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之比较——对苏州市金光村改革的反思
最新-浅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精品
浅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1文章标题:浅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30多年,韩国为解决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和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开展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的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这一运动早已跨出国界,受到联合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有130多个国家先后前去访问、学习、考察和取经。
分析和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背景韩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多山国家,人均耕地仅有06亩。
上个世纪中叶,处于日本30年的殖民统治和3年朝鲜战争之后的韩国,千疮百孔,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广大农村尤其贫穷。
“住草房,点油灯,吃两顿饭”,是整个60年代韩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全国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只有20的农户通电,5万个自然村只有60通汽车。
1962年,韩国人均仅为82美元,农业增加值占的4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总人口的63。
1962-1971年,韩国政府连续实施了两个经济发展的5年计划,确立了出口导向的战略,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却造成了工农、城乡发展严重失调的局面。
这期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其中农业部门的年均增长率只有37,非农业部门则高达179。
乡村部门的低就业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增长率,导致了城乡之间巨大收入差距的存在。
1969年,韩国农户的家庭收入只是城市工薪阶层家庭收入的65,致使农村人口大批外流,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70年开始,朴正熙领导的韩国政府启动了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新村运动的10年是以“三农”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后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各条战线。
新村运动通过改变农村面貌,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培养勤勉、自助、协同、奉献的新农民来促进农村综合发展。
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的比较研究
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的比较研究作者:樊瑛华李秀珍来源:《人文杂志》2008年第03期内容提要中韩农村建设的农情背景有一定同质性,都面临人多地少的农情,进行新村建设皆属现代化发展问题。
中国新农村建设20字蓝图表明其经济社会全面建设的概念,同韩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伦理道德提升并重,内涵颇多共同之处。
深层原因在二者具有大致相同的理论思路和内涵结构。
中国在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确立整套反哺思想和机制,与韩国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运作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就具有普遍性价值,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村运动三农问题〔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3-0092-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地推进,但在操作层面上仍有很多具体的事情怎么做尚不明朗,借鉴国外在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无疑很有意义。
韩国政府针对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从1970年起重视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
同年4月,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村运动”,将“所有的村庄都能从落后的停滞的传统村庄发展成先进的现代村庄”。
“新村运动”的突出特点是以工业发展积聚的国力反哺落后的传统农业。
政府把“工农业的均衡发展”、“农水产经济的开发”作为国家第三个5年计划(1972—1976年)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之首。
20世纪70年代后期,韩国新修灌溉水渠4440公里,新修道路4.4万公里,加宽公路4万公里,新建农村会馆35950所,所有农村全部通车,几乎所有农户都用上了电灯和自来水。
农业欣欣向荣的状况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1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71年的90亿美元上升到668亿美元,人均产值也从277美元跃增至1734美元。
1970—1987年间,韩国经济增幅名列世界第二,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新村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的比较与思考——农村住宅建设的视角
新农村建设持和协调服务上 , 而非直接拨付 资金物
质。
重 面积 、 轻性能 的现象 比较普遍 一方面农村住宅面积越大越好的观念 非常
题” 。新农村建设 是党 中央在 新形势下 美元 。 国经济 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 居 民的9 . 韩 55 %;另一方面新村运动把韩
促进农村发展 、 农业现代化和农 民增收 益于韩 国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 国经济带 出了增长乏力的泥 沼。就我国
的重要举 措 ,无疑会对农村生产 ,生活 略和新村运 动的开展 。 韩国7 年代曾遇 的新农村建设而言 , O 既借鉴了韩国新村
住 宅使 用寿命 问题 。住宅使用寿命的一种计算方法为:住 宅使 用寿命 = 宅 住
年 1 过发水泥 来实现 。对 集体 经济基础 好 、 存 量/ 新建住 宅量。用该方法可计算 出我国农村住宅使用寿命大致在 3 年左右 .
人均可支 配收入达到 万元的富裕农 村 .
