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
《面纱》中的超验主义精神
姆虽然生活在 l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的英国, 基督教经过资产 阶级 的影响已经元气大伤 , 但在清教传统依然根深蒂 固的英
宗
教
超验 主义是盛开在美 国清教基础之上的浪漫主义之花 ,
到的情感波澜 , 并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 小说《 面纱》 出版 所以超验主义精神在宗教观念上面带有浓厚 的清教思想 。毛 后几乎成 了畅销书 ,短短几年在伦敦就重印五次 ,印数高达 200 。 30 册 后来作 品又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上演 ,9 4年被改 13 编成 电影 ,由葛丽塔 ・ 嘉宝 和赫伯特 ・ 马歇尔 主演 。第 二次
摘
要: 超验主义是 l 世纪初流行于美国的一种人生哲学, 9 主张人在 自然的启发下感悟超 灵的指导 , 降低物质需求 , 注重 自我
提高和独立地寻求人生意义 。 这对于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和社会运动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英国作家威廉 ・ 索默斯特 ・ 毛姆( w. S n r t a ga 发表 于 12 年 的《 ol  ̄ M uhm) e 95 面纱》却也在宗教 、 , 道德、 个人完善 、 自然等多方 面和一百 多年前 的美 国超验主义精神有着诸
沃特 ・ 费恩的求婚 , 并随他一起远赴 中国。婚前彼此之间没有
吉蒂为 了摆脱父母 的唠叨和尴尬 的单身生活, 急匆匆步入 了
一
场没有爱情的婚姻 。两人婚后来到远离家乡的中国 , 沃特
多少了解 , 婚后吉蒂更是发现丈夫是一个矜持 、 保守 、 冷漠 、 自
徘徊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间——论毛姆《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 : 周 琳琳( 1 9 8 1 一
) , 女, 河 南 平 顶 山人 , 讲 师, 硕士 , 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 究。
・ 35 ・
第3 7卷
昭通 学院 学报
2 0 1 5年 ( 总第 1 6 0期 )
而湄潭府瘟疫肆虐俨然是一个笼罩着死亡阴影的蛮荒之地香港湄潭府它们都是与英国不一样的地理空间是与现代的西方世界相对立的落后之地其次在人物体系上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容手势言谈服饰性情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分和对立由描述中国形象的词汇可见中国人作为黄种人在形态上的相异性得到了强调这种对黄种人形态上相异性成分的描述中隐喻着的是白种人黄种人文明三故事情节小说中毛姆通过程序化和模式化的叙事序列建构了中国形象其中中国的满洲公主爱上了英国人这一情节尤为突出凯蒂从圣约瑟姐妹口中得知韦丁顿大革命时在汉口救了一家满族贵族的命于是那位满洲公主便疯狂地爱上了他并为了追随他而离家出走他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以凯蒂的视角来看韦丁顿身材瘦小秃顶长着一张猴子似的脸十分逗趣活像一个老男孩他既不英俊也不郑重内敛然而一位贵为皇亲国戚的满洲公主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个故事的象征意义就是中国人受到优秀的西方文明的诱惑西方人的优越感呼之欲出和沉默的中国人形象相反毛姆还在小说中以敬仰的态度塑造了一位法国女修道院长她出自法国一个名门望族之家是个出色的女人些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却被院长慈母般加以关照小说中多次提到孤儿们很依恋院长而院长一见到孤儿肃穆的脸上便露出了亮色微笑着爱抚她她和蔼地站在她们中间俨然就是慈祥的化包括院长在内的修女们放弃了一切自由还有高雅的情趣享受和舒适她们来到这个霍乱横行的中国小镇甘愿忍受贫穷做出牺牲听从吩咐从事繁重的活计她们犹如圣母玛利亚转世不远千里来拯救这些中国孤儿如此在这些修女们无私的爱和无畏的牺牲精神的映衬下?弃婴?现象更加凸显了中国人的冷酷野蛮和落后表达了种族主义歧视乌托邦想象中的中国毛姆非常喜好中国文化满洲公主以及对?道?的阐述集中体现了毛姆对中国的乌托邦想象一中国建筑小说中凯蒂在即将到达牧师住宅之前看到了山坡上耸立着一座拱门它与众不同在逐渐西沉的太阳前面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剪影带给她一种不祥的预感它似乎有某种特殊的意义接下来的一夜凯蒂就梦到自己来到了一座拱门跟前拱门美妙的轮廓似乎突然有了灵性它的身形狂舞不羁变幻不定惊醒之后她从窗户望出去看到城堡上方呈现出一道彩墙它是如此神奇虚幻缥缈使凯蒂不禁悄然泪下突然有了从未体验过的神思飞扬的感受她觉得她的身体此时只是一具空壳而她的灵魂在涤荡之后纯净无暇她相信这就是美一次凭窗远眺这座美丽奇妙神秘的庙宇再次让她感到心神安宁二满洲公主小说中韦丁顿和满族公主的异国恋情深深地迷住了凯蒂是的她方才意识到这里是东从这位体态优雅的
《面纱》中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
○百艺学问《面纱》中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张丽静张钦燕京理工学院摘要:本文以毛姆长篇小说《面纱》为依托,从男权社会背景出发,分析以女主人公凯蒂为代表的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关键词:面纱;女性;男权社会;自我价值一、引言《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以中国为背景的有关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与价值实现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运用第三人称的视角,以犀利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凯蒂在经历多重生活磨难后最终意识到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
