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三)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2期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关于“若非巾柴车”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巾,作动词用。

柴车,破旧的车子。

巾柴车,是说用巾覆盖柴车。

”(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页)按:“柴车”,是以一般用来当柴烧的细散木条为材料制成的车辆,其特征在“简陋”,不在“破旧”。

说“巾柴车”是“用巾覆盖柴车”,注释仅到此为止,还不能算是有意义的解读。

汉琴曲歌辞《陬操》曰:“巾车命驾,将适唐都。

”三国魏曹丕诗曰:“巾车出邺宫,校猎东桥津。

”郭遐叔《赠嵇康》诗曰:“言驾有日,巾车命仆。

”唐储光羲《游茅山》诗五首其二曰:“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权德舆《送郑秀才入京觐兄序》曰:“予亦漉旨酒,巾柴车,与一二友出送于野。

”据以上诸例,可知“巾车”是说备车出行。

又,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曰:“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二《陶征君潜田居》曰:“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秋晚见题》诗二首其二曰:“何事乐渔樵,巾车或倚桡。

”在以上诸例中,“巾车”不仅是备车出行,而且还可见出其出行是去劳作(耕耘、樵采)。

考虑到丘为此诗所描写的对象是一位“隐者”,身份与陶渊明、陆龟蒙等一致,故所谓“巾柴车”的含义,或更接近于后者。

要之,“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云云,是诗人的揣测之词:“西山隐者”不在家中,他如果不是到田里去干农活或到山里去砍柴,那么就该是到水边去钓鱼了吧?东郊[唐]韦应物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

意 气 接 ,既醉而是非遣。”崔逸《东 海 县 郁 林 观 东 岩 壁 记 》曰%岂如志
在 魏 阙 ,心 游 江 海 '
处 ,双遣是非?) “是非遣”即“遣是非”,
“遣”当 训 &
”,故
用 来 与 “忘 ”对 仗 ,二 者 的 意 思 是 差 不
多的。
要 之 ,此句是说:真正懂得了“理 ”,就 会 拋 弃 “是 非 ”的 观 念 。显

,浊 酒 聊 自 适 。
,路
夕 。”唐陆龟蒙《《
秋晚

》诗二首其二曰%何 渔 樵 ,
。”在以上
中 ,“巾

车”不仅是备车出行,而且还可见出其出行是去劳作(耕耘、樵采" 考
(总

为此诗所描写的对象是一位“隐者”,身份与 明、陆龟蒙等
一致 ,故 所 谓 &
”的含义,或更接近于后者。要 之 ,“若非 ,应
为 类 ,则与彼无以 。”晋 《注 》曰 :“今 以 言 无 是 非 ,则不知其
与言有
?不 ?
,则 我 以 无 为 是 ,而 彼 以 无 为 非 ,
不 。然 是 非 不 同 ,亦 固 未 免 于 有 是 非 也 ,则与彼 。
故 曰 ‘类 与 不 类 ,又 相 与为类,则 与 彼 无 以 异 ’也 。然 则 将 大 不 类 ,莫
意 义 的 解 读 。汉 琴曲歌辞《陬 操 》曰 % 巾 车 命 驾 ,将 适 唐 都 。”三国魏曹
不 诗 曰 % 巾车出邺宫,校 猎 东 桥 津 。”郭遐叔《赠 嵇 康 》诗 曰 %言驾有
日,巾车命仆。”唐储光羲《游 茅 山 》诗五首其二曰%巾车云路入,理棹
瑶溪行。”权德舆《 才
兄 序 》曰:&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六)

2019年第2期(总第203期)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六)钟振振北风行[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怒号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关于“烛龙栖寒门”等六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曰:“前六句都是写幽燕地方苦寒。

略谓烛龙栖宿寒门,用它的眼睛代替了太阳。

日月的光辉为什么不照耀到这块地方?只有北风怒号,大雪纷飞。

‘烛龙’,古代神话中司冬夏及昼夜的神。

人面龙身而无足,住在极北太阳照耀不到的寒门。

烛龙衔烛照耀,以开眼、闭眼分昼夜,吹息分冬夏(见《淮南子·地形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151页)按:《淮南子》卷四《地形训》:“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

”汉高诱《注》:“积寒所在,故曰寒门。

”《地形训》又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2019年第2期(总第203期)羽之山,不见日。

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高诱《注》:“蔽,至也。

委羽,北方山名也。

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可知《唐诗选》对“烛龙”的解说,不仅采用了《淮南子》,而且采用了高诱《注》。

“烛龙”亦见《山海经》卷一七《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又卷八《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

居钟山下。

”则“烛龙”一名“烛阴”。

又《楚辞》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汉王逸《章句》:“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01期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三书《职官部》引《汉官仪》:‘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

”’为白诗此句所本。

白诗引此汉谚,旨在表述他被贬江州后‘生世不谐’的政治苦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97页)按:王先生注称白诗此句所本为“《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三书《职官部》引《汉官仪》”,大体上说并不错。

