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实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研究作者:钟睿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7期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钟睿【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课程教学融入生活当中,增强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筛选出学生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应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对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提出具体要求。
本文探究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的意义,并阐述了运用过程中形成的准则体系以及具体的运用形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意义;准则一、高中历史教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的概述以及运用的意义1.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概述如今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的理念是生活化的教学,且日益得到关注,对这种教学观念研究的人逐渐增多,然而教育领域并未对这种教学观念进行统一,也没有具体的文字来阐述。
只有通过对众多有争论的观点进行比较来得出我们的结论:一方面认为教学的生活化是教学方法,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借助生活中的现实情况来创设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借助实际生活情况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则认为教学的生活化是教学模式,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应将课堂的教学情况与生活中的教学情景、生活中的教学手法以及资源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上两大结论来分析,我们更愿意接受的是将教学的生活化看作是一种教学观念。
这种观念是要服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特点,展示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阶段中个性和创造能力,在历史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时期,满足这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价值。
2.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观念,适应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有助于实现新课改所指定的方针。
(1)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层次教学的生活化重视的是历史知识与当前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可以探索隐藏在历史文化知识背后丰富的精神资源,通过回首历史的发展,从中吸取对当前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资源。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将抽象的灌输式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的方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要概述,以供同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03-02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永不停息的对话和交流,但历史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
它与现实有着很大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很难真正地走进历史,产生共鸣。
在历史教学中,若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生活化,从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促使学生感悟真实的历史。
让历史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时代的生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历史课真正地“活起来”。
课堂教学应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启发学生从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影子,培养学生自主设疑提问的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借鉴历史,寻找古今契合点,对现实起指导作用。
近些年,史学研究者也多以现实关怀为出发点,找准研究课题,以期为现实服务。
如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雪灾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学者们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灾害历史研究等。
高中历史教学同样如此,能用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审视历史,同时引入当今国家现实生活的重大热点问题,做到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桥梁。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自身具有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从高中历史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入手,着重对高中历史怎样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探析,以寻求到一条有益于提高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道路。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淡化了较为死板的理论学科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与时俱进,紧密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有“师为主,学为辅”的传统思想,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展开教学。
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生活化教学”就是指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有机地将现实社会生活与教学环节融会贯通,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中的学科理论,并将其生活内涵进行挖掘,然后在教学环节中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处理,以达到学科体系教育的生活化。
二、教学生活化探究1.教学目标生活化针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是其必须掌握的普及课程之一,是生活中必备的常识。
所以,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能急于功利进行教学,也不能将历史知识传授的太深奥,难以理解,以至于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使教学空洞、苍白。
对于学习历史的意义与要求,应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剖析。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基本的历史知识铭记于心,了解古今中外历史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提升文化修养与素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做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能够说历史。
第二,学习历史要会借鉴历史。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等阐述的都是这个意思。
最后,还需要面对考试。
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应试,而是要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最终目的。
2.教学内容生活化(1)普及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目前无论是老版或是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明显的特点就是知识含量大,框架结构复杂,但由于篇幅以纲为主,就显得较为笼统。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分析
、
高 中 历 史 生 活 化 教 学 的 重要 性
新课标 下的高 中历史 生活化教 学 的 目的是结合 教学 环节 和社 会生活化 ,挖掘历史 中的生活内涵 ,充分利用生活 中体现
的 学 科 理 论 知 识 ,从 而 完 善 历 史 教 学 体 系 生 活 化 。 由于 历 史 与
的 理 论 知 识 和 现 实 生活 实践 经 验 两个 方 面 内容 ,提 高 高 中历 史课 程 的教 学 改 革 的 深入 发 展 ,提 高教 学效 率 。 关 键 词 :新 课 标 改革 ; 高 中教 学 ;历 史 ;教 学生 活 化 中 图分 类 号 :G 6 3 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3 0 — 1 3 8 一 O 1
一
教学形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中体 现生 活化 ,教学形式也要 体现生活化。例如 :在历史教学 中结合红色旅游 ,可以让学生 主动当导游 ,介绍学生 自己认为合理的旅 游路 线 ,轻松愉快的
完 成 教 学 内 容 的 一 种新 型教 学形 式 。 4 、 生 活化 的教 学 资 源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 在教育 中逐渐应用影视资料和 历史讲坛等课程资源。历史教材 中的近代史 、古代史 、历史文 化和经济等在影视资料中均有体现 , 可 以活用到历史课堂教学 中。目前 , 高 中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式已经开始普 及 , 所 以,在教学 中可 以利用这些历史影视资料 ,改变传统 的死记 硬背 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历史教学 。也可 以在课 余 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 纪念碑 , 可以增加教学效果 ,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21 0 2年 4月 1 8口
高 中历 “ 史 生活化教 学" 的策略与实践
文/ 柳 明 周
摘
要: 历史是高 中阶段的一 门必修科 目, 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 的积极性 以及 兴趣 , 高 培养 他们 的创新
精 神以及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就高 中历史在教 学 目标、 学内容 、 学形 式等方面的“ 教 教 生活化教学” 进行 了探索。
2教学 内容 的生 活 化 .
