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I审题与点拨
全国2卷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
全国2卷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全国2卷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2016年6月高考的季节,7日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很多网友和专家评判今年的作文题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2卷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希望大家喜欢!【全国2卷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作文题: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点评】辽宁省实验中学教研处主任、辽宁省语文名教师赵志彦说,高考作文题回归语文教学本身,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是对语文“立德树人”功能的肯定。
赵志彦表示,这三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材提供了经典的篇章,“听说读写”的主要能力是在课堂上培养的;第二个,有大量阅读积累的学生会谈谈自己阅读的名人名篇,“炫”出自己的文字功底;第三方面,丰富的社会生活,特别能检验一个学生语文的积淀和思想深度。
可能大多数学生会侧重谈一个方面,也有的学生会谈两个到三个,无论选择几个,学生得出的结论、写作是展现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情绪的表达、审美能力、水平都能在字里行间反映出来。
赵志彦认为,这个作文题目也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真善美的传播,让学生受益终身,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
有网民认为,全国卷2的高考作文是继去年“风采人物评选”作文后的又一次任务驱动型作文,难度还可以,学生有话可说,但想要打高分也不容易。
考察的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深度和课外阅读量。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指导
2016全国卷2作文立意解析(2016-06-13 10:26:22)你要考生“比较”什么——兼谈课标Ⅱ卷作文题的写作思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读完这道题,不得不说,命题不严谨,作文要求中“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中的“比较”一词含义不明。
三条途径都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条件,你能通过比较,说明哪一条不好吗?你能说哪一条更重要吗?不能。
当然你可以说“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叶圣语),语文课不必上。
但考生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你能提倡学生都放弃语文课吗?三条途径,各有其长,无从比较。
既然无从比较,为什么又要考生进行比较呢?命题人显然受到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影响,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为目的,但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一果多因的事物的“因”都是可以比个高低的。
就好比植物的生长,种子、土壤、、水分等都是必要条件。
去年可以通过比较,说谁“更具有”风采。
今年不能说哪条途径“更”好。
其实“比较”一词可以改为“针对”。
全句则为“针对上述三条途径或其中一条或两条来阐述你的看法或理由”。
当然,命题人的本意可能是指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示是比较什么,因而给学生造成了思维上的障碍。
就好比比较两个人,是比较年龄还是经历?比较身高还是胖瘦?比较外貌还是品质?比较才华还是家庭背景?太多因素,如果不明确比较什么,会让学生一头雾水。
下面再谈本作文题的写作思路。
一、抓关键词,确定观点与思路我在课前指导时曾强调“作文一定要按任务要求写,自己在要求下面划线”。
2016高考课标二卷作文分析 (共23张PPT)
首先,语文学习是本材料谈论的范围,我们在这里形 象的用一个圈来表示。
语文学习
其次,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语文素养,这正 是本段材料谈论的核心内容。我们将此核心置于语文 学习的圈里,可以这样表示: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
最后,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有三,分别是课堂有效教学、课 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 们通过学习语文的三条途径能够提升语文素养。图示如下:
四等文属于偏题文,立意选择角度是材料的要素,但不在语文 学习的范围内(即圈外)。例如: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自信、语 文素养等。 五等文是跑题文,所写内容和材料无关。
走好语文的三条路(57分)
(首段)曾托着腮,沉浸于语文 课轻松穿越的国学故事;曾闭着眼, 回味着一本古籍墨香萦绕的精妙文字; 曾执着笔,挥写着社区板报宣扬传承 的家风国训……
提升语文素养
三条途径
由此可知,写本文首先谈的是语文学习的事,其次终极目标 是提升语文素养,最后展开写提升语文素养有三条途径。简而言 之就是一圈一链。如下图:
一圈一链
通过三条途径 提升语文素养 这一因果思维 链条
语文学习
二、等级划分及评分标准
一等文 二等文 三等文 四等文 五等文
下限分 切入分 上限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 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 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 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文题解读及高分作文展示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文题解读及高分作文展示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辽宁)文题解读及高分作文展示命题解码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命题,继续延续2015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模式,除了关于语文素养的材料以外,还明确了写作任务“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只要明确任务指令,将三者进行比较,明确观点,合理阐述,就符合作文要求。
这种作文的命题与写作应该注重三方面的问题:(1)作文类型识认。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立意具有多角度,每一个合理角度都切合题意”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只不过是明确考生要完成的任务,我们习惯评价为“带着镣铐的舞蹈”,“镣铐”就是写作任务,“舞蹈”是指考生的个性作文,高三的师生不要盲目求新,非要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归纳写作的方法,这种做法会舍本逐末,应该更关注写作本身。
(2)比较思维考查。
“比较”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基础,它的产生基于事物的相关性与差异性。
比较思维是思维方法中最古老、最基础的,比较思维存在于一切思维活动中。
在进行比较思维时,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①联系与发展是比较思维方法必须坚持的原则;②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进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③主观性与客观性分离,是比较思维进行的保障;④分析与综合是比较思维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强化国人“理性思维”的大背景下,这种思维的考察是必要的,是符合高考命题导向的。
