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无为而治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选D。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A项为老子思想;B项为孟子主张;C项为王守仁主张;D项为“二程”主张。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朱熹的思想主张及其实质。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由此可排除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B两项;D项属于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朱熹的理学理论属于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内涵则是体现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的“三纲五常”,故C项符合题意。

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主张。

慧能认为“心动”才看到风吹幡动的现象,与王阳明“心即理也”的观点具有内在一致性,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故D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程颢认为“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朱熹主张“太极”是万物之理的最终归宿,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故排除A、B、C三项。

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礼、法”并重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A.①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解析:选C。

宋明理学借鉴佛教、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①正确;倡导“礼、法”并重属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容,②不正确;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使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③正确;宋明理学压抑人性,“存天理,灭人欲”,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④,故选C。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若干与改革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改革为什么会迫在眉睫?”,“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改革对于国家和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等问题。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共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例如,在讲解农村改革时,我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贫困景象,以及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能够分析改革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改革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过程与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我采用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我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前后的变化,从而深刻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合作。例如,让学生分组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和成果,并制作PPT进行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感。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六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六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1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专题六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23·泉州一中月考)1811年3月1日,穆罕默德·阿里以庆祝其子出征为名,邀请某集团的上层人物四百六十多人出席庆祝仪式和宴会,埋伏的武士一举将其歼灭,这一集团是( )A.帕夏集团B.宗教长老C.马木鲁克D.包税人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穆罕默德·阿里加强中央集权而打击马木鲁克的重要历史事件,即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萨拉丁城堡大屠杀事件。

2.(2023·济宁一中月考)“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 )A.加强中央集权B.保护民族工业C.开展机器生产D.大力开展军事力量解析:选B。

阿里的这一句话表达了他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

3.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工业最为重要的是( )A.民用工业B.农副产品加工工业C.军用工业D.棉纺织业解析:选C。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所以军用工业是其最为重要的工业。

4.以下哪项不.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 )A.创办埃及第一批近代工厂B.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C.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D.公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解析:选D。

公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5.阅读材料:据英国旅行家兰恩记载:“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广阔人民不时进展起义,反对阿里政权。

这样,穆罕默德·阿里在19世纪30年代的处境已经不妙:由于缺乏劳动力,埃及四分之一的土地荒芜;工厂不能正常运转,窝工、停工经常发生;军队得不到补充,更不用说扩大了。

为此,穆罕默德·阿里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

2022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 第1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2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 第1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2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含解析)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一致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解析:选B。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

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两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是有矛盾的。

2右图是2022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性本善D.以人为本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人之性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解析:选D。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的“以法为教”即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主张。

4.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

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权利解析:选C。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两项;B 项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人际关系。

22022·济宁模拟2011年2月2日晚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山和孔子学院五位学员表演了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

该相声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选C。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教学设计(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教学设计(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改革开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3.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完成后,进行互评和自评,总结优点和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2.播放一段关于改革开放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程。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改革迫在眉睫?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改革开放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2.讲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
8.跨学科整合,拓宽视野: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拓宽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教师呈现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4.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理解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3.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学生为人民谋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doc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doc

2013年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专题三专题检测评估1.(2012·烟台一中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A.均田制B.迁都洛阳C.礼乐制度D.整顿吏治解析:选A。

经济的封建化是最根本的措施。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解析:选C。

均田制是指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流亡农民耕种,按人口分配,不论男女,这样就形成大量个体农户经营,A、B两项表述有误。

D项官府募民耕作,表述不准确。

3.(2012·镇江一中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颁布均田令B.实行汉化政策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解析:选C。

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都城在平城,地处偏僻,使北魏政权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迁都洛阳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4.(2012·潍坊高二模块测试)查看史书,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的内容不.包括( )A.改穿汉族服装B.改用汉姓,学说汉话C.提倡与汉族通婚D.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解析:选D。

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不是改革鲜卑旧俗。

5.(2012·三亚高二模块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

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

官吏的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请完成:(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针对该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第(2)问归纳教材内容回答。

答案:(1)北魏前期吏治腐败,税制混乱。

(2)均田制,租凋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学习汉族制度和文化。

一、选择题1.(2012·济宁高二月考)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12·福州高二测试)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体现了梭伦改革的特点是( )A.法律至上B.中庸原则C.维护贵族利益D.维护平民利益解析:选B。

“兼顾贵贱、贫富等不同群体的社会利益与要求”是材料强调的核心观点,这体现的是中庸原则,折中色彩,故选B。

2.梭伦改革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为雅典城邦振兴开辟了道路B.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C.为雅典僭主政治创造了条件D.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解析:选C。

