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中国文学史概述(下)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概述一、先秦文学诗歌和散文是其主要的文学样式。
诗歌:《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楚辞”——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多用“兮”字,具有浪漫主义精神;《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散文: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种。
历史散文——《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早期的一部编年体著作,开创了文史结合的先河。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
诸子散文——语录体(《老子》、《论语》、《墨子》)对话体(《孟子》、《庄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论辩体(《荀子》、《韩非子》)二、两汉文学赋、乐府诗、文人五言诗、散文、史传文学是其主要的文学样式。
汉赋是汉代的代表性文体。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
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刘勰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散文成就表现在政论散文和史传散文两个方面。
史传散文——《史记》——作者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了两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
《汉书》——作者班固,第一部断代体通史。
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学风尚“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刘勰)。
汉末魏初,文人诗歌创作进入到“五言腾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以“三曹”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为王粲,《七哀诗》代表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晋代诗歌成就最高的是陶渊明。
小说:笔记小说(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搜神记》赋:建安赋——以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为代表;两晋——以左思《三都赋》、潘岳《西征赋》为代表;南北朝——以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为代表;文学论著:以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书籍,包括古代文学创作题材、形式、表现技法和风格方面的变化,涉及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最广泛和深入的一部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经典,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从古代史、文学史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变化,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产生和发展的文本背景及其影响,诠释了中国古代文学繁复的文化演变逻辑,深化了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重点介绍了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题材,包括诸子百家、国史、宗教信仰、人物传记、诗歌、寓言和小说等,突出介绍了古代文学呈现出来的形式、表现技法和风格方面的变化,探讨了古代文学思想观念的演变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重点关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发展,汇集了现代学者对古代文学的发现、研究与诠释,它深入探讨了古代文学中各流派的内涵特色,提出了古代文学逐步完善的思想要求,深入挖掘了古代文学中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习俗,进一步指导和研究古代文学研究。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史书下册》是重要贡献,
它极大拓展了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对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文言文发展的历史变化,
结合古代文学的特点,深入探讨古代文学形式、表现技法和风格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指导和研究古代文学的研究,对于深入探究古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和《论语》等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是属于楚国文化的代表作,以辞章抒发了士人的思念、愤慨和抱负。
《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被视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文人墨客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代表作有《文选》、《山海经》和《文学评论》等。
其中,《文选》是最早的文论集合,反映了当时文坛上的一些流派和文化思潮。
3.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代表作有《全唐诗》和《唐传奇》等。
唐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写景和抒发情感为主要特征。
唐传奇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鼻祖之一,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江湖事迹和人物故事。
4.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有《宋词》、《四库全书》和《红楼梦》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四库全书》则是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被认为是文化宝库。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京城贾府的婚姻家族故事,展现了社会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
5.元代文学: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有《元曲》和《西游记》等。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音乐、舞蹈和表演为主要特点。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为取经西天而历经艰险的故事。
6.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后期,代表作有《明史》、《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
《明史》是中国最早的官修史书,探讨了明代历史和文化。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则都是社会风俗小说,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现实。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文学史(下)