小说通过对凯蒂的出身,婚姻,爱情,异乡经历的描述,反映出她深受男权社会环境和传统家庭氛围的影响,在经历失败的婚姻及无果的爱情后,凯蒂对人生价值实现产生了深刻思考。
本文从男权社会背景的角度分析《面纱》中几位典型女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进而对女性追求精神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进行探讨。
二、面纱中男权社会背景的体现人类自进入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直处与附庸依靠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要依靠父亲或丈夫或家族其他男性地位才能得以彰显。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理论得以兴起和不断发展,但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女性社会地位依然低于男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仍然能体现出社会男权占主导社会背景。
在《面纱》中,凯蒂的母亲贾斯汀夫人不断督促丈夫职位的晋升,发现丈夫晋升无望后又极力想要促成两个女儿嫁给拥有爵位或显赫社会地位的男士;女主人公凯蒂出轨对象查理的夫人精明能干,但她的地位依赖于她父亲的社会地位,同时她对外也只能做唐森夫人,甚至会默许丈夫的婚外情;凯蒂丈夫瓦尔特因医疗救助中感染霍乱身亡,凯蒂回到香港受到上流社会的热情招待是因为她是英雄夫人,这些都可以体现当时男权主导的社会背景。
本文以《面纱》中的几位典型女性为例,来分析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以便分析在当代社会,女性如何实现真正的自我。
三、不同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1.以贾斯汀和唐森夫人为代表的依附形象贾斯汀夫人是凯蒂的母亲,她是一位极其具有上进心而又精明吝啬的女人,她会想尽一切办法举办聚集上流社会太太的聚会,目的在于促成丈夫职位上的晋升,最后提升自身在上流社会的地位。
关于《面纱》的意蕴解读
同 时上演 他 的作 品 。毛姆 文思 敏捷 , 剧本写 作进 展 速度 很快 , 于对 白的写作 技巧 使得 他后来 创作 的 精 小 说呈 现 出 于净 、 炼 的风 格 。毛 姆 博学 多 才 , 精 精
锁 》 写 了 由 于 英 语 不 佳 而 且 口吃 , 受 同 学 欺 描 常 侮 , 们往 往把该 作 品视作 少年 毛姆 成长过 程 中痛 人
苦记 忆 的真实记 录 。
毛姆 的写作 生 涯 始 于伦 敦 圣 托马 斯 医 院学 医 期间, 在繁 重 的医 学课 业 之 余 常 常偷 暇 写 作 , 初 起
刘小勤: 关于《 面纱》 的意蕴解读
国现代 文学 家格雷厄姆 、 格林称毛姆 为“ 位 向世 人 一 奉献 了伟 大作 品 的作 家 ” 。毛 姆 的 《 性 的枷 锁 》、 人 《 寻欢作乐 》 《 、 月亮 和六便 士 》 《 、 刀锋 》 著作 已经 等
晦气 ” 。但 是 凯 蒂 到 了 2 5岁还 单 身 未 嫁 , 面I 她 临 的 不仅是 时光 流逝 、 春 不再 的残 酷现 实 , 有 l 青 还 7 岁 的妹妹 已订 婚 的严 峻 形 势 , 而母 亲 “ 不 留情 地 毫 给这 个迟 迟 未 嫁 的女 儿 脸 色 看 ” 使 得 凯 蒂 在 糸 里再 也坐 不住 了 。细菌 学家 瓦尔 特仓促 、 涩 的表 羞
关 于《面 纱 》 意 蕴 解 读 的
刘 小 勤
( 昆明 医 学 院 人 文 学院 , 南 昆明 6 0 0 ) 云 5 50
摘
要 : 面纱》 《 是英 国作 家毛姆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 名为《 面纱》 意蕴 非常深 刻, , 借一 个看似 寻常的爱情故
《面纱》解析
《面纱》解析
《面纱》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凯蒂的成长历程,深入探讨了人性、爱情和婚姻等主题。
故事中,凯蒂由于年轻时的轻率,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随后在香港遇到英俊潇洒的查理,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然而,丈夫发现了他们的私情,为了惩罚凯蒂,决定带她去往中国的瘟疫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凯蒂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卑劣和无助,但也发现了生命中更为珍贵的东西。
小说中通过凯蒂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凯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女孩,但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却显得轻率和自私。
她渴望自由和爱情,但又在道德和责任面前犹豫不决。
她的矛盾和挣扎体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自私与无私的冲突。
此外,《面纱》也深刻地探讨了婚姻的主题。
在婚姻中,夫妻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和信任,但凯蒂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却充满了欺骗和冷漠。
凯蒂的丈夫为了惩罚她,不惜将她带到危险的地方,这种行为暴露了他内心的狭隘和自私。
而凯蒂则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幸福,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
