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

合集下载

唐代刘晏理财的故事

唐代刘晏理财的故事

唐代刘晏理财的故事
开源节流,自古就有,投资理财,治国丰家。

刘晏用会计思维解决粮运难题的做法,是现代物流节支理财的“鼻祖”,值得点赞。

刘晏(公元715--780年)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财政状况濒于崩溃,他通过调查,采取了一些经济办法来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财政收入。

在对待费用的问题上,刘晏认为凡必需的开支一定要如数支付,凡不必要的开支则应力求节减。

粮运是唐代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是转运速度迟缓,二是运杂费用太高,三是损失浪费惊人。

以前的转运使都无能为力处理这些问题。

刘晏接管后,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积极整顿漕运;第二、合理组织运输,采取“因地制宜、分段运输”的办法,费用花销由逐级核算到汇总核算;第三、改进运输包装,改散装为袋装,大大减少了损耗。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加快了运输速度,而且极大地减少了运输费用。

过去由扬州运粮至长安要花9个月,沿途损耗达20%,改进后仅需40天,且无开斗损失,每石米只需要700文的运杂费,“人以为神”,长安粮价平稳,唐肃宗曾称他为“当朝的萧何”。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
准平制度
“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 之.”桓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十月始正,至于正月, 成盐三万六千钟” .
①引文中的“正”通“征”,含征收之意.
“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
“海之国,谨正盐荚”.
——管子
准平
“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 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中国古代经济学家 及思想政策
——tgmy
大纲
•先秦 —— 管仲 •汉代 —— 桑弘羊 •唐代 —— 晏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 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 穆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 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 “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 第相“.
晏(715--780)字士安,唐曹州南 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东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理财专家.生经历了 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 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 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 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唐代——晏
主要思想政策
• 改革盐政 • 改革粮价 • 推行常平法
• 既减少了人民远道贡赋的负担,以免商人从中渔利,又可使朝廷得 以控制运输和贸易,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
评价
• 晏:贾谊复召宣室,弘羊重兴功利,敢不悉力以答所知. • 安石:摧抑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唯桑弘羊、
晏粗合此意 • 孙中山:行均输、平准之法,尽笼天下之货,卖贵买贱,以均
民用,而利国家,率收国饶民足之效.
独特的社会环境对桑弘羊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

历史上的刘晏理财

历史上的刘晏理财

•文史长廊為之上的則晏i f封赵映林刘晏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理财家,他管理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古代史上可说是“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理财20 年,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拯 救了安史之乱后已近崩溃的经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经他 治理,政府赋税充裕,百姓安居 乐业,唐王朝统治也稳定下来。

九岁入仕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

其祖、父任过县令、县丞。

他天 分高、勤奋好学,从小做得一手好诗文,有“神童”之誉。

《三字 经》116节云:“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除年龄应为九 岁外,其余都不错。

“作正字”是 指刘晏九岁那年,已在唐中央政 府秘书省作“正字”了。

正字属 从九品下阶,刚入流。

所以,《三 字经》117节称赞说“彼虽幼,身 已仕”。

我们可不要小觑这正字, 在唐代正字与校书郎都属文士起家的良选,从这里可产生翰林与宰相。

刘晏从26岁时开始,先后担任过数地县令。

在县令任上,刘晏为百姓办实事,史书记载说:“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以传。

”之后,他从地方调回到中央,任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

安史之乱即将平定之际的乾元三年(760年),刘晏受命出任京兆尹(首都市长,管辖首都长安及附近州县),进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度支铸钱盐铁等使(中央特派的不归户部管而负责管理上述内容的专使),>此开始了他领导财经的工作,历时20年。

在财政经济管理领导岗位上,他鞠躬尽痒、呕心沥血,为稳定崩溃的唐王朝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做过一年宰相,任过户部尚书,还两次担任吏部尚书。

