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到了最高境界便是无知
关于学习的名言:越学习,越会发现自己无知
【导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起⾃⼰的思想和知识。
整理“关于学习的名⾔:越学习,越会发现⾃⼰⽆知”,以供⼤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家,感谢⼤家的阅读与⽀持! 篇⼀:关于学习的名⾔:书中⾃有颜如⽟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由于⼈⽣短促,更由于⼈的纷繁。
我们应该⼒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去做最有益的事。
作者:斯宾塞 越学习,越会发现⾃⼰⽆知。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作者:华罗庚 学者贵于⾏之,⽽不贵于知之。
作者:(宋)司马光 ⽬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丧⽓,不轻易改变⾃⼰决定的⽬标,⽽努⼒不懈地去学习和奋⽃,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达到⾃⼰的⽬的。
作者:吴⽟章 努⼒学习,勤奋⼯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作者:王光美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那就要学习⼀辈⼦。
作者:⾼尔基 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下,仿佛烤在⽕上的纸⼀样渐渐燃尽。
作者:⾬果 ⼈要独⽴⽣活,学习有⽤的技艺。
作者:凯德 敏⽽好学,不耻下问。
作者:孔⼦ 为学贵如疑,知疑贵问师。
作者:书摘 只要愿意学习,就⼀定能够学会。
作者:列宁 书不成诵,⽆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以得义理之益。
作者:(清)胡达源 敏⽽好学,不耻下问。
作者:《论语》 当你还不能对⾃⼰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作者:利希顿堡 读书也像开矿⼀样“沙⾥淘⾦”作者:赵树理 不知理义,⽣于不学。
作者:《吕⽒春秋》 ⾮宁静⽆以成学。
作者:诸葛亮 越学习,越发现⾃⼰的⽆知。
作者:笛卡尔 书籍——通过⼼灵观察世界的窗⼝。
住宅⾥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
作者:威尔逊 为了成功地⽣活,少年⼈必须学习⾃⽴,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所认可的独⽴⼈格。
作者:戴尔·卡耐基 书籍帮助我从⼀⽚烂泥塘⾥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作者:⾼尔基 篇⼆:关于学习的名⾔:下学⽽上达 ⽣命是⼀种语⾔,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种⽅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存。
庄子对无知境界的追求和重要性论述
庄子对无知境界的追求和重要性论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关于庄子对无知境界追求的重要性的论述。
一、庄子对无知境界的追求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多次强调了无知境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常常为了追求知识而努力,但却往往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相比之下,无知境界可以带来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庄子以自然界的无知境界为典型,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无知,却能和谐共生,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无知境界的追求。
例如他讲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以此来探讨人们对于现实和梦境的认知。
庄子认为,人们常常被现实所困扰,而忽视了梦境的存在,而梦境则是无知境界的一种体现。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呼吁人们要学会超越现实,追求无知境界的境地。
二、无知境界的重要性庄子认为,无知境界是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解脱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烦恼所困扰,而这些烦恼往往源于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外在世界的欲望。
庄子认为,只有放下执念,追求无知境界,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无知境界的追求也是庄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庄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一致。
而无知境界正是实现这种和谐的途径之一。
庄子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无知,却能和谐共生。
他以此来告诫人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追求无知境界,与自然界一样和谐共生。
三、无知境界的实践方法庄子提出了一些实践方法,帮助人们追求无知境界。
首先,他主张“养生”,通过修养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态,来达到无知境界。
其次,他主张“养性”,通过修炼心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最后,他主张“养神”,通过静心冥想和观察自然,来感悟无知境界的存在。
庄子还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即人们应该学会超越现实,追求无知境界。
他认为,人们常常为了名利地位而努力,却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的意思
不常读书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对于不常读书的人来说,他们通常会采取一些欺世有术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的无知,表现出自己有知识的样子。
这种情况下,不常读书者常常会使用一些方法来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从而在他人面前显得有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不常读书者如何欺世有术,以及他们为什么需要显得有知的原因。
1. 欺世有术的表现方式不常读书者欺骗他人以显示自己有知识常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穿着言行:不常读书者会通过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来营造自己有知的形象。
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时尚的衣服和配饰来展现自己的品味,同时在言谈举止上显得自信、风趣,让他人误以为自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涉猎多样:不常读书者会在多个领域涉猎一些皮毛知识,以便在各种场合能够随机应变并显得有见识。
他们可能会模糊一些概念,混淆视听,以这种方式掩饰自己的无知。
- 好高骛远:不常读书者可能会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自己的深度,但这种表现往往是蜻蜓点水般的,只是皮毛涉猎,而非深入思考,表面上看起来有知识但实则是浮于表面。
