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缓释制剂概况

合集下载

药剂学第十二章 缓释、控释制剂

药剂学第十二章 缓释、控释制剂

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缓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零级速度过程。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因素(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

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0.1mg/ml不适宜。

(3)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的,在机体内滞留时间长。

油、水分配系数小时,不易透过脂质膜,故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

(4)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制剂较好2.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24h<t1/2<1h不宜制成缓释制剂,t1/2>24h的药物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

(2)吸收:吸收的半衰期应控制3~4h的药物,否则不利于吸收。

(3)代谢:吸收前有代谢的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如要制成缓释制剂,需加入代谢的抑制剂。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1.药物选择(1)t1/2=2~8h适宜;12h<t1/2<1h,不适宜制成该类制剂。

(2)剂量很大、药效很激烈、溶解吸收很差、剂量需精密调节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2.设计要求(1)生物利用度:缓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120%(2)峰谷浓度比:稳定时,峰、谷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的制备
②微囊压制片,如将阿司匹林结晶, 采用乙基纤维素为载体进行微囊化,制 备微囊,再压制成片剂。本方法适于药 物含量高的情况。
③将药物制备成小丸,然后再压制成 片剂,最后包薄膜衣。
(3)胃内滞留片
胃内滞留片是指一类能滞留于胃液中, 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内的释放时间,改善 药物吸收的骨架片剂。它一般可在胃内 滞留时间达5~6h,具有骨架片释药的 特性。
由此可见,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或 表面积,可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
(一)溶出原理
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 ①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②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③控制药物粒子大小
(二)扩散原理
包括通过包衣膜扩散(药库型)和通 过聚合物骨架扩散(骨架型)两种情况。
1、水不溶性包衣膜
如乙基纤维素包衣的缓、控释制剂的 药物释放可用Fick第一定律来描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蚀性骨架片制备工艺
③热混合法 将药物与十六醇在60℃混合,团块用
玉米朊乙醇溶液制粒,此法得到的片剂 释放性能稳定。
不溶性骨架片
主要骨架材料为水不溶性材料。常 将骨架材料粉末与药物混合后直接压片。 含乙基纤维素时,常用乙醇为润湿剂, 按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
(2)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制备 ①将三种不同释药速度的颗粒混合后, 压片。
一般半衰期较短、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可设计每12小时给药一次,而半衰期较 长的或治疗指数宽的药物则可每24小时 服一次。
3、缓释、控释制剂的剂量计算
缓释、控释制剂一般采用与普通制 剂相同的日剂量,然后根据服药间隔时 间确定剂量。
也可采用药动学方法计算剂量,但 涉及因素很多,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12第十七章缓释、控释制剂

12第十七章缓释、控释制剂

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第一节概述一、定义1. 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中国药典定义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2.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部位和时间,故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控释制剂的范畴。

狭义的控释制剂则一般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释放药物的制剂。

中国药典定义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3. 迟释制剂(中国药典)系指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包括肠溶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和脉冲制剂等。

本章主要涉及口服缓释、控释、迟释制剂和靶向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涉及许多剂型:固体制剂中的片剂、胶囊剂等;液体制剂中的注射剂、混悬剂;气体制剂中的气雾剂等。

缓释、控释制剂涉及许多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眼部给药;腔道及粘膜给药等。

二、表述我国缓释制剂的英文名一般用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而控释制剂则用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国外缓释、控释制剂名称也不统一,有时也不严格区分,常用名有extended-release preparations,prolonged action preparations,repeat-action preparations,retard preparations,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

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

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是一种长效制剂,是通过药剂学设计来获得减慢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理屏障,药物依靠自由扩散、基本骨架的生物降解或溶蚀以及渗透压的作用突破屏障缓慢释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1]。

1.1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从性[2]:使用缓释、控释型口服药或注射药,则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1.2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缓释、控释药物制剂能在吸收位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1.3 释放缓慢,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之后缓释出有效成分,吸收也较恒定,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临床有效药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1.4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制剂由于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可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即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类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有3种释药类型:定速、定位、定时释药[3]。

2.1 定速释放技术: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口服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率与体内代谢速率相关。

定速释放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患者服药的顺从性。

可借助于改变片剂的几何形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迭层扩散骨架片、双凹形带孔包衣片、环形骨架片等。