他主持财经,既整屯了漕运,改革了盐政;也通过减轻赋税,促进商品流通,平抑了粮价。

但他在经济领域最出色的表现是整顿漕运、改革盐政所取得的成就。

这两点对唐朝当时的政权巩固至关重要。

整顿漕运安史之乱(75卜763年)后,唐政府财政状况非常之糟,尤其是中央政府还都后,粮荒成为突出问题。

唐初长安所缺粮食全是由东南地区运至,每年需运粮20万石左右。

中唐刘晏经济改革

中唐刘晏经济改革

• 法国重商主义的失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深的思考,思想家魁耐 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他认为法国农业衰落的原因之 一是政府向农业征收的苛捐杂税,他提倡发展大农业,认为可以 通过人力和资本的节约扩大生产,体现出刘晏改革“节流”的思想。 • 他提出整顿税收,征收土地单一税。可以说 其思想深受我国唐朝 两税法的影响。其重视农业劳动者土地和农业产品在《中国的专 制制度》一书中可见一般 • 他倡导轻税政策,与刘晏改革“养民为先”的方针并无二致
• 刘晏经济改革与后世:
• 我国当前农业经济改革要初步形成目标价格制度,完善最低收购 价政策,制定合理价格区间,临时收储政策等一系列粮食安全保 障体系制度。在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的年份给消费者补贴,较低 的年份给生产者补贴。这与刘晏的常平法"丰则贵取,饥则贱与" 有异曲同工之妙。
• 刘晏主要是利用商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比如他利用商品价值规 律在价格低时购入商品储备在价格高时卖出,既取得收入又保障 了民生。他熟悉商情﹐在他看来﹐到处有增加收入的门路:"自言 如见钱流地上"(《刘晏传》)。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 用"(《食货志四》)。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因此﹐税于盐价﹐使 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这一理财特点﹐很像今天的 间接税,被史家赞为"敛不及民而用度足"(《刘晏传赞》)。这对我 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有很大 启发
• 常平法
• 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 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 转运使司,同时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便于刘晏 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市场经 济信息,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后世王安 石变法亦吸取了常平法的精髓。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司马迁,一个名垂青史的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

然而,司马迁并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他还是一位精明的理财家。

他的理财之道不仅在那个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

司马迁深知理财的重要性,他认为财富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础。

他在《史记》中写道:“百姓苦于饥寒,而主上却金玉满堂,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财富分配不均的不满和对于财富积累的渴望。

因此,司马迁非常注重个人的理财规划,他努力工作,勤俭节约,致力于积累财富。

司马迁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

他在《史记》中写道:“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知识是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洞察力,从而做出明智的理财决策。

因此,他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司马迁还非常重视投资的重要性。

他在《史记》中写道:“投资是实现财富增值的重要手段。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投资的重视和对于财富增值的追求。

司马迁认为,通过合理的投资,可以将闲置的资金变成更多的财富。

他主张多元化投资,既投资于实业,又投资于土地和房产等。

他相信通过投资,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实现财富的增长。

司马迁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他在《史记》中写道:“投资是有风险的,必须谨慎对待。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风险的重视和对于避免损失的警惕。

司马迁认为,投资虽然可以带来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因此,在进行投资时,他非常注重风险的评估和控制,避免因投资失误而造成财富的损失。

司马迁的理财之道包括重视财富的积累,注重知识的积累,重视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强调风险管理。

这些理财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如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像司马迁一样,努力工作,勤俭节约,不断学习和思考,合理投资,谨慎处理风险,从而实现财富的增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理财能臣

理财能臣

理财能臣——刘晏时间:2007-10-30 16:38:26 来源:刘晏(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唐中期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自唐玄宗天宝末年开始,经肃宗、代宗至德宗,任财政使臣达二十年之久。

掌管财赋以后,革故鼎新,兴利除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疏浚运河,实行南粮北调;改革盐政,使国家盐利激增;以经济手段管理常平仓,平抑粮价,改善了唐“安史之乱”后混乱的财政状况,为唐后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管(仲)、萧(何)之亚”,史有“唐中偾而振,晏有劳焉”的评价。

七岁为官一生清正刘晏出生于一个普通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士,祖父刘恭为县令,父刘知晦为县丞。

刘晏幼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赋文章写得都很好。

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封禅泰山途经曹州一带时,年仅七岁的刘晏向玄宗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