但若严格按照文献学的学术规范来考量,也还有一些问题:其一,所引文字不全;其二,所引文字与所举三书相关文字,不尽相同。

兹详为抄录三书相关文字,以资比勘: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九《职官部》五《太常》曰:“应劭《汉官仪》曰:周泽为太常,斋,有疾。

其妻怜其年老被病,窥内问之。

泽大怒,以为干斋。

掾史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谢。

论者讥其激发不实。

又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

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一日不斋醉如泥。

既作事,复低迷。

’”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二《职官部》下《太常卿·干斋怒妻》曰:“应劭《汉官》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

其妻怜其年老疲病,窥内问之。

泽大怒,以为干斋。

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

论者非其激发。

谚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

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一日不斋醉如泥。

既作事,复低迷。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二二八《职官部》二六《太常卿》曰:“应劭《汉官仪》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

其妻怜其年老瘦弱,窥内问之。

泽大怒,以为干斋。

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

论者非其激发。

谚曰:‘居世不谐,为太常妻。

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一日不斋醉如泥。

既作事,复低迷。

’”引文不尽相同,倒也无甚大碍。

但引文不引全,却可见出注者完全没有读懂《汉官仪》中的这段文字,进而导致了对白居易诗的错误解释。

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3 阅读技法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看一看”读懂诗词

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3 阅读技法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看一看”读懂诗词

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

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

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看题目,思考信息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

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词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能较快地深入到诗词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读标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3期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唐]杜甫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黄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赖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关于“青天失万艘”宋赵次公注曰:“言万艘乘涨,速去青天,长远之间,顷刻之中,望之若失矣。

”(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卷一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曰:“张《杜诗通》作…矢万艘‟,言万艘直行如矢,不必回环取路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清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九亦作“矢万艘”,并曰:“范梈云:矢,言舟如矢之疾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上册,第295页)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曰:“孤树仅存,万艘失道,甚言水势之横决。

”(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册,第25页)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曰:“青天,是没有狂风暴雨的天,但还是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页)按:以上五条注释,对此句的理解各各不一,兹分别讨论。

赵次公的说法显然不可取。

因为杜甫还有一首《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曰“鄠杜秋天失鹗”,是以“鹗”喻高适(高蜀州)。

其时高适已去世,故杜甫说“秋天失鹗”。

这五字的语法结构,与“青天失万艘”句相同。

以彼证此,可知“失”当训“失去”——“青天失万艘”是说青天之下,没有了千帆竞发的热闹景象;而不是说众多船只航行速度很快,一会儿工夫便消失在了青天之末。

然而,说青天之下,没有了千帆竞发的热闹景象,是否就意味着那“许多船只”都“失事沉没”了呢?否!在“没有狂风暴雨的天”,却“还是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我们的先民们,驾船的技术还不至于低劣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吧?因此,萧涤非先生的解说也不能成立。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及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一)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及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一)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及策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一)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错误。

本文将从错误的角度入手,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

一、字面理解误区古代诗歌多使用古语,古文化积淀多,许多读者往往会陷入字面理解的误区。

这种误区表现为:理解错误、理解片面、直译或逐字翻译等。

这些误区的发生主要源自读者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和古代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重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先了解古代文化、历史、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背景,然后再去阅读诗歌。

此外,在阅读时,建议多读多思,多去尝试从多种角度理解诗歌的意思。

即使可能会理解错误,也不妨碍我们自己在不断思考中的增长。

二、文化隔阂误区由于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差异,许多古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实际上的当时环境和现代环境相差甚远。

有些读者因地域、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理解起来有一些障碍。

例如:古代历史典故、习俗、节日、宗教等常识,阻碍了读者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建议大家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同时,要充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背景。

可以通过查阅古代典籍,或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

不断学习、沟通,才能拓宽视野,增进理解力。

三、情感审美误区古代诗歌多情境描写、充满感情色彩,读者往往会因种种情感因素而对一些诗歌的理解产生误区。

如果过于重视个人感情,就容易脱离了原诗的本意,甚至出现自我矫情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多读多解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在读古诗时,可以先尝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再把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加深自己对古诗的感知。

开放性地去审美,不断提高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词语理解误区古代诗歌凭借其精致的词藻、深刻的意境,使人流连忘返。

