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九章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

MB=150-90=60
2)去掉约束,相当于
m -150 A-15
M-1-50175
200kN150M-B 90 20kN/m
MB
-3B0 151020
-30↓↓↓↓↓↓↓↓↓↓↓ --12900
C
在结点加上负的不平衡
力矩,并将它分给各个 175
杆端及传递到远端。
mBA 300
mBC 120 -MB=-6090
注意:
• ①结点集中力偶m顺时针为正,产生正的分配弯矩。 • ②分配系数 μ1j 表示1j杆1端承担结点外力偶的比率,它
等于该杆1端的转动刚度S1j与交与结点1的各杆转动刚度 之和的比值,即:μ1j=S1j/ΣS1j ,且Σ μ1j=1 (3)
• ③只有分配弯矩才能向远端传递。
• ④分配弯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近端弯矩,传递弯矩 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
•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只要 逐次放松每一个结点,应用单结点的基本运算,就可逐 步渐近求出杆端弯。以图1所示连续梁为例加以说明。
转动刚度
在确定杆端转动刚度时:近端看位移(是否为单位位移)
远端看支承(远端支承不同,转动刚度不同)。
下列那种情况的杆端弯矩MAB=SAB
MAB
MAB
θ MAB
1
√ ① ②
1
MAB
1
③④
1
Δ
转动刚度SAB=4i是( )
A
i
B
A
i
√ √ B ①

A
i
B

A
i
4i>SAB>3i
√B ②
A
i⑤ B
i
返回

结构力学第九章 薄壁杆件扭转

结构力学第九章 薄壁杆件扭转

上式写成通用形式为:
绕第i室的 周线积分
ds ds qi qk 2GA2 t k i k t i
沿第i与第k 室的公共 壁积分 (9-13)
式中,i=1,2,3,…,n;
§9-2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qi qi G
(9-14)
qi 第i室的扭转常数,式(9-13)可写为:
§9-1 概述
薄壁杆件在实际工程上应用非常广泛。如桥梁工 程和海洋工程中的箱形、工字型和槽形梁等等。就船 舶结构来说,船体骨架一般有薄壁杆件组成;整个船 体梁也是一根薄壁杆件。
§9-2 薄壁杆件的自有扭转
1.开口薄壁杆件的自有扭转 开口薄壁杆件的截面可以看作由若干狭长矩形截 面所组成。利用狭长矩形截面的杆件自有扭转时的计 算公式和如下两个假定可导出薄壁杆件自有扭转的计 算公式。这两个假定是: (1)假定开口薄壁杆件自由扭转时,截面在其本身平 面内形状不变,即在边形过程中,截面在其本身平面 内的投影只作刚性平面运动。此即为刚周边假定; (2)假定薄壁杆件中面上无剪切变形。
求扭转惯性矩及 剪流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00
§9-2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作业2、3、5
考试
考试题型: (1)选择填空 (2)判断题(不要解释理由,只要判断对错) 以上两项共54分,可能会增加题量,减小每题的分值 (3)计算题(基本运算)46分 计算题比作业题目简单,运算量小 重点在后面章节,与材料力学重复率低的章节 试验报告+作业=平时分 考试时计算题先把关键公式写下
M s 2 Ai qi
i 1
n
式中,Ai——第i个闭室壁厚中心线所围的面积。 仅由式(9-12)不能确定剪流qi(i=1、2、3、…n),还 必须利用变形协调条件才能确定剪流 qi。 刚周边假定对多闭室薄壁横截面仍然使用。据此, 各闭室具有相同的扭率,且等于杆件的扭率φ’。对于 图9-4所示的每一闭室,应用环流方程式(9-11),例如 对于第2室,有

结构力学 第9章 渐近法

结构力学 第9章 渐近法
代数和。
19
4、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 递,结点不平衡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因为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1。
2/3 5.图示结构µ =_______。EI=常数。 CB
µ =4i1/(4i1+3i2)=2/3 CB
i1=EI/4
i2=EI/6
20
6.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AB 1 / 2 AD 1 / 8
1.几个概念 (1)转动刚度:AB杆当A端产生单位转动时所需施加 的杆端力矩,称为AB杆A端的转动刚度,记作SAB。
——杆端抵抗转动的能力,大小只与远端的支撑条件有关。 4种杆件的转动刚度分别为:
S AB 4i i A B 0 S AB 3i B A i
S AB 3i A i B