() 1现在 的学生 , 社会生活的信息量非常丰 富 , 尤其 是对影视 娱乐信息非常熟悉 。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一点来 充实和活化历史教
在教 学过程 中 , 师应该在 教学 的各个 环节 中 , 社会生 活 学 , 教 将 积极 从流行的影视作 品中寻 找相 关资料来解释和拓展 教材所
教 学 的生 活 化 。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讲到“ 北宋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这一知识
而在历 史教学 的过程 中 , 如果 只是仅仅追求课本 知识或是本 点时 , 可列举电视《 少年 四大名捕》 的火药武器场景说 明。又如借
学科知 识而不知 联系生活 , 么就会 与现 实相脱节 , 那 就会致使学 助 电影 《 神话 》 开展“ 蒙毅 将军 真实存 在吗 ?他 与蒙恬有 什 么联
成生动 、 丰富 、 有血有 肉的社会生 活剧 。
~
中历史教学的直接性 同标 。 其次 , 要让学生学会 以史为鉴。 历史上 各个朝代更替 留下 的经验 以及教训都值得 我们 去学 习, 了解这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 的基本概念
生 活化教学 就是教学要 与生活相结 合 , 生活决 定教 育 , 教育 些史实 的过程 中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 , 这可 以说足 生活实践性 目 反 映生 活。从 另外一种角度来 说 , 教育就可 以通过生 活来达到真 标。再次, 对于历史教学 , 教师不能够仅仅以考试为 目标 , 这不是学 正 的教育 。 陶行 知先生说 :生活即教育。” “ 法国历史学家 马克布洛 习历史 的 目的, 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 价值 和发展 自我 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摘要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家们认识到的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围绕它所展开的争论也构成了推动世界教育改革运动的一条主线。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的意义,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实生活融合鉴于面临素质教育的大潮和新时期的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现状,只有改善这些束缚教学生活化的种种弊端,才能真正给历史注入“活”力,才能真正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历史,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搭建起历史与生活的桥梁,民族与文化才能真正得以传承。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的意义倡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可以说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给历史课堂教学添上现实生活的色彩,只有让历史焕发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实现为培养人服务的社会功能,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体味有生命的教学活动。
(一)有利于体现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中学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
因此,只有将生活与高中历史课堂将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一种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的认知“迁移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
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要想进行革命性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改革才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才能对教学进行革命性的改革。
因此,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学陶师陶,打造高效课堂--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荐No.19 201913历史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考古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十分注重践行“四化策略”,即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过程实践化和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师会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学生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生活中的历史知识。
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研究历史。
本文将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从充分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制定清晰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实践价值、促进师生之间的民主交流等四个方面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该理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从整体来看,“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生活和教育属于一体,人们在生活中能接受到各种教育,教育应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经摩擦,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由此可见,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生活是教育的前提,各种教育工作都需要以生活形式实现。
教育无法离开生活,在生活中开展教育活动方能充分实现教育价值。
再者,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教育能够改造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这一观点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特指“社会当属教育场所”。
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这一观点要求教师不能只将教育场所局限在校内,而是要延伸到整个社会,以此扩展教育空间,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刍议人教版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 宋振业
作者机构: 广西南宁外国语学校,530000
出版物刊名: 中学教学参考
页码: 106-10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3期
主题词: 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 人教版 素质教育 经济发展速度 信息技术水平 改革过程 世界历史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的发展阶段,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教育的根本目的也转变成为所有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在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过程中,高中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实用研究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2 月 中旬 刊
