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公开课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雨点儿”这个词汇;(2)能够运用“雨点儿”描述天气现象;(3)能够听懂并参与讨论关于雨点儿的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雨点儿”这个词汇;(2)运用“雨点儿”描述天气现象;(3)听懂并参与讨论关于雨点儿的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对“雨点儿”这个词汇的理解;(2)运用“雨点儿”描述天气现象;(3)听懂并参与讨论关于雨点儿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雨具(雨衣、雨伞等)、视频资料。
2. 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天的感受;(3)引导学生思考雨天对生活的影响。
2. 新课教授:(1)教授“雨点儿”这个词汇,让学生理解其含义;(2)通过PPT展示雨点儿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听懂并参与讨论;(3)引导学生运用“雨点儿”描述天气现象。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关于雨点儿的故事;(2)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雨点儿的情景;(3)让学生用“雨点儿”这个词造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4. 总结与拓展:(1)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雨点儿”这个词汇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提高环保意识;(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雨点儿”描述天气现象。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天气变化,用“雨点儿”这个词描述所见所感;2. 和家长一起探讨雨天对生活的影响,并记录下来;3. 收集有关雨天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与“雨点儿”相关的生词和短语。
让学生学会描述雨点儿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雨点儿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点儿。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雨点儿的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情境教学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新课4.3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4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雨点儿的作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如《雨点儿》绘本、课文等。
教材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多媒体资源收集与雨点儿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点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雨点儿》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感受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掌握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熟读成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雨点儿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雨后的变化,激发学生对雨点儿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点儿》2. 生字词:滋润、闪耀、跳跃、欢呼……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 课文结构:雨前、雨中、雨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课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2. 答案示例:雨点儿像无数颗晶莹的珍珠,洒向大地。
它们滋润着干渴的土壤,让小草破土而出,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雨点儿》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2
《雨点儿》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雨点儿》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雨点儿》。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交流分享。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体会雨点儿的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点儿》2. 生字词:雨、点、飘、洒、滋润、茁壮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例题:观察雨后的景色,用词语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点儿的小短文。
答案:雨点儿飘洒在大地上,滋润了万物,让植物茁壮成长。
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环境,让雨点儿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
2. 作业题目:列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后的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雨点儿》公开课篇11.师:过了不久,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场雨……。
(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2.师:在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上,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渐渐的,雨停了……(课件演示情景)看着图画,你能说说下雨后的美丽景象吗?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生问: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答1:因为雨把花草身上的尘洗干净了。
答2:因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问: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答1:因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软了,就会长出小草。
答2:因为人喝水就会长高,小花小草喝水也会长高。
4.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5.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6.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
欣赏乐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生1: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水我喝。
生2: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生3: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会经常来看我好吗?生4: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作者运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
但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对这问题有个模糊的认识。
尽管它牵涉到科学常识领域,但面对着一年级刚人学的小学生,老师也不能把这问题当做上自然常识课那样讲解。
因此,我觉得,老师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在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花草在浇水前和浇水后的区别,或观察花草在下雨后的变化。
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观察所得。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雨点儿,了解雨点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雨点儿的特点。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1节:雨点儿的概念与特点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雨点儿的认识。
2. 讲解:介绍雨点儿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雨点儿的特征。
第2节:观察雨点儿1. 准备:学生自带雨具,如雨衣、雨伞等。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观察雨点儿,记录雨点儿的形状、大小、落点等。
3. 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雨点儿的相同与不同。
第3节:探究雨点儿形成的原因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雨点儿形成的原因。
2. 讲解:介绍雨点儿形成的原因,如水蒸气凝结、气温变化等。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点儿形成的过程。
第4节:雨点儿的作用1. 导入:让学生了解雨点儿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2. 讲解:介绍雨点儿的作用,如滋润大地、清洁空气等。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雨点儿的作用。
第5节:创意雨点儿1. 导入: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雨点儿的创意作品。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创作雨点儿的手工、绘画等作品。
3.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点儿的概念、特点和形成原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以及积极面对困难的信心。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雨点儿的相关图片。
《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1、《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时目标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
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二)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
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
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雨点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雨点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点儿》这首童谣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雨点儿》,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小事物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雨点儿》童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学习并表演《雨点儿》童谣。
