清我国统治阶级才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选择同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当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际环境良好时,往往会采取积极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如历史上的唐王朝;反之,往往会采取消极的、保守的对外政策,如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并开始遭受到外来侵略,就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历史经验证明,开放对社会发展有利;闭关不利于社会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代与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情况,总结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从对外交往的影响中,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开放意识。

知识梳理一、与朝鲜关系秦汉:燕、齐、赵人迁居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其中辰韩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被称为“秦韩”.朝鲜的弓、马输入,中国工艺品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

隋唐:唐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长安和沿海设“新罗坊”、“新罗馆”接待商旅。

新罗立国,仿唐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从唐引进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欢唐诗;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唐文化色彩。

二、与印度关系两汉:沿丝绸之路南线可到身毒,佛教传入中国。

沿海上丝绸之路可达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隋唐:以佛教为纽带,交往加强。

贞观时通使。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高僧玄奘和义净分别从陆路和海路到天竺,《道德经》被翻译介绍到天竺。

备注: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在中印2000多年的交往中,99.9%是友好合作的历史。

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印关系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双边关系发展的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古代,即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大规模的历史性交流(唐宋时期以佛教为主要载体)。

史实: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末年印度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唐朝玄奘西游,学习天竺的熬糖法。

中印关系试题

中印关系试题

中印关系试题一、背景介绍中印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印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文档将通过试题的形式,对中印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

二、试题内容1.中印两国在哪些领域存在竞争?请举例说明。

2.中印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是否存在合作空间?请列举具体案例。

3.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两国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4.中印两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5.对于中印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你有何建议?6.三、答题思路7.第一题:中印两国在哪些领域存在竞争?8.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印两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领域,而是广泛存在于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经济领域,两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科技领域,双方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也存在竞争;在文化领域,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印两国之间的合作也是存在的。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双方可以进行互利合作。

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辩证的、全面的。

9.第二题:中印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是否存在合作空间?10.是的,中印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在贸易方面,双方可以加强贸易往来,增加相互间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

在投资方面,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投资合作,提高彼此的投资水平,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双方还可以在文化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1.第三题: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两国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2.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这包括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谋求互利共赢(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谋求互利共赢(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谋求互利共赢知能演练提升1.2019年3月27日,中国与卢森堡大公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卢森堡大公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这是继意大利后又一个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欧盟国家。

截至2019年4月18日,中国已经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空前加深②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的国家只加强经济间的合作与交流③当今世界,各国亲密如一家④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2.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列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正确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各国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④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2018年6月19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在这之前,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退出了《巴黎协定》,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退出了伊朗核问题协议……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单凭一国之力就能够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B.对于世界问题应该采取共同行动C.对于世界问题应该承担共同责任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的一致行动4.2019年6月2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在北京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强调,中非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将为壮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谢辉志一、热点透视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于2003年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第七次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10+3)领导人会议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此次巴厘岛峰会取得了累累硕果,堪称东盟发展史乃至亚洲地区合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东盟领导人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和发表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

该宣言描绘出了到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蓝图,标志着东盟将由较为松散的以进行经济合作为主体的地区联盟,转变为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的区域组织。

巴厘岛峰会的另一个亮点是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的双边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前来与与会的日本、韩国、印度领导人也表示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全面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随着2010年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拥有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东盟走向一体化的倡议,表示将开拓新领域,继续扩大与东盟在人力资源开发、文化教育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中国将成立中国——东盟协会,倡议建立中国与东盟青年部长会议机制,支持双方商会开展各项活动,积极推动研究和召开中国与东盟商业和投资峰会。

为加强协调配合,创造稳定环境,中国方面将以10+3为主渠道,与东盟携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同月,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性作业答案(全)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性作业答案(全)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综合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3、欧盟:即欧洲联盟(EU)。

它是目前最为完备、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施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四大自由流通”,成为经济集团化的最高层次。

1995年1月1日欧盟扩大到15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8%,是美国的2.4倍,日本的4.3倍。

1995年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欧盟从1999年起实行单一市场,即“欧元”(Euro),并制定了实施的具体时间表。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

20XX年至今欧盟成员扩大至25国,这必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4、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新经济”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5、雅尔塔体制: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

