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的内容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利用结构、支持和报酬,建立有助于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路径。
这里涉及到两个主要概念:建立目标方向;改善通向目标的路径以确保目标实现。
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领导过程。
路径—目标的领导过程如下:领导者确认员工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目标,通过明确期望与目标的关系,将实现目标与报酬联系起来;消除绩效的障碍,并且给予员工一定的指导。
该过程的期望结果包括工作满意、认可领导考和更强的动机。
这些将在有效的绩效和目标实现中得到反映。
(2)目标设置。
目标设置是取得成功绩效的标的,它可以用来检测个体和群体完成绩效标准的情况。
群体成员需要感觉到他们的目标是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在现有的资源和领导下达到该目标。
如果没有共同目标,不同的成员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3)路径改善。
领导者在决定顺利实现目标的路径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些权变因素和可供选择的领导方案,特别是必须权衡确定对两类支持的需要。
第一类是任务支持,领导者必须帮助员工组合资源、预算以及其他有助于完成任务的因素,消除有碍员工绩效的环境限制,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并且对有效的努力和绩效给予及时认可:第二类是心理支持,领导者必须刺激员工乐于从事工作。
(4)领导风格。
按照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满足的即时源泉还是作为未来获得满足的手段。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它使下属的需要和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并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为此,豪斯区分了四种领导风格: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取向型领导。
(5)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境作为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中间变量,它们是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以及工作群体),以及下属个性特点中的一部分(控制点、经验和感知能力)。
要想使下属的产出最多,环境因素决定了作为补充所要求的领导行为类型,而下属个性特点决定了对环境和领导者行为作出何种解释。
领导力--6.路径-目标理论
图62说明了路径一目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者的行为、下属的个性特征和素质、任务的特性以及领导者的激励。路径一目标理论认为每一类领导者行为都对员工
的前进动力有着不同的影响。特定的领导行为是否能够激励员工是与员工个性特征以及任务特点有关的。
领导者的行为
迄今为止,路径一目标理论已经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领导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指导型、支持型以及以达成目标为导向的领导行为。但是路径一目标理论还没有明确解决其他因素产生的影响问题。
在路径一目标理论研究中,员工的支配欲正越来越受到特别关注,而对支配欲来源进一步研究产生了源于内在和源于外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些持支配欲建立源于内在观点的员工认为他们能负责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事情,而那些持支配欲源于外在观点的员工则认为机遇、命运或外界的力量才是生活事件的决定因素。路径一目标理论认为对于持支配欲建立源于内在观点的员工而言,分享型领导力是最令人满意的,因为它使员工觉得自己正在负责自己的工作,自己是决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持支配欲建立源于外在观点的员工而言,指导型领导力是最好的,因为它同员工持有的外在力量控制局鹰的观点相符合。
路径一目标理论认为一些员工对友好协作关系有很强的需求,因此他们更喜欢支持型领导力,因为友好、关心的领导力是满意的源泉。而对于那些喜欢独断而又将要工作在不确定的情境下的员工,路径一目标理论主张采用指导型领导力,因为指导型领导者可以在心理学结构和任务的清晰化上提供帮助,使得通向目标的路径更加明确。当领导者在布置工作时所体现出的确定性更强时,这类独立的员工就更适应些。
豪斯在1996年出版了另一种形式的路径一目标理论,对他最初的著作进行了拓展,涵盖了八种领导行为。除了本章讨论过的这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型(2)支持型(3)分享型(4)目标导向型外,新的理论还增加了(5)工作简单化(6)团队为导向的决策制定过程(7)工作团队代表和工作网络化以及以价值为基础的领导行为。新理论的本质和原先的理论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补充员工情境中所缺少的因素和弥补能力上的不足来帮助他们提高效率。
目标路径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一、什么是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方式的路径—目标理论是领导权变理论的一种,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 R. Mitchell)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之一。
目标-途径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待学说。
期待学说(即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以弗罗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认为,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种信念,即有效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这一履行更为容易。
二、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
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
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
三、领导人的职能按照豪斯的概括,领导人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①唤起员工对成果的需要和期望;②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员工增加报酬,兑现承诺;③通过教育、培训、指导,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④帮助员工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⑤排除员工前进路径上的障碍;⑥增加员工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而这种满足又以工作绩效为基础。
路径 目标理论
(5)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境作 为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中间变量, 它们是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以及下属 个性特点中的一部分。行为类型,而下属个性特点决定了对 环境和领导者行为作出何种解释。在工作 环境中,领导者必须确认员工的任务是否 已经结构化了;正式权力系统是否最适合 于指挥型或参与型领导,以及现在的工作 群体是否满足了员工的社会和尊重需要。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
“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 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 立足于领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 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 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 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现目 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 足。
路径-目标理论的内容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 导者的工作是利用结构、支持 和报酬,建立有助于员工实现 组织目标的工作路径。这里涉 及到两个主要概念:建立目标 方向;改善通向目标的路径以 确保目标实现。其内容包括以 下五个方面:
(3)路径改善。
领导者在决定顺利实现目标的路径之前, 还需要了解一些权变因素和可供选择的领导 方案,特别是必须权衡确定对两类支持的需 要。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 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 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
谢谢!
