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路径选择研究

合集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告诉发展,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活之中。

全世界都进入到一个更开放更民主的时代,政府部门作为某个地区最高的决策者,也需要积极应对这样的转变和挑战,重塑政府形象,推动民主政治进步,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能力与水平。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澎湃,矛盾也不断涌现,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各种信息迅速在网上得到发酵,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政府常常会选择隐瞒或延迟,不去向公众揭露事实的真相。

造成了一些负面信息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让公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得到蔓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政府形象传播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而网站,论坛,博客,微博这些新媒体在给政府信息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通过其突出的个性,广泛的传播空间和受众,多样化表现形式等成为政府可以利用与公众进行沟通,增进理解与交流的好方法。

本文将首先对新媒体有关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阐明。

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典型案例对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背景,案例分析,案例启示等三个方面,来反映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传播策略和方式,并以此为线索探索出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所应该采取的正确对策。

关键词: 政府形象传播新媒体危机公关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life. The whole world into a more open and democratic era, the government sector as an area the highest decision-makers also need to actively respond to such changes and challenges, reshaping the government's image,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progress, improv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enthusiasm, enhance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e ability to spread and level.While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various trends surging, contradictions are emerging, and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quickly on the Internet to get fermentation, caused widespread controversy and discussion. Especially in some major event occurs, the government often choose to hideor delay, do not reveal the whereabouts of the public the truth. Caused some negativ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akes it easy for the public to get the government discontent spread, in this critical moment,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an at any time in spread even more important, and the website, forum, blog, microblogging, these new media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ut also through its outstanding personality, wide spread space and audience, diversified forms such as governments can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ublic and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nd a good way to communicate.Based on the status of our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reveal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spread the essence and meaning.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work of our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but also on events in dealing with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problems and the government can make improvement. For 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future government to bring help and image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but also draws on Western governments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successfully used the experience and proven methods proposed there is reference in the recommendations. The face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spread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which adopted measures how closely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rends, but also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core issue.Key Words:government image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crisis PR 、目录1.绪论11.1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文献综述 21.4 研究方法 32. 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的基本理论 52.1 新媒体的内涵和种类 52.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72.3新媒体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的挑战 82.4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83.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案例分析3.1 案例分析之一-南京龙虾门事件3.1.1案例背景3.1.2 事件始末3.1.3 案例分析3.1.4 案例启示3.2 案例分析之二-甬温线铁路重大交通事故3.1.1案例背景3.1.2 事件始末3.1.3 案例分析3.1.4 案例启示4.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的战略对策4.1 转变观念,明确政府形象传播的目标4.2 转变作风,筑牢政府形象传播的基础4.3 找准路径,选取有效的政府形象传播策略后记参考文献1.绪论1.1选题背景21世纪是属于网络化的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借此机遇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从纪录片《无穷之路》谈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

从纪录片《无穷之路》谈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关于中国形象的论述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无疑是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回应各种质疑之声的有效路径。

《无穷之路》是2021年、2022年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以香港媒体人视角讲述中国扶贫、环保实践的主题纪录片。

一经播出便迅速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关注,其立意深远的选题、平实的切入视角、独特的创作手法、走心的文案设计等为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鉴。

一、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基本内容阐释中国形象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能否成功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增强国民自信心,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稳定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其中,“可信”即中国形象的公信力与说服力,这是中国形象塑造的基本前提。

“可信”要求以真实的数据来说话,以真实的案例来支撑,以真实的情感来表达,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的内在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事求是根本观点的时代要求。

“可爱”即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是在可信的中国形象基础上的情感升华。

“可爱”就是要将中国形象朝着人格化、魅力化的方向塑造,即提起中国便能唤起评价者美好、愉悦的情感记忆与体验,不自觉地形成对中国的亲近感。

“可敬”即中国形象的感召力与引导力,是在可信、可爱基础上对中国形象塑造所要达到的更高目的要求。

“可敬”就是让中国的发展理念、制度模式、历史文化、社会治理、外交主张等得到国际社会及国际民众的深刻认同与敬重。

“可信、可爱、可敬”是中国形象塑造所要达到的三个不同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既显示了目标效果的层级性,又暗含着实现路径的难易度。

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多维理念

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多维理念

当代中国政府形象的多维理念覃丽广西外国语学院【摘要】当代中国政府必须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才能够获得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从而有效地推进各项决策、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在当今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络化的背景下,构建全新的政府形象,是现代政府必须开展的一项高水平、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工程。

梳理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多维政府形象理念,对认清我国政府管理本质、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形象塑造视角理念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拥有的宝贵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源,也是政府管理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因素。

如果一个政府的形象出现了问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不但影响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实现,甚至会导致政府管理孤立无援而走向无所作为。

一、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作为一项特殊形态的政治资源,政府形象问题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之初就受到关注,主要是指政府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公务言行、精神状态等等综合作用于公众主观意识的产物,是一个政府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

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有言:“缺乏一个能保证秩序的、有效的政府,一个社会的个人生活将是孤独、贫困、卑污、残忍和短寿的。

”这其实说的就是良好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要表现为:第一,良好政府形象有利于增强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意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是政府开展有效管理与实现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

缺乏政治合法性的政府难于获得公众的衷心拥护,其统治根基就会薄弱,其政局稳定性就被削弱,方针、政策、路线的执行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而形象佳、诚信度高的政府能够成为增强政府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民众对政府的高度认同感成为政府开展社会管理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软资源。

第二,良好政府形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内含着公众对政府的高度信任,这为政府推行政策方针、开展行政决策、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政治心理氛围。