药物剂型知识系列介绍(2)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药物剂型知识系列介绍(2)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子 宫 内 膜 充 血 ,体 内 血 液 重 新 分 布 ,引 起 大 脑 皮 层 相
对缺血所致。
4 赖氨酸阿司匹林致晕厥 夏青兰等 报 [4] 道一男 患 者,24 岁。 因 感 冒 发 热
就诊,使 用 赖 氨 酸 阿 司 匹 林 针 0.9g 加 生 理 盐 水 20ml缓慢静脉推注,在注射约半 小时后 患者 突然面 色 苍 白 、胸 闷 、恶 心 ,继 之 晕 厥 ,立 即 停 止 使 用 并 给 予
吸氧、心 电 监 护。 查 心 率 66 次/分,血 压 110/ 70mmHg,2小时后患者 清 醒,症 状 好 转。 因 患 者 发 热未退而改用双黄 连 静 滴 治 疗,第 2 天 患 者 体 温 正 常 ,无 不 适 。
5 吡拉西坦致晕厥 刘 国 庆 等 报 [5] 道 一 女 患 者,45 岁。 因 言 语 不
因感冒发热就诊使用赖氨酸阿司匹林针46加生理盐水58缓慢静脉推注在注射约半小时后患者突然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继之晕厥立即停止使用并给予吸氧心小时后患者清醒症状好转
《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 第33卷 第6期(总359)
39
=================================================
地尔硫卓 坦索罗辛
40
(总360)《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 第33卷 第6期
=================================================
6.3 控释片 见表3。
综上所述,我们使用缓、控释 制剂一 定要熟 悉其
商品名
补达秀 福乃得 美施康定 拜心通
息宁 瑞易宁 泰诺林
黄红梅等 报 [2] 道 一 男 患 者,21 岁。 因 低 热、咳 嗽 、盗 汗 、痰 中 少 量 带 血 1 周 入 院 。 既 往 体 健 。 胸 片 示:左 上 肺 结 核,给 予 HRS(异 烟 肼、利 福 平、链 霉 素)方 案 抗 结 核 治 疗,静 滴 10% 葡 萄 糖 500ml加 酚 磺乙胺1.5g,2次/天,用 药 第 3 天 在 静 脉 输 液 过 程 中病人起床小便,出 现 一 过 性 意 识 障 碍,跌 倒 在 地,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与实验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与实验
由于膜内外存在大的渗透压差,药 物通过释药小孔持续泵出,其流出量与 渗透进入膜内的水量相等。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四)渗透压原理
片芯中药物未完全溶解时,释药速率 按恒速进行,
当片芯中药物浓度逐渐低于饱和浓度, 释药速率也逐渐下降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五)离子交换作用
离子交换树脂可与荷正电或荷负电药 物结合形成不溶性聚合物(药物树脂)。
2、生物因素
(1)生物半衰期 通常口服缓释制剂的目的是要在较长
时间内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的有效范 围内,因此,药物必须以与其消除速度 相同的速度进入血液循环。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2、生物因素
半衰期短的,可设计制成缓释或控释 制剂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频率。
但半衰期很短(<1h)的药物,要维 持缓释作用,单位药量必须很大,故不 适宜制成缓释制剂。
药物树脂可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 或混悬剂供口服,在胃肠液中与内源性 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药物被交换而 释放。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 的因素 1、理化因素
(1)剂量大小 对口服给药系统的剂量大小有一个
上限,一般认为0.5~1.0g的单剂量是 常规制剂的最大剂量。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 和实验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17-1 概述
缓释制剂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系指药物在规定的溶剂中,按要求缓 慢地非恒速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 程)、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普通制剂 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 所延长的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和实验
③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流光溢彩15年——中国首个抗生素缓释制剂申嘉的辉煌之路