路径-目标理论
什么是路径目标理论
领导方式的路径—目标理论是领导权变理 论的一种,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 罗伯特·豪斯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 理学教授特伦斯·米切尔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 完善和补充。
目标途径理论
团队成员:胡海 李磊 钱泽 陈龙龙 陈浩 陈泽秋
(一)什么是路径目标理论?
• 路径-目标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待学说。
• 期待学说认为,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 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 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
• 期待学说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 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 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 路径--目标:有效地领导者既要帮助下 属充分理解自己的工作,又要指明实现 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 按照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 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 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还是作 为未来获得满足的手段。 •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
五、四种领导行为与风格
参考论文:对管理方格与领导行为的探讨——熊建民 顾永怀 王南南(<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85年第2期)
•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 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 他们乐于接受 •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 路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 持来促成绩效。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指明 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 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 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
二、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
• “路径-目标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 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 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 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 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 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 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路径—目标理论
(5)两类情境。提出两类情形作为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中间变量,
它们是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以及工作群体), 以及下属个性特点中的一部分(控制点、经验和感知能力)。要想使下属的产 出最多,环境因素决定了作为补充所要求的领导行为类型,而下属个性特点 决定了对环境和领导者行为作出何种解释。在工作环境中,领导者必须确认 员工的任务是否已经结构化了;正式权力系统是否最适合于指挥型或参与型 领导,以及现在的工作群体是否满足了员工的社会和尊重需要。 路径—目标理论证明:当领导者弥补了员工或工作环境方面的不足,就会对 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当任务本身十分明确或员工有 能力和经验处理它们而无需干预时,如果领导者还要花费时间解释工作任务, 则下属会把这种指导型行为视为累赘多余甚至是侵犯。
下属将工作做到尽量高的水平。这种领导者为下属制定的工作标准很高,寻 求工作的不断改进。除了对下属期望很高外,成就导向性领导者还非常信任 下属有能力制定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现实中究竟采用哪种领导方式, 要根据部下特性、环境变量、领导活动结果的不同因素,以权变观念求得同 领导方式的恰当配合。
基本原理
“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 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 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 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 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 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 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 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
路径——目标领导理论的案例分析
路径——目标领导理论的案例分析一、理论(一)概念界定路径——目标理论是关于领导者如何激励下属完成指定目标的理论。
可以解释为:领导者如何通过选择特定的行为(最适合下属需要和工作情境需求)来帮助下属沿着通向他们目标的道路前进。
领导者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风格,增强下属对成功的期望和满意度。
它强调领导者的风格与工作情境和下属特征之间的关系。
其理论中的假设前提来自于费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其对应的期望的乘积即U=V*E)。
但路径-----目标理论的不同在于它试图把期望理论中的动机原则融入领导理论中。
(二)理论内容路径----目标理论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者的行为、下属特征、任务特征和动力。
并且每一种领导行为都会对下属的动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领导者需要选择一种与下属需求以及他们正在进行的任务最为匹配的领导风格。
下表阐述了在路径-----目标理论中领导者的行为是案例选取自课堂案例,乒乓教练刘国梁对于马琳、王皓、张继科这三位不同队员、不同性格,分别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任务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最终帮助这三位优秀乒乓选手最大程度取得了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成绩。
这可以充分说明路径——目标领导理论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如何发挥作用的。
我们通过对刘国梁教练对不同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指导方略,训练态度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处于领导教练位置上的刘国梁具有优秀的领导经验。
这不仅得益于刘国梁对各位运动员的平时观察,更取决于刘国梁个人本身所具备的独特领导者技巧。
他勇于“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具有不服输、大胆创新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后期在带队员时的领导风格和行为。
