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史料的定义及种类1. 史料的定义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是指供给史学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
它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字史料是历史的主要载体,包括历史文献、史书、碑铭、笔记、日记、书信、文件、地方志等;实物史料是指各种历史遗物,如古器物、古建筑、古代生活用品等;口述史料是历史的生动记录,包括口头传统、口述历史和采访记录等。
2. 史料的种类(1)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历史记载、地方志、档案资料、历史文书等。
历史文献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史书:史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包括编年史、断代史、官修史书、地方志等,是古代历史记载的主要形式。
(3)碑铭:碑铭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重要建筑的建立经过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原始资料。
(4)笔记、日记、书信:这些是个人记录历史的形式,它们反映了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见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5)文件:文件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个人事务的重要记录,包括官方文件、商业契约、政治文书、公证文书等,它们是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史料的价值及利用1. 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揭示历史的规律和规律性;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描绘历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的风云事件;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历史社会和历史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2. 史料的利用(1)史料的保存:史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应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护,以便后人继续进行研究和利用。
对于文字史料,应当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整理,以减缓纸质史料的损耗和灭失;对于实物史料,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古器物等史料的保护工作;对于口述史料,应当及时进行采集、整理和保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通宵整理版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通宵整理版中国史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历代史学家和史学著作的研究和整理,探寻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演进,以及历史观念的变化。
本文将系统梳理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助您复习期末考试。
一、古代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史学起源于传统的纪传体,以《春秋》和《史记》为代表。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录了周代诸侯国的政治事件。
《史记》则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还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更迭,汉代出现了大量以编年体为主的史书。
常见的如《汉书》、《后汉书》等,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史学体系。
此时期的史学注重实证和批评思维,注重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
二、封建时代的历史学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历史学又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历史学主要以编年体为主,依然注重历史事件的记录。
例如,唐代的《旧唐书》、宋代的《宋史》等。
宋代以后,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成为主流。
《资治通鉴》综合使用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种形式,不仅记录了政治事件,还思考了历史的规律和原因。
三、近代史学与现代史学研究方法近代中国的史学由于受到西方历史学的影响,开始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例如,明代的李贽提出的历史原始均衡说,强调历史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清代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出的格物致知思想,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来认识历史。
进入近现代,中国史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清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使传统历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冲击。
中国的史学开始引入西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例如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方向。
四、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20世纪初,中国的史学思潮经历了多次变革。
初期,许多学者主张发扬学派和注重个人研究,例如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实证主义史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历史学开始注重人文精神和批判思维,例如胡适等人强调历史的人文性。
1949年后,中国的史学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研究受到政治的影响,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史学理论与史料分析技巧
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史学理论与史料分析技巧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深入了解过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中,史学理论与史料分析技巧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从理论和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并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史学理论: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将历史发展看作是由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念来分析和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历史研究中,辩证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矛盾的本质和演变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3. 重点史学理论:重点史学理论是指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强调特定领域或特定时期的研究,例如文化史、经济史、政治史等。
掌握不同重点史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特定的历史问题。
