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九日寄岑参》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答案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答案

一.基础训练题1. C(做——作) 2. D(纵<时间>、横<空间>颠倒) 3. zhēn zhǒng xǐng zhǔbìn zhúo 4.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能力提高题:1.(1)萧瑟阴森(2)连天(3)往日(4)冬天穿的衣服(5)北方的沙漠 2. 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高考链接:解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后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临发又开封,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正显出了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跟踪训练2一.基础训练题:1.B(无拟人) 2.B 3.(1)回旋(2)回转(3)极(4)使......困苦(5)发愁(6)以...为苦二.能力提高题1. 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2.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

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3.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课内古诗文04:《课外古诗词诵读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和名著知识梳理(统编版2024)

第四讲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考点思想内容作者基础常识二、知识点讲(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2.诗词鉴赏(1)“入”,“流”:“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表达情感:表达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情谊。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2.诗词鉴赏(1)中心: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①岑参②白露披梧桐,玄蝉③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④。

孤舟向广武⑤,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⑥。

【注】①巩:巩县(今属河南)。

崔明允:开元十八年进士,为诗人之友。

②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③玄蝉:秋蝉、寒蝉。

④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

⑤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后句的“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

⑥郁陶:郁闷忧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排律,首联描写深秋之景,动静结合,且“白露”“玄蝉”色彩对比鲜明。

B.三、四两句选取了秋风、暮日、黄云等意象,从时、空角度来摹状秋景,景中寓情。

C.中间四句对举“君子”小人”之“志”,且运用反问,凸显对朋友的慰勉之意。

D.“孤舟”二句,回忆了与朋友分别后各自的去向,“孤”二”二字,耐人寻味。

2.诗题中的“秋兴”指因秋景而触发的感慨。

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火山云歌送别岑参火山①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②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

②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突兀”二字使平稳的叙述气势振作。

B.三、四句“凝未开”“不敢来”写出火云的笼罩范围和令万物震悚的威势。

C.五到八句时空交替,由前文对火山云的整体的动态刻画,转入静态描摹。

D.末尾句虽未出现人,塞外军士跨上战马奔赴沙场的场景却蕴含在不言中。

4.诗歌用大量笔墨描写火山云,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岑参专题练习合集 (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岑参专题练习合集 (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岑参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总持阁①岑参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④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⑤[注]①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

②诸天:天空。

③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

诗中用来形容树之多。

④渭川:渭水。

⑤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总持阁的高峻,有一种雄伟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

B.这首诗先写景色后抒情,景物描写浓墨重彩,感情抒发酣畅淋漓。

C.这首诗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先写远眺总持阁,后写登上总持阁远眺。

D.这首诗的尾联意为:早知佛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运用大胆的夸张,这首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请结合前三联分析这一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①受降回军献上(节选)岑参胡地苜蓿②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③,区区徒尔为。

【注】①封大夫,封常清,唐朝名将。

②苜蓿(mù xu),草本植物。

③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名将。

曾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以一派草美马肥的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无限遐想。

B.第三至六句,寥寥二十字写出封大夫讨伐匈奴从出师到降虏来归的全过程。

C.第七、八句用两个叠音词描写凯旋时军队的浩浩荡荡,充满胜利的喜悦。

D.全诗运用描写、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能征善战的统帅形象。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培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培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培优练习一、能力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皆是传统项目。

B.时逢金秋,又遇佳节,作者与客一起登高畅饮,必然心情无比愉悦,便不想顾及尘世礼俗而尽情释放自我。

C.诗人被贬至池州,登高临远之际,感悟人生当及时行乐,不必无益地痛惜流光,这既是对自我的宽慰,也是其通达之处。

D.人生易逝,作者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牛山落泪的故事,并反用其典,于抑塞外出以旷达之怀。

E.这首诗豪爽直率,不事雕琢,用“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勾勒字面,用字新奇,尽显豁达。

2.首联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颇为精妙,请作赏析。

3.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二、挑战自我潜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5 杜甫诗三首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27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知道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解析:选A。

A项,省:曾经。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百年..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B.万里C.艰难苦恨..曲中论..繁霜鬓D.分明怨恨解析:选D。

A项,百年:古义,借指晚年;今义,很多年,终生或一辈子。

B项,万里: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

C项,苦恨:古义,极其遗憾;今义,痛苦愤恨。

D项,怨恨:古今义都是指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3.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B。

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2分)()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选C。

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5.下列句子出自杜甫的律诗《秋兴八首(其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花萼夹城通御气②瞿塘峡口曲江头③珠帘绣柱围黄鹄④回首可怜歌舞地⑤万里风烟接素秋⑥锦缆牙樯起白鸥⑦秦中自古帝王州⑧芙蓉小苑入边愁A.②⑤⑧③⑥④⑦①B.②⑤①⑧③⑥④⑦C.③⑥④⑤⑦②①⑧D.③⑧②⑤④⑦⑥①解析:选B。