[民國]魯迅,《中國小說史 略》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唐]房玄齡等,《晉書.藝 術傳附王嘉傳》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民國]魯迅,《中國小說史 略》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 叢》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3
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版權 標示
作者/來源
「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 2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 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2
「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論, 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 2
「變異பைடு நூலகம்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 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2 假小說以寄筆端。」 「齊諧者,志怪也。」 2
[東晉]干寶,《搜神記. 序》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東晉]干寶,《搜神記. 序》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民國]魯迅,《中國小說史 略》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之牢籠也。」 「記人間事者已甚古,列禦寇、韓非皆 有錄載,惟其所以錄載者,列在用以喻 道,韓在儲以論政。若為賞心而作,則 3 實萌芽於魏而盛大於晉,雖不免追隨俗 尚,或供揣摩,然要為遠實用而近娛樂 矣。」 「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 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3
2
「記異境奇物及古代瑣聞雜事,皆刺取 故書,殊乏新意,不能副其名,或由後 2 人綴輯而成,非其原本歟?今所存漢至 隋小說,大抵此類。」 「魏晉好長生,故多靈變之說;齊梁弘 釋典,故多因果之談。」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下册知识点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下册知识点第一章古代文学史概述1. 古代文学的概念及其特点古代文学是指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包括受儒家思想、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影响深远,以及对自然、人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2.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文学风貌和代表作品。
3. 古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流派古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流派包括山水田园诗、豪放诗、爱情诗、宫廷诗、词曲、散文等,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和时代背景的文学审美倾向和表现形式。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文学1. 《诗经》的特点和作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价值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及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商代甲骨文的文学意义商代甲骨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3. 周代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周代以《周易》、《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为代表,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1. 春秋时期的散文和哲学著作春秋时期的散文和哲学著作包括《左传》、《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等,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古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2.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包括孔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3. 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和乐府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和乐府包括《诗经》后的各种新体诗歌和乐府,这些作品受到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风采。
第四章秦汉魏晋时期的文学1. 秦汉时期的汉赋和乐府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赋》、《乐府诗》等,这些作品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趣。
概说《中国文学史》
概说《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承载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五千年大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尽在其中。
它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时期为“古代文学史”,后时期为“近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为中国文学发生、发展及以后的不断进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从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一.中国文学史的起源简介: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
据甲骨文字和岩图记载,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体力的张弛和工具使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
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
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也就是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
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二.古籍记载: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语词看来,颇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遗留。
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
【VIP专享】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课件整理
一般认为说唱艺术直接催生了中国戏曲和明清白话小说。
说唱艺术至迟产生于唐代。
“俗讲”的底本就是“变文”。
在讲唱的过程中展开一种称为“变相”的图画进行配合,所以其底本就称作“变文”。
黎传绪认为《荀子》中《成相》一文即是说唱文学之祖。
说唱变文就从一种宗教通俗宣传变成了大众娱乐的形式变文的形式特征,一般是说唱相间,散韵结合。
说白用浅近文言,杂有四六句式,唱词主要是七言诗句。
最迟在唐代也已经出现了“说话”艺术。
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话的底本。
这是一般的说法。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话本”的称谓,可能在唐代已经出现。