对于马琳,刘国梁教练多为指令性领导。
雅典奥运会失败后,对接下来需要迎战的北奥,教练组和运动员们压力倍增。
刘导对大家的训练强度大大加强,队员回忆说当时:越不喜欢做什么越要让做什么,不管是惩罚还是训练。
尤其对马琳,为他制定了单独的训练方式。
刘导给马琳安排了他比较害怕的、能力水平高于自己的对手詹健作为陪练,并让马琳让对手2分。
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一、什么是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方式的路径—目标理论是领导权变理论的一种,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 R.Mitchell)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之一。
目标-途径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待学说。
期待学说(即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以弗罗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认为,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种信念,即有效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这一履行更为容易。
二、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
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
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
三、领导人的职能按照豪斯的概括,领导人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①唤起员工对成果的需要和期望;②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员工增加报酬,兑现承诺;③通过教育、培训、指导,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④帮助员工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⑤排除员工前进路径上的障碍;⑥增加员工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而这种满足又以工作绩效为基础。
路径-目标理论
什么是路径目标理论
领导方式的路径—目标理论是领导权变理论的一 种,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 豪斯最先 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 米切尔也 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路径-目标理论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 领导观点之一。路径-目标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 待学说。期待学说(即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以弗洛姆的 研究最有代表性)认为,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 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一期望 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 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 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 致。“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种信念,即有效 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 并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这一履 行更为容易。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
“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 区别在于,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在 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 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下设定目标,把握 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 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 能够给部下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 接受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 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 绩效。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 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 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得到满足。
谢谢!
(3)路径改善。 领导者在决定顺利实现目标的路径之前,还需要了解 一些权变因素和可供选择一类是任务支持,领导者必须帮助员工组合资源、 预算以及其他有助于完成任务的因素,消除有碍员工绩效 的环境限制,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并且对有效的努力和绩 效给予及时认可:第二类是心理支持,领导者必须刺激员 工乐于从事工作。 (4)领导风格。 按照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 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满足的即时源泉还是 作为未来获得满足的手段。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 它使下属的需要和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并 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为此,豪斯区分了四种领导风格: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 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取向型领导。
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
“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 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 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 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
(3)路径改善。领导者在决定顺利实现目标的路径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些权 变因素和可供选择的领导方案,特别是必须权衡确定对两类支持的需要。 第一类是任务支持,领导者必须帮助员工组合资源、预算以及其他有助于 完成任务的因素,消除有碍员工绩效的环境限制,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并 且对有效的努力和绩效给予及时认可:第二类是心理支持,领导者必须刺 激员工乐于从事工作。
路径-目标理论
WHO:
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米 切尔(Terence R. Mitchell)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 补充。
Content:
