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学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作者:余有群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以民办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会计专业和轨道交通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考核机制改革,在线慕课课程建设和第三课堂活动开展等方面探索探索跨学科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改革思路,积极探讨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来学习专业知识

的能力,以期培养既精通英语、又熟悉行业规范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改革;会计和轨道交通专业

独立本科院校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高等教育办学力量,而这些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其转型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以应试教育为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循守旧,过分强调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而缺乏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1];同时,教学理念和手段陈旧僵化,以任务驱动和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此外,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使得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因此最终导致学生的语言知识应用转化的效果欠佳,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工作。

一、《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用人单位对“专业+外语”或“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ESP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对ESP探讨的角度逐渐多元化,如基于需求的分析;对ESP教学对象研究的范围扩大,涉及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及高职院[3]。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和轨道交通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传统的毕业就业人员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通识课程,也是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人才的重要课程。同时,著名教育学家刘润清指出“21世界的英语教学将越来越紧密地域某一专业或学科的知识联系,行业英语将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內容”[4] 。因此,世界金融的快速发展要求培养既具有快专业素养又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的结合显得尤其紧要,跨学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大学英语》改革举措

笔者所在院校于2017年在土木工程、轨道交通和会计专业对《大学英语》进行了跨学科改革。这两个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跨学科背景下完成,将“通识英语”和会计“专业英语ESP”相结合,尝试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知识来进行跨学科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实现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采用创新的“情景教学”法创设会计专业的职业情景,通过小组情景演绎等方式解构与重建教学内容,建立和推行有效的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开发与建设在线慕课课程,开展第三课堂活动。

(一)改革教材体系,调整教学内容:行业英语+基础英语

会计和轨道交通专业的《大学英语》改革选择符合教学需求的基础英语教材,同时选择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并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行业英语教

材,借鉴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相关专业的行业知识,编写能增强该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材,旨在夯实了学生的基础英语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行业的英语术语和表达方式。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从四个学期进行,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以基础英语学习为主,待学习了会计和交通交通的专业课程、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第二学年的英语教学以单元为单位融入会计和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内容,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长比例为3:1。

此改革举措使得教材与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现“产教结合”,是将专业与产业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全新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又具有牢固的行业知识与技术的准职型人才,高效地培养服务于区域和行业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创新的全过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理论教学+在线课程学习+第三课堂实践活动

笔者所在院校的《大学英语》砥砺推进转型改革进程,形成以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基础英语+行业英语教学板块,采取课堂理论教学和在线慕课学习相结合,以丰富的第三课堂时间活动为辅助的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活”与“火”的英语课堂。

第一课堂教学将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建,把英语教材作为原材料,采用“情景教学法”+CBL(案例教学法)+TBL(分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自编剧本,创设逼真的生活与工作情景,以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以口语技能为牵引,通过口语表演的方式重现课文内容,从多个维度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与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继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该校《大学英语》已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慕课”(MOOC)平台,开发了两门大学英语在线慕课学习课程,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并通过互联网技术下的口语学习系统和写作系统辅助教学和自主学习教学。在线课程的开发和英语学习平台的利用能实时与动态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地辅助了课堂教学,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展。

此外,会计专业和轨道交通专业《大学英语》积极打造实践型第三课堂活动,开展符合学生专业定位与学情的校园特色英语活动:英语戏剧节、欧洲文化节、模拟联合国大会、万圣节party等;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参加各类以语言输出能力为宗旨的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阅读,写作,演讲)挑战赛等。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将大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浓厚的语言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活用书本知识,达到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这两个专业《大学英语》的所有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应用灵活为主的方针,结合学生专业补充相关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在会计专业和轨道交通专业背景下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创设跨学科口语情境

根据会计专业和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工作需求创设各类职场情境,如会计专业:建立与调整账户、复式记账,做日记账、过账与试算平衡、财务报表、结账、支付税款和轨道交通专业:问询、票务、安检、广播、设备、故障、轨道信号等职场口语情境,力图改变英语口语教学与职场口语交际相脱节的问题,丰富学生的职业词汇与术语,通过反复的情境创造与再现,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英语来学习会计和轨道交通的专业知识,在生活化情境中灵活表达提升学生的职场英语使用技巧,增强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改革学习效果评价体系:“1+N”过程性考核模式

为了让“考生”变“学生”,会计专业和轨道交通专业的《大学英语》摒弃了注重终结性评价的传统考核模式,采用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过程性评价(process-oriented assessment)考核模式:“1+N”考核模式。其中,“1”指终结性评价,即课堂知识积累环板块中的期末笔试考试,是坚持强调听、读、译“三位一体”的评测手段[5];“N”是指测试板块与内容的多样化,具体指包括对课堂知识积累中的平时练习、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第三课堂实践活动和会计专业或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四个板块的评价。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融入了课文情景剧演绎,同时加入了行业英语口语的考核,既利用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又利用专业性知识满足了学生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具体测评板块和比例如下图:

该考核模式形式非常灵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强调其学习过程,阶段性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从而使教师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达到了知识的输入与輸出的有效整合。

结语

笔者所在院校的会计和轨道交通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英语教育的重心应从由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构成的“语言组织能力”倾斜到由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语用能力”上,以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与途径。《大学英语》的改革顺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模式的需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实用性人才”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国际竞争力,也能为其他高校对相关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共同探讨研究,促进自身在本专业领域的持续稳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