变文不但是后代弹词宝卷等民间通俗文学的源头,而且影响到我国古代小说、戏剧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戏曲的唱白结合,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中诗词歌赋骈文描写的掺杂,都可以从变文散韵相间、说唱结合的形式中看到脱胎的印记。
唐代话本是白话小说的雏形,它为宋元话本所直接继承,导致后代白话文学的成熟。
当时的“说话”,有“四家”之说,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说话四家中的“小说”,有说有唱,而以说为主。
小说话本是小说家的底本,通常即被称为“小说”,篇幅比讲史短小,故又叫“短书”。
“讲史”的底本为讲史话本,后又称之为“平话”,一作“评话”。
小说话本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入话,行话是“权做个‘得胜头回’”,结尾,“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题材: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问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首,多则十多首。
中国文学史概述(下)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文学1、战乱与分裂→文人心态的复杂;生死、游仙及隐逸等文学主题的相对集中;文学基调及风貌的多样化2、门阀士族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1)士族的文化特权→寒士不平的文学主题(2)文学的士族化倾向→创作队伍:文学家族大量出现。
创作内容:以炫耀门第、美化王权、向往声色为主。
审美情趣:崇尚虚浮,情感细腻,气质纤弱。
(3)文学的宫廷化倾向→创作内容:主要以吟咏月露风云、表现宫廷声色为主。
审美情趣:竞巧争奇,骈俪轻绮。
文学形式:注重声律,讲究技巧。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1、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综合性的文学专论。
(西晋)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
(梁)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论。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结自先秦、两汉至齐梁以来的创作经验,并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成果,建立起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辉煌巨著。
(梁)萧统《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130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700多篇。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2、诸如“风骨”、“风韵”、“意象”、“兴象”等许多文学批评概念和术语出现,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范畴,再加上“意与象”、“形与神”等关系的探讨,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容,同时,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对于文学内部规律探索的加强。
3、文学创作上所体现出来文学思潮也极为活跃。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文学”,从东晋“玄言玄理”再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诗”到梁陈“宫体诗”,文学的风尚、题材和风貌的潜隐流变,无不呈现出这一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学趋向,也折射出文学思潮的活跃与新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以诗歌为主要体裁建安文学: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年(196-239),主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忧时伤世,多慷慨悲凉之气。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一、概述我国现代文学历经百年发展,涌现出众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为我国文学史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包括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二、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是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其中,《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揭开了我国文学探索现代性的序幕,也为后续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了诗人徐志摩、艾青等的代表作品。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时代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内容包括了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学精髓提供了重要帮助。
个人观点我国现代文学是文化传统与时代变革的交融,是文学巨匠们对时代的深刻把握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深入学习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
通过对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的学习和总结,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自从我深入学习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后,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我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文学史(下)
中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名词解释: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柳永对词的发展贡献: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词在宋词史上的开创性意义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3 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简答题李清照词的主要艺术成就对于这个问题,简答和论述题都有可能。
还是提供给大家思路,具体的可以参照教材和电子材料做补充,以下几个问题亦如此。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也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婉约正宗”,李清照的词在艺术风格上兼婉约,豪放一派而受人推崇。
一,易安体独具的抒情特色。
二,卓异的语言特色。
三,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一)善用典故。
中国文学史概述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第一叙事长诗。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两汉文学
诗歌
班固《咏史》、《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散文
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汉书》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拟话本(短篇小说)
