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PPT
经外奇穴的临床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结词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广泛,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详细描述
近年来,经外奇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治疗各种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等方面。同 时,针对经外奇穴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和严谨。未来,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 泛,其治疗范围和效果也将更加显著。
经外奇穴在十二经脉的分布较少,多分布在奇经八脉和十五 络脉中,尤其是任督二脉和带脉。
经外奇穴在全身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01
经外奇穴在全身的分布特点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
02
经外奇穴多分布在头面部、腰背部和下肢部,这些部位的穴位多具有醒脑开窍 、安神定志、舒筋通络等作用,可缓解和治疗相应疾病。
经外奇穴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经外奇穴的艺术美
经外奇穴的分布和组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如形象美观、穴位命 名富有诗意等。
经外奇穴与中医美学的关联
经外奇穴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美学有着密切的 关联,体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外奇穴的审美价值及应用
经外奇穴的审美价值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 时也能为养生保健提供参考。
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
总结词
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越来越显著。
详细描述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经外奇穴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多个国家已经将经 外奇穴纳入了其卫生体系,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同时,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加 强,推动着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不断扩大。
经外奇穴的功效和作用范围
1 2
缓解疼痛
经外奇穴对于各种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如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经外奇穴
主治
垂
定位
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操作
直刺0.8-1.2寸
八、定喘
咳嗽,气喘,肩背痛
主治
定位
大椎穴旁开0.5寸
操作
直刺0.5-0.8寸
九、夹脊
第1胸椎-第3胸椎--上肢疾患 第1胸椎-第8胸椎--胸部疾患 第6胸椎-第5腰椎--腹部疾患 第1腰椎-第5腰椎--下肢疾患
主治
定位
第1胸椎-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十三、外劳宫(落枕)
落枕,手指麻木、屈伸不利
主治
定位
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
操作
直刺0.5-0.8 寸
十四、腰痛点
急性腰扭
伤主治
定位
手背,第2/3掌骨及4/5掌骨间 ,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
操作
直刺0.3-0.5 寸
十五、肩前
肩臂痛
主治
四、太阳
头痛,目
疾主治
定位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五、牵正
口眼㖞斜
主治
定位
耳垂前0.5-1.0寸处
操作
向前斜刺0.5-0.8寸
六、安眠
失眠,头痛,眩晕
主治
定位
翳风与风池连线的中点
操作
直刺0.8-1.2寸
七、子宫
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子宫脱
操作
斜刺0.5-1.0寸
十、十宣
高热,昏迷,咽喉肿痛,癫痫,手指麻木
主治
定位
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 血
【经络大全】47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
【经络大全】47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穴位详细图解1、里内庭穴里内庭穴的位置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针灸疗法】直刺里内庭穴0.3~0.5寸,可灸。
2、印堂穴印堂穴的准确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印堂穴位的作用功效】1、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等2、治疗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等3、治疗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等【作用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印堂穴位配伍】印堂穴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治疗目痛;印堂穴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治鼻塞;印堂穴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治鼻渊;印堂穴配太阳穴、风池穴治头痛;印堂穴配攒竹穴治头重;印堂穴配丝竹空穴、头维穴治眩晕;印堂穴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治中风不省人事;印堂穴配支沟穴、足三里穴治产后血晕。
角弓反张痧:印堂穴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两眉角痛不已:印堂穴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舌尖生疔:印堂穴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3、俞府穴【俞府穴的准确位置图】【俞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经外奇穴-精品文档
部分经外奇穴具有特殊的疗效,可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半 身不遂、口眼歪斜、中风等。
注意事项
定位准确
准确找到经外奇穴的位置,确保治疗效果。
配穴合理
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合理配伍经外奇穴和 其他穴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操作规范
刺激经外奇穴时应注意刺激的强度和时间, 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现代经外奇穴研究
现代经外奇穴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外奇穴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现代研究表明,经外 奇穴具有一定的神经、血管和肌肉分布特点,其刺激能够影响神经递质、激素等体内物质 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现代经外奇穴的命名与分类