但正是这些优美的词藻,也容易引起理解误区。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a)
喜动于 中载形歌咏》 诗日: “ 但怪鹊声连 日好 , 谁知鸿翼过年还 。 ” 韩驹
《 送东林琏老游 闽五绝句 》 其三 日: “ 北风卷地雪漫天 , 惭愧君来住过
年。 ” 周 紫芝 《 时 宰生 日诗三 十绝 》 其二 。 日 : “ 北 海 来 归几过 年 , 朱颜 依 旧照貂冠 。 ” 陆游 《 太息 》 诗 三首其 一 日 : “ 春 忧 水潦 秋 防旱 , 左右 枝 梧且 过年。 ” 赵蕃《 次滕彦 真韵 》 诗 三首 其 二 日 : “ 暂 作长 沙住 , 侵 寻两过 年 。 ” 高翥《 感怀》 诗 二首其 一 日 : “ 漂泊 南 州又 过年 , 恰 如杜 子 客鄢 川 。 ” 凡此
万里 中原烽 火北 , 一尊浊酒戍楼 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
关 于“ 霜 日明霄水 蘸 空”
胡 云翼先 生《 宋词选 》 注日: “ 霜 日明霄 水 蘸 空—— 秋 天 的太 阳 照 在大( 天? ) 空 里 像 蘸 了水 似 的那 么 明亮 。 ” ( 上 海 古籍 出版 社 1 9 7 8年

其次 , 这里的“ 过年 ” 也不是今 天我们所说的“ 过 春节” 。汉桓宽
《 盐铁论 ・ 繇役 》 篇 日: “ 古者无过年之繇 , 无 逾 时 之 役 。今 近 者 数 千 里, 远 者过万 里 , 历 二期 长 。子 不还 , 父母 愁 忧 , 妻 子 咏叹 。愤 懑之 恨 ,
发动于心 ; 慕思之积 , 痛于骨髓。 ” “ 繇” 通“ 徭” , “ 过年” 即“ 逾年” 。贺词 “ 过年” 的含义 , 当与《 盐铁论》 相 同。又 , 唐郑巢《 送李式 》 诗 日: “ 莫使 游华顶 , 逍遥更过年。 ” 宋李至《 早春寄献仆射相公 》 诗日: “ 城外地宽松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二)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4期感遇(十二首其二)[唐]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高鸟)比喻君主。

”(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页)又曰:“以‘高鸟’喻君……用字非常新颖。

”(第5页)按:“高鸟”即高飞的鸟,三国魏阮籍《咏怀》(生命辰安在)诗曰:“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南朝宋颜延之《从军行》诗曰:“峤雾下高鸟,冰沙固流川。

”唐李峤《弩》诗曰:“高鸟行应尽,清猿坐见伤。

”王维《送方城韦明府》诗曰:“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孟浩然《寄赵正字》诗曰:“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曰:“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杜甫《雨》诗曰:“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

”皇甫冉《齐郎中筵赋得的的帆向浦留别》诗曰:“每争高鸟度,能送远人归。

”温会《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诗曰:“坐愁高鸟起,笑指远人同。

”皆是。

指为“君主”之喻,缺乏用例作为支撑,似不足采信。

且以“君主”为“鸟”,“新”则“新”矣,却实在不得体。

如此索解,可谓厚诬古人。

其实,“持此谢高鸟”与下句“因之传远情”当合为一个完整的语意来解读,是说希望凭藉高飞的鸟儿来传递自己的“远情”。

这里,“高鸟”是信使的象喻。

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前四句是《诗经》中的兴也。

所谓‘兴’者,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又用桃李作陪衬,见得双方的遭遇,有早晚不同之感了。

”(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页)按:此诗的作法,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察。

从全篇的构思立意来看,它是“比”,即比喻。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点 。五代孙 光宪 《 北 梦琐 言 》 卷 二 日“ 聂 夷 中 ……少 贫 苦 ” , 元 辛 文房
《 唐 才 子传 》 卷六 亦 日“ 聂夷 中… …性 俭 , 久 沉 草泽 , 备尝辛楚 , 率 多伤
俗 闵时之 作 , 哀稼 穑之 艰难 ” 。知 人论 世 , 此类 记 述 有助 于 增进 我 们对 其 诗 中所 持农 民立 场 、 农 民视角 的理解 。
为 送 饮 来
人 民
只 是
认 得 禾 苗 口 何?
青 楼
草 本
植物 , 不管 是“ 禾” 非“ 禾” , 只要 有 碍 观 瞻 , 统 统 都是 “ 恶草” 。 因此 , 这 首诗 的要 害 , 并 不在 “ 讥 富豪 子 弟 之无 知 ” ; 而 在 揭 示 官僚 地 主 阶级 与 农 民阶级 生活状 态 的根本 区别 , 以及 两者 思想 感 情 的格 格 不入 。农 民
匕, 江楼
君 须 强
太 平 御
览》 三书《 职官 部 》 引《 汉 官仪 》 : ‘ 时人 为 之语 日 : “ 生 世不 谐 , 作 太 常妻 ,

岁三百 六 十 日, 三百 五十九 日斋 , 一 日不斋 醉 如泥 。 ” ’ 为 白诗 此句 所
本 。 白诗 引此 汉谚 , 旨在 表述 他被 贬 江州 后 ‘ 生世 不 谐 ’ 的政 治 苦 闷 。 ”
他 竞勃 然 大 怒 , 认 为太 太 犯 了 国法 , 还“ 大义灭亲” , 将 她送 交 朝 廷 , 立 案 治罪 ; 并 且举 报 自己 , 请 求 处分 。他 手下 的助理 们磕 头 劝 阻 , 他 根 本
不听 , 一 意 孤行 。这 样 不近人 情 的做 法 , 遭 到 了普 遍 的非 议 , 人 们都 认 为 他太 过分 了。有 人还 为此 编 了一段 “ 顺 口溜 ” 。大 意 是说 : 做 周太 常