凌蒙初:“二拍” 冯梦龙:“三言”
在戏曲领域,明传奇取代了杂剧的主导地位, 明后期产生了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汤显祖 所写的爱情剧《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 的浪漫主义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 生离死合的爱情波折,表现了古代青年妇女 争取自由幸福的曲折过程,揭示了反封建礼 教的主题,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 精神。
2、“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楚辞
在学习楚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 具有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诗体。句 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多用“兮”字。 代表诗人有屈原、宋玉等。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
《论语》《老子》
诸子散文 《孟子》《荀子》
北宋词
以周邦彦为主的乐府词复兴时期
周邦彦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其词基本承袭了 柳永词的余风,仍表现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 传统内容,但由于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 修养,在使词艺趋于精美化方面功不可没。南 宋的格律派词人,无不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中国文学史下册下
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指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 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成语正始之音发音 z hèng shǐ zhī yīn 解释①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
②指纯正的乐声。
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
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南朝民歌盛于南北朝时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章。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
北朝民歌,以它特有的韵味和美学思想,在我国民歌史上独呈异彩。
北朝民歌粗犷质朴、坦率真诚的民族性格美;贵壮尚武、尊强崇健的民族风格美;高高亢激越、豪迈奔放的民族情怀美,敬重女性、歌颂女杰的人性美以及词义贞刚、贵乎实用的美学观,构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美学特色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
又称新体诗。
“永明体” 的产生,更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文学史下大纲
《中国文学史》(下)选课序号:311.274.2.01任课教师: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中文系必修课。
基本内容:介绍自元代至清代的文学史,这段文学史的基本面貌、主要流向、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对诗、文、小说、戏曲等文体作集中的介绍。
基本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段文学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文学的发展规律有更多的感性的认识;对这一段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这些作家、作品产生兴趣。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讲授为主。
参考教材: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第一部元代前期文学(1271-1294年)概述第一节金代的文人与文学第二节元蒙的文化政策与文人第一章诗文创作第一节耶律楚材(1190-1244)第二节赵孟頫(1254-1322)第三节元代散曲第二章戏曲创作概说第一节关汉卿第二节王实甫第三节马致远第四节纪君祥与康进之第三章小说创作第一节说话艺术第二节小说话本第三节讲史话本第四节说经话本第五节诸宫调第四章戏曲学第二部元代中期文学(1295-1324年)概述第一章诗文创作第二章戏曲创作第三章小说创作第四章戏曲学第三部元代后期文学(1325-1368年)概述第一章诗文创作第二章戏曲创作第三章南戏第一节南戏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高明的《琵琶记》第三节四大南戏——《荆》、《刘》、《拜》、《杀》第四章小说创作第七编明代文学概说第一章明代前期小说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第二节《水浒传》第三节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第二章明代前期诗文与戏剧第一节高启与吴中诗风的转变第二节宋濂刘基第三节台阁体第四节明代前期的戏剧第三章明代中期诗文第一节前七子第二节吴中四才子第三节唐宋派及归有光第四节后七子第五节徐渭第四章明中期戏剧与《西游记》等小说第一节明中期杂剧第二节明中期传奇第三节《西游记》第四节明中期的历史小说第五章明代中期戏曲学第六章明代后期诗文第一节公安派的文学理论第二节从公安派到竟陵派的诗歌第三节明后期其他诗人第四节晚明小品散文第七章《金瓶梅词话》与明后期长篇小说第一节《金瓶梅词话》第二节《醒世姻缘传》第三节《封神演义》及其他神魔小说第八章明代后期短篇小说第一节明后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第二节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第三节主要内容第四节其他白话短篇小说第九章汤显祖与明后期戏剧第一节汤显祖的戏剧第二节沈璟和吴江派第三节吴炳等其他剧作家第十章明后期戏曲学第十一章明代散曲与民歌第一节明代的散曲第二节明代的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概说第一章清代前期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前期的诗歌第二节清代前期的词第三节清代前期的散文第二章清代前期小说第一节《聊斋志异》等短篇小说第二节《水浒后传》等长篇小说第三章清代前期至中期的戏剧第一节以李玉为首的苏州剧作家第二节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第三节吴伟业尤侗嵇永仁第四节洪昇与《长生殿》第五节孔尚任与《桃花扇》第六节清中期戏剧第四章清代中期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中期的诗歌第二节清代中期的词第三节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第四节龚自珍第五章《儒林外史》、《红楼梦》及其他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第二节曹雪芹与《红楼梦》第三节《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第四节文言及白话短篇小说第六章弹词、鼓词与民歌第一节弹词与鼓词第二节民间歌曲第七章清代后期的诗词文第一节清代后期的诗第二节清后期的散文第三节清代后期的词第八章清代后期小说第一节侠义小说第二节《海上花列传》与一般倡优小说第三节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底蕴而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唐宋诗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的几个重要时期,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神话、传说和诗歌形式存在。
《山海经》是上古时期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其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神仙、神兽、山川的传说故事。