6、恐怖主义: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 中外关系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 中外关系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中外关系(一)中日关系一、中国古代中日关系发展⑴友好交往时期(汉、唐、宋、元、明前期)①两汉时期:1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遣使奉献”。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②唐朝:1全方位的交往:互遣使节,日本有13批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

2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③从宋朝到明朝前期:中日之间经济贸易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两国人民由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⑵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明后期、清)①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②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③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二、中国近代:日本侵华从鸦片战争的新中国成立: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使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日本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文明开化”,成为亚洲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度过程中,制定了“征韩侵华”的政策,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①1894—1895年又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5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5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5篇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导语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

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

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我们面对的现实真的很严峻。

从黄岩岛事件到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从中日钓鱼岛问题到最近的中印边界对峙,一系列的事件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

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

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

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

四邻和则周边稳;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中国损。

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中国周边”的涵义和特点(一)“中国周边”的内涵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

(陆地邻国14个)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

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隔海相望是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陆地邻国14个: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朝鲜和越南14个。

陆地边境线超过2.2 万公里。

“周边”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邻国”或者“邻海”的范围,也远远超越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地理阀阅。

“周边”是在给定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相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地带而言,与国家战略利益高度相关、国家力量可以控制和辐射的边境地区,与外部国家或力量直接相邻或关联的环陆海空间以及此空间中多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环境等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合。

中美博弈大局

中美博弈大局

2019年8月2日,在中美上海谈判刚刚结束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于推特上突然宣布:有一个现实我们必须认清楚,美国对待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制衡的对抗状态,中国人不能心存幻想,更不能一厢情愿。

一中美经济贸易的对抗,谈判是事件发展的必然过程。

但不论谈判结果如何,在未来二十至三十年内,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将由过去的大限度合作,转向为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

这种战略遏制不是公知们所说的自由市场的道路之争,或者是意识形态之争,不然你根本解释不了美国为什么和沙特这个封建帝制国家关系那么好。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就是掉进了修昔底德陷阱,即单纯的老大对老二的打压。

而美国人打仗历来有个传统,那就是要做到师出有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全世界都觉得他是正义的化身。

比如当年2003年打伊拉克的时候,明明安理会上没有萨达姆生产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他宁愿让CIA 伪造证据,也要坚定不移的侵略伊拉克。

现在对中国也一样,经贸战之前,川普御用军师班农在南海和一带一路问题上,满世界给中国造谣,而且造谣的水平有板有眼。

西方政治家很是信奉地缘政治学说那一套,于是班农就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南海造岛等政策与西方三大地缘政治理论混为一谈。

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的世界岛理论(谁控制了中亚腹地谁就控制了至关重要的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对应的是美国阿尔弗雷德.马汉上校提出的“海权论”(谁将从亚洲到欧洲的港口都连接起来的话,谁就将控制整个海洋)。

而南海造岛,则与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扩张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国崛起需将敌国的势力范围尽可能的远拒于国门之外)。

基于这三点认知,班农又得出一个更天马行空的结论: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全球性战略扩张计划。

而正是因为他极具渲染力的结论,直接促成美国军界、政界、商界在全面打压中国的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经贸战爆发后,川普又成天在推特上说中国每年从美国赚走了几千亿美元、中国人都是小偷之类的话。

地缘安全关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

地缘安全关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

地缘安全关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摘要:本文通过梳理东盟成立初期、印苏条约签订后至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至首届印度—东盟峰会、第二次印度—东盟峰会至今四个时期印度与东盟的地缘安全关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发展,来分析地缘安全关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相互影响。

通过分析发现,地缘安全利益的冲突对地缘经济关系的发展有制约作用,而良好的地缘安全关系有助于地缘经济合作,地缘经济关系的加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缘安全关系。

关键词:印度;东盟;地缘安全;地缘经济东盟成立初期,由于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地缘安全重点不一,无法在地区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制约了双方地缘经济关系的发展。

随着冷战在南亚东南亚的加深,印度与东盟之间地缘安全关系的矛盾无法调和,双方的地缘经济关系也成为安全利益冲突的牺牲品。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阻碍印度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地缘安全上的分歧已经消弭,印度与东盟的地缘经济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地缘经济合作的巨大前景以及地缘安全上的共同利益又推动了双方在地缘安全上的合作。

