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学生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3.知识点梳理:教师对圆的周长的概念、计算公式等进行梳理,确保学生理解清楚。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圆形物品的周长,解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软件(如画图、几何画板等)进行圆的周长相关图形的绘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圆形物品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学生回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圆的周长定义:教师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即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积极,知识学习扎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一)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

本节课从开始导入“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到后来的练习,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用好数学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

能力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懂”了,也不是“会”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思想方法。

这种“发现”只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三)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交往的能力。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信息窗3圆的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信息窗3圆的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数学教案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 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2.已知圆的周长c,求d=(),求r=()。

3.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就扩大()倍,周长就扩大()倍,面积就扩大()倍。

4.环形面积S=()。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
面积是()平方厘米。

6.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7.圆的半径增加1/4圆的周长增加(),圆的面积增加()。

8.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周长
长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谈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谈话:不论是古代的战车还是现代的汽车、飞机,它们的车轮都是圆形的。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通过欣赏圆的图片、举例生活中的圆、提出问题等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情境出发,
东韩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1)最大的双轮自行车车轮转一周前进多少米?
(2)车轮转动一周,最小的双轮自行车比独轮自行车多行多少厘米?(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63页自主练习第7题)
东韩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东韩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五 完美的图形----《圆的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圆的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3. 深入学习: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这些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说明其特点。

2.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定义: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2.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的周长C可以通过公式C=2πr计算,其中r为圆的半径,π(圆周率)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_第五单元《圆》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_第五单元《圆》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备课【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重点】1. 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措施】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

使学生感受到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第1节“圆的认识”。

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测量,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知道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一个固定点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感知。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2. 圆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钟表等,引出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定义:讲解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一个固定点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 性质: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见到的圆形物体。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5.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1. 圆的定义。

2. 圆的基本性质: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测量方法。

4.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

作业设计1. 练习题:绘制不同半径的圆,并测量其直径。

2. 应用题:设计几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3. 思考题:讨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1. 学生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 学生在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

4.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我执教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

以往在教学画圆的时候,是老师手把手的教,课堂上耗费许多时间。

其实画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他们喜欢画着玩,玩着玩着就会画了,为何不放在课下呢?于是,我制作了微课,将用不同方法画圆放在了课外,目的是想将“最合适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最合适的时间”,学生在微课学习之后,尝试用多种方式画圆,既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又感悟了一些圆的特征。

这也是对翻转课堂的一点尝试吧!我们知道,圆的科学定义是:在平面内,到达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

所以我尝试着从圆的本质属性出发,引领学生用“点的轨迹”的思想去感悟、体验和理解圆的本质属性,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圆的认识。

整堂课围绕感知、体验和深化圆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框架而展开。

游戏环节以初步感知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画圆环节以体验圆是确定固定长度(半径)围绕固定点(圆心)旋转一周形成的封闭图形;练习环节在多样的画圆方法中,提炼出画圆的共同点,深刻理解圆的本质属性。

我引领学生用“点的轨迹”思想学习,得到了成功的尝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用圆的本质属性来吸引学生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但最终能够真正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是数学的本质魅力,它才是维系学生不懈学习数学的源泉。

课堂上我没有创设情境,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股热情源于学生对数学本身魅力的吸引,源于对数学思考的挑战,源于对数学真理的追求。

为什么“在白纸画一个点,然后再画一些点,要求到第一个点的距离都是3厘米。

”形成的图形会接近于圆形?而当有无数个这样的点就会形成一个圆形,究竟里面隐藏着怎样的奥秘?是数学的本身魅力吸引着学生。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样一个画点平台,用圆规将它补充成一个圆的时候,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就在潜移默化中悄悄解决了。

“为什么圆有无数条半径?” “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都可以连接圆心成为半径,所以有无数条半径。

2016年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答案)

2016年最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习题答案)

第五单元完美图形——圆■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扇形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了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借助“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和:“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什么图形”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扇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了天坛的主体建筑—祭天台和祈年殿,并以文字形式介绍了祭天台和祈年殿的有关数学信息,借助“祭天台上层圆台的周长是多少米?”和“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及应用。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了北京奥运会圆形中心舞台的图片,并文字出示了舞台的直径和中间升降舞台的直径,借助“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和“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环面积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和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2.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发现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青岛市某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

