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交换的大学考试改革探索与实施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应该从传统的纸笔考试中解放出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纸笔考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真正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可以尝试引入口头答辩、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方式来进行考核。
这样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考核方式应该强调能力的培养和评估。
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可以采用任务型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可以引入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估的元件,让学生定期给自己打分,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课程考核方式还可以采用终身评估的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传统的考试只是一个短暂的评估节点,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终身评估。
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考核方式还可以借鉴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在线考核和评估。
传统的考试需要大量的试卷、纸张和批改工作,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而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线考试和自动批改,提高考核的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评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给予指导反馈。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强调能力培养与评估、终身评估和借鉴现代技术手段等方法,可以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推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院各级在研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各级精品课程和院级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一览表.
负责人
刘加海 黄敏 李向荣 潘建平 王皓白 韩振华 李亚雄 傅乐群 赛来西· 阿不都拉 阮可 董曾珊
所有成员
徐洁,杨锆,方志刚,陈忠宝, 沈剑峰,戴又善,张锐波,曹小华,周艳 微,胡海华,凌俐,杜金潮, 曾玲晖,李杰,赵岚,孙晓译,吕燕萍,张 翀,卢应梅,杜阳龙,楼雪芳, 张立煌,刘健翔,张薇,丁悦敏,陈伟平, 王慧煜,李纪明,胡卫中,吴迪,叶正虹, 肖庆国,陈业玮,徐林强,陈勇, 蒋文杰,潘天芹,周蔚,赖勤,程宏, 杨晓云,徐娴,苏歆海,邵杨,韩燕 , 张健康,梁赫,卫军英, 孙福轩,唐濛,戴红红,张梦新, 李小兰,程菱,李珏,朱琳,
附件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各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附件1
学院各级在研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各级精品课程和院级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KG1401 KG1402 KG1403 KG1404 KG1405 KG1406 KG1407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2012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 2012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 2012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 2012年学院课堂教学改革 院级七期精品课程(2013) 院级七期精品课程(2013) 院级七期精品课程(2013) 院级七期精品课程(2013) 院级七期精品课程(2013) 院级七期精品课程(2013) 院级四期核心课程群(2014) 院级四期核心课程群(2014) 院级四期核心课程群(2014) 院级三期核心课程群(2013) 院级三期核心课程群(2013) 院级三期核心课程群(2013)
负责人
莫国良 王雪洁 吴央芳 刘健翔 黄庆欢 邵亚萍 方华 李 甜 胡海华 扈 军 郭君平 方 洁 丁悦敏 武朝艳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英语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英语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框架,依据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高考英语科研究制定了考试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明确了考试的功能定位、考查目标、考查要求以及考查载体,为新一轮考试内容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并以此促进高考英语提高命题质量,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历时3年精心构建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系统性地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为新时代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以高考评价体系为遵循,高考英语科在广泛征求课程标准专家、大学英语教师以及一线中学外语教师和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分别组织专家经过多轮分析研讨,制定了高考英语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1高考英语科内容改革的基础1.1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构建对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协调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3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指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指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高考评价体系还提出要明确考查载体,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高校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往往局限于笔试和口试,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论文等形式进行,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探索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方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多元化考核方式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避免了传统考试方式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组合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高校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的意义在于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拓展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字数:309】2. 正文2.1 高校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概念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考核方式则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着重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复合型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概念即是指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形式与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高考改革制度是指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解决中国高考过分应试化、分数至上的问题,促使教育回归素质教育本质。
这一改革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变革的路径。
本文将探讨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
一、培养综合素质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跳出传统的分科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开拓眼界、培养技能。
学校也应该加强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广泛丰富的综合实践机会,如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二、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高考改革倡导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以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口头答辩、实验操作、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文科类考试中,可以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交流能力。
三、强化学生自主选择权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增加学校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学校可以制定灵活可行的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高考改革要求建立起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经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可以开展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学校还可以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升学指导和职业规划。
五、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高考改革要求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
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专家、企业家等参与教学活动,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信息和经验。
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的教师角色与教学改革
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的教师角色与教学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其中,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中的角色,以及这种改革对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传统的高考制度中,学生需要考取一系列固定的科目,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焦点往往过于单一。
而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为教师的角色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辅导的工作。
在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科目,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科目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选课建议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其次,教师要扮演好学科知识专家的角色。