(3)高考命题导向。
“立德树人”一直是我们教育的立足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导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豪感之根,“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依法治国”是社会健康运行的保障。
“一点四面”一直是高考的考察方向,在语文考试中更是如此,2015年开始,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这些导向,会一直延续,这套语文作文的命制,就是清晰的体现,值得我们领会、深挖、高扬、实践。
总起来说,这则材料,可以比较三者,选出重要的;还可以找到三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关系,只要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出发思考,完成写作,就是好作文。
2016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
2016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
2016高考结束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高考频道!
全国Ⅱ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直接把现在语文教育的困扰交给学生思考,也会让人押不着题,或者是高中老师训练的盲点所在。
但这个题似乎难度相对较高,社会公众也有各种分歧的意见,专家们也正在不断进行探讨,要求中学生能够给出很独到的答案则相对不太可能。
大家谈也可能会流于泛泛而谈,无论水平高低,都难以深入下去。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全面解读及下水作文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适用地区:青海***甘肃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重庆陕西海南辽宁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命题意图2016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可谓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改革。
Ⅱ卷的作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传统文化的考查,但语文素养即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
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过分的“经济意识”,传统文化在流失,在青少年中式微,具体表现为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
Ⅱ卷作文对语文素养的考查正是结合当下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材料解读题目延续2015年全国Ⅰ卷的设计理念,呈现材料,并对作文作出具体的写作任务指令,属任务驱动型作文。
它由材料主体与作文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本作文题的材料主要内容为:1.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
材料主要围绕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展开,谈到了个人发展、整个社会、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等问题。
2016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二答案解析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Ⅱ卷试题分析□余闻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章节选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一文,为适应命题需要,摘编时对原文作了一定的删改。
本文内容虽然属于接受美学范畴,好像是专家学者才会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课题,但实际上与社会上一般人民群众的书刊阅读、艺术欣赏也有密切关系,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知识素养和认识水平。
全文旨意较为深远,理论明白浅显,文字也较流利通畅,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2016高考全国卷II(语文)逐题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II(语文)逐题解析适用地区:、、、、、、、、、、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6全国卷2作文评讲
• (3)结构:探究思辨,重视思想深刻。
• 从所给材料中纵深切入: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 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 • 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 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 生动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 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 • 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 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 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 控等弊端。 • 生活实践方面,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 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也要注意其转化成 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 • 立意角度一: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并从个人、 社会和国家民族三个层次分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本 题可以参考这种层层深入的分析路径。
• 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赏风花雪月,足以明镜。朱 熹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 这源头活水便是生活这本大书吧!语文素养在我们味 秋叶瑟瑟凤舞,赏春蜂噫噫鸣叫之时,不自觉得以感 染并被提升。 • 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可以味人情冷暖,品世间爱与苍 凉。是谁在沙洲之中拣尽寒枝不肯栖?是谁在赤壁岸 边高歌大江东去?苏轼味出来人情冷暖,终于黄州种 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若是无这世态的阴晴 冷暖,苏子又何能以一词一句震撼一个个心灵? • 味生活的墨雅书香,成一曲千古绝唱,氤一缕万古情 长。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却道 出“……,无食无儿一妇人”,他对生活的体味终成 其“诗圣”的称号。若是没有对“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的深刻咀嚼,何来“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的万古豪情,又何来千古间那一瞬温暖的星 光照亮历史的暗径?