比城镇住 宅使用寿命 2 4年高 出 7 。与发达国家相 比.3 年的住宅使用寿命也过 年 1
问题 。
2 、技术路线和实施途径有差异
18 ~20 9 5 0 4年 .我 国农村 人均住 宅建筑 面积年均 增长 06 . 0 4 .~09m .20 年达
中国是一个大 国 ,除存在城 乡二元 到 2 . .比城市高 出29 从 数量上看农村住 宅条件得到 了较 大改善。但就综 79 m .m , 农村住宅缺少特色 、 质量和性能较 差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 农村 分割. 还应充分 考虑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合质量而言 . 多层发展 , 另一方面质量安全 问题越来 性 .2 0 0 4年上 海农村人 均纯收入 达到 建房两个动 向值得注意:一方面向大面积 、 7 6 3 .而贵州农村仅 为 12 . 越 突出.基础设施配套长 期滞后 。主要 问题包括 : 0 6 3元 715 5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启示
张会吉
【期刊名称】《乡村论丛》
【年(卷),期】2024()1
【摘要】韩国“新村运动”为解决乡村贫困问题和促进乡村有序建设开发提供了经验参照,可为我国现有乡村建设提供实践启示。
文章基于乡村建设视角,探讨“新村运动”的缘起、内涵及建设变迁,围绕住宅改良、统一稻增产、新村事业指导者和家庭礼仪准则施行等相关举措,系统厘清“新村运动”带来的经验启示。
研究发现,韩国“新村运动”改变了其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传统而单一的社会经济结构,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农民自助精神和市场化转型。
其成功经验虽不可复制,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让农村成为美丽宜居的生活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等共性部分对我国推进乡村建设有一定借鉴启示作用。
【总页数】7页(P40-46)
【作者】张会吉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韩国模式——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探寻中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乡村建设的启示
3.韩国新村运动实践及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韩国模式——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新村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和农情 , 经过科 学论证, 组织实施 了新村建设与发展运动, 把经济发展 、 科技发展和国家伦理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 在一个资本主义
体制和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与跨越式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是在国民伦理水平 与社会发展 不相适应 、 农业濒临崩溃 、 工农与城乡差距大 、 农村经济落后 、 民生活 困难以及文化颓废 、 农 乡风堕落 、 环境污染 、 管理混乱的农村背景
后主持五项教育部、 农业部 “ 九五” 十五” 十一五” “ “ 重点课 题及规 划课题 , 参加 了两项 国家级“ 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村教 育史” 课题研 究和一项 中国教 育学会“ 十五” 重点课题 。 在教 育部 门最新指 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 14篇学术研 究论文 , 0 出版专著 3 部 , 1 因论文有
体 系研 究等 方 面 , 科 研 成 果排 全 国首 位 。 其
一
、
韩国新村运动的社 会特征
14 年韩国光复后 , 95 国家的科技水平 日 益提高 , 2 世纪 6 年代和 7 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 为 0 0 0
的基础 。 是 , 国国 民的生 活 伦理水 平严 重滞后 于经 济 、 但 韩 科技 的发展 速度 。 灭性 的朝 鲜战争 , 毁 加上 长年 的政 治 动乱 , 以及 循环 往 复 的通 货膨 胀 , 重地 破坏 了韩 国 国民勤 俭节 约 、 互信 任 的 良好 社会 风 尚和 民风 习 , 物质 资源 匮乏 。基 于这种 国情 , 国的决策 者们 一致认 为 : 靠 人力 资源 开 韩 但 韩 依
下进行 的。 国新村运动以农民脱贫致富为内在动力 , 韩 使运动上升为新国家建设运动 , 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新村教育 , 民一体和“ 官 民主
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
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摘要】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模式。
但因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目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不同国情,全面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村运动新农村建设农民一、韩国“新村运动”概述韩国推行新村运动的起始时间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李相茂,2006)。
这是因为,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构想,是由韩国总统朴正熙于1970年4月22日,在全国地方行政长官参加的抗旱对策会议上提出的,并由韩国政府于1971年正式发动。
韩国农业经济学家、曾任总统经济事务特别助理的朴振焕博士则认为,新村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顶峰,然后在80年代开始逐步衰退。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该运动在80年代以后并未衰退,而是进入了自我调整和发展阶段(李水山,2006)。
韩国当时为什么要推行新村运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魏蔚博士用三句话简要概括了其历史背景:“首先是当时韩国城乡差距扩大,其次是社会生活伦理缺失,最后是农民出身的朴正熙试图通过这个政策改善统治,巩固权力基础。
”韩国新村运动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使农民收入大增,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基本持平;二是使农村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全部村庄都能通汽车,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简易自来水,头顶水罐成为了历史;三是使农民在新村运动中树立了勤勉、自立和协作的新村精神(高秉雄,2009)。
