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并报表中,为什么把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

合集下载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会计实务,会计实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主要是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进行转换,偶尔也会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化导致同一种核算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前后会计处理的不同。

以下介绍几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减资后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在减资处置股权之前是母子公司关系的,在减资处置股权之后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导致对被投资单位只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应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 处置股权日(丧失控制权日)投资单位个别报表中的处理。

(1)处置部分股权后,对于剩余股权对应的投资成本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若前者大于后者,视为商誉,不调整投资成本;若前者小于后者,调整处置投资当年年初留存收益(原取得投资与处置投资不在同一年度)或计入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原取得投资与处置投资在同一年度)。

(2)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这期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单位对投资成本的调整。

①对于原取得投资日至处置投资当年年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部分调整年初留存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实现的除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调整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②对于处置投资当年年初至处置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以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除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部分调整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2. 处置股权日(丧失控制权日)投资单位合并报表中的处理。

丧失控制权日,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处置股权所得价款加上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与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子公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至丧失控制权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

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

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股权投资的调整处理合并报表准则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所以要调整到权益法要求的结果需作三项调整处理:(1)调整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调整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3)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作调整分录(1)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根本区别: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或亏损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且母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因此需作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同前)”。

作调整分录(2)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下对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当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的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要将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处理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的结果,就必须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并同时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需作调整分录: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作调整分录(3)的原因也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上的不同:在子公司发生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的数额。

因此必须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以达到权益法的要求。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主要是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进行转换,偶尔也会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化导致同一种核算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前后会计处理的不同。

以下介绍几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减资后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在减资处置股权之前是母子公司关系的,在减资处置股权之后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导致对被投资单位只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应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处置股权日(丧失控制权日)投资单位个别报表中的处理(1)处置部分股权后,对于剩余股权对应的投资成本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若前者大于后者,视为商誉,不调整投资成本;若前者小于后者,调整处置投资当年年初留存收益(原取得投资时点与处置投资不在同一年度)或计入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原取得投资时点与处置投资在同一年度)。

(2)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单位对投资成本的调整。

①对于原取得投资日至处置投资当年年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部分调整年初留存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实现的除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调整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②对于处置投资当年年初至处置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以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除净利润以外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部分调整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2.处置股权日(丧失控制权日)投资单位合并报表中的处理①丧失控制权日,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②处置股权所得价款加上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与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子公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至丧失控制权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在合并报表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在合并报表中的运用

IN RONG TIAN DI金融天地J- 96 -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产的经济行为。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可以理解为是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简化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可以理解为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简化处理。

在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长期股权投资基本概念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产的经济行为。

投资是把资产投放出去的行为,投放资产的行为就是投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或实现增值。

只要目的在于获取收益或实现增值,该种投放行为就是投资性的行为,或者叫投资。

把房地产投出去,不是为了当股东,是为了收租金和实现增值,就叫投资性房地产。

把货币、各种资产投出去,目的在于获取利润或者实现权利的增值,就是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

不管投什么,为了实现增值、获取收益或两者兼有就叫投资。

对外投资范围非常广泛,在会计上常见的两大类型: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

债权性投资是成为被投资单位的债权人。

权益性投资又称股权性投资,即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

无论是债权性投资还是股权性投资,都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概念,即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都属于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合同,合同中的权利方在会计里是金融资产,合同中的义务方在会计里是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如果是债权性投资,持有债权投资一方为权利方,作为金融资产核算。

发行债券投资一方为义务方,一般作为金融负债核算。

债权投资只能按照22号准则分为三类,股权投资既可以按照22号准则分类,也可以按照22号准则去考虑。

权益性投资在会计里以重大影响分为两部分,重大影响以上称为长期股权投资,重大影响以下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里的金融资产类别,只有两种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三类既有债权也有股权,长期股权投资的三种情况只能是股权。

债权投资做不了长期股权投资只能是金融资产,并且分布于三类,股权投资有一部分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一部分作为金融资产中的第二类和第三类。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小结2010-9-14根据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的变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会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转换,成本法核算实际上有两种,一是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一是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实际上涉及三种核算形式的转换,即权益法、成本法(非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便于以下的讨论,将这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称之为合并)。