僭主政治是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梭伦认为僭主政治将使人民“沦为卑贱的奴役地位”,不会有好下场。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2012·温州高二检测)恩格斯曾描述到:“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

……”这现象的废止得益于(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雅典民主的确立解析:选A。

废除以土地和人身自由做抵押的债务奴隶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之一,故选A。

4.(2012·临沂高二测试)结合下列雅典城邦居民结构的数据分析(自由民168000、奴隶200000、外邦人32000),雅典古代民主较现代西方民主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A.只有贵族享有民主B.奴隶不能享有民主C.选举计票手段落后D.少数社会成员享有民主解析:选D。

现代民主的精髓是全民普遍的平等,而题干材料显示雅典自由民仅占少数,故D项正确。

5.(2012·厦门一中高二测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为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天津青光中学质检)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情况表明()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④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在此之前可以说美国奉行“中立”政策,通过材料相差较大的数字可以看出美国在同交战双方贸易中已明显倾向协约国。

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已是世界金融中心,事实上美国在战后才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2.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哪一个国家在一战爆发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A.法国B.奥匈帝国C.德国D.意大利解析:选D。

意大利在一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但一战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一方。

3.(2012·杭州诊断性考试)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A.打击美国商船B.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C.对美宣战D.为日德兰海战作准备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

4.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协定(如下图)。

该协定的签订()A.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使苏俄最终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C.消除了德法两国间的民族矛盾D.使全人类从此远离了战争的威胁解析:选A。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选择题1.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 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带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解析:选D。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A.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B.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C.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D.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解析:选D。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A、C两项为日本法西斯的特色,B项为德国法西斯的特色,故都不是共同点,可以排除。

正确答案为D项。

2.观察右图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解析:选B。

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画面中的人物为希特勒,那只鸡象征着正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东欧小国。

从画面及上方的文字可判断出这是在讽刺英法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3.(2010·高考上海单科卷)“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解析:选A。

本题考查绥靖政策。

题干材料体现了二战前英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英法德意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4.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

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

这段话意在说明()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历史材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墨索里尼这段话从侧面说明了国联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了放纵的政策,这才助长了墨索里尼的胆量。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是导致意大利侵略得逞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此C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A.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D.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解析:选D。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青岛高二联考)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国的赋税改革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解析:选A。

图片所示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生产力进步是其瓦解的根源,备选项A属于生产力范畴。

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派别是()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解析:选A。

儒、墨、道、法各家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仁政礼制、兼爱非攻、无为逍遥、法治集权,故选A。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解析:选D。

要正确认识各国改革中国君与新兴地主阶级出发点的不同,国君的目的是增强国力,取得争霸中的优势,新兴地主阶级则是要肯定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提高政治地位,故D 项最佳。

4.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

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5.(2012·常州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3: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媒体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下图)。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形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

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的普遍愤怒,故③不正确。

2.(2012·威海月考)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图一图二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解析:选C。

要仔细体味两幅图画。

漫画中旁边站立者代表英国,坐在跷跷板上的两个人分别代表德国和法国,漫画反映出英国力图维持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即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

3.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解析:选C。

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A、B、D三项都是直接的、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

4. “一战”前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和民族传统B.德国民众受到了舆论的欺骗C.德国统治者对外扩张的强烈要求D.两大军事集团的敌对和竞争解析:选C。

注意结合德国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根本原因应当从德国统治者的角度去考虑,正是德国统治者对外扩张的强烈要求,才会导致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一、选择题1.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解析:选D。