中国形象塑造的文化路径思考

中国形象塑造的文化路径思考

人,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 室科 员, 史学硕 士。 历

9 中国形象塑造 的文化路径思考
21 0 2年 0 8月( 4 ) 第 期
是 由接 受者来 作 出评 价 的 , 就 使 得 国 家形 象 塑 这
信息 只 占到 4/, 且 其 中很 大 一 部 分 来 自中 国 6并 9 的台湾地 区和 新 加 坡 。] [ 在利 用 互 联 网宣传 国家 1 形象 上 , 国还 远远落 后 于其他 大 国。所 以 , 我 加强 政府 网站 的 国际化建设 , 做好 网络舆论 引导 , 坚持
当今世 界 已进 入全 球 化 时 代 , 人类 社 会 生 活
如 何从 中华传 统 文 化 的 角度 出发 , 掘 深层 挖 次 文化 进 行 输 出 , 得 深 思 。近 年 来 , 国在 经 值 中
21 0 2年 O 8月( 4期) 第
湖北省社会 主义学院学报
・ 3 9 ・
中 华文 化
中 国 形 象 塑 造 的 文 化 路 径 思 考
李 文 献 黎
( . . 汉市社 会 主义学 院 , 北 12武 湖

武汉 40 1 ) 3 0 5
[ 摘
要] 一个国家要从 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胜 出, 必须具备正 面 良好的 国家形象。国 家形 象的建构 不能只重视硬 实
[ 关键词] 实力 国家形象 中华文化 软 [ 中图分类号] 1 4 G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2 0 (0 2 0 - 0 9 -0 17 - 8 3 2 1 )4 0 3 4
国家 形象是 一个 国家 的综合 国力 、 国家行 为 、
价值 理念 在 国际社会 和 国内公众 中产 生 的相对稳

浅论中国政府行政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浅论中国政府行政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个 老 大 难 问 题 , 何 在 实 践 中 提 升 行 政 效 能 成 为 如
研 究 的 重 要 内 容 并 #t 重 大 意 义 。 “ 政 效 能 ”的 涵 - 有 行 义是非常 宽泛 的, 般 来 说 是 指行 政 管 理活 动 的效 一
构改 革可 以采用尽 可 能 少 的层 级 , 板式 的政 府组 平
织 层 次 。应 对 传 统 政 府 组 织 的层 级 关 系 进行 大 幅 度
能 , 要 从 能 力 、 率 、 果 、 益 这 四 个 方 面 体 现 出 主 效 效 效 来 。 根 据 这 一 定 3. 联 系 各 级 政 府 行 政 效 能 建 设 的 Z, 实 践 , 以认 为 行 政 效 能 就 是 指 国 家 机 关 及 其 工 作 可
能 力 、 率 、 果 、 益 的 有 机 统 一 。] 此 , 行 政 效 效 效 [因 在 管理活动 中提 高 行 政 效 能 , 须 统 筹 兼 顾 , 面安 必 全
的 落 实 加 快 电子 政 务 建 设 进 程 , 行 网 上 办 公 , 用 实 运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手 段 来 提 高 政 府 服 务 效 能 。“ 站 式 一 服务 ”“ 子远程 会 议” 以杜 绝 一些 地 方 、 门领 ,电 可 部 导 习 惯 于 搞 形 式 主 义 , “ 架 子 ” 作 风 。 通 过 电 摆 花 的
关键词 : 中国政府 ; 行政效能; 提升路径 文章编号 :7 —7 0 1 —4 2 (O 9 O 一O 3 3 9 8 —8 7 2 o —3 2 O )4 6 一o
行政 效 能作 为行 政 管 理 和现 代 政 府 能力 的体
现 , 行 政 学 理 论 的 重 点 课 题 , 是 行 政 管 理 实 践 的 是 也

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1]

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1]

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1]摘要:新时代下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同样也给人们通过微博、抖音、博客等社交媒体软件了解政府形象带来了便利。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信息传播渠道,只有掌握其发展规律,政府才能正确引领事情的发展的趋向;反之,会引起民众的舆论。

本文以政府网络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当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究不同问题之于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分析目前各级政府在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问题,研究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政府形象建构传播路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原本话语权掌握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今民众均能成为参与者就公共事件参与谈论和发声。

同时,政府也积极运用互联网工具,积极公开、宣传政务和相关政策,并建立官方政府网站,民众可通过官方网站了解政府的相关信息,政府也可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交流。

但在改变的同时政府在网络形象建构和传播时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不仅影响政府的网络形象,也影响着政府之后相关政策方针的有效实施。

一、新媒体视角下政府网络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性1.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部门受“主客二分”的管理思维的影响,但理应尊重民意,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本着以人为本、坦诚相待的行政伦理,与各有关主体形成平等相待、真诚交流、彼此尊重的和谐关系。

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一旦遭遇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就应采取紧急预案,处理好与大众媒体的关系,分析解决舆情背景所反映的问题本质和民众诉求;与民众代表共同商谈解决措施,认真回应民众意见等,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高,则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政府网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就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1.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执行力新时代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这是政府展开一切行政活动的基础,也是为之后政策的有效实施垒实基础,更是政府与民众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试论中国政府形象构建的路径选择——以全球化为背景

试论中国政府形象构建的路径选择——以全球化为背景

际 良好 声誉 的 保 障 。 在 全 球 化 背景 下 , 府 形 象本 身所 承 载 的 价 值 也 被 提 升 和 扩 展 到 全 球 , 此政 府 形 象 构 政 因 建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压 力 和 挑 战 。就 我 国政 府 形 象 构 建 而 言 , 进 一 步 增 强形 象 塑 造 意 识 , 力 构 建 能 力 型 应 着

1 ・ 9
任 垄 : 论 中 国 政 府 形 象 构 建 的 路 径 选 择— — 以 全球 化 为背 景 试
形 象所 蕴含 的价 值不仅 仅在 于政 府公 共关 系和 政府 效 能 的标榜 , 是作 为一个 最佳 的切 入点 , 而 它透 视 出
了政 府在 整个 国家 和社会 的最根 本 的 问题 上 的能力
第 2卷 第 3 o 期
21 0 2年 5月
成 都理 工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OUR NALOFCHE D UN V R I CHN O NG U I E STY OFTE OL GY(oi c ne ) S c l i cs aS e
v 1 0 o3 o 2 N . .
政 府 和 开放 型 透 明 政 府 , 构 建起 理 想 的 政 府 形 象体 系 。 以 关 键 词 : 球 化 ; 府 形 象 ; 建 全 政 构 中 图分 类号 : 6 D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0 3 (0 2 0 -0 90 17 -5 9 2 1 )30 1—5


