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高中基础会考地理大纲

合集下载

福建2012会考纲要地理必修3

福建2012会考纲要地理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I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图3—1—1,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差异性 C.整体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 D.阶段性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图3—1--2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条件5.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6.导致图3—1—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土地条件 D.历史条件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7~8题。

7.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8.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四、考试内容本考试的范围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

其具体内容如下:1.《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1)细胞的分子组成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细胞的结构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的代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描述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描述细胞的分化;举例说出细胞的全能性;描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关注恶性肿瘤的预防。

2.《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1)遗传的细胞基础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描述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

(2)遗传的分子基础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描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概述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描述DNA分子的复制;描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描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概述伴性遗传。

(4)生物的变异(5)人类遗传病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6)生物的进化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描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举例说出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福建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福建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剃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被作为我国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域依托。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10个)在地带的划分中,关于广西,海南,陕西和四川的划分有些争议,但是地带划分本身是基本上被接受的.2004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民族自制区划分到了国家大开发意义上的西部地区.东部: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好,大学集中,科技先进,交通便利,。

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三大经济圈。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广州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

其中几个省有如下特点:河南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可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如纺织业;交通便利(郑州京九线上的大站)。

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产煤。

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我国正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连上海西接西部地区(水路)南到广州北达北京(京九线),工业发达。

西部:就是西部大开发中划分的14个省市。

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资源丰富,是最几年才开发的。

福建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北方地区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

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1. 语文: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阅读鉴赏、写作表达等方面。

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在文学知识方面,要求了解文学发展史、文学作品的基本常识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在文体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在阅读鉴赏方面,要求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并对文本进行评价和鉴赏;在写作表达方面,要求能够根据不同要求和情境,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有效的表达。

2. 数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等方面。

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要求掌握数学归纳法、极限、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应用方面,要求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英语: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化背景、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方面。

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文化背景方面,要求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能够理解英语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等方面的信息;在听力理解方面,要求能够听懂英语口语表达的信息并进行理解和分析;在口语表达方面,要求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4. 物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实验和物理思想方法等方面。

在物理基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在物理实验方面,要求能够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和记录实验数据等;在物理思想方法方面,要求掌握物理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思想方法。

5. 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思想方法等方面。

在化学基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在化学实验方面,要求能够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和记录实验数据等;在化学思想方法方面,要求掌握化学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思想方法。

2012福建福州中考地理考试大纲_中考说明

2012福建福州中考地理考试大纲_中考说明

2012福建福州中考地理考试大纲_中考说明2012年福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为依据。

二、命题原则1.基础性原则。

立足双基,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

2.导向性原则。

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师生转变教学方式。

3.学科性原则。

突出整体、分析综合、空间等地理思维方式,强调地理科学方法的运用。

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

4.时代性原则。

加强试题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气息。

5.科学性原则。

坚持试卷的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试卷科学、严谨、准确无误。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地理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福州地理)四个部分。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说出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图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世界地理1.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运用地图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气候(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区别并正确使用和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012厦门高中地理会考提纲答案

2012厦门高中地理会考提纲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然放火作煜(煜,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反气旋过境D.暖气团影响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3..图l—2—1所示区域,海陆气温有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海陆之间近地面吹陆风B.此时海陆之间近地面吹海风C.陆地气温相对较高,近地面为高压区D.海上气温相对较低,海面为低压区4.如图l~2—2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5.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观格的玻璃箱(如图1—2—3),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30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比乙高3 oC。

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A.热力环流B.温室效应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反射率差异6、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行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7、冬季我国首都上空的五星红旗,其飘扬的方向一般是A、向东北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西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8、深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无大气保温效应D、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若图1-2-3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9-10题。

9、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a b c dB、b d c aC、a c b dD、d c b a10、b与d之间是A、副热带高气压B、副极地低气压C、干冷的气流D、西风带图l一2—3是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2012地理会考大纲

2012地理会考大纲
16.风向的判断;认识常用天气符号
17.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
18.读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图:说明气温变化特点;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19.读等温线图:说明气温和纬度位置的关系;计算气温差异
20.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21.降水的主要形式及划分等级
22.读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23.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要求
识记
不太理解
不会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认识地球仪:南北两极、赤道、地轴、本初子午线;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4.判读几种基本类型的经纬网图
地球
运动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
40.亚洲气候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41.亚洲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42.读日本图:位置与组成、著名富士山、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
43.读东南亚图: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周边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热带气候与重要农作物;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识记
不太理解
不会
陆地和海洋
13.全球海陆分布比例;区分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
14.读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亚非及南北美之间的分界线;重要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
15.了解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天气与气候
二○一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大纲
地 理 科

2012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

2012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 2012.6.16(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2年5月21日6时8分,福建许多天气晴好的地区,观察到罕见的日环食现象,太阳在空中成了一枚金光闪闪的“戒指”。

图1为日环食出现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示意图。

回答1—2题。

1.图中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地月系B.银河系、地月系C.河外星系、地月系D.河外星系、太阳系2.该日,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该日后,福建白昼变短D.该日南半球正值夏季今年7月27日至8月13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赢过伦敦(51°N,0°)举行。

回答3—5题。

4.全年影响伦敦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中纬西风带5.图3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其中对伦敦气候有着深刻影响的洋流是A.甲B.乙C.丙D.丁图4表示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

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将近美国的10倍B.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C.我国水资源拥有量小,是因为水资源总量太少D.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每万元GDP耗水量均低于澳大利亚7.为降低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优先发展农业B.限制城市发展C.治理水污染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福建省一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该区域海拔大多在800—1400米之间,地表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森林茂密,河水清澈。

