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理财家刘晏传

合集下载

【k12精品】高考人物传记——刘晏传

【k12精品】高考人物传记——刘晏传

2014年高考人物传记:刘晏传《三字经》中提到刘晏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

有为者,亦若是。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

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

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明朝时列名《三字经》。

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谗臣当道,被敕自尽。

14年刘晏传刘晏传司马光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juan,免除)免,某月须若干救助。

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hu,量器名,一斛为十斗)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

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

②榷:专卖。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3)其间缘.水置仓()(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刘晏唐朝中期著名的理财家

刘晏唐朝中期著名的理财家
晏 首 先 整顿 了 盐 监


着手 改革盐 政



盐 场等盐 务机构
又 调 整 了食盐 专

卖 制度
盐 官统


改变 了 唐 肃 宗 时规 定 的官 运 官 卖 的盐 法
收 购 亭户 (专 门 生 产盐 的 民 户 ) 所 产 的盐

规定 然后

加 价 卖给 盐 商
由他 们贩 运 到 各 地 销售

华 (今 东 明 县 ) 人
历任
第 办 漕运
运 废弛

唐 代 宗广 德 二 年 ( 7 6 4 年 ) 任 命刘 晏 接

吏部 尚书 同 平 章 事



领度


漕运 是 通 过水路 交 通
造 成 关 中粮食 困 难


将 江 淮的粮食运 至 长 安


当时漕

铸钱

盐铁等使



饥荒 四 伏
由于 刘 晏 曾做过

并规定



安 史之 乱 后



情况 更 加 严 重


两税法

将课 税 对 象 由 并对商人 重新


此外敛 者
以枉 法 论

际 上 建 立 在均 田 制 基 础 上 的按 丁 征 收赋 税
过 去 的 主 户 扩 大 到客 户

(3 ) 课税 标 准
每 户按 资产 交 纳 户

的租 庸 调 制也 已 无 法 执行 下 去 使 国 家财政收入 大 为 减少

7岁的秘书省正字刘晏

7岁的秘书省正字刘晏

7岁的秘书省正字刘晏刘晏,唐代著名的理财家,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曾任过县令、京兆尹、盐铁史等职。

幼年天资过人,7岁时,作《东封书》深得唐玄宗的赞扬,被封为秘书省正字。

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出生在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

他幼年时天资过人,读书非常用功,小小年纪就会作一手好诗文。

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举行盛大的祭天典礼,7岁的刘晏听到这个消息后,由长辈领着从家乡曹州来到泰山行宫,向唐玄宗献上自己精心撰写的《东封书》,文中赞扬唐玄宗治国的功绩,写得非常出色。

唐玄宗看了,大为惊奇。

一个7岁的孩子竟能写出如此文词隽永的好文章来,唐玄宗对此有些怀疑,于是,就命宰相张说当面测试,看看刘晏是否有真才实学。

刘晏从小长大,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但他很镇静,一点儿也不怯场。

张说出题面试刘晏,他出口成章。

又问他一些学术上的深奥问题,他也对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

令那些在场的大臣连连称是,交口称赞。

经过当面测试,证实了《东封书》确实为刘晏所作。

张说兴高采烈地向唐玄宗如实禀报了测试过程,并称刘晏是神童。

唐玄宗大喜,便说:“这孩子既然是个神童,就授予他秘书省正字的官职吧。

”唐朝时的秘书省是国家图书馆机构,内藏大量图书。

秘书省正字,就是校正书籍中错误的官员。

从乡下来到京城的少年刘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他抓紧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藏书,使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

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殿观赏杂技演出,艺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节目演的是王大娘顶长竿,有一座用木头制作的假山在竿顶上,山上有个小孩载歌载舞,边跳边唱。

唐玄宗看了表演,非常高兴,便命人把刘晏叫来。

刘晏见过唐玄宗后,杨贵妃忙把他抱过来,放到自己的膝盖上,问:“小神童,你刚才看得这个节目好不好?”刘晏回答说:“好,很精彩!”杨贵妃又问:“你能不能以这个节目为题作一首诗?”刘晏沉思了片刻,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唐朝宰相刘晏奇遇记

唐朝宰相刘晏奇遇记

唐朝宰相刘晏奇遇记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改革家。

他既是能吏,又是廉吏,官至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刘晏受命于危难之际,主管中央的财政经济工作,实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曙光,在漕运、盐政、常平三个方面实施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史学家将春秋时之管仲、战国时之商鞅、西汉之桑弘羊、唐朝之刘晏、宋朝之王安石、明朝之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刘晏年少时非常喜欢道家仙术.但一直没有遇到仙人。

他常听人说那些奇人异士,多出没于繁华街市,那里一般比较喧闹,可以隐藏在人群中。

后来刘晏到了长安,走进了一家药铺,便问了一下:"是否来过神奇之人?"药店的人说:"经常有三、四位老人,头戴纱帽,手拄拐杖,来附近买酒,喝完就走,偶而买药,但买的不多。

他们可能不是凡夫俗子。

"刘晏问:"他们什么时候会再来?"对方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明天他们会一起来。