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
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题目涉及两组四幅漫画。
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吻;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98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耳光。
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耳光;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61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吻。
这幅漫画的寓意,应该是批判教育者(家长、学校)对受教育者(孩子、学生)“唯分数论”的错误教育观念。
第一位孩子的家长(或学校),在孩子考100分时,就给予吻的表扬;在孩子考98分时,就给予扇耳光的责打。
第二个孩子的家长(或学校),在孩子考55分时,就给予扇耳光的责打;在孩子考61分时,就给予吻的表扬。
两位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学校),表面看有所不同,一个是苛责,一个是鼓励;但在本质上,都是“唯分数论”,都是错误的。
这道作文题目的立意,应该围绕着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含意而设。
比较稳妥的立意可以这样:教育,不应该“唯分数论”。
三、思路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可以写成各种文体。
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应该表现考生对时下“唯分数论”错误教育观念的批判性思考。
若写成议论文,其思路较为简单:(一)概况漫画内容,揭示其寓意,亮明自己的观点;(二)分析其原因;(三)揭示其本质;(四)指出其影响(危害);(五)提出建议。
四、题目批判这不是一道优秀的作文题目。
比起2015年全国卷(一)(二)作文题目是一种很明显的倒退。
其不足有以下三点:一、把作文写作变成了审题(图)比拼。
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而不应是考查考生的读题(图)能力。
二、这道作文题目的漫画内容和寓意不是一个开放性论题,而是一个锁死的论点(观点)——教育不应“唯分数论”。
2016年全国2卷满分作文及点评
2016年全国2卷满分作文+名师点评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语文素养提高之我见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和一个拥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人交流,就是一个与善人居的过程,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
可见,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关键,社会实践是辅助。
只有这三者有机结合,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小到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方块字,也学会了阅读与鉴赏。
多少次我们思索许久没有答案,却因为老师的点拨而醍醐灌顶。
是在课堂上,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感悟了唐诗之庄,宋词之美,小说之精妙……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必不可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涵养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
”只要阅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也有位作家这样说道:“我喜欢阅读。
我读一千本书,这样我也在书中体验了一千种不同的人生。
”生活处处有语文,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即将进入大学的殿堂,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2016-07-02 09:34:43)转载▼分类:作文教学标签:2016高考全国2卷作文例文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例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一】谈语文素养的提高高二(1)班雷冬鹏何谓语文?语文,语文,即“语”和“文”。
朋友的倾诉是“语”,亲人的叮咛是“语”,爱人的关怀是“语”;一首《行路难》是“文”,一封家书是“文”,一块墓碑,也是“文”。
止不住的思念,藏不住的感情,道而成语,落笔成文。
认识语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而恰当的方法更能使提高语文素养事半功倍,不至于像盲人般摸索,一无所获。
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缺一不可,其中社会生活实践尤其重要,原因在于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听”“说”“读”“写”,感受语文的魅力,受它影响,渐渐地我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鉴赏和表达的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在千古名篇之前我们会赞叹它辞藻之美、胸襟之阔,而不是人云亦云却不知所云;在临洞庭,俯泰山之际,奋笔书怀,写尽人间山河,而不是如同猿猴般上窜下跳,怒号嘶吼。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
语文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
书是心灵的另一道窗户,走进作者的世界,或是深邃的诗人,或是热血高涨的愤青,又或是睿智的老者,都行。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写作指导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写作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这明显是延续了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的命题形式和设计理念,又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但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的作文命题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倍感亲切”——起码语文教师应该是这样的反应。