S AB i A i B
0.571 0.429 +150 +600 -450 +75 +225 -225 -129 -96 +16 -9 -7 +1 -1 0
0 0 0
最后弯矩M -208 == 10
21
+484 -484
+553 -553
15
0
12= 23=
例9—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
1.5kN/m
A
结点1分配传递 +75 结点2分配传递 结点1分配传递 +16 结点2分配传递 结点1分配传递 +1 结点2分配传递
25kN/m 400kN 25kN/m
1
EI 12m EI 6m 6m
2
EI
12m
3
0.5 0.5 -300 +300 -600 +150 +150 -64 +32 +32 -5 +2 +3

结构力学课后解答:第9章__超静定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与概念分析

结构力学课后解答:第9章__超静定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与概念分析

习 题9-2解:设EI=6,则5.1,1==BC AB i i 53.05.13145.1347.05.131414=⨯+⨯⨯==⨯+⨯⨯=BC BA μμ结点 A BC 杆端 AB BA BC 分配系数 固端 0.47 0.53 绞支 固端弯矩 -60 60 -30 0 分配传递 -7.05 -14.1 -15.9 0 最后弯矩-67.0545.9-45.9()()()逆时针方向215.216005.6721609.4522131m KN EI EI m M m M i AB AB BA BA B ⋅-=⎥⎦⎤⎢⎣⎡+---=⎥⎦⎤⎢⎣⎡---=θ(b)解:设EI=9,则3,31,1====BE BD BC AB i i i i12.0141333331316.0141333331436.01413333333=⨯+⨯+⨯+⨯⨯==⨯+⨯+⨯+⨯⨯==⨯+⨯+⨯+⨯⨯==BC BA BE BD μμμμ结点 A BC杆端 AB BA BC BD BE 分配系数 固端 0.16 0.12 0.36 0.36 绞支 固端弯矩0 45 -90 0 分配传递 3.6 7.2 5.4 16.216.20 最后弯矩 3.6 7.25.461.2 -73.8()()()顺时针方向22.1606.32102.732131m KN EI EI m M m M i AB AB BA BA B ⋅=⎥⎦⎤⎢⎣⎡---=⎥⎦⎤⎢⎣⎡---=θ9-3 (a) 解:B为角位移节点设EI=8,则1==BC AB i i ,5.0==BC BA μμ 固端弯矩()m KN l b l Pab M BA ⋅=⨯⨯⨯⨯=+=4882124432222 m KN l M BC ⋅-=⋅+-=582621892 结点力偶直接分配时不变号结点 A BC 杆端 AB BA BC 分配系数 铰接 0.5 0.5 固端弯矩 0 48 -58 12 分配传递0 50 50 5 5 12 最后弯矩103-312(b) 解:存在B 、C 角位移结点设EI=6,则1===CD BC AB i i i73741413145.0141414==⨯+⨯⨯==⨯+⨯⨯==BC CB BC BA μμμμ固端弯矩:mKN M M M m KN M m KN M CDCB BC BA AB ⋅-=⨯+⨯-===⋅-=⋅-=14021808640080802结点 A BC杆端 AB BA BC CB CD 分配系数 固结 0.5 0.5 4/7 3/7 固端弯矩-80 80 0 0 -140 分配传递-20 -40 -40 -2047.5 91.4 68.6 -11.4 -22.8 -22.8 -11.4 3.25 6.5 4.9 -0.82-1.63-1.63-0.820.6 0.45 最后弯矩-112.2215.57-15.4866.28-66.05(c) 解:B 、C 为角位移结点51411,5441454414,51411=+==+==+==+=CD CBBC BA μμμμ固端弯矩:mKN M mKN M mKN M mKN M mKN M mKN M DC CD CB BC BA AB ⋅-=⨯-=⋅-=⨯-=⋅=⨯=⋅-=⨯-=⋅=⨯=⋅=⨯=10065242003524501252450125241283424646424222222结点 A BCD 杆端 AB BA BC CB CD 滑动 分配系数 滑动 0.2 0.8 0.8 0.2 -100固端弯矩64 128 -50 50 -200 分配传递15.6 -15.6 -62.4 -31.272.48 144.96 36.24 -36.24 14.5 -14.5 -58 -29 11.6 23.2 5.8 -5.8 2.32-2.32-9.28-4.643.7 0.93 -0.93 最后弯矩96.4295.58-95.6157.02-157.03-142.9796.42(d) 解:11313141413114131414145.0141414=⨯+⨯+⨯⨯===⨯+⨯+⨯⨯===⨯+⨯⨯=DBDE DCCD CA μμμμμ 固端弯矩:mKN M mKN M ED DE ⋅=⋅-=⨯-=383812422 结点 A CD E 杆端 AC CA CD DC DB DE ED 分配系数 固结 0.5 0.5 4/11 3/11 4/11 固结 固端弯矩0 0 0 0 0 -2.67 2.67 分配传递-5 -10 -10 -546/33 92/33 69/33 92/33 46/33 -0.35 - 23/33- 23/33-0.35 0.127 0.096 0.127 0.064 最后弯矩-5.35-10.7-9.3-2.442.190.254.12(e) 解:当D 发生单位转角时:()()2414-=⨯⨯=m EI K Y C 则())假设12(441==⨯=-m EI EIM DC73,74,3716,379,371216,12,16,9,12=====∴=====∴EB ED DE DA DC DE EB DE DA DC S S S S S μμμμμ 结点D EB 杆端 DC DA DE ED EB BE 分配系数 12/37 9/37 16/37 4/7 3/7 固结 固端弯矩0 0 -9 9 0 0 分配传递-2.57 -5.14 -3.86 -1.93 3.75 2.81 5 -2.5 -0.72 -1.43 -1.07 -0.54 0.230.18 0.31 0.16 最后弯矩3.982.99-6.985-5-2.47(f) 解:截取对称结构为研究对象。