而且,引起核算方法转换的原因一是增加股份,二是减少股份(或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类型。

一、因增持股份引起的转换1、从成本法到成本法(不是指子公司采用的成本法,以下同),比如持股比例10%到15%。

该种变化不涉及特别的会计处理方法,它实际上只是一项追加投资,适用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规定。

2、从成本法到权益法,比如持股比例15%到25%,达到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程度。

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应区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加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首先,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2)其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开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商誉或计入损益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

技术探索TECHNICAL PROBE·综合2011年第8期(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能够实施控制或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由没有重大影响变为有重大影响时,以及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由控制变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本文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一、因追加投资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而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企业因追加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9年初以货币资金向乙公司投资850万元,占乙公司股份的l0%,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因对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

2010年1月4日,甲公司又以1200万元的价格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入乙公司的股份,取得乙公司12%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4000万元。

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对该项投资改为权益法核算。

甲公司原取得投资日至新增投资日之间,乙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并分配现金股利400万元。

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解析一: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摘要:一、为什么要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调整的具体操作方法1.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2.合并报表过程中注意事项正文: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我们需要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进行对冲,使报表更加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一、为什么要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成本法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购入成本进行核算,不随子公司净资产变动而调整。

而权益法则是根据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调整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价值,更好地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调整的具体操作方法:1.调整分录:在进行调整时,我们需要编制一笔分录。

具体操作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这笔分录的目的是将母公司原本按照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调整为权益法下的价值。

2.合并报表过程中注意事项:在进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认真核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投资关系,避免误操作。

b.按照权益法重新计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价值,确保报表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c.调整分录时要与其他报表项目进行衔接,避免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

d.调整后要密切关注报表数据变化,分析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使合并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处理

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处理

长投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合并交易。

在进行合并报表处理时,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本文将分别介绍长投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在合并报表处理中的应用。

一、长投成本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长投成本法是一种处理投资公司持有的股权投资的方法。

根据长投成本法,投资公司按照其购物股权投资时支付的成本计量股权投资,不考虑被投资公司的每期盈余分配和资产净值变动对投资账面价值的影响。

即使被投资公司的每期盈余分配未予投资公司支付,也不进行损益调整,反而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变动。

长投成本法适用于被投资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具有持续长期关联的情况,即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具有较大的控制权或显著影响权,但未构成子公司的情况。

二、权益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权益法是一种处理投资公司持有的股权投资的方法。

根据权益法,投资公司按照其所持有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计算其应享有的股权投资盈余,将其逐期纳入投资公司的损益表中。

这意味着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每期盈余的分配与被投资公司的资产净值变动直接影响投资公司的盈余。

权益法适用于被投资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具有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权的情况,即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有控制或显著影响。

三、长投成本法与权益法在合并报表处理中的应用1. 合并报表处理的具体步骤在进行合并报表处理时,无论是采用长投成本法还是权益法,都需要按照以下具体步骤进行处理:(1)确认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2)计算出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应享有的股权投资盈余;(3)将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盈余纳入投资公司的损益表;(4)合并投资公司和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形成合并报表。

2. 长投成本法在合并报表处理中的应用实例以A公司为投资公司,B公司为被投资公司,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权投资。

按照长投成本法进行合并报表处理:(1)A 公司购物 B 公司30的股权投资时支付成本为 1000 万元;(2)B 公司年度盈余为 200 万元,30 的归属 A 公司,其中 A 公司已确认 10 为投资收益,20 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变动;(3)A 公司将投资收益 10 即 20 万元,和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变动 20 即 40 万元及 B 公司股东权益30 即 60 万元合并入财务报表。

【税会实务】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

【税会实务】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合并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抵销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处理
合并报表准则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成本法核算,所以要调整到权益法要求的结果需作三项调整处理:(1)调整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调整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3)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作调整分录(1)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根本区别:在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或亏损时,成本法下不需作任何处理,而权益法则要求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且母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份额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因此需作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同前)”。

作调整分录(2)的原因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下对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当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的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要将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处理结果调整为权益法下的结果,就必须抵销原按成。

权益法变成本法合并报表调整分录

权益法变成本法合并报表调整分录

权益法变成本法合并报表调整分录权益法变成本法合并报表调整,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将使用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使用成本法核算的要求,以便进行合并报表编制。