古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古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幽 马鬣般松针的松树”,即指松树 道:“ 家 本 秦 也, 能 为 秦 声, 妇
人”,不仅点明自己的身份,也 无疑。鬣,指松针,段成式在《酉 赵女也,善雅鼓瑟,奴婢歌者数人,
带有深刻的明哲保身思考;《宋 阳杂俎》中有“成式修竹里私第, 酒后耳热,仰天拂缶,而呼呜呜。
词举》之《旧时月色斋词谭》中 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之句,即 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 南二十五里,古称南障山。”由

娇绝。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 此证明,陶诗中“南山”当为庐山。

飞上、苍髯五鬣。更老仙、添与笔
实 际 上,“ 南 山 ” 一 词 在 中
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 国古典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作者在评析中写道,用“松 《诗经》中首开南山指代长寿的
具 有 深 刻 的 哲 理 性, 特 殊 的 人 生
苏轼用“幽人”一词,既不 越十余年,乃克改定,檗子已不
经历使得苏词成为古典文化不可 讳自己戴罪之身的身份,又表达 及见已”。其二为《水龙吟》(挽
或缺的一部分。
了谨慎小心、明哲保身的在当时党争激烈的社会背 的悼念。所提及的庞树柏的字为
咏物词是宋词中思想性极高 “贞吉”相矛盾。故《论衡》中有“退
在《 陈 匪 石 先 生 遗 稿 》 中,
的一类词作。苏轼作为北宋词坛 而幽思”之语,“幽人”又包含着 有词作提及庞树柏。其一《水调
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坛豪放风 一种“深思之人”的意思,深思之, 歌头》,小序提及“癸丑春自海
格的形成过程中贡献巨大。其词 则有一种“明哲保身”的强烈愿望。 外归,檗子赋词相劳,次韵酬之。

古诗词 误会的说法

古诗词 误会的说法

古诗词误会的说法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误会的说法也渐渐流传开来。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针对古诗词领域中的一些常见误会进行澄清。

首先,有人认为古诗词只限于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古诗词早在古代就是广泛流传于百姓之间的一种文学形式。

古代民间的诗人和乐人常常通过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人将诗词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以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使得古诗词成为了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有人认为古诗词的价值相对陈旧,与当代社会脱节。

然而,古诗词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相对普遍而深远的哲理意味。

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常常能够与现代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此外,一些人将古诗词视为艰深晦涩的文学形式,难以理解和欣赏。

然而,古诗词的语言和形式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并不意味着它们难于理解。

实际上,通过适当的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和内涵。

而且,许多古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意象和形象常常令人感到愉悦和启迪。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无论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当今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有责任正确理解和传承古诗词的精髓。

相信通过及时纠正这些误会和不准确的说法,人们会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高中古文(散文,诗歌)词汇注解失误商榷

高中古文(散文,诗歌)词汇注解失误商榷

高中古文(散文,诗歌)词汇注解失误商榷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文学作品是必修内容。

然而,很多学生在阅读古文时会遇到词汇注解失误的情况。

本文对这种情况进行商榷,探讨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古文,词汇注解,失误,商榷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中古代文学课程中,学生需学习大量古文作品。

然而,对于这些作品中的生僻词汇,学生往往需要查阅字典或词汇注解以了解其含义。

而常见的问题是,这些词汇注解中存在错误或不全之处,导致学生误解原文的意思。

例如,南朝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不文不武,须要周郎。

”在一些词汇注解中,将“周郎”解释为“周瑜”,而实际上“周郎”是指一批负责巡逻的士兵。

这样的注解误导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二、原因分析1. 缺乏专业知识一些教材编者可能缺乏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对生僻词汇的含义不够了解,致使其词汇注解出现错误。

同时,一些教师也可能无法正确理解生僻词汇的含义,导致错误指导学生阅读原文。

2. 翻译难度大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除了需要掌握汉字的字义外,还需要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因此对于生僻词汇的翻译难度较大。

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注解的偏差。

3. 词义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注解过时或不准确。

例如,《红楼梦》中“蘅雪”一词原指霜降时茜蓝色的花,而现今常解释为“白雪”。

三、解决方法1. 提高专业素养对于编写教材和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深入研究古代文学的文化内涵和背景,掌握生僻词汇的准确含义,避免注解的错误。

2. 推广多元注解针对生僻词汇的注解,教师可以推广多元注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查阅多个词典或注解,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

这样可以避免因个别注解错误而导致的误解。

3. 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古代汉语,提高自行查阅字典和注解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从而减少注解错误对学生的影响。