一、东盟成立初期印度与东盟的地缘安全和地缘经济关系1、地缘安全关系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曼谷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东盟正式成立。

东盟成立的主要目标是“加速成员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①集体防御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

东盟希望印度对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承担起责任。

印度则对发展与东盟关系不感兴趣,认为东盟只是美国安全联盟体系的延伸,是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前哨阵地。

②考虑到对抗巴基斯坦和中国以及与苏联的特殊关系,印度提出了“大国保证”东南亚安全的建议,此建议东盟并不认可。

不过双方在地缘安全上存在利益差异,但是还是进行了初步接触。

2、地缘经济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印度对东南亚的出口额占外国对东南亚出口总额约2%,到了1965-1966年度,这一数字下降到了0.5%。

“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

“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

些竞争产生 了什么样的影 响?本文认为 ,冷 战后 中印在东盟地区存在经济 、政治与安全


雅逸 :《 “ 东向政 策” 下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 当代世
界 》 20 0 6年 第 1 2期 ,第 l O页 。
4 一 8
《 亚非纵横》21 年第3 01 期
还建 立 以 其 为 中 心 的 区 域 合 作 组 织 ,如 19 9 7年建立 的环孟 加拉 湾 5国孟 、印、缅 、 斯 、泰 经 济 合 作 联 盟 ( I T —E BMS C) 和
处 ,而跟 中印都 接壤 的东盟地 区就无疑会成 为 中印两 国竞 争影 响力 、扩 大利益 的地 区 ,
因为东南亚对 于中国与印度都具有特别重 要
的 意 义①,而 且 这 种 竞 争 由 于 中 印对 东 盟 地 区 实行 不 一 样 的 战 略 或 政 策 而 显 得 更 加 明
显。本文探讨 的问题就是 ,冷战后中印在东 盟地 区的竞争究竟有哪些?这些竞争怎样体
国组 成的湄公河 一恒河流域合作 组织 ,在一 定程度 上挤 占了中国与东盟 国家进行 合作 的
空 间 ,尤 其 是 后 一 个 组 织 中 ,印 度 “ 然 显
步改善 ,必将增 大对投资者 的吸引力 ,造 成 与 中国争夺东南 亚资金 的形势 ,也将 给中 国
吸收 东 南 亚投 资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 中 国 已先 于 印 度 和 东 盟 达 成 自由 贸 易 安
是要 在强调印度传统文化与东 南亚 国家联 系 的同 时把 中 国排 除 在 外 。 ④ 此 外 ,中印 在 ” 开展与东南亚贸易交往和投 资方 面也存在 战 略竞争 。在贸易方面 ,由于印度与东盟有 着 趋同的市场经济模式 ,存在着 结构性 的互 补

高三新中国外交知识点

高三新中国外交知识点

高三新中国外交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转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是高三学生需要了解的新中国外交知识点。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五不原则:不称霸、不搞扩张、不对外侵略、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事集团。

二、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倡导周边睦邻友好政策,并提出了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构想。

1. 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长期存在的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

2. 中俄关系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合作,发展全面的经贸伙伴关系。

3.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积极推动地区合作,共同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中国坚持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致力于促进非洲的发展繁荣。

1. 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重要合作机制。

通过FOCAC,中非双方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中国援助非洲中国积极开展对非援助事业,为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助力非洲发展。

四、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和国际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1. 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2. 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

五、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中国始终坚持捐赠援助和无偿援助的原则,通过对外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1. 南南合作中国提倡并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2.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援助政策。

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六、中国的核武政策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非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并承诺不以任何条件下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大意义

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大意义

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大意义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启携手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中国和东盟关系提质升级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

中国和东盟把握时代机遇,实现了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

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冷战后的中俄关系

冷战后的中俄关系

冷战后的中俄关系(资料)一、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2年底叶利钦总统访华,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实现了两国关系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访俄,双方签署了第二个《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再次访华,与江泽民主席就建立和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双边合作进行了会谈。