下面将从调整的目的、调整的方法、调整的内容、调整的会计分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调整的目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权益法强调对被投资公司在各个时期所发生的交易进行跟踪和核算,并以所持有股权比例所对应的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

而成本法则是以投资时计量的成本为基础,强调对投资所支出的成本进行跟踪和核算,并以所持有股权比例所对应的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为会计确认的基础。

由于权益法和成本法在核算方法上的不同,会导致合并报表中出现一系列的会计差异,为了消除这些会计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合并报表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合并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用户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

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变成本法合并报表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收益调整法和郗照准则调整法。

1.收益调整法:此方法是将使用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净利润进行调整,以消除由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方法的差异所带来的会计差异。

一般来说,使用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利润会小于其真实利润,因此需要将差异进行调整,增加合并报表中的净利润。

2.郗照准则调整法:郗照准则是我国财务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为了适应企业在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后能够对各种经济事项进行正确核算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权益法下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达到消除会计差异的目的。

三、调整的内容权益法变成本法合并报表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对子公司损益调整、对子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调整等。

1.投资减值准备:由于使用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利润会小于其真实利润,可能会导致投资价值减少,因此需要进行投资减值准备。

2.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对于使用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在合并报表中需要按照成本法核算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处理明确投资的记账和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购买股权时,以及与之相关的支出也要合理进行处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得到了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报表上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式,从成本法转向权益法,来更好地反映相关业务的真实成本以及投资的收益支出。

什么是成本法与权益法?本法是指投资者在投资流动性较好的金融资产时,将交易后的金额减去投资前的金额,以及因此可能产生的其他支出等汇总地计入投资成本,从而反映被投资企业资产的价值,从而反映被投资企业的营运收益能力。

权益法则要求投资者在投资股权时,记录真实的投资金额,并将投资收益支出记入利润表中。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处理,是指企业在投资长期股权时,明确了投资的金额,以及随后的投资收益支出,并将投资的金额放入投资成本中,将投资收益支出放入利润表中。

根据转换原则,在转换成资本权益法之前,首先应确定投资金额,并将收购其它股东股权所支付的费用以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费用”项目归入投资成本,然后以“发行费用”的形式向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进行转移,该费用按期分配,直至该费用完全分配时,结束期货投资收益的计提。

除了需要确定投资金额之外,还需要考虑影响会计报表的一些因素。

比如,被投资企业的未来收益预期,是否会将投资收益纳入利润表,投资企业是否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经营权是否由投资企业拥有等。

此外,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过程中,也要平衡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由此可以抵消资本金的充盈或减少,有助于保障投资企业的资本稳定性。

此外,要注意,如果投资者拥有投资企业的股权,单独识别购买股权的费用,而不是把它们计入投资成本,则必须特别说明计入利润表的费用是计提的投资收益支出。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处理,是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间协议中最重要的一环。