史学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和参加学术研讨会来加深理解。
同时,要时刻跟进学术发展,关注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
二、史料分析技巧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而对史料的分析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技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史料分析技巧:1. 准确鉴别史料真实性:在使用史料时,我们需要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所采用的史料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
可以从史料的来源、时代特点、作者身份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分析史料背景:了解史料产生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史料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研究某个历史事件时,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史料。
3. 比较史料: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史料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比较不同史料之间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 综合运用多种史料: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史料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不同类型的史料,如文字史料、考古资料和口述资料等,可以相互印证,提供更全面的历史信息。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
(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
月亮乂叫太阴。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 H,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 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
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
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
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
年、节气是阳历成份。
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
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
(3 )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
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
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讪,舜时石伯夷,夏有终古。
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综合修订版)
中国史学史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是论述礼的作用和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
史学概论 复习资料(一)2024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史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研究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学问。
作为历史学的入门课程,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史学概论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历史学基本概念、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历史学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历史学基本概念1. 历史:介绍历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 历史学:探讨历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史料:介绍史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4. 事件与过程:阐述事件与过程在历史研究中的区别和重要性。
5.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讨论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以及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论1. 归纳与演绎:介绍归纳和演绎作为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应用。
2. 文献分析:探讨文献分析作为重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技巧。
3. 田野调查和考古学:讲解田野调查和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方法。
4. 时间与空间:阐述时间与空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5. 比较研究:介绍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历史学的研究对象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2. 国家与政治制度:探讨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的研究议题。
3. 经济与贸易:阐述经济与贸易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社会与文化:讲解社会与文化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相关的研究领域。
5. 科技与环境:介绍科技与环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四、历史学的研究领域1. 古代史研究:介绍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和重要性。
2. 中世纪史研究:探讨中世纪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3. 近代史研究:阐述近代史研究的内容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4. 现代史研究:讲解现代史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议题。
5. 当代史研究:介绍当代史研究的对象和对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五、历史学的意义与价值1. 历史的记忆与认知:探讨历史研究对于个体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全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全
1. 时代背景
- 人类的起源:《神农本草经》、石器时代
-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论语》、郑国渠、战国七雄
-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长城、兵马俑
2. 历史事件
- 西汉王朝的兴衰:汉武帝、朝鲜出使、丝绸之路、纸的出现- 东汉末年的动乱:黄巾起义、三国鼎立、赤壁之战
3. 唐宋元明清时期
- 盛唐时期的繁荣:唐太宗、玄奘西行、大唐盛世
- 宋朝的政治改革:王安石变法、科举制度、宋词南唐
-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成吉思汗、元朝的科技、元曲
- 明朝的海外探险:郑和下西洋、明朝的科举、明朝的城墙
- 清朝的满族统治:清朝的关税、多尔衮、清朝的后期问题
4. 近代历史
-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战争、中国近代化-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史
- 抗日战争与二战胜利:桂林、原子弹、对日战争