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作出的战略选择,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月25日,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了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双方正式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叶利钦4度访华的背景料:叶利钦4度访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位期间,曾4次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应杨尚昆主席的邀请,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他是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俄罗斯国家元首。

1996年4月24日至26日,叶利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江泽民主席就建立和发展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双边合作进行会谈。

25日,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1997年11月9日至11日,叶利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一致表示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推向21世纪,并正式宣布中俄东段国界勘界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两国还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等8份文件。

1999年12月9日至10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叶利钦访华。

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2018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带一路倡议》96分答案

2018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带一路倡议》96分答案

2018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带一路倡议》96分答案第一篇:2018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带一路倡议》96分答案•1.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平等互利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平等对话2.作为两个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有着()多年的交往历史。

(单选题3分)分:3分得•••••••••• A.500 B.1000 C.1500 D.2000 3.()是“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的基础。

(单选题3分)A.技术可行B.政策可行C.经济可行 D.资金可行4.民心相通的目标关乎“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行的()。

(单选题3分)分:3分得得分:3分••• A.文化基础 B.政治基础 C.经济基础•• D.现实基础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中,把()年定为“中巴友好关系年”。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6.()既是“五通”之一,又为其他“四通”提供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还是确保“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贸易畅通 B.资金融通 C.民心相通 D.政策沟通7.伊朗石油储量是世界总石油储量的10%,居世界第()位。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五 B.六 C.七 D.八8.“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是推进新时期中国()的重要举措。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B.全方位改革创新新局面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创新驱动战略9.随着()年《关于成立中蒙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的签订,中蒙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1991 B.1989 C.1978 D.1999 10.在1881年,俄罗斯征服了()诸部落,最终完成了对整个中亚的军事占领。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我眼中的中国——东盟关系季思杭摘要: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关键词:互利共赢战略平衡地区稳定和平与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前身是马来亚,菲律宾,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间,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截止2012年底,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总面积越44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91亿。

中国与东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双方都不得不关注着对方,中国与中东的海上石油命脉要穿过东盟控制的马六甲海峡,东盟的第一大河湄公河的上游是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东盟5国,在流域内是当地的主要的农业区域,故若在上游的中国便从一定意义上控制着下游的农业,所以双边若不开展交流,那么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另外,东盟是美国岛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图上看,东盟位于美国太平洋锁链战略“第一岛链”的南部组成。

中国与东盟的对话开始于1991年,当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

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

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中国与东盟间的高官磋商、商务理事会、联合合作委员会、经贸联委会以及科技联委会共同构建了中国-东盟五大平行对话合作机制。

而真正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长足进步的,应该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意义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意义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意义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意义在于推动全球相互合作、融合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具体而言,这种战略的重要性在于:
1.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可以刺激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激发国家创新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

2. 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简化海关手续,实现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通过各国开放市场、互助合作,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转移,提高各国发展的共同水平。

4.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加强区域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经济制度的协调和融合,扩大区域内市场和流通规模,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5. 促进和平与稳定: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助于缩小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减少经济地位的不稳定因素,从而降低国际间的分歧和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

总之,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全球化、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谋求互利共赢课时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谋求互利共赢课时练习

1.2.2 谋求互利共赢一.选择题(共7小题)1.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舟共济、并肩同行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①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②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于2021年11月22日举行。

自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山水相连、血脉相亲的中国和东盟聚焦共同发展、推进合作共赢,如今已成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样板()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②中国是推动东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③和平与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做到()①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②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③要以领导者的风范与其他国家的人们交往④要遵循以我为尊的原则,排除异己,团结朋友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4.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这()①得益于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扩大开放②需要我国制定全球规则,主导世界经济大势③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④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得到各国普遍认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

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

”下列格言警句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不一致的是()A.独行快,众行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滴水不成海,独木不成林D.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6.2021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毛概第十三章试题