现代经外奇穴的命名更加规范和统一,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命名。 同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治疗作用等不同特点,经外奇穴被分为多种类型,如面部经外 奇穴、颈部经外奇穴、腹部经外奇穴等。
用于临床治疗。
02
古代经外奇穴的命名与分类
古代经外奇穴的命名通常与其所在部位或治疗作用相关,例如“太阳穴
”、“印堂穴”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经外奇穴可以分为不同的类
型,如单穴、对穴、群穴等。
03
古代经外奇穴的治疗范围
古代经外奇穴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和症状,如头痛、目痛、鼻塞
、咽喉肿痛等,同时也用于一些急救和止痛治疗。
禁忌症
了解经外奇穴的禁忌症,如孕妇、幼儿、老 人等特殊人群慎用或禁用某些穴位。
经外奇穴的配伍原则与方法
配伍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经外奇穴的配伍原则通常为“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即根据病症的虚实情况选择相应的配穴方法 。
配穴方法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经外奇穴的配穴方法有多种,如局部 配穴、远端配穴、上下配穴等,具体方法应根据病症和个 体差异选择。
经外奇穴
常用奇穴
------头部奇穴:
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 右各一寸,共四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 癫痫等,目疾。 [操作]:平刺0.5~0.8寸。
印 堂
〖定位〗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 之交点处。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
【操作】直刺0.8~1.2寸。
三角灸
【定位】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 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 处是该穴。 【主治】疝气、腹痛。
【操作】艾炷灸5~7壮。
------背部穴
定 喘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经外奇穴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经外奇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
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
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 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 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 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 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 组腧穴,如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 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 阳治目赤等。
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牵 正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口喎、口疮。 【操作】直刺或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胸腹部奇穴
子宫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①阴挺;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③不孕。
针灸经外奇穴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刺灸: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
黄白色透明粘液。
3、外劳宫(落枕穴)
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
定位:手背,第2、3掌骨
主治:落枕,手指麻木。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4、八邪
后方赤白肉际处。
定位:手背1~5指间指蹼
主治:烦热,目痛,毒蛇 咬伤,手背肿痛。 刺灸:斜刺0.5~0.8寸, 或点刺出血。
3、鱼腰
定位:眉毛的中心。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刺灸:平刺0.3~0.5寸,禁灸
4、太阳
后约1寸处凹陷中。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
痛,目眩。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5、耳尖:刺血要穴
方的尖端处。
刺灸: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8、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 中点处。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癫狂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9、金津、玉液
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定位:舌系带两侧静脉上,
主治:舌强,舌肿,失语,
口疮,喉闭,呕吐,
消渴。
刺灸:点刺出血。
(二)躯干部穴
1、子宫
定位:中极穴旁开3寸。
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
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斜刺0.5~1寸;可灸。
4、腰眼
定位:腰阳关旁开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5、十七椎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 漏,月经不调,遗尿。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是中医中对于一些位于经络以外、经络以外的穴位的称呼。
它不属于经络的一部分,在经脉图上也没有明确的标注。
经外奇穴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和疗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经外奇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外奇穴,如太冲、曲池、外关等,这些穴位虽然位于经络之外,但与某一个特定经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对应经络的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与调理的作用。
另一类是经外奇穴,如百会、长强、丰隆等,这些穴位与经络无直接联系,但位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并有特殊的功能和效果。
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具有综合疗效。
经外奇穴的刺激方法多样,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灸热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来选择适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进行治疗。
经外奇穴
子宫
【功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 灸