"刘晏第二天又去了药铺。

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三个道士进来,斟满酒就喝,非常高兴地聊天寒喧,旁若无人。

听说,他们里边有个人叫"王十八"的。

后来他们全都走了。

以后刘晏总不知到哪里去找他们。

等到刘晏当上了刺史,去南方赴任,路过衡山县。

当时是初春季节,风景优美,充满暖意,刘晏在驿站吃了点米饭、香菜、茵陈,感到非常芳香可口,刘晏感到奇怪,问邮史:"附近有做官的富贵人家吗?这菜是哪里来的?"邮史答道:"县里有个官家菜园,这些菜,是一个叫王十八的人种的,他种的菜很好吃。

"刘晏忽然想起了他以前遇到的那些道士中,有一个人名叫王十八。

就问:"菜园离这里近吗?能不能带我去一趟?"邮史回答:"就在后面。

"于是他们一同前往,见到了王十八,他正穿着围裙浇菜地,外貌像一个野村夫,看见刘晏颤抖地行拜见礼.慢慢才坐在了一块。

大唐理财家

大唐理财家
刘晏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 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 并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 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要申报转运 使司。
此后,刘晏又召募善于行走的人, 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由于刘晏从中 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 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 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
刘晏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逐段 疏 浚 由 江 淮 到 高 师 的 河 道, 打 造 了 2000 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 粮,每 10 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 同时,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 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 去裴耀卿的办法,改直运法为段运法, 将全程分成 4 个运输段,建转运站。 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 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 了翻船事故。为此,刘晏又在扬州、 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 仓贮粮,以备转运。
漕运改革后,运输效率远比过去 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有所提升,并 减少了运输损耗,降低了运费,还免 除了南方人民旷日持久的而又十分艰 辛的劳役。因此,江淮的粮食源源不
断地输送到长安。据统计,每年运送 粮食量达 40 万石,不仅解决了粮荒, 而且还有所储备。
厘盐政
唐朝初期,盐业实行自由贩卖, 不征收盐税。后来国家对盐业慢慢地 实行专卖制度,官府就大幅提高盐价, 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差无偿运盐,中 饱私囊,人们怨声载道。
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 对 底 层 的 疾 苦 比 较 了 解 和 同 情。 为 此,他日夜焦虑,最后果断提出疏浚
.河道A,ll制定R南ig粮h北t调s 的R宏es伟e计r划ve,d并.
给宰相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 :“见 一水不通,愿荷锸先往克,漕引多虞,屏营中流掩泣 献状。”
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 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 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欠收地区, 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 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 还刺激了生产。

新唐书刘晏传文言文翻译

新唐书刘晏传文言文翻译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北)人。

开元年间以神童身份被授太子正字,天宝年间担任税务官,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

唐肃宗时,先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

建中三年(782)七月,刘晏被宦官处死,享年六十五岁。

死后十几天,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发出,并宣布了他的罪状。

他的家人被发配到岭南,受牵连的朝中有几十人,全国都认为这是冤案。

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提议没收家产,但众人认为不应该,才作罢。

已经命官员清点了家产,只有各种书两车,粮食几斛,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没有验证事实,先杀后下诏,全国人都吃惊惋惜,请求把他的妻子儿女接回来。

但没有答复。

兴元初年,皇帝渐渐醒悟,才准许她们回来安葬刘晏。

贞元五年(789),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刘宗经为秘书郎。

刘执经捐出官职,请求追赠父亲,皇帝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

刘晏在任职期间,推行改革,减轻百姓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充裕。

他曾上书皇帝,提出“宽政以安民,薄赋以养民”的主张,深受皇帝赏识。

他还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以维护国家稳定。

刘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专家。

他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他在晚年却遭遇不公,被宦官陷害致死。

然而,他的事迹和品德却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刘晏死后,其家人被发配岭南,受牵连的朝中有几十人。

然而,人们并未忘记刘晏的功绩,全国都认为这是冤案。

兴元初年,皇帝渐渐醒悟,才准许刘晏的妻子儿女回来安葬刘晏。

贞元五年,皇帝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以表彰他的功绩。

刘晏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他的事迹和品德,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启示。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刘晏理财,才识过人,善于经营。

