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合集下载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正方形。
(唰 ” “ 地举起 一、 十只 小手 ) 二 那张 明是 你们— — ( 一二十人 齐说 ) 生:
是我 们公共的好朋友 。
思考 :大 正方形 的边 长 与小
长方形的长 、 宽是什 么关 系时正好
铺 满?
谈 话 :指 其 中几 个 学生 ) ( 张
明既是你的好朋友 , 也是他 的好朋 友, 也是 ……
数与数之 间蕴藏 的一 些秘 密? .
6 2 倍 数 ,是 6 因数 6 是 的 2 的 ÷
2 。 =3
苏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
第2 ~2 页。 2 3
教 学 目标
1 _ 在现实情境中教学, 让学生
通过具 体 的操作 领会 公倍 数和 最
【 评析:课始通过 自我介绍, 体会“ 公共” 的含义 , 学生学 习公 为 倍数做好准备 , 了学生的学习 激发 兴趣 , 学生有 了学 习新知识 的心 使 理需求。】
求1 v 内两个数 的最小公倍数 。 0Y , 2 培 养 学生的观 察 、动 手操 . 作、 分析 比较和抽 象概括 的能力。
所 以用长3 厘米 、 厘米的 长 宽2
方形 可 以 正好 铺 满 边 长 6 米 的 正 厘
方形 ,不能正好铺 满边 长9 米的 厘
正方 形。 )
3 . 与 学习活动 的过 程 中, 在参
2涝生分组铺 一铺 、 一说 。 . 说
操作 活动 ,并通过一 系列 的讨论 ,
3 一议 ( 幕展 示学 生所铺 . 议 屏
的 图) 。
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公倍数的含 义 , 揭 示公倍 数 的概 念 。接 着安排 学 生找6 的倍数和公 倍数 , 和9 帮助 学 生更加 直观 地理解公倍数 的概念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独立思考可以使每个人深入的探究、冷静的分析;小组合作,可以更全面的思考,解题思路得以发散。

教具准备:印有月历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教师谈话:从11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小黑板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11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其中最早的一天:12((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二、激思引探,教学新知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教学理念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五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并且在未来的学习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分数、小数和近似数等等。

在教授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注重于讲解其概念和应用场景,同时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策略。

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2.学习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策略。

教学内容讲解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首先,我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了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给学生介绍了公倍数的含义,即两个或多个数共同拥有的倍数,然后提供了几个示例,包括求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以及给定任意多个数,如何确定它们的公倍数。

•示例 1:求出 4 和 6 的公倍数。

首先,列出这两个数的倍数,即 4, 8, 12, 16, …和6, 12, 18, 24, …,然后我们看到 12 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因此,12是 4 和 6 的公倍数。

•示例 2:给定 3, 6 和 12,求它们的公倍数。

首先,列出每个数的倍数,即3, 6, 9, 12, 15, 18, …,6, 12, 18, 24, 30, …和12, 24, 36, …。

我们看到 12 是所有三个数的公倍数,因此,12 是 3, 6 和 12 的公倍数。

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接下来,我讲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向学生传授了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求多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示例 1:求出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

首先,列出这两个数的倍数,即4, 8, 12, 16, …和 6, 12, 18, 24, …,然后我们找到两个数共同拥有的倍数,即 12,因此,最小公倍数为 12。

•示例 2:给定 3, 6 和 12,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_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情境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探究与理解课前准备: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春”字长方形剪纸作品。

生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学校想要用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请同学们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应即使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

挑选学生作品留待展示。

(3)情况反馈:请小组代表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有许多种: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4)总结规律。

提问:根据刚才摆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略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想到的多?交流:(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提问:为什么能摆成正方形?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讨论。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书第22页~2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谈话:今天我们先玩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标有4、6数字,其他同学的号码是他们其中一位手中卡片的倍数就请站起来,两位同学收上符合要求的号码贴在黑板上。

)出现争朋友的情况提问:你们为什么争朋友?(12、24等既是4的倍数,同时也是6的倍数)那么12、24等数与4、6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关于倍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认识公倍数多媒体出示例11. 想一想谈话:如果用一些长是3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在这两个正方形上,看看铺的结果怎样?(教师提供材料,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可以拼一拼)学生说猜想的结果和想法。

2. 议一议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提问: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同桌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说一说。

提问: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引导学生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提问: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学生发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谈话: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正好铺满。

小学数学_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课前: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报数游戏,谁能大声给大家读一下游戏规则?1.从1开始报,12345……依次报数。