子宫
【临床运用】
1、盆腔炎:子宫、八髎、肾俞、中、气海、关元
、三阴交。
2、血崩不止:子宫、中极。
3、不孕症:子宫、中极、归来、三阴交、肾俞。 4、子宫脱垂:维道、气海、百会、三阴交、子宫 、曲泉、太冲、照海。
《审视瑶函》)。
聚泉
【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 中点处。 【取穴】 正坐位,张口伸舌。在舌背 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
聚泉
【功用】
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主治病症】
1、舌肌麻痹,味觉减退
2、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血。
聚泉
【临床运用】
1、尿崩症:海泉、涌泉、聚泉、水泉。
【临床运用】
1、视神经萎缩:球后、翳明。
2、近视眼:球后(巨刺法)。 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球后、臂{3}、睛明、 太阳。 4、视网膜色素变性:睛明、球后、太阳、光明、 太溪。 5、视网膜静脉阻塞:球后、肾俞、肝俞;配穴: 睛明、新明、光明。
上迎香(别名:鼻通穴、鼻穿穴、穿鼻穴。)
【定位】
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
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
端处。
【取穴】
仰靠坐位。当鼻翼软骨
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
上端处
上迎香
【功用】
清利鼻窍,通络止痛;宣通鼻窍,疏风清热。
【主治病症】
1、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2、头痛。 【刺灸法】 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通常是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有名称、固定位置、主治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一般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可推论奇穴是经穴发展的来源,经外奇穴有时并不指某一个部位,而是由多穴位组合成,如四缝、十宣、华佗夹脊穴等。
而且经外奇穴分布较为分散,可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也可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上主要针对性也比较强。
经外奇穴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用于治疗所在部位的病变,如四缝穴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百劳穴用于治疗瘰疬、十二井穴用于治疗高热昏迷等。
其次治疗远隔部位的疾患,如大小骨空用于治疗目疾、二白用于治疗痔疮等。
在按摩或针灸经外奇穴的操作过程中,若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在进行小儿按摩时,还要根据病情、体质来决定力的大小,按摩治疗后应安静休息15~20分钟,避免吹风受凉。
经外奇穴
主治:口眼歪斜;
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 之中点处。 主治:失眠。
定喘
定位:大椎当第二、 三掌骨及第四、五掌 骨之间,当腕横纹与 掌指关节处,一侧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四缝
定位:第二至第五指掌 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腹泻,疳积、 百日咳、肠虫症。 刺灸:直刺0.1~0.2寸, 挤出少量黄白色 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经外奇穴
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 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1 头痛、眩晕、 中风偏瘫、癫痫。 2 失眠、健忘。
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 中间。
主治:1 失眠 2 鼻渊、鼻衄。
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 目外眦之间,向后 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
牵正
定位:耳垂前 0.5 ~ 1 寸处。
落枕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 掌骨之间,掌指关 节后0.5寸。 主治:落枕;
胆囊
定位: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胆囊疾患。
阑尾
定位:足三里下2寸。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经外奇穴PPT
内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对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如中 风、咳嗽、哮喘、呕吐、呃逆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外奇穴进 行针灸、按摩等治疗,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外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
经验取穴法
总结词
根据经验进行取穴
详细描述
经验取穴法是根据经验来选取穴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医生的经 验和实践,选取与疾病或症状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经验取穴法需要医生具 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05
经外奇穴的治疗手法
针灸疗法
针刺
用适当的针具,在选定的穴位上持针刺入,然后运用各种针刺手法进行刺激,以 达到调整经气、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儿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小儿厌食、腹泻 等症状。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可调理脾胃功能,对于儿科疾病引起的厌食、腹泻、咳嗽等症状有 明显的改善作用。如对小儿厌食病症,通过选取相应的经外奇穴进行针灸、 按摩等治疗,可有效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04
经外奇穴的取穴方法
水罐
用水蒸气或水形成的负压,吸附在选定的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舒 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06
经外奇穴的现代研究
神经调节机制
01
神经调节概述
神经调节是一种快速而精确的调节方式,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02
经外奇穴与神经调节
经外奇穴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
《经外奇穴》课件
探讨经外奇穴的渊源
针灸
经外奇穴最奇穴也 有治疗作用。
艾灸
经外奇穴在进行艾灸治疗的时 候也需要注意。
经外奇穴对症治疗
1 失眠
2 肩颈痛
3 月经不调
按摩厉害穴、睡意穴、 迎香穴等经外奇穴有助 于改善失眠问题。
刺激灵台穴、会宗穴、 肩井穴等经外奇穴可以 减轻肩颈疼痛。
《经外奇穴》PPT课件
探索中医的奥妙:经外奇穴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这份PPT课件 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经外奇穴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经外奇穴?