基 金 项 目 : 东 省 高 校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新 型 城 市 之 公 民 精 神 研 究 ” jO O ) 阶段 性 成 果 之 一 ; 东 省 社 会 山 创 (l WC 8 的 山 科 学 规 划 研 究 项 目“ 型 期 群 体 性 事 件 发 生 机 制 探 析 ” 1 c z 1 ) 阶 段 性 成 果 之 一 转 (1z J1的 作 者 简 介 : 垫 ( 9 2 )女 , 任 18 一 , 山东 兖 州 人 , 师 , 讲 政治 学 博 士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公 共 管 理 。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国家形象塑造路径——以《万里归途》为例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国家形象塑造路径——以《万里归途》为例

2024/2上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国家形象塑造路径———以《万里归途》为例阴梁芯影摘要:主旋律电影《万里归途》首次将中国海外撤侨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这样一部商业性与艺术性并存的影片,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实力紧密相连,传递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结合可信、可爱、可敬三个层面分析《万里归途》中国家形象塑造路径的创新方式,为主旋律电影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万里归途》国家形象近年来,主旋律影视作品质量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深受大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如《长津湖》《战狼》《觉醒年代》《红海行动》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语境下彰显中国责任和中国风范。

2022年国庆档上映的《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等主旋律影视作品更是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重肯定,可见主旋律影视作品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这实际上也是对文艺作品创作路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可信:无处不在的真实感可信意味着真实、可靠、不虚伪,真实准确的中国故事是国家形象呈现的前提。

影视作品当中的真实首先源于影视文本,对于某一阶段的历史事件的还原,要基于事实进行合理改编,并运用娴熟的视听语言表现出来,力求达到一种纪实感。

从影像来看,这种真实感的营造则是场景、声音、美术、服装、道具等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万里归途》之所以具备强烈的代入感,最大的原因在于由真实事件改编,将目光聚焦于“外交官撤侨”。

电影开篇,镜头随着主人公一行人进入努米亚首都莱普蒂斯,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楼体、异域风情的街道、商品琳琅满目的市集、路边的棕桐树、各式各样的阿拉伯标语广告,大量的细节刻画营造出了强烈的真实感,再现了异域的空间感。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的维护与重塑——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视角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的维护与重塑——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视角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维护与重塑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形象塑造能力。
进一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维护与重塑的案例,总结经验和 教训。 关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维护与重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推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 善。
失败原因:政府缺乏危机意识,预警系统不完善,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分析:该案例表明,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需要具备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能够反映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 维护与重塑的实际情况。
案例启示与经验总结
案例启示: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总 结出政府形象维护与重塑的一般规律 和原则,为其他类似案例提供参考和 借鉴。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某市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表现 案例二:某市地铁事故中政府迅速应对的措施 案例三:某市政府在处理重大社会事件中的表现 案例四:某市政府在应对疫情中的表现
失败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名称:某城市政府应对自然灾害不力
案例概述:该市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导致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感谢您的观看
公共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公共危机对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如信任危机、声誉受损等。
公共危机考验政府应对能力,处理不当会影响政府形象。
公共危机中政Biblioteka 形象受损的原因包括信息不透明、决策失误等。
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的维护与重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应急管理 能力等。
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与责任
制定针对性的形象重塑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 重塑目标和措施

政府改革的前景目标及路径选择

政府改革的前景目标及路径选择

政府改革的前景目标及路径选择刘 玉(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 我国政府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引导力和保障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

政府改革想取得显著成效,必须确定其前景目标,并做出有效的路径选择。

以建设讲求“投入产出”效应的廉价政府、讲求责任承担的高效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政府为目标,以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社会监督和调动民众参与为途径,发挥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将是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政府改革;廉价;高效;服务【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26(2009)02-0064-0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府的引导力和保障力。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履行尚存在不足,全力深化政府改革成为应时之举。

这场改革需要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社会管理、重塑政府形象的原则指导下,确定改革的前景目标并做出有效的路径选择。

这将是影响改革本身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政府改革前景目标我国的政府改革是包括思想、宗旨、意识、制度等多个因素在内的全方位的改革。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政府改革的前景目标问题,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

1.廉价政府:基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在政府改革中当引入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追求效率、效益的最大化。

所谓“廉价政府”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行政成本相对最低,费用相对最少,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精兵简政、廉洁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俭政府。

说到底,廉价政府就是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尽量地压缩其维持经费,以减轻国民的负担,并且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

廉价政府的主要目标应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廉价政府的口号最早由资产阶级提出,其核心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将廉价政府概念引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认为,“国家必须限制自己的开支,即精简政府机构,缩小其规模,尽可能减少管理范围,尽可能少用官吏,尽可能少干预公民社会方面的事务。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选题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医学科学事业,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能在卫生行政机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到社区等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高级管理人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共卫生管理论文选题,欢迎阅读。

1、公共关系管理对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2、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3、分析关于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10、城镇化背景**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16、浅析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34、浅析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40、浅析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4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42、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生态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43、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44、法治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45、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46、公共品视角的创客空间分类管理研究47、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48、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4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51、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52、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研究5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改进对策54、公共项目管理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问题探究55、公共政策排斥语境下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规范56、关于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下部门预算管理的探讨57、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58、试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新闻传播59、论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60、政府管理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61、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62、谈小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与利用63、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64、构建公共场所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设想65、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会展业资源整合的途径66、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评价67、公共科研平台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人员趋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68、纽约地铁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研究69、公共卫生间水电节能管理控制器设计70、市开放式管理公共绿地的节约性设计探究71、关于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研究72、公共卫生项目社会效应的舆情分析方法探讨--以黄陂健康管理为例73、从中石油连续事故浅析辽宁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74、关于如何有效推动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75、防暴恐新常态下公共交通场所治安管理研究76、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伦理研究77、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78、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与限度79、国外前沿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的政府绩效创新融合性探讨80、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我国绩效审计[公共卫生管理论文选题]。