初为转运使,政绩昭著。

及为相,理财之术益精。

其理财之道,一则节用,二则开源。

节用之道,在于俭约;开源之道,在于劝农。

晏之初理财也,先定国本。

国本既定,然后考课百官,使各司其职。

考课之法,必以实功为准则。

实功者,即实际之成效也。

百官各以实功自勉,国事得以治理。

次则察户口,知民之多少。

户口既明,则征税有准。

征税有准,则国库充盈。

晏于是兴利除弊,凡不急之费,悉罢之。

又省冗官,去浮费,使财用充足。

晏又重农桑,劝课农事。

农事大兴,百姓丰足。

于是户口日增,国库日富。

晏因是得民之心,人皆称颂。

晏理财,不独重农桑,亦善理财。

其理财之法,一则薄赋敛,二则宽徭役。

薄赋敛者,使民得安其业,乐其生;宽徭役者,使民得休息,勤其事。

如此,则民安其居,乐其业,而国用自足。

晏在相位,常以理财为重。

一日,有大臣进言,欲增税以充国用。

晏曰:“吾闻财者国之宝,民者国之基。

增税则民不聊生,损国之本。

吾不欲为此。

”大臣以为然,遂罢增税之议。

晏理财之术,亦善于用人。

其用人之道,一则任贤,二则去邪。

任贤者,使各尽其才;去邪者,使国无奸佞。

晏以此治国,国事日新。

晏理财,可谓一时之杰。

其所施政,民富国强。

后世论之,皆以为理财之典范。

译文:刘晏在理财方面才识过人,擅长经营管理。

最初担任转运使时,政绩显著。

后来成为宰相,理财之道更加精妙。

他的理财之道,一是节约开支,二是开拓财源。

节约开支之道在于勤俭节约;开拓财源之道在于鼓励农业发展。

刘晏刚开始理财时,首先确定了国家根本。

国家根本确定后,然后考核百官,使他们各司其职。

考核的方法,必须以实际成果为标准。

实际成果,即实际的成效。

百官都以此自勉,国家事务得以治理。

接下来则是考察户口,了解民众的多少。

户口明确后,征税就有了依据。

征税有依据,国家仓库就会充实。

刘晏于是兴利除弊,凡是紧急的费用,都予以废除。

又裁减冗余官员,减少浮华开支,使财政充足。

刘晏还重视农业和桑蚕业,鼓励农事发展。

古今策之大唐搞钱小能手-刘晏

古今策之大唐搞钱小能手-刘晏

古今策之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搞钱小能手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

自幼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之语。

在刘晏的主持之下,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漕运富国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国库极为空虚,京城米价每斗一千钱,皇宫厨房没有一个季度的积蓄,只能靠郊县农民搓谷穗来供应。

于是刘晏就亲自巡视,经过考察,他发现大体漕运的有利和困难各有四点:京城关中,为赋税繁重苦恼,淮河、洞庭的粮食运到,可减一半赋役,此为一利;洛阳残破,幸存户不到百分之一,如漕运开通,那么村镇会逐渐恢复,此为二利;藩镇中有叛意的,异族中有想入侵的,也听说我国贡品、货物纷纷进京,军粮充足,这能镇服中外,此为三利;如运输畅通,各种物资汇集,海边山上都有交通往来,可接近贞观、永徽盛世,此为四利。

从宜阳、熊耳,到虎牢、成皋五百里中,现有住户才一千多,居住没有房屋,做饭没有炊烟,野兽出没冤鬼哭泣,而要派人驾车拉纤,事情将难办,这是困难的第一点——没人;黄河、汴河从叛乱以后,没再疏浚,冲塌堤岸,卷走树木,到处淤塞,泗河航道千里,犹如在没水的河中行船,这是困难的第二点——河道淤塞;东垣、底柱、渑池、北河之间六百里地,久无军队驻防巡逻,抢劫违法,黄河两岸强盗出没,这是困难的第三点——盗匪抢劫;淮阴到蒲坂,连绵三千里,驻军密集,统帅都是三公王侯,常说缺衣穿、粮食不够,运船经过,就扣留货物供军用,不是一位使臣凭公文能制止的,这是困难的第四点——贵族劫掠。

于是寄信给当时的宰相元载,元载接函后,就将漕运事务全部交给刘晏。

以前,运送关东的谷物进入长安的,因为河水湍急,通常一斛到八斗到的,就算成功,受到优厚的赏赐。

刘晏认为江、汴、河、渭,水力不相同,于是因地制宜,制造运输船,训练漕运的士卒,长江的船运到扬州,汴河船到河阴,河船到渭口,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其中在水边设置粮仓,转相受给。

治国奇才-刘 晏

治国奇才-刘 晏

治国奇才-刘晏刘晏(718--780),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字士安。

开元时以神童授太子正学,天宝年间办理税务,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

唐肃宗时,先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

1 人物简介相关资料刘晏(718--780),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字士安。

开元时以神童授太子正学,天宝年间办理税务,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

唐肃宗时,先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

后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充度支、铸钱、租庸等使。

唐代宗时,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等使。

不久,提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居宰相地位,仍领使职。

广德二年(764)贬为太子宾客,很快又进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

大历时,先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后与户部侍郎韩晃分领关内、河东、山东、剑南道租庸、青苗使。

升为尚书左仆射,重登宰相之位。

唐德宗即位后,刘晏总领全国财赋。

建中元年(780),因杨炎所陷被害,家中所抄财物唯书两车,米麦数石而已。

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刘晏七岁举“神童”,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授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百妓,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歌舞”。

这时刘晏被唐玄宗诏于楼中,“使贵妃施粉黛如巾栉”,打扮停当,玄宗目视刘晏发问,“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

”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真不愧是有风趣的字谏。

接着贵妃又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诗。

刘晏应声吟道:“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刘晏(501)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刘晏(501)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刘晏(501)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唐朝宰相,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之语。