2. 难点: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2. 《雨点儿》歌曲录音3. 教学PPT或黑板白板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情境,引起兴趣向学生展示一张雨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雨天的气氛,并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对雨天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 创设情境,唱《雨点儿》播放《雨点儿》童谣的录音,让学生跟随歌曲节奏,模仿歌曲的语调和动作。
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动作的配合,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雨水的降临。
Step 3: 感知语言,理解歌词通过多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歌词的意思。
可以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并与图片或手势相结合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Step 4: 深入理解,进行歌曲分析让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特点。
可以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觉得这首歌有哪些重复的词语?”“你觉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相符吗?”等等。
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Step 5: 学习表演,展示才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编排歌曲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可以结合动作、舞蹈或道具等来展示自己的创意。
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继续欣赏和学唱其他经典童谣,如《小兔子乖乖》、《捉泥鳅》等,拓宽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创设雨水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流动和变化,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兴趣。
3. 带领学生写一篇《我的童年回忆》,让他们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游戏和玩伴,激发学生对美好回忆的认识和思考。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雨点儿》的内容,感受雨点儿的形态、声音和带给人们的感受。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的形态、声音和带给人们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雨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雨声,引导学生说出雨天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雨点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的形态、声音和带给人们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雨点儿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4.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雨景,并用语言描述。
(2)学生分组,每组根据图片创作一篇关于雨的小作文。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雨点儿》,背诵课文。
(2)观察生活中的雨景,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雨点儿的形态、声音和带给人们的感受。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热烈,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拓展活动环节,学生观察图片,用语言描述雨景,提高了表达能力。
5.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
6.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8.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导致课堂小结环节时间紧张。
9.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雨点儿》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通过观察和想象,提升学生对雨的形态和声音的描述能力。
《雨点儿》语文公开课精品优秀教案
《雨点儿》语文公开课精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会正确书写“雨、点”等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想象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雨的特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雨带来的不同感受。
(3)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体验亲情、友情的美好,培养善良、友善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雨点儿》是一篇描绘雨天景象的散文诗,通过描绘雨点儿的大小、形状、声音等特征,展现了雨天独特的美丽。
2.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3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2)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表达能力。
(3)体验教学法: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雨的特点。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教具:雨具、图片等,辅助教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闭眼感受雨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对雨天的印象和感受。
4.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3 朗读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4.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雨点儿》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雨点儿》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雨点儿》教学案例(精选13篇)《雨点儿》教学案例篇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方”。
【课前准备】相应课件、《小雨点》伴奏带、录音机、生字卡(七套)、蘑菇生字卡、森林背景、装饰课题、“点”生字卡、找朋友游戏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老师知道你们最近新学了一首歌《小雨沙沙》,我们一块儿来唱一唱、表演一下好吗?(配乐唱,可加上动作)师: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我要长大,我要发芽。
”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
(出示课题)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点)请大家认读。
(学生读,读好第三声)它的部首是:四点底。
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可加手势指导:读完点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步感知课文师:雨点儿有大有小,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时说了些悄悄话,你想知道吗?请你听一听,看一看。
(电脑演示并配有课文朗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答)师:大家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点儿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再读一读、认一认。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找到了)你都找到了哪些字?(我找到了清、飘……)你找的真多,还有呢?(我找到了数,半、空……)你真棒!……师:瞧,我们刚才把生字都找出来了,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在游戏中识字、学词、读文1、识字:⑴出示课件(摘苹果,带拼音生字)师:我想你们应该学的不错,那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跟老师到果园里摘苹果。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雨点儿》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象的儿歌,通过生动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雨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本节课我们将以这首儿歌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1.2 教学目标(1)了解《雨点儿》儿歌的歌词内容,学会演唱。
(2)通过儿歌学习,认识雨天的现象,了解雨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学唱(1)教唱《雨点儿》儿歌,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演唱。
(2)针对学生的发音和音准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感受雨天的美好。
2.2 雨天知识普及(1)讲解雨天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雨天的自然现象。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雨天的不同景象。
(3)引导学生讨论雨天的优点和缺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互动教学(1)采用问答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2 情境教学(1)设置雨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天的美好。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雨天的各种景象。
3.3 游戏教学(1)设计雨天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雨天的知识。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歌曲演唱评价(1)评价学生的发音、音准和节奏感。
(2)关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4.2 雨天知识问答评价(1)考察学生对雨天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3 雨天主题游戏评价(1)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创新等方面。
(2)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雨点儿》儿歌歌词及旋律。
5.2 多媒体资源:雨天景象的图片、视频等。
5.3 教具:雨伞、雨衣等雨具道具。
5.4 游戏资源:雨天主题的游戏道具和材料。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1)播放《雨点儿》儿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雨天的氛围。
雨点儿新版市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1/21
2/21
1 2 3 4 5
3/21
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4/21
我会读:
和漂亮事物相关
三撇
彡
和山洞、洞穴相关
穴宝盖
云彩 半空 没有 更绿
5/21
我会读:
多音字
shǔ
zhǎnɡ
数不清
长出来
shù
数学
chánɡ
长短
shǔ shù
数数
zhǎnɡ chánɡ
长长 6/21
我会读:
立刀旁
刂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7/21
1 2 3 4 5
8/21
我要去有花有草 对话 你我要要去到没哪有
地方。你呢?