5. 建国以来的历史
- 中共的革命战争:土地革命、中国抗日战争、战胜国共合作-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经济改革
- 当代中国的发展:的执政地位、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以上是初中历史的一些复习资料,供您参考和学习。
史学理论复习资料(纲目版)
史学理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其作用或可能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其后、突然、水温、矿藏、职务、动物、空间与外层空间等等,地理环境是上述诸多方面,机器其他方面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系统。
2、人性: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人所特有的,且公有的特征和属性的综合体。
可分为2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由人的活动所表明的人的创造性;第二个层次是在人类活动中形成的,人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
人性的2个层次、第二个层次中的3个属性,都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彼此间保持着动力平衡的关系,人性就是这样一个动力结构。
3、主体: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是一切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承担者、是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现象之中。
4、客体: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文化氛围等。
5、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部分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6、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同时,民族也是臆想的虚幻的共同体,不是实体,具有神话色彩。
民族是根据实际的政治需要而被定义的。
7、民族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奉献,其存在的形态为:①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绪和情感;②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③以民族为符号、动力、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
史学史复习材料1
史学史复习材料1第一篇:史学史复习材料1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是论述礼的作用和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复习材料
1.考古史料:也可以称为考古文物史料,主要是指地下出土的遗文遗物等用以考求古史的材料。
它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考古文物中所保存的文字材料。
二是由考古文物本身所包含的历史价值而确实的实物资料。
考古史料的内容丰富,主要有代表性的是甲骨史料、金石史料、简帛史料。
2甲骨史料;传统上主要是指以甲骨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即甲骨文史料。
因这种文字锲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上面,故过去又称甲文,龟版文或甲骨刻辞,又因现存甲骨绝大多数是商王室占卜的遗物,并且最早出土于商殷故都所在的殷墟,故又称贞卜文字,卜辞、殷墟卜辞等名称,现在一般统称甲骨文,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资料。
3.金石史料;即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史料,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石文多指碑刻,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国的石鼓文和秦始皇颂扬功德的刻石。
金石史料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构成。
4.简帛史料;即以竹木简牍和丝织的缣帛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它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纸未发明或者未普遍流行以前,书写材料主要为竹木简牍和缣帛。
简帛之书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材料易于朽烂,难以保存,因而从前没有寸帛片简考辗转流传下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简帛都是近世以来依赖考古发掘得到的。
这些新获得的材料,大大丰富了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并使它们成为探讨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大宝藏。
5.甲骨四堂及其代表作;罗振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王国维《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三代地理小记》《鬼方昆夷傿晕考》郭沫若《卜辞通篆》《殷契粹编》《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董作宾《新获卜辞写本》《殷墟文字甲编》和《乙编》。
6.甲骨文的内容:通常一条完整的卜辞要由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部分组成。
叙辞记录占卜的时间、地点和占卜者;命辞即命龟之辞,是向龟陈述要问的事;占辞是因卜兆而定吉凶;验辞则是日后补刻的记录占卜应验之辞。
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前汉记:有30卷,荀悦撰。
这是一部编年体西汉皇朝史,也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皇朝史;其记事起于刘邦之兴,止于王莽之呗,根据《汉书》编撰而成,此书的特点是创造了“连类列举”的编纂方法。
2.后汉纪:是编年体东汉史,东晋袁宏所着。
记事溯自新王莽元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
全书30卷,21万余字。
3.记事本末体:记事本末体创造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自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出。
把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的年代和所起的具体作用,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叙述,使读者既详其事件的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记事本末体是一种较好的编撰方法,它眉目清楚,读者一目了然,能获得较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但其也存在缺点,从总的保存史料的作用上看,它不如编年体和纪传体。
它只能从全部历史中选择某些方面作系统叙述,而不能对全部历史作全面系统介绍,这是它的局限性,它也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为《隋书》十志中最为重要的五志之一。
《经籍志》记载于汉以来至隋朝六百年书籍存亡的情况,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
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着录书名及卷数,又常附以简要的注释,注明着者及书的内容真伪及存亡残缺情况。
这样既能反映隋朝一代的藏书,又能显示六朝时代图书变动的情况。
《隋书.经籍志》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直接影响了后世私家书目分类的体系,直到清代相沿未变。
5.《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着的读书笔记。
他自着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
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
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