又称奇经八脉
是在人体经脉经络以外、 别具特殊的穴位。
疗效神奇
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症状, 且疗效明显。
常被忽视
因为这些穴位位置比较特 殊,很多人往往没有关注 到。
按压三阴交穴、归来穴 等经外奇穴,有助于调 节经期。
常用的针灸经外奇穴
1
内关穴
2
有减轻疼痛、缓解焦虑、帮助睡眠等
作用。
3
少海穴
4
能够缓解胸闷、乳腺炎、便秘、不寐 等症状。
迎香穴
可以治疗鼻塞、头痛等症状。
刺瘤穴
适用于治疗肝硬化、腰肌劳损、月经 不调等。
艾灸与经外奇穴
艾灸操作
1. 挑选好艾草 2. 准备灸具、火源等 3. 开始灸疗
养生保健
按摩经外奇穴还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疗效显著
经外奇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
多元维护
采用经外奇穴治疗,可以多元维护身体健康。
常用穴位
• 关元穴 • 气海穴 • 三阴交穴 • 足三里穴
什么人不适合按摩经外奇穴?
孕妇
在孕期按摩经外奇穴要慎重, 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经外奇穴是指位于经络系统之外,没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但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穴位。
这些穴位通常不在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上,但它们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经外奇穴的特点和作用特点经外奇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位置不定:经外奇穴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在不同的部位和区域分布,如头面、颈项、胸腹、腰背等。
(2)无固定名称:经外奇穴没有固定的名称,一般只有俗称或俗称的别名,不像正经穴位那样有明确的名称和定位。
(3)治疗作用:经外奇穴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如头痛、失眠、腰痛、颈椎病等。
(4)多发性:经外奇穴在人体上分布较多,有些穴位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如印堂、太阳等。
作用经外奇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气血:经外奇穴通过刺激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2)平衡阴阳:经外奇穴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之气,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疏通经络:经外奇穴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病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4)调和脏腑:经外奇穴可以调和脏腑功能,改善身体内部环境,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脏腑疾病。
常用的经外奇穴及治疗应用以下是常用的经外奇穴及其治疗应用:太阳穴位置:位于头部侧面,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近视、失眠等病症,也可用于预防晕厥和眼部疾病。
印堂穴位置:位于眉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0.5寸处。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眼部疾病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晕厥和焦虑症状。
鱼腰穴位置:位于额部中央,眉梢与目正中线之间,即眉毛成竖立排列的三个点中间的一个点。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失眠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眼部疲劳和舒缓压力。
十宣穴位置:位于双手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距指甲游离缘0.1寸。
治疗作用:适用于治疗手指拘挛、手指麻木、手指红肿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晕厥和手指疼痛。
《经外奇穴》课件
目录
• 经外奇穴概述 • 经外奇穴的分布与作用 •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 • 经外奇穴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经外奇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经外奇穴概述
经外奇穴的定义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是指分布于经络系统之外,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是指那些在经络系统之外,具有特殊治疗作 用的腧穴。这些穴位通常不在十四经脉上,而是分布在十四经脉之外 ,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可以调节身体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03
辅助治疗慢性疾病
经外奇穴对于一些慢性疾病, 如失眠、哮喘、慢性胃肠炎等 ,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在推拿按摩中的应用
01
02
03
舒缓疲劳
通过按摩经外奇穴,可以 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身体 紧张和不适感。
促进气血流通
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密切 相关,按摩这些穴位有助 于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 体内部环境。
经外奇穴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总结词
研究现状与成果
详细描述