二、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比较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多次使用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本文所讨论的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所开展的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论文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论文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全文如下:【摘要】韩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吸取建设中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村运动;新农村建设;经验教训;启示新型农村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而对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改变了乡村长期以来贫穷落后的而貌,缩小了城乡差距,显著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韩国在很多方而与中国现阶段具有相似之处,如地少人多、资源短缺、人均耕地较少。
因此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经验教训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改善了农村贫穷落后的而貌、增加了广大农渔民的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也促进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增强了农业与工业的良性互动。
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启示的地方。
一注重精神层面的引导和鼓励韩国是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国家,国民具有强烈的服从意识和宿命论思想。
政府据此通过一系列农渔民易于接受的形式来鼓舞引导,从而激发出国民长期受抑制而潜在的良好社会伦理道德。
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村培训院来培养新村运动领袖,定期请成功者介绍经验,参与制定政策的政府官员与村民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广泛听取人民的意愿。
这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农民与韩国农民具有相近的性格特点。
因此我国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多从精神层而引导农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他们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动力。
多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少一些空洞的政治宣传口号。
二因地制宜,进行科学长远的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长久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必须站在战略发展全局的角度。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寄宿生生 活费 。2 0 年 将在全 国 展 灵活 多样 、不 同形 式的专业 技 07 农 村 普遍 实 行这 一 政策 。同时 , 术 培训 , 使农 民一看 就懂 , 一学 就
过改 变 农村 面貌 ,建设 新 农 村 , 府推 出增 加农 、 民收入 计划 , 渔 支
提 高农 民思 想 素 质 ,培养 勤 勉 、 持农村调 整农业 结构 ,推 广 良种
自助 、 同 、 献 的新 农 民来 促 和先进技 术 。 协 奉 政府 对新村 指导员 、
进农 村综合发展 。其发展 历程 和 国家公务 员 、社 会各界 负责人分
低 就业率 、 劳动生 产率 、 低 低增 长
率 ,导致 了城 乡之 间巨大收入 差 距 的存 在 。9 9 , 国农户 的家 16 年 韩
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背景
韩 国 是 一 个 人 多 地 少 的 多 庭 收入 只是城 市工薪 阶层家庭 收 山国 家 , 均耕 地仅 有06 。上 入 的6 %,致使 农 村人 口大批 外 人 i 亩 5 社会 矛盾 日益加 剧 。 正是 在这 个 世纪 中叶 ,处 于 日本3 年 的殖 流 , 0
的同步提高 。这一运 动早 已跨 出 口导 向的 战略 ,重点扶持 产业发
国界 , 到联 合 国 和广 大 发展 中 展 ,工业化 、城 市化步伐 明显加 受 国家的广泛 关注 , 10 有 3 多个 国家 快 , 然而却 造成 了工农 、 乡发 展 城 先 后 前 去 访 问 、 习 、 察 和 取 严 重失调 的局面 。 学 考 这期 间 , 平均 经 0 经 。分析和研 究韩 国新村运 动 的 济 增长 率 接近 1%,其 中农 业 部 经 验 和做 法 , 于 我 国建 设社 会 门的年均增 长率 只 有3 %,非农 对 . 7 主义 新农 村 无 疑 具 有 重 要 的启 业部 门则 高达 1 . 乡村部 门的 79 %。 示 和借鉴 意义 。
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孙保营(3),男,河南虞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第25卷第1期2009年1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 AL OF SH ANG Q I U TEACHERS C OLLEGE Vol .25 No.1Janua r y .2009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孙 保 营(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1) 摘 要:韩国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新村运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村运动;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9)01-0093-03 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分项论述之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如何建设新农村,我们还没有经验,很有必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与教训。
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公认的建设新农村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
一、韩国实施“新村运动”的背景与成效韩国的国土面积只有9.9万平方公里,耕地170万公顷,人口4764万,人多地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
20世纪60年代,韩国推行优先发展工业化的不平衡发展政策,全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工业,在短短30年间跃居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1](P 165)。
然而,“三农”问题却日益显现,如农业和农村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农业服务体系残缺不全,城乡差距扩大等;同时,工农、城乡发展严重失调,工农业发展速度之差从“一五”期间的2.5个百分点扩大到“二五”期间的8个百分点,有67%的农户年平均收入不到城市居民的50%,致使农村人口大批外流,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的比较研究