2.如果你报的数是2的倍数,要站起来报数。

3.下一位同学直接从下一个数开始报。

我们分南北两队进行,一队报数的时候另一队当裁判,看一看哪一队能够不出错!来。

北队先开始!刚才游戏我们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2的倍数今天我们来接着研究倍数的有关知识。

上课!一、游戏导入,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通过刚才的游戏北队获胜了,那你们有没有信心继续挑战?改变游戏规则:如果你报的数是3的倍数,要站起来报数。

顺序和刚才一样。

裁判们请听好!开始!恭喜你们再次挑战成功!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的游戏过程。

请刚才报2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请刚才报3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同学站起来2次)(如果发现不了,就问站起来2次的一名同学,你站起来几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真的吗?谁站起来两次?你们报的数是几?6、12、18(板书)这三位同学为什么会站起来两次呢?因为6、12、1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同意吗?谁还想说?也就是说6、12、18是2和3公有的倍数。

那你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吗?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

你真善于知识间的联系,前面学习了公因数,这里叫公倍数。

我觉得这三个数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数,你认为是谁?6,理由?最小的一个。

我们说他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那你认为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你是怎样理解的?给你同位说一说。

是不是2和3的公倍数只有这3个呢?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他们的公倍数有多少个?无数个……所以我需要补充什么?(板书……)有最大的公倍数吗?(没有)刚才我们是怎么找到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先报2的倍数,再报3的倍数,找到他们公有的倍数。

再找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2.抢倍数集合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引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两个概念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实录进行探讨,并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实录第一节:公倍数的引入和定义•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假设有两个数,如何找到它们的公倍数?请举例说明。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总结:公倍数是指同时是两个或多个数的倍数的数。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引入公倍数的定义,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节:公倍数的性质•引入性质:公倍数的最小值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学生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两个数的公倍数中的最小值,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三节: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教师讲解:介绍两个常用的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法。

•实例演示: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技巧。

•学生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提高。

反思与改进教学亮点•利用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供探索与讨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问题与改进•部分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在第一节的学习中需要增加更多示例和练习,以加深理解。

•第三节的求解方法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例子,并给予更多的实际应用。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_《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集合圈、韦恩图、短除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款新的游戏叫做“抢倍数”黑板上老师放了是张卡片,有的是2的倍数有的是3的倍数,一会我会请两位同学上来抢一下,谁抢的多谁就获胜(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安排两组同学上台PK。

师:想一想,获胜的秘诀是什么?生:谁先抢到 6谁就获胜,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1. 出示情景窗,让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摆一摆,试一试,从而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cm 12cm 18cm ,通过观察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尽力表象,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你用自己细化的方法求初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2的倍数:2, 4. 6, 8,10,12……3的倍数:3,6,9,12,15,18,……2和3公倍数:6,12,……2和3的最小公倍数:6②用集合圈和韦恩图表示也很清楚。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罗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就是很好地采用了适合这节课本身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

整节课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吸引我的亮点:1、故事导入,生动有趣,意义深远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概念。

本节课罗老师采用了一个渔夫打鱼的故事导入,此材料不仅紧贴课堂所要教学的主题,又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揭示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罗老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及前后知识的整合。

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2和3、2和5、3和5这些特征明显的两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联系性。

练习时,罗老师不仅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当学生反馈时,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讲思考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精彩课件,美丽清新,实用有效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她采用的是FLASH课件,较一般的幻灯片课件要清新、漂亮。

漂亮的课件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将我们听课教师的目光牢牢锁住。

并不是华而不实,罗老师的这套课件对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许多地方通过动态演示显得更清楚明了。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同类型教学出现次数过多,像是在教学并概括出4的倍数还有很多可用省略号表示后,6的倍数还在叫生一一列举,难免给人。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6篇)《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1今天张老师执教的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最小公倍数》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认为本节课张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借鉴:1、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

通过让学生找找4和6的倍数,然后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观察4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

在探讨公倍数的特性时,张老师同样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整堂课张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学习。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师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张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随意听其他同学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结论。

3、本节课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而且环环相扣。

看上去是普通的巩固练习,其实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把教材理解得很深,很透。

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因为自己在设计时没有想到这样去挖掘教材。

从教师本身来看,进步很大。

特别是语速上,节奏很明快,语言简洁,比试教时有较大的改善。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

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列举法和短除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

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通过动手,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拼一拼、摆一摆,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

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温故知新引入新课,通过动手摆一摆纸片来探索新知。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活动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活动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应用;2.能够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通过小组竞赛、互动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寻找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3.最小公倍数的求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明和小王是好朋友,小明今年的生日是5月15日,小王今年的生日是6月10日。