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投资金额的确定,以及收益支出等因素,以便有效反映真实的投资情况,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天涯论坛 > 会计 > 学习考试 [我要发帖] 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区分成本法和权益法 楼主:琴瑟河边 时间:2009-03-05 18:32:55 点击: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66 回复:19 回复 收藏 更多 楼主 有几个问题一没弄明白: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权益法,采用成本法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调整为权益法然后再抵销,为什么要这么折腾?特别是碰到这种由持股比例上升导致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例子,先要从权益法追溯调整到成本法,到末了编合并报表又要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再又抵销掉,真有点折腾的味道,教材只讲了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意义在哪里? 2.成本法改权益法的问题 因持股比例上长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会追溯调整,但是,之前采用的成本法时获得的现金股利部分为什么不追溯调整呢? 知道答案的来露个脸吧! 更多 .买白银竟然也能赚钱,我妈就赚了一点,求高手指点.黄金保值我是知道的,但它竟然能比股票更赚钱?.为何我家的浴室能一直让他流连忘返?.我希望遇见一个爱旅行的女生跟我去西藏.不用羡慕土豪,我花小钱也能化身高大上.花小钱办大事!中立推荐全网值得买商品 回复 收藏 1楼 楼主:琴瑟河边 时间:2009-03-05 22:26:00 没有达人啊,自己的沙发自己坐啰 回复 收藏 2楼 作者:sheironwa 时间:2009-03-06 11:48:00 这是新准则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想解疑释惑 回复 收藏 3楼 楼主:琴瑟河边 时间:2009-03-06 14:27:00 我只知道国际上都是这么做的,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啊?难道这个问题很 收藏 4楼 作者:小手冰冰凉1 时间:2009-03-06 18:50:00 因为有些投资无法归为成本所以就权益罗(好像是废话,^_^) 回复 收藏 5楼 作者:翼空斋主人 时间:2009-03-06 20:49:00 是啊,也很想知道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回复 收藏 7楼 作者:robertxu2 时间:2009-03-07 20:58:00 我想,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都可以往会计理论里去搜寻。 回复 收藏 8楼 作者:二哥二 时间:2009-03-08 04:25:00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权益法,采用成本法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调整为权益法然后再抵销,为什么要这么折腾? 采用成本法的原因在于:对投资损益反映的更直观----权益法相比较而言,更注重反映被投资体的的公允价值。实际上这一条主要针对的是:是谁在看当期的会计报表?在合并报表之前,主要是母公司管理层在看,而合并报表却又主要是针对外在的需要者,比如小股东,欲投资者等;而且对于上市公司一类的,国家本就明文规定各公司的会计报表须采用统一的口径和方式;非上市公司采用的核算方法日后也有趋同的要求。另类点的解释就是:老板多是大老粗,不大明白哪些弯弯绕绕;投资者要想投资,搞明白弯弯绕绕更有利。在我印象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关键点,一般都有简要解释,你可以找找看。 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调整,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上的,因为合并调整项的口径要一致。 2.特别是碰到这种由持股比例上升导致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例子,先要从权益法追溯调整到成本法,到末了编合并报表又要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再又抵销掉,真有点折腾的味道,教材只讲了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意义在哪里? 举个简单例子你大概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母公司对被投资的联营企业增股达到完全控股,使其成为完全的子公司,这时候,大老粗成为使用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唯一人士,让大老粗顺利理解母公司会计报表的价值大于折腾会计人的成本---人家付你钞票,折腾你也是应该的。再按权益法合并报表就好理解了:外部环境需求和核算口径需求。 3.因持股比例上长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会追溯调整,但是,之前采用的成本法时获得的现金股利部分为什么不追溯调整呢? 权益法注重反映被投资体的公允价值,现金股利等货币性资产没有折价溢价的问题,所以不用调整。账目上的调整,是因为公允价值和投资成本有个差额,这个差额需要对相应科目进行调整才能做到权益法所要求的结果。 07年这个新准则,在不少细节上都表现出了一种思维混乱:比如这个长期股权投资混淆了短期投资(现在好像叫金融工具什么的)的部分内容,新旧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内容的混乱,公允价值在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不明确,净值现值等概念应用等,尤其是公允价值、净值、现值等概念的应用,简直就叫一塌糊涂。