刘晏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盐铁使和等官职,封彭城县开国伯。

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刘晏遭杨炎的谗言陷害,被敕自尽,享年六十五岁。

唐德宗李适后来刘晏追赠郑州刺史,加赠司徒。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主要作品:《咏王大娘代竿》《享太庙乐章》《奏禁隔断练湖状》《遗元载书》。

轶闻典故:《神童闻名》《勤于政务》。

刘晏——精选推荐

刘晏——精选推荐

刘晏唐朝中期宰相,理财家。

字士安。

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北)人。

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

唐玄宗李隆基时,任夏县(今属山西)、温县(今属河南)县令、侍御史。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乱起,刘晏改官度支郎中兼侍御史,以后二十年(唐肃宗上元元年至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60~779),长期充任有关财务的度支、盐铁、转运等使。

宝应二年(763),曾短期间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使职。

代宗时,先后与第五琦、韩分掌全国诸道财赋。

大历十四年韩改官太常卿,由刘晏总管全国财政。

同年,杨炎由贬所召回入相。

先是,刘晏曾奉诏治宰相元载之罪,杨炎被牵连贬官。

杨炎入相后,有意报复,借故贬刘晏为忠州刺史。

后又指使庾准诬刘晏谋反,唐德宗李适信其谗言,建中元年(780)下诏“赐晏死”。

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央直接控制的区域缩小,但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因此财政支绌,入不敷出,物资缺乏,物价腾贵;加以漕运破坏,导致关中地区粮荒。

刘晏在掌握财政的二十余年中,针对当时积弊所在,作了一系列重要改革。

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改进漕运法。

安史之乱中,唐朝财政的支柱几乎全仗江南赋税,但运河受到战争破坏,尚未畅通。

刘晏采取措施,恢复南北水路运输。

他发展过去裴耀卿的分段运输办法,采取了从江南至渭口,“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的措施,把段落分得更细,以降低运费,提高效率。

同时,在扬子(今江苏扬州南)设场制造专用船只,改进了船纤材料,减少了纤夫的死亡。

三门(今河南三门峡黄河中)一段,水流湍急,刘晏又专门设计“上门填阙船”,解决了技术上的困难,并以盐税雇船工,专司行船,减少了沿运河力役的征发。

组织运输船队,井然有法,又有军队押运,保证了途中安全。

②改进盐法。

肃宗时,第五琦改食盐征税为官卖,虽于政府财政收支有所增加,却又产生了州县盐吏扰民的流弊。

刘晏只在产盐地区设官,把盐加价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转销各地。

距产盐区较远的地方,则设置常平盐仓,一方面可备盐荒,同时又能起调剂作用,防止盐商抬价。

理财能臣

理财能臣

理财能臣——刘晏时间:2007-10-30 16:38:26 来源: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唐中期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自唐玄宗天宝末年开始,经肃宗、代宗至德宗,任财政使臣达二十年之久。

掌管财赋以后,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疏浚运河,实行南粮北调;改革盐政,使国家盐利激增;以经济手段管理常平仓,平抑粮价,改善了唐“安史之乱”后混乱的财政状况,为唐后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管(仲)、萧(何)之亚”,史有“唐中偾而振,晏有劳焉”的评价。

七岁为官一生清正刘晏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士,祖父刘恭为县令,父刘知晦为县丞。

刘晏幼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赋文章写得都很好。

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封禅泰山途经曹州一带时,年仅七岁的刘晏向玄宗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

张说测试后,大为称奇,对玄宗说:“国瑞也。

”当即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号称“神童”,“名震一时”。

童蒙读物《三字经》称颂说:“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秘书省正字是负责校勘朝廷藏书的官,刘晏利用这一条件,饱读诗书,增长知识,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玄宗赏给他象牙笏板和黄文袍,准许他上朝言事。

天宝七年(748),刘晏接任了夏县(今山西夏县)县令。

他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巡问乡里,廉洁奉公。

由于为政宽厚,虽未曾督责赋税,却“输无逋期”。

他也应“贤良方正”的考试,补上了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

刘晏兴利除弊,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以传。

”不久又升为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鞠狱讼”之事。

多年的地方官,使刘晏深知民间疾苦,这对其日后照顾百姓利益的财政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调任侍御史,说明他为人正直,居官廉明,适宜担任“肃正朝廷”的重任。

这些都为刘晏掌管国家财政,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三字经》中的少年楷模扬州仪征的造船业,现在依然发达。

谁料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就有官办的大型船厂呢?规划这些大型船厂的设计师,就是唐代著名理财家刘晏。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人。

刘晏自幼天资颖悟,少年时期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被誉为神童。

唐玄宗封泰山时,因献颂词,为玄宗赞赏,授秘书省太子正字。

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顶百尺竿,竿头有山有水,有小儿歌舞。

玄宗召刘晏来,问他:“你的官职是正字,正了几个字啊?”刘晏回答:“臣看天下的字都是正的,唯有‘朋’字不正。

”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笔画特点,还寓意深长地指出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玄宗不由得暗自赞叹。