是一部包含其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着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6.顾炎武: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思想家,他与王夫之、黄宗羲号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第四章 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
1、史料汇编
史料汇编就是把历史文件、记录著作 以及其他各种史料按某种体例汇编成书。 (1)综合性汇编 是一种内容丰富、 范围广阔的史料编辑,目的在于保存、流 传史料。 (2)专题史料汇编 是把各种文献中 有关某一问题的零散资料集中起来,按一 定专题加以编排的一种史料汇编。
四库全书
2、史料长编
一、史料的分类 二、史料的校勘 三、史料的编辑
一、史料的分类
1、按史料的性质分类 2、按史料的版本分类 3、按史料的内容分类
1、按史料的性质分类
(1)原始史料 包括生产和生活中所用的实物 和文件、当时的记录、日记、记事的著作和当事 人的回忆录等。调查记和群众传说也应在此列。 (2)撰述史料 有三种情况:第一,根据原 始史料撰写成的历史著作。第二,综合旧史籍和 新史料撰写成的历史著作。第三,综合旧史籍撰 写成的历史著作。 (3)文艺史料 包括一切诗歌、戏剧、小 说、绘画、雕塑、美术作品。 (4)传抄史料 包括一切类书、史抄、教科 书、历史读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目录
专题性目录 是指对某一专门课题所作的 群书目录。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杨殿珣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0年11月第一版
(2)索引
索引 是将书刊中的篇目、语词、主题、人 名、地名、事件及其他事物名称,按照一定的方 式编排,并指明出处的一种检索工具。 索引种类 按所揭示的对象来分,索引可分为 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按取材范围来分,可分为 综合性索引和专题索引。另有篇目索引、语词 索引、主题索引。 目录和索引能帮助我们高效率地搜集史料,能 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学术信息。
二、史料的校勘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考试1、《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史,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
作为魏襄王随葬品入土,西晋初年出土。
原称《纪年》、《古书纪年》、《汲冢纪年》。
它记事起自夏商周,止于战国后期,宗周、春秋、战国部分独记晋国,三家分晋后独记魏国。
它开编年体记事通史的先河。
2、《战国策》是战国人的作品,大约在战国末年成编,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厘为33篇。
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也记载一些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
它以记言为主,写辞令善铺成,写人物多显示精神和思想变化。
3、孔子的史学贡献孔子所修《春秋》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私人历史撰述。
《春秋》原则:据鲁、亲周。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成贼子惧。
史学贡献:1、私人修史的开创者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3、属辞比事(历史编撰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而远之)缺点:1、内容过于简单2、主观性太强(曲笔)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以历史学家著称的第一人,他所作的《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多字,其中本纪12篇(五帝一篇,夏商周各一篇,秦一篇,始皇一篇,项羽一篇,汉五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史记》总的要求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学成就: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2、广泛搜集史料,全面总结历史(全面搜集文字材料,采自政府文书档案,实地调查考古)3、为历史文学提供了一个范例通古今之变的辩证观点:1、根据历史变化提倡了阶段分析法,对于时代越近,变化越大的史事,记载越详细。
2、重视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3、提倡历史变化的又一法则“见盛观衰”5、班固与《汉书》班固是我国东汉大史学家,他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100篇,其中十二世大事为纲领,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
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1.史料 : 也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的材料,⼴义的史料应包括⼈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切痕迹。
狭义的史料是指⽂字史料。
2.史料学 :是研究史料的潮流、价值和利⽤⽅法学科。
3.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传》、《春秋⾕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
5.《淮南⼦》⼜称《淮南鸿烈》,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
是⼀部以道家思想总结先秦诸⼦学说的著作。
从中可以了解汉代前期分封势⼒的政治活动和思想特点。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般列《淮南⼦》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百家学说,融会贯通⽽成,是战国⾄汉初黄⽼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神灵怪,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像“⼥娲补天”、“后羿射⽇”、“共⼯怒触不周⼭”、“⼤禹治⽔”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6.《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撰。
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墨显学的“天命”思想,⼜与阴阳五⾏学说结合,从⽽构造出⼀整套以“天⼈感应”为中⼼主义体系,此书即是阐发他思想的代表作。
在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基本结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统的局⾯。
为适应统⼀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神学唯⼼哲学思想便应运⽽⽣。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所着的《春秋繁露》中。
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7.《盐铁论》西汉后期政论⽂集。
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献,后经桓宽整理⽽成此书.详细记载了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学为⼀⽅,以御史⼤夫桑弘⽺为另⼀⽅,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与民争利”问题展开辩论。
史料学 复习资料
什么是史料学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搜集、鉴别和利用的科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历史研究的基础是正确的理论和严密的史料,因此史料学对研究历史十分重要。
史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材料,又称历史资料。
相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史料的范围受一定历史时期历史研究的限制。
·史料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
实物史料包括遗址、墓葬和遗物等。