《诗经》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民歌、宫廷乐章和颂诗,述说着人民的喜怒哀乐。
二、古代史书与哲学著作古代中国的史书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其杰出的叙事能力和思想深度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
另外,《资治通鉴》记录了中国历史从战国到隋唐的变迁,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与史书类似,古代的哲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道德经》和《庄子》是两部广为流传的道家哲学著作,它们深刻地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而《孙子兵法》和《道德经》都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和政治科学的杰作,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唐诗与宋词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个高峰时期。
唐代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格律和抒情风格而令人赞叹。
诸如王勃、杨炯、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一系列杰出的诗人都在唐代的文坛上崭露头角。
他们的诗作不仅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痛苦,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宋代的文学以宋词为代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感情表达著称。
陆游、杨万里、苏轼、李清照等词人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们的词作展现了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元曲与明清小说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形式的代表。
元代有杂剧、南戏、北曲等各种戏曲形式,其中以南戏和北曲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元曲》不仅在戏剧形式、表演风格上与以往不同,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也使之独树一帜。
中国文学史简讲
中国文学史简讲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
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先秦时期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一页,奠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础。
在文字没有产生前,劳动人民中间已产生了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头等大事件。
《诗经》收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中国文学史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文学史名称解释及简答、论述 (2)
1 、“新月诗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流派之一。
形成于1926 年春夏之际,前期的“新月诗派”主要以北京的《晨报》副刊的《诗镌》为活动的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钱孟侃、朱湘、刘梦苇、孙大雨等诗人。
他们提倡新格律诗,对新诗的艺术进步作过一定的贡献。
后期新月诗派,主要以《新月》月刊和《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
他们提倡所谓的“健康”“尊严”和“人性”,艺术上借鉴欧美格律派,就其创作,有不少诗作有积极的意义,但有一些诗作也有脱离现实的倾向。
新月诗派随着《新月》终刊,不久也就衰落下去了。
2、问题小说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曾盛极一时的一种小说类型。
当时一些持“文学为人生”的作家和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的作家,开始以小说形式,提出并反映自己感兴趣的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庐隐的《海滨故人》,叶绍钧的《一生》,王统照的《沉思》等。
这些小说描写民间疾苦,发掘社会的腐败现象,书写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苦闷,探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写法上偏重于客观写实,有的注重主观写意,但都凝聚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探讨。
3 、七月诗派这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1937 年10 月,抗战爆发不久,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半月刊)创刊。
《七月》发表各种题材的作品,以诗歌影响最大。
与《七月》杂志联系密切,而又经常在《七月》发表诗歌的诗人,被称为七月诗派。
属于这一诗派的诗人由胡风,鲁黎、绿园、曾卓、艾青、田间等。
学衡派:1921 年1 月,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光马肃等,称为学衡派。
学衡派属于复古主义思潮,但不同于封建遗老林琴南,他们都是欧美留学生,摆出一副学贯中西的架势,以"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为标榜,受到鲁迅等人的批判。
简答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⑴“自叙传”的写法,大胆暴露自我。
⑵主观的抒情色彩很浓,成功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第二节秦简夫的杂剧
剧作见于著录的有五种,今存三种:《东堂主》、《剪发待宾》、《赵礼让肥》;
《东堂老》是元后期杂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品。剧中写富商赵国器因儿子扬州奴不肖,临终前向人呼“东堂老”的好友李实托子寄金。后扬州奴交结无赖、肆意挥霍,终于沦为乞丐,他所卖出的家产被李实用赵国器所留下的银钱买进。李实对扬州奴屡加教诲,使浪子回头,而后将赵家财产交还给他,让他重振家业。
3)元后期,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商业手工业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准。他们的诗在两个方面对于认识诗的发展趋向很有意义。一方面是诗中富于世俗生活的情调,他们讴歌城市的繁荣和人生的享乐,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乐观、进取的精神。另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一章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元代前期是杂剧的全盛期。所谓“元曲四大家”;而王实甫以其不朽名作《西厢记》,与他们同时高居与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行列。
五、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诸宫调
金院本
四折一楔
第二节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二、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见于载录的六十六种,现存十八种。从题材的角度分为:
1.公案剧。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文章所表现的不是重义轻利的士大夫道德,而是更具有真实性的、与追求物质利益相联系的商人道德。
