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补充资料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1、英国于1601年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专门的《济贫法》。
19世纪80年代,德国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但“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却是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2、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3、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4、社会保障主要模式四个类型(大题)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5、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职业福利或机构福利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6.社会保障基金:(190)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待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7.社会救助的含义(260):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①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
②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脆弱群体。
③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8.社会救助(社会救济)是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从慈善事业发展而来的制度安排。
9.社会救助的功能:①缓解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②社会救助推动着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③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社会救助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10.食物支出占家庭支出59%以上比例的,属于绝对贫困的家庭;这一比例介于40%~59%之间的,则进入小康生活水平;这一比例下降到20%~40%时,家庭生活上升到富裕行列;这一比例降到20%以下时,则属于极富裕阶层。
11.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
1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积累式)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社会保障的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的复习资料第一篇:社会保障的复习资料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定义: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随之,这一概念又在1938年新西兰通过的一项法案中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是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
②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
③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
④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最为活跃的三大流派:①民主社会主义学派。
②自由主义学派。
③中间道路学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①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②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
③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
④阐释社会保障的功能。
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社会保障基金作用:①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
②发挥保险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③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①DB型现收现付制。
②DC型完全积累制。
③混合型:如半积累制和名义账户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险的特征:①保障性。
②法定性。
③互济性。
④福利性。
⑤普遍性。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①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社会救助的对象?
2.社会优抚的对象?
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
4.现行保险实行什么制?
5.退休年龄?
6.恩格尔定律?
7.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8.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颁布的时间?
9.中国最新社会保险法实施的时间?
10.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
11.社会救助的起源?
12.社会保障的理念?
13.社会保险费的来源?
14.等级比例制度含义和特点?
15.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
16.非自愿失业的类型?
17.享受失业保险的基本条件?
18.工伤保险的内容?
19.永久性伤残待遇的内容?
20.雇主责任制的弊端
21.社会救助是我国公民的什么?从什么发展到什么?
22.社会保障中的特殊层次
23.社会保险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4.工伤保险条例中不能认定为工伤的内容
25.社会保险费的确定方式有哪些
26.我国工伤保险的主要保障内容
27.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28.工伤的内容
二、判断分析题
1、社会保险的对象
2、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行的原则
3、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4、社会福利的层次
三、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
2.社会保障的目的
3.解释无过失补偿原则
4.失业者的判断标准
5.社会保障模式按资金划分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社会保险的内容、层次、范围、对象和关注点以及和商业保险的联系
2.中国传统医疗保险体制的弊端原因,改革的可行性?。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考试复习资料1、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1601年英国的《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德国,以1883年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为标志。
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3、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原则、公平原则、统一原则、适度原则、多重原则。
4、社会保障的主要特性:普享性、互济性、福利性5、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性功能:巩固政权;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性功能:促进消费;平衡社会供给;保障劳动力再生产;调节投融资社会性功能: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众生活;促进公平分配;推动精神文明6、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全民福利型——英国:责任清晰;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制度统一。
社会保险型——德国:以社会保险为主;立法强制实施;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自治管理。
国家保障型——前苏东国家强制自保型——新加坡:强制储蓄;功能广泛;国家支持:运作灵活。
基本保障型——中国:水平适度;政府主导:社会共担;逐步推行。
7、社会保障费用的征收方式:税收方式: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支付标准具有统一性。
优点:资金来源更容易得到保障。