张说测试后,大为称奇,对玄宗说:“国瑞也。

”当即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号称“神童”,“名震一时”。

童蒙读物《三字经》称颂说:“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秘书省正字是负责校勘朝廷藏书的官,刘晏利用这一条件,饱读诗书,增长知识,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玄宗赏给他象牙笏板和黄文袍,准许他上朝言事。

天宝七年(748),刘晏接任了夏县(今山西夏县)县令。

他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巡问乡里,廉洁奉公。

由于为政宽厚,虽未曾督责赋税,却“输无逋期”。

他也应“贤良方正”的考试,补上了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

刘晏兴利除弊,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以传。

”不久又升为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鞠狱讼”之事。

多年的地方官,使刘晏深知民间疾苦,这对其日后照顾百姓利益的财政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调任侍御史,说明他为人正直,居官廉明,适宜担任“肃正朝廷”的重任。

这些都为刘晏掌管国家财政,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

挟管商之术_为天下理财_王安石经济思想略论

挟管商之术_为天下理财_王安石经济思想略论

第15卷 第4期2008年8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 F HUNAN UN I VERSIT Y OF CO MM ERCEV o1 15 N o 4 A ug 2008收稿日期 2008 05 14作者简介 刘晓林(1950-),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教授。

挟管商之术,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经济思想略论刘晓林 刘昱(湖南商学院文学院,长沙 410205)摘 要 王安石是北宋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力主变法改革,而其变法核心则是!为天下理财∀。

分析王安石!理财∀的思想,不难发现其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本文从理财之义、理财之旨、理财之道和理财之要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王安石的经济思想,认为有着我们今天应该继承的合理因素。

关键词 王安石;理财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F729 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 2107(2008)04 0011 04OnW ang An -shi #s Econo m i c Thought s:W ea lth Manage ment f or A ll Peop l eLIU X iao-li n LIU Yu(S c hool of Chinese Literat ure ,H unan Universit y of co mm erce ,Chang sha 410205)[Abstract]A s a fa m ous po litic i a n in the Song Dynasty ,W ang An-shi strong l y advocated refor m s w ith the core of !m anaging w ealth for a ll people ∀wh ich still has great realistic si g n ificance and h istorical va l u es The paper syste m atically ana l y zesWANG An -sh i #s econo m ic thoughts fr o m 4aspects na m e l y the righteousness ,princ i p le ,m ethods and essence ofw ealth m anage m ent and ho l d s that w e sha ll take so m e rati o na l factors for reference[Key w ords]WANG An-sh;i w ealth m anage m ent thoughts ;rea listic sign ificance!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早已有之。

管仲 春秋时期著名的理财家

管仲 春秋时期著名的理财家
医弱豳
A C C O U NT IN G HO R IZ O N S

宦 仲 管1 甲

I _
春秋 时 期 著 名 的 理 财 家
G

1


管伸

(约 公 元 前 7 2 5

管仲 被 齐 桓 公 委 以 相 位 之 初
对齐桓公说


就 以 成 就 霸 业 为 目标

前6 4 5 年 )

名夷吾



富国之 必 生于粟也

齐国之 所
吸 引得 鲁

梁 二 国 的老 百 姓 都 把 绨 运

花上 千钱 钱

而 齐 国 的粮价每 石 才十

以在 较短 的时 间里 发 展 成为 春秋 五 霸
到齐 国卖高价 获取 利润


梁二 国

年后

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 的 国君 不 得 不 归


霸主


与 管仲 实 行 粮 食 战 略 有很
管仲 的


以粮兴 齐
服 帛降 鲁 梁


战略
鲁和梁
梁 的老 百姓几 乎全部出动
运绨
. ,
春 秋 时期 小国

齐 国本 是

个海边的

战略



忙 着织 绨

姜太公 初封 时面积不 过百 里

的老 百 姓 平 常织 绨

绨是

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刘晏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

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

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明朝时列名《三字经》。

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谗臣当道,被敕自尽。

经济思想刘晏主要是利用商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他熟悉商情﹐在他看来﹐到处有增加收入的门路:“自言如见钱流地上”(《刘晏传》)。