2. 不常读书者的心态与需求那么,为什么不常读书者要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呢?这背后通常有以下几种心态和需求:- 自卑感:不常读书者可能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感到自卑,所以需要通过欺世有术来弥补心理上的缺憾,让自己在他人眼中显得有知。
- 社交需求:不常读书者可能希望能在社交场合中有一席之地,但又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因此需要通过欺世有术来取悦他人,获取认可。
- 虚荣心理:不常读书者可能追求表面上的成功和辉煌,希望在他人眼中留下美好的形象,而欺骗他人以显示自己有知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3.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不常读书者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的状态虽然常见,但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具体措施:- 坦诚面对:不常读书者需要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勇于面对自己的欠缺。
只有坦诚面对,才能有机会真正拥有知识。
苏格拉底46句名言名句
苏格拉底46句名言名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通过对话和问答的方式,深刻地探究了人类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言和名句。
以下是46句苏格拉底的名言名句,它们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够有所学习和进步。
真正的智者并不是对什么都胸有成竹的人,而是对自己的无知有清醒的认识的人。
2. 当我走进这世界时,我就不再是一个陌生人。
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类生命的理解和珍视。
我们都是来自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通常是内敛而谦虚的,不会张扬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而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则可能是虚伪或浅薄的。
4. 一个人的真正财富是他所拥有的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分享快乐,并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5. 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与智慧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这个世界。
6.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够更好地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看待它为自己的成长和提升打下的基础。
7. 一个人的品格就像他所装的箱子,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随身携带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品格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
诚实、正直和道德感是品格的基石,它们构成了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
8. 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的无知和谦卑。
只有在承认自己的无知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
9. 深深地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被那个人深深地喜欢则是神圣的幸福。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与被爱是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情感。
被爱能够带给我们巨大的幸福和满足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有意义。
10. 神圣与好的始于善良的心灵。
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的名言
1.知识如海洋,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无知。
2.知识增加的同时,无知在成倍增长。
因此,自诩有知的人其实是最无知的。
3.越是需要学习的人,越是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学习,反而常常会由于无知而自信满满。
4.人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
5.越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6.读书名言: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
无知。
7.学海无涯,而我所学有限,犹如沧海一粟。
8.学无止境,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我为学识不够而奋斗。
9.谁想学得太多,谁就什么也学不到。
10.你画的圆越大,你无知的边界也越大,你知道得越多,就会越觉得自己无知。
11.学得越多,明白得越多。
明白得越多,忘得越多。
忘得越多,明白得越少。
那么何必学呢?12.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
13.当我们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悲哀时,却忘记了: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才能求知得更加谦卑和从容。
14.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15.以学识自傲是最大的无知。
16.知道得太多的话,那颗天真无邪的心也逐渐被腐化,因为天真,明白之后,才知道曾经自己是多么愚昧无知。
17.知识愈多,愈觉学问的不足。
18.我一直努力地探索和学习,但每当我发现自己无知的时候,我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不安,但同时也会使我更有动力去进步。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所学犹如九牛一毛。
20.知道了自己知识还不够就要好好学习,自以为是,不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骄傲自满。
21.知识越多,越感到学问的不足。
22.不学无知往往是罪恶的根源。
蒙特纽23.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越是深入,就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24.我们学习辨认仅仅为了去反驳,于是随着人们的反驳与被反驳,就造成辩论的结果是毁灭真理。
25.人以为我最聪明,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都不知。
26.学习是件很奇怪的事,走得越远,越知道自己连知识存在何处都不清楚。
27.人所犯的大多数错误都是常识性错误。
人虽努力学习新知识,却常常忽略常识,可悲可怜!28.我明白了。
做学问的八层境界
做学问的八层境界
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说得出道理,就是学问。