小说中还通过描绘凯蒂与其他人的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凯蒂与查理之间的私情暴露了人性的欲望和冲动,但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责任和勇气。
凯蒂在与丈夫的较量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但她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和坚强。
她开始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不再轻率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和婚姻。
最后,《面纱》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现实。
只有在真正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毛姆《面纱》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
存 在 价 值 。
的东西……我有的仅仅是可爱漂亮 ,天性 活泼 。” 凯蒂 的
一 、 凯蒂 “内在性 ”的束缚和 “他者 ”身份的被塑造 言语 中透露 了当时 的英国社会 中男权 思维模 式在法律 和伦
波 伏 娃 用 “内在 性 ”来 描 述 女 性 的 性 别 特 征 。 “ 内 理观念 中的意 识形态 合法化 ,凯蒂及 她身边 的女孩 子都把
性 ” “他者 ” “超越性 ”,为 女权运动和 女性主 义流派 提 把幸福 生活寄托 于男人 ,一个杰 出的丈 夫 。另 外 ,对 于男
供 了扎实的理 论支撑 ,并引起 了巨大 的社 会反 响。存在 主 人的依赖 ,还体现 在凯 蒂母女们对 丈 夫、父亲 的态度 上,
义 女 性 主 义 把 波 伏 娃 的 《第 二 性 》 作 为 重 要 的 理 论 支 撑 , 她们 始 终把 丈 夫 、父 亲 当作 赚 钱 的工 具 ,供 她 们 吃喝 玩
所作 为 的生 存状态 。其外在表 现最直 观的就 是女性在 经济 “他者”身份 下。
上 、 文 化 上 对 男 性 的 依 赖 。 ” …从 凯 蒂 的 成 长 历 程 看 , 她
波 伏 娃 从 存 在 主 义 的 视 域 出 发 , 从 大 量 的 神 话 和 文 学
的 “内 在 性 ” 的 形 成 和 她 的家 庭 密 切 相 关 ,凯 蒂 从 小 就 是 作 品中悉心捕捉 男性 意识 的蛛 丝马迹 ,对人类 文 明做 了深 一 个 美 人 ,且 活 泼 又 可 爱 ,而 这 先 天 的 资 本 在 她 那 虚 荣 又 刻 的梳 理 ,她 指 出 : “定 义 和 区 分 女 人 的 参 照 物 是 男 人 ,
的可 行 性 路 径 和 方 法 。无 疑 , 毛 姆 小 说 《面 纱 》 中 女 主 人 原因 ,还 有父权 制文化 对女性 的束缚 。在 以往 的历 史中 ,
面纱(课堂PPT)
• 他的小说机智、幽默,不时流露出对某些 社会现象的讥讽。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 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过女王授予 他“荣誉侍从”的称号。
The Painted Veil 面纱
.
1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1874—1965,British novelist,playwright. • 生于巴黎,曾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的国王
学校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后到伦敦圣托马 斯医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毛姆 自1927年起定居于法国南部,直至1965年 在那里逝世。
凯蒂回到香港,查尔斯让太太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又和查尔斯重新上了一次床,凯蒂为 此极端嫌弃自己,匆匆料理一切后,她回到伦敦,此时她母亲已去世,她就随着父亲一e Death Of A Mad Dog
挽歌
Good people all, of every sort, Give ear unto my song; And if you find it wondrous short, It cannot hold you long.
Around from all the neighboring streets The wondering neighbors ran, And swore the dog had lost its wits To bite so good a man.
The wound it seemed both sore and sad To every Christian eye; And while they swore the dog was mad, They swore the man would die.
面纱的正确打开方式
面纱的正确打开方式【整理】
掀头纱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实则含义丰富。
新郎们在掀头纱时要注意啦。
下面我们就好好说说头纱的来源,含义以及掀头纱的正确动作。
新郎新娘们要好还看看。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
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
新郎为新娘披上头纱,象征祈福与保佑,头纱直到整个仪式结束才被新郎揭开,意味着结为合法夫妻。
蒙上头纱掩盖容颜,也是让新郎意识到他爱的和守护的是新娘内在的美,而绝非是外在,姣好的容颜会随岁月老去,而爱却持久一生,只增不减。
仪式中的最重要的时刻-掀头纱
新郎在为新娘掀头纱的时候,很容易一下子把动作做完,因此优雅的场面更需要轻缓的动作配合.掀开头纱时,新娘和新郎两人不要离的太远,要自然的靠近.新娘的双腿应稍微前后分开,微微屈膝,头部尽量与新郎胸部持平.新郎缓缓把纱掀起的过程中,新娘仍然把持膝盖微曲的状态,目光依旧向下看,不要急于抬头.新娘应注意屈膝时臀部不要突出.这时若两人距离过大,动作会显得不自然.新郎应注意站立的位置,心中默数1,2,3,然后慢慢把头纱掀起放在新娘头后部.待新郎帮助新娘整理好头纱,新娘缓缓起身站直,微笑面对大家.