接着贵妃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的百戏表演现场作诗。

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博得玄宗、贵妃的一片赞扬。

为此,玄宗赏赐刘晏一个象牙笏和一件黄纹袍,神童刘晏一时名噪京师。

后来的《三字经》里有这样的话:“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把他视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但刘晏的仕途也是曲折的。

他历任度支、租庸、户部、铸钱、盐铁、转运、铸钱等官职,也曾身居宰相地位,总领全国财赋,并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建中元年(780),因杨炎所陷,刘晏被害,家中所抄财物,唯有书两车、麦数石而已。

恢复经济一场安史之乱,致使唐朝经济萧条,财政困难。

刘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形势逐步好转。

刘晏主要做了几件大事:一是改革漕运。

广德二年(764),刘晏接办漕运。

当时漕运废弛阻塞,关中粮食困难。

刘晏果断提出疏浚河道、南粮北调的计划。

他疏浚江淮到京师的河道,打造坚固的漕船,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漕运改革后,效率提高,损耗减少,运费降低,江淮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

刘晏的人物简介

刘晏的人物简介

刘晏的人物简介刘晏的人物简介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

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

这个人不得不说,是个超级神童啊!还被后来的《三字经》列名,《三字经》中这样讲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八岁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对官。

不可思议,小编7岁时还在满山疯跑玩泥巴刘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赏识,故事发生于李隆基效仿先列去泰山封禅之时,趁这个时机,刘晏呈上了一书,借着幼童形象,猎奇且清奇。

于是就引起了玄宗的兴趣,决定看看这书。

这书题为《颂》,其实在小编看来,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只不过一笔行如流水的文字,再加上内容是皇上治政有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溢美之词。

毫无出色之处,但是耐不住他那时还是个七岁幼童啊!可想而知,成功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于是就让宰相张说去考考他的学问。

这不考还行,一考就不得了了啊,四书五经,对答如流,作对子也信手拈来。

还写得一手好字,小小年纪,如此了得,真不愧神通之谓,于是乎,李隆基就把他带回去了。

刘晏的功绩主要在于他的理财之能,他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唐代宗时期,接管漕运,当时漕运废弛阻塞,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粮价暴涨,百姓吃饭困难,饿死的很多。

刘晏果断采取段运法,也就是分段运输,建立转运站和仓贮仓,使得运粮速度大幅度提升,而且比较省力。

他之后又改革盐政、改革粮价、推行常平法。

什么叫常平法?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大体来说,就是建立一个经济情报网,有木有感觉牛逼?!这个经济情报网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每旬、每月汇报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以及各地的物价情况!这样一来,刘晏就能掌控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

而且,这样的手段,还能将粮食丰产地的粮食卖往粮食缺乏的地方,避免了粮价过高或者过低。

刘晏少年《东封书》被封官名人故事

刘晏少年《东封书》被封官名人故事

刘晏少年《东封书》被封官名人故事刘晏少年《东封书》被封官名人故事刘晏,字子安,出生于公元715年,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理财家,也是一代名相。

他初为夏县县令,后补温县县令,又迁侍御史;唐代宗即位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他先后担任理财官二十余年,改革漕运,整顿税制。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极度困难,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他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为恢复和发展唐代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代宗在谈到刘晏的才华时曾称赞说:“刘爱卿,你就是朕的酂侯啊!”西汉萧何被封郧侯,唐代宗把刘晏比做萧何,可见刘晏当时在朝中的威望。

刘晏的饱学多才,是他自幼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本书所撰写的故事表明,他的卓越才华,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了。

刘晏出生在一般官员家中。

他的父亲刘知海,出任过武功县丞,虽然官职不高,但酷爱读书,精通史籍,即使从政期间,也是手不释卷。

他深深懂得,自古以来,凡是能干成大事业的,都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故此,他对刘晏的读书学习当然是抓得早,抓得紧。

刘晏刚会说话,父辈们就教他识数、认字,到三四岁时,便引导他背诗;到五六岁时,便开始教他读经典著作了。

刘晏天资聪颖,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看到了读书的重要,也看到了长辈们对他的厚望。

为此,刘晏心中非常感动,学习也很用功。

他六岁时,和祖父住一个房间,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

为了不影响老人睡觉,他在书桌上放个凳子,把油灯放在凳子底下,四周用衣服挡住光线,把头伸进去读书、写文章。

即便如此,由于老人睡觉轻,仍然常常被他惊醒。

后来,他干脆提出自己住一个房间。

开始,祖父担心他无人照料,后在他苦苦央求下,勉强同意了。

就这样,刘晏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春秋》、《国语》、《尚书》、《史记》和《汉书》。

他的文章富有文采,在当地小有名气。

公元722年春,刘晏以饱学多识和文才出众考中了“神童科”,时年七岁。

公元723年,也就是刘晏八岁那年,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五岳中泰山最高,古代帝王到这里所举行的祭祀活动叫封禅。

[关于理财的名言]关于理财官长刘晏的故事

[关于理财的名言]关于理财官长刘晏的故事

[关于理财的名言]关于理财官长刘晏的故事刘晏(公元715~780年),字子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

