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检测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检测题一,基础知识。

(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ǎn)豁.然(huò)素湍.(tuān)飞漱.(shù)B.案牍.(dú)德馨.(xīn)苔痕.(hén)亵.玩(xiè)C.罔.不(wǎng)轩敞.(chǎng)艨艟.(tōng)雾凇.(sōng)D.毳.衣(cuì)荒秽.(huì)鸡豚.(tún)叩.门(kòu)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对下列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处处志.之(2)寻向所志.(3)寻.向所志(4)寻.病中A.(1)(2)意思用法相同,(3)(4)意思用法相同B.(1)(2)意思相同,用法不同;(3)(4)意思不同,用法相同C.(1)(2)意思不同,用法相同;(3)(4)意思相同,用法不同D.(1)(2)意思用法相同;(3)(4)意思用法不同4.从词性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不属于对仗的一句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B.乃不知有汉,无论C.罔不因势象形..之劳形..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6.下面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B.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下面的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指出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何陋之有?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定语前置D.主语后置9.下列句子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检测(期末复习)《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 ) 学而时.习之( ) 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定;今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 ;今义: ) 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友人惭.( ) 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6.字音字形:谢太傅.( ) 谢道韫.( ) 陈寔.( ) 尊君在不.( ) 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俄而..雪骤( ) 俄而雪骤.(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 何.所似.( )( ) 公欣然..曰( ) 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日中..( ) 太丘舍去..( )( ) 去后乃至..( )(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家君( )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 ”, ) 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温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字音字形: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三省.( ) 传.不习乎( ) 罔.( ) 殆.( ) 箪.( ) 好.之者( ) 曲肱.( ) 笃.( ) 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 ) 愠.( ) 君子..(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十有五...( )三十而立.( ) 传.不习乎( ) 四十而不惑.( )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 不逾矩..( )(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人不堪.其忧(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知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肱.gong( ) 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 ) 逝.者如斯.夫( )( ) 必有我师焉.( ) 不舍.昼夜( ) 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 ) 川.上( ) 三军( ) 三军可夺.帅( ) 匹夫..( ) 笃志..( ) 仁.在其中( ) 8.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9.文章主旨: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客此________ ③及下船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D.《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直抒胸臆,将自已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融入了山水小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子猷逸事甲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为桓车骑②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 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

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乙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

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2.阅读选文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语文中考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中考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中考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 今义:心愿,意向(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 今义:散发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原意为:陆地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在句中的意思为: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③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表示方位,与“后”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用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原意为:名称,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②至于负者歌.于途原意为:歌曲,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3.一词多义(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2)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3)乐:山水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3)峰回.路转回:(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寓:(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6)云归而岩穴暝暝:(7)晦.明变化者晦:(8)野芳.发而幽香芳:(9)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10)行者休.于树休:(11)伛偻提携....伛偻: 提携:(12)往来而不绝.绝:(13)泉香而酒洌.洌:( 14)山肴野蔌.蔌:( 15)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陈:(16)宴酣.之乐酣:(17)非丝.非竹.丝: 竹:(18)弈.者胜弈:(19)觥筹..交错觥: 筹:(20)苍颜..白发苍颜:(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22)树林阴翳.翳:(2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二)文言虚词1.而:而.年又最高泉香而.酒洲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而.不知太守之之乐其乐也2.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行者休于树3.之: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至于负者.歌于途5.其:其.西南诸峰醉能同其.乐(三)句子翻译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2.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③意与日去 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认为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伛偻提携________②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③孟子对曰________④乐民之乐者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________。

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作为滁州的父母官,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________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必修1文言文检测

必修1文言文检测

1.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2 不拘于时:被(这种)时代风气影响。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能解决疑惑。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 5 用心一也:因为,专一 6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强健的筋骨 7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 8 举匏尊以相属 :樽,酒杯 9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10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 11 相与枕藉乎舟中 :(大家)在舟中相互枕躺 在一起 12 山川相缪 :缭,连结,盘绕 13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受刑戮的人 14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15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交会 16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皆我有也。 这永州的有着奇异形态的山山水水
二、默写 1、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 ,用心躁也。 3、师者, 。 4、位卑则足羞, 。 5、舞幽壑之潜蛟, 。 6、 ,望美人兮天一方。 7、 ,而不知其所止 8、 ,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9、 ,抱明月而长终。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11、寄蜉蝣于天地, 。
一、解释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2 不拘于时。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 用心一也 6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7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 举匏尊以相属 9 泣孤舟之嫠妇 10 何为其然也 ? 11 相与枕藉乎舟中 12 山川相缪 13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14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15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16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皆我有也。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游于酒/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若豪富有势力者索之/旁若无人C.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遂欲自沉于水/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乙)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

”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日:“然。

”乃酬①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

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⑤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

②宿:一夜。

③遑:忧虑。

④帐:遗鴨。

⑤直:同“值”,价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国人道之 ________②得一人之使 ________③咸以为真凤而贵 ________④遂闻于楚王 ________(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我闻有风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4)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

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字改为“________”,传闻者也不会搞出笑话了。

小涵:(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买,闹出了笑话。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

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________”(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________(不引用原文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涵: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检测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写汉字.(每空0.5分,共20分)
夙.()愿祚.()薄期.()年茕.茕.()独立
先妣.()逋.()慢拔擢.()栏楯.()迍.迍.()的行金钏.()谂.()知玉醅.()搵.()拭曩.()者阙.()然诎.()体槛.()阱缧.绁.()淈.()泥()糟
汶汶
..()鼓枻.()抟.()扶摇而上
夭阏.()宿舂
..()粮数数
..()然
恶.()乎待垣.()墙怂恿
..()
呱呱
..()而泣执著.()深sui()
咽.()喉e()运修qi()诸父异cuan( )
Si()守创.()痕an()然失色
羞愧的红晕.()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终鲜.兄弟___________
2.形影相吊.____________
3. 日薄.西山____________
4.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
5. 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__
6. 乳.三世___________
7.凭几.学书____________ 8. 用.之所趋异也___________
9.稽.其成败兴坏之理._________________ 10会.遭此祸____________
11.以通.其狂惑___________ 12.淈.其泥而扬其波__________ 13.其糟而歠其醨__________ 14.志.怪者也__________
15.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 16.莫之夭阏
..____________
17.腹犹果.然____________ 18.众人匹.之_____________
19小大之辩.也____________ 20.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每句三分,共30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译: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译:
4.吾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
6.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译: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
乎?
译:
8.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
三、根据课文填空,共30分,每空1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鹏之徙于南冥者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4.亦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7.世人皆浊,何不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何不_________________?
8.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

10.三五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1.愿陛下____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12.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
桓,有所希冀!
1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郡县逼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州司临门,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既无伯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外无
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17.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评《史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