流光溢彩15年——中国首个抗生素缓释制剂申嘉的辉煌之路
验齐全 的研究室 。国家也充分重视相关 研究 ,在 “ 五” 七 期 间,第一 次将制剂课 题立为 国家科技攻关 项 目,并 由 侯惠 民领导研究该课题 。年轻 的侯 惠 民勇挑 重担 ,成 功 地 以亲水性凝 胶为控 释材料制得缓 释制剂 。这项 研究具 有工艺 简单 、易于生产 、药 物缓释性 能优 良、生物 利用 度高 、重 现性好 等优点 , 为我 国控释制 剂生产 开拓 了一 条简易 而有效 的方法 。
度超过细菌 M C时间的长短有 关 。如 B I 一内酰胺类抗 生 素 ,包括青霉 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 青霉烯 类 、氨 曲南 等均属 此类 。此类 抗生 素 的 C a m x相对不 重要 ,而药物 浓度 维持在 M C以上 的时间对预测杀 菌力更为重要 。时 I
如此 巨大 的成功仍未使 他满足 ,开拓 的领域越来 越 多 ,侯 惠 民越来 越感觉 到 国 内医药研 究发 展 的紧迫性 , 为 了更好地 同国际接轨 ,9 4年完成 “ 18 七五 ” 究课题 后 , 研 侯惠 民赴 日本北海道 大学药学 院进修 。 进 修期 间 ,侯惠 民进 一步掌握缓 控释剂 型技术等新 型医药工业 技术 ,并 以优异 的成绩赢 得 了导 师和 同仁 的 赞赏。进修 即将结 束时 , 日本 几大制 药巨头积极 接触侯

专 题 报 道

流光 溢彩1年 5
中国首个抗 生素缓释制剂 申嘉 的辉 煌之路
王 琛 琛
(上海 医药工业研 究院 上海
205 ) 000
跨人 2 1 0 0年 ,距我 国第 一个 抗 生素 缓释 制 剂—— 头孢氨苄缓释胶囊工业化生产已有 l 年 ,从 19 年起 , 5 95 以侯 惠民院士为代表 的广大科研 工作 者勇 于攀 登一座座 学术高峰 ,奋 勇拼搏 ,不仅填 补 了抗生 素缓控释领 域的 空 白, 以无数璀璨 的成果 , 中国的医药事业增添光彩 。 更 为 侯 惠民院士 2 0世纪 6 年代 在上海 医药 工业研究 院 0 即开始从事药学 研究工作 ,当时新 中国的医药研究受 各 种条件 的制 约 ,与 国外相 比还 处于起步 阶段。作为一 名 负责任的科研工作 人员 ,侯惠 民深知医药工业 是保 障人 民健康水 平 的重大 工程 ,他 同医工 院的研究 人员 一起 , 努力 为提高 国内医药 工业科技水 平夜 以继 日地工作 ,在 仪器 简陋 的不利 条件 下 ,开发成 功以膜剂为代 表 的新 型 制剂 ,向世界 展示 了中国药学研究者 的创新实力 。 2 0世 纪 8 0年代 ,国际 药 学研 究进 入 快 速发 展 期 , 由于 口服缓控 释制剂能 够减少用药频 率 ,避免或减 少 了 血药浓度 “ 谷”现象 ,更易 被患者 接受 ,并且 能够提 峰 高药物疗效及 安全性 ,逐渐成 为现代 药物制剂发展 的方 向, 成为研究 的热点。侯 惠民以前 瞻的眼光在 2 世纪 7 0 0 年代末就开始对 这一领域进行 了探索 。他 克服 困难利 用 有 限的资源组建 了科 研 队伍 ,筹 建 了仪器装 备 、动物试

缓释和控释制剂

缓释和控释制剂

2.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 缓释, 缓释,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 在普通制剂80%~120%的范围内. 的范围内. 在普通制剂 的范围内 若药物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宜设计 若药物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 服一次, 每12h服一次,若药物在结肠也有吸收, 服一次 若药物在结肠也有吸收, 则可考虑每24h服一次. 则可考虑每 服一次. 服一次 可通过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度控制适 宜的制剂释放速度和选用合适的材料保证 缓释,控释制剂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 缓释,控释制剂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
(2)既有缓释或控释部分,又有速释部分 )既有缓释或控释部分, 的剂量计算: 的剂量计算: DT=Di+Dm 缓释部分没有时滞, 缓释部分没有时滞,缓释部分为零级释放 时: DT=Di+Dm=X0 – CVkTmax + CVktd 缓释部分没有时滞, 缓释部分没有时滞,缓释部分为一级释放 时: DT=(X0 –DmkrlTmax) +kCV/krl ( 近似计算: 近似计算: DT=Di+Dm=X0+ X0ktd= X0[1+ (0.693/t1/2)td ]
(五)离子交换作用
由水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树酯, 由水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树酯,其聚合物链 的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 的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药物可结合于树脂 上.当带有适当电荷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接触 通过交换将药物游离释放出来. 时,通过交换将药物游离释放出来. 树脂+—药物 + X药物 树脂- —药物 + Y+ 药物 树脂+—X- + 药物树脂- -—Y+ + 药物+