转型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机制创新研究

转型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机制创新研究

值 方 面 . 职 人 员 的 职 业 行 为 是 影 响 政 府 形 象 的重 一 公
要 因 素 。 伯 认 为 . 现 代 国 家 中 , 正 的 政 府 所 以 能 韦 在 真
展 中国家 , 发事 件如 地震 、 啸 、 难 、 灾 、 炸 、 突 海 海 火 爆 放
射 性 物 质 泄 漏 等 重 大 事 故 .各 种 传 染 疾 病 疫 情 等 公 共 卫 生 领 域 突 发 事 件 , 怖 主 义 、 会 暴 乱 、 力 冲 突 等 恐 社 暴
从 业 报 酬 之 外 . 应 寻求 其 他 额 外 的 收 益 但 实 际 上 , 不
政 府 公 职 人 员 不 是 纯 粹 的 “ 德 人 ” 他 们 也 是 理 性 的 道 . “ 济 人 ” 也 在 努 力 追 求 自 己 的 利 益 最 大 化 在 制 度 转 经 . 轨 的过 程 中 .一 些 公 职 人 员 可 能 利 用 转 型 期 监 督 机 制
2某 些 公 职 人 员 职 务 行 为 不 规 范 严 重 影 响 了 政 府 .
形 象 。 府 工 作 人 员 是 政 策 的 执 行 者 . 们 对 政 府 的 了 政 人 解 主 要 来 自 于 政 府 工 作 人 员 的 工 作 态 度 和 工 作 行 为 因此 . 职 人 员 的 职 业 行 为 与 政 府 形 象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 公 其 良好 的 职 业 行 为 对 树 立 良 好 的 政 府 形 象 具 有 重 要 价
作者 简 介 :张 西 勇 ( 9 一 ) 男 , 山 东 阳谷 人 , 山 东聊 城 大 学 管理 学 院 讲 师 .管 理 学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为行 政 理 论 和行 , , 政 管理 现 代 化 ;张 丽 伟 ( 9 6 ) 8 一 ,女 , 山 东 阳谷 人 ,河 北 燕 山 大 学 经 管 学 院行 政 管理 专业 研 究生

当代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多维路径探究

当代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多维路径探究

的价值观 念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 比如 中国的妇女地位不断 家 的形象, 是他 国对这个国家的一种看法与认同度。 在 国际舞 提升, 妇女形象也在变化着, 同时中国正在 引领现在的世界科 台上, 国家需要通过一种方 式来 获得一种身份标识。 中国在 外 技潮 流 , 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些重 大科技项 目上有 了很 大的突 交政策 中推行 的大国形象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身份标 识。 正如 破, 在 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如今 已成功跻身世界大国 前面所说, 大国形象身份标识 同样 意味着 中国要承担着更多的
国家 的外 交展 现 方 式 , 中国 的大 国形 象塑 造 是 与 中国经 济 的不 国家而骄傲。 这种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是中国通过大国形象
断发展相一致 的, 也符合 中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 从国际环境来 的建 构 而更 加 明 朗的 , 在 此 大 家 看 到 了大 国形 象所 扮 演 的不 仅 看, 中国大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 , 国际上需要 中国这样 的一个 仅是一个 国家, 更是深入体现在每一个公 民身上。 一定意义上 大国。 无论从中国自身 需求还是从 国际形势来看, 中国大 国形 讲, 中国树立大国形象其实树立 的是一种民族荣誉感 。
灾多难的时期 , 中国人的民族 自尊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不断提升。 著 意识地构建 自我 的大国身份, 认 同自我的大国身份, 并获得 国
国家 的身份 认 同是 一 个 国家 在 其 交往 中 别人 对他 的一 个
随着近 年来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在 外国人 眼中发 际社会 的认可。
当代中国大国形象建立的重要意义
式: 首先 , 中国 以一 个大 国 的方 式 来处 理 国 际上 的一 些 问题 , 并

