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古诗二首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认识“流、荷”等6个
《唐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_1
《唐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唐诗二首》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熟悉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依据诗意,绽开合抱负像,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思维力量、语言表达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依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爱好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登鹳雀楼》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争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同学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察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同学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沟通自己的学习成果:轮番读生字词,沟通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尽更三、质疑拓展,争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同学自学,仔细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番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订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同学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同学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关心同学理解“尽”就是“完、消逝”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下沉、消逝,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慢慢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宏伟壮丽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读三、四两行。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二首》。
主要内容包括《鹿柴》和《暮江吟》两首古诗的学习。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与古诗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古诗的。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 讲解:针对两首古诗的词句、意境、背景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鹿柴》为例,分析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暮江吟》的意境,并与同桌交流。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二首》2. 板书内容:《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鹿柴》和《暮江吟》。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3)分析两首古诗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鹿柴》描绘了空山、深林、青苔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暮江吟》通过描绘残阳、江水、露珠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3)两首古诗的诗人都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鹿柴》的诗人更注重表现宁静的生活,而《暮江吟》的诗人则更强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3.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的大致含义。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引导一年级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古代的世界里游玩,那里有很多优美的诗歌。
就像打开一扇神奇的大门,里面充满了奇妙的景象和有趣的故事哦。
2. 展示一些古代诗人的画像或者古代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1. 初读古诗。
学生跟读,一句一句地跟着老师读。
读的时候,提醒小朋友们把字音读准,比如“晓(xiǎo)”“眠(mián)”“啼(tí)”这些字的读音。
全班齐读,大家一起大声地读出来,就像一群小歌唱家在唱歌一样。
2. 识字教学。
在黑板上写出诗中的生字“晓、眠、觉、啼、落”。
用简单有趣的方法教学生认字。
- “晓”:这个字左边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阳。
早晨太阳出来了,天就亮了,这就是“晓”,早晨的意思。
可以给小朋友们举个例子,比如说“破晓”,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
- “眠”: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你们看这个字,左边是目,目就是眼睛,闭上眼睛睡觉啦,就像晚上你们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一样。
- “觉”: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在这里读“jué”。
可以告诉小朋友们,当我们睡醒了,就会有感觉,知道自己醒了,这就是“觉”的一种意思。
- “啼”:这个字表示鸟叫。
可以模仿鸟叫的声音“叽叽叽”,然后说小鸟叽叽叽地啼叫,就像在唱歌一样。
- “落”:这个字就像东西从高处掉下来。
可以拿一个小纸片,从高处让它飘落下来,说“看,小纸片落下来了”。
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每个小朋友读一个字,读对了大家一起鼓掌表扬。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将深入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首古诗的字词、句式、韵律及意境。
难点:理解并感悟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一次在夜晚或草原上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古诗意境的兴趣。
2. 课文阅读与解析(15分钟)(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理解字词、句式、韵律。
(2)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床、月光、地上霜等。
(2)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别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2)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5. 课堂讨论与分享(1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意象:床、月光、地上霜情感:思乡2. 《赋得古原草送别》意象:草原、夕阳、马蹄声情感:离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2)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2)两首古诗均为五言绝句,韵脚分别为“ang”和“ai”。
(3)学生自由发挥,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古诗,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课文阅读与解析中的学生参与度。
《古诗二首》的教案精选
《古诗二首》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诗海拾贝》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两首古诗的学习与赏析:《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两首诗均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以及深厚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掌握其基本意思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认识及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情感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两幅与古诗意境相符的画作,引导学生从画作中感受古诗的美。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详细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
3.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一首古诗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了解诗句的构成和表达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仿写一句诗句,或对诗句进行翻译,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 课堂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两首古诗的全文,二是诗句解析和重点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赏析,不少于200字。
