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1章 总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总论

第1章 总论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价值运动说是资金周转,它可分为动态表现和静态表现两种
(一)、动态表现
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循环、周转和资金的退出
顺时针为资金运动方向
资金投入: 所有者与债 权人投入
资金退出: 债务偿还 利润分配 上交税金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资金循环周转: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二)、静态表现
业、商业和钱银业的发展,产生了复式簿记。意大 利帕乔利《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资产=所有权 3、15世纪末—19世纪:是复式簿记在欧洲大陆传播 时期,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世界会计发展的中心。
4、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会计理论 和会计实务也取得了惊人发展。
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始计量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 记数”:会计的萌芽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萌芽阶段:
1)伏羲时代的---- “结绳记事”; 2)黄帝时代的----“刻契记数”。 剩余产品的出现,专门进行剩余产品的分配的专职人员开 始出现 2、西周时代: 1)“会计”一词应运而生
对会计的描述: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2)“司会”官职,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 “小宰”有了明确的分工。
3、唐宋代:奠定了中式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账簿有了序时账、分类账、总账和明细账的区别。 产生了“四柱清册”记账法,形成了“旧管(期初结存 数)+新收(本期收入数)-开除(本期支出数)=实在(期 末结存数)”的平衡关系
4、明、清时代: 民间商业企业山西商人傅山发明“龙门账”,以“进(收入) -缴(费用)=存(资产及债权)-该(负债及业主投资)”作 为试算平衡公式,计量盈亏,分别采用双轨制的盈亏计算方 式,双方相等时称为“合龙门”。标志着我国复式记账的开 始。 清代末期又发展出“天地合账”,对任何经济业务均在账簿 中记录两笔,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核实其来龙去, 成为名副其实的复式记账法。

第01章 总论

第01章 总论
– 内容:
• 狭义的费用主要包括: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 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 损失。
2021/3/9
15
• (六)利润
• 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1)将利润定义为: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 的差额。
– (2)将利润定义为:狭义收入与狭义费用之间 的差额,加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 •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
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着企业发生了一项费用。 (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2021/3/9
14
– 狭义的费用:
• 狭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 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一章 总论
2021/3/9
1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
基 本
权责发生制
前 提
2021/3/9
2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 会计主体
–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 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会计主体,
也就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解决为 谁记帐、算帐、报账的问题。 –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 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 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财 务会计报告的实体。
2021/3/9
10
– 利得的定义
• 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流入。
– 损失的定义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6
3. “信息系统论”
主要观点: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组成,用以处理经济数据、 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此观点认为会计的 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 “管理活动论”
主要观点: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 的合理内核,吸取了最新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当前国际国内会 计学界具有影响的观点。它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并使用“会计 管理”的概念。
1、含义 货币计量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尺度,并 假定币值稳定,来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 活动。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2
2、作用 货币计量决定了会计是价值核算,使会计信 息具有广泛的可比基础,价值符号成为最普遍的 会计符号。 货币计量既为会计计量奠定了基础,又为会 计计量提供了手段。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7
一、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会计 假定)”或“会计前提”,即会计人员对会计核 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 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8
二、我国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7
2、作用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便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 别,进而产生了“应收”、“应付”、“递延”等特 殊会计方法,从而将企业会计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 之上。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8
3、理解要点 (1)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必要补充。 (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短于会计年度的分 期称为会计中期,有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 我国采用历年制。

2024年中级实务三色笔记

2024年中级实务三色笔记

2024年中级实务三色笔记一、教材知识点梳理。

1. 第一章:总论。

- 中级实务的基本概念,例如会计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可以用表格对比记忆各质量要求的含义和体现。

-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 资产:定义、确认条件(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分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 负债:类似地,定义、确认条件、分类。

-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内容,理解其来源和相互关系。

- 收入:定义的新变化(按照新准则),确认和计量五步法(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 费用:定义、分类(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等)。

- 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计算。

2. 第二章:存货。

- 存货的初始计量。

- 外购存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注意特殊情况,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可以抵扣则不计入。

- 自制存货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 存货的后续计量。

-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不同方法下存货成本的计算和对利润的影响。

- 存货的期末计量,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要考虑存货的持有目的(直接用于出售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工)。

3. 第三章: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01章-总论---答案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01章-总论---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2.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B.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C.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3.()是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4.确定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5.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是会计的()要求。

A.可靠性B.可比性C.重要性D.谨慎性6.下列说法中,体现了可比性要求的是()。

A.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C.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变更需在财务报告中说明7.下列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是()。

A.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股份的45%,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B.甲公司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并计提折旧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人没有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D.企业将一项应收账款出售,出售时约定如果购买方到期没有收回应收款项有权向出售方追索,企业在出售时没有终止确认应收账款8.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负债类的是()。

A.应付账款B.长期借款C.预收账款D.预付账款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会计分期这一基本假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第1章总论

