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德治与学校教育工作

合集下载

依法治校、以德治教 创建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以德治教 创建和谐校园

广 大 师 生 知 法 、 法 、 法 , 依 法 治 校 的 前 提 。 为 此 , 者 懂 用 是 笔 所在学校把普法_ 丁作纳入 常规工 作 , 形成 了有计划 、 有组织 、 有领 导、 有机制 、 有措 施的普法工作 体系 。学 校不仅把 法制宣传 教育 工作 的责 任层层分解 到各部 门 、 年级组 , 各 而且把 法制教育工 作 作为学校考核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并明确一名 副校长专 门负 责法制 宣传教育工作 , 充分运用 各种教育资源 , 分层次地开展法制教育 , 不断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 的认知水平 和法 律素养 , 努力提 升 自觉 依 法 办 事 和 依 法 处 理 各 种 关 系 的能 力 , 学 法 、 法 、 法 紧 密 结 把 守 用 合起 来 , 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形成 了和 谐稳定的教育教学氛 围, 成了科学民主依法管理 的育人 环境 。 形 2 制度健全——形成 了有 力的保障 建立健全 的规章制度 , 实行 制度管理 , 是学 校依 法治校 、 以德 治 校 的基 础 , 是 创 建 和谐 校 园 的 有 力 保 障 。学 校 不 断 地 改 进 和 更 完善各种制度 , 实行 层级式 的管理 , 有力地推 动学校建 设和发展 的进 程 。在模 式上 , 形成党支 部— —工会— —全体教 职工 ; 教导 处——教研组—— 班主任— —全体学生 ; 学校——社会——家庭 的全方位立体 管理 网络体系。在制度上 , 学校制定有规范 、 学 、 科 可行性强 的《 教师管理条例》 《 、教师奖惩制度》 《 ,教师师德师风管 理条 例》 等等 , 运用规章 制度 制约教师的行为 。
塾 宣
No . 6
T ME I EDUC I AT ON
, hm e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生 行为 、 提高 学生 思想道 德素 质 的重要场 所 , 有效地 维 护 了学 校 的安 全与 稳定 , 莘 莘学 子 们 创造 一个 为
传处、 学生处 、 团委等部门负责人 为成员的“ 三五” 普
法 、 法 治理 工作领 导小组 , 依 制定 了“ 三五 ” 法五年 普
规划和德育教育大纲, 下发 了《 关于在师生 中开展普 法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 于开展三五普法学 、关
是很有 必要 的。 参 考文 献
[ ] 查 良锭 , 1 周睿 . 崔月荣 . 实用营养 治疗手册 [ 等 M]第 2 北 版 京: 中国标准出版杜 . 9 7 1 6 12 9 [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 与食品卫生 研究所 食物 成份表 ( 2 全 国代表值 )M]北京 : 民卫生出版杜 , 9 6 3 [ 人 1 12 0 1 0 9 [ ] 何 志谦 疾病营养学 [ 北 京 : 3 M] 人民卫生 出板杜 ,9 7 3 3 19 4 [ ] 刘 志诚 、 4 于守洋 营养与食 品卫 生学[ M]第 2 北京 : 民卫 版 人
数量 。对 于 全托儿 童食 品采 购量按 日托 儿童采 购量
的 12 1 %计算。 33 食物交换份法的特点 在具体制作带量食谱 . 或采购食 品时, 可按照等值食物交换表做等值交换 ,
如瘦 猪 肉 4 5克 =巴鱼 6 5克 =肉鸡 6 0克 =豆腐 6 5 克 ; 制糖 l 可 换 成糕 点 1 。 由于食 物 交换 份 精 份 份
整洁、 优美 、 安全 、 舒适的育人环境。 1 领导重 视 , 强化 普法依 法治 理 工作
坚持法 治 与德 治相 结 合 , 真 搞好 “ 五 ” 法 认 三 普 教育 , 不断提 高广 大人 民群众 的法 律 意识 和法 制 观 念, 是社会 主义 法制 建设 的基础工 程 , 是一件 事 关全 局 、 关 长远 、 关人 民群众 根本 利益 的大事 。根 据 事 事

德治与法治——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德治与法治——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班集体是构成学校的细胞,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纽带,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一个班的好坏与班主任的工作关系十分紧密,一个学校的好坏与班主任工作关系也有重大关系。