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如圆的定义、圆心角和弧、圆上的点等,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圆的周长及其计算展开。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圆周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3.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道问题导入本课的主题:小明家的院子有一个圆形草坪,其周长为12米,半径为多少米?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计算圆的周长,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圆的周长的计算方式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感性认识圆周率将铜元抛在课桌上,引导学生发现铜元的轨迹是一个圆形,邀请学生伸手握住铜元旁边的带有3.14字样纸条的圆板,出示直径为2厘米的铜圆板,掰成两半,分别沿着圆周放置,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圆周率的概念。

3. 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画在黑板上的圆和直径、半径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几道简单例题和学生一起演算,达到熟练掌握计算圆周率的目的。

4.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圆周率的计算公式,老师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写出答案,感受周长计算的过程。

编写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题,有些练习需要求半径,有些需要求直径,还有一些需要直接求圆的周长,这些题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和圆周率的概念。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圆周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五、多媒体手段使用幻灯片和数字实例来具体化圆周长计算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

六、作业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巩固练习题、拓展练习和思考性题目,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特点和圆周率的含义;2.会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3.能够求解有关圆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2.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和计算;3.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

三、教学难点1.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求解;2.圆与其他图形的比较和求解的思维转化。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2.讲授法;3.演练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到圆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环节2.1 圆的特点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对圆的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强调直径、半径和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2 圆的周长公式通过实例演算,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2.3 圆的测量通过实验室实际操作和示范,教授直径和半径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

3. 演练环节3.1 练习题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

3.2 拓展练习通过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环节通过讲解和复习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将圆的特点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考察学生对于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圆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应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并且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课时活动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课时活动设计

《圆的周长》课时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会计算圆的周长。

2.掌握圆周长计算公式。

【技能目标】1.在自主探索圆周长计算方法过程中,能够主动迁移“化曲为直”的方法。

2.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理解目标】:1.圆的周长是它一周的长度;可以用绕绳法、滚动法等“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

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即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学准备:学生:2人一组——准备1个大小不同(直径分别为3cm、4cm、5cm)的圆、线绳、直尺,记录数据的研究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最近研究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圆。

研究圆和研究其他平面图形一样,一般是从“形状”和“大小”两个角度研究。

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圆的形状吗?2.要描述圆的大小,一般用直径或半径描述,有时还会用它的周长和面积来说明。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自主探索1.关于圆的周长你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问题,我们选择大家感兴趣的、有价值问题深入研究。

2.圆的周长指的什么?3.怎么测量圆的周长?(1)(拿一个学具圆)想知道这个圆形学具的周长,怎么办?(2)以前我们测量长度都是用直尺,可这个是曲线图形,怎么量?(化曲为直)(3)这些办法都可以得到这个圆形学具的周长。

除了测量之外,还可以怎样得到圆的周长?4.怎么算圆的周长。

(1)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设计一个研究方案证明你的猜想?课件出示研究方案:1.每组测量一个圆的周长(测量数据保留一位小数);2.汇总各组测量的数据;3.根据数据找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古人怎么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课件出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的倍数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3)圆周率到底是多少?我们人类是怎么探索圆周率这样一个看似非常复杂的数的呢?课件出示微视频:①古人用实验法得出圆周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的《周髀算经》“周三径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第1节“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画法的掌握。

3.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量角器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和特征,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3. 演示: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圆的画法,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

4. 练习:让学生动手画圆,巩固圆的画法。

5. 讲解: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6.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画法3. 圆的半径、直径、圆心4. 圆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它们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2. 请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下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巩固学生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涵盖了课堂的实际操作和学生的互动,是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 圆的认识︳青岛版一、设计理念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认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圆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形态和性质2.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时间分配:2个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引入1.1 教师把圆形椅子放在教室中央,引导学生找到圆形并举手回答,“老师,这个是圆形。

”1.2 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并说明圆形椅子即为圆形。

教学活动2:讲授2.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PPT向学生展示圆的定义及其性质,包括:•定义:平面内的所有点与一个固定点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叫做圆。

该固定点叫做圆心,距离叫做半径。

•性质1:圆的半径相等。

•性质2:圆的直径等于其半径的二倍。

•性质3:圆的周长等于其直径的三倍。

•性质4:圆的面积等于其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2 通过示意图和数学公式,讲解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活动3:练习3.1 发放练习册子,提供5道集中练习。