由律诗押韵的知识可以判断,末字分别为“头”“秋”“鸥”“州”“愁”的②⑤⑥⑦⑧句应该位于首句和偶句的位置,只有B项符合要求。

6.名句默写。

(6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杜甫重阳节的诗

杜甫重阳节的诗

杜甫重阳节的诗《九日寄岑参》年代: 作者: 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

所向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九日蓝田崔氏庄》年代: 唐作者: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五首》年代: 唐作者: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杜甫《九日寄岑参》古诗词PPT

杜甫《九日寄岑参》古诗词PPT

作者生平பைடு நூலகம்
客死舟中
大历四年(769)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 岳阳楼,写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月,到达潭州,又至衡州。第 二年春,仍泊舟潭州,遇到李龟年,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避臧玠乱, 往衡州。又想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因遇到发大水,船只无法前进,一家人 在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幸亏耒阳聂县令送来白酒牛肉。后返回潭州。一路上 看到各种凄惨景象,写下了《湘夫人祠》《过洞庭》等诗。770 年冬,杜甫 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死 于舟中,终年59岁。
诗词内容
注释
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小人:指平民和仆役。 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溜:水流漂急。 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新语:一作“新诗”。 醇酎(zhòu):即醇酒。 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诗词内容
翻译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 停。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 瘦。 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九日寄岑参
唐代·杜甫
一 作者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赏析
四 相关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生平
作者生平
年少漫游
开元十九年,杜甫开始漫游吴越。到二十四岁,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从吴越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他的父亲杜 闲当时任兖州司马,于是杜甫赴充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在游历中 与苏源明结交。到三十岁,即开元二十九年(741),从齐赵回东都 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筑陆浑山庄,作文祭远祖杜预。同年,杜甫与 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在天宝三年(744)的春天,杜甫在洛阳遇 到大他11岁的李白,两人结成忘年交,一起畅游齐鲁,同往王屋山访 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于是返回梁园,遇到了高适,三人接伴同游 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指故乡。

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这两首诗歌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两首诗都与战争有关,但诗人的心境却不完全一样,请作具体赏析。

【答案】(1)重阳节(2)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

但是第一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主要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忧思和关切;第二首诗通过家书少,对宦游的厌倦,着重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从“登高”“菊”等词可以看出是重阳节。

(2)①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意思是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作者以菊花代长安,由长安想到“战场”战火纷飞,血染天街的景象,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恨。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意思是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同样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

②不同:第一首诗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一句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第二首诗“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意思是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兄弟都是为战乱所阻啊!则主要突出的是自己对宦游的厌倦,着重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故答案为:⑴重阳节⑵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

古诗词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杜甫《奉答岑参补》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杜甫《奉答岑参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寄左省杜拾遗【1】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2】限紫微【3】。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杜甫窈窕清禁闼【4】,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注释:【1】杜拾遗:杜甫。

“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

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至758年初,同仕于朝,本诗写于这段时期。

【2】分曹:分部门而列。

【3】紫微:喻皇帝居处。

【4】禁闼:朝堂,宫廷。

13.下列对两首诗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岑诗前两句写诗人和杜甫同朝为官,上朝时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B.杜诗前两句回应岑参的诗意,写罢朝后各自退出朝廷,无缘相见。

C.岑诗用落花和飞鸟表达自己的不满,抒发了对人生和时事的感慨。

D.杜诗的最后两句表明杜甫对岑参所寄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心领神会。

14.岑诗中的“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两句运用反语手法表达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B.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C.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15.宋人洪迈言“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述杜诗是如何“奉答”的。

(6分)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诚既勇兮又以武,。

(屈原《国殇》)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归去,。

”④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有志矣,,,亦不能至也”,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⑤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人生感悟。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寄岑参》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寄岑参》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寄岑参》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九日寄岑参》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寄岑参》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寄岑弁》原文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春来挤西轩,饮食错晕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弱逶迤,小人困于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卡卢什区徐金花,何由满衣袖。

杜甫《九日寄岑参》注释、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为杜甫诗友。

2、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复,是再三再四。

3、到处就是番茄泥浆。

活音内加。

泥活活,跑在泥淖中所收到的声音。

4、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5、寸步,就是说道离很将近。

但难得回去造访。

6、想及霖雨给人民(苍生)造成的严重灾难,杜甫就更加气愤。

云不散则雨不止,故欲诛云师。

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

畴,就是谁。

7、大明即为指日月。

韬,中杰。

日夜下雪,故日月天下晦。

8、君子,指朝廷官员。

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

《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

语含讥讽。

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

”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

小人,指平民和仆役。

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9、就是说道水大连高山都必须淹没了。

滚,就是水流漂急。

0、纷披,是盛开。

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新语,一作“新诗”。

醇酣即为醇酒。

酣音宙。

2、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杜甫《九日寄岑弁》译者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我独自趴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喝茶也辨不明就是黄昏还是白天。