四、结论在高中古代文学教学中,注解生僻词汇时存在失误的现象,需要从提高专业素养、推广多元注解、强化学生自学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四)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6期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关于“与君把箸击盘歌”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把箸击盘歌]此暗用古代‘击钵催诗’掌故。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各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箸即筯,钵即盘。

这是力写诗成迅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4页)按:白居易诗“击盘歌”与《南史》“打铜钵立韵”,无一字相同;而白诗中又没有任何与“催诗”相关的内容:因此,说白诗“暗用古代‘击钵催诗’掌故”,是毫无根据的,似不能成立。

其实,所谓“把箸击盘歌”,即用筷子击打盘子作为节奏而歌咏。

相同的举动,在白居易之前,没有文献记录。

但类似的行为,却不乏其例。

如《楚辞·渔父》曰:“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又,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曰:“宁戚击牛角而商歌,桓公闻而举之。

”又,《世说新语·豪爽》曰:“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凡此“鼓枻而歌”“击牛角而歌”“以如意打唾壶而咏”,皆与白居易“把箸击盘歌”相近,都不过是在歌咏时用手边的器具等敲打节拍而已。

关于“举眼风光长寂寞”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举眼句]此句即景抒情。

刘、白扬州聚首在冬末春初,东风浩荡,烟景宜人;而逐客漂沦,犹然寂寞,是十分让人悲痛的事。

‘风光’两字,地切扬州。

李益《行舟》诗:‘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寂寞,谓遭到冷落。

”(同上,第265页)按:李益诗里的“扬子”,是“扬子江”,而非“扬州”。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2期[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关于“照野弥弥浅浪”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照野弥弥浅浪——月亮照彻旷野里水波动荡的小河。

弥弥,水盛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3页)夏承焘、盛弢青二先生《唐宋词选》注曰:“照野句:月光照彻旷野里水波动荡的小溪。

弥弥……水盛貌。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第65页)按:以上几位先生都把这六字看成是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照”字是动辞谓语,“(弥弥浅)浪”则被当作“照”的宾语,而“野”字则被当作“(弥弥浅)浪”的定语。

于是,他们按自己对文义的理解,补出了逻辑主语——“月亮”或“月光”。

其实,这和下句对仗,两者都是倒装句。

正常的语法顺序应当是“浅浪(主语)弥弥(状语)照(谓语)野(宾语),层霄隐隐横空”,或者“弥弥(定语)浅浪(主语)照(谓语)野(宾语),隐隐层霄横空”。

如果分得再细一点,则“浅”字又是“浪”的定语。

总之,它是个主、谓、宾语俱全的完整句。

可是,“浅浪”又怎么能够“照野”呢?我们不妨把“浅浪”理解为“淡淡的月光”。

古人将名物划分阴阳,月亮亦称“太阴”。

而“万水归阴”,水和月确有着不解之缘。

《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精通》曰:“月也者,群阴之本也。

……夫月形乎天,而群阴化乎渊。

”《淮南子》卷三《天文》曰:“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月”引《旧历说》曰:“月犹水也。

”皆是其例。

即便不论这层关系,那柔弱的月光与浅浅的水波也是形神俱肖,可以联想而及的。

汉乐府《郊祀歌》十九章其十一《天门》曰:“月穆穆以金波。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 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 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古典诗词鉴赏之误答例析闻冠军、幸晓艳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古诗词鉴赏的答题错误都源于考生对考查要求把握的偏差,考生在解答古诗鉴赏题时,常常陷入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忽视标题阅读标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标题常常包含诸多信息,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只有读了标题以后,才知道本诗谈的其实是读书的感受。

鉴赏诗歌时如果忽视标题阅读,解答常常出现偏差。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

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提问】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情感?【误答】这首小令通过写劳动人民恶劣、贫穷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愤怒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审读诗歌标题并以标题中暗含信息解题的能力。

病例根本没有关注诗歌标题,而旁涉其他想当然地作答。

其实我们只要紧扣诗歌标题中的“喜”字,再联系学过的杜甫的《春夜喜雨》的主旨,就不难作出回答。

【答案】此诗表现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体现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

误区之二:不读注释在高考诗歌阅读题中,为帮助考生充分理解诗歌,命题人往往在诗歌后面附几条注释。

这些注释或帮助考生理解词句,或为答题做暗示,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切不可不看注释,而应利用注释加深理解,正确解题。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提问】本试题为“贫女”,写的是怎样的一个贫女形象?请结合全诗简单分析。

【误答】一位女子因为贫穷,虽然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可有不愿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做媒,表现了那位女子不迎合流俗的高洁操守。

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

作者: 钟振振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文学遗产
页码: 38-48页
主题词: 中国古典诗词;误解;知识性错误;作家作品;文学研究;文献性质;审美把握;价值判断
摘要:无论多么宏观的文学研究,都植根于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准确读解。

因此,对于古典诗词的研究者来说,增进作品读解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亟须不断强化。