对抗生素类药物缓控释制剂的探讨

对抗生素类药物缓控释制剂的探讨

对抗生素类药物缓控释制剂的认识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郭作兵随着药效学、药动学的研究深入将抗生素类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及有时间依赖又具有浓度依赖的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如β一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TMP/SMZ 等。

本类抗生素到达临界浓度后,再加大浓度杀菌作用并不增加,药物进入菌体停留时间短,多无PAE,浓度降至<MIC,细菌恢复生长。

因而抗生素需要持续长时间保持>MIC浓度,才能杀灭细菌。

这类抗生素的PD参数为T>MIC,其超越MIC或MBC的时程,随致病菌敏感性不同有所差异。

>MIC时间至少是给药间隙的40-50%或60-70%,最好是85%以上,可达临床细菌学治愈。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和甲硝唑等。

它们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并表现持续长久的药效及PAE及PALE与PA—SME(抑菌浓度下的抗生素后效应)。

体外抗菌试验、动物感染模型与人体试验均显示其PK/PD 的模型的PD参数为Cmax/MIC与AUC24/MIC,均可使细菌清除并能预防治疗中耐药菌产生。

对于此类药物,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加大剂量。

抗生素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其缓释制剂如同其他药物一样,已经有头孢氨苄、头孢克罗、环丙沙星、阿昔洛韦、克拉霉素上市,也有大量品种处于开发研究的不同阶段,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类药物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最初更多的局限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美国先后开始研制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的缓释制剂,例如日本Shionogi公司研制的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美国Lilly公司开发的头孢克洛缓释片、美国AbboR公司研制的克拉霉素缓释片等。

这类制剂延长了体内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杀菌活性,而且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

而在我国,研究抗生素类药物缓释制剂则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率先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个抗生素缓释制剂——头孢氨苄缓释胶囊,随后又开发了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缓释制剂的研发策略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缓释制剂的研发策略

发布日期20040809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标题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缓释制剂的研发策略作者文宇部门正文内容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缓释制剂的研发策略审评三部医学组文宇随着制剂剂型的日益发展,缓释制剂成为国内外制药企业开发的热点之一。

就抗生素领域而言,美国FDA已经于2002年12月13日批准德国拜尔公司的环丙沙星缓释片500mg(商品名:Cipro XR,通用名:ciprofloxacinextended-release tablets)上市,【用法用量】与【适应证】为“口服500mg每日一次共3天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2003年8月27日又批准该公司的环丙沙星缓释片1g规格产品上市(适应证和用法用量均与CiproXR 500mg不同)。

目前国内不乏申请进行临床研究的抗生素缓释制剂。

在审评国内申报的这类品种时发现,国内企业大多并未对国外所批准的这类制剂进行较为深入的调研,不了解这类制剂开发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现以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德国拜尔公司的环丙沙星缓释片500mg为例谈谈我们对此的认识。