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食货志四》)。

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因此﹐税于盐价﹐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这一理财特点﹐被史家赞为“敛不及民而用度足”(《刘晏传赞》)。

刘晏的经济思想接近于西汉的桑弘羊﹐他的理财办法比桑弘羊有新的创造﹐但所涉及范围则要狭小得多。

理财以养民为先刘晏把赋税的增加建立在户口增加的基础上。

他认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

他的增加赋税收入的办法﹐不是单纯依靠增税﹐而是通过实行有利于人民休息的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发展﹐使税源得以扩大。

刘晏改革转运制度﹐采取雇佣劳动的办法﹐就是一项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措施。

在刘晏任转运使的初期﹐全国户口只有二百万﹐后来增加到三百余万﹐而且增加的都在刘晏所管辖的地区。

“养民为先”的政策确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赈济贫民问题上﹐刘晏有独特的主张﹐他不赞成进行无偿的赈给。

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新唐书.刘晏传》)。

因此在发生灾荒时,他除了及时进行减免赋税和必要的贷放外,主要是利用常平法,在灾区出卖粮食,收购其它杂货,运往别处出卖或留给官府自用。

他认为这样做既不会造成国用的不足,又能使“下户力农”得到实际好处。

任职经历刘晏在肃宗时代历任彭原太守,徙陇、华二州刺史,迁河南尹,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领度支转运使,掌管铸钱,盐铁等使用权,开始掌握唐王朝财政大权,公元763年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度支、转运使等职,成为兼管财政的宰相,766年兼七道盐铁使,为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统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三字经》中的少年楷模扬州仪征的造船业,现在依然发达。

谁料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就有官办的大型船厂呢?规划这些大型船厂的设计师,就是唐代著名理财家刘晏。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人。

刘晏自幼天资颖悟,少年时期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被誉为神童。

唐玄宗封泰山时,因献颂词,为玄宗赞赏,授秘书省太子正字。

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顶百尺竿,竿头有山有水,有小儿歌舞。

玄宗召刘晏来,问他:“你的官职是正字,正了几个字啊?”刘晏回答:“臣看天下的字都是正的,唯有‘朋’字不正。

”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笔画特点,还寓意深长地指出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玄宗不由得暗自赞叹。

接着贵妃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的百戏表演现场作诗。

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博得玄宗、贵妃的一片赞扬。

为此,玄宗赏赐刘晏一个象牙笏和一件黄纹袍,神童刘晏一时名噪京师。

后来的《三字经》里有这样的话:“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把他视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但刘晏的仕途也是曲折的。

他历任度支、租庸、户部、铸钱、盐铁、转运、铸钱等官职,也曾身居宰相地位,总领全国财赋,并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建中元年(780),因杨炎所陷,刘晏被害,家中所抄财物,唯有书两车、麦数石而已。

恢复经济一场安史之乱,致使唐朝经济萧条,财政困难。

刘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形势逐步好转。

刘晏主要做了几件大事:一是改革漕运。

广德二年(764),刘晏接办漕运。

当时漕运废弛阻塞,关中粮食困难。

刘晏果断提出疏浚河道、南粮北调的计划。

他疏浚江淮到京师的河道,打造坚固的漕船,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漕运改革后,效率提高,损耗减少,运费降低,江淮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

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

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

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黄白之物即是身外之物,虽然没有必要时时在意,但是确确实实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必然所需,所以我们有必要注意生活中的花销问题,妥善理财才是生活王道。

而理财思想自古就有,口袋贵金属为大家盘点中国古代的那些理财名人。

1、白圭连陶朱公范蠡都来求教的古代著名富商,也是最早提出商贾之论的人,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第一次把经商以一门学科知识的形式固定下来,堪称理财之祖先。

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在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

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取利,积累财富。

白圭为达到理财富国的目的,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反映也极快,出手果断。

一遇行情变化,立即作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同时,他还能克勤克俭,身体力行,精心创业,是一个自制力极强的人,绝不会因为赚了钱就去挥霍浪费,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吕不韦著名秦国商人,不仅是丞相,还是豢养着三千多门客的大财主,但是这三千门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可见吕不韦的理财能力是不做赔本的买卖了。