在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中,学科的专业性和深度成为了学生选择的主要考量因素。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传授科目的核心内容和重点考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选科目的知识与技能。
此外,教师还要充当良好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的改革,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做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二、教学改革的影响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的改革,对于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种改革促使教师注重学生发展全面素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入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高考所要求的科目范围。
这种选择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可以因此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业成绩。
其次,新高考再选科目合分析的改革推动了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
由于学生的选科自主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为例
[收稿时间]2020-09-14[基金项目]本文受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X2018JGZDA017);四川省教育厅第二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人机工程学》和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人机工程学》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邓丽(1986—),女,四川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2022年5University Education高等教育正在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开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范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具体实施?本文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为例进行了探索。
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 )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1]。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利用其理论可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和判断,保证设计产物能够符合人的使用,提升产品使用舒适度。
笔者所在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是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教育实践建设专业及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省级教改项目“基于N-CDIO 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支持下[2],本文积极探索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人机工程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路《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西方,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52年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达成了共识: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大学教学中应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即从“课堂、教师、教材”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的转变。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ocx
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梅霞蔡井伟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摘要:为顺应高职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兼顾考虑生源的差异性给教学带來的困难,我院基础部创新实施了基于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的分类教学、基于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基于技能提升的项目化教学等模式;开发了人机对话考试、分级考试、技能考试和并轨考试等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创新;实践;成效;作者简介:梅霞,女,江苏泰兴,本科,副教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微课与SPOC创作和数学教育工作;作者简介:蔡井伟,男,江苏淮阴,博士生在读,副教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办公室主任,从事教学管理和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特长带跳扩散模型统计推断。
基金:2016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 一般研究课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135-Y-122)本文引用格式:梅霞,蔡井伟•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一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 4 (45) : 68-70, 83.基础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然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和基础课程枯燥乏味的实情乂使得教学难以实施,所以,必须依托网络学习平台、慕课、微课等,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基础课程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师牛的全面发展。
一现状(-)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新颖,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缺乏以及课堂气氛沉闷等等方面。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张岚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课程考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新的形势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考试的改革更显迫切。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考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就高职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总页数】3页(P122-123,96)
【作者】张岚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改革 [J], 徐结海
2.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改革 [J], 徐结海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 [J], 吴琦
4.浅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和创新 [J], 张岚
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索 [J], 王彦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一、引言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陈旧、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制约了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改革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大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单一:目前,大多数大学的考试评价标准仍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评价方式陈旧:目前,大多数大学的考试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纸质考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由于考试评分标准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以及考试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作弊、抄袭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高分,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也破坏了大学教育的诚信体系。
三、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措施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考试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例如,可以增加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考察,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2.引入多种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纸质考试外,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设计、课堂发言等。
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加强监管和惩戒力度:为了保证考试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应该加强监管和惩戒力度。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考试监管制度,对作弊、抄袭等不正当行为进行严厉惩戒,并加强对监考教师和评卷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评分标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认识与实践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认识与实践于桂宾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检验教学成果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行之有效的好的考核方法能够有效的检验课程完成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教学的质量监控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现就我系进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改革中所涉及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内容与结果展开讨论:一、考核方法改革背景1、理论考试为主。
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期末统一安排的理论考核方式,大多以选择、填空、简答、应用的模式设置题型,而在计算机课程中,笔试这种考核方式难以体现计算机类课程的重操作与实践的特点,难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学生除记忆和简单推理之外的技能,即使将计算机软件应用的操作步骤以简答、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描述,也始终都无法体现计算机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实践性。
此方式严重不适应计算机学科重操作、重实践的学科特点,无法考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
2、期末统一考试为主。
我国高校的课程考试绝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