学生可自己独立完成,或与同桌小组讨论后再答题。

3.2 结束后集中讲解答案,帮助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活动4:巩固和延伸4.1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圆形画板进行绘画,勾勒圆形和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4.2 分别对于学习内容的易错点和推广性进行深入讨论,并设立展示区,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发现展示出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圆形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的方法计算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本次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信息窗3环形圆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信息窗3环形圆面积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数学教案教师赵娜娜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时间教材简析本课教学是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及应用之后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及应用。

教材通过对直观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建立图式模型,进而利用刚建立的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圆环的认识已有生活经验,但对于它的形成过程缺少理性地思考;学生对直观的圆环面积计算问题应该不大,但以此作为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缺少经验,部分学生在思维上的跳跃较大,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两极分化会比较严重。

教学重点是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形成环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简介(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应用)----(小结)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1.我们每人的桌上都有半径是10厘米的圆,谁能告诉大家,求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2.操作。

我们能在一个圆内剪一刀就剪掉一个图形,使它变成一个新的图形吗?试试看?(学生剪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合作。

把你剪出来的新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并告诉大家,你剪出的是什么图形,给新图形取个名字。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找环形。

说环形物体(当有学生展示出环形后)。

问:哪些物体是环形的,哪些物体上有环形?教具展示:环形图片。

2.交流。

说环形的剪法。

让剪出环形的学生边剪环形边说环形的裁剪过程。

3.操作。

剪环形。

全体学生各自在外圆半径是10厘米的圆内剪一个内圆半径是3厘米的环形。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探究。

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青岛版)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圆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圆的特征、会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难点:会用周长、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生1:我认识了圆,我还知道圆的特征。

生2:我知道了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并知道圆周率是怎样来的。

生3:我学会了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为整理梳理知识结构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要不讨论一下,然后尝试整理。

看看那组同学做的比较好。

(1)讨论知识联系。

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小组内说想法。

(3)交流展示。

指名到展示台前进行汇报。

生:展示知识网络师: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应用我们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构造知识网络,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条理,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

(三)巩固新知:1、综合练习第1题(动手操作)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对圆有了深刻的了解,那我们就先来画一个圆,要按要求来画:①画一个半径昰1.5厘米的圆。

②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③画出一条它的对称轴。

(让学生独立动手画圆,并且互相比较交流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怎样?所有的直径怎样?)2、综合练习第2题。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青岛版)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圆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圆的特征、会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难点:会用周长、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生1:我认识了圆,我还知道圆的特征。

生2:我知道了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并知道圆周率是怎样来的。

生3:我学会了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为整理梳理知识结构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要不讨论一下,然后尝试整理。

看看那组同学做的比较好。

(1)讨论知识联系。

学生分小组进行尝试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小组内说想法。

(3)交流展示。

指名到展示台前进行汇报。

生:展示知识网络师: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应用我们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构造知识网络,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条理,思路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

(三)巩固新知:、综合练习第1题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对圆有了深刻的了解,那我们就先来画一个圆,要按要求来画:①画一个半径昰1厘米的圆。

②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③画出一条它的对称轴。

(让学生独立动手画圆,并且互相比较交流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怎样?所有的直径怎样?)2、综合练习第2题。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本题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第1节“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圆周的概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学会用圆规画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的画法,特别是圆规的正确使用。

3. 圆的半径、直径与圆周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钟表等)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与发现1. 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总结圆的定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性质,如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3. 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用圆规画圆。

三、讲解与示范1. 详细讲解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圆周的概念。

2. 示范如何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3. 通过实例讲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练习与应用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总结与评价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可包括以下内容: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的画法及圆规的使用。

3. 圆的半径、直径与圆周的关系。

4.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标出其直径和圆周。

2. 设计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完美图形——圆■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扇形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了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借助“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和:“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什么图形”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扇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了天坛的主体建筑—祭天台和祈年殿,并以文字形式介绍了祭天台和祈年殿的有关数学信息,借助“祭天台上层圆台的周长是多少米?”和“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及应用。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了北京奥运会圆形中心舞台的图片,并文字出示了舞台的直径和中间升降舞台的直径,借助“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和“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两个问题,引入对圆和环面积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和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2.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发现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及转化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教学建议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2、通过画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