他当年不过是一介商人,就是敢于投资于人,不惜重金支持了秦国流亡公子,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并著<<吕氏春秋>>流转千古。

与巴菲特相比,吕不韦的投资方式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重仓看好的东西,同样是投资并协助其成长,同样是长线投资,同样是获利丰厚。

吕不韦当然是不懂未来收益折现了,但他清楚成功后能给他带来什么,他对秦国公子的价值评估更多是以风险收益比来衡量,长线投资的理念(更可称为信念)支持他一直持有。

3、和珅古代大贪官“和珅”,堪称中国第一大“富翁”。

和珅拥有的家产总计8亿多两白银,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大概有250多亿,若按照13亿人口数量来分的话,预计每人能分得200元。

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

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

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

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乔致庸1、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胡雪岩2、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王炽3、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

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吕不韦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韩非子治国理财的不二经典

韩非子治国理财的不二经典

韩非子治国理财的不二经典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治国理财的观点和理论,被后世誉为治国理财的不二经典。

他的治国理财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方面探讨韩非子治国理财的经典观点。

一、明智的财政管理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的财政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福祉。

他强调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确保纳税人的负担合理分配,避免过重的税收压力导致民生困苦。

同时,政府应该重视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韩非子还主张精简政府机构,减少冗员和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他认为政府应该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监管,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挪用,确保政府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提高国家的财政健康。

二、有序的经济调控韩非子提出了经济调控的重要性,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来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他主张通过降低税收、减少贸易壁垒和鼓励创新来激发经济活力,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

同时,政府也需要制定价格政策,合理调节商品价格,保持市场稳定和供需平衡。

韩非子还强调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和规范,他主张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他还提倡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保持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三、尊重人才和推行教育改革韩非子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他主张政府应该重视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韩非子提出了“朝廷之士,修文学以尽心志,而美观则上;修工匠以役财用,而身安则下”这一观点,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韩非子还主张政府要善于引进和利用外国人才,他认为外国人才可以为国家带来新的思想和经验,促进国家的创新和发展。

结语韩非子的治国理财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其理论对于现代治国理财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范蠡

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范蠡

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范蠡财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财富智慧。

目前财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是人们谈及财商,更多想到的是美国、日本等财商教育推广较早的国家,认为它是一个纯粹的舶来品。

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的拥有极高财富智慧的人,他们利用自己的技巧和手段,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睿文财商的《国富讲堂》是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财商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种面对广大中小学的财商课程,其中将讲述我国古人的一些经商之道、商业理念。

今天要介绍的是古代著名商人范蠡。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他辅佐越国勾践卧薪尝胆复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做起了商人,后定居于陶地,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为'商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范蠡财商智慧主要体现在:一、善于从全局考虑,把握商机范蠡作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功复国的功臣,他对大局的把控能力非常强,能够从一点点的苗头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商业方面,范蠡特别重视时局、地理、历史对商业的影响。

例如他根据近期是否打仗、是否有灾情来调整自己的商业策略;后来他定居东陶,主要也是看到了陶地的商机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司马迁称定陶为天下之中)的有利条件。

通过对大局的精准预测,让他的各种投资、经营无往而不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二、善于利用经济规律,把握价格涨跌范蠡虽然生在2000多年前,但是他总结出:物以稀为贵,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等经典经商理论,对我们现今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他对经济规律的把握渗透到了他的每一个商业决策。

另外,范蠡还在2000年前就总结出了价格变化受供求关系影响的论述,他善于通过了解商品的实际供应状况来预测它的价格变化趋势。

大唐理财家刘晏

大唐理财家刘晏

大唐理财家刘晏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19年第4期唐玄宗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有名无实,加之宫廷骄奢和官吏侵吞,国家财政日趋拮据。

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纳税人口仅有230 多万人,比战乱前减少了520 余万,直接造成税源枯竭、财政几乎濒临崩溃。

唐政府也曾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解决危机,如多铸货币、加提盐价、开征酒税、间架税、除陌钱、茶税等,但结果却是物贵钱贱、谷价腾踊,税目林立、新旧仍积,民不堪命。