第一章1.3.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第一章1.3.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cos(-420°)的值等于( )A.32B .-32 C.12 D .-12 解析:选C.cos(-420°)=cos(360°+60°)=cos 60°=12. 2.sin 2(2π-α)+cos(π+α)·cos(π-α)+1的值是( )A .1B .2C .0D .2sin 2α解析:选B.原式=sin 2α+cos α·cos α+1=1+1=2.3.已知cos α=35,则sin(3π+α)·cos(2π-α)·tan(π-α)等于( ) A .±35 B .±45C.925D.1625解析:选D.原式=sin(π+α)·cos(-α)·tan(π-α)=(-sin α)·cos α·(-tan α)=sin 2α,由cos α=35,得sin 2α=1-cos 2α=1625. 4.已知角α和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sin α=sin βB .sin(α-2π)=sin βC .cos α=cos βD .cos(2π-α)=-cos β解析:选C.由α和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故β=-α+2k π(k ∈Z ),故cos α=cos β.5.下列三角函数:①sin(n π+4π3);②cos(2n π+π6);③sin(2n π+π3); ④cos[(2n +1)π-π6];⑤sin[(2n +1)π-π3](n ∈Z ). 其中与sin π3数值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③⑤解析:选C.①sin(n π+4π3)=⎩⎨⎧sin π3(n 为奇数)-sin π3(n 为偶数); ②cos(2n π+π6)=cos π6=sin π3;③sin(2n π+π3)=sin π3;④cos[(2n +1)π-π6]=cos 5π6=-sin π3; ⑤sin[(2n +1)π-π3]=sin π3.故②③⑤正确. 6.sin(-17π6)的值为________.解析:sin(-17π6)=-sin 17π6=-sin(5π6+2π)=-sin 5π6=-sin(π-π6) =-sin π6=-12. 答案:-127.化简:cos (-α)tan (7π+α)sin (π+α)=________. 解析:原式=cos αtan α-sin α=-sin αsin α=-1. 答案:-18.若cos(π6-α)=33,则cos(α+5π6)=________. 解析:cos(α+5π6)=cos[π-(π6-α)]=-cos(π6-α) =-33. 答案:-339.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n π4cos 19π6tan 21π4; (2)sin 420°cos 330°+sin(-690°)cos(-660°).解:(1)原式=sin π4cos(2π+7π6)tan(5π+π4) =22cos 7π6tan π4=22cos(π+π6)=22(-cos π6) =-22×32=-64. (2)原式=sin(360°+60°)cos(360°-30°)+sin(-2×360°+30°)cos(-2×360°+60°)=sin 60°cos 30°+sin 30°cos 60°=32×32+12×12=1. 10.求sin(2n π+2π3)cos(n π+4π3)(n ∈Z )的值. 解:①当n 为奇数时,原式=sin 2π3(-cos 4π3) =sin(π-π3)[-cos(π+π3)] =sin π3cos π3=32×12=34. ②当n 为偶数时,原式=sin 2π3cos 4π3=sin(π-π3)cos(π+π3) =sin π3(-cos π3)=32×(-12)=-34.1.给出下列各函数值:①sin(-1 000°);②cos(-2 200°);③tan(-10);④sin 7π10cosπtan 17π9.其中符号为负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选C.sin(-1 000°)=sin 80°>0;cos(-2 200°)=cos(-40°)=cos 40°>0;tan(-10)=tan(3π-10)<0; sin 7π10cosπtan 17π9=-sin 7π10tan 17π9,sin 7π10>0,tan 17π9<0. ∴原式>0. 2.3sin(-1 200°)tan 19π6=________. 解析:原式=-3sin(4×360°-240°)tan(3π+π6) =-3sin(-240°)tan π6=3×33sin(180°+60°) =-3×33sin 60°=-32. 答案:-323.化简:(1)cos π5+cos 2π5+cos 3π5+cos 4π5; (2)tan 10°+tan 170°+sin 1 866°-sin(-606°).解:(1)原式=(cos π5+cos 4π5)+(cos 2π5+cos 3π5) =[cos π5+cos(π-π5)]+[cos 2π5+cos(π-2π5)] =(cos π5-cos π5)+(cos 2π5-cos 2π5)=0. (2)原式=tan 10°+tan(180°-10°)+sin 1 866°-sin(-606°)=tan 10°-tan 10°+sin (5×360°+66°)-sin[(-2)×360°+114°]=tan 10°-tan 10°+sin 66°-sin 66°=0.4.设f (x )=a sin(πx +α)+b cos(πx +β)+7,α,β均为实数,若f (2 013)=6,求f (2 014)的值.解:∵f (2 013)=a sin(2 013π+α)+b cos(2 013π+β)+7=-a sin α-b cos β+7,∴-a sin α-b cos β+7=6,∴a sin α+b cos β=1,又∵f (2 014)=a sin(2 014π+α)+b cos(2 014π+β)+7=a sin α+b cos β+7,∴f (2 014)=1+7=8.。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一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一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河南调研)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解析:选C。

明确题干“公民”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共同推举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B、D三项错误。

2.《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的城邦()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解析:选C。

结合《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限制土地兼并”这一核心措施及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可知C项最佳。

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利分配原则,主要是指()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B.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创立四百人会议D.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解析:选A。

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使工商业奴隶主得以参与政权,打破了贵族依靠门第和出身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故A项正确。

4.(2012·汕头调研)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获得的权益最多()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解析:选D。

工商业奴隶主因经营工商业而获得丰厚利润,实力大增,故其获得的权益最多。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