在进行讨论前首先声明如下:以下引用信息均为国外相关网站公开发表的信息,不含任何申报资料内容。

一、德国拜尔公司对环丙沙星缓释片的研发过程与FDA的审评(一)研发背景环丙沙星是一合成的广谱氟诺酮类抗生素。

在缓释片申报前美国FDA 已经批准的拜尔公司的环丙沙星制剂(商品名均为Cipro?)见表1。

Cipro XR是一个新片剂的申请,该新剂型每日服用一次。

表1NDA申请编号产品申请人FDA批准日期NDA# 19-537环丙沙星片Bayer1987-10-22NDA# 19-8471%环丙沙星注射液(静脉)Bayer1990-12-26NDA# 19-8575%环丙沙星葡萄糖注射液Bayer1990-12-26NDA# 19-8580.9%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Bayer1990-12-26NDA# 20-780环丙沙星口服混悬液Bayer1997-9-26(二)药学特点Cipro XR是一双层薄膜衣片:——含有速释(immediate release)和控释(controlled release)两层。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缓释、控释制剂中国药科大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缓释、控释制剂中国药科大
CPU
6
第一节
一、基本定义
概述
1. 缓释制剂 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
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一般为一级释药过程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 extended-release ~, prolonged action ~, repeat-action ~, retarted ~)
AUC评价
2.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 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其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没有明显的差异。
CPU
41
3. 生物等效性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动物(Beagle狗)→人类(健康、自愿) 2)参比制剂:同类公认高质量制剂 3)分析方法要求:专属、准确、精密、灵敏
2)制粒:制粒方法(干法和湿法等)、机械(挤出和离 心等)、粒子密度、外观、大小及分布等。
3)压片:压片机械(单冲和旋转、高速等)、压力大小、 形状等。
CPU
32
2. 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片剂胃中崩解→颗粒(微囊)缓控释(类似缓控释胶囊)
三种制备方法
不同释药速度颗粒 微囊 压片 缓控释小丸 压片
CPU
24
第三节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 药物理化因素
1)剂量(0.5~1.0g) 2)pKa、解离度、溶解度(一般应>0.01mg/ml) 弱酸弱碱型药物,分子型更易吸收,胃肠道吸收存在差异 溶解度过低,溶出、吸收过慢,起效愈慢,疗效愈差(生物 利用度愈低) 溶解度过低的药物,可先增加其溶出速度(微粉化、固体分 散体、包合物等)
主要类型:微孔膜包衣(不溶性聚合物+致孔剂) 膜控释小片和小丸→灌胶囊 肠溶膜控释片

缓释与控释制剂

缓释与控释制剂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关注度提高 ,缓释与控释制剂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缓释与控释制剂提供了更多 的可能性,如纳米技术、3D打印技术等。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缓释与控释制剂的 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也需要适应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法规和市场环境。
05
缓释与控释制剂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挑战
药物释放速度控制
如何实现药物的恒速释放,避免 突释或释放不完全,是缓释与控 释制剂技术的重要挑战。
药物稳定性问题
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对制剂的 释放效果和药物的有效期有重要 影响,需要解决药物在制剂中的 化学稳定性问题。
生产工艺的优化
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制剂的均匀 性和一致性问题,以确保制剂的 质量和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
新材料的研发
寻找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以提高药物的缓释和控 释效果。
新技术的应用
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制 剂,提高制剂的质量和 效果。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开发个性化的缓释与控 释制剂,以满足不同患 者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缓释制剂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神经性疼痛治疗
通过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有效治疗神经性疼痛。
其他领域
免疫系统疾病治疗
利用缓释与控释制剂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
通过控释技术平稳释放药物,调节内分泌系 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利用缓释制剂减轻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粘膜用缓释与控释制剂
通过粘膜给药的缓释与控释制剂,如鼻腔、 口腔、眼部、直肠等给药途径。

缓释和控释制剂

缓释和控释制剂
高血压治疗
通过缓释和控释技术,药物可以缓慢释放,保持心脏血氧供应,如硝酸甘油等。
心绞痛治疗
这类药物需要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以避免心律失常的反复发作,如β受体阻滞剂等。
抗心律失常药
抗抑郁药
01
缓释和控释制剂能够减少药物峰谷波动,提高患者依从性,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抗焦虑药
02
通过缓释和控释技术,药物可以缓慢释放,减轻焦虑症状,如苯二氮䓬类等。
镇痛药
这类药物需要模拟人体自然分泌节律,缓释和控释制剂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如糖皮质激素等。
激素类药物
通过缓释和控释技术,抗肿瘤药物可以持续作用于肿瘤组织,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抗肿瘤药
06
CHAPTER
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挑战与前景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缓释和控释制剂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需求,如根据患者的基因、生理特征等定制药物释放曲线。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亲水性凝胶为骨架的缓释制剂得到发展,此类制剂遇水膨胀后形成凝胶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
中期缓释制剂
现代缓释制剂结合了多种技术,如微囊化、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以达到更精确的药物释放控制。
现代缓释制剂
降低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具有较大的胃肠道副作用,缓释制剂能够减少血药浓度波动,降低副作用风险。的血药浓度以控制癫痫发作,如丙戊酸钠等。
抗生素
缓释和控释制剂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如氟喹诺酮类等。
抗病毒药物
通过缓释和控释技术,药物可以在感染部位维持有效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如奥司他韦等。
缓释和控释制剂能够减少镇痛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根据临床需求和用药目的,设计合理的药物释放速率、剂量和给药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