刘晏就是在这种“中外艰食”的情况下受命于危,执掌财政工作的。

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宏观调控财政措施,着力于养民为先、发展经济,不仅扭转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增强了国力,还使人民生活得以安定和改善。

“给付工钱替徭役”唐都长安所在关中之地粮食出产有限,因此每年都要靠外调大量粮食来供应需要。

然而安史之乱后,陆运阻碍,水运也不通,京师粮米竟至千钱,军食民食均严重不足,税赋渐重而民不堪命,刘晏受命清理,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 改陆路运输为水运,创立分段运输的方法。

发动民工开挖淤堵、疏通河道, 又根据长江、汴水、黄河、渭水水流缓急、涨落形势不同,创建了分段接运的方法,令长江船只到扬州、汴水船只到河阴、黄河船只到渭口、渭水船只到大仓,各段河岸都设有仓库,一段运输完毕粮食随即储藏,等水深适宜时再行运输。

出于“ 永久之虑”的考量,他还在扬子县设立十所造船坊,以高价打造结实坚固的河船两千艘,自此后,“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缓解了关中粮食紧缺的严重危机,而且使得物畅其流、百货杂集、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

另一方面,改民运为官运,招雇民工运粮。

刘晏改革之前,各州县多是以富户督办漕运,称“船头”,然后向百姓派役,而做船工待遇极低,基本是无偿劳动,还要受富户欺压,所以百姓怨声载道。

刘晏一改前规,招募民工运粮,“给付工钱替徭役”,工作效率高者还给予优厚报酬,因此,“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就能顺利地完成转运任务。

夏元吉: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理财专家

夏元吉: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理财专家

夏元吉: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理财专家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4年第7期夏元吉历事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大账房”,堪称“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两大黄金时代的关键人物。

文_张嵚夏元吉在明朝永乐时期的最重要作用,是和此时期一系列“大功业”紧密相连的:造宝船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南征安南动兵30万,5次北征蒙古,平均每次动兵50万,经济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对比前朝后世,号称“丰庶”的隋炀帝时代,后人赞为“富宋”的宋徽宗时代,累积“十大武功”的乾隆时代,上述的“大动作”仅进行了一两样,便招致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激增,以至变乱四起。

但永乐一朝,虽说难免劳苦百姓,却终能将这些“大动作”一一完成,个中奥妙,正在于夏元吉的“理财之能”。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曾赞叹说: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元吉二人也。

“大明朝不因文杀人”夏元吉生于江西德兴,据说其母生他时,梦见屈原来到房中,故称他是三闾大夫(屈原)转世。

13岁时,父亲过世,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夏元吉学苏东坡之法,将每月的工钱分30 份悬挂在墙上,每日取用一份,家里微薄的收入,竟能被他支配得井井有条。

其师知道后惊叹道:小小年纪,尤善理财,来日必理大明天下之财。

数年之后,身担大明朝户部尚书重任的夏元吉,果然实现了老师的这一预言。

洪武年间,夏元吉考取举人,进入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其刻苦态度颇得执掌翰林院的宋濂赏识,经宋濂推荐被选入翰林院负责抄写文稿,每次都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其兢兢业业的态度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随即破格提升他为六品户部四川司主事。

从此,在这个掌控大明朝财政大权的部门里,夏元吉开始了终其一生的辛劳。

夏元吉为人低调,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升他为户部右侍郎,“靖难之役”3年间,他操持国家财政,供应前线军粮,费心费力,直到朱棣大兵入城之日,不知城中变故的夏元吉正在值房“上夜班”,连夜点算城防所需用度。