即使打破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将考试方式改为上机考试,但是,期末一次性考试受试卷容量、考试时间限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整个教学全过程。
一次考试要涵盖一个学期的知识量,并且要求学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反映出自己获取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出卷的教师和应考的学生以巨大的压力。
而且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而不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仅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结果也难以正确有效的评价学生整个一学期的学习效果,无法时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3、考试内容单一、老化。
传统的课程考试内容采用原有题库抽题方式设置考试内容,由于考试内容对授课有绝对的指导性,所以这种方式有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并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重点,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
二、考核方法改革措施l、以上机考试作为基本考试方式。
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考核方式改革方案2010级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以前,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主要是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三部分组成。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种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重,考核内容相片面,注重的是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不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考查,过程考核没有具体化,更无法很好地贯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目的为了帮助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及格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我们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核方式还是分为两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二是终结性考试。
改革重点是强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正确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学习质量,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强化形成性考核的意义(一)加强学习过程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形成性考核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生在实际中应用英语的优缺点,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课程形成性考核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师自我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有助有效地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
课程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其考核的结果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结果相结合,能全面地对学生课程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三、课程考核具体细则(一)形成性考核(6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日趋明确。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考试、论文作业等方式主要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
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采用实践性考核方式,如实验报告、设计作品、项目实施方案等。
通过这些实践性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还需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
为了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开设小组讨论、个人专题报告、课堂演讲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成长。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好的成绩。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采用实践性考核方式;还需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开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角色转换视角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河南农业2016年第1期(下)职教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中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尤为重视。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的主要角色之一,其课程领导力对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作用。
! "#$%&'()*+,-./0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校长这一角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赋予更多的责任。
从角色理论的视角看,校长是一种角色,是在社会系统水平的“一个特定团体”或“特殊的行为模式”。
有关校长角色转变的研究指出,校长角色由“首席教师”转变为“一般管理者”,再转变为“专业与科学化的管理者”,进而转变为“行政人员及教学领导者”,最后演变至现在的“课程领导者”。
从宏观方面来说,校长从课程的管理者成为课程的领导者;从微观方面来说,校长由课程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创造者,由共性化课程规范者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激励者,由教师教学水平的考评者成为课程评价的改革者。
这一角色转换,对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课程领导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校长领导力的一些特征以外,自身也包含课程领导知识、课程领导能力、课程领导作为以及课程领导意识。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为实现复杂的角色任务,要在课程实践中影响教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程质量。
面对这一系列的角色转换,校长的课程管理观念也正在逐渐发生转变,主观上自我角色意识也逐渐增强,并且能够认识到课程领导是一种专业行为,这些好的表现都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学校的现实环境中,校长在角色转换中所面临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都影响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发挥。
1 234567"89:&;(<2)=>卓越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面对复杂的学校环境,校长所担任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校长课程领导力还存在校长课程领导意识淡薄、课程领导能力不足、课程领导行为不当等诸多问题。
考试改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考试改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第一章引言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对学校、家长和社会也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考试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许多学生有严重的应试心态,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限制了他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的能力。
所以,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思考如何让它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考试的问题与挑战在许多教育系统中,考试已经成为了评定学生和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学生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会形成一种应试心态,也就是说,只为了考试而学习。
其次,考试的成绩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不一定相符合,因为有许多知识不能单靠考试得到衡量。
最后,考试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价。
第三章考试制度改革的探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革新。
首先,考试的目的应该更加明确,它不仅仅是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考试内容的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最后,在考试的评价方法上,也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更多元化和形式化的评价方式,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教育实践在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
只有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问题和经验相结合,才能统一知识的内涵,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考试改革的结合教学实践与考试改革的结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
对于现有的考试制度,从实践中获取更多与知识学习有关的问题,方便考试科目的设计,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多地综合应用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大学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首先,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应当注重突出学生发展为主线。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的过程和方式应当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而不是简单地以成绩和分数来衡量。
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其次,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在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中,应当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确保教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此外,大学教育评价改革还应当注重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评价改革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进。