结构力学PPT 第9章

结构力学PPT  第9章
结构力学
<I>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 结构力学学科组
第九章
§9.1 位移计算概述
静定结构的位移 静定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支座移动以及制造误 差等因素作用下,结构的某个截面通常会产生水平线 位移、竖向线位移以及角位移。 Bx 1. 截面位移
P
P
B
C
c
cx
B
By
cy
A C
A
刚架受荷载作用
如果结构由多个杆件组成,则整个结构变形引起某点的位移为:
( M N Q 0 )ds
若结构的支座还有位移,则总的位移为:
( M N Q 0 )ds Rk ck
广义力与广义位移的对应关系 作功的两方面因素:力、位移。与力有关的因素,称为广 义力S。与位移有关的因素,称为广义位移Δ。 广义力与广义位移的关系是:它们的乘积是虚功。即: T=SΔ 1)广义力是单个力,则广义位移是该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在力作 用方向上的分量; 2)广义力是一个力偶,则广义位移是它所作用的截面的转角; 3)若广义力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P
C
L
P=1/l
D
求C点两边的相对转角
求CD杆的转角位移
练习
A P=1/ l
图示虚拟的广义单位力状态,可求什么位移。 AB杆的转角
l ④ P=1/ l B
P=1/ l B l A P=1/ l P=1/ l P=1/ l l C

P=1/ l A l ⑤

AB连线的转角
P=1/ l B
( )
AB杆和AC杆的 相对转角
9kN.m
12kN B
7.5kN.m
A
2m
2m

结构力学第9章9-3_1(华南理工)

结构力学第9章9-3_1(华南理工)

一端固定 另一端铰支杆: 3 EI 3i k 3 2 l l l3 l2 3 EI 3i
剪切柔度δ:单位侧向力作用下引起的杆端相对侧移。
两端固定杆: 12 EI 12i k 3 2 l l l3 l2 12 EI 12i
一端固定 另一端铰支杆: 3 EI 3i k 3 2 l l l3 l2 3 EI 3i
FP串 FP ( a b ) FP j
j
串 a b j
j
i

j
kj
剪力分 k j 配系数
1 k串 1 1 ka kb
1 1 kj j
例9-4 试分析图9-16a、b所示刚架柱子的并联、串联关系。
当水平力作用在上横梁时, 可以将a、b、c看成一个合成柱, 其总侧移与柱d的侧移相同,而剪力FP是该合成柱和柱d分担的, 因而两者之间属于并联关系。 根据杆件并联、串联的基本特征,上述合成柱又是由柱a、b 并联后再与c串联形成的。
§9-3 剪力分配法 当刚架横梁与柱子的弯曲刚度之比ib/ic≥3~5时,通常可将 横梁刚度近似地视为无穷大,采用剪力分配法进行分析。 即使对于ib/ic值稍小的刚架,也可以通过修正的方法(D值法) 来减少因不考虑结点角位移所引起的内力误差。
优点:计算简便,传力及力的分配明确、直观。 9-3-1 基本概念 刚架结点无角位移,因为各楼层的柱子 两端具有同样的相对侧移,楼层总水平 剪力是按柱子剪切刚度的大小分配到各 柱子上的。 剪切刚度k:使杆件两端发生单位相对 侧移时所需的侧向力。 剪切柔度δ:单位侧向力作用下引起的杆端相对侧移。
变截面单阶柱: 1
2 3EI 2 I2 l1 k 3 1 1 l2 I1 l2