内容中的真善美. 引导学生领悟字里行 间的内涵和感情。为了让 学生更 容 易的 体会语 文 中的情 感世 界 . 老 师应 该设 计 引人入 胜 的 场景 . 使得 课 本 上 的知识 和 文 字 活灵 活 现 , 给 学 生呈 现 生动 活泼 的教学空间 在教 学过程中.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一个精彩的 课 堂导入 . 让学生更多的享受到文字的深刻的情感内涵。 因此, 精 彩课堂的情感渗透是语文教 学情感渗透的基础. 它要求教师必须 要将课 堂内容中的情感尽早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以便使得学生更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 学实用研究
张 维 国
( 江苏省海安县 南莫中学 江苏 海安 2 2 6 6 8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教学过程 中打破传统的教 学模式 .让语文课 堂更加轻松 开放 . 使得学生在 学习语文时更加积极主动 在课 堂讲解知识的 过程 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 比如文言文讲解 中一些词 句的翻 译不是特别准确. 对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 面对这些问题. 老师应 该积极 鼓 励 学生提 出 问题 。以灵 活的 方式及 时和 学生进 行 交流 . 通过 交流 共 同解 决 问题 . 共 同进 步 在 这 交流 的过 程 中 . 师生之 间 的情 感会 得到 加 深巩 固. 也 就使 语 文课 堂教 学 渗透 了情 感教 育 好 的理 解课 文 内容 。 由于教 育 的 目的 不仅 仅 让 学生 学 习科 学文化 知 识 .还 要 让 2朗读 中的情 感渗 透 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表达、 学会审美。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 语文教 学中. 诗歌和散文 占了很大的比例 . 而在诗歌和散文 重要的作 用 在进行情感教育中. 师生之间要进行更好 的交流和 老师要把情感投入到教 学中, 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 让学生 教学中. 朗读又 占据着十分重要 的位置。朗读不仅对学生积 累语 沟通, 言功底 . 提 高文字水平有着重要 意义. 而且能够 准确地熏染课堂 感受到爱和温暖. 以情育人. 使得语文课 堂更加丰富多彩 气氛. 激发学生的情感。诗歌的借景抒情, 散文的情景交融 , 都需 3 . 创 造 和谐 的课 堂氛 围 语 文的学 习是 一种 艺术 . 学生在和谐 的课 堂氛围中表现欲 要在课 堂上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情感的渲染和渗透 每一首诗歌都像是一段音乐.都 需要用声音的表达渲染情 望更强。 更善于表达 自己的情感 但和谐不等于安静有序 . 和谐的 发言积极、 学生知识的获得率高的课 堂 因 感. 通过 朗读 . 可 以将 书 中的 人 物 活灵 活现 , 跃 然纸 上 , 使得 画面 课堂应该是思维活跃、 更加 生动 此, 只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学 习习・ 惯. 才能 更 好 的进 行情 感渗 透 3 . 在教 学点拨 中渗 透情 感 教 师 的教 学是 一 个 点拔 和 引导 的过 程 . 引 导 的语 言要 赋 予 4 擞 师要博 览群 书. 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情感和诗意. 这样才能让 学生感觉到生动有趣, 才能让学生带着 为在课 堂上 能对学生进行诗 意引导点拨 . 可 以很好地驾驭 情感学习. 帮助学生与文章的 内涵和灵魂亲密接 触。 尽早的步入 课 堂 , 在教学之余 , 教师应该 多读书 , 多积 累, 广泛涉猎 . 为教 学打 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 . 学生才能在教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点拨 作 者 的情 感世界 中 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有一定深度 . 学生对文章 内涵和情感 语言中体会作品的 内在情感 . 在教师充满魅力的课 堂语 言中感受 较难把握 . 因而在教 学的过程 中. 老师要 注意及 时的进行诗意的 到作品的深刻 内涵 , 进而培养 了学生的审 美能力. 使得 学生的情 感得 到 陶 冶 . 灵魂 得 到升 华 点拨 和 引导 三、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 总之 .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初 中语文的教 学不应是单纯的认 1 . 让 学 生敞开 心扉 知教学, 还应渗透情感教育 , 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 将 引起 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 提 高学生 初 中阶段的学生 内心十分脆弱和敏感.很容易接受老师的 教 学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 信任 . 同时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 在教学的过程 中, 老师要经常关 的 学 习兴趣 和 情 感素 质 , 进 而提 高教 学 效 果 . 促 进 教 学 活动 的进 标 的 实现 心他们的 日常生活.及 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的观察和心里的疏导 行 和教 育 目 参 考文 献 : 有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 困难 . 老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耐 心的倾听者 . 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 此外 , 老师 … 1汤海 关. 浅论初 中语文教学 中的情感渗透的策略 . 课程教 要细心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 . 积极鼓励学生。 在讲课的过程 中, 老 研究n 1 . 2 0 1 2 ( 1 2 ) 师要积极提 出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 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学 『 2 1 马祯. 浅析初 中语 文教 学 中的情感 渗透方法 . 读 与写m. 会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 让 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学会思考 2 0 1 2 ( 0 5 ) 和发散 思维. 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能动性 . 使得学生的思维 『 3 1 庄雪玫. 初中语文教 学中的情感教育研 究. 华中师范大学. 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 2 0 1 2 ( 1 1 ) 2 肃 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进行情感教 育
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我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富有生命的历史。
但在很长时间里,由于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我们的历史教学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历史课堂大多数有意无意地成为机械的“驯兽场”,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学历史没有用。
正是针对诸如此类的弊端,新课改强调历史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现实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
从内容上看,正是人的生活构成了一部缤纷饱满的人类历史画卷,所以学历史无非就是学习人的生活。
那么,历史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升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生命整体和谐发展的这一终极目标。
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几乎已经无人不知,他赋予三国历史以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运用了一些诙谐、时尚通俗的语言。