那么什么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要:一、“以德治班”,注重情感效应。

我这里所说的“德”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教育学上称之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绝大部分高中生,已经基本上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生观和和价值观,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角色。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用情感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信任学生、规范学生,人非草木,熟能无情。

首先,班主任要热爱学生,能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位当了二十年班主任的老教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

在我短短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班里有个学生连续几天咳嗽,我拿了一版感冒通给了他,并让他自己先注意身体,然后再学习!这只是很细微的小举动,但是学生却把这写进了日记,而且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给予我很多的理解和建议。

用他的话说,老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对我们的生活细节很留心,像个朋友。

用“心”教育,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班主任要平等民主对待学生,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平等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直地袒露他的一切。

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

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
育方式, 使师 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 、 作用和社会价值, 牢 固树 立起 法制观念, 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 自己的行 为, 维护个人 、 集体和 国家
【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法制教育; 德育教育
现今绝大多数学 生选择 中职学校都是 因为 中考落榜或 因为成
绩不佳 升大学无望才到中职学校来学技能 的 , 所以学 生底 子薄 、 基 础差 、 德育不理 想 。厌学 情绪 浓 , 而他 们 的年龄正 值正 确 的人生
的人格 品质 。认真组织 、 精心设计和适时开展班级主题活动 , 是 班 级管理工作 的一个重要 内容 。班级主题活动不仅 能促进学 生全 面
格。把德育 的内容融于具体的法规与准则之中。只有把法 治与德 治、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 才能从制度上有效 促进 他律向 自 律转化 , 实现学校德育的可持续 发展。
持原则 。总之 , 各专业班 不论 是专业 理论还是 操作课 和文化课都 要充分挖掘各科 的内在的德育因素 , 结合有关知识技能的传授 , 对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还有 , 学校还可以让班 主任 以班级 主题班会及活动为契机 , 引 导学生培养 良好 的个人品德素养 。各班级可利用每年 的传统节 E l 以及主题班会 、 演讲 比赛 、 歌 咏 比赛 、 参观革命 传统教 育基地等 形 式, 对学生开展优 良传 统和 民族 精神 的教 育。使学生 明确社会 主 义 的发展需要怎样 的人才 , 懂得 自己怎样做人 , 才 能成 为社会有 用 之人逐步树立起正确 的人 生观 , 价值观 、 世界观 , 塑造并 完善学 生
健康 成长 。
7 3 0 0 0 0)
观念为手段 , 全面实施依法治校 ,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为做好 校 园法制文化建设 , 加强 校园法制 文化建设 , 学法 、 知法 、 护法 、 用 法, 共 同创建文 明校 园, 学校 可以在校内设置 “ 法制教 育宣传栏 ” ,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 有计划地 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 , 学校还可利用 知识竞赛 , 丰富师生 的法 律知识 , 提高法 律意识 。为教 师 、 学生加 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制观念 , 增强法律 意识 , 塑造 一种知法 、 守法 的 良好校 园氛围。加强校园法制教 育还可 以邀请法官 、 检察 官 、 律 师 等相关法律工作者到校开设法制讲座、 剖析典型案例等 , 通过 剖析 法律现象 , 用触 目惊心 的事实教 育学生。通过这些 潜移 默化 的教

班级管理中的法治和德治

班级管理中的法治和德治

班级管理中的“法治”和“德治”王高才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完整的肌体,那么班级则是构成这个有机体的细胞,每一个细胞是否有活力、有秩序而健康发展?关系到学校这一完整肢体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更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塑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素质的培养,可见班级的管理是否到位、得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笔者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就如何“依法治班”和“以德治班”并把两者有效结合,促使一个班级既够充满活力,又健康、有序的运作,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实效。

一、依法治班是班级有序的前提和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元素,它和一个国家、社会的治理一样,都需要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以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但也有区别之处,班级管理中所遵循的“法律和规章”必须是班级成员共同利益的表现,是维护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形象的需要,是为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的需要,是培养人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的需要,这些需要是能够制订制度的前提,也是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识到“依法治理”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从制订“法律”开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班的前提。

此时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班级治理需要哪些“法律和法规”?如何制定并不断完善这些“法律和法规”?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主体应该是谁?对于这些问题解决方案:是管理者一手操办,还是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等,直接关系到它们---“法律和法规”是否有效地被同学们主动接受、认同并遵守、执行。