请问,他们下次同时过生日的日期是什么时候呢?”2. 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如何找到他们的下一个共同生日?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3. 引入概念通过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介绍新的解决问题方式。

老师向学生介绍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演示具体的计算方法。

4. 练习及巩固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

多形式、小组合作等练习,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知识。

5. 结语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为学生点赞,同时吸取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为下次课堂活动作出准备。

四、课后作业1.给出不同数对,让学生分析问题并寻找这些数对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自主寻找几组实际生活中的数对,在家中与同伴实践一次。

五、教学反思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知识,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够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在本次课堂活动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如小组合作和互动竞赛等,这些活动设计不仅使学生不断思考、积极参与,而且建立了课堂上的合作和友谊关系。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练习机会。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设计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学生能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倍数吗?”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

然后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公倍数: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2. 最小公倍数:在所有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例题讲解1. 例题1:找出4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解答:4的倍数有4,8,12,16,20,24...;6的倍数有6,12,18,24,30...。

其中,12是4和6的公倍数,而12是最小的公倍数,所以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2. 例题2:已知甲每5天去一次图书馆,乙每7天去一次图书馆,他们两人下一次同时去图书馆是多少天后?解答: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5,所以他们两人下一次同时去图书馆是35天后。

(四)课堂练习1. 找出10和1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 小明每4天去游泳一次,小红每6天去游泳一次,他们两人下一次同时去游泳是多少天后?(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1. 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 小华每3天去一次超市,小刚每5天去一次超市,他们两人下一次同时去超市是多少天后?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小学数学_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初步了解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格子纸,记号笔,答题纸,“转尾巴”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抢倍数。

这里有10张数字卡片,分别是2和3的倍数,要派两名同学来抢,一起来看游戏规则:一人抢2的倍数,一人抢3的倍数;注意要一张一张地拿,一次拿几张属于违规;抢到卡片后放回自己这一侧,不许乱放;谁抢的多谁就获胜。

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谁想来PK一下?游戏结束后当场采访:①什么都不抢“7”(引导学生用“既不……,又不……”回答)②获胜原因:获胜了,开心吧!你觉得你获胜的秘诀是什么?生:动作快、2的倍数简单而3的倍数复杂原因。

师肯定:知识掌握的很扎实:2的倍数特征掌握很熟练,但获胜秘诀真的仅此而已吗?谁还想来PK一下?学生会发现获胜的关键在“6”。

③交流游戏窍门: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引导学生交流:除了7剩下的9个数字中2、20、16、32只是2的倍数,而3、9、15、21只是3的倍数,只有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板书关联词“既……又……”)所以谁先抢到他谁就获胜,这就是游戏的奥秘呀!你看,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是这么既巧妙又有趣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揭示意义。

1、提出问题师:你瞧,现在就有一个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这是学校剪纸小组的作品,在这幅剪纸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是个长方形,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word精品文档3页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word精品文档3页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材简述:本节课教学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概念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教学将为学习通分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首先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与9厘米正方形操作活动,并通过一系列讨论,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公倍数含义,揭示公倍数概念。

接着安排学生找6与9倍数与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公倍数概念。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领会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含义,会用列举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剖析比较与抽象概括能力。

3.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与发现数学知识过程,体验学习与剖析活动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

教具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学具袋,袋内装有长3厘米、宽2厘米长方形纸片若干张,边长6厘米与9厘米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激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公有”含义谈话:作自我介绍。

生1:我叫××,我好朋友是张明,我喜欢踢足球……(这时有同学说张明也是我好朋友)谈话:张明也是谁好朋友?(“唰”地举起一、二十只小手)那张明是你们――(生:一二十人齐说)是我们公共好朋友。

谈话:(指其中几个学生)张明既是你好朋友,也是他好朋友,也是……数学王国里数也具有这样关系,你们相信吗?(有学生点头,有学生露出疑惑眼神……)那咱们今天就来剖析一下数与数之间蕴藏一些秘密?【评析:课始通过自我介绍,体会“公共”含义,为学生学习公倍数做好准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心理需求。

】二、观察――让学生感知倍数关系1.屏幕展示学校贴满瓷砖楼房墙壁及铺满地砖操场画面。

谈话:从图中能读到什么信息?【评析: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正好铺满瓷砖墙壁或铺满地砖操场,初步感知瓷砖(或地砖)长与宽(或边长)与墙壁(或操场)长与宽(或边长)倍数关系,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靳颖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11年第05期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内容的教学将为学习通分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首先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9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公倍数的含义,揭示公倍数的概念。

接着安排学生找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领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具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学具袋,袋内装有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边长6厘米和9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公有”的含义
谈话:作自我介绍。