最先卖身投靠朱棣的兵部尚书茹常率兵闯入,绑了夏元吉交到朱棣面前,声言夏在靖难之役中“助纣为虐甚多”,激得朱棣怒问夏元吉有何辩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道德政治。他注重道德,关心政治,热心教育,又“罕言利”,因而历来的研究以及对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道德、政治以及教育方面。其实,孔子对社会经济问题并不轻视,其经济思想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来说,并不亚于其道德与政治学说。值得后人深入挖掘与认真总结。孔子经济思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是义利思想,它涉及的是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二是理财思想,它涉及的是国计民生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处理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全文见附件)
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从公元前681年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开始,管仲辅佐齐桓公先后「存邢救卫」,伐蔡、伐楚,观兵于召陵,制止了楚向中原的深入,同时,又多次为王平戎难,甚至征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成周。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周公以及宋、卫、郑、许、曹等国召来葵丘(今河南兰考)开会,使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圭为国理财,常从大处着眼,通观全局,在经营上从不嫌弃小惠小利,也从不靠诡计进行欺诈。他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他认为只有以足补缺,以丰收补欠收,使全国各地物资互相支援才能在辅民安民的同时为国家理财致富。具体做法是:如果一个地方盛产蚕茧,就购进这些产品,而用谷物等其他当地缺少的东西去换。如果一个地方粮食丰产,就去购进他们的粮食,然后用丝、漆等类必需品去和他们交换。这样就使全国的货物得到流通,既利于人民生活,又能从中赚取利润,可谓一举两得,利国又利民。
刘晏制定了一套选拔、任用、监督、考核经济管理干部的办法。这套办法的主要特点是:要用有朝气、有能力而又廉洁奉公的“新进锐敏”(引文见《旧唐书?刘晏传》,下同)的士人。他认识到并且做到了“凡所任使,当以后进有才能者”。这样,他就在用人制度上大胆实行了改革,果断地用“后进有才能者”换掉原先那些蠢笨贪吝、虚伪龌龊的赃官污吏。刘晏认为,长期在封建衙门中任职的官吏,已经习惯于追名逐利、沉湎权势、营私舞弊,办拖拉推诿、敷衍塞责。因此不能倚靠这些人来管理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那么,他所任用的“新进锐敏”、“后进有才能者”又是些什么人呢?这些人就是“士人”(知识分子)。刘晏认为,士人有一定的学识,又爱惜自己的名节,较能奋发有为和廉洁奉公。但他也并非只要是士人就用,他所使用的士人都是“必一时之选”、不拘一格地产生出来的,主要要求是要有所作为和廉洁奉公。因此,在他自己主管的各级财政、经济等行政管理机构中,对于一应出纳、检核等管钱、管帐、管财、管物等方面的实职性工作,都委任给能干和廉洁的士人去干。对于原先那些基本上还称职的官吏,就让他们“奉行文书”,干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刘晏把对干部的使用、奖惩同监督、考核结合起来。由于他有了这一套高效能的干部管理办法,因而他的部吏都能做到“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由于他有了这样一批干练、有才能的财经管理人才,这成了他实现不靠横征暴敛,而靠发展经济、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以解决军国需用这一财政管理思想的根本保证。
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间)相传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出身于“贱人”阶层,曾经做过宋国大夫,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十分盛行,“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腾文公下》),它与儒家同为当时最重要的学派,“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墨翟的主要言行,由其弟子或从弟子收集、整理在《墨子》一书中。
在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地位远远高于经济,但白圭却将经济的重要性等同于政治和军事,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他认为经商也需要大智大勇的素质,更要有仁义之心,这和治国统兵要求同样高。白圭将经商的地位看得与政治军事同等重要,说明他具有了一种谋略家的头脑。
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
经济管理, 思想史, 中国, 理财
刘晏律已与用人方略
刘晏(公元718—780年)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家。他在唐朝中期执掌财经大权前后数十年,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兼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唐代宗时为吏部尚书、平章事,仍兼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他的主要功绩是在安史之乱后,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迅速恢复了被摧毁的唐帝国经济。但刘晏的杰出之处不仅在理财方面,他用人也很有方,还培养了一批财经管理人才。正是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加上刘晏自己廉于律己,奉公自洁,勤恳工作,才使其经济管理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