缺点: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
保险方式:有付出才有回报,具有公平性。
优点:不会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增加。
缺点:容易形成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情况。
8、社会保障基金:指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的基本生活需要,在国家立法的强制规定下通过向社会成员及其所属单位征收社会保障费用或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而形成的一种基金9、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公平、效率、稳定的原则。
10、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行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
11、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方式:现收现付制:是支付所必要的费用,在当时通过从现役劳动者那里征收保险费来解决的一种方式。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成考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 社会保障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是()A.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B.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C. 社会保障对象管理D. 社会保障机构管理2.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形式大部分采用()A. 货币支付B. 实物支付C. 服务支付D. 以工代赈3. 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货》一书的经济学家是()A. 边沁B. 庇古C. 凯恩斯D. 贝弗里奇4. 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成败的关键指标是()A. 安全性原则B. 收益性原则C. 分散化原则D. 流动性原则5. ( ),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A. 1997年5月B. 1999年9月C. 2003年10月D. 2007年7月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2、社会救助3、社会保险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救助中最低生活标准确定的几种基本方法。
2、简述工伤责任认定的发展阶段和工伤鉴定的主要方法。
3、简述医疗保险给付的方式。
四、论述题结合世界社会保障发展中出现的不同模式,论述你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成考复习资料答案一、1-5 BACBD二、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救助: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及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资帮助,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2020年电大《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必备考试必考重点【精编完整打印版】
电大《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B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
P5A、社会救助B、社会优抚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2、通常被称为“最后的安全网”,也是最低的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最悠久的一种保障形式的是(A)。
P5或218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3、(C)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4、“从摇篮到坟墓”是形容(B)的社会保障模式。
P8A、社会保险型模式B、福利国家型模式C、强制性储蓄型模式D、国家保险型模式5、我国实行的是(D)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P45A、社会统筹模式B、个人帐户模式C、现收现付制D、A和B6、(D)被誉为西方“福利国家橱窗”。
P76A、美国B、英国C、德国D、瑞典7、(B)是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个国家。
P76A、美国B、德国C、新加坡D、智利8、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条件之一是参加保险缴费期限要满(C)年。
P80A、5年B、10年C、15年D、20年9、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老人”是指(A)。
P89A、1997年前退休人员B、1997年后退休的人员C、1997年后参保的人员D、1997年前参加工作,1997年后才退休的人员10、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举办的一项(B)P97A.医疗保险计划B.养老保险计划C.工伤保险计划D.失业保险计划11、1883年(C)政府颁布的《疾病保险法》标志着医疗保险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P102A、美国B、英国C、德国D、中国12、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筹集中,个人缴费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B)。
P124A、1%B、2%C、3%D、4%13、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水平的封顶线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C)倍左右。
P126A、2B、3C、4D、514、我国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是(C)。
P131A、16-50B、18-50C、16-60D、16-6715、在我国完全由政府承办,没有商业保险公司参加的保险是(D)。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保障的内容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概念、类型、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目标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提供社会福利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社会保障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两大类型。
社会保险是指通过缴纳保险费,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社会救助是指向那些无法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保障的人群提供帮助,如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社会保障的类型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是一种风险分担机制,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将个人的风险转移给整个社会,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
其次,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服务,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再次,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发展机制,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保障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首先,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渐扩展到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个领域。
其次,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再次,社会保障的运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推行电子社保卡、建立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等,提高了社会保障的效率和便捷性。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它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具有风险分担、社会调节和社会发展等多重功能。
社会保障期末备考材料