回答8—9题。

8.造成该区域河谷众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搬运、堆积C.流水侵蚀、搬运D.流水搬运、沉积9.该区域河流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地表起伏较大C.沟谷众多D.森林茂密图5表示四个国家城市化过程。

2012年地理会考提纲

2012年地理会考提纲
11、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2、我国的河流主要由西向东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13、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4、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在四大高原中,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
8、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2)珠江三角洲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四川省相比,它的经济迅速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模式为“前店后厂”
(3)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经济特区是深圳和珠海
9、台湾
(1)从图上可知,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台湾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东部是山地(地形),由此可知它的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这是当地的河流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2、中国地理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2、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3、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4、我国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我国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森林之海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盐库
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热带动物王国——西双版纳
3、综合
1、主要国家轮廓
国家
A(美国)
B(印度)
C(巴西)
D(澳大利亚)
E(埃及)
所属大洲
北美洲
亚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非洲

2012届高考复习地理课件(福建用)必修3_第5章_第1节_.

2012届高考复习地理课件(福建用)必修3_第5章_第1节_.
17
• (5) 请运用所学知识,从建设或营运成本及 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 利与不利的评价。 • 答:有利 : 东线不用开掘运河,建设成本较 低。中线沿线基本自流引水,运营成本较 低,沿线水质较好。不利 : 东线在穿越黄河 之前要逐级抽水,耗费大量电能,运营成 本较高 ; 沿线工农业发达,河水污染严重, •水质较差。中线要开掘新运河,建设成本 第(5)题:要注意题目的提示:要“从建 设或营运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来阐述。 高,建设周期较长。
5

例 1“ 我 国 能 源 调 运 图 ” , 回 答 读 (1)~(3)题。
6
• (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 源分别是( A )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2)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 口电站”适用于( ) A •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输送线路均可
13

读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 变式训练 1
方案沿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4
• • 第(1) 题: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通过修建 (1)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 水库进行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则通 空间 布 不均的重要途径。 过跨流域调水进行调节。第 (2)题:正因为 • (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 水循环 水平衡 水资源是不断循环的,且地球上的水总量 和 .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 总是平衡的,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 布不均的办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 一种形式,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市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我国已成功建成 引滦入津 总量是不会减少的,所以人们才能大胆地 了 和 引黄济青 进行各种水利工程建设,而不必担心水量 • 工程。 会减少。两个引水工程名称可从地图上找 到答案。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纲要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纲要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纲要高中地理(必修1)一 宇宙中的地球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

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其它行星无多大的差别,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质量、体积等特征和类地行星无多大差别。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宇宙环境 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形成大气层(保温、保护)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运动的主要动力;(2)太阳(核聚变)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生物生长发育的源泉); (3)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矿物燃料形成的基础);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生产生活的能量来源)。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

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1)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 (3)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012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2012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复习指导地理1第一章行星地球一考点解析一'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比较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质量、体积、轨道特征等数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

(2)从地球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生机勃勃的生命现象的特殊的行星。

(3)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如小短文、绘图或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简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活动周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1)解读时区示意图,理解地方时、区时、格林尼治时间、北京时间和国际日界线等概念。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进行简单的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两地间时间的换算。

(3)在地球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侧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地球公转轨道标准示意图中辨认或绘出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晨昏线与昼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推断所处节气季节和日期。

(4)计算日照示意图中特殊点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具体时刻。

(5)理解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主要地理意义。

(6)能够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完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独立操作,分析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从宏观层面看,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交叉而成的。

●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1.被称为天体的是( )。

A闪电B天上彩虹C星云D太阳系读图1—1—1,回答2—3题。

2.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共有( )。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如果图中B为地球,则A代表( )。

A木星B太阳C金星D火星4.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5.能正确标注图1—1—2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

A①一太阳系B②一银河系C③一总星系D④—地月系6.图1一l一3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八大行星以及太阳辐射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天体是指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它是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表面有大量的水和气体,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周期11年),黑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随黑子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整体性)。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三大影响: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在地球高纬地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转。

地球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是恒星日。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导致的,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昼夜现象的成因是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是昼夜分界线,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但可以进行小幅度改写。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体现是黄赤交角,即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

2012福建高考考试说明地理大纲

2012福建高考考试说明地理大纲

2012福建高考考试说明地理大纲《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区时的应用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日界线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褶皱、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大气受热过程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季风环流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7)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印象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地理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比较(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流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农业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寻求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的含义选修2:《海洋地理》1.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水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洋流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和作用(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海岸类型及其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岸带在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等方面的开发利用(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2.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海洋空间在海洋运输与通信、围海造陆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4.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台风及其危害台风灾害的形成原因寒潮及其危害寒潮灾害的形成原因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常见虫灾、鼠灾带来的主要危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水文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2)应对自然灾害的适当方法或应急措施(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选修6:《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一: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长生的原因水、耕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二: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针对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耗竭,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三: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四: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针对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或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水俣病、酸雨、光化学厌恶等污染时间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命题结合时代要求,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的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地理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与要求是指《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三维目标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通过知识为载体,综合地进行考查。

四、内容与要求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科目)学业基础会考考试的内容为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

其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发生的领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理解洋流的形成动力;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某一自然地理要素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分析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应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山地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了解某一自然资源的分类;了解某一自然资源的作用;运用资料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了解某种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的主要成因与危害。

地理21.人口与城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了解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掌握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运用人口资料,能用图表表达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资料,比较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概念的区别。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运用实例,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应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城市的发展。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合理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也不同。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工业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理解不同地形类型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商业街、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的阶段和各阶段主要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结合实例,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生活实例,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了解区域的含义。

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析比较相同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的。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含义;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理解荒漠化及森林、湿地的概念;分析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区域在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理解与流域有关的概念;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应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根据实际提出对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看法或建议。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了解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阐释人与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能根据实际提出区域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