般性 的比较 , 今天的研究会增 加大 量对实际 问题
的考量 。 从而使这一学术性命题变得更加务实 。
一
、
中韩农村建设农情 背景的共 同性
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 了扎 实的基础 。18 年 , 国 91 韩
中韩农村建设并无质 的差别 , 国之 大小 , 时代 差异 ,
绝不能排斥二者之间的共性 规律 。 四是历史文化的同质 性。 中韩 两 国指臂 相连 ,
构成大陆与半岛的地缘关 系。两 国之间保持传承不
绝的人文交往 ,50多年 “ 同文 ” 10 书 的文 化关联 ; 影 响到两国传统社会 的政 治 、 经济 和 民间生活各个 层
城 乡发展失衡问题 , 17 从 9 0年起重视农村地 区的综
合发展 。同年 4月 , 时任韩 国总统 的朴 正熙提 出要
在全 国范围 内开展 “ 新村运 动” 将 “ , 所有 的村庄 都
中国学界从上世纪 9 0年代中韩两 国建交起 , 就
开始关注和研 究韩 国的“ 新村运动 ” 在 中国政府尝 ,
一
国力反哺落后的传统农业 。政府 把“ 工农业 的均衡
发展” “ 、农水产经济 的开发 ” 为 国家第 三个 5年 作 计划 (9 2 17 17 - 9 6年 ) 经济 发 展 的三 大 目标 之 首 。 2 0世纪 7 年代后期 , 0 韩国新修灌溉水渠 4 4 40公里 , 新修道路 4 4万公里 , . 加宽公路 4 万公里 , 新建农村
17 - 18 9 0 9 7年问 , 国经济增 幅 名列世 界 第二 , 韩 长 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 新村运动 ” “ 取得 了明
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姓名:魏明院系班级:规划1002学号:1001020224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摘要:尽管中韩两国的国情不同、两国实施新农村战略的目标取向不同、两国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但是韩国新农村运动和新农村金库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借鉴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基本理念——勤奋、自强、协作,加强中国农民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根据当地农村情况,学习韩国经验,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制定不同的工作路线和工作重点;而中国也应借鉴韩国经验制定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从立法角度确定农村金融的主要职能以及业务范围,加强新农村金库建设,以保证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尽管中国经济正经历着高速增长,但“三农”问题的解决仍步履维艰,其一直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的主题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农村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将起决定性作用。
但目前,中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农业、农民和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71—1981年间,韩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对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和韩国“新农村金库”模式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经验为我所用显得尤为必要。
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韩国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了分类指导;二是作为新农村运动的主要标志,加强了新农村金库的建设。
关于后者将在文中进行专门讨论。
一、韩国新农村运动的理念与经验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基本理念与思路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以勤奋、自强、协作为基础,主要依靠当地居民自发、积极的努力,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勤奋是发展生产的关键,自强是确立人们主体意识的前提,协作是把分散的力量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手段。
该运动的主体为当地居民,政府起指导作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韩国“新村运动”给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685(1)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原型单位编写模拟实习教材。
目前所使用的模拟实行教材,在原型单位的选择上存在着诸如经济业务较简单、内容较单一、核算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不能满足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因此,在原型单位的选择上,应考虑其会计机构是否健全、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业务处理是否规范、核算资料是否完整等一系列因素。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这也是我们选择原型单位时应该考虑的。
较理想的模拟实习原型单位应是由几个不同行业企业(或子公司)组成的、整体管理水平较高的中型企业集团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2)建立专门的仿真模拟实验室。
目前,有些学校的模拟实习没有专门的实习场所,有些学校虽有固定的实习场所,但条件简陋,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实习,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其实习效果与完成一次作业的效果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因此,为使学生能在实习场所就有身临会计实际工作的感受,必须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并模拟会计实际工作,按出纳、稽核、工资核算等设立实习岗位。
3、校外实习校内化。
针对目前会计实习存在的问题,实行会计实习校内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弥补实习经费不足。
由于会计实习经费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在现场实习的需要,为了在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同时,保证专业实习的量,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家公司的实际会计资料,并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在会计实验室查阅这些现场资料实习,对资料中不解的问题,由指导教师或聘请公司的会计人员作给予解答,并根据实习纲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前,带领学生到现场实地参观、调查,解决实验室实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解决联系实习单位难的问题。
