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预习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标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 意图?
参考答案:①新颖而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对法西 斯罪恶行径的痛恨和反讽;③表达了作者不愿看到历史重演的美好 愿望。
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没有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新的事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相关常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写的向社 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狭义的新闻是 指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构成消息的要素一般概括为“5个W加1个 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 (Why)以及结果如何(How)。结构情势是以“倒金字塔式”为主,即把 重要的、急于向读者告知的内容放在前面的导语和主体部分中。
标题
别 了,“不 列颠尼 亚”
奥斯维 辛没有 什么新 闻
特点和作用
毛泽东在 1949 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 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 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管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 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管治的结束。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 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一句意味深长,该怎样理解其 内涵?
参考答案: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管 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 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 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 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照。
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短新闻两篇》导学案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查阅资料,自主地、纵深地了解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2、字词(包括两篇)二、自主检查预习内容三、整体感知文本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交流问题1:读了这篇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扬眉吐气,大快人心——言之成理即可。
)交流问题2:以第一段为例,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自豪喜悦庄重严肃)交流问题3: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信息。
请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四、鉴赏课文(合作探究)对于香港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问题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标题、选材角度、语言等)问题2:如何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双关。
一方面,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问题3: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
如:提到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卑贱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卑贱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本课测评方案新必修1(1)(精)品同步练习
第10课短新闻两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ō)鞭笞.(chī)雏.形(chú)空穴.来风(xuè)B.处.决(chǔ)泥淖.(nào)气氛.(fèn)敷衍塞.责(sè)C.纤.尘(xiān)复辟.(bì)滇.池(Diān)待价而沽.(gū)D.承载.(zài)矩.形(jù)摈.弃(bìn)半身不遂.(su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废墟隐秘化装品崭露头角B.窒息憔悴下马威神志不清C.愤懑纳粹度假村精美绝仑D.绞刑巅倒侦察兵草菅人命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2013年4月,澳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正在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2)尽管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亲历过那场灾难的幸存者却难忘。
(3)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4日从上海送检的鸽子样品中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上海市紧急进行处置,于5日清晨关闭了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
A.逐步终生检测B.逐步终生检验C.逐渐终身检验D.逐渐终身检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样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名利场生存潜规则的长篇小说,这也B.《北京诱惑》就是一部管窥蠡测....正是这部作品能够长时间火爆的原因所在。
,他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抱残守缺,我们就D.作为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本课测评方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本课测评方案新人教必修1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本课测评方案新人教必修1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ō〕鞭笞.〔chī〕雏.形〔chú〕空穴.来风〔xuè〕B.处.决〔chǔ〕泥淖.〔nào〕气氛.〔fèn〕敷衍塞.责〔sè〕C.挞.伐〔tà〕复辟.〔bì〕肇.事〔zhào〕待价而沽.〔gū〕D.訾.议〔zǐ〕矩.形〔jù〕摈.弃〔bìn〕半身不遂.〔su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废墟隐秘化装品斩露头角B。
窒息憔悴下马威骇人听闻C.忿懑纳粹度假村精美绝仑D.绞刑巅倒挖墙角草菅人命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剑南风景区的万竿碧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那壮观的景色令他久久不能。
〔2〕他虽然也做了一些抗争,但由于性格软弱,他的大事最终还是由父母决定。
〔3〕这本专著从声律和风骨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轨迹。
A。
释怀终生嬗变B。
释怀终身蜕变C。
忘怀终生蜕变D.忘怀终身嬗变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有些人把娱乐当职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昏天黑地,既荒废了事业,又累坏了身体,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B.《北京诱惑》就是一部管窥蠡测....名利场生存潜规则的长篇小说,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长时间火爆的原因所在。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D。
作为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B。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10 短新闻两篇(预 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2)
短新闻两篇【导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结构,概括新闻的要点。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接载凝重旗杆掩映停泊瞩目易帜婆娑噩梦嬉笑沼泽撰写废墟试验长廊隐秘窒息祷告2.关于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一条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内容要求,但不是每一篇新闻都必须有这几部分。
【反馈矫正】接载zài 凝重níng 旗杆gān 掩映yǎn 停泊bó瞩目zhǔ易帜zhi 婆娑pósuō噩梦è嬉笑xī沼泽zhǎo 撰写zhuàn 废墟xū试验shì长廊láng 隐秘bì窒息zhì祷告dǎo☆课堂探讨☆要点一:掌握新闻的结构,概括新闻的要点。
【探究活动】找出第一则新闻的导语,体会其特点与作用。
【教师释疑】注意分析新闻各部分的特征及其作用。
【讨论明确】课文第一段。
特点:它以一个长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本新闻的导语,包括背景的介绍、事件的结果。
作用:①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其特殊的历史使命。
②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香港降落,香港即将回国。
【探究活动】划分第一则新闻的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教师释疑】注意新闻的结构和时间的变化。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
叙述了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彻底结束。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是新闻的主体。
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和离开香港。
其中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最后一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岛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短新闻两篇内容概览本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
新闻作品的样式很多,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主要有两类:新闻特写和通讯。
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它不像通讯那样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是只选取全过程中最富有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和场景加以描绘。
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