因此首先要求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要在思想观念上作一个巨大的更新,明白自己是在为班级全体同学服务,是公仆,是为同学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的“服务员”,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有着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统一体,班主任只有在这样的科学观念的指导下,才能“到群众中去”不断地深入同学,了解同学心声,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分散、零碎内容进行整合从中归纳出:班里同学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班级风貌和学习氛围?怎样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等问题的朦胧答案,然后结合自己的相对高层次的要求,形成班级的一些目标要求和“法律制度”纲要草案,如:班级德育目标、班风班貌、班级学习目标、班级一日常规、值日班长制度等,当然这些只是一些不成文的纲要,其具体内容谁来制定和如何制定仍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执行,坚持从班级成员的实际出发,让班级成员中绝大多数人参与制定和完善,切忌使之成为班主任个人意志的体现,成为班主任闭门造车的产物,笔者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施行决策民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显著。

德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

德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

德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以德治国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德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加强道德教育我们通过举办道德讲堂、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增强了公民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教育中加强了德育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推动社会公德建设我们倡导文明礼仪,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用餐”等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社会公德水平。

3. 强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我们注重德治的引领作用,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公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4.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5. 创新德治工作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道德教育和宣传活动,扩大了德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存在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部分公民的道德意识尚需加强,特别是在网络空间的文明行为有待提升。

2. 德治工作与群众日常生活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贴近民生、服务民生。

3. 德治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形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三、工作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 深化道德教育进一步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针对网络空间的道德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3. 推动德治与法治的深度融合通过法治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发挥德治的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 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 创新德治工作机制探索德治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德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6. 强化德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德治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治工作有序推进。

学校管理有三重境界

学校管理有三重境界

学校管理有三重境界:人治、法治、德治。

“人治境界”是第一种境界。

学校在发展初期,通过校长强势的领导和教职工忠实的执行,使教职工在严格的学校环境中快速成长,以实现学校近期目标。

管得宽,抓得细,有“管”无“理”。

对于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学校,“人治”不失为一种境界。

有道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但…继任者…为“管理”而“管理”,流于形式,恐怕管住了身,管不住心,不是理想的管理。

“法治境界”是第二种境界。

注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制度说了算”。

用制度捍卫公平,用制度聚拢人心,让制度形成力量。

但学校是学校,教师是教师,教师至少在工作,只是把工作当作一种任务和职责。

法治的境界:为“理”而“管”,为“管”而“理”,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如果管理不到位,情况就会大相径庭。

只有时时加强管理,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正常有序开展。

这种状况下管理目标虽然能够实现,但“成本”太高。

因此,理想的管理境界还不应局限于此。

“德治境界”:管理的第三种境界,应该是理想境界。

领导“思想行为”与教职工“思想行为”和谐共振,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工作。

他们追求的是乐趣和成就感,学校的发展成为每一个成员的愿望,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英雄组织,组织内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愫,人文价值和人文理想。

“无管有理”。

处在德治状态下的学校,人人是主人,人人是管理者,教师的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高度自我管理取代了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能重点由“管”转向“理”和“通”,即主要起引领和协调作用。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法治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德治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

这种结合不仅可以完善法治体系,还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准,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创造良好的环境。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即国家以法律为根本,依法治理,依法执政。

在现代社会,法治起着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法治的建设需要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健全,需要司法机关的独立和公正,更需要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

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建设是不够的,因为法律只是规定了人们应该怎样做,而没有教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就需要德治的作用,来弥补法治的不足。

德治是指德行治国,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道德建设。

德治强调的是人们的道德素养,是对社会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

德治的建设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可以培养人们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德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将法治的要求和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可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尊重、遵守的一种观念和认知,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

而德治则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文明引导,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在面对法律和规定时更加自觉地遵守和维护。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可以完善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的建设需要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更需要依靠全社会的道德支持和监督。

德治可以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和道德教育,使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促进法治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可以提高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

公共文明是一个社会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一个社会是否法治、和谐的重要标志。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可以通过文明创建和道德引领,提高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其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是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依法治校,让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方式学校将依法治校摆在学校治理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小组,将教师每季度政治学习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认真研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规范,做到每一次学习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治思想和信念,建设一支熟知诸法、模范守法的教师队伍。