路径-目标理论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 之一。路径-目标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待学说。期待学说 (即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以弗罗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认为,个 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 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该理论认为,领 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路径—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 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 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也就是说,领导 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 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 得到满足。
《路径目标理论》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路 径 目 标 理 论 概 述
03 路 径 目 标 理 论 的 应
用
05 路 径 目 标 理 论 的 挑
战与未来发展
04 路 径 目 标 理 论 的 实 践案例
Part Three
路径目标理论的应 用
路径目标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提高组织绩效: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提高员工忠诚度: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提高组织创新能力: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路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概念
路径-目标理论:一种领导行为理论,强调领导者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来激励员工。
路径:指领导者为员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员工 实现目标。
目标:指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追求的结果或成就。
支持:指领导者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路径目标理论概述
路径目标理论的定义
路径目标理论是一种领导行为理论,由罗伯特·豪斯提出 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应该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路径目标理论强调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路径目标理论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设定目标: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如晋升、加薪等 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如提升技能、拓展人脉等 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发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 反馈与调整:定期评估个人职业发展的进展,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领导力--6.路径-目标理论
领导力--6.路径-目标理论第六章路径一目标理论第六章路径一目标理论概述路径一目标理论(Path-Goa1 Theory)就是关于领导者如何激励员工达到指定目标的理论。
该理论源于那些着眼于激励员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埃文斯(Evans,1970)、豪斯(House,1971)、豪斯和德斯勒(Dess1er,1974)以及豪斯和米切尔(Horse&Mitche11,1974年)等人的领导力著作中。
这个领导学理论的既定目标是通过激励员工来促进他们的绩效并使员工更加满意。
与情境研究法和权变理论不同,路径一目标理论强调的是领导风格与员工特性和工作情境之间的关系。
路径一E1标理论的前提来自于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该理论认为:如果员工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分内的工作,而他们又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一定的成果或者如果他们认为为工作付出是值得的,那么他们就较容易受到激励。
对领导者而言,这一理论提出的挑战就是要采取一种最能激励下属的领导风格。
我们通过补足那些在工作情境设定中被遗漏的要素做到了这一点。
领导者在工作环境中通过为员工提供信息或奖励来尽力促使他们达成目标;领导者还向员工提供他们在达成目标时所需要的一些要素。
根据豪斯和米切尔在1974的著作,当员工从工作中所得收益的数目和种类有所增加时,领导力就产生了激励。
领导力在以下情况下也能产生对员工的激励: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为他们指明方向使达成目标的路径十分清晰并且易于执行;为他们清除前进方向上的障碍;或者是这项工作能使员工的个人满意度更高(见图61)。
简而言之,路径一目标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解释领导者应当如何通过选择最符合员工自身需求和工作情境需求的行为来帮助其下属沿着通向他们目标的道路前进。
通过选择适当的风格,领导者增强了员工对成功和满意的期望值。
路径一目标理论在概念上是相当复杂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理论,我们可以从它的几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分别进行分析。
路径一目标理论
路径一目标理论路径一目标理论,又称为“路径一目标管理理论”或者“路径一目标管理模型”,是一种用于设定和实现目标的管理工具。
该理论由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发表了与之相关的著作《战略地图》。
路径一目标理论是通过指定战略方向并确定关键目标来提供明确的管理方向和行动计划。
它强调了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清晰的战略意图和明确的关键绩效指标,帮助组织将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路径一目标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整个路径一目标管理模型的核心,它以目标为导向,以因果关系为基础,展示了组织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之间的联系。
战略地图可以帮助组织领导者和员工更好地理解战略目标,发现目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推进战略实施。
2.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指组织为达成其使命和愿景所确定的长期目标。
路径一目标理论鼓励组织设定具有挑战性、可衡量、可操作和与组织战略一致的目标。
战略目标通常分为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3.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度量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
它们帮助组织评估自身的绩效,并提供有关目标实现情况的反馈信息。
关键绩效指标应该具备可测量性、可用性、可影响性和可解释性。
4.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路径一目标理论认为,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每个目标的实现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目标之间的依赖关系,组织可以识别出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的改进效果,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行动。