社保备考材料第一章P5社会保障的定义:①社保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②社保的依据是国家立法③社保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④社保的获益主体是全体公民⑤社保的内容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P6社会保障的特征:①社会性: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涉及全体社会成员而非少数人的一项制度安排;②福利性:社会保障是为促进国民个人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平等、安定、进步、繁荣而推行的福利措施;③互济性:社会保障具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特征;④强制性:社会保障是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举办的公共福利事业,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第二章从社保到福利国家的背景、原因、道德基础、内容、特点是什么?从社会保险到福利国家——背景/原因①战争使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团结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消除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的对立情绪,有助于激进改革措施的实施。
战争一结束,西方国家纷纷扩大国家的社会职能,扩大社会保障的服务范围;②经济危机和战争加强了国家行政干预和管理的能力,提高了社会成员相互团结抵御风险的团结意识;③战争会带来税收和财政的扩张。
为了筹集战争经费,国家不得不提高税收,但是当战争结束后,税收不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而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战争结束后,部分税收转向应用于社会福利支出;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贝弗里奇方案为福利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准备。
从社会保险到福利国家——道德基础①由政府出面提供个人及家庭相应的最低收入保障;②政府有责任帮助个人抵御工业化社会个人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③政府保证所有国民享受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最好的、没有上限的社会服务。
从社会保险到福利国家——目标:为每个公民提供过一种体面的、美好的生活前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仅使人们获得最低基本生活的保障,而且包括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健康保健、基本教育和享受生活乐趣的公共空间。
从社会保险到福利国家——内容①福利国家最主要的原则:不管个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国家都有责任不使其长期停留在规定的生活标准之下;②福利国家的核心价值:经济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服务于“快乐生活”这一人类目标;③支持福利国家的信念:是人类幸福对经济增长的优先性,公平与正义对效率的优先性。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前三章主要是复习专业术语,思考题。
主要是在短语中英文互译,填空题,选择题这几种题型里面考。
中文简答题或者论述题也有可能。
从第四章开始就主要是英文简答题,短语中英文互译,综合运用题里面考。
PS:期末考核的内容跟期中考的内容有一定程序的重合。
Chapter 1 History of 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定义的要点:一.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为什么说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1)唯有国家和政府才有能力担当起社会保障的主体。
(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最富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化保障的过高的执行成本。
(3)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三.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社会立法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人的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等等;这些风险集中在社会上会成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因此可能发生动荡和冲突。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遇到风险,遭受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某种化解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此外,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生活中无依无靠的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专业术语:•market-directed economy 市场经济•risk 风险•social security system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uccour 社会救济•social insurance 社会保险•social welfare 社会福利•Poor Law 济贫法•commercial insurance 商业保险Chapter21 、试述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社会保障(一)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二)功能1、稳定功能:a、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个人风险)b、维护社会稳定(社会风险)2、调节功能:(经济功能)A、调节公平与效率(公平:基尼系数,0.4为界限)a、促进公平与效率:(a)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调动起劳动积极性(b)能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例:日本的雇佣制度)(c)保证企业再生产劳动力的供给b、阻碍公平与效率:(a)某些原则可能助长社会不平等(b)社会保障基金征集税率规定不当也会损害公平i、高税率会损害原来具有积极意义的公平,进而形成新的平均主义ii、税率定得过高,就会严重损害个人劳动积极性(c)福利待遇过高,容易养懒汉B、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C、调节资本市场3、发展功能4、互助功能:风险分散,责任共担(三)特征(1)公平性:(第一次分配,社会产品按生产要素分配;第二次分配,促使收入分配更合理)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b、待遇的公平性:待遇标准、给付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过程包括3个:制度与政策制定、基金筹集、支付与管理)(2)社会性:a、制度的开放性b、筹集的社会化c、服务社会化d、管理与监督社会化(3)福利性(经济与社会)(4)强制性(5)刚性:a、由立法决定b、覆盖范围c、待遇水平(6)多样性:a、制度模式b、制度内容c、福利内容二、相关概念1、社会统筹:概念,即公共收支系统,包括公共收支账户(统筹账户)和公共基金2、替代效用:衡量福利水平的技术方法,在不同的风险保障计划中替代率的计算方法和表现形式均不同(替代率越高,福利水平越高)公式:替代率=养老金/退休前工资*100%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1、萌芽阶段(1601~1834)标志性事件:1601年,旧《济贫法》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2、产生阶段标志性事件: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商社会保险法》1889年《老年及残障社会保险法》3、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美国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二、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改革开放前(1905~1980年代)国家——单位保障制: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险条例特点:a、供养直系亲属的劳保待遇b、不含失业c、综合项目的保险d、全国统筹e、缴费低2、改革开放后:国家——社会保障制第一阶段(1986~1993)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第二阶段(1993~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并此消彼长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2000年《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思考题: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3、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