比如他调侃刘备曾说:“鲁肃来讨还荆州,刘备用孔明的计策装哭,鲁肃说:‘刘使君,别哭了,我这有餐巾纸。
’”这种生活化的语言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很容易就记住了三国这段历史。
如果在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中能够借鉴易中天等人在百家讲坛上的上课方式,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史实生活化、直观化、通俗化,我们的历史课堂将有可能真正建构起“生命的课堂”。
比如,在讲到“市的发展”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进行讲解的:“从秦朝到唐朝,管理‘市’的人,也就是市场管理员,那时叫市长,当然这跟我们今天的‘市长’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啰。
那时候坊、市是分开的,也就是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可见当时人们生活很不方便。
有诗为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首诗大家应该很熟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吧!奇怪的是,到了唐朝由原来的四市变成了两市。
到宋代就好很多了,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街市,也就是今天的门市房,以及夜市晓市,你想吃早点、夜宵下楼买就可以了。
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探析
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探析作者:胡伟来源:《学园》2013年第10期【摘要】实践证明,历史教学生活化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其实施路径是:在认识历史现象问题上,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理解历史现象,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探究历史方面,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历史细节,探索历史,根据生活范型,掌握探究方法;在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设置开放性作业,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80-03随着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持续发展,我们愈发认识到教学生活化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有的论者甚至提出“教学生活化是高中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所以,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借助生活经验,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内在思维路径之一是“同化”,即以自己的知识图式和生活经验为依托去认识历史,分析历史,把历史现象加以归类然后编码,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要巧妙恰当的借助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1.迁移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类比去体会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具体为:(1)引用谚语。
在学习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需要揭示其弊端——绝对平均主义的危害。
如果老师只进行枯燥的分析,效果是不理想的。
通过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可以入木三分的揭示绝对平均主义的危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而生动的历史表象。
以教学实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
以教学实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作者:刘红军来源:《中学课程资源》2013年第02期摘要:我国课程改革已进入新一轮的全面实施阶段,新时期要求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推行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必备的、终身适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供学生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全面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努力实现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目标,首先应从历史教学观念的生活化着手,继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再是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和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以期让学生的高中生活丰富多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未来生活相联系,教育学生从历史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真正学好和理解好历史知识打好坚实基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今天对历史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历史学科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现生活化。
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教学生活化理念,如何令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历史事件、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探究学习,发现历史事件中的人生启示,都是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观念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与生活相关的学科知识,以生活为中心,寓生活中的问题于教学中。
强调用理论知识阐述现实生活现象,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具体化。
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首先是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
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教学观念的改革转化,这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学生的成才观和历史成就观。
我们对历史学科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历史的学习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应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
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应做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二是由“教师”向“学友”转变,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三是由“园丁”向“引路者”转变,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四是由“教书匠”向“探究者”转变,从单调刻板的授业解惑转向探究如何让教学更风趣、易接收。