近年来,经外奇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学者们对经外奇穴的分布、主治、针 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针灸 学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外奇穴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总结词
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详细描述
当前,经外奇穴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经外奇穴的起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探讨。其中,如何科学地 确定经外奇穴的定位、如何提高经外奇穴的治疗效果、如何将经外奇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等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
经外奇穴
落枕穴
[定位] 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 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解剖] 在第2骨间背侧肌中,穴 区浅层有桡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 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 掌背动脉分布。 [主治] ①落枕、手臂痛;②胃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外劳宫
[定位] 左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 后约0.5寸处(指寸)。 [解剖] 在第2骨间背侧肌中,穴区有桡神经浅支 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 [主治] ①落枕、手臂肿痛;②脐风。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二白
[定位]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 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 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解剖] 在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桡 侧穴)和指深屈肌(尺侧肌)中, 穴区浅层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分 布;深层有桡动脉干、桡神经浅支 (桡侧穴)和正中神经(尺侧穴) 经过,并有正中神经肌支和骨间前 动脉分布。 [主治] ① 痔疾、脱肛;②前臂痛、 胸肋痛。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腰眼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 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 凹陷中。 [解剖] 在背阔肌、腰方 肌中,穴区浅层有第3腰 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深层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 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主治] ① 腰痛;②月经 不调、带下;③虚劳。 [操作] 直刺1~1.5寸;可 灸。
十七椎
[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 中点。 [解剖] 同翳明。 [主治] ①失眠、头痛、眩晕;②心悸;③ 癫狂。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颈百劳
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建议收藏)
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建议收藏)太阳穴┊头痛必点太阳穴部位: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1/3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功效: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肘尖穴┊痈疽疔疮按肘尖部位:位于肘后部,屈肘时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目肿痛、目翳、痈疽、疔疮、肠痈、瘰疬。
功效:清热解毒八风穴┊牙痛胃痛点八风部位:针灸经络穴位图提示位于足背侧,第一至第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每侧4穴,左右两侧共8个穴位。
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牙痛、胃痛。
功效: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鱼腰穴┊近视刮刮鱼腰穴部位: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
功效: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百劳穴┊咳嗽哮喘百老止部位:在项部,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咳嗽、哮喘、肺结核。
功效:滋补肺阴,舒筋活络。
球后穴┊眼部疾病有妙招部位:位于面部,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白内障、近视。
功效:清热明目。
胆囊穴┊胆道疾病找胆囊部位:在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
主治: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症、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斜。
功效:利胆通络。
十宣穴┊十指连心治昏迷部位: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10个穴。
主治:中风、中暑、昏迷。
功效:活血、化瘀、消滞、解痉。
外明穴┊屈光不正外明正部位:位于眼外眦角上三分,眶上缘内方。
主治: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
功效:清热明目。
