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
个 性
杜审言 宋之问
《和晋陵 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诗作 云霞出海曙, 陆丞早春 以浑厚见长。 梅柳渡江春。 游望》 词采绮丽,对仗工整。
《度大庾 山雨初含霁, 岭》 江云欲变霞。
陈子昂
倡导“汉魏风骨”,主张 “兴寄”,推尊“风雅”, 《登幽州 念天地之悠悠, 台歌》 独怆然而涕下。 重视“比兴”。内容充实, 风格沉着刚健。
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 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 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 之情志,了了可见。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
盛唐,是指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前后五十 二年左右。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顶峰。诗坛上百花吐艳, 名家如林。 1.时代特征 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 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 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 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 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 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 洁品格的追求。
[应用体验] 1.(2015· 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解析:“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 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 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的浓厚。这两句视听 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一、读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 括作用。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的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表明诗歌的题材; 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总结方法
•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 北宋哲理思考入诗 • 南宋爱国情怀入诗
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谢冕
读诗任务 含义——韵味
5
分组探究:阅读下列诗歌题目,填写下表,
然后小组展示。(10分钟)
题目
送杜少 府之任 蜀州
重要信息
念奴 娇· 赤壁 念奴娇 赤壁怀 古 咏山泉 思远人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送别对象(杜少府); ②交代了写作 的目的(送别友人入蜀上任); ③表明诗歌题 材(送别诗)。 ①交代了写作的地点(赤壁)、事件(怀古); ②点明了诗的题材(怀古诗);③暗示了诗的 感情基调(怀古伤己)。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山泉);②表明诗歌的题 材(咏物诗);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 ①交代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②暗示诗 歌的感情基调(思念之情);③表明诗歌题材 (怀人诗)。
•
积累历史知识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 • • • • • •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李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商隐——含蓄朦胧 李贺——奇诡变幻 杜牧——清丽俊逸 王维——诗画一体 王昌龄——雄健高昂 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积累文学常识
作业:预习NO.3,完成下表。
诗歌类型 咏史怀古诗 咏物言志诗 羁旅思乡诗 送别怀人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爱情闺怨诗 思想情感 表现手法 常用意象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20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
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一、研究诗歌阅读的基本常识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这是因为考生往往无法读懂诗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如何读诗。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我们可以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基本特点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XXX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XX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XXX,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XXX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XXX。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XXX。
)二)明辨常见的三类“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呢?1.特殊句法技巧阐释】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省略成分人面不知何处去]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润如酥的小雨天街,近看草色却遥无)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千秋雪含在窗中,东吴万里船泊在门口)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东流去的毕竟青山遮不住)怀古咏史诗通常以回顾历史、怀念过去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文物等的描写,表达对古代文化、传统、精神的敬仰和思考。
2019年全国版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解阅读障碍第1讲宏观上——从大时代思考,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
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3.作品风格[应用体验]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1)“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掌握关键读懂诗歌能力
专题一掌握要点的读懂诗歌能力[ 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
关于命题者来说,最近几年来愈来愈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察,淡化模式化、看法化的鉴赏的考察。
关于考生来说,可否全面理解、深刻意会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可否读懂诗歌极其要点。
所以,一定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偏向,而应沉下心来,频频咀嚼,必定要重视古诗自己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渐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优秀习惯。
考场上,终究如何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理解表层意思:能疏导出粗心,掌握如时间、地址、人物、事件、光景等基本内容;二是领悟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境界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情绪、心境,反应了什么思想态度、看法等。
考场上,终究如何才能读懂呢?读懂的方法有好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认真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第一要借助对标题的剖析窥见诗中储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详细内容及感情的触发点2017 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显然的提示或归纳。
像这样的标题好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种标题,诗人经常会把诗作表达的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所以,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即可比较简单地掌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从标题探访诗歌的感情偏向像下边的标题都能够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偏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集着诗人感情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感情特点、内容、波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企图2017 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好多,除点明写作缘故外,“戏赠”二字就点了然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炫耀自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共56页文档
END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古代 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
微观“三观”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全国通用版)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一编如何读懂诗_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破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 2 讲中观上——从题材上对接,触类旁通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 分)流莺[ 注]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漂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E.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转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
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
尾联抒发伤感。
解析:选CE C 项,“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说法错误,莺虽然啼鸣了,但是并未实现本意,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栖息的花枝。
E 项,还有空间的跨度。
(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 分)答:解析:本诗托“流莺”咏怀,要分析“流莺”特征,再结合注解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流莺的漂荡象征着诗人的飘零身世,“巧啭”象征着诗人的美妙歌吟,本意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说是诗人所抱的政治遇合的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微观上——聚焦诗歌本身,定调明情“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应用体验](一)知人论世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活于南宋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
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
(二)考题对接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解析:读题:“中间两联”指出答题范围。
“概括”说明不需联系具体诗句。
思路:“病入中年日月遒”是说自己人到中年,整日与病为伍;“百战铁衣空许国”说自己一心报国,但报国无门;“五更画角只生愁”是说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愁肠百结,说明战事未宁。
整合以上信息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应用体验](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注释①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
注释②解释“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不要忘记国家,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不要忘记亲人。
2.注释③解释典故,帮助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苏辙的担心。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和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应用体验]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和尾联进行分析,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二)抓意象“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
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抓意象: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
2.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同时流露出落寞孤独之情。
(三)抓用典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
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
(典故大多会在[注释]中说明,以便考生理解)[应用体验]请分析下面这首诗的颈联所用的两个典故的目的。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①五首(其二)元好问惨淡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注] 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
十二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
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
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
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
③精卫是《山海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④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
1.精卫填海的典故:诗人以精卫自比,表达了自己有克敌复仇的强烈愿望和不灭志向。
2.包胥哭秦的典故:诗人用申包胥的典故,感慨自己或者同道中人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也无法向朝廷痛哭,极为沉痛,令人扼腕叹息。
(四)抓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抓关键词,主要抓以下关键词:[应用体验]请找出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显性词语:悔表达情感: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
2.隐性词语:忽表达情感: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五)懂诗家语“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古典诗歌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1.特殊句法样理解,就显得不合逻辑。
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应把诗的后半句里省略掉的主语“天色”补进去,即落花一片狼藉,天色接近黄昏。
诗句②的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①省略主语。
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②省略谓语。
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2)①解析: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
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歌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参考答案: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
②解析:诗句应理解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提前,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音乐美。
参考答案: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
③解析:诗句应理解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作者将“香稻”“碧梧”挪到前面,是为了突出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
参考答案:主宾互换,强调描述对象,突出所写景物,便于抒发情感。
2.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应用体验]指出下列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