2. 答案示例:以《静夜思》为例,从诗句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宋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拓展知识面。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中生僻字的认识及诗句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情感的传达。
3. 例题讲解: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了解诗句的构成和表达技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内容包括《春晓》和《赠汪伦》两首古诗。
《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春天的美好;《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汪伦的深情厚谊。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学会生字词,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感悟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古诗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古诗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朗读另一首古诗,结合生字词,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
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2. 生字词及解释3. 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抄写生字词。
2. 答案:见课本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生,教学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有效教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欣赏、朗读、背诵《古诗二首》。
3.学会从字面理解古诗,寻找其中的意蕴。
4.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活动1.向学生介绍《古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激起学生的兴趣。
2.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的重要性,引出对古诗的倾听和欣赏。
3.引出本课《古诗二首》的目的: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梳理诗歌内容和情感1.分小组,对《古诗二首》的古文进行理解和分析,重点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2.学生同步口头复述自己所理解的古诗情感。
3.教育学生聆听以及面对独自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
3.3 分角色朗读《古诗二首》1.将学生随机分成不同角色,比如“朝阳”、“夕阳”、“沧海”等。
2.学生按照角色挑选合适的诗行进行朗读,任意组合朗读。
3.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字词发音,以及基调语调等。
3.4 探究诗歌意蕴1.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理解,找到诗歌的意象,并产生联想,想象。
2.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更丰富、更深层的诗歌意蕴。
3.鼓励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古诗中的意蕴,体会其中温婉而真挚的情感。
3.5 背诵古诗1.教育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分析和朗读,学会背诵《古诗二首》。
2.贴近学生需求、开放式背诵,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背诵的兴趣和效果。
3.认真分析学生反馈,及时指导和纠正背诵中的问题。
3.6 课后作业1.练习古诗表演并熟悉古诗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2.撰写古诗感想和体会,形成个人的学习笔记。
3.课后查找古诗进一步的背景和作者信息,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够听懂、理解、背诵古诗,并且能够熟练地表演这些古诗。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情感和意蕴来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探究古诗文化,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
《古诗二首》教案三课时 精选1篇
《古诗二首》教案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二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3)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二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使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才情与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古诗二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3)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二首》。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二首》。
2. 学习诗歌一:《静夜思》(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意义。
(3)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4)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学习诗歌二:《登鹳雀楼》(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意义。
(3)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4)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二首》。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古诗二首》,并尝试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诗歌一:《静夜思》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头饰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展示古代诗人吟咏诗词的场景。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3.板书课题:《村居》、《咏柳》。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古、诗、村、居、童、飞、纸、风、丝、垂、绿、咏、碧。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再读古诗,读通顺。
5.指名读,齐读古诗。
6.去掉拼音读。
7.游戏识字:找朋友(把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卡片。
)8.学生再读古诗,了解字义。
9.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整体感知。
10.学生表演读(加上动作)。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己读古诗,思考: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3.教师引导: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帮他?4.学生交流: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解答。
5.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6.学生再读古诗,熟读成诵。
7.学生表演背诵(加上动作)。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交流拓展。
9.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10.学生再读古诗,抒发情感。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生字“古”、“声”,边写边讲解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找出优缺点。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仅仅十字,境界全出。
6、学生质疑,重点解读: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练习“王安石变法”进一步理解)
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全班齐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诗写了什么。读后交流作者资料、写作背景。
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
(一)学习《登飞来峰》
1、图文结合理解句意。
(1)小组试说。
(2)指名汇报。
(3)小结
4、指名串讲诗意。
5、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
(1)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反映还算积极,也确实投入进了古诗的境界中,细细地品着诗歌。只是我在教学环节中的些许失误以及课堂的时间关系,使学生缺少了一次锻炼想象表达能力的机会。
4只是因为人们站在这座山中。
5指名串讲诗意。
3、指导感情朗读全诗。
提问:庐山真正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诗人看出来了没有?从那一句诗表示诗人没有看出来?