毛概第十三章试题

第十三章模拟试港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I分,共10分)1•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C因民族、宗教、领上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2.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A—极化B两极格局C多极化D三足鼎立E —超多强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睦邻富邻安邻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D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I4.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对话D和平发展5.威胁世界和平与稳立的主要根源: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民族与宗教问题C领上和边界争端D恐怖主义活动6.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A世界裁军B发展本国军事力量C平等对话协商谈判D和平共处7.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A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左的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泄的C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泄的D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决上的&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独立自主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有A政治多极化B经济区域化C民主多样化D文化多元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发达国家一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B和平只是奢望C世界大战不能避免:D和平与发展二者是矛盾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邓小平28字外交方针的有A冷静观察B沉着应付C韬光养晦D决不当头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的全球化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3.胡锦涛指出,和谐世界应该是A民主世界B和睦世界C公正世界D包容世界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真正不结盟"5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D多边是舞台■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邓集龙【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

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关键词】 互利共赢 相互利用 中印 东盟 竞争 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人口总数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印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也是少数几个具有世界大国潜力的国家。

东南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东盟自成立以来在地区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东盟在亚洲和世界的地位得到稳步提升。

作为东盟地区外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在东南亚没有领土争端问题。

但作为冷战后崛起中的地区大国,中印的国家利益都在不断地扩大,难免会出现重叠或者交汇之处,而跟中印都接壤的东盟地区就无疑会成为中印两国竞争影响力、扩大利益的地区,因为东南亚对于中国与印度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①,而且这种竞争由于中印对东盟地区实行不一样的战略或政策而显得更加明显。

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究竟有哪些?这些竞争怎样体现了中印对东盟政策?不同的东盟政策对这些竞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认为,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存在经济、政治与安全等三个方面的竞争,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国对东盟地区的“互利共赢”战略与印度对东盟地区的“相互利用”策略的分歧和竞争。

中印对东盟地区的不同政策反过来又增强了这种竞争的态势。

一、冷战后中印在东盟地区的竞争(一)经济方面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在吸引外资、对外贸易、市场依赖等方面都存在竞争,这些竞争在与东盟国家关系中也得以体现。

对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印度来说,东盟是其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大有潜力的投资地,而产业结构的较强互补性也使扩大合作成为可能。

②为此,双方建立了东盟-印度联合合作委员会,大力促进投资和贸易关系的发展。

印度分别与泰、菲、越、马、缅、老签订了经贸合作协定,同时—84—《亚非纵横》2011年第3期①②有关东盟地区对中印在经济、政治与安全上的意义,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当代亚太》2006年第12期,第15页。

雅逸:《“东向政策”下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当代世界》2006年第12期,第10页。

还建立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合作组织,如1997年建立的环孟加拉湾5国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联盟(B I M ST-EC)和2000年成立的由印、越、老、缅、柬、泰6国组成的湄公河-恒河流域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合作的空间,尤其是后一个组织中,印度“显然是要在强调印度传统文化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同时把中国排除在外。

”①此外,中印在开展与东南亚贸易交往和投资方面也存在战略竞争。

在贸易方面,由于印度与东盟有着趋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存在着结构性的互补关系,因此冷战后的10多年里,印度、东盟的经贸合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2—1993年度,印度与东盟的外贸总额仅2414亿美元,占当年印度外贸总额的6106%,比例很低。

但到1999—2000年度,双方的贸易总额达到创记录的91161亿美元,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双方的贸易总额增长了近3倍,这在双方关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②到2003年时达到130亿美元,平均增速达1615%,远高于东盟总的贸易增速和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

③2004年进一步增长至159亿美元,其中印度对东盟出口74151亿美元,进口84163亿美元。

东盟已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印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尽管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近似性制约了双方贸易的发展,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仍发展迅速,从1990—2005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2%,2005年已达到130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

尽管印度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也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9%,但其数量却仅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1/10。

目前中印两国的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出口商品的类型和彼此之间的竞争不是太大。

但随着印度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和中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加强,两国在东南亚的贸易竞争有可能加剧。

在投资领域,由于印度在资金利用率上高于中国而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随着印度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必将增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造成与中国争夺东南亚资金的形势,也将给中国吸收东南亚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已先于印度和东盟达成自由贸易安排,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议定书。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2 T A)的确立,使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 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加上中国入世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推进经济自由化,经济上保持高增长率,出口动力强劲,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

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将增进东盟商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有助于恢复东盟国家获得国外投资的能力。