大多数人的思想杂乱无章,喜好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假如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提得出问题,然后解决它,这就是学问。
第一层境界:有主见
有主见,就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因为是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亲切有味。
第二层境界:有问题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
有自己,便会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又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这时就会去想到做学问。
第三层境界:去学习
通过学习,知道了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解决了心中的疑虑,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有了更多的疑虑。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学习后,就知道自己当初的见解很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第五层境界:求简单
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把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整合成一个系统,随手可得,这样就方便了。
第六层境界:好运用
学问通了,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
第七层境界:全通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第八层境界:知行合一
人生目标清晰,把自己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积极进取又随遇而安,这便是做学问最大的乐趣。
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
真正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的愚蠢,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真正的智慧就是知道⾃⼰的愚蠢,认识⾃⼰的⽆知就是最⼤的智慧。
今天,有⼈在我的头系⽂章中私信问到,“青苗随笔”你能回答我什么是智慧吗?在此我的回答是;所谓智慧,⽆⾮就是我们知道⾃⼰的愚蠢,认识⾃⼰的⽆知才是最⼤的智慧。
因为;智慧是⼀种很⽞的东西。
智慧,从字⾯上解释即明智聪慧,其实是⼀个彻底的褒义词。
在古希腊雅典的⼀个神庙⾥,有道神谕,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却说:“我唯⼀知道的事,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之所以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是因为他意识到了⾃⼰的⽆知。
天下最⼤的智慧就是能意识到⾃⼰的⽆知。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妄⾃尊⼤的⼈,却缺少那些真正意识到⾃⼰⽆知的⼈。
越是有智慧的⼈,越能看到⾃⼰的⽆知。
⼀个⾃以为⽆所不知的⼈,却往往是个真正⼀⽆所知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曾说:“三⼈⾏,必有我师焉。
”想想看,孔⼦本⾝就是⼀位⽼师,是⼀位智者,但他却并不认为⾃⼰⽆所不知,反⽽谦虚地认为⾃⼰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遇到的⼈中肯定会有⾃⼰的⽼师。
不仅如此,孔⼦还说要“不耻下问”,意识到⾃⼰的⽆知是进步的起点,要真正取得进步就要靠不耻下问来填补⾃⼰的⽆知。
孔⼦⼀⽣收了不少徒弟,却不知他也拜了不少⽼师,只要他有不懂的问题就⽴刻向别⼈请教。
也许,正是意识到⾃⼰的⽆知和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成就了孔⼦。
美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总统——林肯也是如此。
林肯的⽗亲是⼀个⽬不识丁的⽊匠,母亲是⼀位平庸的家庭主妇。
⽽林肯却有着超凡的⽂笔、极强的处理事务和管理的能⼒。
更让⼊吃惊的是,他⼀⽣中进学校的时间还不满⼀年。
那他是如何获得那些学识和能⼒的呢?原来,林肯从⼩就能看到⾃⼰的⽆知,⽆论是农夫、商⼈、律师还是村儒学究,他都能从其⾝上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他说:“每个⼈都可能做我的教师。
”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不断积累知识,让他不断增强能⼒,最终成为美国的总统。
为⼈应谦虚。
真正的谦虚,是在对⾃我进⾏清晰剖析后,意识到⾃⼰的⽆知⽽流露出来的真实态度,⽽不是表⾯上做做样⼦。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译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
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
②伛,驼背。
③绥,安福县。
④恣,听任。
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译文: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
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
”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
”客人说:“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
”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
”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
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
”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汤。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越学越无知的经典句子
越学越无知的经典句子
1.学无止境,但越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2.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只有越学越能体会到自己的渺小。
3. 懂得的越多,知道自己不懂的也就越多。
4. 学问多深,才能明白自己的浅薄。
5. 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摆脱无知的束缚。
6.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每一天的学习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7. 没有哪个人可以称自己是全知全能的,因为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8. 拥有一份学识,却能看到自己的无知,这是一种知识的升华。
9.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发现自己无知的镜子。
10. 学习越多,越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但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填补这些不足。
- 1 -。
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的意思