小结:诗人没有看出庐山真正的样子,因为诗人站在山中。进了庐山,看来看去都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却看不清庐山的全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可以看出。
4、这首诗中那两句诗点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哲理:由于人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韵律和韵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两首古诗,使学生领略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朗读、背诵、解析、讨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韵律和韵脚,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领读两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韵律和韵脚。
3.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两首古诗,教师检查并指导。
4. 解析:教师解析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教师总结两首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两首古诗的背诵和解析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两首古诗的标题、作者、背景等信息。
2. 两首古诗的韵律和韵脚。
3. 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
2. 解析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并能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两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意,找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5. 朗读与背诵:学生集体朗读古诗,个人展示背诵,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6. 拓展延伸:介绍古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2. 课题下方: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3. 课题右侧:生字、新词4. 课题左侧:古诗意境、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生字、新词。
2. 拓展作业:收集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古诗二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二首》,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教材的第三章《诗海拾贝》和第五章《名楼佳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感受古人的诗歌意境。
2. 通过分析两首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分析古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
3.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课文分析:(1)分析《静夜思》的诗意,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2)分析《登鹳雀楼》的诗意,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1)作者、写作背景(2)诗意分析(3)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 答案:(1)见教材。
(2)提示:从诗中的关键词语、景物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古诗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课文分析和例题讲解的深度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池上)》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池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12个生字。
2.会写“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背诵古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童趣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展示一幅池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池塘的景色。
引出古诗《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首”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丷”和“自”,下面是“目”;“采”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爫”,下面是“木”。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首”可以组成“首长”“首都”“首先”等;“采”可以组成“采摘”“采集”“采花”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解释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引导学生体会小娃的天真可爱和调皮。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说明小娃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水面的浮萍被小船划开了一道痕迹。
让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生动画面。
5.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小娃的天真活泼和古诗的韵律美。
可以采用范读、领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6.书写指导出示“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字,让学生认读。
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古诗二首》教案完整版部编1
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8《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1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危、敢、惊”,指名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生字,讲解书写要领。
“危”的上部“”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敢”左右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进行同桌评议。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相机进行指导,点拨重点字的识记方法。
(1)出示词卡,请小老师领读。
阴山好似庐山笼盖野茫茫天苍苍(2)引导学生用“好似”说话。
(3)出示本课生字,组织学生开火车比赛读。
(4)请学生找出较难识记的字,并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如“似”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可引导学生给“似”组词。
“笼”也是多音字,本课读lǒnɡ,教学时可以出示“笼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笼子”与竹子有关,所以是“”,表示物体时读lónɡ,表示动作时读lǒnɡ。
)3.组织学生送羊宝宝回家游戏。
(每只羊宝宝身上都有本课的生字。
)第六单元夏天夏天是火热的,热辣辣的太阳当空直照;夏天又是清凉的,晨风送来些许凉意。
夏天是热闹的,蝉鸣声声,似乎不会停歇;夏天又是宁静的,午后,人们躺下休息,享受片刻安闲。
夏天还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荷花池边,看小娃采白莲,蜻蜓立荷尖;轻轻扒开荷叶丛,看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快乐游戏;跟着小白兔,发现夏天下雨前的种种征兆……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文章组成,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朗诵和积累。
两首古诗要读出节奏感;《荷叶圆圆》在读出情趣的基础上借助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进行背诵;《要下雨了》要重点关注对话,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和答的语气。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静夜思》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望庐山瀑布》则形象地表现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义理解和赏析。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让学生欣赏并发表感受,引出本课主题《古诗二首》。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意义和创作特点。
4. 赏析: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5.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描绘的画面,提高表达能力。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古诗的翻译和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古诗。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翻译另一首古诗,并赏析其中的一句诗句。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作者:李白背景: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背景:观赏庐山瀑布,赞叹大自然的壮美意义: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并赏析《静夜思》或《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诗句。
2. 答案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翻译:床前的月光很亮,仿佛是地上的霜。
赏析:这句诗句通过对比床前的月光和地上的霜,表现了夜晚的寂静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朗读、讲解、赏析等环节,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有困难,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板块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5分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板块五写字指导。8分钟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板块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0分钟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含重难点)
1、认识“流、荷”等6个生字;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
2、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惜细流、爱晴柔、露”等词语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始终蕴藏的夏天的乐趣。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板块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5分钟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引导学生“加一加”“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板块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10分钟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教学反思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无”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板块六作业设计。2分钟
1、熟背古诗2、抄写五个生字及词语。
板书设计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