路径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实施需要充分的管理支持和组织文化的支持。
管理者需要清楚地设定战略目标,并与员工共同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同时,组织文化也需要变得开放和透明,以便沟通和信息共享能够顺畅进行。
路径一目标理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许多组织通过使用它来设定和实现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绩效改进。
它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还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协作和沟通,增强组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参与度。
th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回复
th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回复什么是路径目标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有哪些,以及它是如何影响领导者的行为和员工的绩效。
路径目标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J·豪斯(Robert J. House)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通过设定目标、为员工提供指导和支持以及激励员工来影响其绩效和满意度。
路径目标理论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目标是通过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期望来激励员工,指导是通过为员工提供指导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激励是通过激发员工的动机和满足他们的需要来增强绩效。
路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1.领导行为:路径目标理论将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指导性领导、支持性领导、参与性领导和成就导向领导。
指导性领导是指领导者向员工传递明确的期望和指导,支持性领导是指领导者为员工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参与性领导是指领导者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成就导向领导是指领导者设定具有挑战性和高绩效期望的目标。
2.员工特征: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员工的性格特征、知识和技能以及动机水平会影响他们对不同领导行为的反应。
不同的员工可能对不同类型的领导行为有所不同的反应。
3.工作环境:路径目标理论认识到工作环境因素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
例如,任务结构、权力关系、工作团队和组织文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员工对领导行为的反应产生影响。
路径目标理论对领导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领导者可以通过调整他们的领导行为,以使其与员工的需求和特征相匹配,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例如,当员工需要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时,领导者可以采取指导性领导行为来激励员工。
当员工需要情感支持和关怀时,领导者可以采取支持性领导行为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当员工需要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时,领导者可以采取参与性领导行为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当员工需要挑战和成就时,领导者可以设定具有挑战性和高绩效期望的目标,以激励员工的努力和创新。
th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回复
th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回复路径目标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J. House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探讨领导者如何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支持,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满意度、绩效和士气。
本文将逐步回答路径目标理论的概念、核心原则、领导行为和应用案例。
2. 概念路径目标理论主要强调领导者的角色是为员工铺平实现目标的道路,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支持。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应以员工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员工的能力、工作环境和任务特性来选择适当的领导行为,以达到预期的业绩目标。
3. 核心原则路径目标理论包含四个核心原则:- 建立明确的目标:领导者应该向员工明确表达组织的目标,使员工理解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并提供清晰的工作要求和期望。
- 提供指导支持:领导者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包括培训、资源和反馈,使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 激发员工动机:领导者应通过个性化的激励方法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使他们认为目标的达成对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成就有重要意义。
- 调整员工能力与任务要求的匹配度:领导者应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任务的要求,调整员工与任务之间的匹配度。
这也包括调整员工的角色和责任,以使其感到挑战和成长。
4. 领导行为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四种主要的领导行为类型,领导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应的行为类型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定向领导:这种领导行为非常明确和指导性,领导者告诉员工他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预期的结果是什么。
- 救援型领导:这种领导行为主要是提供员工所需的资源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参与型领导:这种领导行为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分享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增加他们对组织目标的承诺感。
- 成就型领导:这种领导行为主要通过奖励和认可员工的努力和成就来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
5. 应用案例路径目标理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th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回复
the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回复从直接的领导者行为到员工热情和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Theory)提供了一种解释领导者如何影响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由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于1971年首次提出,并逐渐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逐步解释路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概念、理论解释和实践应用。