最后,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应当对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社会也应当对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进行监督,确保评价的结果真实可信。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应当注重学生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以及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学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引言课程考核方式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一环。
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逐渐被质疑,各种新的考核方法相继涌现。
本文将从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现有的改革与创新,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一、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和问题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口试和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测试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主。
但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对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较少。
考试形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埋头苦学和应试教育的劣化。
此类考试容易出现卷面评价、刻板印象和题目模式化等问题,使得评估结果失真、个性化评价困难。
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和丧失兴趣等心理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育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尝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改革案例。
1. 综合评价制度综合评价制度是由课堂表现(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等)、作业和大项目作业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的方法。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这种评价方法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项目实践评估项目实践评估是一种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和能力评估的方法。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评估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3. 开放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考核方式的评价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口头报告、书面论文、实际操作等。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以上改革案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1. 引入项目制考核除了项目实践评估,可以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制度,让学生参与一些独立或合作的项目,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以笔试、口试为主,这种方式下容易导致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但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却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1. 应试导向: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以笔试、口试为主,注重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这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考试焦虑:传统考试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3. 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多样性,只以笔试和口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二、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1.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通过改革与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减轻考试压力:改革与创新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更加放松和愉快地学习。
3.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改革与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1. 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可以增加实际操作、项目报告、口头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得到考核,并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引入开放性考核题型:引入开放性考核题型,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创造性发挥,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答题,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应用。
3. 注重实践环节考核:课程考核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项目实践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引入自评互评机制:在考核过程中,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与创新实施中的挑战1. 教师素质与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介绍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是什么?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我国 2022 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1.具体内容包括: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发挥国家电视空中课堂频道作用,探索大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
建设国家教育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政务服务和协同监管能力。
强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新领域新模式试点示范,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2.教育数字化的核心:教育基础要素——教与学过程的数字化(两者并不可分的,为同一事物的两个视角)(1)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
(2)学生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
二、为什么?我国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刻的战略背景:1.数字中国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一个强大的数字中国必然需要一种高度适应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数字教育作支撑。
(应对数字化发展大势,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并重的创新型人才)2.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谋划。
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这就必然要求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供给“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多选择、更加便捷、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育服务。
(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通过引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3.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加速推进。
基于角色定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J u n l fAg iutr l iest fHe e( rc lu e& F rsr u ain o r a r lu a Unv r i o b iAg iu tr o c y o e tyEd c t ) o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农林 教 育 版 )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生 工作 实 际 , 析 了新 时 期 加 强 辅 导 员 队 伍 建 设 的 重 要 意 义 , 以 辅 导 员 的 角 色 定 位 和 工 作 内容 为 分 并
切 入 点 , 完 善 辅 导 员 队伍 的领 导和 管理 体 制 , 立 健 全 辅 导 员选 聘 、 理 、 养 和 发 展 等 方 面 对 构 建 辅 导 员 队伍 从 建 管 培
b s d o h o e 0 in a i n a e n t e r l r e t t0
ZHAI a g y n, AN o Gu n - u Ta
( u n s far vson ofAgrc lu a ni r iy ofH e i Ba dig St de t"A f isDi ii i u t r lU ve st be , o n 071 0) 00
建 设 长 效机 制进 行 思考 和 实践 。
关 键 词 :辅 导 员 ;角色 定 位 ;思 想政 治教 育 ;长 效 机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6 2 ( 0 2 0 —0 3 —0 08 9721)4 00 4
基 于 角色 定 位 的辅 导 员 队伍 建 设 长 效 机制 的思 考 与 探 索
翟广 运 , 安 涛
(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生 处 ,河北 保 定 0 10 ) 河 7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角色交换的大学考试改革探索与实施
【摘要】大学考试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成绩一般是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加权得到的。
但期末成绩是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最主要部分。
本文从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出发,以考试内容向学生部分开放的形式,提出一种师生角色交换的大学考试改革新模式。
【关键词】考试;角色交换;成绩
1.引言
考试,一直是教学成果检测的主要手段,从小学、初高中以及大学无一例外。
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估进而促进其学习,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大学的考试形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1]。
幸运的是,大学教师一直努力尝试着多种形式的考试改革。
从最初的卷面考试到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再到部分科目的上机考试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考试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2]。
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是社会,自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学历和学位,而是专业技能。
因此促进、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3]。
比较近几年的考试试卷,很容易发现,现在的考试题目不论从数量还是难度上都很难和过去相比,尽管如此,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大相径庭,不及格的人比比皆是,即便是及格了,也是很侥幸的。
那么目前的大学考试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如何解决呢?