着力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力量为依法治校保驾护航。

经过建校以来多次修订,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人事分配制度、部室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师德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监督,重大改革措施必须经过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集体研基础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造就人才、为国民素质奠基的角色,提高基础教育学校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未成年人法治意识、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学校治理中,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是落实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2006年建校的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学校是九年制公办学校,学校积极践行“三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落实“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价值观统领、制度化管理、人文化关怀的管理理念。

八年多的办学过程,学校探索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先后取得了“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实验学校”“中国硬笔书法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教学研究单位”“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校园文化建究、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讨论表决,集思广益,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任务愈加重要。

这两种教育都带有明显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和建设具有良好公德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一、法治教育法治教育重点是让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意识,培养尊重和信任法律的素质,以此促进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和法治意识。

在法治教育教学中,应该突出以下几个内涵:1. 传播法律知识。

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各种法律知识,使群众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因此,应该提供各种法律知识的普及频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同时学校也应当成为一个法律知识普及平台,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2. 引导法律思维。

法治教育还需要引导青少年具有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

法律思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思维方式,它涉及到了法律的基础知识,规则,原则等。

因此,法治教育应该具有倡导具有法律思维的意识,并结合实际要求,让学生具备应对各种法律挑战的能力。

3. 增强法律意识。

法制意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治状況,需要青少年养成这种意识,以此提高自保自我拥护的敏锐度,从而更加具有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的知识和观念,强化认清各个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不断以技能、知识和风险预防策略为自己提供更好的法律意识。

二、德治教育德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抱负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成长方式,并使他们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

下面重点介绍德治教育的主要内涵和意义。

1. 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

德治教育是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启迪人的良心,教育青少年尊重健康、自由、平等、公正、责任感等高尚的品德,并反对恶劣行为。

在德治教育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从狭隘和单一的知识领域拓展出来,通过文艺,美术和音乐等多样化的形式来表现道德观念的多样性,拉开学科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凝聚公民和国家的道德观念。

关于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5篇)

关于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5篇)

关于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5篇)为了加强学校法制建设,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于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怎么开展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关于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总结报告篇1 20__年,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

本学期,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全面贯彻了法制教育的各类文件,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就我校本学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结:一、强化领导、认识到位,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少先队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

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

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使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

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德治”“法治”并举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

“德治”“法治”并举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
( 责 任 编辑 刘 馨)
1 1 1
任务更 N在时代 的前面。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 内容复杂 , 是繁重 , 但是 , 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 爱心” , 是完全能 够干得非常 出色而且游刃有余的, 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 努
要吝啬微笑 , 不要吝啬表扬, 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 的举动。
们 就 是 一个 “ 生病 ” 的孩 子 , 需要“ 医 生” 的 耐心 、 反复的“ 治
些本来学 习习惯就不太好的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 多角度来 对待、 评价学生 的进步, 激励他们更积极 、 主动 的进步和 改
进。
理论教学中也需要评价 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淡化用一 次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一学期 的学习成效 , 强化老师对学 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愿望、 努力过程等 的评价比重 , 促进学 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来改变学生对理论课考试无所谓, 一 上理论课就睡觉 、 玩手机的现状 。 四、 多关注他们的优点 , 多包容他们 的缺点 其实我们老师在学生文艺晚会、 平时教学或者班主任
2 0 1 5 年第4 期( 总第2 4 4 期)
… … … … … … … …
“ 德治” “ 法治’ ’ 并举做好 初 中班主任工作
李润凤
弥渡 县红岩 镇初 级 中 学,云 南 弥渡
摘 要
6 5 6 0 1
在新的时代 背景下, 班. L4  ̄ - _ z . - 作 的重要 性更加 凸显出来; 面对 生源结构越 来越复杂的学生教育管
中图分类号 : G 6 3 5 . 1
文献标识码 : A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 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 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但时势在变 , 中职生, 也轮不到我们来教育他们 , 所以选择 中职学校是家 长和孩子最无赖、 最万不得 已的选择。而作为中职学校的 我们又只有、 只能招收这样的学生, 所 以我们必须接受和理 解他们。 从内心接受这样的学生, 我们才会喜欢他们 , 才 有 耐心去教育他们。如果我们还是用中考 、 学习成绩等这一 把尺子去评价他们 , 那他们绝对一无是处( 因为他们就是被 这把尺子淘汰的) ,那我们还有多少信心、耐心去改变他 们 ?所 以我们要多角度 、 多方位来评价 、 看待他们 , 这样才 会、 才能发现他们其实也有好多过人的优 点和长处, 其实他