4、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保障学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5、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与社会救助。
6、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预防,失业补救,失业保险,三方面的内容。
7、工伤社会保险是一种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
8、目前各国社会优抚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募集统筹,三是个人投保。
9、残疾人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援助制度。
1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社会保障。
11、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退休年龄标准是男60岁,女55 岁。
14、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救济与社会养老保险。
15、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式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16、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化原则,可流动性原则。
18、职工福利是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通过举办集体生活和服务设施,建立各种补贴制度,向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活动的总称。
19、我国儿童健康成长保障的主要措施有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儿童抚育津贴,儿童免费教育。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补充资料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补充资料;为了全面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学生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针对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内容较简单、不够全面的特点,特编制这一份补充材料供大家参考,大家要将《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和这份补充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体系: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3、共同基金: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4、绝对贫困: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所,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5、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较低水平线上,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
6、贫困线: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7、受益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
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领取养老金,其量的多少跟他过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贡献无关或关系不大。
8、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
9、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10、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doc
绪论1、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表明国际组织正式采纳“社会保障”一词。
据统计,1949年实施各种类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有58个,到1997年已经增加到172个。
2、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形成社会保障的方式:再分配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经济活动是一种嵌入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互惠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以信任和礼物的形式交换产品。
社会弱者有权利通过宗族等社会关系获取援助,各种社会机构和富人也建立救济院等机构对那些面临生存威胁的人进行救济。
这种再分配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其目的是疏缓社会矛盾。
古典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逐渐脱离了,劳动力和土地、其他自然资源一起成为商品。
在陌生人社会里,失去了社会关系庇护的劳动者主要依靠工资的单一收入,失业使其面临极大的生存威胁。
于是工人运动出现了,要求政府进行再分配,建立救济、工伤、养老等社会制度维护他们的经济安全。
现代资本主义时期,援助性再分配、保险性再分配、补偿性再分配纷纷在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通过立法成为制度化,福利国家出现了,人类经济活动又重新回归于社会关系。
不同程度的福利国家,通过由政府主导的再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再分配的对象从需要救济的弱势群体逐渐扩展到面临伤残、疾病、失业、养老威胁的社会底层,最后在失业、教育、养老、医疗和住房方面的公正性再分配惠及到全体人民。
社会保障制度的划分依据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展-成熟)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3、政府介入的程度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一、萌芽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在1601年颁布《济贫法》保障内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英国在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原则: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社会保障第⼆章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节早期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前的形式:⽒族保障:原始社会中⾸先,让有劳动能⼒的成年男⼦吃饱;其次,是让这些⼈的妻⼦吃饱;再次,才轮到孩⼦和⽼⼈。
主从保障:奴⾪社会中奴⾪的⽣活保障完全由其主⼈奴⾪主负责。
家庭保障:封建社会中依靠⾎缘关系的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活保障“养⼉防⽼,积⾕防饥”。
家庭既是⽣产实体,⼜是消费实体。
社会保障是⼈类⽂明发展的产物。
但是以上的⽒族保障、主从保障和家庭保障这三种经济保障,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还是极为有限的,与现代社会保障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看做是社会保障的雏形。
第⼆节现代社会保障的产⽣与发展⼀、萌芽阶段(⼀)时代背景“圈地运动”,⼯业⾰命带来的影响(⼆)萌芽标志英国1601年《济贫法》1601年《伊丽莎⽩43号法》--旧济贫法内容:1、贫民救济由地⽅教区举办,教区每周向地主和房产所有者征济贫税2、⽴法将贫民分为三类并规定相应的济贫办法:健壮贫民,做⼯⾃给,这是最早的以⼯代赈法;对失依⼉童,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童习艺;⽆⼯作能⼒的⽼病残者,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并辅以院外救助。
3、救济⼯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助两种4、提倡⽗母⼦⼥的社会责任;1834年新《济贫法》1、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三个苛刻的条件:⼀是丧失个⼈尊严;⼆是丧失个⼈⾃由;三是丧失政治⾃由2、社会救助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三)主要思想理论依据古典学派的反社会救济思想代表⼈物:亚当·斯密、马歇尔等主要观点1、贫困是个⼈原因造成的,与懒惰有关,懒惰是不值得怜悯的,对穷⼈的救济应让位于对穷⼈的压制2、济贫⾏为不是使穷者富⽽使富者穷,它反⽽制造了⼀个穷⼈的世界,使⼈⼈都变得懒惰⽽傲慢。