而对于古典诗词的研究来说,扩大读解规模、提高读解精度的工作则是最基本的建设,亟待重点投入。

近三十年问,笔者仔细阅读了一大批诗词笺注本、选注本和鉴赏集,吃惊地发现此类图书中的知识性错误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知识性错误条数近于、多于甚至倍于总页码的古诗词读物,比比皆是。

这些错误中有些是文献性质的问题,对于读解古诗词的妨害不一定很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误解,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们对原作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把握。

前一类错误,尚不可因其小而加以轻忽;后一类错误关系较大,就更不能等闲视之、漠然置之了!。

这些诗词,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这些诗词,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这些诗词,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卧榻的意思吗?“朱门酒肉臭”中的“臭”是食物腐烂的意思吗?看看下面这些古诗词,你误解了多少?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误解: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贫贱夫妻百事哀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三、朱门酒肉臭误解: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

其实这个“臭”就是“香”, 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误解: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

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古典诗词误会

古典诗词误会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

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

仅举五个手边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

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

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

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

《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

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

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

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

至若鹜者,野鸭也。

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

”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

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

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易错点32:诗歌鉴赏之风格解说不明(解析版)

易错点32:诗歌鉴赏之风格解说不明(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风格解说不明【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江月黄庭坚①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

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②。

远山横黛③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注释)①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黔州之后。

②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

③远山横黛:指眉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写自己未饮酒,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

B.“花病”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个病躯瘦弱之人,残春之景令人感伤。

C.“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

D.全词无一个“酒”字,但却几乎句句都不离酒,情感抒发自然流畅。

2.上阕“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两句在语言上颇具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A2.①“远山横黛蘸秋波”指筵席上侍酒歌女情态落落大方,眼神期期。

一个“蘸”字巧夺天工,用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比喻女子的眉眼盈盈,典丽精妙。

②“不饮旁人笑我”写出词人经人劝酒仍未饮而道旁人说笑的欢乐场景,用语质朴,平常真挚,画面感极强。

③雅俗结合,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但又使人触摸到词人内心的愁闷抑郁,颇堪玩味。

【分析】1.A项,“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表述错误。

“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将“酒”字省去,趣写自己未饮酒,既有出奇制胜之妙,又显词人诙谐玩世之趣。

故选A。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远山横黛蘸秋波”,是写筵席上侍酒歌女美丽动人,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秋波”指的是眼睛,“远山横黛”指眉毛,描绘出依山傍水的山岚美景,突出歌女的美丽情态,语言雅致精美;“不饮旁人笑我”,我要是不喝酒,她们就笑话我,词人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写出词人经人劝酒仍未饮而让身边旁人笑话的热闹场景,语言朴素,口语化;本联前后两句,一雅一俗,雅俗结合,联系注释,劝酒不饮让人见笑,表面上的诙谐玩世暗含着作者内心的愁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三)作者:钟振振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5期[清]潘耒昆仑之脉从天来,散作岳镇千琼瑰。

帝怒东南势倾削,特耸一柱名天台。

天台环周五百里,金翅擘翼龙分胎。

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

华顶最高透天顶,万八千丈青崔嵬。

乘云驭风或可上,我忽到之亦神哉。

游氛豁尽日当午,洞视八表无纤埃。

南溟东海白一杯,括苍雁宕青数堆。

千峰簇簇莲花开,中峰端严一莲台。

华藏世界宛如此,醯鸡不识良可哀。

渺茫夸阆苑,荒忽求蓬莱。

何如天台灵异在人境,劫火不到无三灾。

神泉自流,琪树不栽。

弥山药草,满谷丹材。

应真显隐混樵牧,飞仙游戏同婴孩。

羲之乏灵骨,太白非仙才。

已住神山却归去,空馀石屋寒苍苔。

我已梦觉墙根槐,安能更逐鱼龙豗。

径须习定栖峰顶,饱看桑田三百回。

黄寿祺等先生《清诗选》注曰:“赞美华峰顶是人间仙境。

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处。

荒忽,隐约不可辨识。

蓬莱,传说中的神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3页)按:“荒忽”“渺茫”都是双声联绵辞,音同而写法不一。

汉王充《论衡》卷二六《知实篇》曰:“神者,眇茫恍惚无形之实。

”“眇茫”,同“渺茫”;“恍惚”,同“荒忽”。

又卷二〇《论死篇》曰:“神者,荒忽无形者也。

”《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载张衡《思玄赋》曰:“追慌忽于地底兮,轶无形而上浮。

”唐李贤等《注》曰:“慌忽,无形貌也。

”“慌忽”,亦同“荒忽”。

可见这两个辞汇都有形容“虚幻”的义项。

用这个义项来解说潘耒此诗,最为贴切。

“渺茫夸阆苑,荒忽求蓬莱”二句,都是倒装。

转换成正常语序,意即“夸渺茫之阆苑,求荒忽之蓬莱”。

“夸阆苑”是泛说;“求蓬莱”,则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自威、宣、燕昭(按: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