《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此类。
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详细深入,过程完整;生动形象、具体感人;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
《飞向太空的航程》属于这一类。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记者以眼睛为“摄影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
报道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可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的选材和表现,而本文作者以高超的选材技巧,巧妙地抓取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以见证者与目击者的身份准确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真情实景,获得极佳的艺术感染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描述了曾经是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地方如今却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的情形,似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出。
然而在这似乎平淡的事实之中,作者却以在独特环境中的见闻和感受,发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罪恶与善良的对立,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写出了没有新闻却极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
《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文章,作者经过实地考察,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评点,把劳动强度重、地位低、待遇差、苦难深重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不幸遭遇公布于众,有力地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
《飞向太空的航程》选取了“神州”五号飞船发射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并依此回顾了中国的飞天梦,透露出自豪与骄傲之情,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 4.10 短新闻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4.10 短新闻两篇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1、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2、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常见的消息有何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把握新闻的背景材料的新闻细节,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品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知识积累1、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
为了记下这一盛事,新华社四位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齐声朗读全文。
2、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新闻的特点和创作手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明确:真实、新鲜、迅速及时、具有重要性。
(二)信息筛选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短新闻,哪些写的是新闻事实?哪些是背景材料?想想可以分为几部分?明确:第1、2、3、5、6、7、8、9段。
2、那么第4段和最后一段就应该是什么?明确:背景材料。
3、那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明确:第1段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为第二部分。
4、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习的有关新闻的知识,消息一般由哪两部分组成?明确: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
我为大家朗读课文的导语部分,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关键词句,想想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新闻事实?(三)分析鉴赏3、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既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又兼顾历史的回顾。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新闻信息的能力。
重点赏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表里交织的结构布局。
学习难点学习和体味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学习和相关练习;第二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学习和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重点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消息的结构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②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④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瞩.目()婆娑.()窒.息()雏.菊()塞.进去()要塞.()闭塞.()剥.花生()剥.夺()2、字形diān()簸diān()峰 diān()痫 xī()笑笑xīxī()() zhuàn()写编zuǎn()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短新闻两篇》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doc
《短新闻两篇》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一)关于新闻常识的了解新闻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文体。
在初中我们学过《新闻二则》(《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师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请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闻的文体特点是什么?2、新闻的要素有哪些?3、新闻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二)按下列导读指示预习《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
1、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按新闻的结构特点划分新闻内容。
2、新闻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核心内容。
运用信息筛选的方法,完成下列学习要求:⑴阅读交接仪式的过程叙述,填写下表。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过程时间地点事件⑵在本篇新闻中,既有新闻事实,也有新闻背景。
请区分文中哪些内容是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内容(概括):⑶根据前两点的学习,你是否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主体部分的核心内容?(三)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一文,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本文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2、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有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4、本文按参观顺序写出了人们在参观过程中的神态举止和内心感受。
⑴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本文的参观顺序。
毒气室—⑵从文中划出参观过程中人们的表情动作和感受描写的语句。
5、一篇文章中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往往是那些细节描写。
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6、本文开头和结尾的描写有何特点?就文章结构而言,这是哪一种写法, 有何作用?隋艳丽。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0、短新闻两篇
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
段文字 。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 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诱导读者进 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其特点。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
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 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 、原因五要 素。其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 关内容。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 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一般不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 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
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
新闻专指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 事实的简短报道。
狭义——消息
通讯
新闻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2、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 导性要强。
系 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
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 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 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 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
短新闻两篇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
1、新闻的定义