《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这句话。
“多学近乎智”呢,就是说如果我们学习的东西多,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比如说,我们学习了很多汉字,就能自己读故事书啦;我们学会了数学,就能帮妈妈算买东西要花多少钱。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特别喜欢学习,每天都会读很多书,还会问老师很多问题。
慢慢地,他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校的比赛里还得了奖呢!“无知即无能”就是说,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什么都做不好。
就像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系鞋带,那每次鞋带开了就会很麻烦。
小朋友们,咱们要多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哟!《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的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
比如说,我们学习了画画,就能画出漂亮的画,让大家都喜欢;我们学习了唱歌,就能在舞台上表演,给大家带来快乐。
我有个小伙伴叫小花,她以前不喜欢学习,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有一次,大家一起做手工,她都不知道怎么做,可着急啦。
后来她开始努力学习,现在什么手工都会做啦!这就是“多学近乎智”。
如果一直什么都不学,就像出去玩不知道路,做游戏不知道规则,那多不好呀。
小朋友们,咱们可不能做无知的孩子哟!《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的意思》小朋友们,“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这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呀?比如说,我们学习了英语,就能和外国的小朋友交流;我们学习了科学,就能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活动,要做一个小实验。
那些平时爱学习的小朋友很快就做好了,可那些不爱学习的小朋友就只能看着,什么都不会。
这就是“无知即无能”。
所以呀,小朋友们,我们要多看书,多问问题,让自己变得聪明又能干!。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意思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意思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最宝贵的不是拥有渊博的知识,而在于他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掌控自己的人生。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曾提出过类似的见解,这些观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极大的鼓舞。
一、无所事事等于慢性自杀“当你停止尝试时,也就停止了成功”——拿破仑二十世纪初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你想让别人觉得你没有时间去做某件事情,那么,不要停止尝试。
”丘吉尔以自身经历为例,阐明无所事事等同于慢性自杀。
作家巴金在谈到读书时也说:“在无聊中寻找乐趣是必须的,但无所事事便是在慢性自杀!”还有很多哲人与智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个道理。
南宋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我要把事业献给崇高的目标,任何成就都不值得炫耀。
”(《泰晤士报》)清朝官员左宗棠在洋务运动失败后的著名诗句更是发人深省:“数定犹须待来日,岁寒无改是青松。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而非享乐。
一个人若整天无所事事,除了无益地消磨生命之外,对社会毫无贡献,这种人迟早要被淘汰。
三国时期,曹操有一次设宴款待部将时说:“孤每读史至汉高祖本纪,辄曰‘大丈夫当如此’。
今与诸君论此,皆若不逮,何也?”众人回答说:“往者丞相以天下为心,忧国奉公,几建不世之勋;今天下已定,财力丰足,又欲以短兵接长兵,多应者寡,故曰不逮耳。
”原来曹操担心因战争频繁百姓受苦。
他用“当如此”四字表达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一个人应该珍惜时光,立志成才,否则即使满腹学问,仍然只能是碌碌无为。
一个人最可贵的不是拥有渊博的知识,而是能够洞察并掌控自己的生活。
有了识,方可以谋略决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勤奋实践乃成功之基石,吾辈应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
惟有积极主动参与实践,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才能真正懂得和领悟学问的真谛。
同样,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即使是天资聪颖、出口成章的,恐怕也难有所作为。
只有具备一定的学识,才能察觉自己的无知
只有具备一定的学识,才能察觉自己的无知人类的无知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这一训诫实在十分重要。
智慧与光明之神就把这一条箴言刻在自己神庙的门楣上,似乎认为此警语已包含他教导我们的全部道理。
柏拉图也说:所谓智慧,无非是实施这一箴言。
从色诺芬的著作中,可知苏格拉底也曾一步步地证明这一点。
无论哪一门学问,惟有入其门径的人才会洞察其中的难点和未知领域,因为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识才有可能察觉自己的无知。
要去尝试开门,才知道我们面前的大门尚未开启。
柏拉图的一点精辟见解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知的人用不着去知,因为他们已经是有知者;无知的人更不会去求知,因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因此,在追求自知之明的方面,大家之所以自信不疑,心满意足,自以为精通于此,那是因为:谁也没有真正弄懂什么。
正像在色诺芬的书中,苏格拉底对欧迪德姆指出的那样。
我自己没有什么奢望。
我觉得这一箴言包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
我愈学愈感到自己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这也就是我的学习成果。
我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生性谦逊的原因就在于此。
阿里斯塔克说:“从前全世界仅有七位智者,而当前要找七个自知无知的人也不容易。
”今天我们不是比他更有理由这样说吗?自以为是与固执己见都是愚蠢的鲜明标志。
我凭自己的切身经验谴责人类的无知。
我认为,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那些既已看到自己或别人的虚浮的榜样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的人,就请他们听听苏格拉底的训诫去认识这一点吧。
苏格拉底是众师之师。
自命不凡的虚妄我感到奇怪的是;有人竟如此自信,如此自以为是。
而我,可以说,我是不知道自己懂得什么,也不敢自认为能做什么的。
我对自己的本领、才能心中无数,只是事后我才有所认识。
我怀疑自己就像怀疑其他所有事物一样……同时,在前人有关考察人的全部学说中,一般来说,那种轻视人、贬低人、把人视作虚无的学说便是我最乐于接受的,也是我所最喜爱的。
只有当哲学打击我们的自负、压抑我们的虚荣心时,只有当它老实承认本身的犹疑、薄弱与无知时,我才觉得它有良好的效用。
博学与无知 议论文600字
博学与无知议论文600字博学与无知博学是指一个人具有广博的学识和知识储备,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