2.目前大学考试现状
1)考试形式
考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从考试时间上可分为期末考试(Final Exam缩写为FE)、期中考试(mid-term exam缩写为MTE),以及平时测验等[4];而从考核方式上又可分为开卷考试(open book exam缩写为OBE)、闭卷考试(closed-book exam缩写为CBE);从试卷类型上又可分为卷面考试(writen exam缩写为WE)和上机考试(practice exam缩写为PE)等。
而目前我国大学考试形式主要包括:期末闭卷考试(FE+CBE)、期末开卷考试(FE+OBE)、上机考试(PE)。
而学生的最后总成绩一般是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以及实验成绩的加权平均。
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一般为20%,期末考试的比重最大为70%。
平时成绩一般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假、缺、作业、课堂表现等为依据给定的。
总体来看平时成绩的差距不大。
实验成绩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调试过程、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报告来给定的,因其所占比例有限,所以加权平均后差别也不大。
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主要还是最后的期末考试。
2)试卷来源
目前大学科目的期末考试试卷是由任课老师出的或者直接从题库里抽的。
尽管试卷的内容都是老师平时强调的重点,题目大多来自课堂上的例题或者是课后练习题,但是学生依然对考试充满了恐惧感。
再加上同学们平时不认真、不及时的理解和复习课堂内容,总是到期末搞突击。
俗话说学得快忘得快,考完试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住,脑子里一片空白,至于学以致用更是天方夜谭。
面对如此的大学考试现状,本文从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出发,以考试内容向学生部分开放的形式,提出一种师生角色交换的大学考试改革模式。
3.师生角色转换的考试新模式
1)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心理恐惧为出发点
考试是一个严肃的过程,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并且在监考人的监督下独立解决试卷上的问题。
大部分同学在考试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紧张,担心试卷上有不会的问题、没有复习到的问题或者是没有深刻理解的问题等。
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与小学、初高中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比如:高等教育不存在升学的压力;试卷是由任课老师决定的;试卷难度不大,题目大多来自课后练习题和例题;批卷注重过程和思想,而不是结果等等。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期末考试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
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大学考试同以前的中考、高考作比较,让同学们彻底消除对考试的恐惧,真正体会到通过大学考试其实不难。
2)让学生主宰课堂,将学习过程变成工作体验
从认知规律来讲,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
然而人在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学习之后,似乎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有种迫不及待的工作欲望。
另一方面大学时代也刚好是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时期。
利用大学生厌倦学习渴望工作的心理状态,将大学自由的学习过程变成有压力的工作体验,让学生主宰课堂,作课堂的主角,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①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利用板书或者课件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环节较少、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探索性差。
大学生已经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在教、学过程中,学是主要矛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解决主要矛盾――学,把目前的‘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真正让学生实现配角到主角的转变。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情境式教学,将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融合在具体的情境中。
教师要把握好
课程的整体内容、难点和重点、课程进度安排以及知识点的关联性等。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问题、应用和需要等案例来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少则几分钟,多则一节课甚至是一个星期)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自行解决,然后在下一次课时,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演示、辩论等各种形式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或者不完整,任课老师要做好补充。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自学情况的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分数,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活动,刺激逼迫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