”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2: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请回答:(1)材料1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2,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常州高二模块测试)“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孝文帝改革解析:选D。

“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指的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应选D项。

2.(2012·苏州高二检测)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的农业化C.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解析:选D。

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各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加了交流,减少了隔阂,有利于大一统局面出现,故D项最佳。

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解析:选B。

题干中的关键限制信息是“经济发展角度”。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解析:选B。

社会进程主要指社会制度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包含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

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关键是促进政权的封建化。

5.阅读材料:材料1: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

——《齐民要术·耕田第一》材料2:西晋初年与北魏末年户口数比较请回答:(1)从材料1、2中可得出怎样的信息?(2)分析材料3中北魏末年户口数增加的有利因素。

答案:(1)材料1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材料2户口数增加表明北魏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游牧民族生活逐步农耕化。

(2)黄河流域的统一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均田制的推行、农民负担的调整;牛耕的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

历史人教版选修1预习导航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历史人教版选修1预习导航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预习导航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下图是拓跋部起源地——嘎仙洞)。

386年,北魏建国,后经三十多年的经营,到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国势已经非常强盛,先后消灭1.北魏的崛起(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魏晋之际,游牧于今天的山西和内蒙古一带。

(2)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统一黄河流域(1)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2)影响:①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北魏统治者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重用汉族儒生,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自主思考北魏政权的崛起给北方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提示:(1)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2)促进了北方社会生产的发展。

(3)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扩大了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知识点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激化(1)北魏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豪强地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地方官吏与当地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2.民族矛盾尖锐:北魏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

3.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深度点拨北魏前期的政治、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的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

知识点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1)471年,在冯太后等精心安排下,拓跋宏登上皇帝宝座。

(2)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因素对北魏的发展最为有利的是()
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
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
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
解析:选D。

解题关键是理解D项的含义,它实际上是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这自然有利于北魏的长远发展。

2.(2012·福州高二检测)北魏完成统一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统治者的残暴B.鲜卑族的落后
C.战争的不断发生D.汉族的不断反抗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B、C、D四项都是矛盾产生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鲜卑族的落后与相对先进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

3.(2012·临沂高二联考)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民族矛盾激化
C.北魏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C、D三项都正确,B项错误,因为宗主督护制的推行,使阶级矛盾激化,而非民族矛盾,故选B。

4.(2012·衡阳高二检测)北魏统一后,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该经济形式的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C.封建制经济形式D.半畜牧半农业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推行封建制下的农业发展模式,故选C。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农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

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

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

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

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

这就是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1)问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

第(2)、(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
住关键词语。

答案:(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3)它的推行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使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一、选择题
1.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致使矛盾日益激化,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北魏的社会矛盾主要包括()
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战乱④外来侵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

北魏的社会矛盾主要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以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B.三长制
C.宗主督护制D.整顿吏治
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措施,由此可以推知整顿吏治使吏治清明,为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

3.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北魏孝文帝在冯太后的影响下,接触了大量的儒家思想,故选B。

4.(2012·苏州高二联考)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
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
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
解析:选C。

本题属于情境材料式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关键是明确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其含义。

“离散诸部”就是打破原先的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就是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从事定居的农业生活。

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鲜卑族由游牧部落向定居农业居民的转变,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5.(2012·济宁高二模块测评)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B.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
C.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
D.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B。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统一的原因”。

在北魏统一的过程中,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武力征服,通过征服强迫其他民族服从其统治。

当时的北魏,无论是政治模式还是社会经济,都是比较落后的,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

6.(2012·青岛高二模块测评)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

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 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
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
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
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
解析:选B。

面对豪强地主的势力,北魏政权无力一一削平,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他们为“宗主督护”,让他们代表政府去行使基层政权职能,让他们去向农民征发租调力役维护统治秩序。

7.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这说明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是()
A.民族团结政策B.民族平等政策
C.民族歧视政策D.民族自由政策
解析:选C。

由材料将四方各少数民族与“贼”并称即可知民族歧视现象严重,故选C。

8.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说到底是汉化改革,这与北魏孝文帝年轻时的经历密切相关。

主要体现在()
①冯太后推动他学习汉文化②他本人对汉文化有浓厚的兴趣③社会上学习汉文化的风气十分浓厚④深感解决社会矛盾需要先进的汉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

虽然冯太后和孝文帝推崇汉文化,但是社会上学习汉文化的热情并不高。

二、非选择题
9.(2012·东营一中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请结合所学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你若是孝文帝,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答案:(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②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

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对孝文帝改革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后果: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