生1:我叫××,我的好朋友是张明,我喜欢踢足球……(这时有的同学说张明也是我的好朋友)
谈话:张明也是谁的好朋友?(“唰”地举起一、二十只小手)那张明是你们——(生:一二十人齐说)是我们公共的好朋友。

谈话:(指其中几个学生)张明既是你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好朋友,也是……
数学王国里的数也具有这样的关系,你们相信吗?(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露出疑惑的眼神……)那咱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数与数之间蕴藏的一些秘密?
【评析:课始通过自我介绍,体会“公共”的含义,为学生学习公倍数做好准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求。


二、观察——让学生感知倍数关系
1.屏幕展示学校贴满瓷砖的楼房墙壁及铺满地砖的操场的画面。

谈话:从图中能读到什么信息?
【评析: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正好铺满瓷砖的墙壁或铺满地砖的操场,初步感知瓷砖(或地砖)的长与宽(或边长)与墙壁(或操场)的长与宽(或边长)的倍数关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三、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倍数的意义
1.谈话:今天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设计师亲自铺一铺,看看其中到底藏着什么学问?(操作活动,学生拿出学具袋)
操作要求:
(1)用小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整齐有序地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2)用小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整齐有序地铺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

思考:大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宽是什么关系时正好铺满?
2.学生分组铺一铺、说一说。

3.议一议(屏幕展示学生所铺的图)。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6÷3=2。

6是2的倍数,2是6的因数6÷2=3。

9是3的倍数,3是9的因数 9÷3=3。

9不是2的倍数,2不是9的因数9÷2=4……1。

所以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你们能想到什么?
(学生想到:当大正方形边长既是小长方形的长的倍数也是宽的倍数时可以正好铺满。


4.想象延伸
提问:说一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可以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吗?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呢?边长10厘米呢?
讨论:(师指着铺满小长方形的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发现:边长是12厘米、18厘米、24厘米、30厘米、36厘米……的正方形都可以铺满)板书:6?摇?摇12 18 24 3036……
提问:这里的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3、宽2有何关系?
(学生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谈话: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叫2和3的———(学生齐说:公有倍数)(师:简称)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评析:学生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两个正方形,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同一张长方形纸片铺两个不同的正方形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中的原因,进而抽象出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都能正好铺满,直观感知公倍数的含义,使知识的产生有具体形象支撑,不再枯燥乏味,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


5.谈话: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利用数的这种关系。

(出示:)美术老师要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瓷砖整齐有序地拼成一幅大正方形宣传画,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30分米吗?20分米、40分米吗?
(学生发现:只要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长方形的长3和宽2的公倍数的都可以铺成)
谈话:如果美术教师想改用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满成大正方形宣传画,求大正方形边长,就是求——(学生齐说)6和9的公倍数。

【评析:过渡自然流畅,巧妙地将生活中的铺瓷砖问题转化为求6和9的公倍数的问题,使学生视新不新自然进入探索求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环节的学习。

这样的过渡赋予了学生丰富的思想,这种语言能使学生完全接受,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使学生体会到在学有用的数学,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谈话:(屏幕同时出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1.学生尝试完成,汇报交流自己采用的方法:
方法一: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再找一找公倍数。

方法二: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方法三: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2.揭示最小公倍数概念
(学生看书第23页例2)
谈话:看完书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教师板书:最小公倍数),找到最小公倍数后直接翻倍就能求出其他的公倍数了(18×1=18?摇18×2 =3618×3=54……)。

【评析: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先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进一步打开思路,明确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寻找最简捷的解题途径,优化解题策略。


3.用集合图表示
谈话: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

(电脑动态演示)先出示一个圈让学生填写6的倍数,再出示一个圈填写9的倍数,再把这两个圈动态的合二为一,出示相交的两个圈,对着相交部分问这里的数表示什么?(学生:6和9的公倍数)
【评析:集合图帮助学生认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机渗透集合思想。


五、应用——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略)
六、提炼——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何收获?
七、拓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火柴盒)长4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一般的情况下工人师傅都是把它们包装成长方体(出示商店中常出现的一包火柴),可不可以改包成正方体?如果包装成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可以是多少?最少需要多少个火柴盒?(请大家课后一起交流,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评析:最后的拓展题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操作中体验到今天学习的知识蕴含在其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评:
本节课借助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通过设计具体直观的操作活动把学生所熟悉的“数学”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借助“正方形边长”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使“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抽象、枯燥的基础知识变得直观、有趣。

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多种思维方法探索解决问题,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有利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创新意识。

不仅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