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背景下,我国社会管理的方针也在不断改进,提出了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新制度。

为加强高校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与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树立“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现阐述法制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意义,从实践中探寻法治与德治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德治教育;融合在社会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学生教育作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要政策纲领,要充分将高校的环境优势发挥出来,将依法治国的方略作为核心,将教育改革和依法治教落实下去,结合学校的自身实际,将普法教育工作开展下去,从而保证依法治教工作稳步开展,真正做到将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融合,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法制与道德素养,全面贯彻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融合[1]。

一、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结合现状(一)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法治教育指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系统、科学的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理论,培养公民树立法制意识与法治观念,增强公民对法律的认识与理解,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求公民懂法、用法,提高法律观念与素养。

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触碰法律的法规法纪,在受到别人侵犯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我国目前的法治教育主要内容有:第一,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的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法律行为,培养其学习法律、懂得法律和遵守法律的道德法治意识,科学有序的推进社会主义共和制下的法治教育。

第二,发掘德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而言,德治教育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为法治教育提供约束力,德治教育指的是社会阶层或群体对公民进行教育及宣传,从而规范其道德行为,引导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营造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

在高校实行法治和德治的教育中,两者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素养中,德为治国根本;在新时代社会中,法为治国根本,德与法相互依存的良好关系促进了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论法治、德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论法治、德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论 法 治 、德 治 教 结合 育相 提 \ 生 政 治 素质 高大 学 , 目 同/ 予 甲木 ,

(. 1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 治理论教 学部 ,湖 南
平 唐小纯
永州 45 0 ;2 湖 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 O0 2 10 . 12 5)

要:文章结合 中国 当今 法治化社会进程 的现状 ,阐述高等教育的 “ 思想政治教育 范式”到 “ 思想政治与法律教育方
本位 、权利义 务关系、诚 实信用为其核心 内涵的 “ 法律人” 。 而高校大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 是我国未来建设的
主力军 ,他们 的道德 观念 、法律意识如何 , 接关系到国家 直 的兴衰成败 。为 了顺应时代的潮流 , 也是为了塑造 高素质的 人才 , 0 6年 9月 ,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 程开 始实施 “ 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课。那么如何认识这门课 ,如何在
道德与法 律属于 不同的范畴。法律属于制 度范畴,其内 容主要是规范权 利与义 务 ;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范畴, 强 调对他人 、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道德 强调人类 的道德理念铸化为 法律 ,法律强调法律 内化为人们 的品质、 道德 。然而 ,理 念如何铸 化 ,内化 如何 实现 ,却不是一两句

德 治 与法 治教 育相 结合 的有效 途径
从 “ 思想政治教 育模 式”向 “ 思想政 治与 法律 相结合教 育模式”转变 ,需要在教育理念方面进行 完善 、调整 。这是
收 稿 日期 :2 0 一o — 1 09 4 2 作 者 简介 : 万平 (9 3 , 女 , 湖 北 随 州 人 ,湖 南 科 17 一)
全国各地 中最 高可达到 8 %。 以大学 生涉及 的刑事犯罪领 O 又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三篇)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三篇)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学校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各级学校相继建立了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下面从立法依据、工作目标、内容体系、教育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一、立法依据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建立和实施是在我国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我国还相继颁布了《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二、工作目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树立正确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其成为有法治意识、守法自律、明辨是非、遵循公序良俗的公民。

通过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法律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制常识和法律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三、内容体系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包括法律常识、法律意识、法律教育和法律保护四个方面。

1. 法律常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国家法律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刑法和民法等。

通过法律常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2. 法律意识:通过学习法律案例和法律制度,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

学生要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3. 法律教育:将法律知识融入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各个学科的过程中,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例如,在历史课上,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法律的演变过程;在语文课上,学生学习法律文书和法律文化等。

4. 法律保护:加强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使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处理方式。

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力量和重要性。

四、教育方法学校法制教育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性和体验性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法律教育。