结构力学教学第九章矩阵

结构力学教学第九章矩阵

F
(e) ix
EA ( e ) u jx =− L
i
x
F jx = −
j
(e )
(e)
EA ( e ) u jx L
θ
(e ) y F iy = 0
(e )
Mj =0
(e )
F jy = 0
uj
(e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七、矩阵位移法
2 单元分析——杆端力与杆端位移的关系
Mi = −
F
(e) ix
(e)
P2 x P2 M
P3 x
(2)
P1 x
(1)
P1M
x
y
P1 y
P2 y
θ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七、矩阵位移法
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想
(1) F jy
(1) F jx
(1) F jM
(1)
(1) Fix
F1(1) y
(1) M1
(1) FiM
(1) P1 x = Fix
F1(1) x
P1 x
P1M
P1 y
Fix F iy FiM F jx F jy F jM
(e)
k11 k21 k31 = k41 k51 k61
k12 k22 k32 k42 k52 k62
k13 k23 k33 k43 k53 k63
F ix =
(e )
EA ( e ) u ix L
i
x
F jx = −
j
(e)
(e )
EA ( e ) uix L
θ
(e) y F iy = 0
(e )

西南科技大学_结构力学第9章

西南科技大学_结构力学第9章

EI i —— 杆件线刚度。 l
2、弯矩分配系数
—— 依据杆端抵抗转动的能力进行分配。
远端固定:S AB 4i 远端铰支:S AB 3i 弯矩分配系数: 远端滑动:S AB i
S 远端自由: AB 0
S
S
M Aj Aj M Aj M A A
1 —— 同一结点处各杆分配系数之和为1。
0
0
17.67 -17.67
例9-2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刚架的弯矩图。
15kN/m
B
50kN
A iAD=2 D
iAB=2
4m
iAC=1.5
C
4m 3m 2m
例9-2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刚架的弯矩图。
15kN/m 50kN
解:
1. 确定基本体系
D
B
iAB=2
A
iAD=2
4m
iAC=1.5 C 4m 3m 2m
配系数
F M AB 30kN m
F M AD 24kN m F M DA 36kN m
AB 0.3
AD 0.4
-0.9 -0.9
AC 0.3
本章小结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 力矩分配法的三要素


力矩分配法的计算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连续梁的弯矩图。
三、力矩分配法的三要素
1、固端弯矩
—— 查表8-1、8-2
2、弯矩分配系数
P210-212
—— 依据杆端抵抗转动的能力进行分配。
S AB —— AB 杆 A 端产生单位转角时所需施加的力偶。
远端固定:S AB 4i 远端铰支:S AB 3i 远端滑动:S AB i

结构力学第9章渐进法

结构力学第9章渐进法
9 kN/m
A B
80 kN
C
6m
3m
3m
(2)计算固端弯矩(查表8-1) ql 2 9 62 F M AB 27kN m 12 12
2 2 ql 9 6 F M BA 27kN m 12 12
M
F BC
3Fl 3 80 6 90kN m 16 16
F M CB 0
(3)进行弯矩分配与传递 u F F 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 M B M BA M BC 63kN m
§9-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9 kN/m
A B
80 kN
C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配与传递 最后弯矩 -27 18 -9
4/ 7 27 36 63
3/ 7
结点1分配传递 结点 1分配传递
结点 2分配传递 结点2分配传递 最后弯矩
+3.4
+0.5 +553.9
+6.9 +6.9 -1.0 +0.5 +0.5
+0.2
-1.9 -0.1 -1.5 -0.1 +0.2
0
结点1分配传递 +0.2 结点2分配传递 最后弯矩 -173.2
-173.2
-553.9 +311.3 -311.3
结点2分配传递
+48.2
-193
-386 -289 +48.2
-386 -289
0
0
结点 2分配传递 结点1分配传递 结点1分配传递 结点2分配传递
+48.2
-27.5 -20.7 +48.2 +3.4

结构力学第九章

结构力学第九章

S BD 0, CBD 0
返回
中南大学
退出
03:53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θ l
l
结构力学
例9-2 图示梁的AC为刚性杆段,CB杆段EI=常数,求 6 il/l= 6 i SAB及CAB EI=∞ C EI=∞ C 当
A l l B
A
Δ
C