严于律己,作人表率
刘晏能建立和保持这样一支比较廉洁和清正的干部队伍,同他自己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刘晏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财经管理工作上。每天天明开始理事,直至半夜;当天公事当天处理完毕,从不积压过夜;连规定的“休浣”(放假)日,也常常成为工作日,有事及时处理;甚至在去朝见皇帝的路上,还用马鞭比划着算帐(“如见钱流地上,每朝谒马上以鞭算”)。他掌握着国家的钱财物资,但始终廉洁自守,生活俭朴,居食从不考究。刘晏后来被奸臣杨炎陷害至死,在查抄家产时,发现他的全部财产不过书籍两车,米麦数斛(每斛十斗)而已。
白圭还有一个让现代人汗颜羞愧的经商思想:“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意思是说如果为了省钱而买谷物自己吃,就买差一些的谷物,如果是为了做种子来年丰收,那就请买上等的种子。他不但为对方着想,还计划得合情合理,既要节俭,又要丰产,可谓将思想做到了家。这种经营思想和真诚为顾客着想的人在如今也是很少见的,也是最有效的最让人钦佩的经商策略。
处置“后门”进来人
在封建时代,要建立一套纯正、高效的财经工作管理机构和培养一支廉洁守法、精明能干的干部队伍是很不容易的;而建立起来了,要保持廉洁而不腐化,就更不容易。因而刘晏在这一方面,就更显出了他非凡的管理思想和才干。由于理财工作是不少人垂涎的“肥缺”,因此许多有权有势者纷纷向刘晏荐举私人亲友。在当时腐败的官场习气下,刘晏也不敢完全拒绝。在无力抵制腐败风气的情况下,一方面他不说空话要严格杜绝,另一方面他也不对此妥协、听之任之。于是必得在既不伤面子、又要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寻求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刘晏做得很聪明、很实际,他对封建官僚推举来的亲戚之类人物,应承安排,给这些“后门”进来的人官位,俸给还可以高些,把他们养起来;事实上这些无能之辈的多数所求亦不过高官厚俸,并不在意要干多少事。但有一条,不得让他们担任实职,不给实权,杜绝他们营私舞弊的机会,严防他们混进来败坏了自己苦心建立的高效能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
管仲作为齐国的政治家,其对内、对外政策,将守旧与革新结合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两重性、过渡性。但是,他毕竟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孔子说:「(无)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当是事实。
《管子》《轻重篇》曰:“人君之守高下,岁藏三分。十年必有五年之余,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拔用“后进有才能者”
在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和工作实践中,理财与用人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事实上,重视选拔和造就一支能干可靠的财经管理干部队伍,建立一个由干练清廉的官吏组成的财经管理体系,正是刘晏财经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刘晏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封建时代第一流的成就,无疑重视人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白圭(前370年——前300年),名丹,战国时人,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白圭和范蠡都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即农业的丰收和天时有关,认为十二年为一个周期。开始的第一年是大丰收年,此后两年是衰退期,第四年干旱,再两年是小丰收,第七年又是大丰收年,此后两年又衰退,到第十年则又干旱,随之又是两年的小丰收,到下一年重新开始一个周期。
张仓是秦汉时期著名的会计专家。秦时张仓任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是一个善于抓会计核算的老手。西汉时归顺刘邦,萧何因他在秦国做过上计事务,能算计,对管理地方图书计籍有经验,就推举他以列侯身份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事宜。具体办法是:1、各封王侯国和各郡,都专设上计史,主管地方财政会计,掌握包括户口、垦田、物价、农业丰歉等基本情况和数字资料,每年底由各县核实情况后,上报郡国。2、每年年末专派上计史携带计籍到京师参加正月朝贺,向皇帝汇报工作,并据此考核官吏的治绩,成绩优良者奖励,差次者予以督责,违法乱纪者治罪。通过这些办法,使上计制度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加强了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刘晏的一套选拔和管理干部的办法,保证了他当时管理财经工作的需要,还为以后几十年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培养了一批骨干。在他之后负责理财工作的韩洄、元琇、裴腆、包佶、卢贞、李衡等历史上有名的理财家,都是刘晏当时培养的干才。
收藏 分享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经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施改革。他在政治上,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傅山,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他参考当时官厅会计的“四柱清册”记账方法,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当时的民间商业一般只在年终才办理结算(称年结),年结就是通过“进”与“缴”的差额,同时也通过“存”与“该”的差额,平行计算盈亏。“进”大于“缴”就是盈利,反之则为亏损。它与“存”、“该”的差额相等。就是:进-缴=存-该。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