遗址是了解古人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墓葬实际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遗物实际上是历史文物。
文字史料指以文字记录的形式体现和保存下来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石刻和奠基史料等。
口传史料指以口头流传为显著特征的史料,又称口述史料,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回忆录和调查记录等。
·人们在利用史料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主要有6方面原因。
1.是史料本身没有错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原意造成错误。
2.是史料本身没有错误,由于推断不正确造成错误。
3.是史料内容比较含蓄,由于缺乏深入辨析造成错误。
4.是没有引用原书,造成以讹传讹。
5.是因为版本不好,造成史料的错误或遗漏。
6.是史料本身就有错误。
·这样一来,如何正确引用史料和鉴别史料便成为史料学的重中之重。
傅斯年先生提出了通过比较不同史料的方法来利用和鉴别史料,主要包括8方面内容。
1.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相比较。
2.官家记载与民间记载相比较。
3.本国记载与外国记载相比较。
4.直说与隐喻相比较。
5.本事与帮涉相比较。
6.不经意的记载于经意的记载相比较。
7.近人的记载于远人的记载相比较。
8.口说史料与着文史料相比较。
此外,陈寅恪先生还提出了通过同情理解,也就是通过“设身处地”来解读史料的方法。
先秦史料的特点1.大部分史书记载简单,内容晦涩难懂,利用起来较困难。
【如《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单,每条仅40多个字,而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因此,从《春秋》的文字中很难看出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人们只能通过对照《左传》等对《春秋》注释的著作,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2.史书散佚十分严重,造成史料极度匮乏。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历史学考复习资料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对于历史学的学习和理解,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历史学考试时,合理的复习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历史学考试复习的资料,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教科书教科书是历史学考试复习的基础,它们通常包含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绍。
考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选择适合的教科书进行学习。
在阅读教科书时,要注重理解其中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二、历史学论文集历史学论文集是了解历史学研究前沿和学术思想的好途径。
通过阅读历史学论文集,考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学派别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拓宽自己的历史思维。
同时,历史学论文集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研究成果,对于备考历史学考试时的论述题目非常有帮助。
三、历史学名著历史学名著是历史学家们的经典之作,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历史分析。
通过阅读历史学名著,考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内涵,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同时,历史学名著也是历史学考试复习中的重要参考资料,考生可以引用其中的观点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四、历史学研究报告历史学研究报告是历史学研究者们对于特定历史事件或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阅读历史学研究报告,考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多个角度和解读,帮助自己形成独立的历史思考。
同时,历史学研究报告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对于备考历史学考试的论述题目非常有帮助。
五、历史学考试模拟题历史学考试模拟题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自测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工具。
通过做历史学考试模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历史学考试模拟题也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时间和答题要求,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六、历史学学术期刊历史学学术期刊是历史学研究者们交流学术成果和观点的重要平台。
历史复习资料详细
历史复习资料详细历史复习资料详细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历史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早期文明: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2. 东方文明:探讨古代中国、印度、中东等地区的文明发展,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
3. 西方文明:讲述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二、中世纪的变革与发展1. 拜占庭帝国:介绍拜占庭帝国的兴起、繁荣和衰落。
2. 十字军东征:讲述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3. 封建社会: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结构和发展。
三、近代历史的演进1. 文艺复兴:探讨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影响。
2. 大航海时代:介绍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 工业革命:讲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影响。
4.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探讨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和剥削。
四、现代历史的变革与挑战1. 世界大战: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2. 冷战时期:介绍冷战时期的对抗、冲突和合作。
3. 当代国际关系:探讨全球化、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历史人物与事件1. 亚历山大大帝:介绍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平事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拿破仑:讲述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征战经历和对欧洲的影响。
3. 马克思与恩格斯: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4. 二战中的重要事件:如德国入侵波兰、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等。
六、历史地理与文化1. 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与传播:介绍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如黄河文明、尼罗河文明等。
2. 文化交流与融合: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七、历史思想与哲学1. 古代哲学思想:介绍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艺术的追求。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学考复习资料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学科之一。