对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对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的探讨如何让学生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我想,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是这一切的源泉。
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搭建过去已知史实贴近当前学生的生活及未来的生活一种教学模式。
生活化才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历史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建立友好合作、民主平等的师生良好关系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让历史课教学生活化的首要前提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创设一种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
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同时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只有使师生关系生活化,建立民主平等、互助互信、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历史课教学生活化顺利开展。
二、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育。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
(一)、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充实历史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很多的,需要我们根据所需细心发掘。
我们常见的铜钱、粮票、中山装、各地的历史人物、一些地名……都可以成为我们发掘的对象,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很多人印象中干巴巴的历史在我们身边活起来,充满生活气息。
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
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关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关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1. 引言1.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还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生物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通过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化教学也能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技术,为高中生物教学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1.教学内容繁琐:高中生物课程内容较为庞大,包含了许多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概念和规律。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4.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应试教育倾向,教师和学生都过于注重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是 历 史知 识 的应 用和 拓 展 迁移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在 历 史 试题 中 有 时是 显性 体 现 . 当然更 多 时候 是 隐性 体 现 教 师应 把 这 些 知
识 与相 关历 史 内容 结 合 起 来 ,培 养 学生 运 用 所 学 历 史 知识 解
一
、
次 。那 么 请 问 同学 们 “ 这 一 百 年 中 日就 发 生 了一 场 战争 , 其 原 因是 什 么 ? ” 这 是 浅 层 性 的设 问 , 属 于 知识 性 的探 究 , 目的 在 于 引导 学 生 对 案 例 的 探 究 。之 后 继 续 提 问 学 生 : “ 再 过 一 百 年 中 日是 否 还 会 发 生 战 争 ? ” 这 是 对 前一 层 次 的提 升 , 要 求 学 生 将 前 一 层 次 的 现 象 的 认 识 上 升 到原 因 的 分 析 : 要求学生探究 出 正 确 的行 为 倾 向。 因此 属 于行 为 性 探 究 。最 后 我 们 还 可 以 提 出一 个 拓 展 思 维 的 问 题 。 “ 如 果 会 发 生 战 争 .最 可 能 的 问 题 是 什 么 呢? 应如何避免? ” 这一层次的设问, 给 学生 提 供 了创 新 的 机会 , 是 对 学 生 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因此 属 于 创 新性 探 究 。 课 上 出 现 地 理 知 识 与 别 的 科 目知 识 的联 系 在 一 起 的 例 子 屡 见 不 鲜。 教 师 可 以在 上课 时 , 将 自己所 熟 悉 的 历 史知 识 与 学 生 所 熟 悉 的 其 他 学科 知 识 相 联 系 . 通过 知识 的交 叉 学 习 . 坚 定 学 生 学 习历 史 的 信 心 ,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能力 。 三、 形象运用语言 。 再 现历 史 画面 心 理 学研 究 发 现 , 人在心情愉快 、 精 神 放 松 的 状 态 下 潜 能 能 够 得 到 一定 程 度 的开 发 。良好 情 绪 , 既 能 使人 产 生 超 强 的 记 忆力 。 又能 活 跃 创 造性 思维 。 历史 本 身 就 是 发生 在 过 去 的 一 幕
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情境创设是一种教学策略,它
通过构建生活化、真实性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性认知,下面就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探讨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例如,在讲解中国晚清时期的鸦片战争时,可以利用音像资源或实物模拟重现战争情景。
通过视听、触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
验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同时,还可以将学生分作两个阵营,让他们在模拟战争中互相斗争,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
例如,在教学孙中山的时候,可以让学
生分角色扮演孙中山及其支持者、敌对者等角色,模拟孙中山发动武装起义的情境。
通过
亲身经历角色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孙中山的弘愿和付出,增强自己
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历史思想。
例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可以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财产关系等情境。
通
过自己的体验和领悟,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
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和历史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推广。
历史生活化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
教海探航
历史生活化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
郭 小 涛
( 吴江经济技术 开发 区实验初级 中学, 江 苏省 2 1 5 力 , 培养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让历史的课 堂更具有感染力 , 发挥历 史学科的人文主义特征?本
人在 立足历 史课 堂教 学的基础上 , 探 索 了乡土教 学、 情景教 学和反思历 史的课 堂教 学模式 , 让历史课 堂更具有生命 力, 希望能起到抛
一
、