无知则相反,意味着一个人缺乏知识和教养,对事物缺乏理解和认识。
博学和无知是两个极端,而大多数人则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博学使人有能力解决问题、开拓思维和精进技术,同时也使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他人。
博学的人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并在不断学习中持续进步。
博学也不仅仅是掌握大量的知识,而更是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产生实际的价值。
博学之道,必在实践中。
与之相对的,无知使人停滞不前,局限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中。
无知的人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缺乏理解和接受能力,容易陷入误解和偏见之中。
无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局限,使得人们对现实世界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
无知之人往往误入歧途,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丧失了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博学和无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
一个人可以从无知走向博学,同样也可以走向无知。
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态度和行动。
一个人如果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断学习和成长,就有可能走向博学;相反,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对新知识和新挑战不感兴趣,就会逐渐走向无知。
要成为博学之人,就必须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博学和抵御无知呢?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能够推动人们主动学习和探索,激发探索未知的冲动。
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可以通过读书、参加培训、与他人交流等方式实现。
要开放心态,接纳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从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有学问的名言名句
有学问的名言名句
1、不学无术不知耻,寒窗十年才知羞。
2、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3、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若要求知识,须从勤苦得。
7、脸皮遮拦,肚里帮尖。
8、知识浅薄,轻狂自信。
9、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10、没有登过富士山的人不算有学问。
11、种地没法,看人家扒拉。
1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13、迎风拉屎顺风尿,做事要得窍。
14、修树趁早,教子趁小。
15、三年学成个买卖人,三年学不成庄稼汉。
16、鸟贵有翼,人贵有智。
1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18、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
19、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20、老树窟窿多,老人心眼多。
2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2、学问太多催人老。
23、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24、路是走近的,经验是积累的。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6、生姜还是老的辣,花椒还是红的麻。
27、一窍通,百窍通,学了雕花会木工。
2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29、人心齐,泰山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怀瑾: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知”
南怀瑾: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知”做人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呢?一直以来,我都想不明白,直到昨天看了南怀瑾先生的分析。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分析了《论语》中的这样一段话——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孔子)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个乡下人向我请教,我对他所说的问题本来一点都不知道,我只不过是把这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都问透了,帮他找到了答案。
南怀瑾先生认为: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
而南怀瑾先生也说过,“学问就是做人做事”。
就此可以推断: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知”。
南怀瑾接着举例,不但孔子觉得自己“无知”,西方的哲学鼻祖苏格拉底也说自己“什么都不懂”,印度的释迦牟尼(佛祖)也说自己“没说过一个字”。
由此可见,真正懂得“真理”的人,深知“真理”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才会说自己“无知”。
圣人们说自己“无知”,绝对不是“谦虚”,更不是“矫情”。
以圣人们的修养和学识,绝对不会犯“谦虚”和“矫情”的小毛病。
他们说自己“无知”,是觉得“真理”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达。
就像老子所说的最高哲学范畴的“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也是勉强给起了个名字叫“大道”。
最高境界的“无知”,不是小孩的那种无知,也不是蠢笨的那种无知。
小孩的无知,是因为啥也不懂;蠢笨的无知,是因为啥也学不会,啥也弄不明白。
最高境界的“无知”,是因为看透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后,形成了一个中心思想,按照这个中心思想去做人做事,而不必事先加上一个主观的成见;没有主观的成见,所以觉得“无知”。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佛祖的中心思想是“空”。
“中心思想”的这个说法,只是我个人为了解释最高境界的“无知”而提出的,也许在圣人的心中,连这个“中心思想”都不存在,一切做人做事都是“自然而然”的。
正像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苏格拉底懂得越多越无知的名言
苏格拉底懂得越多越无知的名言1.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美是难的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无知即罪恶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男人活着全靠建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或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