在高中历史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学考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古代文明的兴起,比如从农业革命、城市化、文字的出现等方面。
1.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
同学们可以了解农业革命的过程、原因和影响,比如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产生了分工、城市化的趋势加剧等。
2. 城市化:城市化是古代文明兴起的重要标志。
同学们可以学习不同古代文明中的城市化过程,比如古埃及的底比斯、古希腊的雅典等。
同时,也可以了解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等。
3. 文字的出现:文字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兴起的重要标志。
同学们可以学习不同古代文明中的文字系统,比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等。
同时,也可以了解文字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比如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繁荣等。
二、古代帝国的兴衰古代帝国的兴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古代帝国的兴衰,比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 政治:同学们可以学习不同古代帝国的政治制度,比如古埃及的法老制、古中国的封建制等。
同时,也可以了解政治制度对帝国兴衰的影响,比如中央集权的强化、地方豪强的崛起等。
2. 经济:同学们可以学习不同古代帝国的经济发展,比如古罗马的奴隶制经济、古印度的农业经济等。
同时,也可以了解经济发展对帝国兴衰的影响,比如经济繁荣带来的财富积累、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等。
3. 文化:同学们可以学习不同古代帝国的文化传承,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古印度的宗教等。
同时,也可以了解文化传承对帝国兴衰的影响,比如文化的繁荣带来的社会凝聚力、文化的衰退带来的社会动荡等。
最新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绪论史学史:即历史学的历史,涵盖了其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内容。
如重要不同时代的史学侧重点及其表达的思想、著作或著名史学家、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史学著作、史学理论、史学思想等等。
第一章先秦时期1、传说:.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
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目前未解无法解释之谜只能靠时间有待考证。
2、文字出现前人们的交流和记录手段(1)八卦或是画卦。
黄帝时出现(2)结绳记事。
神农氏时出现(3)壁画。
远古时期出现(4)物语。
远古时期出现不足:模糊不精确,易失传,需专人记诵。
3、传说的历史研究价值(1)传说不仅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而且或多或少保存了一些真实的历史内容。
(2)当人们创造出文字后,传说经过后人加工、整理并记录下来,成为史学家探索和揭示先民初始时期社会历史面貌的重要资料。
(3)远古传说反映出来的氏族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和神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始认识,曾在相当长的年代里影响着文明时代史学家的历史观点的发展和史学面貌。
4、卜辞组成:卜辞,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朞、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由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组成。
名词解释: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
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在陕西等地发现了几批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但数量比殷墟卜辞少得多。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史料 : 也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材料,广义的史料应包括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
狭义的史料是指文字史料。
2.史料学 :是研究史料的潮流、价值和利用方法学科。
3.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5.《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
是一部以道家思想总结先秦诸子学说的著作。
从中可以了解汉代前期分封势力的政治活动和思想特点。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6.《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撰。
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墨显学的“天命”思想,又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从而构造出一整套以“天人感应”为中心主义体系,此书即是阐发他思想的代表作。
在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
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神学唯心哲学思想便应运而生。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所着的《春秋繁露》中。
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7.《盐铁论》西汉后期政论文集。
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详细记载了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与民争利”问题展开辩论。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
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盐铁论》的议论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颇中要害;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
另外《盐铁论》采用对话体的写法,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在古代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8.《魏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北齐魏收撰。
由于诸家北魏史亡佚,故此书为研究北魏史的基本资料。
志的内容价值较高,首创《释老志》,记载有关佛教、道教的源流和北朝的宗教活动,以记佛教为主。
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
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
是研究宗教史的史料。
《魏书》被有些人称为“秽史”。
评为“秽史”主要还是因为魏书考证引用之不精确治学不严谨的缘故。
此外魏书多取不可信之言论,魏书十志内容疏略不管纪传和志,魏书都载入大量无关重要的诏令、奏议,以致篇幅臃肿。
9.《清史稿》:民国赵尔巽、柯劭忞等主修。
对清代的大量史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反映了清代重要史事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应该肯定的。
但参与修史者多为清朝遗老,他们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叙述清朝历史,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的封建正统思想。
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稿件和有关史籍,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档案,故价值较逊。