这是一部写实性特别强的作品。对后来尤其是明代文学中描写商人的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节其他作家与作品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第三章元代散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一书的出版社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作者是司丹达尔(法),出版时间是1996年9月1日。
目录前言第一编先秦文学(―前221年)概说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节原始歌谣第二节古代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与《春秋》第二节《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第四章诸子散文第一节孔丘和《论语》第二节墨翟和《墨子》第三节孟轲和《孟子》第四节庄周和《庄子》第五节荀况和《荀子》第六节韩非和《韩非子》第五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屈原的生平和楚辞的来源第二节屈原的作品第三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四节宋玉第二编秦汉文学(前221―195)概说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文学第一节秦代文学第二节贾谊与晁错第三节枚乘第二章西汉中期的文学第一节司马相如第二节东方朔桓宽第三章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第四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的文学第一节刘向扬雄第二节班固及其《汉书》第三节王充及其《论衡》第四节张衡和东汉的抒情小赋第五章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第一节汉代乐府的思想内容第二节《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第三节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四节东汉文人五言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96―589)概说第一章魏晋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第二节正始文学第三节西晋文学第二章陶渊明与东晋文学第一节东晋文学第二节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第三节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三章南北朝文学第一节山水诗的兴起与谢灵运第二节鲍照的乐府诗第三节谢�与新体诗第四节骄文与散文第五节庾信与北朝文学第四章乐府民歌小说文论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二节小说第三节文论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589―960)概说第一章隋及初唐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律诗的形成第三节初唐四杰第四节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第二章盛唐文学第一节张说张九龄第二节王维孟浩然第三节高适岑参第四节其他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五章白居易与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第二节新乐府诗第三节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第四节张王乐府第五节中唐其他诗人第六章古文传奇变文第一节古文运动第二节唐代传奇第三节变文第七章晚唐五代文学第一节晚唐文学第二节杜牧李商隐第三节晚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960―1279)概说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北宋初期的文坛概况第二节诗文革新运动的兴起第三节梅尧臣和苏舜钦第四节欧阳修第五节王安石等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第一节晏殊父子及其他词人第二节柳永第三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苏轼的文学主张第三节苏轼的文学成就第四节苏询和苏辙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第一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二节苏门弟子中的其他诗人第三节秦观和贺铸的词第四节周邦彦与“大晟”词人第五章南宋前期的文学第一节文学在民族大灾难中的变化第二节女词人李清照第三节张元干和其他词人第四节陈与义和南渡初期的诗人第五节杨万里和范成大第六节散文家第六章陆游第一节陆游的生平第二节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陆游诗词的艺术特色第四节陆游的影响第七章辛弃疾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第二节辛弃疾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辛词的艺术成就第四节辛派词人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第一节四灵派与江湖派诗人第二节姜夔和其他词人第三节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诗人第九章话本与民间歌谣第一节话本的产生第二节话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三节宋代民间歌谣第十章辽金文学第一节辽金文学概况第二节元好问第三节《西厢记诸宫调》第六编元代文学(1279―1368)概说第一章元代诗歌与散文第一节元代诗歌第二节元代散文第二章元代杂剧第一节中国戏曲的酝酿和成熟第二节元杂剧概述第三节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第四节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第五节白仁甫和马致远第六节元代其他杂剧作家第三章元代散曲第一节散曲概述第二节散曲作家和作品第四章元代南戏第一节南戏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高明和他的《琵琶记》第三节四大南戏第七编明代文学(1368―1644)概说第一章《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第三章《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西游记》的现实批判精神第三节《西游记》的人物形象第四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明代中后期的其他长篇小说第一节明代中叶后长篇小说的繁荣第二节《封神演义》第三节《金瓶梅》第五章明代拟话本小说第一节拟话本的兴盛第二节冯梦龙与“三言”第三节凌�初与“二拍”第四节拟话本小说的艺术特色第六章明代戏剧第一节明前期戏剧第二节明中叶后戏剧的繁荣第三节明中叶后的杂剧第四节明中叶后的传奇第七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第二节《牡丹亭》第三节汤显祖的其他作品第八章明代散曲与民歌第一节明代散曲第二节明代民歌第九章明代诗文第一节宋濂刘基高启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诗派第三节前后七子第四节唐宋派第五节李贽第六节公安派与竟陵派第七节明末诗文作家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911)概说第一章明末清初的文学第一节长篇小说创作热第二节清初的诗派第三节清初的词派第四节清初戏剧作家第二章《长生殿》与《桃花扇》第一节“南洪北孔”简介第二节《长生殿》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第三节一部划时代的历史剧―一《桃花扇》第三章《聊斋志异》及其它第一节蒲松龄穷愁潦倒的一生和他在创作上的丰收第二节《聊斋志异》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聊斋志异》在运用传统文学样式中的突破第四节清代其它文言短篇小说集第四章《儒林外史》第一节吴敬梓的生平第二节《儒林外史》的中心内容第三节吴敬梓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第五章《红楼梦》第一节曹雪芹的生平第二节《红楼梦》的成书与版本第三节《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与写法第四节二百年来“红学”的发展第六章清代中叶的作家第一节乾、嘉间诗入第二节桐城派古文家第三节骄文家汪中第四节常州词派与张惠言第五节《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第七章晚清诗文第一节龚自珍第二节“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第三节梁启超第四节章炳麟与秋瑾第五节南社和柳亚子第八章晚清小说第一节李宝嘉和《官场现形记》第二节吴沃尧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节刘鹗和《老残游记》第四节《孽海花》。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及歌谣;奴隶社会的诗乐舞相结合的诗歌祭颂;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散文、楚辞、寓言并举。