第1章总论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票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考虑了风险因素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期行为 比较容易量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适用范围有限 关注广度不够 引入了不可控因素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 考虑了风险因素 能克服短期行为 普遍适用 广泛关注
47
一、经济环境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Inflation) 利息率波动 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政策 市场环境
48
二、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 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5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 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
用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
作用:
可以提高企业财务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 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种类:
46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法律环境 4.金融市场环境
(二)微观环境 1.生产经营状况 2.财务管理能力 3.理财组织结构 4.理财人员素质
■ 理论学家认为,当公司知道存在巨大社会成本 时,财富最大目标应服从广义的社会利益。
34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原则 财务管理的方法 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3节 财务管理原则
系统原则:从财务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出发,从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 统一出发。
平衡原则:在财务管理中,力求使资金的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 协调平衡。
2. 前馈性控制:又称补偿干扰控制,是指通过对实际财务系统运行的监 视,运用科学方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使差异得以消 除的一种控制方法。

01第一章总论

01第一章总论

★早期会计被称簿记——Bookkeeping。
2019/9/12
13
西周
◆“会计”一词
“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 …以逆 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
◆专门官员——司会
“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
◆会计报表雏形
“参互考日成,月要考月成,岁会考岁成 之事”
2019/9/12
14
【例】我国周王朝的严密财计组织
2019/9/12
18
◆近代会计理论
《簿记论》奠定了现代会计基本理论 的基石。在《簿记论》中所体现的会计目 的、会计假设和会计要素等基本思想仍然 是现代会计学者致力于探讨的核心问题。
复式记账(簿记)方法和理论诞生500 余年来一直沿用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 大的奇迹!
2019/9/12
19
• 明末清初 • 龙门账 发明者:山西商人傅山(富山) 应用:山西钱庄,票号 公式:进-缴=存-该 (合龙门) 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
二、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一)会计是为适应人类生产活动管理 的需要而产生
生产活动
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基础
劳动 耗费
劳动 成果
★ 对劳动耗费 和成果的确认、 计量和记录等
会计
人类生产活动
2019/9/12
26
(二)会计伴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简单生 产活动
生产活动 会计
★ “生产职能 的附带部分。”
• 研究内容: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 操作技能
• 学习目的:掌握“三基”,为学习后续会计课 程打好基础。
• 学习要求:认真听课、科学做笔记、课后加强 练习
• 1.成绩评定:平时20% 、 期中20% 、期末60%

第一章 总论(完整版)

第一章 总论(完整版)

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对全书后续章节具有统驭作用。

近3年考题为客观题,分数不高,属于不重要章节。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等;(2)会计要素中的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

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2012年教材主要变化教材删除内容:(1)企业会计改革与企业会计准则;(2)财务报告目标。