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将近,却难得回去与您会面一次。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比较阅读答案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比较阅读答案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比较阅读答案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到15题。

(7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行军九日思
长安故园
江总①岑参②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
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4.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第一首写了节日中的习俗,
第二首写了节日中的习俗。

(3分)
15.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4.重阳节(1分)赏菊(1分)登高或饮酒(1分)
15.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
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

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九日蓝田崔氏庄》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九日蓝田崔氏庄》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九日蓝田崔氏庄》含答案(2022·全国·高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来有顿挫起伏之感。

B.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C.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12.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B 12.①首联哀伤年华如秋老去,却强颜自宽,与友尽欢;②颔联悲叹满头短发萧疏,却强颜自嘲,请人正冠;③颈联感伤深秋高危萧瑟,却绘景豪壮,高峻挺拔;④尾联深忧病体难活长久,却借酒浇愁,醉看茱萸。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错。

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

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显露出自己萧萧短发,反请人正冠。

颔联反用“孟嘉落帽”典故,传神写出杜甫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情绪。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意为: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

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

诗人哀伤年华如秋老去,却强颜自宽,与友尽欢。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为: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

这里反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杜甫《九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九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九日
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回想去年重阳情状,叙写今日重阳境况,言语之中包含了万千感慨。

B.第三句用拟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饶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

C.第四句“黄花”点题,并与上句中“白发”形成对比,故曰“羞见”。

D.尾联追忆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禁为之断肠。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 D“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对,忆骊山往事,意在推原祸本,抒发忧国伤时之感,感叹唐明皇荒淫无度,以致世乱路难。

15.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时局动荡,诗人频年迁徙,去年于郪县登高,今年又流落在涪江之滨,他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菊花依旧放、美丽,诗人虽不甘衰老,白发却不饶人。

对迫不得已而寄人篱下的感伤。

乱世中漂泊他乡,生活常要靠人接济,诗人感到忧愁、无奈。

对贪图享乐、造成天下大乱的统治者的批判。

唐玄宗不恤民艰,贪图享受,导致了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

叛乱平定后,社会还是不得太平,最高统治者即是祸乱的根源。

杜甫《九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九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②竹叶:竹叶青,酒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流寓西南,重阳节到来,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B.颔联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于是迁怒菊花:“菊花从此不须开”!C.颈联诗人日落时分听到黑猿的啼声,晚秋霜天,白雁南来,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D.此诗语言自然流转,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直接发议论,丝毫不令人感到枯燥。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B,“迁怒”二字表述不当,情感太过浓烈。

诗人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诗人如此表达,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16.①孤寂飘零之感。

首联“重阳独酌”,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

②思亲怀乡之情。

颔联中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③伤时忧国的情怀。

尾联中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直接流露。

④贫病交加之痛。

(每点2分,三点共6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吝惜给满分)。

皇甫汸《九日寄子》阅读附答案

皇甫汸《九日寄子》阅读附答案

皇甫汸《九日寄子》阅读附答案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家乡;③羁宦:离家在外仕进。

⑴ 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

(2分)
⑵ 本诗包含着诗人丰厚的情感,请作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⑴ 登高、望远重阳(2分,各横线1分)
⑵ “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

(3分。

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写出3点便可。

意思基本相符便可,有欠缺酌扣)。

《九日寄秦觏(陈师道)》阅读答案

《九日寄秦觏(陈师道)》阅读答案

《九日寄秦觏(陈师道)》阅读答案
《九日寄秦觏(陈师道)》阅读答案
九日寄秦觏①(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②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注】①此诗系诗人还乡(徐州)赴任道中所写,好友秦觏(gòu)此时仍旅寓京师·
②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

(1)诗人是在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写的此诗,请说出这是什么节日并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依据。

(4分)
(2)这首诗颇有特色,诗人巧妙裁剪安排,使全诗沉郁含蓄,意蕴深长。

请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mó()天五yuè() yí()留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万仞.山(rěn rèn)羌.笛(jiānɡ qiānɡ)襄.阳(xiānɡ rǎnɡ)蓟.北(yú jì)满衣裳.(shɑnɡ chánɡ)涕.泪(tì dì)三、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知道。

B.快要天亮。

2. 遗民..泪尽胡尘里。

()A.在金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B.在辽统治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3. 五千仞岳上摩天..。

()A.摩天轮。

B.碰到天。

4. 却看妻子..愁何在。

()A.男子的正式配偶。

B.妻子和儿女。

四、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放歌”和“纵酒”这两种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狂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喜庆之余急于还乡的心情。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士身经百战,虽然身上的________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人,_______________。

(2)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气候________,“百战”而至“穿金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士们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五、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青年时期。

()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
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
诗正作于此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
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 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
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 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
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 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
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15. 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
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

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
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