看了以上的头纱含义及掀头纱的正确动作,新郎新娘们要细心体会。
关于《面纱》的意蕴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lication of "The Painted
Veil"
作者: 刘小勤
作者机构: 昆明医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版物刊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6-12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面纱;意蕴;解读
摘要:�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作品之一。
小说名为《面纱》,意蕴非常深刻,借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的讲述,作者运用细腻、冷静的笔触展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巧妙地运用第三人物的评述促使男女主人公彼此重新审视,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婚姻、爱情的幻像,更揭示了人性内心深处的面纱。
在经历了爱情、背叛与死亡的多重磨砺之后,女主人公最终走上自立的女性精神的觉醒之途。
试论毛姆《面纱》中“面纱”的三重意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试论毛姆《面纱》中“面纱”的三重意义汪晶晶 上海大学摘 要:作为20世纪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毛姆以其细腻的笔法,冷静睿智的视角以及独到的切入点赢得了众多人的青睐。
其作品善于抓住人性的矛盾点,从人性的弱点进行的深入的剖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纱》作为毛姆最为争议性的小说,有人认为其为低配版的《包法利夫人》,也有人认为其描绘了一个在男权社会中不断找寻自我,不断成长的女性的故事。
但不置与否,毛姆对主人公细节的描写,以及对于其内心活动的剖析,彰显了作者对于生活思考的深度。
《面纱》讲述了吉蒂,一个无知、愚昧和肤浅的可怜女性在经历一连串的世事沉浮以后终于成长为一位为自己而活的独立女性。
至此她也终于明白能让女性永远安宁生活的不是依靠于哪位男性,也不是炽热一瞬的爱情,而是生活的粗粝且浑厚的内质。
本文将从爱情、亲情以及友情三个方面来论述吉蒂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揭开生活的面纱从而领悟生活的本质,以期给读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面纱;意义;本质作者简介:汪晶晶(1993-),女,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124-02毛姆是一位雅俗共赏的作家,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
出版了《刀锋》、《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等一系列的作品,不仅彰显其不俗的写作功底,也能从中窥探出毛姆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深度。
在面纱这部小说中,吉蒂在最初的时候由于其生长环境和后天的生活经历成为了一个盲目愚蠢肤浅且懦弱的“洋娃娃”,为了胜过多丽丝,在没有了解沃尔特.费恩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答应了他的求婚,而婚后因为两人性格的差异,吉蒂和丈夫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而也由于此,她掉入了唐生的爱情陷阱,就在她以为她找到所谓的炽热真诚的爱情的时候,生活却给了她重重一击。
而后在经历了情人的背叛,丈夫的逝世,母亲的离去和在修道院里的修女生活的一系列的变故以后,吉蒂终于知道了生活的真谛。
面纱ppt课件
故事简介
凯蒂是个漂亮而虚荣的女孩,择婿多年,但到了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家 里人也是对她冷嘲热讽,眼看就要变成老处女了。这时,一位在香港工作的细学 家瓦尔特·费恩向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凯蒂慌不择路地嫁给了他,并随他一起赴 香港。但是,婚后凯蒂发现瓦尔特毫无魅力可言,是一个非常保守、冷漠、自制的 男人。就在她对瓦尔特越来越厌倦的时候,英俊潇洒的助理布政司查尔斯·唐生出 现在她面前,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频频幽会。某次,他们在凯蒂家中午幽会时,被 瓦尔特发现了。但瓦尔特不揭穿也不声张,而是申请去内地瘟疫流行的“湄潭 府”,要凯蒂随他同往。事到如今,凯蒂只好向丈夫摊牌,她嫁给他是个错误,而 此时她全心全意爱的是查尔斯,她要和瓦尔特离婚然后嫁给查尔斯 ,凯蒂原以为 查尔斯也会像她那样,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她结婚,但查斯一心只想到自己的前途, 不愿与妻子离婚,并明确对凯蒂说:“一个男人深深爱一个女人,并非意味着他就 希望下半辈子和她共同度过。”
3. 结局:电影则完全和小说划清界限,用温情取代了冷漠。 4. 主题:影片着重表现的是一个唯美凄凉的爱情故事 ,而小说则表现了一
个女人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成长。正如小说中所说, "或许所有她做过的错 事蠢事,所有她经受的磨难,并不全是毫无意义的——那将是一条通往
安宁的路。"
关于一个女人的自我成长
▪ 家庭关系背景:母亲虚荣、冷漠、自私,父亲长期屈居母亲的统治之下,在 家唯一的作用是提供经济来源。
一.影片开端就预示着这是一个与小说不同 的故事
二.对人物、情节、主题的不同安排