6i
C
θ
B
l
B
解: 当A端转角θ=1时,截面 C 有竖向位移 Δ=l· θ=l及转角θ=1 。 a) CB段的杆端弯矩为
由此可得到什么 结论呢?
如果外荷载不是结点力偶,情况又如何呢?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3:53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力学
F F u M R1 p (MCA MCB ) MC
叠加得最终杆端弯矩为
近端
F M CA M CA M CA
M CB M CB M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3:53
§9-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9 kN/m
结构力学
80 kN
6i
B 28i
10 i SAB 28 i
中南大学
返回
03:53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力学
例9-3 图示梁的AC 杆为刚性杆段,CB 杆段EI=常数。 求SAB ,CAB。
a) A A l l CC l l BB AA
θ θ =1 =1
C C
B B
θθ l l
SAB SAB A
3 3i
iΔ /l=3 33i/l=3 i i C C

结构力学矩阵位移法

结构力学矩阵位移法
⑶根据所选基本未知量的不同,结构矩阵分析 包括:
§9-1节 位移法概述
?
矩阵力法
?结构矩阵分析
一般刚度法
?
矩阵位移法
?
直接刚度法
?以直接刚度法的程序最为简单且通用性强,应 用最广。
?⑷矩阵位移法是有限元法的雏形,故杆件结构 的矩阵分析也称作杆件结构的限元法分析,具 体包括两部分内容:
§9-1节 位移法概述
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仅限于求解杆系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位 移和内力。以位移法(附加约束法)为基础,从 有限单元法的角度讲解结构的静力分析。既适 用于静定结构,也适用于超静定结构,易于编 写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尤其对于大型复杂结构, 该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大大减少手算的工 作量,是面向计算机的计算方法。
§9-1节 位移法概述
⑴ 力法和位移法均为传统的结构力学的计算 方法,其相应的计算手段手算,因而只能解 决计算简图较粗略基本未知量数目不太多的 结构分析问题。
⑵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结构力学的计 算发生了巨大变化,电算能够解决手算难以 解决的大型复杂问题。由此产生了适合电算 的分析方法 —— 结构矩阵分析。
6EI
Fy2 ? ? l 3 (v1 ? v2 ) ? l 2 (?1 ? ? 2 )
M1
?
6EI l2
(v1
?
v2 ) ?
4
EI l
?
1
?
2EI l
?
2
6EI
2EI 4EI
M2 ? l 2 (v1 ? v2 ) ? l ?1 ? l ? 2
§9-2节 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系)
一般单元的刚度方程
(a)单元分析:将结构离散成有限个两端固定杆件作为计 算单元,按照单元的力学性质(物理关系),建立单元 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关系—单元的刚度方程,形成单元 刚度矩阵。

结构力学第9章

结构力学第9章

(a) A
l/ 3
m
k1
2l /3
2l
(c)
9
A
X 1=1
M 1图
(b)
B
A
(d)
B
A
F=1
B
X1
F=1
B
2l 9
M P图
解: 本题的重点是求柔度系数, 用力法, 取图b的
基本体系。力法典型方程为
1
1X1
1P
X1 k1
应用图乘法求出系数并代入方程解得 X 1
8 89
, 因此
X1 4l3 , 1 267EI
当外荷载的频率很大时 (θ>>ω),体系振动很快,因此 惯性力很大,弹性力和阻尼力相对来说比较小,动荷载主 要与惯性力平衡。
当外荷载接近自振频率时(θ ≈ ω),弹性力和惯性力都 接近于零,这时动荷载主要由阻尼力相平衡。
6. 多自由度体系主振型的正交性 当ω i ≠ ω j 时,两个主振型具有正交性,即质量正交 和刚度正交。
(1) 简谐动荷载作用在质体上,内力动力系数与位移
动力系数相同。 动力系数
ymax ys t
1
1
2 2
计算时,只须将干扰力幅值当作静荷载按静力方法
算出相应的位移、内力,再乘以动力系数 即可。
(2) 简谐动荷载不作用在质体上,结构没有一个统一
的动力系数。
计算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时,
应先算出质体上的惯性力,并
k1 267EI
m 4ml3
另解:体系简化成并联弹簧体系(图b),设梁在
质点m处的刚度系数为k2,k2=1/2 ,由M 图(图c)可 求得2
112 l l 2 l 212 l 2 l 2 l 2 4 l3 2 E (2 I 9 3 9 3 2 9 3 9 3 ) 2E 4I 3