大家抖擞精神,准备迎接这个破准则的纷至沓来的各种补丁吧。 回复 收藏 9楼 作者:8K薄荷籽 时间:2009-03-08 17:31:00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本质区别是一个认账面价值、一个认公允价值 母子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属于同一集团。为了防止其利用长期股权投资操控利润,所以必须认账面价值,即用成本法。 回复 收藏 10楼 作者:tygl1234 时间:2009-03-08 19:57:00 07年这个新准则,在不少细节上都表现出了一种思维混乱:比如这个长期股权投资混淆了短期投资(现在好像叫金融工具什么的)的部分内容,新旧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内容的混乱,公允价值在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不明确,净值现值等概念应用等,尤其是公允价值、净值、现值等概念的应用,简直就叫一塌糊涂。大家抖擞精神,准备迎接这个破准则的纷至沓来的各种补丁吧 --太赞同了,这几个概念的应用在几个准则中互相矛盾,漏洞不少,真不知当初caizheng部那些zhu们是怎么想的! 回复 收藏 11楼 作者:二哥二 时间:2009-03-08 20:20:00 为了防止其利用长期股权投资操控利润,所以必须认账面价值,即用成本法。 ------------------------------------------------------------------- 这个说法不成立: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须采用权益法调整后再行合并。这是规定,也是规范会计信息的要求。对外而言----如对财税部门,对外在投资者或者欲投资者,合并财务报表才是唯一规范的财务文件。这样,母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编制出的报表,是对内作用的。既然是对内,那么操控利润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吧?我想谁都不会弄堆假数字给自己看。那么,防止以操控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来对母公司的损益进行造假,这根本就不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的选择而能达到的。 作为会计准则或者会计核算的规定,都有一个假定的前提条件:假定会计主体存续期间是真实,连续,这中间实际上隐含的意思是正常经营环境下,在公众遵守的正常经营规则下,准则才有意义。比如要排除战乱,自然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崩溃,还要排除违法犯罪行为对修订准则或者规定的影响。前者不用多解释了,经济崩溃了还哪来的准则规则,都去打砸抢了或者被军管了;而操控损益是犯罪,是刑事法律调整范畴,不是会计法规所能涵盖的。 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需要扩大知识面,要跳出会计来论会计。嘿嘿,不说了。 回复 收藏 12楼 作者:LotusBud777 时间:2009-03-09 11:35:00 简而言之,就是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面前持股比例足够牛逼了,就要用权益法来分配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而不是让被投资企业按自己的思维以股利的单纯形式来对投资公司分配利润,也就是说要防止被投资公司从利润中做手脚。 回复 收藏 13楼 作者:zhouzhou40801 时间:2009-10-16 22:00:00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不去思考就很难掌握运用规则啊!! 回复 收藏 14楼 作者:青牛哥哥 时间:2009-10-18 18:18:00 记号 回复 收藏 15楼 作者:racheltoto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0-09-17 22:42:00 马克 回复 收藏 16楼 作者:haoli006 时间:2011-03-07 09:40:00 为什么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用成本法核算? 尤其是,控制下,集团到出年报时要编制企业合并报表,又要将成本法转换成权益法,为什么控制下不用权益法核算,反正到头来都是一样的? 最坚强的理由在哪里? 第一,如果控制下用权益法核算,那么通过操纵子公司的利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母公司的利润。反对意见:反正母公司能操纵子公司,合并报表中成本法到底要转为权益法的,期中不能操纵,我期末能操纵啊。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一方面,减少你操纵的几率,所以母公司的股价顶多年末疯狂一下,不会在一整年都处于“人为”的波动中;一方面,增加你操纵的难度,成本法核算,只有在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时候才确认收入,保证现金流与利润的“一致”。否则,在权益法上,可能利润狂飙,但却没有现金流入。可以说,两种核算方法起到了谨慎监管企业的作用。 第二,对应第一,如果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尽管到头来子公司也是要现身,但是无从知道长期股权投资利润的“质量”,也难逃母公司操纵子公司从而操纵集团利润。 第三,光有成本法核算还不行,还必须给控制“扩容”。如果很死板地规定只有50%,那企业就可以规避“控制”,让其“子公司”消失在公众视野当中——无需在期末合并报表中将隐藏人物披露出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安排来实现控股不足50%的实际控制。既通过操纵实际上的子公司来调节利润,又不用将子公司暴露于公众面前。而现行准则给控制定义成“实际控制”,相当于把众多“丑媳妇”(说母公司的不良资产也行)都拉出来见“公婆”(社会公众)了。