1. 人物角色:小说和电影共有几个配角:余团长、威廷顿和修女。小说里 的配角,大都是在凯蒂周围出现,似乎只是为了突出凯蒂的个性而出现 的陪衬。影片对国民党军官余团长的戏份有所增加,并且增加了受过西 方先进教育的年轻军医、一脸横肉的中国军阀以及韦丁顿安排在凯蒂身 边善良忠厚的守卫这三个人物,反映出了导演看待中国的眼光趋于理性 和客观。
《面纱》:撩开爱与恨的面纱by 寒烈
--------------------------------------------书籍制作:蘑菇社区社区地址:--------------------------------------------秋天的雨整理正文得朋友相邀,参加电影首映,内心有小小的雀跃和期待。
原想做些功课的,可是琐事缠身,又怕先入为主,索性做一只空盏,空空如也的去,装得满满的回。
说实话,自结婚生子,便再没有走进电影院,正经坐下来看过一场电影。
便是出门,都要拖家带口,有老公儿子左右护法。
终于,在这个冬至夜里,抛下家里的大熊小熊,出门,看电影去!去得有些晚了,首映式酒会已近尾声,有风韵气质俱佳的外国老太太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打招呼,可以入场了。
事后才知道,这个矮小精干的外国老太太,竟然是华纳中国区总裁艾伦女士。
我对老公说,倘使我老了,有她一半的优雅美丽纤细,我已知足。
当然,这是后话。
上海博物馆这座小小放映厅的帷幕缓缓拉开,在镜头唯美舒缓的推进中,影片那种精致又仿佛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的画面,便似是淡彩水墨写意山水画一般,映入了我的眼帘,让人有说不出的舒服,鼓噪的心,就此静了下来。
镜头一转,在爱德华?诺顿严肃得近乎麻木的脸庞以及娜奥米?沃兹美丽却不快不耐的容颜中,以倒插叙的手法,交代前因后果。
故事发生的时间,设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战刚刚结束,二战尚未开始,中国处在军阀割据,动荡缭乱之中。
他们在偏远的中国乡间,在青山绿水的背景里前行。
随着颠簸的行程渐远渐荒,她的表情越见烦乱,回忆也潮水般汹涌而来,让她无力抵挡。
她是伦敦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小女儿,并不被母亲期许,家人对她失望。
他是严肃拘谨刻板无趣的细菌学专家,除了对自己工作的那份热情,便不善辞令。
他受邀到她家中做客,对她一见钟情,发起追求。
她原无意于他,可是听见母亲仿佛松了一口气,又仿佛以她为耻的口吻与人讲电话,她浑身的血液都为之凝结,只想早日摆脱这枷锁一样桎梏着她的家庭和人生。
郎朗的钢琴声在她心绪思潮烦乱如麻的时候想起,跳跃而沉重。
面纱制作方法
面纱制作方法
面纱是一种常见的面部保护用品,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入口鼻,保护我们的呼吸道健康。
面纱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准备好所需材料。
制作面纱所需的材料包括:纯棉布、橡皮筋、剪刀、针线等。
建议选择纯棉布,因为它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非常适合用于制作面纱。
接下来,根据自己的面部尺寸,将纯棉布剪成合适的大小。
一般来说,成人的面纱大小为20cm*15cm左右,儿童的面纱大小则根据年龄大小而定。
剪好布料后,将两片布料重叠在一起,然后用针线将两片布料缝在一起,留下一条边未缝合。
接着,将橡皮筋插入未缝合的边缘中。
将橡皮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面纱的两侧,然后将未缝合的边缘缝合起来,使橡皮筋被夹在布料中间,形成一个口罩的形状。
检查一下面纱的质量。
检查面纱的缝合是否牢固,橡皮筋是否固定,是否有松动的地方。
如果有问题,及时修补。
总的来说,制作面纱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即可。
制作好的面纱可以重复使用,但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以保证面纱的卫生和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制作面纱的方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面纱的技巧
面纱的技巧
面纱的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装配:正确的装配是确保面罩能够有效保护您的脸和口鼻的关键。
确保鼻夹密封不漏气,并使用正确尺寸的面罩。
2. 佩戴:佩戴面罩时,应仔细调整以确保紧密贴合脸部。
确保拉下下巴下的绳子,以确保面罩不会移动或摇晃。
3. 适应:尽可能适应任何环境,不要让自己处于危险的情况中。
避免控制区域,保持清洁和卫生。
4. 清洗:在使用或存储面罩之前,请仔细清洁面罩。
使用建议的清洁剂或肥皂和水进行清洁,并在干燥时放置在干燥处。
5. 替换:根据制造商的建议定期更换面罩。
如果面罩损坏或变形,应立即替换。
《面纱》读后感2000字
《面纱》读后感2000字导读:读书笔记《面纱》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面纱》读后感2000字: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说。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摩赛特·毛姆的作品,是以前比我年长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女孩最值得读的书”,直到上一星期我才想起来读它。
我是一个不怎么读书的人,本学期我只读过两本书,如果你是个爱读书的人,那我要向你学习;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不爱读书,那我建议你从情节更有趣的书读起,当你已经感受到了读书的快感,你就可以读一些更深层次的书,比如我这学期开始读了一本《暗杀大师》,它能帮助我习惯读书的感觉,让我可以过渡到对我来说更难理解的书目。
但最主要的是要读完,只单单翻几页是感受不到著作的伟大的。
很明显,读书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只有亲身经历过你才能感受到。
回到书中的内容,书中对于“面纱”的解释是广义的,从我的理解,第一层面纱就是故事一开始凯蒂和汤森的婚外情。