路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领导者的目标是为了指导和促进员工达成目标。
该理论强调了领导者的行为需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工作环境进行调整,以最大化员工的热情和工作满意度。
理论中定义了四种领导者行为(直接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和成就型领导)和两种员工特征(工作特性和员工特征)。
首先,直接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明确指导员工完成任务、制定工作标准、提供反馈和奖惩措施。
这种行为对于员工来说是关键的,因为它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期望,并且可以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然而,直接领导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压力和不适应。
其次,支持型领导行为关注的是员工情感的支持和关心,提供情感安全和支持,减轻员工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领导行为可以帮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和团队合作,并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承诺感。
第三,参与型领导行为强调领导者与员工的共同决策和问题解决。
领导者鼓励员工参与到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员工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意愿被尊重和重视。
这种领导行为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增加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最后,成就型领导行为鼓励员工追求更高的绩效和达成个人目标。
领导者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目标,并鼓励和支持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绩效。
这种领导行为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路径-目标理论强调了工作特性和员工特征对领导者行为的调节作用。
工作特性包括任务结构、工作重要性和工作自主性等,这些特征会影响员工对领导者行为的反应。
第四小组-路径目标理论-第三版
标就是200万。
支持为路径扫清障碍。
韩都衣舍参与性领导行为的两个关键词
倒三角管理结构
产品小组
案例分析
韩都衣舍在经营目标实现过程中,主要采用参与性 领导方式。参与性领导行为重点是邀请下属一同参与决 策,咨询他们的意见,而韩都衣舍则通过将公司员工分 成小组的形式,让小组独自成为一个具有决策能力的团 体,小组的组长具有较高的决策权,基本上整个公司的 所有人都有参与销售决策,但韩都衣舍的参与性领导行 为忽略了下属特征,从而产生了能适应的小组组长与不 能适应的小组组长,并对不能适应(即无法完成既定目 标)的组长进行任务重点的调整,将重点从销售转变成 带新人,而不是将其淘汰,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支持 性的领导行为。
韩都衣舍给员工的目标: 让一线员工卖出更多的产品,保持高销量
目前路径 ---倒三角管理结构 原始路径
市场和客户
市场和客户
市场信息获取慢,信息反 馈跨度大,销售策略由高 层领导者决定,可能导致 一线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及 时的反应客户需求。
韩都衣舍
目标实现过程
小组利益结算 模式运行结果 1. 韩都衣舍连续三年天猫
THANKSຫໍສະໝຸດ 品 PK ,(如小米,说其无法长
久发展)
任正非
军人出身,具有责任感和独特的 冷静,低调沉稳(不上市),但对员 工富有激情和尊重(华为全员持股计 划)。
余承东(大嘴)
性格张扬、激进,说过“在我余承东的 字典里,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曾被任 正非说是最会吹牛逼的人,但确实有能
力。
任正非对余承东
信任
任正非一直秉承着“用人不疑” 的原则,也知道新业务必须用新办法
路径---高调销售
飞马雕像营销
在 MWC2012 发 布 最 新 力 作 Ascend
领导权变理论3:“目标---途径”理论
知识点6 领导权变理论3:“目标——途径”理论《管理学原理》第六章 领导职能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伊万斯于1963年首先提出,其后由其同事豪斯及华盛顿大学教授米切尔予以扩充和发展。
目标——途径理论把激发动机的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结合在一起,其研究的核心是以帮助下属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而展开的。
目标——途径理论的提出目标——途径理论的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方式不一定是领导行为四分图中“高主导”和“高关心”的组合,而必须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同时该理论也不赞成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单纯以员工的成熟度来决定采用何种领导方式,认为应该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定和工作环境来选择领导行为。
(1) 指示型 (3) 参与型 (2) 支持型 (4) 成就导向型豪斯认为领导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下属面对的环境 ●任务结构 ●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结果 ●绩效 ●奖酬满意度领导者行为 ●指示型 ●支持型 ●参与型 ●成就导向型下属的个人特质 ●控制点●经验 ●感知到的能力路径 —— 目标理论图路径——目标理论模型领导方式的选择领导行为环境指示型确定群体任务目标明确各自职责严格管理员工用正式的权力管理群体的任务是非程序化的员工期望得到指点支持型友好、平易近人明白下属的兴趣用奖励支持下属任务缺乏刺激性员工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和激励参与型让下属参与决策分担职责鼓励协调一致用非正式权力领导任务复杂、需要团体协调员工希望自我控制员工具备一定的工作所需技能成就导向型鼓励下属设置高目标让下属充分发挥创造性实行目标管理任务复杂员工希望自我控制,员工能自我激励员工有所需工作技能目标和费德勒不同,豪斯主张领导方式的可变性,认为领导方式是 有弹性的,四种领导方式可以在同一个领导者身上出现,同一个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斟酌选择,在实践中采取最适合于下属特征和工作需要的领导风格。
豪斯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来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从 而使下属的这一履行更容易。
Page 3
Page 4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利用结构、支持和报酬,建 立有助于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路径。这里涉及到两个主要概念:建 立目标方向;改善通向目标的路径以确保目标实现。其内容包括以下五 个方面: (1)领导过程。路径—目标的领导过程如下:领导者确认员工的需 要,提供合适的目标,通过明确期望与目标的关系,将实现目标与报酬 联系起来;消除绩效的障碍,并且给予员工一定的指导。该过程的期望 结果包括工作满意、认可领导考和更强的动机。这些将在有效的绩效和 目标实现中得到反映。 (2)目标设置。目标设置是取得成功绩效的标的,它可以用来检测 个体和群体完成绩效标准的情况。群体成员需要感觉到他们的目标是有 价值的,并且可以在现有的资源和领导下达到该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目 标,不同的成员会走向不同的方向。
Page 9
领导人的职能