具有文史哲不分、作者和时代难以考证、作品由稚嫩走向成熟等特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是由孔子编录,收录305篇,反映的时代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年。
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勤劳质朴的品格、渴望光明及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摇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真切反映。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周王畿(直接领地)的乐歌,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诗经》使用的创作原则及方法是赋、比、兴。
《诗经》风格朴素自然,句式以四言为主,又兼有多言。
篇章结构上重章叠句,回环复沓。
语汇丰富,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到战国时代,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主要类型是散文和诗歌。
散文可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和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历史,孔子编著。
继《春秋》之后,一些学者按《春秋》的编年体例,把春秋时各国的大事加以或详或略的叙写,其代表著作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其中以《左传》最有影响,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各国之间不断爆发兼并战争,旧的奴隶制度在崩溃,新的封建制度尚未确立。
“士”阶层崛起。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便是“诸子散文”的由来。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的《论语》、《老子》、《墨子》等,战国中叶的《孟子》、《庄子》等,战国末期的《荀子》、《韩非子》等。
从散文发展上看,《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墨子》将其完善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中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与文学1、战乱与分裂→文人心态的复杂;生死、游仙及隐逸等文学主题的相对集中;文学基调及风貌的多样化2、门阀士族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1)士族的文化特权→寒士不平的文学主题(2)文学的士族化倾向→创作队伍:文学家族大量出现。
创作内容:以炫耀门第、美化王权、向往声色为主。
审美情趣:崇尚虚浮,情感细腻,气质纤弱。
(3)文学的宫廷化倾向→创作内容:主要以吟咏月露风云、表现宫廷声色为主。
审美情趣:竞巧争奇,骈俪轻绮。
文学形式:注重声律,讲究技巧。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1、文学批评著作大量涌现。
(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综合性的文学专论。
(西晋)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专论。
(梁)钟嵘《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论。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结自先秦、两汉至齐梁以来的创作经验,并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成果,建立起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辉煌巨著。
(梁)萧统《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130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共700多篇。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潮与文学2、诸如“风骨”、“风韵”、“意象”、“兴象”等许多文学批评概念和术语出现,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些特定范畴,再加上“意与象”、“形与神”等关系的探讨,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容,同时,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对于文学内部规律探索的加强。
3、文学创作上所体现出来文学思潮也极为活跃。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文学”,从东晋“玄言玄理”再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诗”到梁陈“宫体诗”,文学的风尚、题材和风貌的潜隐流变,无不呈现出这一时期求新求变的文学趋向,也折射出文学思潮的活跃与新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以诗歌为主要体裁建安文学: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年(196-239),主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忧时伤世,多慷慨悲凉之气。
正始文学:正始元年至魏末(240-264),主要作家为¡°竹林七贤¡±,多遗世独立与忧生之嗟。
两晋文学: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280-289)为主,出现了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作家群,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东晋文学自晋室南渡(317),终于刘裕篡晋(420),玄言诗长达百年之久,晋末陶渊明带来新的气息。
南北朝文学:南朝谢灵运、谢朓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盛,鲍照乐府诗的贡献,齐¡°永明体¡±的出现,梁陈宫体诗的形成,北朝乐府民歌和庾信的创作为人称道。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新变的时代,一个充满开拓与创造力的时代,一个许多新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文学题材与体裁、文学风格与表现方式不断产生的时代,近四百年间涌现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文学景观。
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一个承上启上、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1、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进入了文学自觉时代。
2、随着文学的自觉,对于自身的特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识更为深刻和丰富。
3、文学题材和体裁更加丰富多样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
文学的自觉鲁迅在其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多年才得以实现,魏晋则是文学自觉的开始。