在“法治”与“德治”的链接中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终端和谐

在“法治”与“德治”的链接中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终端和谐
明的特 性 。
( ) 一 大学 生 对 各 种 思想 观 念 的分 析 判 断 缺 乏 经验 , 而接 受各 种 思 想 观念 影 响 的能 动 性 却 空 前 活 跃 。他 们正 确 的世 界观 、 人生 观 、 价值 观还 未完 全定 型, 但所 接 触到 的改革开 放 中的意 识形 态 、 社会 矛盾
的 和谐统 一 呢 ?
慰籍成为高校学生行为外展的表象 。其心理特征表
现为 : 理水 平 与心理倾 向 的二 重 性 、 心 心理 素质结 构
的矛 盾性 ; 思维 发 展 方 面 , 性 思 维 、 证 思 维 逐 在 理 辩
步 发 展 , 维 的 独立 性 、 索 性 和发 散 性 日益 突 出 。 思 探 在 呈 现上 述特 征 的 同时 , 整 体 上 也 呈 现 出一 些 鲜 在

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 思维模式 、 行为
趋 向及 学 生 管理现 状
由于 大 学 生 正 处 在 角色 定 位形 成 初 期 , 系 到 关 包 括学 校 、 家庭 、 社会 中 的不 同层 面 的角色 定位 。高 校 学生 具有 鲜 明 的思 想 特 定 性 和行 为特 殊 性 , 一 是 个 组合 丰 富 、 有 鲜 明 时 代 阶层 和 意 识形 态倾 向 的 带
撞、 整合 和 淘汰 。在 彰显 自我个 性 的普 遍前 提 下 , 表 现为 学 生 中绝 大 多 数 对 歌 星 、 星 、 星 等 了如 指 影 球 掌 , 英雄 模 范 、 进人 物 则 知 之 甚 少 ; 多数 学 生 对 先 大
对 电脑网络游戏感兴趣 , 逃课包宿 , 对传统 阅览室、
2 0 年第 5 09 期
( 6 总 5期 )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为题,列举以下10个案例:1. 公司内部管理案例:某公司在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时,除了明确规定各项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标准外,还注重强调员工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公司通过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有效地维护了公司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利益。

2. 教育领域案例:某学校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通过开设道德与法律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素养,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3. 社区治安案例:某社区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除了加强警力的巡逻和打击犯罪行为外,还注重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社区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邻里互助活动等方式,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相互关爱意识,有效地减少了社区内的犯罪行为。

4. 环境保护案例:某地政府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时,除了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外,还注重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

政府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式,引导公民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5.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某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除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还注重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的道德修养。

企业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等方式,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积极回馈社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6. 城市管理案例:某城市在城市管理中,除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外,还注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

城市通过加强市民教育和宣传,引导市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素质。

7. 网络治理案例:某国家在网络治理方面,除了制定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外,还注重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和网络素养。

国家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推广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引导网民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

8. 金融行业案例:某银行在金融服务中,除了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外,还注重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德治与法治实施方案

德治与法治实施方案

德治与法治实施方案
在实施德治与法治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德治与法
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德治注重的是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观念,而法治则是通过法律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实施德治与法治方案时,需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良性互动。

首先,要加强德治教育。

德治教育是培养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次,要健全法治体系。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必须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

再者,要加强德法结合。

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实现德法结合。

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道德引导与法律约束相结合,既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又要依法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此外,要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德治与法治的重要保障,要倡导全社会共
同参与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促进德治与法治的有效实施。

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德治与法治的重要保障,要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德治与法治实施机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德治与法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总之,德治与法治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强德治教育,健全法治体系,加强德法结合,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论中国古代“礼法合治”对高校法治教育 与德治教育相统一的启示

论中国古代“礼法合治”对高校法治教育 与德治教育相统一的启示

论中国古代“礼法合治”对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统一的启示【摘要】在中国古代,“礼法合治”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将礼制和法制结合起来,实现了有效的社会管理。

在高校教育中,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分别从礼法合治对高校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的启示入手,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的融合,以及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和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结论指出,高校应注重以德为先,以法为辅,推进德法合治的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道德的提升。

通过学习古代“礼法合治”的理念,可以为高校提供启示,引导高校在教育中注重德法合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古代礼法合治、高校法治教育、高校德治教育、学生发展能力、学生思想道德、德法合治、以德为先、以法为辅。

1. 引言1.1 中国古代“礼法合治”的概念中国古代“礼法合治”的概念源自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模式。

礼,即礼仪,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交往方式。

而法则是通过明文法典来规范社会秩序和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

在古代中国,礼和法并重,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治理体系。

礼法合治的理念认为,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法律规范人们的言行,通过礼法相结合来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

礼法合治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

它强调了礼仪和法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礼法兼备,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古代中国,礼法合治的理念深刻影响了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借鉴中国古代“礼法合治”的理念,可以为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统一提供启示,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塑造。