山西忻州市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预习案(新人教版必修1)
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联系初中所学,进一步把握新闻的要素,明确导语的作用,能准确找出一篇新闻的导语;理解标题的含义,指导作答压缩语段题型之拟定新闻标题试题。
2.把握《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对于新闻的背景材料,可让学生提前搜集,以引发学习的兴趣。
2.联系初中所学新闻篇章,加深印象。
3.朗读、品读。
4.师生探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香港百年历史沧桑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责任感。
预习任务一.复习初中学过的新闻的知识二.按要求查找本文的要素(标注在教材相应位置)。
1、标题;2、导语;3、主体;4、背景;5、结尾。
三.如何理解本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自主检测课后第三题第1、2小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2.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预习任务一.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顺序是怎样的?2.在文中批注描写参观者感受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通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将你认为应该重点掌握的字词写在下面空白处,从音(注意多音字)、形、三义方面准确掌握。
(不少于7个)自主检测课后第三题第3、4小题问题意见。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0课短新闻两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诨.号/头晕.气概./愤慨.追溯./朔.月贻.笑大方/怡.然自得B.毗.邻/疲.惫妩.媚/安抚.慰藉./狼藉.揠.苗助长/偃.旗息鼓C.修葺./编辑.弹劾./惊骇.圈.养/圈.点相形见绌./咄.咄逼人D.徜.徉/偿.还器皿./瞑.目寒暄./喧.闹引吭.高歌/沆.瀣一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凝重隐秘折磨绿树成茵B.嬉笑凋谢绞刑心志健全C.残状接载颠倒终生难忘D.废墟噩梦复原蒙蒙细雨3.选出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②当时,她在想什么呢?③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④他们表情木然。
⑤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⑥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②①④⑤⑥C.④⑤①③②⑥D.④⑤①②③⑥4.阅读下面一段话,以一名驻外记者的身份向国内大众媒体发一则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会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即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答:二、课内阅读(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8题。
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练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短新闻两篇(1)本练案共2页,共8题,满分为32分,用时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0分)1.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2454239( B )①通过生物信息学整合生物______物数据,能拓展我们对疾病相关生物通路和调控机制的认知。
②马田办事处召开对违法建筑进行排查全面______部署会,对违法建筑一一实施安全排查工作。
③有科学家指出,泰坦尼克号的船体残骸正在被微生物蚕食,或将在2030年彻底______在海底。
B.标志管治消失A.标记管制消释D.标志管制消释C.标记管治消失【解析】①用于具体事物的失去,应为“标记”。
②用于违法建筑安全的治理,应为“管治”。
③该处表示失去之意,应为“消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42454240( A )A.谁都想对自己放松一下,然而“放松”也应讲究场合,因为举世瞩目....之下,每个人的行为都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B.他在“《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上表示,中国农产品价格还应徐徐上升....,逐步达到合理水平,不应暴涨或暴跌。
C.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那些敌视并分裂中华民族的反动势力日益感到大势已去....,只好改变路径,另寻其他分裂渠道。
D.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巨大魅力,中国品牌开始扬眉吐气....。
【解析】A“举世瞩目”形容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不合语境应为“众目睽睽”。
B“徐徐上升”形容慢慢地上升,用于一切慢慢上升的事物。
使用正确。
C“大势已去”形容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使用正确。
D“扬眉吐气”指扬起眉头,吐出怨气。
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使用正确。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2454241( D )夜幕悄悄地拉开了,雨,仍在下。
______。
______。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学案
短新闻两篇(课时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的叙事角度,领会这样叙述的好处。
2.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3.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4.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5.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4.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知识链接】1.文本背景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
它响彻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
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文体常识新闻的定义新闻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言论、调查报告,以及各种新兴的新闻体裁(如新闻评论)。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知识拓展•探究案【要点探究】1.找出文中属于背景材料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将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2.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3.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一考练-《短新闻两则》
《短新闻两则》班级姓名组别说明:本试题满分35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6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各题.美国一个阵容强大的电影制作班底正在拍摄以南京大屠杀为内容的影片,并准备于明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正式公映。
这个消息让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深感不安。
日本《产经新闻》11月26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美国拍摄反日电影》的文章,对这部影片将对日本国际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人第一次制作南京大屠杀的影片,近来有一部名为《南京梦魇》的纪录片在美国各地热映50多场,反响强烈,该片也正在制作日语版本,准备明年推向世界。
南京大屠杀一直是日本右翼刻意回避甚至否认的历史事件,但现在的情况表明,国际上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和讨论将使这些日本右翼越来越难堪。
《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著名制片人泰德·莱恩塞斯决定拍摄南京大屠杀影片的过程:“两年前,泰德·莱恩塞斯坐着他的游艇在加勒比海上游弋,突然在一份旧报纸上,他注意到一个名叫张纯茹的华裔女子的讣告。
此人是《南京大屠杀》的作者。
这个故事让泰德·莱恩塞斯大为震惊,由于书中的情景在他脑中不断浮现,他掏出了支票簿。
”这位现年50岁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副总掏出200万美元,成立了一个摄制组,目前该片已经基本完成。
影片的摄制组成员包括2003年以纪录片《双子座》一片赢得奥斯卡奖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曾获格莱美大奖的“摇滚皇帝”卢·里德,还有好莱坞的不少大腕人物都为该片出了力.影片的主要情节是十几个西方人,包括几名美国传教士和一个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运用他们在南京的影响力,于1937年12月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莱恩塞斯本人坦承他想把该片做成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那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人如何从纳粹大屠杀中解救了很多犹太人。
据莱恩塞斯本人说,中国制片人起初讨论过入股拍摄该片,但是他认为如果这个故事由第三方来讲述,可信度会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联系初中所学,进一步把握新闻的要素,明确导语的作用,能准确找出一篇新闻的导语;理解标题的含义,指导作答压缩语段题型之拟定新闻标题试题。
2.把握《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对于新闻的背景材料,可让学生提前搜集,以引发学习的兴趣。
2.联系初中所学新闻篇章,加深印象。
3.朗读、品读。
4.师生探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香港百年历史沧桑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责任感。
预习任务
一.复习初中学过的新闻的知识
二.按要求查找本文的要素(标注在教材相应位置)。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尾。
三.如何理解本文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自主检测
课后第三题第1、2小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预习任务
一.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顺序是怎样的?
2.在文中批注描写参观者感受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通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将你认为应该重点掌握的字词写在下面空白处,从音(注意多音字)、形、三义方面准确掌握。
(不少于7个)
自主检测
课后第三题第3、4小题
问题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