并且“10+ 3”(东盟10国及中、日、韩三国)已决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很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印度能否将这一挑战变成机会,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二)政治方面东盟的发展史表明,它在政治上一直认同西方模式,与中国之间在意识形态与民主、人权等问题上颇多芥蒂,而印度与东盟—94—《亚非纵横》2011年第3期①②③[美]斯蒂芬・科亨:《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贯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转引自陈邦瑜:《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学位论文,第32页。

陈继东主编:《当代印度对外关系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299页。

瞿健文:《论冷战后东盟与印度关系的发展》,载李一平、庄国土主编:《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就基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政治认同上的基本一致,为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1992年,东盟在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接纳印度为贸易、投资和旅游方面的部分对话伙伴国。

1995年12月,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当月在曼谷举行的东盟第五次首脑会议上,东盟各国同意与印度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邀请印度参加东盟地区论坛。

1996年,东盟决定接纳印度为完全对话伙伴国。

8月,印度外长首次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和东盟外长扩大会议。

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印度第一次参与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对话。

印度表示,东盟地区论坛“是我们‘东向’政策的一个部分”。

从2002年印度与东盟峰会机制确立起,印度与东盟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使双方关系达到了自东盟建立以来的高峰。

2002年2月,东盟同意建立东盟-印度“10+1”对话机制。

11月初,在柬埔寨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印度与东盟举行首次峰会,这是东盟与中日韩之后的第四个“10+1”领导人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东盟与印度达成了共同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合作章程,并发表声明,表示将在2003年10月之前完成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

在2004年11月举行的东盟与印度第三次峰会期间,双方签署关于建立面向和平、进步和共同繁荣的伙伴关系的协定,表示双方将加强在联合国改革、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等多边领域的合作,同时双方达成“行动计划”,落实具体行动事宜,为印度和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制定路线图,标志着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印度称这是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双方的全方位合作增添了新的动力。

①2005年,东盟与印度双方签署了《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为彼此之间的贸易投资增添了新的动力。

12月,首届东亚峰会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印度作为大国参加了本次会议。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参加会议之后明确表示,东亚峰会为印度的“东向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印度将加快实施“东向政策”。

②印度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合作虽然具有比较美好的前景,但双方仍然存在着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以及东南亚诸国对印度怀有戒心等一系列制约因素,③这些制约因素阻碍了印度与东盟关系的深层次发展。

在政治领域,应该看到,在与东盟的政治合作方面,中国比印度开展得更早、更广泛、更深入。

中国自1994年就开始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活动,印度虽然也在90年代后期加入这一组织,但时间上要晚一些。

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在“10+1”、“10+3”的框架内与东盟国家每年举行一次峰会。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南海的和平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2003年10月巴厘会议期间,尽管印度与东盟签署了三份重要文件(《印度-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印度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印度-东盟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联合宣言》),但比起东盟与中国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仍存在一定差距。

比较中印与东盟分别签署的文件,可明显看出后者更有确定的内容。

据印度方面理解,中国与东盟均看重和平与繁荣战略伙伴联合宣言的签署,该宣言被东盟称为对华关系新阶段的开始,但东盟更寄希望“战略伙伴”的新提法能—05—《亚非纵横》2011年第3期①②③马孆:《当代印度外交》,第193页。

雅逸:《“东向政策”下的印度与东盟关系》,第9页。

王志军、蒋玉甫、华任著:《印度国家战略问题研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244-245页。

方便以共同接受的方式解决某些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

印度也对东盟同样接受中、印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感到满意,认为东盟承认中、印对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政策尽管相互独立,但目标一致。

也有印度分析家坦率承认,东盟与中国和印度两方关系的主要差别,在于东盟将中国看作对其自身利益至关重要的世界大国,而印度只是一个潜在的全球性大国。

①与中国相比,印度也的确意识到自身的显著弱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额远远低于中国,尽管是一个人口、领土面积和经济规模都堪称大国的亚洲国家,但至今仍未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ASE M)。

(三)安全方面冷战时期,由于印度与苏联结盟,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承认韩桑林伪政权,危及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东盟曾主张依靠中国来抵御印度可能对其产生的威胁。

冷战结束后,在安全问题上,东盟对印度海军迅速扩展曾经感到的不安已经减少乃至消失,安全合作成为印度与东盟合作的重点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