五 四精 神首先是爱 国精神 , 其次是 民主精神 , 再 不仅能丰富教学 内容 , 还能为解读历史提供别样 的角度 , 引发学 生 方式使学生 得出 : 更多的思考 。 苏州地区在中 国历 史上 拥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 其乡土 次是科学精 神。 为 了帮助学生理解其 内涵 , 并在现实行动中有所体 历史 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在讲述人教版八年 级上 册 现 ,在课 堂上我 通过多媒 体 的形 式展示 了几幅画 面及 场景 ; ( 1 ) 《 辛 亥革命 》 ,我充分利用吴江近代 的风云人物柳亚子先生及 陈去 “ 5 ・ 1 2 ” 汶川地震 中 , 青年人赶赴前线救援 , 踊跃捐款 ; 捡垃圾 的老 病 的事迹 , 以及发挥我校作 为省诗歌先进单位 的优势 , 让学 生 自己 人 也 能 把 毕 生 的积 蓄 全 部 捐献 出来 ,还 有 很 多 让 人感 动 的事 迹 都 讲述一些关于这一时期吴江人 民为反对封建专制 主义 ,追 求民族 是可以让同学从 现实生活 中感受中国历史文化 的内涵和精神 。 ( 2 ) 解放而做 出重大贡献 的人物及相关 的事迹 。在学 生们 激烈 而兴奋 北京奥运会 、 广州亚运会中 , 不分年龄 、 不分肤色 的志愿者 的合影 ; 3 ) E l 常生活 中的互助互爱 , 随处可见的义工组织 。 这样 , 通过现实 的辩论 和讲述 中, 从 而激发 了学 生对 乡土教育的 自豪感和认 同感 , ( 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 的具体而真实 。 与历史 的思考 ,使学生真正 的认识到五 四精神实际上就是一 种责 二、 情 境 设 置 生 活 化 让 课 堂 更 生 动 任感 , 既有对 民族独立 、 国家富强 、 社会进步 、 人们幸福的远大责任 生 活 化 教 学 是 一 种 在 生 活 背 景 下 的情 境 化学 习 。 生 活 化 教 学 感 , 也有现实中关爱他人 ,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感。进而让学 中创设生活情境 的 目的,往往是为 了在学 习内容 与学生体验间建 生懂得为什么我们每年都在纪念五 四,纪念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精 一种具 有强 大生命力 的精神。 作为 中学生的你们应该从五四青 立联 系, 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 达到真正 神 , 理解 , 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 为此我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模 年 的身上得到什么启 发?如果在民族 的危难关头 , 你该如何做 ?这 式: 一是创设情境教学 , 使学生接受表象 ; 二是身临其境 , 使学生得 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及反思 ,水到渠成 的把一种思辨的精神引入 到感染 ; 三是激发情感 , 使学生得到 内化 ; 四是情感转化 , 使学生从 到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中 。 情 感 愉 悦 转 到智 能发 展 。 例如在讲西安事变时 , 教 师 可 以创 设 一 个 有哲人说过 : “ 生 活 就是 历 史 , 文化 就 是 生 活 , 生活就是文化。 ” 生 滑 隋景 ,以实 现对历史事件 的深刻理解 。即在课堂中请几位 同 生 活赋予 了历史课教学丰富而深刻 的内涵 ,生活也使历史课堂教 学, 以表演 的方式 , 来演 绎西安 事变 的“ 残局 ” , 是“ 杀蒋 ” 还 是“ 放 学精彩纷呈 、生机盎然。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 中的眼睛来观察生 蒋” ?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让学生在入情人景 的表演中敞开心扉 , 活, 用 自己的情感来体验生活 , 从而通过体验情感来 熏陶情感 , 反 进行对话 ,从 而使学 生比较轻松地 理解 中国共产党做出和平解决 思社会 , 反思 自己的行为 。 西 安事 变是符合 中华 民族根本利益 的 ,这 比抽象的 由老师来陈述 实践证 明, 有生命力 的历史课 , 应该给学生精神享受和多种收 “ 杀” 和“ 放” 要形象 的多。 因为学生在模拟历史场景 中进行讨 论 , 其 获 , 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 的精神境界。所以在课 堂教学 中 , 我 思维、 想象 、 推理 和判 断都是形象 的, 身临其境 的。 这样学生加深 了 们要 以学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注重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 对 西安事变和平 解决及其历史 意义 理解 的同时 ,也提高 了 自己的 生活 , 让 学生在生活 中学 习 , 在现实生活 中内化所学 知识 , 真正的 分析判断能力。如果再进 一步“ 借题发挥 ” , 从这次事件 中 , 你是如 感受到学 习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何 评价张学 良被 称为“ 中华 民族 的千古功 臣” ?这样经过层层 的引 参 考 文 献 : 导, 就能让学生实现一定水平的迁移 , 收 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 1 ] 李林林.倡导历史课 堂生活化 , 《 华章》 , 2 0 1 0 , ( 3 4 ) 三、 反思 历 史 与现 实让 课 堂 更 深 刻 [ 2 ] 宋学英.探 讨生活化教 学在 高 中历史课 堂 中的运 用, 《 现代 阅 历 史是一门思辨 的学科 ,所有 的学习活动最终要 内化为学生 读 ( 教育版 ) 》 , 2 0 1 1 , ( 2 O ) 的认知 , 而这需要经过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才能达成 。也就是说 ,
情真 意切 式活 致用——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体验
史本质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 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 次 , 细节的选用要体现科学性 。史学以真实为基准 , 了锻炼 。 细节要有魅力 , 但也应真实完整 、 具体可靠 切忌 凭
任意编造 , 以免南辕北辙 、 贻误教学 。第三 , 细节在历史教学 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 细节 的 空想 象 、 但
后 指着教室门问学生 :猜想一下 , “ 按帝 国主义 国家 民党 右派 比作 一头 变态发狂 的“ ” 把支持 、 牛 , 豢养 的 胃口, 这扇 ‘ 开多大为宜?” 门’ 并请前排学生上前 国民党右 派 的帝 国主义 比喻为 “ 喂草 ” 添料 ” “ 的幕 操作 。 学生拉开了约有 7 度 左右。 0 笔者接着告诉学 后 “ 黑手” 把缺乏革命 经验的 中国共产党 比喻为小 , 生 :老师觉得还应更 大一些 。” “ 甲午 中 日战争中 , 孩 子 , 陈独秀 比喻为 “ 牛 ” 中 把 捉 的指挥者 , 把放弃革 国的惨败 , 是帝 国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 由商 品侵 略到 命 领导权 尤其是革 命武装 领导权 的做法 比喻为不 资本侵略 的转折点 , 响极其 深远—— 甲午 中 日战 抓牛鼻子 而是硬扯 牛尾 巴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影 把
一
笔者没 边请学生 复述 中法Fra bibliotek争 和《 中法新约》一 边顺势 级领导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完成 。至此 , ,
又将教室 门开成 4 度左 右 ,让学生 明白中国半殖 有 打住 , 0 而是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 :我们青年 学生 “ 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程度又进一 步加深 , 中国大门的 要 有激情 , 但更要 有智 慧 , 了完成 国家和 民族 赋 为
不论 是过去当高中历史 教师 , 是现在做历史 还
的活动 , 变成展现 自由精 神舞 台的时候 , 这才是 文
以《抗日战争》为例谈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