耳尖穴┊清热祛风耳尖穴部位:在耳廓的上方,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功效: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子宫穴┊按此穴呵护子宫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发际穴┊清神醒脑点发际部位:发际穴位于人体太阳穴上部发际的前额发际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四神聪
Sì ncōng shé
(EX-HN1)
【定位】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主治】 ●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四神聪
3.印堂
Yì ng ntá
(EX-HN3)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 ● yāo (EX-HN4) 4.鱼腰 Yú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 【定位】 ● 鼻塞,鼻渊,鼻衄,眉棱骨痛,目痛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操作】 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或向左、右透刺攒竹、睛明 印堂 【主治】● uhòu (EX-HN7)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下垂,眼睑跳动,眉棱骨痛 7.球后 Qí 等,深0.5~1寸。 【操作】 平刺0.3~0.5寸。 鱼腰 【定位】 仰靠坐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 手指麻木,手指屈伸不利 【操作】 直刺0.5~0.8寸。 腰 痛 点
9.八邪
Bāxié (EX-UE9)
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定位】 微握拳,在手背侧,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 【主治】 ● 烦热,目痛 ● 毒蛇咬伤,手背肿痛,手指麻木 【操作】 向下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八邪
【主治】 ● 舌强不语,舌肿,口疮
● 呕吐,消渴
【操作】 点刺出血。 金津、玉液
13.翳明
Yì ng mí
(EX-HN13)
【定位】 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主治】 ● 目疾,耳鸣、失眠,头痛 【操作】 直刺0.5~1寸。
翳明
翳风
14、颈百劳
Jì ngbǎilá o
(EX-HN14)
上迎香
内迎香
11.海泉
Hǎiquá n
(EX-HN11)
【定位】正坐张口,舌卷向后方。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主治】 ● 舌体肿胀,舌缓不收 12.金津、玉液 Jīnjīn、Yù yè (EX-HN12)
【定位】 ● 消渴 正坐张口,舌卷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带两旁之 海泉 【操作】 用圆利针或细三棱针点刺出血。 静脉上取穴。左称金津,右称玉液。
Wè iwǎnxià shū
(EX-B3)
【定位】 Pǐgēn (EX-B4) 4.痞根 俯卧或伏卧位。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定位】伏卧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5.下极俞 Xià shū (EX-B5) jí 【主治】 ●腰痛 【主治】● 胃痛,腹痛,胸胁痛 【定位】 伏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 6.腰眼 ● 消渴,胰腺炎 Yāoyǎn (EX-B6) ● 痞块,癥瘕 【主治】 ● 腰痛 胃脘下俞 【定位】 伏卧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 【操作】 向内斜刺0.3~0.5寸。 7.十七椎 直刺0.5~1寸。 Shí qīzhuī (EX-B7) 【操作】 ● 小便不利,遗尿 旁开约3.5寸凹陷中。 【定位】 Yāoqí (EX-B8) 8.腰奇 伏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操作】 直刺0.5~1寸。 痞根 【主治】 ● 腰骶痛 ● 腰痛 【主治】 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定位】 下极俞 ● 尿频,月经不调,带下 ● 痛经,崩漏,月经不调,遗尿 【主治】 ● 便秘 腰眼 【操作】 直刺0.5~1寸。 【操作】 直刺0.5~1寸。 ● 癫痫,失眠,头痛 十七椎 【操作】 向上平刺1~1.5寸。
10.四缝
Sì ng fè
(EX-UE10)
【定位】 仰掌伸指。在第二~五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 一侧4个穴位。 【主治】 ● 小儿疳积 ● 百日咳 【操作】 直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粘液或出血。 四缝
11.十宣
Shí xuān
(EX-UE11)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寸(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主治】 ● 昏迷,高热,晕厥,中暑,癫痫
【定位】 【主治】 5.膝眼 【操作】 【定位】 7.阑尾 【主治】 【操作】 【定位】 【主治】 【操作】 【操作】 【主治】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3寸, ● 鹤膝风,下肢痿痹 ●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 Xīyǎn (EX-LE5) 髋骨 直刺0.5~1寸。 即血海上1寸。 ●鹤膝风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 Lá nwěi (EX-LE7) 鹤顶 ● 皮肤瘙痒,风疹,湿疹,疮疡 直刺0.5~0.8寸。 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正坐或仰卧屈膝。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 膝眼 ● 蛔虫病 ● 膝肿痛,脚气 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直刺0.5~1寸。 向膝中斜刺0.5~1寸。 ● 急、慢性阑尾炎 阑尾 【操作】 直刺1~1.5寸。