清华大学结构力学第九章

清华大学结构力学第九章

BE

SCB 4i
2
CB
4 6
2
0.667
SBC 4i BC
4 10
0.4
SCD 3 i 2i CD 0.333 3 6
2) 求固端弯矩
A
M
F AB
6kN/m
18kN/m C D
2I (2i/3)
4m
6 22 4kN .m 6
3)运算格式
分配系数 BA BC A
-150
0.571 0.429
固端弯矩
分配传递 杆端弯矩
C
0 0
150
-90
-17.13 -167.13
-34.26 -25.74 115.74 -115.74
4)作弯矩图
167.13
115.74
B C
A
158.56
32.13 M图( kN.m )
例题9-1-1 解:
B A
3/7 4/7 0.5
C
0.5 4/7
D
3/7
E
-80 -12.86 -17.14 -8.57 22.86 45.71 34.29 -16.07 -32.15-32.15 -16.07 80 50
-50
下图示刚架,打×的结点为一组,其余为另 一组。两组结点依次锁住或放松,可大大加快 计算速度。
若结点力矩为逆时针方向,则:
M B 10 (9 8) 11kN .m
M B 11kN .m
MB
10kN.m
9
B
-8
例9-1-2
讨论悬臂端的处理。
20kN/m B
3m
200kN
A

结构力学9(1,2,3)

结构力学9(1,2,3)

已有的知识: 已有的知识: (1)结构组成分析; )结构组成分析; (2)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 ) 力法已解得如下单跨梁结果. 力法已解得如下单跨梁结果.
力法步骤: 力法步骤: 1.确定基本体系; 1.确定基本体系 确定基本体系; 2.写出位移条件,力法方程; 2.写出位移条件 力法方程; 写出位移条件, 3.作单位弯矩图,荷载弯矩图; 3.作单位弯矩图 荷载弯矩图; 作单位弯矩图, 4.求出系数和自由项; 4.求出系数和自由项 求出系数和自由项; 5.解力法方程; 5.解力法方程 解力法方程; 6.叠加法作弯矩图. 6.叠加法作弯矩图 叠加法作弯矩图. 内力和位移之间有一定关系, 内力和位移之间有一定关系,可以先求内力再 求位移,或者先求位移再求内力. 求位移,或者先求位移再求内力. 位移法:先确定结构的某些结点位移, 位移法:先确定结构的某些结点位移,再据此 确定其内力.基本未知量为结点位移. 确定其内力.基本未知量为结点位移.
平衡条件) (变形协调) 变形协调) (平衡条件) 原结构 整体结构 若干根杆件 拆 搭 (还原 还原) 还原
第9章 章
2,解题步骤
(1)选取位移法法基本体系; 选取位移法法基本体系;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3)绘单位弯矩图,荷载弯矩图; 绘单位弯矩图,荷载弯矩图; (4)求位移方程各系数,解位移法方程 求位移方程各系数, (5)依M=M1X1+M2X2+…….+MP绘弯矩图,进而绘剪 +M 绘弯矩图, 力图,轴力图. 力图,轴力图.
n= nφ+n⊿ =2+0=2
(7),用位移法计算桁架结构

结构力学-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结构力学-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30 / 72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四节 图乘法及其应用
受弯为主的构件位移计算常遇到积分公式:
∑ ∫ ΔiP =
MMP ds EI
称莫尔积分
在杆件数量多或荷载较复杂的情况下,不方 便。下面寻求一种简单的计算位移的法。
利用图形的静矩原理将图形积分变为图形相乘
31 / 72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6 / 72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一节 位移计算概述
3、产生位移的主要原因 各种因素对静定结构的影响
内力
变形
位移
荷载



温度改变或 ×


材料胀缩
支座移动或 ×
×

制造误差
产生位移的主要原因主要三种:①荷载作用、②温度改变和材料胀
缩、③支座移动和制造误差。
7 / 72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一节 位移计算概述 4 体系特征假定
虚功:力在非自身所产生的位移上所作的功。
(力与位移相互独立)
FP2 Δ22
FP1
Δ11 Δ12
W12 = FP1Δ12
(此过程力保持为常量)
虚功具体有两种情况:
1 作功双方其一是虚设的; 2 作功双方均是实际存在的,但彼此无关。11 / 72
第九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二节 变形体虚功原理
注意:
外力虚功
∑ We = 1 ⋅ Δk + FRi ⋅ ci
内力虚功
Wi = ∑ ∫ Mdϕ + ∑ ∫ FNdλ + ∑ ∫ FQdη
由虚功方程 We = Wi
Δk = ∑ ∫ Mdϕ + ∑ ∫ FNdλ + ∑ ∫ FQdη − ∑ FRici

第九章_矩阵法(结构力学)

第九章_矩阵法(结构力学)