1.2 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已经成为国家建设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

而高校作为社会精英和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摇篮,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任务和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 、 治 相 辅相 成 德 法 律是 掌 握 国家 政 权 阶 级意 志 的 体 现 ,是 国家 制 定 或 认 可 , 由 国家 强 制保 证 实施 的行 为规 范 的总 和 ; 井


法律 是一 种刚性 的社 会规 范 . 的 主要 作 用是 惩 恶 , 它 以 实现 “ 治 ” 道 德也 是 一种 行 为规 范 , 人们 关于 善 与 他 。 是 恶、 美与 丑 、 光荣 与 耻 辱 、 正与 偏 私 、 实 与 虚 伪 、 公 诚 文 明与 野 蛮 等观 念 ,以 及与 之 相 适应 的由 社 会舆 论 和 内 心 信 念 维 系 的行 为规 范 的体 系 ;它 是 一 种 柔性 的 社 会 规 范 , 主要 作 用 是劝 善 , 其 以实现 “ 自冶 道 德 是 维护 、 。 加强 法 律 的重 要 精神 力 量 ,道 德 的许 多 原 则和 基 本 要 求对 法 律 的制 定 具 有 指 导作 用 ,对 法 律 的 适 用和 遵 守 起 着 促 进作 用 , 道德 可 以弥 补 法律 的不 足 , 也使 法律 具 有了 道 义_ 的 力量 。 法律 是 培 养和 传 播道 德 的有 力 工 二 具 , 律把 道 德 的 基 本原 则 和要 求确 认 下 来 , 之 具 有 法 使 法律 的属 性 { 法律 通 过 表 彰 、 奖励 先 进 典 型 , 以 培 养 可 良好 的 道德 风 尚 , 而 保障 了 道 德规 范 的 实现 。 从 道德 和 法律 作 为 社 会调 整 的基 本手 段 , 相辅 相成 、 得 益彰 , 相 成 为维 护社 会秩序 不 可 缺少 的社 会规 范 。 依 法 治 国是 将 广 大 人民 的 意志 和 利 益 上 升 为 国家 意志 。在我 国现 阶段 , 是 国 家 发展 的 内在 要 求 , 现 它 是 代化 建 设 的客 观 需求 , 国家 长 冶 久安 的 重要 保 障 ; 是 实 行依 法 浩 国 , 助于 解 决稳 定和 发展 的 关 系 。 冶离 有 法 开德 冶 , 任何 国 家 无论 什 么 样 的 法律 . 是 靠 八来 执 行 都 的 ; 好 的 法 律 , 果 没 有 道 德 高 尚 的 执 法 者 , 不 能 再 如 也 起 到好 法 律 的作 用 。 冶 冶 身 , 法 德冶 浩 心 ; 法冶 治 近 , 德 冶 浩远 ; 冶 禁 恶 于 已然 之后 冶 禁 恶 于 将 然 之 前 。 法 德 所 以 , 于 一 国 家 的 冶理 来 讲 , 浩和 德 浩 是相 辅 相 对 个 洼
维普资讯
法洽
德 洽 与 学校德 育工作
我 管 理 能 力低 下 、 志薄 弱 等问 题 。 少学 生 在校 表现 意 不
⑨ 张 彩 虹 张 龙 { 苏畜 江 牧兽医职 技术学院 2 30 业 2 0) 5
江 总 书 记 指 出 : 我 们 在 建 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 义 、 展市 场 经 济 的过 程 中 , 要坚 持 不 懈 地加 强 社 会主 义法 制 建 设 . 法 冶 目 , 依 同时 , 要坚 持 不懈 地 加 强 社 也 会 主 义 道德 建 设 , 以德 冶 国 。 ” 书 记 要 求我 们 把依 法 总 治 国 和 以德 治 国结 合 起 来 ,这是 我 国 浩 国方 略 的创 新 和 完 善 : 文就 新 形 势 下法 治 、 冶 与学 校 德 育工作 谈 本 德 些 肤 浅 的看 法