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世主莫不甘心焉。

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

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

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蓬莱“终莫能至”,可见其虚幻;阆苑也是一样的。

要之,潘诗这四句是说,古人所夸之阆苑,所求之蓬莱,都是子虚乌有,哪里比得上天台山既灵异,又在真实的人境,佛家所谓毁灭世界的劫火烧不到它,那儿也没有佛家所谓毁灭世界的水、火、风三灾。

其新颖之处正在于它并不像一般诗人那样公式化地称赞某某名山为“人间仙境”,而是将虚幻的神仙境界一笔扫去,认为它们都不如人间的名山来得实实在在。

[清]查慎行一生活计水边多,不唱樵歌唱棹歌。

疍子裹头长泛宅,珠娘赤脚自凌波。

黄寿祺等先生《清诗选》注曰:“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逸。

”(同上,第293页)按:“凌波”较早的用例,多指船在水上航行。

如《战国策》卷三〇《燕》二《或献书燕王》曰:“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

”汉严忌《哀时命》曰:“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汉王逸《楚辞章句》曰:“言己势不能为船乘波渡水,又无羽翼可以飞翔,当亦穷困也。

”晋傅玄《正都赋》曰:“艨艟水城,蜀艇吴航。

万艘俱兴,云帆齐张。

……凌波溯流,星列雁行。

”枣据《船赋》曰:“立成器以备用兮,因垂象以造舟。

济凌波之绝轨兮,越巨川之玄流。

”夏侯湛《江上泛歌》曰:“凌波兮愿济,舟楫不具兮江水深沉。

”陆云《九愍·纡思》曰:“步江潭以彷徉,频行吟而含瘁。

遇渔父之戾止,兴谠言而来憩。

……若有言而未吐,忽弃予而凌波。

挥龙榜以鼓汰,遗芬响而清歌。

”郭璞《江赋》曰:“凌波纵柂,电往杳溟。

”南朝梁王筠《咏轻利舟应临汝侯教诗》曰:“君侯饰轻利,摇荡迈飞云。

凌波漾鹢彩,泛水涣蛟文。

”北齐萧悫《奉和初秋西园应教诗》曰:“约岭停飞旆,凌波动画船。

”均是此义。

又,汉曹植《洛神赋》曰:“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唐李善《文选注》引《淮南子》曰:“圣足行于水,无迹也。

众生行于霜,有迹也。

”则是说洛水女神能在水上行走。

后世诗词,乃多用此典故,以形容女子步履之轻逸。

《清诗选》注者云云,本此。

但由于查慎行此诗题曰“棹歌”,即“船歌”;所写又是生活在海上的疍家女子,自有其特殊性,故不可混同于一般女子,否则就流于浮泛而不精确,失去了美学意义。

因此,此句应是写疍家女子光着脚驾船在海上游弋,或光着脚在海滩上行走。

[清]王又曾江上丈人空复期,芦花如雪覆晴漪。

江波流尽千年恨,明月白鸥都不知。

黄寿祺等先生《清诗选》注曰:“江上丈人:《吕氏春秋·安死》载伍员入吴时,无法渡江,遇到一个撑船老人,要他先躲在芦苇中,然后用船渡他过江。

……空复期:徒然等待,意谓如今已无伍员这样的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70页)按:《吕氏春秋》卷一〇《孟冬纪》有《安死》篇,而“江上丈人”事却不在此篇,而在紧接其下的《异宝》篇,全文如下:“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

’因如吴。

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绝江。

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

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

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

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为矣,而无以为之。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这一差错,还只是个文献学方面粗心大意的小问题,关键在于注者对“空复期”的解读完全不能成立。

要知道,丈人之所以在江上,是以渔为业,并不是专门在等伍员一类人,好渡他们过江。

既然如此,他怎么会期望再有一个“伍员”出现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因此,“江上丈人空复期”不是说“如今已无伍员这样的人”,让江上丈人失望了;而是说如今已无像江上丈人这样不爱爵禄与金钱,勇于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义士,让我失望了!换言之,“空复期”的主语是诗人自我,而“江上丈人”乃是“期”的宾语。