凯蒂冲动之下嫁给了沃尔特,却因为太过仓促,凯蒂并不了解自己的未婚夫,就连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嫁给沃尔特的原因,所以她更是想不到婚姻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各种不和谐。
凯蒂热情浪漫,沃尔特沉默寡言;凯蒂渴望幽默风趣,沃尔特生性腼腆无趣。
凯蒂喜欢有风度有魅力的绅士,沃尔特长相一般不通人情,他显然完全不符合凯蒂的期望,所以凯蒂对他没有一点爱。
但是作为他的妻子,她要勉强自己被他爱着,陪着他做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假装对他的生活充满兴致。
这便是凯蒂为自己蒙上的一层面纱,也是接下来种种不幸的开端。
第二层面纱来自于汤森,他在凯蒂的眼里是一个完美的情人,英俊绅士充满热情,事业很成功,而且也十分疼爱凯蒂,在他的眼里凯蒂看到了未来。
然而他的表相却只是对他实质的一种讽刺,他爱慕虚荣,花言巧语,所谓的成功乃是依靠妻子得来的,他成天只顾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精致打扮上,从而用它来吸引女孩子,成为沾花惹草的资本。
读书之《面纱》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读书之《面纱》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有一次跟宿舍老大聊天,老大说,他最近翻译的一本书出版了,叫做面纱。
我当时不是很在意,因为在宿舍的时候,老大就经常拿着英文文稿,在慢慢的翻译;除此之外,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足球了。
老大能在6人宿舍狭小的空间里,连续颠球500个,对于不会颠球的我来说,简直奉他为偶像。
第一次读毛姆的小说,是年初坐火车时读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完之后很喜欢,也非常感谢推荐我读这本书的人;当然还推荐了《刀锋》(我还没买),但是手里却有《面纱》——09年1月1号,那天有一个晚会,据说晚会上要准备一些礼物,对于我这样不擅长也不喜欢交际却喜欢看书的人来说,只能买书当做礼物了。
那天在第三极逛了逛,随便买了两本书,而后就看到这本《面纱》了,倒不是别的吸引了我,只因为不小心看到翻译者居然是老大,想到在宿舍时,他在琢磨是不是应该把hold翻译成“把持”、那个句子翻译出来后有“把持不住”的字样时,我们就取笑“把持不住”这个短语...那样的日子真的很快乐。
买《面纱》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去读它,甚至担心像蔡康永《丢书》(《有一天啊宝宝》)里说的那样:“‘得到的时候,好珍惜喔...’翻着某些书,心里还是忍不住会这样想,然后,默默地把它放到标志着‘不要’的箱子里”,还好这样的担心终于纯属多余——自从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见识了毛姆的尖酸刻薄却睿智犀利的笔调后,就一直想再读读他的小说。
《面纱》没有让我失望。
从开篇的激情,到瓦尔特的出招,以及凯蒂在瓦尔特的引导下最终发现查尔斯的自私且愚蠢的嘴脸,正如作者在序言里说的,这是一部偏重情节的小说。
直到新生活——可怕的、赴瘟疫区拯救灾难的新生活开始,瓦尔特从开篇的“懦弱”形象慢慢变得“伟大”(略微带着一点儿自己惩罚自己的倾向),同时凯蒂以自己的行动拯救她自己以及希望拯救瓦尔特,并从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得乐趣,获得新生,到最后瓦尔特在得知凯蒂怀孕且孩子的父亲有极大的可能不是他的时候,他还是那样的爱她,希望她离开瘟疫区,回到安全区去时,随着情节的发展,瓦尔特的形象也慢慢完整起来,最终在他感染了瘟疫于临死前掉了一句书袋(“死的却是狗”——戈德-史密斯《挽歌》,一个好心人在城里养了一只狗。
对比契诃夫《面纱》和毛姆《跳来跳去的女人》小说异同
对比契诃夫《面纱》和毛姆《跳来跳去的女人》小说异同摘要:毛姆和契诃夫都是著名的文坛作家,在所有俄国作家中,契诃夫在精神上更接近毛姆,契诃夫的作品对毛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点在他们各自关于婚姻的作品《面纱》和《跳来跳去的女人》中,得到了体现。
本文共分以下几章:第一章简介两位作者;第二章是《面纱》和《跳来跳去的女人》简介;第三章是对比《面纱》和《跳来跳去的女人》之间的相似之处;第四章对比《面纱》和《跳来跳去的女人》的不同之处;第五章为结语。
关键词:《面纱》;《跳来跳去的女人》;对比第一章两位作者简介契诃夫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契诃夫生活在一个动荡黑暗的年代,资本主义横行,民生哀怨却不敢言,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契诃夫仍然坚持本心,在其短暂的一生追求高尚的人格。
他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的短篇小说和戏剧,有着“短篇小说巨匠”称号,他的小说或轻松愉快、或悲喜交加,旨在揭露人性的丑恶、憧憬美好的未来。
契诃夫创作小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品故事,引起了青年作家的共鸣;第二阶段契诃夫执着于探寻文章的“中心思想”,挖掘隐藏在生活中的艺术魅力。
本文所设计的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便是于此时现世;第三阶段是契诃夫创作的顶峰时代,这时他的作品日渐完善,真实又打动人心。
总体来说,契诃夫笔下小说的结构紧凑、框架完整,通常以人物为点,时间为线展开全文的布局,主题明确,情节少有大起大落,但胜在文笔简单明郎、娓娓道来,内容扣人心弦。