由于一个实习单位接受的会计实习学生有限,每次实习指导教师要联系很多实习单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以前通常采取两种做法:一是有能力解决实习单位的学生,自行解决;二是自己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学校再统一交排。
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研究
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差异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重点研究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这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并分析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背景和历史1. 韩国“新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该运动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该运动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2.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晚,始于21世纪初。
该政策旨在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相比于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差异比较在研究了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存在以下差异:1. 目标定位差异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关注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
2. 政府角色差异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投资和政策引导,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则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3. 参与方式差异韩国的“新村运动”中,政府主导并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参与其中,使农民成为决策的参与者。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中,除了政府主导,还充分发挥了农民合作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吸纳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4. 基础设施差异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农村发展中,较为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供水、排水等。
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则更加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运行机制难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期 内的政绩工 程 、 前 的形象工程 ; 超 如何避 免在 整治 确 定 了“ 村 运 动 ” 实施 主 体 和 价 值 取 向 新 的
旧“ 空心村” 同时 又花巨资修建新 的“ 心村”如何 的 空 ;
设施建设 ?这些都 是摆 在我们面前 的紧迫课题 。 制 ,进 而通 过利 弊分析寻 求适 合我 国实 际情 况 的可
作 为一项 事业 , 国的经验 在 运行 机制 方 面存在 制度 缺 陷 。尽 管 如此 , 韩 在运 行 机制 的制度 设 计 方 面 , 们 我
仍能从 正反 两个方 面得 到一 些启 示 。 关 键词 : 新农村 建 设 / 新村 运动 ” “ /运行 机 制
韩 国始 于 2 纪 7 O世 O年代 的 “ 村运 动”历 时 新 1 O多年 , 功吸 引了韩 国村 民们 和社 会各 界 的广 泛 成
研究 韩 国历 时十几 年 的 “ 新村 运动 ”的运行 机 动” 的实施 主体和 价值取 向。 持续 的发展机 制 , 我 国现阶段 “ 对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建 国范 围内不需要 多少宣 传 即可被各文 化层 次 的人 正 确 理解 ,从 而避免 实施 过程 中可 能 出现 的观念上 的
广泛 关 注 , 我 国 当前 建设 “ 会 主 义新农 村 ” 而 社 的背景 和预 期 目标 与韩 国当时有 诸 多不 同 。 本文 对“ 新村 运
动” 的运 行机 制 进行 分 析后 认 为 , 为 一场 运动 , 国 的“ 作 韩 新村 运 动 ” 无疑 是 成 功 的 , 如 果把 村 庄 的发 展 而
・
53 ・
维普资讯
冲突 , 降低协 调成本 。
的村 长 ,因为现存 的村 长需要 村 民为其公 共服务 支
浅析新农村建设之中韩差异性
浅析新农村建设之中韩差异性作者:方方,庞晓燕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20期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韩国的新村运动与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相似性,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它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国新村建设运动的差异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村运动;奖惩机制;农村工业化文章编号:1004-7026(2017)20-0021-01中国图书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二战后,韩国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与工业发展相比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城乡差异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激化。
这此背景下,韩国发动由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改善农村生活、缩小城乡差异的“新村运动”。
30年间,韩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与韩国相似的是,中国农村也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民生活困难,城乡差距拉大导致社会问题从生等问题,但是两国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1 两国国情不同首先:韩国新村运动召起时,韩国总人口只有32.24百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44.7%,农业人口共有14.12百万人,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共有近9亿的农业人口。