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三,大力倡导和落实新安全
观。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的新安全观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的 国际主义理念,其意义不仅在于有 助于缓解传统安全观念所无法摆脱 的安全困境,而且有助于缓解国际 无政府状态,为新型国家关系模式 的形成和地区的持久和谐发展提供 了可能。当前,中国首先应巩固新 安全观实施中已经取得的成果,让 新安全观继续成为上海合作组织、 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组织内的重要 理念,促使新安全观内化为上述组 织成员的普遍共识和实践准则。其 次,应以中国外交为主渠道,在双 边和多边国际场合,大力倡导新安 全观,让新安全观跨越上海合作组 织和东盟论坛的地理空间,从地区 走向更大的国际范围。此外,鉴于 东亚有关国家间还存在诸多分歧和 矛盾,尤其是东北亚和南亚的紧张 局势尚未得到根本性缓解,中国可 以积极发挥自己在上述地区的影响 力,在推动安全对话、凝聚地区安 全共识乃至未来构建安全机制方面 发挥积极影响,促进有关国家根据 新安全观解决彼此间等众多复杂而 敏感的安全问题。
一、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
着力方向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地区性 大国,其国际责任的定位也应与其 特定的身份相适应。作为一个正在崛 起的大国,中国有必要在国际社会中 承担与其自身实力和外部世界期待 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笔者认为,中 国未来主要的着力方向包括:
第一,促进地区经济繁荣。
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既是中国自身经 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承担国际责 任的体现。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 国,中国不仅应该抓住难得的战略 机遇期加快发展,而且也应将周边 国家的经济发展纳入自己发展的视 野,更加主动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 供“公共产品”,为地区经济的繁 荣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这一方面, 中国可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包 括:中国庞大而有序的市场。中国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客观上有可能为 周边国家提供了庞大的市场,让周 边国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获益。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篇一: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查看文章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08年04月03日星期四 17:14专业:公共事业管理(非师范)专业号:435序号论文方向论文题目1公共事业管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2公共事业管理中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问题3公共事业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4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5公共事业管理试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6公共事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7公共事业管理加入WTO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8公共事业管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9公共事业管理加入WTO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0公共事业管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与风险问题研究11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2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研究13公共事业管理中国财税改革问题研究14公共事业管理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5公共事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16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17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19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市场机制问题研究20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问题21公共事业管理试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22公共事业管理浅谈影响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23公共事业管理浅谈入世后我国管理实践的机遇与挑战24公共事业管理试论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压力管理25公共事业管理论虚拟企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6公共事业管理谈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27公共事业管理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新趋势28公共事业管理试论员工招聘手段的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 29公共事业管理论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30公共事业管理浅谈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立法规范31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与方法研究32公共事业管理试论团队管理中的人员激励问题33公共事业管理如何建立组织的整体激励计划34公共事业管理试论伦理的管理本质35公共事业管理浅析非伦理化管理的依据及其局限性36公共事业管理论企业道德品质管理的基本要求37公共事业管理试述市场营销环境的关系38公共事业管理试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其启示39公共事业管理简谈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40公共事业管理秘密工资制的利弊及适用条件41公共事业管理以工作为核心去激励人42公共事业管理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43公共事业管理要理论与积极性的调动44公共事业管理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45公共事业管理中国中央政府管理研究46公共事业管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47公共事业管理舆论监督研究48公共事业管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49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险研究50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探讨51公共事业管理农村社区村治中的民主管理探讨52公共事业管理政府职能转变研究53公共事业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公务员价值观念转变探讨 54公共事业管理办公室管理现代化问题探讨55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56公共事业管理基层领导的艺术57公共事业管理反腐保廉中的权力制约机制研究58公共事业管理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探讨59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团体的地位、功能研究60公共事业管理农村妇女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政治角色探讨61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62公共事业管理电子政务中的监督机制探讨63公共事业管理政府形象的塑造探讨64公共事业管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途径65公共事业管理农村城市化的途径66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社会分层研究67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社会流动问题研究68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社会控制问题研究69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现代化研究70公共事业管理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研究71公共事业管理行为科学研究72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思想研究73公共事业管理当代管理思想研究74公共事业管理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的完善75公共事业管理论行政公开76公共事业管理信息自由制度的构建77公共事业管理再就业问题研究78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9公共事业管理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80公共事业管理论行政职权81公共事业管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利弊分析82公共事业管理“入世”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83公共事业管理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84公共事业管理竞争态势下厦门电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85公共事业管理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培训86公共事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激励研究87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现代饭店业人力资源激励和培训的作用机制研究 88公共事业管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迈入成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 89公共事业管理外资保险企业对中国雇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90公共事业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职业主涯管理的研究91公共事业管理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证分析92公共事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建立——合资企业合作的切入点 93公共事业管理塑造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功能的开拓 94公共事业管理企业人才战略95公共事业管理企业人才资源运营96公共事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本定价97公共事业管理经理人市场机制98公共事业管理战略薪酬管理99公共事业管理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管理100公共事业管理家族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01公共事业管理基于公司治理的人力资源管理102公共事业管理基于internet的人力资源管理篇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题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46. 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研究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61. 公共政策执行梗塞问题研究62. 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63.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64. 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65.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66. 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管理67. 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68. 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69.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研究70. 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71. 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72. 试论行政不作为及其危害73. 行政补偿概念刍议74. 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75. 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76. 浅谈“政府上网”77. 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78. 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79. 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80. 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81.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82. 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83. 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84. 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85. 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86.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87.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88.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89. 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90. 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比较分析91. 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92. 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93. 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9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95.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96. 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9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98. 村民“自治”问题研究99. 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100. 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101. 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102.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103. 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104. 公共财政体制研究105. 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10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107. 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108. 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篇三:公共事业管理类论文参考题目南京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08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指南一、选题说明1.本选题指南力求呈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反映本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和有江苏特色研究。

刍议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刍议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不足 进 行 探 析 , 而 对全 面提 升 我 国政 府 的执 政 能力 , 从 协调 政 府 部 门 内外部 关 系具 有 一 定 的借 鉴意 义 。
关 键 词 : 府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 ; 共 关 系: 径 政 公 路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F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4 ( 0 1 一 6 0 7 — 2 10 — 5 0 2 1 )0 — 0 3 0
估 价 , 可 能 地 协 调 它 自己 的 政 策 和 做 法 , 靠 有 计 划 、 以尽 依 广 泛 的信 息 传 播 , 得 更 有 效 的 合 作, 好 地 实 现 它 们 的共 同利 赢 更
益 ”
由此 可 知 , 府 公 共 关 系 是 指 政 府 为 了更 好 的履 行 其 职 政 能 , 用 各 种 沟 通 、 调 、 播 的 手段 与 公 众 建 立 良好 的 联 系。 利 协 传 目的 在 于 在 公 众 中 树 立 良好 的 政府 形 象 , 到 更 值 得 理 解 与 得 支 持 的 一 系 列 活 动 。 良好 的政 府 形 象 是 一 种 无 形 的 财 富. 是 政 府 充 分 发 挥 政 府 职 能 的有 效 保 证 。 因此 要 求 政 府 要 塑 造 好 良好 的形 象 . 意 义 在 于: 其 ( ) 一 良好 的政 府 形 象 有 利 于 执 政 为 民形 象 的 塑 造 , 立 树 政 府在 人 民心 目中 的地 位 , 高政 府 的权 威 和 威 信 。 权威 是 提 政 府 执 行 公 共 政 策 的 重 要 资 源 。政 府 的权 威 意 味 着 有 能 力 使 被管 理 者 服 从 其 意 志 , 但是 政 府 的权 威 存 在 的 基础 是 人 们 对 政 府 合 法 性 的 认 可 和 对 法 律 的 服 从 。 良好 的 政 府 形 象 可 以凝聚、 团结 民众 , 高行 政 执 行 力 行 政 执行 力就 是 指 以政 提 府 为 主 的公 共 部 门 以强 制 力 为 后盾 , 彻 执 行 国家 大 政 方 针 贯 政 策 、 律 法 令 以及 上 级 指 示 、 定 、 议 和 命 令 , 而 实 现 方 决 决 从 战 略 目标 和 任务 的能 力 。 ( 良好 的政 府 形 象 是 有 利 于 提 高 政 府 执 行 力 , 以 提 二) 可 高 政 府 应 对 突 发 危 机 管 理 能力 。 当今 社 会 , 各 种 因 素 的 由于 相 互 作 用, 得各 种 突发 事 件 和 社会 危 机 发 生 的可 能 性 增加 . 使 也 使 得 其危 害程 度 扩 大, 因此, 突发 危 机 管 理 变成 了当 代 政府 所 面 临 的 问题 , 别 是 在 我 国 遇 到 甲流 这 样 的大 的 危 机 时. 特 良 好 的 政 府 形 象 可 以使 政 府 处 于更 为 有 效 的 地 位。 别 是 在执 特 行 力上 , 好 的把 控 全 局 。 更 ( ) 三 良好 的政 府 形 象对 于招 商 引 资, 贤 纳 士 , 强 当地 招 增 投 资者 、 才 的 自信 心 和 政府 的公 信 力 具有 重 要 的作 用 。一 人 个 具 有 务 实 、高 效 形 象 的政 府 对 外 商 和 人 才 非 常 具 有 吸引 力 。相 反 , 事 拖 拉 、 层 审 批 、 僚 作风 严 重 , 去 的 不仅 仅 办 层 官 失 是 资 金 和 人 才, 是 地方 经 济 发 展 的机 遇 。 更 ( 良好 的政 府 形 象 有 利 于 政 治 、 济 、 会 、 化 的 和 四) 经 社 文 谐 发 展 , 正 实 现 整个 社 会 和 谐 、 稳 的 发展 。 真 平 政府 公 信 作 为 种 主 观 自愿 机 制, 同公 共 权 力 的 强 制 机 制一 起 保 护 和 维 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探讨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探讨