八风
11.独阴 Dúyīn (EX-LE11) 独阴 【定位】 仰卧位。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 【主治】 ● 胸胁痛,卒心痛,呕吐 ● 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 直刺0.1~0.2寸。孕妇禁用。
12.气端 Qìduān (EX-LE12) 【定位】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 (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主治】 ● 足趾麻木,足背红肿疼痛 ● 卒中 【操作】 直刺0.1~0.2寸。
【主治】 ● 目疾 球后 【操作】 选30号以上毫针,用押手将眼球推向上方,针尖沿眶下 缘从外下向内上方,针身成弧形沿眼球刺向视神经方向
0.5~1寸,刺入后不宜捻转,可轻度提插。
5.太阳
Tà ng iyá
(EX-HN5)
【定位】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 头痛,目疾,齿痛,面痛 太阳 【操作】 Erjiān (EX-HN6) 6.耳尖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尖 【定位】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 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定位】俯伏或伏卧位。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
【主治】● 胸1~5夹脊:心肺、胸部及上肢疾病
● 胸6~12夹脊:胃肠、脾、肝、胆疾病
● 腰1~5夹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疾病
夹脊
【操作】 稍向内斜刺0.5~1寸,待有麻胀感即停止进针,严格 掌握进针的角度及深度,防止损伤内脏或引起气胸。
3.胃脘下俞
气端
【操作】 直刺0.5~0.8寸。 二白
3.中泉
Zhōngquá n
(EX-UE3)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Zhōngkuí (EX-UE4) ● 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心痛 握拳,掌心向下。在中指背侧近端指节骨尖上。
【主治】 ● 胃脘疼痛 ● 牙痛,鼻出血 ● 掌中热 ● 噎膈,翻胃,呕吐 【操作】 直刺0.3~0.5寸。 【操作】 灸。
中泉
中魁
5.大骨空
Dà gǚkōng
(EX-UE5)
【定位】 握拳,掌心向下。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6.小骨空 Xiǎogǚkōng (EX-UE6) 【主治】 ● 目痛,目翳 【定位】 握拳,掌心向下。在小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中点处。小 7.腰痛点 Yāotòngdiǎn (EX-UE7) 骨 【主治】 ● 吐泻,衄血 (EX-UE8) ● 目赤肿痛,目翳,咽喉肿痛 【定位】伏掌。在手背侧,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 8.外劳宫 Wà ogōng ilá 空 【操作】 灸。 【操作】 灸。 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左右共4个穴位。 【定位】伏掌。在手背侧,当第二、三掌骨之间, 【主治】 ● 急性腰扭伤 掌指关节后0.5寸。 外劳宫 【操作】 直刺0.3~0.5寸。 【主治】 ● 落枕 大骨空
6.胆囊
Dǎnná ng
(EX-LE6)
【定位】 正坐或侧卧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 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阳陵泉 【主治】 ●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胆道蛔虫症 胆囊 【操作】 直刺1~1.5寸。
10.八风 Bāfēng (EX-LE10) 【定位】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侧,第一~五趾间,趾蹼缘后方 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8个穴位。 【主治】 ● 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脚气 【操作】 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中极
子宫
定喘
Dì ngchuǎn
(EX-B1)
【定位】俯伏或卧位。在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 哮喘,咳嗽 ● 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 【操作】直刺,或偏向内侧,0.5~1寸。 定喘
大椎
2.夹脊
Jiá jí (EX-B2) 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定位】 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在颈部,当大椎直上2寸,
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 ● 颈项强痛
● 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
【操作】 直刺0.5~1寸。 颈百劳
大椎
子宫
Zǐgōng
(EX-CA1)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 ● 子宫脱垂,不孕,痛经,崩漏,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 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十宣
1.髋骨
Kuāngǔ
(EX-LE1)
【定位】 Hè 2.鹤顶 仰卧。在大腿前面下部,当梁丘两旁各1.5寸, dǐng (EX-LE2) 3.百虫窝 一侧二穴,左右共4个穴位。 Bǎichó ngwō (EX-LE3) 【定位】 屈膝。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百虫窝
腰奇
1.肘尖
Zhǒujiān
(EX-UE1)
【定位】正坐屈肘约90°。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 痈疽,疔疮,瘰疬 【操作】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