这一庞大的数据差已说明,中国新农村建设困难度远高于韩国;其次:中国地域广阔,民族复杂,许多地域是多民族混居,中国的农村问题还要考虑地域、文化差异;第三:中国不但存在城乡差异,农村之间也存在南北差异。
中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正提高与北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一带早已开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由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已基本形成良性循环圈,反之,中国北方以及西部等内陆地区,不但农村发展滞后,城市亦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南方农村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农村问题。
2 中、韩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首先:韩国新村运动时,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和韩国都面临着农村发展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比较中国与韩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不同之处,并探讨中国可以从韩国农村发展经验中学到的东西。
一、农村发展背景中国和韩国作为东亚两个相邻的国家,同样面临着农村发展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需求亟待改进。
因此,新农村建设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新农村建设的定义与目标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其目标是让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享有更加公平、公正、可持续的发展机会,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1. 政策支持:韩国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以鼓励农村地区的发展。
而中国政府也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参与,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支持农村的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韩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且建设水平相对较高。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平衡、落后。
3. 产业发展:韩国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链,注重农产品加工和品牌打造,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中国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以借鉴韩国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济多元化。
4. 环境保护:韩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等手段,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五、中国可以借鉴韩国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方面1. 政策支持: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8 一、中韩新农村建设异同比较1、相似之处(1)农村内部问题基本相似。
中国当前农村中面临的许多宏观方面问题,韩国在1970年代初也同样存在。
这些问题包括: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村劳力剩余,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农村年轻人鄙视和离弃农业,等等。
韩国开始实施新村运动的197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5%,人均耕地仅0.6亩。
而据2017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亩。
(2)城乡发展失衡基本相似。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韩国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各个方面均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矛盾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严重程度均超过韩国新村运动当初起步时的状况。
如,1970年韩国的城市化率为55.3%,2017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5%。
1970年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75%,而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3)社会矛盾基本相似。
1970年代初,韩国由于工农业和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存在就业难、学潮、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
当前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新增劳力就业困难,老百姓普遍觉得上学难和贵、看病难和贵,购住房难和贵,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2、差异之处(1)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当时韩国正值工业化起飞前夜。
而现今我国许多地区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明显比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高。
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的表现和主要矛盾也明显不同,当年韩国新村运动要解决的是农民基本生活问题,而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是在解决基本生活基础上,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解决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_1