里花去没有?草地
方。
9/21
人进门闪动。
10/21
11/21
加月就是胖 有些人就是 伴。
12/21
我会读:
云彩 半空 地方 没有 到了 数不清 有花有草 没有花没有草
21/21
13/21
5
想一想:有了小雨点儿帮助,还有谁更 怎么样了呢? 说一说: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
14/21
5
15/21
没有花没有草地方
16/21
5
17/21
很快有花有草地方花更红了草 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地方开出了红 花长出了绿草18/215源自19/2120/21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5课《雨点儿》。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词学习,语法点讲解,课文朗读与表达,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词,理解课文中的新语法点,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朗读的节奏与情感把握,生词及语法点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课文的深入理解,生词和语法点的掌握,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雨后的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雨后的变化,自然引入课文主题。
展示图片(2分钟)学生讨论(5分钟)2. 课文学习:学生自读课文(5分钟)教师带领解读生词与语法点(15分钟)朗读示范与跟读练习(10分钟)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师讲解例题,解析难点(10分钟)学生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4. 语文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场雨中的情景剧(10分钟准备,5分钟展示)分享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中心区域:课文《雨点儿》,周围环绕生词和重要语法点,配合课文内容的简要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个雨中的场景,尽量运用新学的生词和语法点。
答案示例:雨点儿淅沥沥地从天空中落下,小草在雨中欢快地跳舞。
2. 朗读作业: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学生对生词和语法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课文朗读的情感表达。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自然,记录下不同天气下的心情和环境变化,为写作积累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词和语法点的掌握与应用。
2. 课文朗读的节奏与情感把握。
3.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评价。
《雨点儿》语文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点儿》,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雨点儿》全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雨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让学生感受雨的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认知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 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论雨的作用。
(2)分组讨论:如何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4.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雨的图片或资料。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以“我眼中的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作文的写作水平。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
八、教学拓展: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与雨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语文》第七单元《雨点儿》,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1页至第32页。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的形态与变化,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雨点儿的变化过程,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中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引出本课主题《雨点儿》。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讲解字词含义。
3. 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雨点儿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4.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雨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雨点儿的形态和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5.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雨点儿形态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关于雨点儿的形态和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点儿》2. 生字词:雨、滴、落、滋润、晶莹、变化3. 雨点儿的变化过程:形状、大小、速度4. 课后作业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语言描述雨点儿的变化过程。
(3)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2. 答案:(1)略(2)示例:雨点儿从天空落下,开始是小小的,速度较慢,落到地面后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水滴,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雨点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雨点儿展开,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了解雨点儿的形态、特点以及雨点儿带来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
第二章:雨点儿的特点2.1 雨点儿的形态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雨点儿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雨点儿的形态特点。
2.2 雨点儿的颜色引导学生观察雨点儿的颜色,讨论雨点儿为什么是这个颜色。
2.3 雨点儿的大小通过观察不同大小的雨点儿图片,让学生了解雨点儿的大小差异。
第三章:雨点儿的影响3.1 雨点儿对植物的影响讨论雨点儿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哪些影响。
3.2 雨点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雨点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出行、农业等。
3.3 雨点儿的环境意义讲解雨点儿对于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四章:雨点儿的观察与实践4.1 观察雨点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窗外的雨点儿,记录其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点。
4.2 制作雨点儿手工艺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雨点儿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3 雨点儿观察日记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让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
5.2 教师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第六章:互动游戏:雨点儿接龙6.1 游戏目的通过接龙游戏,增进学生对雨点儿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反应能力。
6.2 游戏规则学生分为两组,每组轮流说出一种雨点儿的特点,下一组需要接上上一个特点,继续描述另一种雨点儿的特点。
如果不能接上,则另一组得分。
6.3 游戏准备准备雨点儿的特点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雨点儿的特点。
第七章:小组讨论:雨点儿与生活7.1 讨论目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雨点儿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雨点儿》语文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点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雨、点”等9个生字,理解字词含义,会用“雨点儿”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齐读、默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雨点儿》,让学生感受到雨的神奇,懂得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
2.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的美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雨的神奇的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雨的气息。
(2)引导学生谈谈对雨的认知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如“雨、点”等。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理解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雨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雨的神奇。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下雨后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大家共同交流。
5. 小结作业:(2)布置作业:让学生用“雨点儿”造句,并写一篇关于雨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造句和短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雨点儿》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二、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及其词语,自主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感悟雨点儿的美好品质以及带给大自然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4、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
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它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2、出示课题: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你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名读、齐读课题。
(板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打印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打印教案:《雨点儿》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07页的课文《雨点儿》。
课文主要描述了雨点儿在夜晚的冒险经历,以及它们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雨点儿。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雨点儿?”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向同学求助。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雨点儿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文《雨点儿》,并在旁边标注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生字词。
(2)用生字词造句。
(3)复述课文内容。
2. 作业答案:(1)生字词抄写。
(2)例:我今天看到了雨点儿。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