成 、 一 不可 的 。 缺 二、 学校 教 育 要有 一 个 良 好 的德 育氛 圈 现 代 教 育 的 本质 是 育人 , 冶 、 浩 的 思 想 , 实 法 德 落
集体 观 念 差 , 教 室 、 舍 等 公 共 场 所 和 公物 不 爱 护 . 对 宿 有的 心理 脆 弱 , 到校 外 容 易 受骗 上 当 , 至 走上 违 法犯 甚 罪的 道路 等 , 些表 现 都 给学 校 德 育工 作 敲 响了 警 钟 。 这 我 国加 入 W TO 后 , 两 点必 然 反 射到 教 育 上 , 一 是 有 其 自由贸 易 中既 自由又 必 须遵 守 其 游 戏规 则 ,要 求 道 德 规 范 与 素质 教 育上 升 到 应 有 的高 度 ;其 二 就是 奥 林 匹 克式 的 竞争 创新 能 力 、现 代生 存 能 力将 更 加重 要 。因 此 , 校 作 为社 会 的 细 胞 , 为 培 养 、 育 未 来 社 会 公 学 作 教 民 的主 要场 所 , 迫切 需 要 营 造一 个 良好 的 德 育氛 围 , 加 强 法律 和 道 德 教 育 , 过 教 师 的 以德 修 身 、 通 以德 育 人 , 把 “ 国守 法 、 爱 明礼 诚 信 、 团结 友 善 、 俭 自强 、 业 奉 勤 敬 献” 的基 本道 德 规范 内化 为 未 来公 民 的道 德 素 质 。 进 促 学 生在 德 、 、 、 、 智 体 美 劳诸 方面 的全 面发 展 。
三、 学较 教 青 要 以 “ 擅 为 中心 加 强 浩 I 青 和 道 一麓 擅 教 育
1 加 强 对 学生 的 法 制教 育 ,提 高 学生 的击 刺 观 惫 . 可 利 用德 育 课 本 中 有关 法律 知 识 以 及 一些 专业 法规
如《 食品卫 生 检 验 法》 《 物检 验 法 》 、药 等进 行 教 育 , 学 使 生 认真 学 法 , 法 、 法 , 知 懂 知道 哪些 是法 律 禁 止 的 行 为 而 不 去做 , 道 哪 些 是法 律 规 定公 民必 须 履 行 的 , 自 知 而 觉去 做 。 应争 取 与司 法 部门挂 钩 , 聘请 校 外辅 导 员 经常 进 行法 制 宣传 教 育 ; 也可 结 合 形势 和 实际 , 有选 择 地 邀 请 有关 执 法部 门 的 同志 进 行 具体 的 法律 、 规讲 座 , 法 并 适时 地 开 展法 律知 识 竞 赛 。 通过 各 种 渠道 , 采用 多 种方 式 ,使 学 生掌 握 更 多 的法 律 知识 ,形 成牢 固 的法 制意 识 。同时 , 学 生学 法 、 法 的基 础 上 , 育学 生 要 自觉 在 懂 教 守 法 , 得 运 用 法律 武 器 维 护 自身 的合 法 权 益 , 并懂 能依 法 同违 法犯 罪 行 为作 斗争 。 2 加 强思想 道德 教育 。 高学 生的思 想道 德绔 养 . 提 在 社会 主 义社 会 , 德和 法律 有 着十 分 密切 的关 系 , 道 相 互 重叠 部 分是 很 明显 的 。 范 围来 看 , 从 社会 主 义法 律 要 求 做到 的 也是 社 会主 义 道德 要 求做 的 ,社会 主 义 法律 所 不 允许的 , 是 社 会主 义道 德 所否定 的 。 守 宪 法和 也 遵 法 律 , 社 会 主义 道 德 的底 线 ,法 浩 实现 , 不开 是 “ 的 离 全 体社 会 成 员普 遍 的 道德 觉 悟 ,反 过 来 .德 冶 ” 的 实 “ 现, 又必 须 要 以有 法 、 法 、 法 、 法 为 前提 和 保 证 。 知 守 执 因此 , 校 德 育 要始 终 坚 持用 马 列 主义 、 泽 东 思 想 、 学 毛 邓 小 平理 论 教 育学 生 , 弘扬 爱 国主 义 、 集体 主 义精 神 . 加 强 社 会 公德 、 业 道 德 、 庭 美 德 和 “ 职 家 四有 ” 民 教 公 育, 引导学 生耐 立正确 的 世 界观 、 人生 观 、 值观 。 别 价 特 要 重视 社 会 公德 和职 业道 德 教 育 ,要 抓 紧抓 好学 生 的 思 想品 德教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