政策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1期106作者简介:常荣娟(1995-),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孙昀昕(199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常晴(199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㊂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探讨常荣娟 孙昀昕 常 晴(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政治㊁安全㊁经济㊁文化和生态五大领域,同时其价值意愿也十分丰富,蕴含了平等自由㊁公平正义㊁绿色共享等价值取向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当下中国的核心外交理念,对中国的外交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宣传中国价值理念㊁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㊂本文旨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视角,探究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路径㊂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形象;构建中图分类号:D 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3198.2021.21.0511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国家形象相关概念界定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有的是通过解析其概念的方式进行界定㊂例如先解释共同体的概念,再解释命运共同体概念,进而推理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㊂但这些概念的界定都离不开西方政治思想家和马克思㊁恩格斯所提出的共同体概念㊂另外一些学者则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成人类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外,还有人类血缘共同体㊁人类利益共同体等㊂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其他共同体而言更能够代表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愿望,代表着全世界人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㊂鉴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是一个如何将人类命运紧密相连㊁使其共同发展的理论,也是一个人类未来如何生存㊁发展的实践目标㊂1.2 国家形象概念刘艳房在其著作中指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的各种理性行为体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和评价㊂理清华在其文章中指出: 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某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和舆论反映,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达㊂ 通过比较总结,笔者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行为体对民族国家所形成的关于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生态㊁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性印象和评价㊂1.3 中国国家形象概念由国家形象的概念可以得知中国的国家形象包括中国自身对国际社会所展示的政治形象㊁经济形象㊁文化形象㊁生态形象㊁安全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是这些形象的总和㊂政治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制度㊁政治文化㊁政治实施情况㊁外交情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经济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㊁发展情况㊁发展方向以及和世界经济的互动程度的总的评价和印象;文化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类型㊁文化机制㊁文化态度的总的评价和印象;生态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环境治理㊁社会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方案的总的评价和印象;安全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内安全形势㊁国际安全形势的处理能力和态度等总的评价和印象㊂2 中国国家形象构建面临的挑战2.1 政治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 中国威胁论 等论调甚嚣尘上㊂西方一些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崛起之后也会踏上 国强必霸 的老路,进而威胁世界和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和平大国形象;从国内层面来讲,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反腐斗争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贪污腐败的陈旧历史依然使中国面临政风不纯㊁贪污腐败的国际舆论压力㊂在范红㊁冯嘉晨的‘反腐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指出,腐败是海外受众对中国政府的 刻板印象 之一,2014年底由非营利性反腐败组织 透明国际 发布的‘全球腐败年度报告“中,中国政府的排名在2014年滑落了20个位次,仅在所有国家中排名100位㊂2.2 经济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 中国经济威胁论 的论调十分严重㊂自2015年中国发起亚投行以来,德国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言论称中国已经开始积攒了抗衡世界银行的金融力量㊂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常直接将中国称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㊂这些言论看似在肯定中国的经济实力,但实际上却在给 中国经济威胁论 推波助澜㊂从国内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力不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仍然需要时间㊂由于创新力不足,对外出口产品屡遭贸易壁垒,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中国的反倾销案数不胜数,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象㊂2.3 文化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中国文化输出的论调此起彼伏㊂例如英美媒体对孔子学院的定性,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建立孔子学院的真实意图在于使孔子学院配合中国的野心和扩张行为,传播共产党观点,美化政府形象,它不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而是一种政治性工具㊂这极度歪曲了中国在全球各地兴办孔子学院的意图,让国际公众误以为中国在搞文化输出,不利于中国形成良好的文化形象㊂西方国家不仅对孔子学院恶意歪曲,也将李子柒等网红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行为定义为文化输出,种种恶意诽谤和诬陷都让中国文化形象备受争议㊂从国内层面来讲,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1期107和发展,中国展现给国际社会的文化有限且缺乏新意,文化大国形象构建任重而道远㊂2.4 生态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 中国环境威胁论 和 中国能源威胁论 一直存在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调中国采用粗放式发展模式,浪费能源的同时导致了环境污染,指责中国是全球气候问题的主要 贡献者 ,中国经济发展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这不利于中国环保国家形象的形成㊂从国内层面来讲,由于公共卫生事业还存在一定问题,人民环保意识还十分欠缺,街面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直接向来华人员展现了一个脏乱差的中国形象㊂2.5 安全层面较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传统安全形象相对有优势㊂但是非传统安全形象相对较弱,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国外一些人员的恶意诽谤,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㊂例如意大利官员曾在公开场合讲到疫情是 黄种人的病 ;丹麦把中国的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用新冠病毒代替;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称, 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等,这些言论和行为对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形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的非传统安全形象面临巨大挑战㊂3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家形象构建路径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㊁价值意蕴以及中国国家形象概念,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㊂3.1 