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2016--2017《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 分)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答案: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1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

御史初中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2007河南省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二、2007镇江卷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弗敢专也 2忠之属也3遂逐齐师 4阻而鼓之13.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15.造成长勺之战和之战泓水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三、2008江苏省淮安市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又何间焉间:②小惠未徧徧:③神弗福也福:④牺牲玉帛牺牲: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四、2008密云县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五、阜新市09辽宁省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六、河南省09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饬:谨慎、恭敬;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2忠之属也;属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七、怀柔区09北京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八、莆田市09福建省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朱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时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3既克,公问其故;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九、天水市09甘肃省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小惠未徧2又何间焉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十、义乌市09浙江省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答案:17.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12.4分1独自占有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13.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狱”、“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答案:12 .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翻译: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答案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分,共2分;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12.语言;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答案:17、1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答案:10.答案:1讨伐,进攻 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案件11.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12.答案: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答案:5.3分1问:参与2福:赐福、保佑3故:缘故、原因3分,每小题1分;6.3分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解释出“鄙”“谋”的意思各得1分,整体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7.5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分,每个分句1分;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分,若只答“夫大国,难测也”,或只答“惧有伏焉”得1分;若只答“夫大国”则该题不得分;8.4分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答案:16、1同“遍”,遍及;普遍;2参与17、B18、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19、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0、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案:2分2分18、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曹刿论战》中考题(2016年湖南省娄底卷)【2016·湖南省娄底卷】(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惟长/堤一痕C.是/非木柿D.夫/大国难测也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一)(2011·青海西宁)阅读《曹刿论战》,回答第9~12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结合语境指出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

(1)必以分人以:把。

(2)公与之乘之:曹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就枯竭了。

1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 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这个动作,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

(3)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行为。

从而也再次印证了曹刿“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的观点。

(二)(2012·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精编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精编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御史初中《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2007河南省(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二、(2007镇江卷)(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题汇编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参与 (2)小惠未徧 徧: 通“遍”,遍及,普遍 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跟随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不是 ____________ B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 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译文: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 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 译文: 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 可。
【翻译】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 杰坦却独自低着头。 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只看 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呢?”益王很惊讶, 问他原因,王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 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 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 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 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 假山,还未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 命人毁山。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 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三次击鼓 溃败,失败 (1)三鼓: (2)败绩: 不占为己有 小心谨慎、谦 (3)不私: (4)恂恂: 和的样子 (5)立斩以徇: 立即斩首(来)示众
四(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曹刿论战》近年来中考题(至)(初三试卷)

《曹刿论战》近年来中考题(至)(初三试卷)

《曹刿论战》近年来中考题(至)(初三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2010年北京燕山)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答:10.C ;(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010年福建泉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

(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doc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doc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中考题集1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0—1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③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①答:②答:③答:(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①政治方面:答:②军事方面:答:【答案】⑴①间:参与。

②狱:案件。

③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④徧:通“遍”,遍及,普遍。

(2). D(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兇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電髦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鮒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根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i出,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XU12•词语理解。

(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曹刿论战》中考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

2016·福建省泉州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

(3分)(1)北定中原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3)可以去乎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分)D6.(3分)(1)向北(2)案件(3)离开7.(6分)(1)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故”“崩”“以大事”各0.5分)(2)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2020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20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SHZXZX 2020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2020年成都市)(2)民谚云:“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后一句在《曹刿论战》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曹刿对其乡人曰:“,。

”(《左传·曹刿论战》)(2020年黔西南州)【参考答案】(1)一鼓作气(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注意"鄙"的书写)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2020年重庆市A卷)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3)神弗福.也(4)望其旗靡.2、用现代仅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项是( )(3分)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5)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5)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5)[题目]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增加C. 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 夫战,勇气也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诚宜开张圣听3.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C.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D.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4.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B.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C.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冤案,(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 对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子的拥护B. 神灵的保佑C. 百姓的信任与支持D. 作战的勇气6.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着重写曹刿对战前准备的分析,表现了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才能。

专题32:曹刿论战(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32:曹刿论战(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32:曹刿论战一、(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

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掎(jǐ):牵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2)小信未孚.()(3)乃敕.各持一把茅()(4)以火攻,拔.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二、(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12.词语理解。

(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二、(2005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11.请用“/”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

(8分)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四、(20XX年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

”回答9—12题。

(8分)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福: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 和_______(2分)五、(20XX年青海省)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11——16题。

(14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六、(2007仙桃)[甲]十年春……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10.翻译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段理解。

(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七、(2007泰安)(甲)十年春……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肉食者鄙.____________忠之属.也____________故不暇顾.廉耻耳____________ 朕当去.奢省费___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请写出你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2007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2007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3)臣之妻私臣()(4)今齐地方千里()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

[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十、(2007温州)《曹刿论战》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又何间焉(2)公将鼓之(3)遂逐齐师(4)望其旗靡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2007镇江)[甲]十年春……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