因此它的逆矩阵不存在
从力学上的理解是,根据单元刚度方程 F

F e F e e
e
k
e
e
e
有一组力的解答(唯一的),即正问题。 如果 F

e
不是一组平衡力系则无解;若是一
18
组平衡力系,则解答不是唯一的,即反问题。
3、特殊单元
以连续 梁为例:
(e) (e)
M2 Fx 2 Fy 2
(1) u1 v ( 2) 1 1 (e) ( 3) ( 4) u2 ( 5) v2 2 ( 6)
e
(1) (2)

e (3) k = (4)
(5) (6)
0
EA l 0 0
2EI l
0 -6EI l2
只与杆件本身性质有 关而与外荷载无关
0 0
-12EI -6EI l3 l2 6EI l2 2EI l
4EI l
17
2、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1)单元刚度系数的意义
k ij —代表单元杆端第j个位移分量等于1时所引起的第i个杆端力分量。
第九章
1
位移法的特点: 基本未知量——独立结点位移;
基本体系——一组单跨超静定梁;
基本方程——平衡条件。
位移法思路: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
结构 杆件 结构
两种方法:平衡方程法和典型方程法
2
矩阵代数复习
1、矩阵定义 一组元素按行、列次序排列成的矩形阵列称为矩阵。若矩阵 的元素排列为m 行和n列,称为mn 阶矩阵。
凡是符号上面带了一横杠的就表示是基于局部座标系而言的。

结构力学等效结点荷载

结构力学等效结点荷载

F
(1 )
ql 2
12
0
ql 2
ql 2
12
(2 )
0
F P
2
Fl P
F ( 2 )
F
8
0
F P
2 F
P
l
8
局部坐标系下单元等效结点荷载:
e
Fe
FE F
整体坐标系下单元等效结点荷载:
F E e T T F E e T T F F e
E
F
F1 F1
C
E
F
有非结点荷载作用的单元杆
F2 F2 端力,可以由两部分叠加而得,一
部分是单元固端力,另一部分是
杆端位移产生的杆端力.
练习:用先处理法、后处理法分别计算结构的 综合结点荷载列阵.
M=FPl FP
FP=ql C
D
q
21,2,3
34,5,6
③ 44,5,7
①②
24,5,6
37,8,9

47,8,10
①②
A
B
10,0,0
50,0,0
11,2,3
511,12,13
解:1. 局部坐标系下单元固端力
F( 1 )
qlq 2l
qlq 2 lT
F 0
0 2 12
2
1 2
F F ( 2 ) 000000 T
F F ( 3 ) 0
F P F P l 28
0
F 2 P F 8 P l T
2 F
P
l
8
F
FP
2 Pl
8
5 6
8 9
总码
ql
2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点平衡
结点B:
结点C
2.将上述过程用矩阵表示: (1) 荷载引起的单元固端力: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FLi:单元固端力列阵。
(2)结点平衡: 结点B:
结点C:
结论:作用在单元上的荷载引起的等效荷载:由相交于结点的各单元 固端力列阵相应元素反号叠加求得。
五、解方程:
六、单元杆端力的计算:
位移法法中有叠加公式: 对杆端力写成矩阵形式:
二、数字编号
1.结点编号 2.单元编号 3.结点位移编号
三、结点位移列阵
写成矩阵形式 可动结点平衡方程:
可动结点劲度矩阵 可动结点等效荷载列阵
(一) K 的建立
1.回顾位移法中计算Kij的过程 作单位弯矩图:
M 1 中结点B:
结点C:
M 2 中结点B: 结点C
Fmi ——局部坐标系中单元杆端内力列阵。 mi ——局部坐标系中单元杆端位移列阵。
由杆端内力画弯矩图、剪力图:
七、支座反力的计算:
由内力图:考虑支座结点平衡: 结点A: 结点B: 结点C: 结点D:
返回
§9—2 单元劲度矩阵
一、杆件单元的空间位置
平面杆件单元i,整体坐标系oxyz,局部坐标系o'xmymzm
整体坐标系中: 局部坐标系中:
写成矩阵形式: 其中:
称为平面固接单元的转换矩阵。 同理:
思考: 给出平面梁单元,平面铰单元的转换矩阵
四、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劲度矩阵
——整体坐标系 ——局部坐标系 从局部坐标系出发,两边前乘
五、单元劲度矩阵的性质
1、kmi ki 为对称矩阵
反力互等定理: k支座发生单位位移时在m支座内引起的反力,等于m支座发 生单位位移时在k支座内引起的反例。
2.将上述过程用矩阵表示
(1)局部坐标系;
单元杆端位移、杆端内力等量 值以局部坐标系正向为正,反之 为负。
(2) 单元杆端可能的杆端位移和杆端力;
(3)单元位移引起的杆端内力;
(5) 结点平衡:
可动结点劲度矩阵由相交于结点的各单元劲 度矩阵相应元素叠加求得。
(二) F 的建立:
1.回顾位移法中求解FR1P 的过程: 作荷载弯矩图:
(5)计算单元最后杆端力,
先计算
在计算
或用
计算。
二、支座反力
求解步骤:
1,将Fmi 转换至整体坐标系中; 2.根据单元自由度序号列阵将杆端力Fi叠 加至支座反力列阵中。
返回
§9—6 例题
例1 设EA=常数,试用矩阵位移法分析图示的平面桁架。 解:1.建立坐标系与编号
2.可动结点的位移列阵为
3.可动结点的平衡方程为 K F