合并报表投资收益抵消的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投资收益抵消的通俗理解

合并报表投资收益抵消的通俗理解我们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老师告诉你有这样一笔分录: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利润分配-年初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向股东分配股利年末未分配利润我相信很多人能够熟练记住并且应用该笔分录,可是当问到为何要做这笔分录时,大部分同学并不理解,今天小马就教大家如何通俗理解该笔分录的原理。

本文对该原理的解释,只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通俗理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第一方面,从科目结转的角度来理解,大家都知道,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原本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因此,会有这样一笔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所有利润表相应科目都结转了,最终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了。

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合并报表中如何结转投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模拟(记住,就是模拟,合并利润表并不体现该投资收益)将投资收益结转进入权益,损益抵消分录最终的效果就是:借:投资收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净利润)贷: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将该笔分录再进一步汇总就是:借:投资收益贷: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即,投资收益最终转入了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合并计算于归属于母公司的权益。

举个例子,假设A出资80万元,B出资20万元,成立了小马公司,小马公司本年度实现净利润20万元,截止资产负债表日,小马公司资产总计120万,所有者权益120万元。

当A编制合并报表时,A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80万(成本法核算结果),资产增加120万,多出来的40万如何处理呢,按照上述原理,本年净利润20*80%=16万元,进入归属于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加上少数股东权益20+20*20%=24万元,因此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最终体现的结果是:借:资产 120贷:长期股权投资 80 --资产增加40贷:未分配利润 16贷:少数股东权益 24 --权益增加40第二个方面,从合并报表数据汇总角度来看,看过上述第一部分的分析,大家都明白了,合并报表的本质就是,抵消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权益,然后再加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这样资产负债表就平了。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摘要:一、引言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及区别三、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意义四、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常见的核算方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提高,有时需要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进行核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相关内容。

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及区别1.成本法:是指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将其与投资所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的方法。

2.权益法:是指企业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所取得投资所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的方法。

成本法关注的是投资的购买成本,而权益法关注的是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价值。

三、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意义1.更准确地反映投资收益:权益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投资所占被投资单位的权益份额,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账面价值变动。

2.有利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监管:权益法有利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更加全面的监管和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1.计算初始投资成本调整额:初始投资成本调整额= 投资所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投资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

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借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额,贷投资收益。

3.调整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额。

五、总结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理解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原理,并掌握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摘要:1.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概述2.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原因3.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4.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注意事项5.总结正文:一、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概述在企业进行合并报表时,通常会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法。

成本法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权全部纳入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从而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投资收益。

而权益法则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只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股权部分,不涉及子公司的负债和资产。

当企业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

二、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原因企业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符合会计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控制权时,应采用成本法;当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

因此,当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权减弱,转为重大影响时,需要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2.提高报表透明度:采用权益法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投资收益,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3.增强报表可比性:采用权益法可以与其他采用权益法的企业进行财务比较,提高报表的可比性。

三、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调整事项:分析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类型,确认是否需要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2.计算调整金额:根据子公司的净资产和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出需要调整的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根据调整金额,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包括借方和贷方科目。

借方科目通常为“投资收益”,贷方科目通常为“长期股权投资”。

4.调整报表数据:将调整金额分别调整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资产、负债、权益和利润等。

四、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合并报表成本法转权益法调整分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调整依据充分:在进行调整分录时,应确保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类型发生变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被动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

被动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

被动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摘要:一、被动稀释成本法概述二、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意义三、被动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步骤四、注意事项及实用建议正文:一、被动稀释成本法概述被动稀释成本法是指在企业合并过程中,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以反映因其他投资者购买子公司股权而导致的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的影响。

这种方法能够使母公司在合并报表中更准确地反映其对子公司的控制权益。

二、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意义1.提高报表真实性:通过转权益法合并报表,可以真实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估。

2.揭示经营成果:转权益法能够揭示母公司因子公司股权稀释所导致的投资收益变动,有助于分析企业间的投资效益。

3.符合会计准则: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以体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被动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步骤1.计算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的金额:根据其他投资者购买子公司股权的价格和持股比例,计算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的金额。

2.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将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重新计算子公司净利润:将子公司净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按照调整后的母公司持股比例进行计算。

4.编制合并报表: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按照权益法进行合并,形成合并报表。

四、注意事项及实用建议1.转权益法时,应注意遵循会计准则,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2.在计算母公司持股比例下降的金额时,要充分考虑其他投资者的购买价格和持股比例。

3.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时,要确保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4.企业在进行被动稀释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时,可以借鉴同行业的做法,提高报表的可比性。

5.定期对报表进行审查,确保报表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的处理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们在合并报表中的应用会有一些不同。

首先,成本法是一种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适用于当一个公司拥有另一个公司少于50%的股权时。

在成本法下,母公司按照投资成本记录对子公司的投资,而不考虑子公司的净资产变动。

在合并报表中,母公司将其投资成本与子公司的净资产合并,形成合并报表。

然而,成本法下的合并报表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子公司的净资产变动对母公司的影响。