这既是我们预测的“任务驱动型”,又是高度契合高考语文改革要求和作文命题方向的材料,考查语文素养的意图和导向十分切合当前的教首先,构思时可以先界定“语文素养”的概念,化虚为实,把“语文素养”转化为诸如字词句段、语法逻辑、修辞文采、语感培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等内容,使其对自己写作有利。
也可以对三种途径所指内容分别具体化,显示思维的深度开掘能力,如把“课堂有效学习”转化为课本、老师、教学方法、使用媒体、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促进交流、启迪思想、传承文化;把“社会生活实践”转化为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思,在经历中积淀、在氛围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在挫败中成功、在体验中成长等,然后按此思路,既可从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又可从古今中外其次,考生要吃透“三条途径”的特点,为回答“哪种途径有效”做好准备。
作文题并没有像去年那样,问你三个人中“谁”更具风采,但是“任务”仍然是明确的:“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而且,还必须“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择性在此体现出来了。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论证一般是就事论事,特别是这次还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那么主要的事实论据还是你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当然可以适当地补充和丰富,即别人语文素养是怎样提升的,只是不能让他们喧宾夺主,你才是“主人公”。
2016高考材料作文解析(全国二卷)
由于中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特点,语文课堂是 提升语文素养之主要形式。语文课堂的学习内 容与形式直接影响语文素养的基础。从辞藻优 美的《春江花月夜》到意境典雅的《赤壁赋》, 从上古瑰丽的神话到欧亨利令人回味的小说, 从小学的看图写话到中学的千字文章,语文课 堂的有效教学奠定语文素养的基础。正如有人 在地铁上看到一中学生在背诵“壬戌之秋,七 月既望„„”,心中顿生感动与共鸣。这些课堂语 文记忆形成的语文素养可以构筑起一个社会情 感连通的基因。
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拓 展于课外广泛有益的阅读,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学 以致用,化于生活之中。
备考启示 高考作为一种引导和规范,今年的作文题应该给我们有以 下启示: 1、核心价值观是主流。 2、注意思辨思维培养。Ⅱ卷的作文题可谓侧重于思辨思维考查的典 范,考生在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大途径时,需要思辨地看待问题, 三大途径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考生要善于 在三大途径优缺点的全面思考中来思辨地论证分析。 3、关注生活,以小见大。高考作文常从小的点,即我们比较熟悉的 生活切入,然后来探讨一个比较大的、有一定价值引导的问题。Ⅱ 卷通过语文学习来探讨语文素养,进而谈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4、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体 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Ⅱ卷写作要求有“请根据 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 看法和理由”这体现了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个体生活,表达个体 感受,而很多考生在这方面显得稚嫩,在表达个体的体会和看法时, 文字单调,思维浅显,甚至是记账式的呆板。所以培养学生“文字 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人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 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是作文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2016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6年全国卷II⾼考作⽂题⺫及解析 ⼗年寒窗读书苦,⽆惧严寒酷与暑。
功夫不负有⼼⼈,终于结束了⾼考这⼀战。
⼩编祝你考试⼤捷,⻢到成功!本⽂“2016年全国卷II⾼考作⽂题⺫及解析”详情请关注店铺⾼考频道! 2016年全国卷II卷⾼考语⽂作⽂ (⻘海、⻄藏、⽢肃、陕⻄、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江、重庆、辽宁等) 名师点评2016⾼考作⽂: 交⼤附中冯隽⽼师:引导学⽣树⽴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今年的作⽂题旨在引导学⽣建⽴正确的语⽂学习观、阅读价值观,属于限定性材料,⼀改以往作⽂审题宽泛、⽂题⼋股的弊端,重视对学⽣认知思考、情感体验的调动,强调学⽣讲真话、谈真情。
这是今年作⽂题的创新点。
材料中提供的三个⾓度,要求任选其⼀,审题难度缩⼩,每个⾓度学⽣都有话可说。
课内有限阅读⾓度引导学⽣关注教材,纠正⻓期存在的语⽂教学教考分离的认识误区;课外⼤量阅读⾓度引导学⽣⼲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的限制;社会实践⾓度注重引导学⽣关注社会这部⼤书,贴近⾃然、⾛进社会,以⼀⼰之⾝感受体验,强调知与⾏。
培养语⽂素养三个途径都很重要,认识各有侧重,将三者结合,谈三者关系符合⾼考作⽂对辩证思考的要求,但命题中要求三选⼀,可能是命题者出于对考试时间、考场作⽂篇幅限制的考虑。
⻄⼯⼤附中⺩宏哲⽼师:题⺫在情理之中料想之外 乍看作⽂题,我有两个突出印象:⼀是情理之中,料想之外;⼆是功在考试,利在千秋。
情理之中是因为今年沿袭了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料想之外是因为太接地⽓了,让学⽣思考⾃⼰⽇⽇进⾏的事情,⽽且开放度⾼,因学⽣素养差异,区分度必定好,是⼀道好题。
语⽂素养是2001年《⾼中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概念,是语⽂的灵魂,喊了15年,学⽣正真关注很少,如今以⾼考题⺫出现,引导效果必定难以估计,所以既能好好选拔出语⽂素养好的学⽣,⼜能引导天下学⽣⾛向语⽂学习的正道,功在千秋啊。
这道题的任务类型是做决定式任务,需要在提到的三种途径中做出抉择,选其⼀。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哪一个更……”换成“比较”,是一则值得肯定的作文材料。