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
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也算是懒!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励志短句-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励志短句: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2、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3、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4、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5、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6、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7、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8、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9、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10、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笛卡尔的名言名句(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笛卡尔的名言名句(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这是(法国)笛卡尔的名句,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作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在学术的殿堂之中,可谓是成就斐然。
在笛卡尔的名言名句看,有一句“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让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对学习与谦虚的理解。
那么,关于笛卡尔的名言还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
笛卡尔的名言名句(1)1、仅仅是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注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笛卡尔2、举动十分迁腐的人,只需始于循着邪道行进,就能够比分开邪道飞驰的人走在后面良多。
——笛卡尔3、支持的定见在两方面临于我都无益,一方面是使我晓得本人的错误,一方面是少数人看到的比一团体看到的更大白。
——笛卡尔4、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越努力的人,越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5、读好书,有如探访著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
6、要以探求真理为毕生的事业。
(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成为一生的事业,才会珍惜时间,珍惜有限的生命,为这一伟大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笛卡尔笛卡尔的名言名句(2)1、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笛卡尔2、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
---笛卡尔3、犹豫不决才是最大的危害。
(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做事果断的人,比较容易成功。
而一个总是犹豫不决的人,则会失去大好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 ---笛卡尔4、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与人交往,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尊敬他人。
一个懂得尊敬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笛卡尔5、在这个世界上,良知被分派得最为公道。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还是点到即止?错误理解竟然有五种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还是点到即止?错误理解竟然有五种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流传千年,知道的人多,说完整的人少,理解了这句话的人更少,能超越了这句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那我们来看看到底为什么?【白开水解释】庄子说: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多危险呀!这么解释对吗,对,字面意思对,深层的意思没有说出来。
怎么解释对,原文三句话要一起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内篇·养生主》那这三句话连起来究竟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不直接回答,列举出以下六种人,看完了他们的故事,您自然就明白了。
1.【读成书呆子的人】——一知半解的人2.【世故圆滑,鬼主意多的人】——理解偏差的人3.【世事通达,没有更高追求的人】——没理解透的人4.【生在乱世,忧国忧民的人】——知道的多,烦恼多的人5.【当今社会,自以为是的人】——看不破,欲望重的人6.【达到最高学问的人】——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人我参照刚才列举的六类人,摘取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庄子讲记》中的相关开示(篇幅所限,仅部分列举),为方便理解,标题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1.【读成书呆子的人】有时自己看到书,恨不得把它烧掉,就是被书害,但书并未害人。
南朝梁元帝读书读呆了,敌兵临境,还要文武诸臣戎服听他讲书。
他在投降时,放一把火,把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烧光了。
他说读书几十年,结果还弄得我亡国。
你说笨不笨?学问并不害人,要懂这个道理。
2.【世故圆滑,鬼主意多的人】年青人刚刚踏上社会,人生的经验比较浅一点,像块白布一样,染的颜色不多,比较朴素可爱。
慢慢年龄大了,嗜欲多了,(所谓嗜欲不一定是烟酒赌嫖,包括功名富贵都是。
)机心的心理,各种鬼主意也越来越多了。
3.【世事通达,没有更高追求的人】在中国文学、哲学中,充满了这一类思想教育。
历代走这种路线的人太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积薄发: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便是无
知
2014年06月11日10:16 新浪读书微博我有话说
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一位“无知”的智者,他说:“许多人认为我有渊博的学问,其实我什么都不懂。
”他曾经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画了两个圆圈,一大一小。
他对他的学生说,大圆好比是他,小圆好比是某个学生,圆的面积代表知识,圆的周长代表与未知领域的接触,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他们的无知面。