再次,《清史稿》成书时,国民党的北伐军即将入北京,仓猝付印,未能对全书统一修改和认真校勘,故史实、人名、地名、年月日的错误遗漏比比皆是。
10.《东观汉记》:东汉正统史家班固等人撰。
曾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唐以后失传。
范晔《后汉书》以此书为基础写成,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部分佚文。
《东观汉记》经四次修订成于众人之手,经几代人不断递修才成书。
直至东汉以后,仍有续补。
但无一人对此从头至尾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著述无主,条章靡立”的现象,所以各篇之间,详略不一,笔调不一。
但由于《东观汉记》是官修当代史,修史者拥有丰富的材料来源,从起居注到私家著作,都可以直接取材,故保留大量原始材料。
11.类叙法:史书比类叙事的方法。
即类叙数人于一传。
始于班固《汉书》﹐如《鲍宣传》后历叙一代清名之士纪逡﹑薛方﹑郇城……曹竟等。
其后史书多采用此法叙事。
12.《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明末清初谈迁撰。
本书以实录为本,但对实录中避而不谈的重要史实进行补充。
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
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
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但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
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
由于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
13.实录:按照年月日编排史料而兼载人物传记的史属于最基本的编年体书籍。
14.《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
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
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
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
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
因改编自《通鉴》,所以史料分布情况大致相同,且保持了《通鉴》作为一部政治史的特点。
《通鉴纪事本末》也有它的缺点。
首先表现在取材上,因《资治通鉴》本来就是一部政治史,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记载比较少。
总之,《通鉴》有的,它不一定都有,《通鉴》没有的,它也没有。
其次,《通鉴纪事本末》记述的事与事之间没有联系,对于整个历史不能勾画出一个发展的线索,因此,它只能记述了“治乱兴衰”的现象。
还有,《通鉴纪事本末》具有明显的敌视农民起义和大汉族主义的思想15.《蜀鉴》 :南宋郭居仁撰,记事上起秦取南郑下迄明中叶有关用兵之事,总结军政得失,地形之险易,叙次特详。
书名《蜀鉴》者,盖鉴古戒今之意。
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又可作为战争史来读,是治军事史者可贵的资料。
16.《滇考》 :清冯苏撰。
记云南地方史,上起战国庄王滇,下迄清初平定云南。
17.《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全书分类选录先秦至梁各种诗文,除诗赋外又有诏、册、奏记、铭、墓志等大量应用性文章,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全书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
但由于分类过于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批评。
《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这一标准的着重点显然不在思想内容而在于讲究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它为文学划定了范畴,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对文学的独立发展有促进作用。
从选录的技术角度来说,《文选》也存在缺陷。
书中入选了一些伪作同时,书中还有不少误标序文以及误标题目的情况。
18.总集:记录各家作品的著作集,它即可包括一种体裁,也可包括多种体裁。
19.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20.会要:分类记载某一时期或某一朝典章制度的专书。
21.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22.别集:它是汇集私家作品的著作集,它的作者一般仅限于一人。
23.涉及南明政权的史料:明季南略罪惟录南疆逸史小腆纪传永历实录简答1、史料的特点:a非有意保存者占大多数 b 史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c史料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主要看人们的需要和远见 d残破而不完整,失去了远多于保存者 e散乱杂糅,真伪并存2、史料的分类实物史料:指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实物遗迹。
如古代建筑、衣物、器皿、饰品口传史料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史诗歌谣。
文字史料如官修史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说,谱牒,野史笔记图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漫画,纪录片。
3、文字史料根据载体不同的分类:甲骨文史料金文史料帛书史料简竹史料石刻史料典籍史料。
甲骨文史料:传统上主要是指以甲骨为载体的文字史料。
因这种文字锲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上面,故过去又称甲文。
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资料。
金文史料;即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史料,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石文多指碑刻,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国的石鼓文和秦始皇颂扬功德的刻石。
金石史料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构成。
帛书史料和简竹史料:即以竹木简牍和丝织的缣帛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它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纸未发明或者未普遍流行以前,书写材料主要为竹木简牍和缣帛。
简帛之书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材料易于朽烂,难以保存,因而从前没有寸帛片简考辗转流传下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简帛都是近世以来依赖考古发掘得到的。
例先秦时期代表有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石刻史料:包括石经墓志铭和木崖石刻大足石刻典籍史料:一种纸质文献。
史记4、《诗经》的史料价值《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内容包含体裁“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描写了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处境和人间疾苦。
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诗歌,表现妇女受到的压迫。
也有一些诗描写劳动人民和谐欢乐生活。
雅:分大雅、小雅。
大雅是西周贵族作品,反映多是西周王朝兴起的事和农业生产方式,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小雅除贵族作品外,有部分民间歌谣,反映的都是西周末期统治者昏庸,人民的悲怨。
颂:都是贵族作品,内容主要是歌颂祖先神灵和统治阶级功能的,其中有些诗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5、列举宋明理学及反理学著作。
理学:《河南二程全书》、《朱子语类》、《王文成全书》反理学:《陈亮集》、《习学记言》(南宋叶适撰)、《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读通鉴论》(清王夫之)、《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6、论述前四史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