从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
只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本题中,材料中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其实是给出了立意的方向。
何处消得泼茶香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
(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很有特色:综合了材料中的三种“途径”,在比较、权衡中亮出自己的观点)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悟得人生三境。
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
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
(展开论证一:语文离不开现实生活)亦如茶的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
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块温厚土壤。
若没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润,我们又怎能听到那坎坎伐檀声中的情思惆怅?走过那零雨其濛的东山,千年之前征夫离乡时落下的热泪,正滴落在我们的心上。
全国2高考范文
全国2高考范文2016高考全国卷2作文怎么写1、2016年陕西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二卷,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为: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今年的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阅读价值观,属于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审题宽泛、文题八股的弊端,重视对学生认知思考、情感体验的调动,强调学生讲真话、谈真情。
这是今年作文题的创新点。
材料中提供的三个角度,要求任选其一,审题难度缩小,每个角度学生都有话可说。
课内有限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纠正长期存在的语文教学教考分离的认识误区;课外大量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的限制;社会实践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部大书,贴近自然、走进社会,以一己之身感受体验,强调知与行。
2、培养语文素养三个途径都很重要,认识各有侧重,将三者结合,谈三者关系符合高考作文对辩证思考的要求,但命题中要求三选一,可能是命题者出于对考试时间、考场作文篇幅限制的考虑。
...2016新课标2卷高考作文没写题目扣多少分啊关于高考命题的那些“内幕”内幕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同时也会抽调一部分中学教师参与。
内幕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内幕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内幕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内幕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一、根据2014年高考新政策,您觉得在2016年高考英语中会有哪些题型出现变化,还是会出现新题型呢?李婷老师:首先在2014年高考大纲当中,可以看到两个明确的变化:第一个就是高考的大纲词汇从3500个单词变为3050个,减少了450个单词。
这就表示出整个高考的难度在降低,尤其是阅读难度,也显示出高考英语注重基础能力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I审题与点拨
【原题再现】
(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分析】
从“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一点看,2016年的全国卷ΙΙ是一道给话题议论文写作题。
话题是关于语文素养提升的。
写什么呢?显然有三个角度可以选择,审题方面没有难度。
但是,作为议论文章必须表达明确的观点,而“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却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弄不好这个看法就是三个而不是一个。
这就是第一个难度。
作为议论文章,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按议论文基本常识,必须是一个观点,即一句明确表达观点的句子。
这个句子一般要求是一个判断句。
从这里可以看出,2016年的全国卷ΙΙ作文题目审题上没有难度,但是确定观点上却容易跌入陷阱。
弄
不好就会有三个观点,而不是一个观点,这有一定的难度。
要避免跌入陷阱,就要进一步阅读题目要求,按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显然文章的角度和立意有三个可以选择。
一是课堂有效教学,比如“语文素养提升离不开课堂有效教学”;二是课外大量阅读,比如“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三是社会生活实践,比如“没有生活实践语文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有了角度就要努力站稳,行文中要从三个方面比较中论述自己的观点。
这又是文章写作中的第二个难点,即在论述过程中能不能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被比较过程所迷失。
在比较论述中如何坚守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是辩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过辩论实践经验的考生很容易驾驭这道作文题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国卷ΙΙ命题的出发点是,语文教学中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那些只知道题海应试教育、只懂道从书本到书本的错误做法显然要让学生为难——没有大量阅读的体验,没有社会生活实践的感受,学生是不知道其中滋味和优劣的,当然也就会因为缺乏素材而显得“词穷”进而在比较论述中显得“理屈”。
如果说2016年的全国卷ΙΙ有什么优点和特点的话,那么这纯粹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话题,其引导意图是十分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