何为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一指文学创作的自觉,二指文学观念的自觉。
文学创作的自觉,是指文学创作主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注重文学的抒情性特点,并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
文学观念的自觉,是指对文学本身的特征和文学创作的规律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来指导创作。
因此,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始于魏,发展于西晋,而成熟于齐梁。
文学自觉的表现特征文学自觉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1、文学受到重视,文学集团活跃,文学作品日见繁多。
建安时,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
魏末有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
西晋时有围绕权臣贾谧的包括陆机、左思等在内的¡°二十四友¡±。
东晋前期,在会稽一带有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
宋临川王刘义庆门下招纳了鲍照等众多文士。
齐竟陵王萧子良周围有著名的¡°竟陵八友¡±。
梁武帝萧衍和昭明太子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简文帝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2、文学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在题材方面的开拓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萧纲文学集团开始创作¡°宫体诗¡±;边塞、咏怀、咏史、咏物等题材分工更细密,内容更丰富。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2)在文学体裁形式上,诗歌、辞赋、散文等不断演革变化,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①诗歌五言古体更加成熟。
七言古诗有显著进步,逐渐演化出七言歌行体和七言齐言体两大类别。
齐永明年间的新体诗,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奠定基础。
南北朝时期律诗有了雏形。
在中国古代诗歌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关键时期。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②散文政论、史传、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体式繁多,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俪化,并最终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文体式。
骈文追求骈偶、词采、声律等形式美,使散文艺术登上了纯艺术的殿堂。
③辞赋辞赋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更讲究藻饰、声律、骈偶、用典,语言工整精丽。
④小说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初具规模,“志怪”和“志人”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产生了很大影响。
正始文学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
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阮籍诗:隐晦曲折、旨意遥深 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
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人权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愤世嫉俗之情的发泄。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
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的厚重了。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赠秀才入军(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评析)此诗为想象其兄日后在军中的戎马骑射生活之作。
句式两两相对,语言明快飘逸,形成一种内在张力,颇有气势;同时又形象鲜明,灵动生姿,独具风神。
虽为赠人,但那高蹈的神情却是属于嵇康的。
太康诗坛 太康时期是西晋文学的鼎盛时期,是士族文人主盟诗坛的开始,对晋南北朝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出现了一个诗人群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绮丽繁缛是其主要特点,如拟古、追求词藻的绮艳雕饰、描写繁复、骈偶句式等。
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
东晋玄言诗 1、所谓玄言诗是指以诗歌的形式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
玄言诗形成于西晋末年,盛行于东晋,而其发端却应追溯到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
《文心雕龙》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明道”指诗歌中倡明老庄思想,“诗杂仙心”则指诗中含有游仙的内容。
2、嵇康、阮籍部分诗作中,老庄思想渐浓,诗情理趣相融合,实为玄言诗之渐。
不过二者多是借老庄言志抒怀,有为而发,曲折地表达自己对现实与人生的看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不能与后来的玄言诗同日而语。
但是他们诗中的玄学情趣,以及把老庄思想引入诗的形式之中,却对玄言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西晋,玄言诗赋渐为流行,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郭璞的《游仙诗》是其中佼佼者,大多寄寓着现实的感受,有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生不逢时的哀叹,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但诗人却到玄虚的神仙世界寻找精神寄托,逃避现实矛盾,整体倾向是消极的。
4、东晋,玄言诗充斥诗坛,代表诗人为孙绰、许询,诗的内容几乎全部变成老庄旨意的发挥或注解,既完全脱离了现实,也毫无艺术性可言,建安以来的写实传统中断了。
小 结 玄言诗作为一种诗体,在我国诗歌发展过程中曾存在百余年。
刘勰说:“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如果把玄言和山水看作诗歌发展的两个阶段,大致不错。
但从诗歌发展过程而言,山水实是在玄言中酝酿而来。
谢灵运山水诗之玄言尾巴,还带有从玄言脱胎的痕迹。
玄言诗理胜其情,有的则纯为说理而无诗意,但却给此后的诗人以启示,从六朝及其后的哲理诗,仍然可以看到玄言诗的影响。
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其一,一定程度上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兴起了催发的作用;其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的天空,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其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强化了诗歌的哲理化倾向,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新面貌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出现新的面貌,中国诗歌开始由¡°言志¡±向¡°抒情¡±转变,文章由拘谨典重尚质向气盛词丽尚文转变,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安文学正处于这些转变的历史关键时期。
一、五言诗创作的兴盛。
二、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