以《抗日战争》为例谈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郭梦羽【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对于高中历史科目来说,其教学的生活化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从生活化教学理念出发,以《抗日战争》一课的知识点为例,初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具体实践【作者】郭梦羽【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2.41关于生活化教学虽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其含义并不难理解,比如有学者认为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为了促进现实社会生活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生活中的学科理论进行充分利用,并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到高中历史学科,其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便可以理解为,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挑选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等,来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具有数量多、范围广、过去性的特点,加之在高考的压力下,导致实际的高中历史课堂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局限于死记硬背。
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内容、语言和方式上脱离实际生活。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对拉近历史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高中历史《抗日战争》一课的知识点结合,初步探索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于“抗日战争”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2月中旬刊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实用研究张维国(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江苏海安226681)【摘要】新课标对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笔者首先对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做了简要介绍,进而提出了把高中历史知识教学融于生活一些措施,促进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8-02一、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中的学科理论进行充分利用,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
再加上历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我们就是生活在历史中,学习历史,就是学习我们先辈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学习历史不能使学生们感觉到跟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大的距离和空间,要使学生们能够历与历史产生共鸣,使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到历史,所以说,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对学生学习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促进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是实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让老师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接受知识、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例如,老师在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学生对于“计划经济”这一历史概念往往难于理解,我们就可以从“逛超市”这一生活细节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逛超市时有什么感受?你们想过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买东西的感受吗?为什么那时有钱买不到东西,有钱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设问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计划经济的特质。
此外我们通过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历史事件中人们的生活面貌,如在讲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时,就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当时人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情况,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近代化之艰难,更让学生体会当今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社会活动组织的生活化开展课外的社会活动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组织与历史相关的社会活动时,也应从生活中挖掘可以开展的素材。
如在学习古代史时,就可以让学生搜集当地民间故事和历史沿革;在学习近代革命史时,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下当地的革命遗迹;在学习现代经济生活变迁时,就应鼓励学生去走访当地亲历这段历史的老人。
开展社会活动时,还应与新课程下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因为校本课程大多从校情出发、从本地生活中已有资源出发设置课题。
因此,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不失为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历史的有效途径,如笔者所在学校就以当地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址为依托,开展了《基于青墩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学生在研究中既为内容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领悟字里行间的内涵和感情。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体会语文中的情感世界,老师应该设计引人入胜的场景,使得课本上的知识和文字活灵活现,给学生呈现生动活泼的教学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更多的享受到文字的深刻的情感内涵。
因此,精彩课堂的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内容中的情感尽早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以便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中的情感渗透语文教学中,诗歌和散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诗歌和散文教学中,朗读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朗读不仅对学生积累语言功底,提高文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准确地熏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
诗歌的借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都需要在课堂上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情感的渲染和渗透。
每一首诗歌都像是一段音乐,都需要用声音的表达渲染情感,通过朗读,可以将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3.在教学点拨中渗透情感教师的教学是一个点拨和引导的过程,引导的语言要赋予情感和诗意,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帮助学生与文章的内涵和灵魂亲密接触,尽早的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
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有一定深度,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情感较难把握,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诗意的点拨和引导。