3、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4、可以充分利用史料,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5、建议学生记住一些π的倍数值,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1~10)倍的π一定记住。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1 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55~59页,圆的认识⏹教学提示画圆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学目标新 -课 -标 -第- 一-网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圆的特征难点: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圆规、钉子、一小段棉线、刻度尺。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圆规、钉子、一小段棉线、刻度尺、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生:认识。

轮子都是圆的。

师: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入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的,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的,从而引入课题的学习和研究。

(二)探究新知:1.师: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师: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生1: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生2: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生:不圆师: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

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圆规画圆生: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师: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习第1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

生:答.2.师:对折一些你准备的圆形纸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2:对称轴是直径。

(师纠正,对称轴是条直线,这个说法不对,应是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生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4:我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师: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学生小组先讨论一下步骤。

找讨论的比较好的小组回答。

生:步骤1、在自己画的圆中多画几条直径和半径步骤2:分别测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

师:下面开始研究……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生1: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生2: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生3: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师:现在能知道为什么轮子设计成圆的了吗?生:平稳师:原因呢?生:半径相等。

.课件出示涂一涂师:涂色部分的形状像什么?生:扇子。

特征:有一个顶点在圆心的角。

两条半径,一端弧,这个叫角圆心角。

设计意图:本节一是概念,二是圆的特征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来研究,教师少讲,让学生操作,实验得到圆的特征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认识扇形和圆心角。

(三)巩固新知:一、画一画,加深圆的特征的认识。

师:圆确实是一种美丽的图形,想不想画一个圆?1、自主练习第4题。

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按要求画圆:⑴半径3厘米⑵直径4厘米2、自主练习第6题(多媒体出示,学生自主练习,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把对称轴画标准且把所有的对称轴画出来。

3、自主练习第8题(多媒体出示)。

巩固对圆、数对、平移知识的综合应用。

格子纸上给出一个圆,①、用数对表示圆心的位置;②、将圆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2格;③、以另一点(11,4)为圆心画一个圆,使其半径是上图中圆的2倍。

4、自主练习第9题(多媒体出示).请仔细观察,你能画出哪些美丽的图案?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欣赏。

选取有创意的大屏幕展示。

体会圆是完美的曲线图形。

5、自主练习第10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第(1)小题是要求画出正方形的内切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圆心在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上;第(2)小题是要求画出正方形的外切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对角线,圆心在正方形的交点上。

二、算一算。

.6、自主练习3,通过表格练习直径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7、自主练习7,研究正方形的内切圆边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这个要作为一个常识掌握)第二个图,补上一半,还是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

8、师:谁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生:尝试操作设计意图:通过分类练习练习,分别巩固圆的特征和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四)达标反馈1、填空(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做圆的半径。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3)画圆时()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4)一个圆有()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是()所在的直线。

(5)在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2、看图填空(图中单位:厘米)d=()厘米 r=()厘米3、选择(1)要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叉开()。

A、4厘米B、2厘米C、8厘米(2)圆的大小与()无关。

.A、直径B、半径C、圆心(3)在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

A、直径是4厘米B、半径是4厘米C、直径是4厘米答案:1、线段,圆心,圆上,圆心,半径,无数,直径,12。

2、 3,2。

3、B、C、C。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巩固有关圆的概念,圆的特征,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给大家说说。

谁能把我们今天的问题再叙述一下?思路是怎样的?你理解了吗?预设:1、我学会了圆的一些概念。

2、我学会了圆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又提升了学生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 )( )( )( )第1课时:圆的认识 1、判断。

(1)所以的直径都相等,所以的半径都相等。

( ) (2)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

( )(3)圆的对称轴是直径。

( )(4)因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半圆也有无数条对称轴。

( ) (5)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用它画出的圆的直径是4厘米。

( ) (6)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 ).2、画一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和半径是1厘米的圆。

3、填表扇形各部分的名称答案:1、×、×、×、×、√、√。

2、 略。

3、 6,0.8,6.4,1.5。

4、(从上到下)弧,半径,圆心角,圆心。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 半径: 直径: 圆心确定圆的 ;圆的半径确定圆的。

圆的特征: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所以的直径都相等,所以的半径都相等。

(强调:同一个圆或等圆).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强调:同一个圆或等圆内。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d=2r;半径等于直径的12,r=12d。

扇形:圆心角:⏹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积极,知识学习扎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一)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

本节课从开始导入“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到后来的练习,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