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毛姆由于儿童时期便成了孤儿,致使他后来的性格敏感、孤僻,对他的创作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毛姆作为一名跨世纪作家,带着19世纪的传统进入到20世纪的现在,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他不断探索,追求人生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讲述了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在这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男女主人公在一个置于死地而复生的爱情传奇中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
这段婚姻,开始的毫无意义。
7年前,吉蒂还是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一个待嫁少女,没有尝试过爱情,只因为妈妈的一句“吉蒂?我对她已经绝望了”而仓促决定嫁给沉默刻板的医学博士沃特·费恩,并跟随沃特远渡重洋来到上海。
沃特对吉蒂可谓一见钟情,但他的不解风情,古板守旧和吉蒂向往的浪漫爱情根本背道而驰,甚至新婚之夜的第一次都是那么程式化,让人了无情趣。
查理的出现给吉蒂不咸不淡的生活增添了一道诱人的甜点,压抑的激情终于迸发。
沃特知道后,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报复吉蒂,他冷冷地对吉蒂说:“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傻!”,并强迫妻子随自己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霍乱疫区工作。
面对丈夫的爱理不理和漠不关心,吉蒂几次试图求助于查理,却终于发现查理不过是个习惯了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
其实我想,从一开始,沃特就知道吉蒂是不爱他的,但是他固执地以为自己的一厢情愿终究会换来妻子的爱情。
正如他对吉蒂所说的:我知道你不爱我;知道你只是个被宠坏的女孩;知道你只是为了逃开家才嫁给我...但我以为在我做出那些努力后你会多少爱上我,可是我错了。
当你听到他压抑着愤怒对吉蒂说的这些话时你就会知道他是因为爱她而不想打开那扇门。
发现妻子偷情,沃特只是转动了门把手, 然后留下给妻子的礼物离开, 没有破门而入。
电影甚至没有让我们看到在门外时这个男人难过或愤怒的脸。
一个男人要怀着怎样的心情压抑自己不去打开那扇门?如果不是他太过厌恶这一切就是他太爱她而不想让自己绝望。
也许吉蒂并没有错,她也曾试图去爱这个有些笨拙和无趣的男人。
所以才执意结婚,以为日久就会有爱。
可其实爱情没那么伟大,也要天时,地利,人和才会有恰如其分的结局。
他努力讨好的举动在她眼里是索然无味,彼此努力寻找的都是对方所缺,没有人看到那些确实的存在。
于是她轻易投进别人怀抱,以为是伟大的爱,却在最后狼狈收场。
终于,他决定用一次自杀式的旅行去惩罚这无计可施的关系。
惩罚太过爱的自己,和不够爱的对方。
不交流,不相视。
冷漠的残忍和隔世的绝地让她无所适从。
她负气的吃没有煮熟的蔬菜,是想惩罚对面的他,还是要得到关注?而沃特也沉默的将蔬菜吃下去,彼此伤害着,却又都无能为力。
最终,是陌生的瘟疫之地拯救了两个人。
疫区的生活艰苦乏味,沃特为了灾民疲于奔命,而吉蒂则每天无所事事。
偶然间看到的一具死于霍乱的尸体几乎让她精神崩溃。
吉蒂来到修道院,她看到修女对沃特的崇敬,看到那些孤儿纯真的笑容,她开始慢慢了解丈夫的工作和生活,也开始明白自己的自私和无用,于是,她决定留在修道院帮助修女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付出爱的过程中,吉蒂终于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内心的真爱,可是沃特却始终不肯摘下“冷酷”的面纱。
一个夜晚,吉蒂鼓足勇气对沃特说:“我不是你想象中那个完美的女人,我喜欢弹琴,喜欢跳舞,喜欢看戏,可是我从来不装模作样!而你,只会带我去威尼斯画廊看那些乏味的画展,或者夸夸其谈什么水利灌输之类的无聊话题。
”沃特第一次开始沉思。
是的!如果这婚姻有错,并不是吉蒂一个人的错!如果一定要惩罚,这惩罚也已足够!“你说的对!我们不该一直在对方身上寻找对方没有的东西!”沃特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人都如此,在陌生的环境里容易害怕,本能的想要亲近熟悉的人。
正是这样,一直戴着面纱的吉蒂才开始愿意去观察,去了解。
才发现之前那个古板沉闷的丈夫是如此道德高尚,让人敬仰。
而煎熬里的沃特,也在那首熟悉的钢琴曲里发现,恨之浓烈都只缘于更深的爱。
于是旧有过往在这陌生的地方都渐渐死了,新的希望随爱衍生。
“爱并不盲目,没有爱在盲目”。
揭开面纱,人们终于发现真实的自己,看到真实的内心,找到真正的爱人!似乎一切开始向着幸福的方向发展!一个激情澎湃的夜晚后不久,吉蒂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忍不住痛哭失声,原本兴奋的沃特问:“告诉我,吉蒂,我是孩子的父亲吗?”“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对不起,沃特!”沃特温柔地捧着妻子的脸:“没关系,这不重要了!”是的!有真爱已经足够!还有什么比爱更重要吗?在这里,哀莫大于心死;幸莫过于真爱。
人,有时可以与自己不爱的人生活一辈子;人,有时竟愚蠢到可以忽视近在咫尺的真爱。
各态人生和各态的爱情,也许就是饱涵这么多错位和遗憾,才有那么多值得书写的地方。
有爱之处,就不需要原谅和忘却。
一个修道院长在片中谈及了她“宗教意义”上的爱与责任,那或许是历年体验得出的爱的理解和真谛,放之四海亦皆准,或许也并不是。
可是爱情刚刚开始,命运却为它画上句号!沃特得了霍乱,在片尾迅速的死去。
美好的可能却是一开始就已来不及。
可也正因为这缺憾,来之不易的爱情才得以永存。
“开始在你来之前结束在你走后”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 我爱你已久)Jamais je ne t'oublierai (永不能忘)”歌声响起,我终于忍不住落泪!这份爱,只恨相知太晚!影片结尾,吉蒂带着小沃特再次来到当年沃特向她求婚的花店,看着娇艳盛开的玫瑰,吉蒂想起7年前沃特的话“玫瑰在一周内就会枯萎”。
可是,有什么关系呢?爱情也许终将枯萎,但曾经的美丽却会永恒,因为,“爱恋中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就是一生”!我时常在想,究竟什么叫做所谓的触及灵魂的爱情。