解: (一)结点集中荷载
(二)单元荷载
1.求局部坐标单元固端力
2.转换到整体坐标 3.叠加
返回
§9—5 单元杆端内力和支座反力
一、单元杆端内力
1.计算公式
2.求解步骤 (1)形成单元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劲度矩阵kmi (2)形成转换矩阵Ti (3)形成杆端位移列阵 i (4)形成固端力列阵FLi
4.求 K
(1)计算机各单元的方向余弦和杆长:
(2)求 kmi
(3)求ki
单元(1):Cx=0 Cy=1
杆长:l 同理:
(4)求 按照“对号入座“原则,由ki形成k哪
例如: 同理:
5.求: 对于桁架,一般只有结点荷
载,于是
得 6.求结点位移
7.求杆端力Fmi
8.求支座反力
例 设 EI=常数,EA=常数, EI=20EA,试用矩阵位移法分析
反力互等定理
2.非奇异矩阵 考虑了约束条件,排除了刚体位移
3.稀疏带状矩阵 只有临近结点之间才有相互影响
返回
§9—4 可动结点等效荷载列阵
一、直接作用在结点上的荷载
将结点集中荷载按自由度方向分解,将各荷载分量直接叠加到可 动结点荷载列阵中
二、作用在单元上的荷载
步骤: 1.求单元固端力; 2.转换至整体坐标系中; 3.按照单元杆端自由度序号叠加到可动结点等效荷载列阵中
2、kmi ki 为奇异矩阵
不存在,即已知 可求出 ,反之,已知 无法求出对应的 。
物理意义: 已知结点力列阵
单元相对位移
限制刚体位移 单元绝对位移。
返回
§9—3 可动结点劲度矩阵
一、形成可动结点劲度矩阵的步骤
步骤: 1.对结构进行结点编号、单元标号、自由度编号: 2.确定单元杆端自由度序号(考虑约束条件); 3.计算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劲度矩阵kmi 4.计算单元转换矩阵Ti 5.形成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劲度矩阵ki TiTkmiTi
6.按”对号入座”原则,将ki叠加到 k 中。
例形成图示刚架可动结点劲度矩阵,E,I ,A为常数。
解: 1.编号,如图(b) 2.确定单元杆端自由度序号。
3.计算 kmi 4.计算单元转换矩阵
5.形成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劲度矩阵
6.根据单元杆端自由度序号叠加
二、可动结点劲度矩阵性质
1.对称方阵
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1 矩阵位移法基本概念 §9-2 单元劲度矩阵 §9-3 可动结点劲度矩阵 §9-4 可动结点等效荷载列阵 §9-5 单元杆端力和支座反力 §9-6 例题 §9-7 平面刚架计算程序
§9—1 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一、坐标系和符号规定 图示连续梁:
位移法求解基本系:
1.整体坐标系 x—y—z 2.结点位移、结点力等量值沿 坐标轴正向为正,反之为负。
思考:考虑空间杆件单元。
二 单元局部坐标系的劲度矩阵
1.平面铰接单元 单元结点位移 单元杆端力
为表示方便,平面铰接单元常采用下述方法:
2.平面固接单元
单元结点位移
单元杆端力
单元劲度矩阵
三、单元转换矩阵
单元分析
一般在局部坐标系中进行
整体分析(如:力的平衡) 一般在整体坐标系中讨论
两种坐标系中杆端力,位移分量之间的关系——转换矩阵
图示的平面刚架。 解: 1.建立坐标系与编号 2.可动结点的位移列阵为
3.可动结点平衡方程
4,求
(1)计算个单元的方向余弦和杆长: (2)求 kmi
(3)求ki
(4)求
(5)求: (1)直接作用在结点上的荷载为
(2)作用在单元上的荷载
把FL沿整体坐标系方向分解,得
从而得
6.求结点位移
7.求杆端力Fmi
8.求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由下式
计算,得
9.内力图
例2 求图2-21(a)所示平面刚架的内力,已知各杆 I 0.005m4
A0.05m2,E2106kNmA2B杆、CD杆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