圆的面积越大,相应的周长也越长,这就表明知识越丰富的人,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苏格拉底一再宣称自己“毫无智慧”,同时又津津乐道于这样一个神谕,即当他向神殿提出“有什么人比我更贤明”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一个人比你更贤明”。
如果将哲学比喻成一个人,从其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博大的智慧胸襟的角度看,哲学真的是无所不知,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从千年前的奇思妙想到当今的智能科学,无一不涉及哲学。
然而,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的角度看,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他无法告诉你几亿年前的宇宙是怎样的,也不能告诉你机械是怎样运作的,甚至不能具体地告诉你心脏是如何跳动的,相对于科学,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了解丁肇中的人都知道,他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经常给出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
他曾经解释:“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
一位骄傲的人为了难倒一位年长的学者,于是,他绞尽脑汁,收集了历史、哲学、化学、物理等各个领域的未解之谜,把所有的难题都摆在了老人的面前,并且让这位学者用一句话将所有问题的答案讲出来。
老人轻松地笑了笑,随即用一句话说出了他的答案——“我全都不知道”。
这位自命不凡的人其实还是未能难住这位“无知”的智者。
真正的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便是“无知”。
学问充实了以后,自己却感觉到还有更多领域的知识还不懂,这才是有学问的真正境界,无所不知而又一无所知。
人生需要厚积薄发
在漫漫的人生中,如在某人年轻时,或是修道还没有成功之时,或是在逆境之时,都必须能够“沉潜”下来,等待时机的到来。
只有修炼到相当的程度,才能升华高飞。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他找到释圆高僧,哭丧着脸对他说:“人生倒霉透了,这样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与其苟且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
释圆大师只是静静地听着年轻人的抱怨和叹息,最后,他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大师抓了些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倒入适量的温水,端到年轻人的面前,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
年轻人疑惑地问道:“宝刹怎么喝温茶?”释圆大师笑而不语。
年轻人喝了一口,细品着,不由得摇了摇头,说道:“怎么连一点茶香都没有啊。
”
释圆大师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是没有一丝茶香。
”
释圆大师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
又过了十几分钟,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
释圆大师起身,拿了一个新的杯子,重新放入茶叶,倒入沸水,再端到年轻人面前,递给他。
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接茶杯,释圆大师急忙拿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
此刻,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释圆大师总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淡绿的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随后,释圆大师笑着问那位年轻人:“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异样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
释圆大师点点头:“水温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
温水沏茶,茶叶轻浮在水面上,茶叶也泡不开,所以就散发不出来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和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
世间之事,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
就像沏茶的水温度不够,就不可能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一样,你自身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是不可能的。
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苦练内功,切不可心生浮躁。
”
人生如茶,只有水温够了,时间够了,茶香才会慢慢地飘散出来。
人生需要慢慢积淀,当时机成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作为本钱,一定能够锦上添花。
一位年轻画家在他刚出道时,三年里都没有卖出一幅画,这让他很失意。
于是,他去请教一位世界著名的画家,他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整整三年居然连一幅画都卖不出去。
那位著名的画家微微一笑,问他每画一幅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他说大约一两天,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那位著名的画家就对他说:“年轻人,你可以改变一下你作画的时间,你用三
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我敢保证你的画只用一两天就可以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
是的,用三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当然要比用三天画的画质量高得多。
人人都想一步登上天,但是只有时机成熟了,才能达到一步登天的愿望;如果时机不成熟,再着急也是无济于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厚积薄发,时机未到时,静若处子,沉心定气,卧薪尝胆;一旦时机成熟,动如脱兔,灵敏应对,抓住机遇,扶摇直上。
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
人们都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流水在河流中缓缓行进,在碰到有抵触的暗礁或障碍物时,缓缓的流水的活力突然被激发释放,水流的流速反而加快了。
坚强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一时失利时,也是这样顽强和充满活力。
从前,在一个偏僻深山的寺庙里,有位归省禅师,他担任这座寺庙的住持已经很多年了,可谓德高望重。
住持,是一寺之首,故由年高德劭的归省法师担任。
虽然他地位崇高,一般不负责实际日常工作。
负责日常事务的是监院,俗称“当家的”,主管全寺经济收支。
在这个寺庙里,法远和尚因为善于精打细算,能够合理安排膳食,归省法师就任命他做监院。
平日里,寺庙的僧人们受佛教戒律的约束,过着清苦禁欲的生活。
饭菜品种,多为大烩菜,用植物油,杂以山药、豆角、白菜等,并佐以金针、蘑菇、粉条等,称为罗汉菜。
主食以白面、小米、莜面、玉米面为主。
文章摘自《尘世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