主要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第五节财务报告第一节会计概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二、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算术学派在统计发展史上的作用:在数量统计资料 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从中提炼出理论原则。 同时,政治算术学派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的方法, 力求把自己的论证建筑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数字上面, 依靠数量的观察来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
主要的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W.Petty)、约翰· 格朗特(J.Graunt)
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统计方法应当 包括社会统计调查中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其分 析研究。同时,他们还认为,在社会统计中,全面调 查,包括人口普查和工农业调查,居于重要地位;以
概率论为根据的抽样调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实际
意义和作用。
二、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
记录总体单位的特 征,搜集资料
为其他研究提供资料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 • • • 一、总体与样本 二、总体单位与标志 三、指标与指标体系 四、变量
一、总体与样本
(一)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1.概念: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
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对象
的全体。
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 总体通常是我们所关心的一些个 体组成,如多个企业构成的企 业总体;多个学生构成的学生
政治算术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毕竟还处于统计核算的初 创阶段,它只能从简单的、粗略的算术方法来对社会 经济现象进行计量和比较。
(2)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创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为统计 学这门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 学”(Statistics),并提出了一些仍为统计学者采用 的术语:如“显著事项”等。国势学派在研究各国的 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 实力和强弱,实际上是“对比”思想的形象化的产物。
3.定距尺度(interval scale)
定距尺度又称间隔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 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 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
e.g. 学生的年龄、考试成绩;职工的工资;某地区粮食的 产量等。
这种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不能 进行乘或除的运算 。其原因是在等级序列中没有固 定的、有确定意义的“零”位。例如,学生甲得分 90分,学生乙得0分,可以说甲比乙多得90分,却不 能说甲的成绩是乙的90倍或无穷大。因为“0”分在 这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并不意味着乙学生毫无 知识。
用上述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的结果来看,可以将 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不区分顺序; 定序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 定距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 “-”运算; 定比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 “-”、“×”、“÷”运算。
• 按照数据收集方法,可分为: •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 集到的数据; • 观测数据:在没有认为控制的条件下, 通过调查收集到的数据。
(1)样本单位必须取自全及总体内部,不许 总体外部单位参加。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多个样本。
样本的取值是可变的,不同的取值就会得到不同的样 本。每个样本取值称为样本点,所有样本点的集合形 成样本空间。e.g.
(3)样本要有代表性。 (4)样本要具备客观性。
二、总体单位与统计标志
(一)总体单位 1概念: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它是构成总体的基础。 全国所
变量
(一)含义 统计学中将其值可变的数量标志通称为变量。 (二)分类
变量
按性质 确定性变量 随机变量 按取值连续性 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 • • • • • • • • • • •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 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 国籍:中国(不变标志) 姓名:张三 品质标志 性别:男 民族:汉 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数:4人(离散变量) 数量标志 年龄:50 身高:172cm 体重:72.5kg 连续变量 收入:2000元/ 月
统计学
统计学是什么?
统计学是对令人困惑费解的问题作出数字设想的艺术。 《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艺术和科学”。
案例1 身高?
当你告诉他们你已经交上一个新朋友 时,他们决不会问你任何有关基本事宜的 问题。他们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像谁? 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取 而代之,他们会问:“他有多大年龄?有 几个兄弟?体重有多少?”
2.统计指标的基本分类
时期指标
(一段时期累 计总量)
实物指标
总量指标
(单一计量单位)
数 量 指 标
(吨、台等)
价值指标
(元、美元等)
时点指标
(瞬间的总量)
体重?
仅仅从这些数字,他们才认为 已经了解了有关他的一切。
案例2
吸烟导致肺癌,抗生素治疗胃溃疡,锻炼 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我们怎么知道这 些?因为科学家有统计数据证明。
案例3
市场调查和分析人才依托自己的市场学知识, 通过自己掌握的调查工具和手段,对所关注的 行业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整个工作过程涵盖了统计学、经济学等多方面 的知识。
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四、统计数据的类型
数作为量的尺度,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1.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
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这种计量尺度只能按 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 组。
e.g.学生的性别、籍贯;企业的类型;职业类型等, 可用数字进行编码,如令“男”=1,“女”=0
(3)图表学派。用表格、几何图形表现统计资料。 Ancharsen编制出第一个15国比较统计表;Crome 第一个用几何图形来表现统计资料。
(4)数理统计学派 主要代表人:拉普拉斯(place)
凯特勒(A.Quetelet)——统计学之父,
他把统计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源泉,即德国的国势学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生产力有了很 大的发展,统计实践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因此 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实践的丰富和 发展,客观上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与总结, 于是统计学便逐渐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
总而言之,统计是适应社会政治经 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 的,其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 系在一起。
(二)标志
1.概念 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e.g.为调查某企业职工情况,该企业每个职工是总体单位,职工 的性别、年龄、工资等名称就是标志。
2.标志分类
(1)标志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a.品质标志 它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特征的,不能用数 值表示而只能用文字、符号或代码说明的标 志。e.g.职工的性别、籍贯等。 b.数量标志 它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特征的,可以直接 用数值表示的标志。e.g.职工的年龄、工资等。
因此,统计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对 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使其精确。
第一章
总 论
统计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从结绳记事开始,就有了 统计的萌芽。
奴隶社会(夏朝),有了人口和土地 数字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统计资料; 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了人口和财产的 调查。
封建社会由于经济十分落后,统计发展缓慢。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 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统计学。
一、 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 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即是通过统计
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 它资料的总称 ;
统计资料也即统计信息,包括人口信息、基本 单位信息、固定资产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 是国家和地区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2)标志按变异情况可以分为: a.不变标志
如果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完全相同, 则该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b.可变标志(变异标志)
如果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 同,则该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
e.g.要了解某企业工人状况,职业、性别、年龄、文 化程度、工资等标志中,职业是不变标志,其余都 是可变标志。
统计科学是一门系统地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
的科学;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 系,而统计工作的成果便是统计资料。
二、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统计学的特点
(1)数量性:是统计学的对象最基本的特点。
但是统计学不同于抽象的数学运算。
(2)总体性
统计认识的对象不是个别事物,而是客观事物总体。 e.g.新生婴儿性别比、掷骰子、硬币等。
派、英国的政治算术派和意大利、法国的古典概率派 加以统一、改造并融合成具有近代意义的统计学,促 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
(5)社会统计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由德国大学教授尼斯(K.G.A.Knies)首创,主 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C.K.E.Engel)和梅尔(G.V.Mayr)
他们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
这种尺度的主要数学特正是“=”或“≠”。
2.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
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 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其计量结果不仅能对事物分门别类,还可以比 较大小。
e.g. 产品的等级;考试成绩(优、良等);一个 人受教育的水平等。
这种尺度的主分类
根据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数可分为: a.有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有限可数。 e.g.若干企业构成的总体;一批待检验使用寿 命的灯泡等。 b.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无限不可数。 e.g.试验数据构成的总体;海洋的鱼资源等。
注:这个分类主要是为了判别在抽样中每次抽取是否 独立。
2.特点
(3)具体性: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是指被研究的客观事物总体中各单位的特征表 现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