这是诗的特殊句法。

注者按一般散文句法来读诗,因“江上丈人”四字在“空复期”三字之前,遂认“江上丈人”为主语,恰恰弄颠倒了。

类似的古诗词例句,并不罕见,如宋彭汝砺《古庙》诗曰:“堂陛终须辨臣主,山河空复誓王侯。

”下句主语就不是“山河”,而是“王侯”。

苏轼《浣溪沙》词曰:“倾盖相逢胜白头,故山空复梦松楸。

”下句主语也不是“故山”,而是词人自我。

苏辙《次韵王巩欲望徐州见子瞻以事不成行》诗曰:“河水南来绕郡城,银刀空复衒衙兵。

”下句主语也不是“银刀”,而是“衙兵”。

陆游《探梅》诗曰:“锦囊空复残诗在,分付悲欢一梦中。

”上句的主语也不是“锦囊”,而是“残诗”。

元方回《唐明皇》诗曰:“嗣后已成灵武篡,旧臣空复曲江思。

”下句主语也不是“旧臣”,而是“唐明皇”。

“旧臣”“曲江”皆指张九龄(九龄为曲江人)。

此用安史之乱,唐明皇奔蜀途中思已故贤相张九龄事。

明钱宰《山峡图》诗曰:“伍员终赐镯镂剑,江上鸱夷空复怜。

”下句主语也不是“鸱夷”,而是诗人及世人。

“鸱夷”即皮囊。

此用春秋时吴王夫差赐剑令忠臣伍员自刎,并用皮囊裹其尸抛入江中之事。

乌斯道《七月十五夜对月次蒋孟瞻韵》诗曰:“定远云深乡梦断,酒尊空复恨长干。

”下句主语也不是“酒尊”,而是诗人自我。

薛瑄《读刘静修黄金台诗》诗曰:“贤者何曾为此来,黄金空复垒高台。

”下句主语也不是“黄金”,而是战国时筑黄金台以求贤的燕昭王。

清毛奇龄《介丘吟为姚明府作》诗曰:“生平不敢入燕蓟,金台空复求乘黄。

”下句主语也不是“金台”,而是以燕昭王为代称的当朝帝王。

诸如此类,并可参看。

[清]翁方纲蟹簖湾湾罫布棋,霜空老柳照横漪。

枯萍折苇萧寥意,转胜浓云蘸翠时。

黄寿祺等先生《清诗选》注曰:“说每条港湾都有蟹簖,如星罗棋布;秋柳萧疏。

簖,插在河流中拦捕鱼蟹的苇栅或竹栅。

罫,围棋盘的格子。

霜空,木叶经霜凋落。

”(同上,第450页)按:“星罗棋布”,星星与棋子说的是密布的“点”,用以形容“蟹簖”,似觉不侔。

其实,这里是说河里的每一道湾都有蟹簖,将水面分割成一块块方格,像围棋的棋盘一般。

“霜空”,犹“霜天”,是偏正结构,不是主谓结构。

唐许敬宗《奉和元日应制》诗曰:“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

”张说《和朱使欣》诗二首其二曰:“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

”岑参《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诗曰:“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宋周邦彦《氐州第一》(波落寒汀)词曰:“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又晓。

”金元好问《八声甘州》(半仙亭篮舆雪中回)词曰:“万古霜空月,此夜清妍。

”元许有壬《金菊对芙蓉·宿程松壑月香亭次韵》词曰:“霜空放眼,水痕褪碧,山色添浓。

”明郭登《送潘御史克容释累赴京》诗曰:“霜空荐雕鹗,画省耀簪组。

”华察《秋夜送户部家叔登黄阜》诗曰:“风叶逐归蓬,霜空起寒笛。

”清吴伟业《三峰秋晓》诗曰:“晓色近诸天,霜空万象悬。

”《闻沈女刎死事有感作》诗曰:“月宇乌啼切,霜空鹤唳沉。

”皆是其例。

“霜空老柳照横漪”,是说霜天与老柳倒影在河水中。

关于“枯萍折苇萧寥意,转胜浓云蘸翠时”黄寿祺等先生《清诗选》注曰:“蘸,沾染。

”(第450页)按:宋陈彭年等《广韵》卷四《去声·五十八陷》曰:“蘸,以物内水。

”丁度等《集韵》卷八《去声》下《五十八陷》曰:“蘸,《说文》:以物没水也。

”古诗词中写到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往往也用“蘸”字,其义略同于“映”。

这是活用,是艺术的描写。

如唐白居易《巴水》诗曰:“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

”又《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诗曰:“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

”宋林逋《池上作》诗曰:“簇簇菰蒲映蓼花,水痕天影蘸秋霞。

”叶梦得《江城子》词曰:“碧潭浮影蘸红旗。

”明袁华《忆昨》诗二首其一曰:“柳州东畔无情月,还照芙蓉蘸碧波。

”魏时敏《休息轩》诗曰:“亭小贮琴声,池清蘸花影。

”清王丹林《白桃花次乾斋侍读韵》诗曰:“流水有情空蘸影,春风无色最销魂。

”徐昭华《舟泊垂虹桥重翻吴江闺秀诗有感》诗曰:“吴江之水春泱泱,水边曾蘸青螺香。

我寻黛影不得见,对此绿波空断肠。

”皆是其例。

翁方纲这里所谓“浓云蘸翠”,用法正同。

此“蘸”字与上文“照”字相关,须细心体认。

此二句是说:这枯黄的浮萍、折断的芦苇,萧疏寥落的意境,反而胜过浓云般的一片绿倒映在水中。

[清]龚自珍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

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刘逸生先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曰:“白面书生们如今已纷纷走向关津渡口找寻生活出路;而且他们都羡慕幕客的职位,要去投靠大官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