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research efforts of China‘s scholars onrural construction and exa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Korea Saemaul Undong as a paradigmfor China ’s rural constructing movement in the future as some scholars have argues that anup-to-down social movement like Korea Saemaul Undong cannot solvethe rural problems that China now faced point of view is developed bycomments on Saemaul Undong from three dimensions:the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background,the way of its start-up,and the dynamics of its evolution.一、导言:“主流”与“另类”之争19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左右两翼几乎在所有有关中国现实问题的讨论中都会表现出尖锐的意见分歧与对立,但在有关中国目前面临的农村问题的讨论中,却似乎有着难得的共识。
各方专家均认为,导致中国农村问题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具有高度综合性、关联性和复杂性,任何局部的或单项的政策调整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全面进行一场综合性的乡村建设运动,以缓解或解决日趋严重的“三农”问题。
面对这样一场或迟或早将要到来的社会运动,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其政策导向,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并扮演好启动者、组织者和主要出资者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迅
[ 摘 要 ]以苏州市金光村 的改革为研 究个案 , 对建 设社会 主义新 农村 中存在 的 问题进 行 了反思 , 与韩 国“ 并 新村 运
动” 的经验进行 了比较 。 出了在我 国的新农村建设 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 问题 : 提 一是要转 变农 民的传统观 念 , 让他们 真正
作” 是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 , 农村承包土地股份 合作制 、 农村专业合作制 。改革从 20 0 5年正式启 动 。这 次 改革 , 持 相对 统 一 的 原则 , 在 一 定 的 坚 即
行 政 区域 范 围内 , 因地制 宜 , 既 又顾全 大局 , 原 则 在 问题上 保持 一致 , 防止和避 免在 同一行 政 区域 内因 政策不 一 导致 各村之 间 的矛盾 。但在 实施 过 程 中 , 要坚 持 民主 , 实施 的方 案要 贴 近 本 单 位 实 际 , 以维 护社 会稳 定 。因此 , 各个试 点村 对具 体改 革 方 案 的 选择 有较 大 的 自主权 。 文章 以苏 州城郊 的金 光村 的改革 为 个案 , 对 针
始进行 了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 , 改革历时 3个 月, 到 8月份基 本完 成 。
金光 村 的改 革遵循 所 有权 、 经营 权 和收益 权 相
分离的原则。《 金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实施 意见 》 定 : 股量 化到人 的集 体 资产股 权 , 规 折 只能作 为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 , 资产所有权仍属 股 份合作 社集 体 所 有 , 何单 位 和个 人 不 得 侵 占、 任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8期
20 0 6年 8月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CONOM I C AND OCI S AL DEVELOPM ENT
VO 4. . L. No 8
AUG. 0 6 2 O
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 新村运动” 之比较
区城北街 道 , 称 金 光社 区 。辖 区 面 积 为 10 改 . 1平
方 公里 , 全村 有 9个村 民小 组 , 地人 口 10 本 50人 左 右, 农户 4o多户 。此 外 , 里 还 有外 来 人 口 60 o 村 00
维普资讯
主要包 括对 董事 会进行 监督 , 以列 席董 事 会 的会 可 议 , 合作 社 的财 务状 况进 行监 督 等等 。 对 金光 村 的改 革 非 常 平 稳 , 证 了社 会 的稳 定 , 保 比其他一 些村 子 做 得 好 。有 的 村 是 通 过 买 断 的方 式, 对农 民农 龄进 行 买 断 , 后 把 村 里 的 集 体 资 产 然 转 给 了几 个 人 , 种 方 式 遭 到 了 村 民 的 强 烈 反 对 , 这 引发 了社 会矛盾 , 现在不 得 不重新 调 整 。而 金光 村 则没 有这种 情 况 , 民基 本 是 满 意 的 。但 是 , 过 村 通
农 村 ” 目标 , 为农 村 新 一 轮 的改 革 提 供 了理 论 的 这 上 和政 策上 的支 持 。正是在 这一背 景下 , 州 市 开 苏 始 了农 村 “ 大合 作 ” 三 的改 革 尝 试 。所 谓 “ 大合 三
区政府 的统一 规划 和领 导 之 下 , 20 从 0 5年 6月开
股 东代 表大 会 是 合 作 社 的 最 高 权 力机 构 。股 东 代表 由党 支部提 名 , 公开征 求 意见后 产 生 。股东 代 表大 会选 举 产 生 了董 事 会 和 监 事 会 。董 事 会 是 合作 社 的常设 执行 机构 , 股东 代表 大 会闭 会期 间 在 行使 对合 作社 的管 理职 权 。监 事会行 使监 督 职 能 ,
参与到改革 中来 , 农村启 蒙势在必行 ; 二是要 充分发挥政府 的宏观指导作 用; 三是要 发挥 专家学者的作 用。
[ 关键词 ]农村改革 ; 农村启蒙 ; 政府主导 ; 专家参与 [ 作者简介 ]王迅 , 苏州市职业大 学基础部讲师 , 士, 苏 苏州 2 50 硕 江 1 14 [ 中图分类 号]F 2 3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2 2 (0 6 0 0 8 0 6 2— 7 8 20 )8— 0 3— 4
平 调 和肢解 。
按照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的《 金光村股份制改革 股份的设置及量化办法》 的规定 , 合作社 的股份分 为两种 , 享受股( 年龄股 ) 和历年贡献股( 农龄股) , 享受股 、 贡献股不可兼得 。股东享有的权利主要包 括: 对本社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 对财务 、 资 产运行情况进行 民主监督 , 享有股本 、 股红分配权 等等 。这一套改制方案在上报城北街道党工委 、 办 事处批 准后 得 以实施 。改 革 以后 , 光 股份 经济 合 金 作社 由股东代表大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行使对合作 社 的管理 权 。
பைடு நூலகம்83
其改革 中存在的问题 , 借鉴韩 国的“ 新村运动 ” 的
经验 和教 训 , 希望 能对 中国农 村 的进 一 步改 革 和发 展有 所帮 助 。
二、 金光村 的改革及存在的 问题
金光 村地 处苏 州城 北 , 32国道 相 隔约 1公 与 1 里, 紧邻 沪 宁高 速 公 路 北侧 。金 光 村 原属 虎丘 乡 , 在 苏州市 进行 新 的 区划 调整后 , 属 于苏 州市 平 江 隶
一
、
研究背景
人左右 , 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10多家, 0 全村 9 % 以 0 上的房屋都用于出租, 房租对于集体经济和村民都
是 主要 的收入来 源 。 为 了适 应 “ ( 会 ) 村 委 改居 ( 委会 ) 的需 要 , ” 在
党 的 十六届 五 中全 会提 出 了“ 建设社 会 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