三、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1.让学生敞开心扉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十分脆弱和敏感,很容易接受老师的信任,同时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的观察和心里的疏导。
有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困难,老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耐心的倾听者,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
此外,老师要细心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积极鼓励学生。
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提出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学会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会思考和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能动性,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加轻松开放,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加积极主动。
在课堂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文言文讲解中一些词句的翻译不是特别准确,对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灵活的方式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在这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会得到加深巩固,也就使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了情感教育。
由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审美。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情感教育中,师生之间要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老师要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以情育人,使得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的学习是一种艺术,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表现欲望更强,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和谐不等于安静有序,和谐的课堂应该是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生知识的获得率高的课堂。
因此,只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渗透。
4.教师要博览群书,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为在课堂上能对学生进行诗意引导点拨,可以很好地驾驭课堂,在教学之余,教师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广泛涉猎,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点拨语言中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升华。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认知教学,还应渗透情感教育,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1]汤海美.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的策略.课程教育研究[J].2012(12)[2]马祯.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读与写[J]. 2012(05)[3]庄雪玫.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12(11)教改·教研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58··2014年2月中旬刊语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转”“五多”洪春锋(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四多四少”的状况,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度,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落实“三转”、“五多”的问题,体现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三转五多【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9-02近年来,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学校,目前仍有部分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还在不同程度上按“老经验”、“老模式”教学,课堂上基本还是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多,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少;老师讲解内容多,学生自主学习少;注重教师教法多,指导学生学法少;灌输书本现成知识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少。
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抑制了学生的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落实“三转”、“五多”。
一、“三转”主要解决教学观念的问题。
所谓“三转”,即: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喋喋不休的"讲师"转向循循善诱的"导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内化”只能通过学生自己去实现,教师完全不可替代。
课堂上,如果教师越俎代庖,以教代学,以讲代练,这不就像让人代自己吃饭喝水,让人代自己消化吸收,让人代自己睡觉休息一样滑稽可笑吗?二、“五多”主要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五多”呢?1.多一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也是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方法上可采用“三小”:小演示、小故事、小悬念。
步骤上要抓好“三环”:一是上好语文学科的“绪言课”,点燃学生对语文学科求知欲望的火焰;二是抓好每单元的单元简述,简介基本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三是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主动、自觉地学好功课。
通过激发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久维持。
例如我们在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悬念导入方式的设置就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
2.多一点指导学法。
大家都知道:举重冠军是靠“举”出来的,跳水冠军是靠“跳”出来的,射击冠军是靠“射”出来的,同样道理,学习成绩也是靠“学”出来的。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坚持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学生在课堂自学,教师恰如其分地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例如怎么看书,怎么抓重点,怎么提问题,怎么做笔记,怎么做练习,怎么有效记忆,怎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