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七、八岁时就能诗善文,被誉为神童。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行至曹州行宫,看到了刘晏写的《东封书》,很高兴。

一问,才知道他年仅11岁,不禁又惊又喜,视为“国瑞”,遂将他带回长安,破格授予他一个小官。

数年后,他改任地方官,先后做过夏县(今山西夏县)县令、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接着升为彭原太守、陇州刺史、华州刺史、河南尹。

肃宗李亨即位后,刘晏先是担任了一段京兆尹,接着改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度支盐铁铸钱使等,开始负责财经工作。

时至代宗李豫时,他曾一度担任宰相,随后又被任命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分理天下财赋。

此后,还两次出任吏部尚书。

由于他对官员们的任免和考绩都公道,史书上称他“久掌诠衡,时议公允”。

待德宗李适登极之初,刘晏又开始统管全国财赋。

刘晏担任理财官长达20多年。

其间,一向“以爱民为先”,勤慎廉政,除弊兴利,政绩卓著,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理财家。

(一)长安是唐朝时(今陕西西安)的首都,人口多达近百万,致使关中地区生产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从东南各地大批调入。

当时,运粮主要靠水路,其路线一直是从淮河进入汴水,再经黄河转渭水而进长安。

然而,自安史之乱起,传统的漕运路线被切断,只好溯长江,渡汉水,抵洋州,再转陆路运输。

如此一来,耗时过多,供不应求,造成了长安米价暴涨,一般平民常常没饭吃。

刘晏接管理财工作以后,下决心解决漕运问题。

为此,他亲自顺着黄河,到三门峡、硖石、河阳、洛口等许多地方详细勘察,找当地有关人员多次商讨,总结以往的漕运经验,亲自组织并指挥民工,迅速地疏浚了久已荒废的河道。

接着,他又多方改善了航远办法,改革了漕运组织,大大缩短了漕运时间,使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长安,从而保证了长安的粮食需求和物价稳定。

三字经详解: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三字经详解: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三字经详解: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刘晏年龄虽然只有八岁(历史的记载是八岁,不是七岁)就已经走上了仕途。

你们这些年幼的后学之人,只要勤勉奋进,也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刘晏(公元718 - 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

新旧《唐书?刘晏传》上载:“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有记述。

刘晏的高祖自彭城(今江苏徐州)迁徙曹州南华,高祖以下,世代为官。

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土,刘晏的祖父做过县令,他的父亲没有做过官。

刘晏有兄弟三人,长兄刘星,次兄刘暹为御使大夫。

可见,刘晏生长在一个世系的官宦家庭之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培养与教育。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赴泰山封禅,祭典结束后,唐玄宗在帐殿接受朝觐。

礼官进帐殿上奏:“有一八岁童子刘晏,敬献《东封书》。

” 玄宗非常喜悦,下诏命见。

八岁的刘晏进帐后,毫不胆怯,跪颂自作的《东封书》:“吾皇英主,封祀东岳,告成功于昊天上帝,为万民把福,开元之礼,仁及天下,人情所望,人心所归……”玄宗虽然惊叹八岁童子的文采,但又不相信是真的,于是命宰相张说鉴别真伪。

张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于是以围棋为题,对赋围棋的方圆动静。

张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刘晏回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

动若骋才,静若得意”。

”玄宗甚为高兴,当即下旨授八岁的刘晏为秘书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对藏书校勘正误,抄写典籍。

这在当时也是一大轰动奇闻,刘晏被称之为“神童”。

从此,刘晏走上仕途,最后成为自桑弘羊之后,唐代著名的理财家、经济改革谋略家。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财政状况濒于崩溃,刘晏通过调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财政收入。

例如,粮运是唐代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是转运速度迟缓,二是运杂费用太高,三是损失浪费惊人。

刘晏接管后,采取了几项重大的改进措施,使从扬州运粮至长安的时间由9个月缩短到40天,损耗率由20%降低到零,“人以为神”,唐肃宗赞他为“当朝的`萧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理财家刘晏传幼有神童之誉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

开元十三年(725),玄宗东封泰山,十岁的刘晏献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

张说测试后,大为称奇,对玄宗说:“国瑞也。

”即授任秘书省正字,从此号为神童,“名震一时”。

一次,玄宗于勤政楼前盛设乐舞和百伎杂耍。

时教坊有个叫王大娘的女妓,善戴百尺高竿,竿上装有木山,状似瀛洲、方丈等仙山,还有一小童在上面钻来钻去,歌舞不停。

玄宗把小小的刘晏召到楼上帘下,贵妃很喜欢他,让他坐在自己膝上。

玄宗问他:“卿为正字,正得几字?”刘晏回答说:“天下字皆正得,唯有‘朋’字未正得。

”贵妃让他咏王大娘戴竿,刘晏才思敏捷,应声而出,诗云:“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玄宗、贵妃与诸嫔妃乐得哈哈大笑,遂赐给他牙笏及黄纹袍。