要实现这种以部下为核心的领导活动,必须考虑部下的 具体情况。显然,现实中的部下是千差万别的。员工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的个人特质,二是员工需要 面对的环境因素。就员工的个人特质而言,新手和老手不一 样,技术高低不一样,责任心的强度不一样,甚至年龄大小、 任职时间长短,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仅以性格差异为例,内向型的员工,更易于接受参与式 领导,而对指示式领导有所抵触;而外向型员工,则更易于 接受指示式领导,却不大适应参与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 能力估计过高,那他就会抵触指令;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 能力估计过低,那他就会害怕授权。
Page 11
领导者选择领导方式
Page 12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
1.它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 2.它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须的辅导、指导、支持 和奖励。
Page 13
四种领导行为与风格
为了考察这些方面,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 1.指导型领导(Directive Leadership):领导者对下属需要完成的任务
Page 6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
(5)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境作为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 关系的中间变量,它们是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任务结构、 正式权力系统以及工作群体),以及下属个性特点中的一部分 (控制点、经验和感知能力)。要想使下属的产出最多,环境因 素决定了作为补充所要求的领导行为类型,而下属个性特点决 定了对环境和领导者行为作出何种解释。在工作环境中,领导 者必须确认员工的任务是否已经结构化了;正式权力系统是否 最适合于指挥型或参与型领导,以及现在的工作群体是否满足 了员工的社会和尊重需要。
Page 5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
(3)路径改善。领导者在决定顺利实现目标的路径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些权 变因素和可供选择的领导方案,特别是必须权衡确定对两类支持的需要。 第一类是任务支持,领导者必须帮助员工组合资源、预算以及其他有助于 完成任务的因素,消除有碍员工绩效的环境限制,表现出积极的影响,并 且对有效的努力和绩效给予及时认可:第二类是心理支持,领导者必须刺 激员工乐于从事工作。
2.支持型领导(Supportive Leadership):领导者对下属的态度是友
3.参与型领导(Participative Leadership):领导者邀请下属一起参
者鼓励下属将工作做到尽量高的水平。这种领导者为下属制定的工作标准很高,寻求 工作的不断改进。除了对下属期望很高外,成就导向性领导者还非常信任下属有能力 制定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在现实中究竟采用哪种领导方式,要根据部下特性、 环境变量、领导活动结果的不同因素,以权变观念求得同领导方式的恰当配合。
路径-目标理论
Page 1
WHO:
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 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后来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特伦斯· 米 切尔(Terence R. Mitchell)也参与了这一理论的完善和 补充。
Page 2
Content:
路径-目标理论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 之一。路径-目标理论来源于激励理论中的期待学说。期待学说 (即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以弗罗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认为,个 人的态度,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目标效价)以及通过自己 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期望几率)。该理论认为,领 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路径— 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种信念,即有效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现
Page 10
领导人的职能
就员工面对的环境因素而言,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工 作任务不一样,企业组织的权力系统不一样,基层的工作群 体不一样。如果是明确清晰的工作任务,有效得力的权力系 统,友好合作的工作群体,那么,强化控制明显属于多事, 还会伤害员工的满足感;而如果情况相反,放松管制就会出 现偏差,同样会招来员工的抱怨。单纯以工作任务而论,如 果完成任务不能使员工得到满足,那么领导人越加强规章制 度,越施加任务压力,员工的反感就越大。所以,“目标-途 径理论”强调,领导方式要有权变性。
Page 7
路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
“目标-途径理论”同以前的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立足于部下,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在豪斯眼里,领导者的基 本任务就是发挥部下的作用,而要发挥部下的作用,就得帮助部 下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支持并帮助部下实现目标。在实 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部下的能力,使部下得到满足。 这样,就形成了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部下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部下 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 依据,同时以对部下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也就是说,领导 者要能够指明部下的工作方向,还要帮助部下排除实现目标的障 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尽量使职工需要 得到满足。
4.成就取向型领导(Achievement-Oriented Leadership):领导
Page 14
Page 15
(4)领导风格。按照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 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满足的即时源泉还是作为未来获得满足的手 段。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它使下属的需要和满足与有效的工作绩 效联系在一起,并提供了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 励。为此,豪斯区分了四种领导风格: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 领导、成就取向型领导。
Page 8
领导人的职能
按照豪斯的概括,领导人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
①唤起员工对成果的需要和期望;②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员工 增加报酬,兑现承诺;③通过教育、培训、指导,提高员工 实现目标的能力;④帮助员工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⑤排除 员工前进路径上的障碍;⑥增加员工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 而这种满足又以工作绩效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