⼆、产⽣时期(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现代社会保障产⽣的条件1、经济条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业⽣产取代农业⽣产、市场经济取代⼩农经济;社会结构⽇趋复杂,职⼯成为社会阶层的主体。
重商《社会保障学》 期末复习资料
重商《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资料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C.个人缴费 D.企业缴费3.“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 B )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4.( C )追求社会协调与和谐。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5. ( A)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各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等。
A.社会保障体系 B.社会保障制度 C.社会保障结构 D.社会保障系统6.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的是( B )社会保障模式。
A.福利国家型 B.社会保险型 C.强制储蓄型 D.国家保险型7.( B )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A.社会保障管理 B.社会保障基金C.社会保障法 D.社会保障模式8.社会保障基金在性质上属于( A )。
A.社会公共基金 B.个人消费基金C.积累基金 D.补偿基金9.社会保障( A )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A.基金给付 B.基金筹集C.基金运营 D.基金监管10.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利于实现所储存的基金的( D )。
A.监管 B.收益 C.风险规避 D.保值增值11.1997年7月,( C )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确立。
A.《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B.《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C.《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D.《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2.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 D )。
A.贫困人口 B.竞争失败者 C.就业不利者 D.社会脆弱群体13.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救助者与受助者的地位(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补充资料;为了全面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要求学生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综合回答问题的能力,针对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内容较简单、不够全面的特点,特编制这一份补充材料供大家参考,大家要将《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和这份补充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体系: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3、共同基金:将基金聚集在一起,由一些投资专家操作基金营运,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基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
4、绝对贫困:缺乏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没有生活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所,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5、相对贫困: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而言的贫困,即相对于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较低水平线上,他们被排斥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
6、贫困线: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7、受益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或计算公式,如一定的年龄条件、身体状况、工龄长短及实际生活需要等。
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领取养老金,其量的多少跟他过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贡献无关或关系不大。
8、供款基准制:受益人的养老金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供款量,一般都将个人所缴费用建立个人帐户,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的水平越高。
9、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10、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就业,但仍找不到工作。
11、摩擦失业:由劳动力供需矛盾而引起的失业现象。
12、显性失业:充分暴露出来的失业现象,一般以失业率加以反映。
13、隐性失业:未曾表现出来但事实上确实存在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
14、自愿失业: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15、普遍保障制度:即“人头”补助制度,,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二、填空题: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
根据职能分,社会保障的主体可分为:(行政主体——政府;经办主体——社会保障的各类机构;实践主体——各种社会保障事业的从业者)。
2、(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1883年德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后又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残废、死亡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诞生。
3、我国保险基金采用三方付费制。
即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90年代以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采用“(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简称。
它是(社会统筹帐户)(统户:由政府和企业出资)和(个人供款帐户)(个户,由个人和所在单位出资)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4、社会救助的对象: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包括三类人:(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即“三无人员”)、(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和(城市贫困者)。
5、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对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烧,指燃料)、保(教)、保(葬),后增加保住和保医,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6、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包括所有(雇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我国是介于(全民保险)和(雇员保险)之间,以(全民)为对象,但具体保障标准享受待遇又有城乡、地区、行业或职业的差别。
7、失业的分类:按造成失业原因,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按失业程度,失业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按失业者状态,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8、目前,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9、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其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10、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的(地方优抚安置管理机构)和政治部、后勤部负责的(军队优抚安置保障机构)。