相比之下,权益法适用于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超过50%的股权的情况。

在权益法下,母公司按照持有的股权比例记录对子公司的投资,并将子公司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比例纳入合并报表中。

这种方法更好地反映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影响,因为母公司实际上可以对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一个公司在不同时间采用了成本法和权益法对同一家子公司进行投资,那么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成本法下记录的投资转换为权益法下的投
资,以确保合并报表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影响。

总的来说,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不同的合并报表处理方法,它们在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以确保合并报表能够准确地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合并报表编制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合并报表编制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

合并报表编制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比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有着两种声音,即成本法和权益法,而两种方法在实务之中都有运用,各有千秋。

本文根据准则及讲解的内容, 就合并报表编制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处理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合并报表;成本法;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一、引言(一)会计准则及会计准则讲解相关内容2006 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要求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核算,在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中要求母公司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但是,之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讲解》又允许企业直接按成本法进行合并。

(二)权益法和成本法概述成本法:即为基于成本法核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而不让利润和股利影响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即为基于权益法核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相较与成本法权益法更为注重母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权益法下当子公司净资产增加时,母公司按照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子公司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人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

具体如子公司宣告发放的股利,母公司则按持股比例计算应得部分,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场面价值。

又或是其他引起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母公司账面上的长期股权投资,都要按持股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与之对应。

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步骤

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步骤

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步骤在进行公司合并报表时,常常需要将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这是因为在合并报表中,成本法更适用于子公司控制的情况,而权益法则更适用于子公司影响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了解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定义和原理在进行合并报表调整时,首先需要对成本法和权益法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成本法是指按照支付的成本计量投资的方法,即根据购买子公司的成本来计量投资,而权益法是指按照所拥有的投资比例计量投资的方法,即根据所持有的子公司股权比例来计量投资。

第二步:确定调整的目的和原因在将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之前,需要明确调整的目的和原因。

一般而言,这样的调整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影响程度,使合并报表更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步: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在进行合并报表调整时,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包括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投资比例、投资收益等。

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以保证调整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四步:计算调整数额根据权益法的原理和公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调整数额。

一般而言,调整数额等于子公司净利润乘以母公司所持有的股权比例。

这一步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并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第五步:调整合并报表在计算出调整数额之后,需要将调整数额反映到合并报表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投资收益的方式来调整合并报表中的相关项目。

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保持报表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六步:审查和确认调整结果在进行合并报表调整之后,需要对调整结果进行审查和确认。

这包括检查调整后的合并报表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以及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第七步:报告和披露调整结果需要将调整结果进行报告和披露。

在合并报表中,应当明确标注出使用了权益法进行调整,并说明调整的原因和方法。

同时,需要将调整后的合并报表及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以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合并报表中,为什么把子公司的长期股权
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常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意味着不反映子公司在被收购以后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所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不能反应资产负债表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情况,也就是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不匹配了,难以将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如果把对子公司的长投改为权益法核算,母公司的长投就反应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子的所有者权益转到了母公司。

母公司长投与子公司的权益匹配,合并抵消的时候,把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即可。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特征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确认投资损益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收到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收益。

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成本法”。

在这种会计方法下,股权投资收益只能被动获取,无法对被投资单位施加主动的影响。

另一种观点是,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
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

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
首先,对母公司来说,既然通过股权投资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一定是合并的财务报表而非个别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中已体现了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为了简化核算,个别报表中不再采用权益法计价。

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一致。

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增加报表利润,就必须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可见,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资方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质量,使投资方的业绩更加真实,缩小财务报表操纵的空间,并避免上述“不良行为”。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须按照权益法进行转换的原因
(一)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母公司容易操纵利润。

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现金或利润状况,决定子公司股利分配,从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来报告收益。

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经营发生亏损或萧条的年份支付股利。

(二)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与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的一个最大差别在于:无法提供数据的验证功能。

我们知道,通过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合并净利润或期末留存收益应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的相关指标金额相等。

通过这种数据关系,可自动验证合并报表编制的正确性。

而成本法不具备这一特征。

(三)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集团的净利润均大于母公司个别报表利润,计算出的集团相关财务指标不真实,投资回报率也易被歪曲。

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则可克服上述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