政治方面政治上,继续走对话协商道路,追求持久和平㊂中国对内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提高国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政治素养,同时也通过国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国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国民政治素养较高㊁政治文化先进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要始终秉持不搞霸凌主义㊁不搞强权政治㊁尊重别国主权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合理解决同日本㊁美国等国家的问题;长期维护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处理外交关系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㊂3.2 经济方面经济上,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理念,谋求共同繁荣㊂中国对内应继续发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多加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增加国家税收㊁增加就业岗位等作用,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继续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之间㊁区域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国际社会展现出经济繁荣㊁实力雄厚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要继续发挥好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始终秉持 合作共赢 的理念,继续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和 亚投行 等合作项目,积极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系㊂中国对外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同其他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但决不利用发展经济之便干涉别国经济发展方向㊁不涉足别国政治领域㊂3.3 文化方面文化上,继续坚持交流互鉴原则,力求平等交流㊂中国对内要不断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增强中国国民对外国文化的 免疫力 ,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文化繁荣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始终坚持不搞文化霸权,不强行输出本国文化这一理念,摒弃文化有优劣之分的观念,同其他文化积极交流互鉴,以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㊂3.4 生态方面生态上,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地球清洁美丽㊂中国对内应继续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升国民环保意识,加强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创建卫生城市以及社会治理的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清洁美丽的中国形象㊂中国对外应在全球变暖㊁大气污染等气候和环境问题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㊂与此同时中国也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配合其他国家共同维护绿色地球,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㊂3.5 安全方面安全上,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寻求普遍安全㊂中国对内要不断解决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清理本国的恐怖势力和网络威胁势力,使国家各行各业气正风清,与此同时也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战 疫 ,对于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加强管控,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相对安全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要积极同世界各国一同携手㊁共同战 疫 ,全方位应对 疫情 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㊂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坚决同世界各国并肩作战,不推诿责任㊁不恶语相加,为世界展示一个有责任㊁有担当的东方大国形象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无论是其科学内涵还是价值意蕴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全世界人民的期望,中国积极宣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这对中国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刘艳房,张骥.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J ].探索,2008,(02).[2]李步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8(04).[3]孙廷.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D ].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8.[4]贾磊.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涵㊁思想渊源与路径选择[D ].长春:吉林大学,2017.[5]付泽宇.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科学内涵与时代品格 以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视角[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01).[6]李爱敏.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本质㊁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02).[7]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2015-03-29(02).[8]刘艳房,张骥.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J ].探索,2008,(02).[9]寇怡昕.东方学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形象[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10]薛青.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2019.[11]江德斌. 李子柒的文化输出 应予以肯定和支持[N ].中华工商时报,2019-12-13(003).[12]范红,冯嘉晨.反腐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 ].对外传播,2015,(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世纪,政府面临着塑造政府形象 的重大课题,培育政府的内在精神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追求求真务实 的精神,这要求政府讲实话、办实事,抓 住机遇,提高效率;二是追求开拓进取 的精神,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 是因为政府敢于突破旧的观念,勇于创 新,21 世纪的政府应该是开拓进取的政 府;三是追求团结协作的精神,前面已 经论述过公众更看重集团领导者的形 象,政府官员只有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 协作才能留给公众开明的形象。
》接 187 页
测,这就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危机意 识;二是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一旦危机 发生政府能够准确地做出决策,采取正 确的措施平息危机;三是出台有效措 施,确保危机状态下的民权保障和危机 恢复期内的社会管理。
五、推行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 这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渠道
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是信息时代的 产物,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供了新 的平台。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门户网 站和实行电子政务直接提高了政府的信 息处理能力,方便政府减少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和 电子政府是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途径, 社会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 得政府的政策服务和信息咨询,为公众 参与政治、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更加便 捷的渠道,有助于建立政府与公众间的 良性关系。
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现阶段塑造
我国政府形象的路径选择研究
刘 涛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50100
【文章摘要】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我国各级政
府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如何选择 塑造政府形象的路径,则是政府形象研 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现阶段,塑造政府 形象面临新的课题,为此,对我国政府 形象塑造的路径选择问题作一些分析, 旨在探讨我国现阶段通过哪些可操作性 的措施完善现代政府形象体系。
六、构造有效的政府形象传播系统, 这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有效保障
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通过一定的媒 介传达给公众,政府形象的传播对于塑 造政府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形象的 传播,一切着眼于优化政府形象,不仅 是要影响公众的心理倾向,还要吸引公 众对政府形象建设的注意力。