三、问答题:1、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产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2、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1)银行存款;;;;(2)信托存款;(3)不动产投资;;(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4、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资金来源是自保公助式,保障的标准不高,项目也不完备。
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
存在问题是保障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加重财政困难;保障费用持续上升,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对美日经济发展起“稳定器”的作用:(1)缓和经济危机、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了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3)政府的福利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家庭对劳动力培训和训练费用支出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和开发本国人力资源。
6、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1)宪法把社会保障定为发展中的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2)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3)工会组织负责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4)保障对象为全体公民。
资金来源靠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
7、建立低保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界定一般低保包括生活救济、医疗救济、教育救济、住宅救济、分娩救济、求职救济和丧葬救济七个方面。
目前大多数低保标准还很低,只解决生活救济、温饱问题。
(2)低保经费的来源(核心问题)目前大多采取财政和保障对象所在单位分担的办法。
今后要逐步过渡到主要由财政负担的方式,建立城乡统筹面向全民的低保制度,由各级财政合理分担。
(3)低保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明确各方的职责,合理分工。
推广分类施助和差异施助,区分基本生活救助和其他专项救助。
8、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推行保险立法化;筹资渠道多元化;享受待遇标准化。
9、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1)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原则(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2)基本养老保险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3)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4)社会养老保险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体制分开的原则;(5)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原则。
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1)它在全新的基础上起步,没有历史包袱,所缴费用可完全积累;(2)它没有互济特征,不是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存入个人帐户,个人存入越多,集体补助就越多,养老金就越多;;(3)保障水平非常低;(4)基金收缴、运营进入县以上经办机构专户,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11、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目前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应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补偿机制,保护“老人”和“中人”的养老权益。
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原因:(1)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2)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3)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 (4)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
1999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A、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B、社会保险缴费申报制度;C、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D、对不执行《条例》规定的缴费义务人的罚则:处罚责任者个人。
12、医疗保险的特征和对象:(1)保障的内容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2)保障手段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3)它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4)它的社会效应要在很长时间后才显现出来。
医疗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包括所有雇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我国是介于全民保险和雇员保险之间,以全民为对象,但具体保障标准享受待遇又有城乡、地区、行业或职业的差别。
13、简述福利国家医疗保障制度: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是历史上第一部医疗保险法规,“贝弗里奇报告”是制度的大纲。
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民健康保障的责任主体,由它直接开办、掌管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医疗机构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优点:最大程度上满足全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局限:国民缺乏费用意识,医疗费用持续攀升,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医疗机构人浮于事、服务效率低下。
14、简述医疗“保险”制度:1883年德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其医疗保险包括法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种。
资金来自雇主和雇员,国家基本不提供。
优点:强调个人在疾病保障中的主要责任,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为主,国家只在特殊时提供少量资助,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现象;自由就医为医疗机构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医疗效率,满足了人们高质量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中的四方(投保方、医疗保险机构、医生同业公会、医院)联动和相互监督,使医疗服务有章可循。
不足:忽视疾病预防、医疗保险基金紧缺、行业间保险待遇不一、无法控制基金会以外医疗市场、医疗费用持续上升等。
15、简述个人保健储蓄制度:源于英国的“职业保障基金”,以新加坡为典型。
强制性个人保健储蓄计划,个人及雇主按工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从中划出雇员工资的6-8%单立保健储蓄户头,作为个人或家庭成员医疗费用或大病保险等的开支。
优点:强调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医疗费用意识,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非正常增长。
不足:只有个人或家庭内的互济作用,缺乏整个社会的互助共济。
16、简述混合型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按社会成员的不同阶层进行不同的划分,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有雇主资助式的医疗保险制度,有个人自主参加的商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