①行政干才天宝年间(742—755),刘晏累授夏县(今属山西)令,以干练闻名,虽未曾督责赋税,却“输无逋期”。

又举贤良方正科,补为温县(今属河南)令。

政绩卓著,“民皆刻石以传”。

不久又升为殿中侍御史。

安禄山叛乱后,刘晏避难于襄阳(今湖北襄樊)。

永王李璘欲任他为官,他坚决推辞。

时肃宗在灵武组建朝廷,刘晏致书宰相房琯,论今日的分封与古制不同,认为“今诸王出深宫,一旦望桓(齐桓公)、文(晋文公)功,不可致”。

主张加强皇权。

肃宗诏拜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

刘晏赴任至吴郡,正遇永王李璘起兵叛乱,沿江东下,刘晏遂与采访使李希言计议抗拒。

刘晏守余杭(今浙江杭州西),李希言交战失利,败归刘晏。

刘晏乃调发义兵坚守壁垒。

永王兵败后,欲转而攻略州县,听说刘晏早有防备,遂从他道逃去。

不久,肃宗诏拜他为彭原(今陕西镇原东)太守,转任陇、华二州刺史,迁河南尹,进为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不久又兼京兆尹。

他“总大体不苛,号称职。

”后遭司农卿敬羽诬劾他泄漏禁中事,宰相萧华又忌其才干,遂贬为通州刺史。

代宗即位后,于宝应元年(762)六月,刘晏再次入为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饯、租庸使。

时颜真卿以文学正直出为利州刺史,刘晏举荐他代己为户部侍郎,改国子祭酒,又将京兆尹一职让于严武。

翌年正月,擢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然兼任诸使职。

广德二年(764)正月,因与宦官程元振交通的罪名,仅做了一年宰相的刘晏被贬为太子宾客,罢知政事。

①本节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①《明皇杂录》卷上。

按此贵妃非杨贵妃。

改革漕运自安、史之乱以来,潼关、洛阳一带受阻,江、淮财赋溯长江入汉水,抵达梁州、洋州,迂险劳费,汴渠也堙废不治。

广德二年三月,关中米每斗涨至千钱,“百姓挼穗以给禁军,宫厨无兼时之积”①。

在这种情况下,代宗又擢刘晏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以发展漕运,增加财赋收入。

刘晏受命以后,以转运为己任,为了弄清多年漕运的利弊,或坐船,或乘马,亲自对过去漕运沿线进行实地考察。

他坐船由淮水经泗水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黄河。

他到过河阴、巩县和洛阳,考察了宇文恺建造的梁公堰,分黄河水流入通济渠,又视察了大夫李杰新堤。

他驱马陕郡城郊,右循砥柱、硖石,察看了三门渠津遗迹。

经过他长途跋山涉水,实地调查研究漕运情况,“尽得其病利”。

他要治理漕运,又担心受别人牵制,其治理方案难以推行,为了得到当政宰相的有力支持,他致书元载,具体陈述了漕运中的“四利”“四病”。

其四利为:一是京师三辅之民徭赋繁重,江、淮粟至,可减少其一半徭赋;二是东都凋残,人口流亡,漕路流通,村落人口从此滋多;三是在边诸将,外虏入侵,听说江、淮贡赋增至,军食丰足,可以震耀夷夏;四是今舟车既通,商贾往来,百货云集,可追复贞观、永徽之盛。

其四病为:一是从宜阳、熊耳、虎牢、成皋五百里,人烟稀少,百姓穷困,转车挽漕,功且难就;二是黄河、汴水自天下乱离以来,河岸崩塌,所在淤塞,“涉泗千里,如网水行舟”;三是东垣、砥柱、渑池、北河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绝,夺攘奸宄”,多不安全;四是从淮阴至蒲坂,长达三千里,屯戍相望,常言衣食不足,挽漕所至,船到便留,“非单车使者折简书所能制”。

刘晏所陈述的四利四弊,既指出了开通漕运利国利民,可以振兴经济,同时也分析了其中的困难,如不解决这些难题,漕运仍然是纸上谈兵。

元载正独揽朝政,看了刘晏的书信,极力赞成其事,因此刘晏“得尽其才”。

从此,江、淮财赋才得以运至关中,代宗很高兴,派卫士备鼓吹于东渭桥迎接刘晏,还派使者慰劳他说:“卿,朕酂侯(萧何)也”。

大凡每年运至四十万斛,“自是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

刘晏恢复了旷废日久的漕运事业,使江、淮财赋源源运进关中,缓解了关中财政紧张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他改革漕运的结果。

他从漕船的制造,水手的雇用与训练,到督航、护航等环节都改变了旧法,漕运由朝廷直接经管。

为使船坚固耐用,保证运输途中安全无损,刘晏于扬子设十场造船,每艘船给千缯钱,要比一般的船价高出一倍多。

有人不太理解,认为“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刘晏则解释说:“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

”刘晏洞察了官场之弊,多给船费,宁可给“执事者”以“私用”之钱,以求免得官吏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影响船的质量。