政府在传播政府形象时,应该改变 过去单一的方式,构造有效的政府形象 传播系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 络等大众传媒的传播,这是影响人数最 多、范围最为广泛的传播政府形象的途
二、培育政府的内在精神,这是塑造 良好政府形象的内在要求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自身必然 包含着一种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精神是 政府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所以强调当 前要注重培养政府内在精神,是因为过 去政府被专制独行,因循守旧的不良氛 围所笼罩,这严重破坏了我国政府的形 象。强调培育政府的内在精神顺应公众 的要求,反映了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内 在要求。
三、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政 府工作的透明程度,这是塑造良好
政府形象的关键
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透明程度,不 仅是政府工作的实际要求,也是现阶段 塑造政府形象的关键所在。公众对政府 形象作出判断,主要依据政府所作出决 策的合理程度和透明程度,因为公众是 政府决策的直接受影响者。
为了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必须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定政府的决策程 序,政府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和要求处理 行政事务、进行公共决策,杜绝政府部 门领导者的独断专行;实行政府官员问 责制,防止政府官员为了追求职位升迁 而搞政绩工程;要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 渠道,对于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 事项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征求 社会各界意见。为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 明程度,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 度,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在政府与社会公 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使公众明 确政府意图,对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程序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只有确保公 民的知情权,才能真正增加政府工作的 透明度。
对于监管机构的再监管,应本着一 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透明。信息监管 的目的是为了让市场透明,再监管的目 的当然应该是让监管更加透明。一方 面。规定监管者明确而严格的法律责 任,因为模糊规定并不能有效保证监管 权力的正确行使和监管义务的及时履 行。另一方面建立配套的证券监管权制 约机制,首先,中国证监会具有部门规 章的制定权,需要确立一套规章制定的 制约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其 次,在审批权和审核权行使过程中,考 虑对证监会的制约机制;最后确保调查 权与处罚决定权的分离,保障复议工作 的相对独立性,完善复议监督机制。
》转 186 页
MODERN BUSINESS 现 代 商 业 187
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易所、法院;和中介机构五位一体的完 整的信息监管组织体系。第一,发挥全 国人大在建立相对完善的立法体系和执 法监督体系的作用;第二,证监会应以 证券有关法律为依据,制定证券市场重 大规则,并审核、批准证交所制定的细 则,应对重大市场行为行使监控权、调 查权和准司法权;授权证交所进行具体 的一线监管工作,应对证交所和中介监 管机构的监管活动和其他活动进行监 督,并纠正其不当行为;指导证券业协 会工作等;第三,法院可通过有效途径 平衡证监会的权力和对其规章进行司法 审查;第四,在强调政府集中统一管理 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与证券 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积极作用,形成政府 监管和市场自律协调运行的监管体系; 第五,提高对中介机构的信息监管质 量,使其行为接受证监会、交易所监督, 并承担法律责任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基础
目前,虽然我国的政府形象建设取 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级政府及工作人 员的政府形象意识普遍淡薄却是不争的
事实,更不用说将政府形象意识上升到 一种价值观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
政府形象意识,代表着一种深层次 的思想,代表着政府及工作人员对塑造 政府形象的自觉性,这种意识是塑造良 好政府形象的前提基础,更是政府形象 建设成果的有力保证。政府及工作人员 切实树立起政府形象意识,要从实际工 作中逐步培养,首先要做到真正了解政 府形象体系的内涵,领悟良好的政府形 象的重要意义;其次要随时弥补、改正 日常工作中损害政府形象的行为,在任 何场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言 行,意识到政府形象的重要性;再次就 是要充分利用与公众接触的机会塑造政 府形象,通过一些社交性的活动留给公 众一个熟悉政府情况的途径,这些都有 利于我们的政府和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 中留给公众一个良好的形象。
具体来说,电子政务通过利用计算 机网络系统公开政府信息,公众可以通 过电子政务快捷地获取包括政府规章、 文件、政策在内的各种信息,享受政府 提供的高质量服务。当代世界,许多国 家都在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我国政府同 样应该顺应潮流加快自己的建设步伐。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政 府应对危机的能力,还可以变革政府形 象传播的方式,使政府形象建设的成就 更全面地展现给公众。总的来讲,电子 政务和电子政府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 一条重要而有效的路径。
径;通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与普通公众 间的沟通、交流来传播政府形象;通过 各种社会组织的传播,针对不同社会群 体有效宣传,塑造政府形象。除此之外, 政府在进行舆论宣传时,应该注重能够 引导公众的心理,通过选择性地提供一 些真实、必要的信息,改变公众对政府 形象的歪曲理解,从而树立良好的政府 形象。在政府形象传播过程中,政府应 该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公众、 社会组织的作用,并且切实加强电子政 府的建设,真正做到勤政、廉政、政务 公开。只有构造有效的政府形象传播系 统,有效运用各种媒介系统传播政府形 象,才能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供保 障,现代政府形象才能得到公众的接受 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雷立钧,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资 本市场发展关系[ J ] ,财经问题研究, 2005(6) 2、章融,金雪军,机构投资者的培育 与证券市场的稳定[J],江西社会科学, 2002(7) 3、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 [M],法律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赵坤(1977-),女,河北廊坊人,河 北大学 2007 级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 向:税务管理。
186 现 代 商 业 MODERN BUSINESS
【参考文献】 1、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上、 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年 版 2、徐家良:《政府形象与战略》,杭州 出版社 1996 年版 3 、甄沃南《: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 象》,中国行政管理,2001 第 12 期 4、颜如春:《政府形象管理初探》,社 会科学研究,2002 年第 6 期
总的来讲,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一个 长期而复杂的工程,21 世纪对于我们国 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要在竞争 日趋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为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公 众期望和社会舆论将会对政府形象提出 更高的要求,如何塑造政府形象也将会 面临新的课题,建设一个完善的现代政 府形象体系需要各级政府不懈奋斗。
四、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妥善 应对公共危机的发生,这是塑造良 好政府形象的突破点
公共危机问题的发生,可以给政府 形象带来重大影响,政府处理危机的有 效程度则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目中 形象的好坏。一方面,危机局势直接影 响到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处理不好将 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对政府的合法性 造成损害,这无疑是对政府形象的严峻 挑战;另一方面,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如 果政府处理得当,妥善解决危机问题, 则能借机改善群众对政府的印象,对提 高政府形象大有好处。
【关键词】 政府形象;塑造;路径
政府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概念,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组织 系统作为有内在结构功能与行为活动的 体系在运作中所产生出来的客观的总体 效应;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在对政府 组织系统的客观总体效应进行评价时所 产生出来的综合印象。 从形成过程来看, 政府形象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相互作用的 产物,既有政府的作为过程,也有社会 公众的认知过程;从构成要素来看,政 府形象包括政府理念、政府行为和政府 绩效,其中政府理念是核心要素,政府 行为是政府理念的实施,政府绩效是政 府行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