当吉蒂遇到了查理,她大概就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所以才会不惜一切的想要在一起。
然而,当谎言被拆穿,大抵留在心里的就只有酸楚吧。
但吉蒂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一直深爱着她的沃特还留在原地。
不论方式是否合理,他的真心都是不容怀疑的。
霍乱区的惨烈现状强烈地刺激着吉蒂的内心,而沃特在这般艰苦条件下的努力和认真又给了她灵魂上极大的冲击。
她于是开始反思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爱情开始渐渐在这样一颗几乎绝望的心灵中发芽。
可是沃特怀着惩罚的心理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呆板和所谓的漠不关心。
他其实一直都是爱着她的,他的爱只是那么默默的在远处凝视着她,没有言语的表达,却满满的荡在心里。
我以为,沃特带吉蒂来霍乱疫区时并没有指望她会爱上他,只是一种对彼此的惩罚,抑或换言之,是对彼此的救赎。
男女主人公正是在这时迸发出了新的爱情。
吉蒂从对沃特的没有感觉到为他高尚的品格所感动,而沃特则由当初的一见钟情转化为对吉蒂真实心理和人格的理解与支持。
真爱在这个时候才开始。
事实上,吉蒂在整个事件的变革中并不仅仅完成了对爱情的领悟,更是实现了内心的成熟和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她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女逐渐成长为内心坚强成熟的女人。
而沃特则以一种近乎于自我毁灭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更是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这其实也正是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
两个内心都极度压抑和空虚的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可是,爱到分离才相遇。
沃特染上霍乱,两颗刚刚在一起的心却注定要永远分离。
当一抔抔黄土落下,沃特将长眠于这片陌生的国土下时,吉蒂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收拾起行囊重归英伦?我始终记得她抱着沃特留下的手稿痛哭的情景,这个她曾经因为不理解而有些厌恶的爱人在她刚刚决定要好好珍惜时却永远离开。
而我以为这恰是人生最大的悲痛,曾经拥有的不懂得珍惜,终于想要好好珍惜时却要永远的失去了。
这相较于失去后才幡然悔悟更为深刻,因为毕竟曾有了希望。
但这种失去又是幸福的,因为逝者和生者都保留了纯真的爱在彼此心中。
若干年后,吉蒂在伦敦街头偶遇查理,面对后者的挑衅,她坚定回绝。
是什么给了她勇气?是爱,来自那片遥远的陌生的土地。
因为有爱,所以坚强的生活着。
写到这里我想对比一下中外爱情电影的不同。
中国人传统的爱情观是忠贞不渝,表现为生要同生,死要同死。
所以才有《孔雀东南飞》和《梁祝》里的双双殉情,仿佛只有以死亡的方式才能证明爱情的伟大。
而西方电影中,爱情中一方的死去却往往留给生者更大的活下去的勇气。
为了逝者,更要坚强的活下去,因为爱给了生者对过往的美好回忆,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就像《泰坦尼特号》里的杰克与罗斯,以及本片中的男女主人公。
事实上,影片的结局与书中有所不同。
原著的最后,吉蒂再次回到了情夫查理的身边。
这里无所谓哪个结局更好,只是书中的结局也许更具有现实性和讽刺意味。
但是电影毕竟要考虑市场的因素,这样的结局或多或少留给观者一些浪漫美好的回忆。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电影的结局让我更加坦然,而原著触及了我内心深处一直刻意回避的那部分感伤。
电影取名《面纱》,这是很有深意的。
开始时,男女主人公都戴着面纱来审视自己的爱情和爱情里的对方。
吉蒂一直试图在爱情里去寻找自己所追求的浪漫,而忽视了沃特的内在品质;而沃特在得知妻子偷情之后,也无法坦然面对自己对吉蒂的爱和她的转变。
事实上,在现实中,不只是对待爱情,对待人生也是如此。
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事物的外在,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别人。
当恍然大悟之时,便有如摘下那华丽的面纱,才清楚的看到这个世界。
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有那真正摘下面纱的一刻呢?影片中并没有恢宏大气的历史背景,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揪人情节,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忧伤,一份从容的精致。
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变化历程细腻真实,使每一位观众都切实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就像一曲悠扬的笛子,娓娓叙来。
这不得不让我感叹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的精彩演技。
影片以倒叙、插叙的方式展开,配以青山绿水的如诗画面和哀婉动听的民谣,让观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男女主人公的悲伤命运,并潸然泪下!刚来到梅潭府,沃特和吉蒂是互相仇恨的,在外界看来,他们是自愿来灾区救助的恩爱夫妻,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是一次自杀式的复仇行为。
那个时候,两人的个性都存在着不能原谅的缺陷,吉蒂娇生惯养、轻浮无知,沃特心胸狭窄、冷漠刻板。
两人的互相敌视使得影片前半部分张力十足,同时也为演员的才能展现提供了极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