后至唐末,有司计费付钱,无有富余,因此“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

①实践证明了刘晏的做法还是正确的。

①《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广德二年。

在漕运中,刘晏也改变了旧法。

旧时转运船由润州陆运至扬子,斗米费钱十九,刘晏改用口袋装米而以舟运送,可减费钱十五;由扬州至河阴,斗米费钱一百二十,刘晏做“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载一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人,派军将部送至河阴、三门,号“上门填阙船”,米每斗减钱九十。

他调来巴、蜀、襄、汉地麻竹筱作绹挽舟,以朽索府材代薪,“物无弃者”。

他还采用分段漕运,“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把江南漕运的货物存放在扬州,汴河漕运的存放在河阴,黄河漕运之物存放在渭口,渭船漕运之物进入太仓。

②过去漕运关东之谷进入长安,因河流湍急,一斛能运至八斗的“则为成劳,受优赏”。

刘晏因地制宜,根据长江、汴水、黄河、渭水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训练漕卒,使其识水性,分段漕运,“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石,无斗升沉覆者”③。

大大提高了漕运能力和减少了损失。

刘晏所用篙工,也改变了旧法。

过去,州县多取富人督责漕挽,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驿”;税外横取,谓之“自著”,“人不堪命,皆去为盗贼”。

刘晏改用“以官船漕,而吏主驿事,罢无名之敛,正盐官法,以裨用度”。

他从经营的盐业中出钱雇用船工,从江淮至渭桥,大抵漕运十万斛用傭钱七千缗,并补纲吏督运。

因此,他主管的漕运“不发丁男,不劳郡县,盖自古未之有也”①。

改革榷盐法刘晏还改革了榷盐法,用盐税以充军国之用。

当时,许、汝、郑、邓州以西之民,皆食用河东池盐,由度支掌管;汴、滑、唐、蔡州以东,皆食用海盐,由刘晏掌管。

在他掌管的食海盐区,坚持了原先第五琦的官营原则,同时又在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方面作了调整,改为官督、民产、商销较灵活的形式。

刘晏以“盐吏多则州县扰”,因此,他只在产盐之乡“因旧监置吏”,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其余州县不再设官。

在距产盐区较远的江、岭地区,则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结果“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刘晏又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暵旱则土溜坟”,于是他“随时为令,遣吏晓导,倍于劝农”。

因此,在吴、越、扬、楚州等地“盐廪至数千,积盐二万余石”。

在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和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侯官、富都十监,每年得盐税为百余万缗,约等于百余州的赋税收入。

为了保障销售官盐的商人获利,从而确保官盐营利,刘晏奏罢诸道对盐船过境,州县收税的做法,“禁堰棣邀以利者”,使盐船所行畅通无阻。

同时,又于淮北十三处如扬州、汴州、宋州、淮西等地置巡院,以“捕私盐者”,“奸盗为之衰息”。

刘晏这种“官督民产商销”的政策,是以官商分利的榷盐法代替了过去官方专利的禁榷制度,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因而也大大增加了盐税的收入。

刘晏开始榷盐时,盐利每年收入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年,竟达到六百万缗,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中举足轻重,“天下之赋,盐利过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①。

刘晏改革榷盐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①③《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德宗建中元年。

②《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三。

①《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下。

当时,河北魏博藩帅田承嗣兴兵作乱,吐蕃等也不时侵扰,兵革连年,军费支出庞杂,第五琦始榷盐以助军旅,刘晏代之以后,“法益密,利无遗入”。

汴宋都虞候李灵曜北连田承嗣反叛后,河南藩帅有的也不奉行朝廷法令,擅自征收赋税,州县税收减少,刘晏却以羡余相补,“人不加调,而所入自如”,人们无不称赞其能。

大历末年,每岁赋税收入一千二百万缗,而榷盐收入占其大半,而“民不告勤”。

一次京师盐价暴贵,诏令刘晏漕运三万斛盐以济关中,盐船从扬州出发,四十天即迅速运至京师,“人以为神”。

改革常平法刘晏对常平法也进行了改革。

广德二年(764),他兼领常平使。

大历元年(766)他与第五琦分掌天下财赋,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道等地的铸钱、常平、转运、盐铁使由刘晏兼领。

他利用这一地区商品经济比较活跃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常平的营利效能。

此前,常平业务由各州自办,由于政局的动荡,各州常平营利不多,现改由朝廷直接经营常平业务。

刘晏于诸道设巡院,设专官专理各州常平仓。

为便于掌握各地市场行情,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这样四方物价的高低、商品的盈余与短缺,虽极远不过四五日即能知悉,故“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见钱流地上”。

举贤任能,廉洁奉公刘晏认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

”他的用人之道是“勾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

之所以如此,他觉得“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其所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给。

”①他所任用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选用有能力的人,并能人尽其才。

“凡所任使,多收后进有干能者。

其所总领,务乎急促,趋利者化之,遂以成风。

”对于一些权贵豪门如以亲戚相请托,刘晏虽也给予安排闲散职务,俸禄给多少,任官的快慢,都满足其要求,“然未尝得亲职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