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09305

合集下载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的嫌疑。

为揭露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审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全面审计。

二、审计发现1. 虚增收入: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10亿元。

2. 虚增资产: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资产购置、提前确认资产等手段,虚增资产5亿元。

3. 虚增利润: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增收入和资产,虚增利润3亿元。

4. 隐瞒关联交易: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关联交易,但未按规定披露,涉嫌隐瞒关联交易。

5. 财务报表披露不真实: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多处错误,如报表项目分类错误、报表数据不一致等。

三、法律责任分析1. 违反《公司法》相关规定: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依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如实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该公司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隐瞒关联交易,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2. 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根据《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该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财务报表,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3. 违反《审计法》相关规定:根据《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

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审计法》的相关规定。

4. 违反《刑法》相关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通过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涉嫌构成骗取国家税款罪。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涉嫌财务造假。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远销国内外。

然而,在2010年,XX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事件,涉及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审计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主要审计法律问题包括:1. 审计独立性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包括组织独立性、职业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

本案中,XX公司聘请的审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

本案中,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存在疏漏,未能发现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3.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应当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结果。

本案中,审计报告存在虚假陈述,未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三、案例分析1. 审计独立性本案中,审计师事务所与XX公司存在以下利益关系:(1)审计师事务所曾为XX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双方存在业务往来。

(2)审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在XX公司担任过高管职务。

这些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审计师的事务所保持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审计程序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存在以下疏漏:(1)未充分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2)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不够深入,未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数据。

(3)对公司的现金流量分析不足,未能发现公司存在大额现金流入和流出。

这些疏漏导致审计师未能发现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3.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存在以下问题:(1)虚假陈述。

审计报告声称XX公司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但实际上存在虚假陈述。

(2)误导性陈述。

审计报告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了美化,误导了投资者。

(3)隐瞒事实。

审计报告未能披露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的事实。

四、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XX公司因财务造假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处以罚款、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

审计师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审计师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审计师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以一起审计师法律责任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概述某上市公司A于2019年发布了年度报告,报告中显示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为10亿元,净利润为2亿元。

然而,在审计师B的审计过程中,发现A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记载,实际营业收入为5亿元,净利润为0.5亿元。

审计师B在审计过程中未发现这一重大问题,导致A公司虚假陈述误导了投资者。

三、案例分析1. 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审计独立性,保证审计质量。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B存在以下法律责任:(1)违反审计独立性原则。

审计师B在审计过程中,未能保持独立性,未对A公司进行充分调查,导致未能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虚假记载。

(2)违反审计质量要求。

审计师B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未能发现A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问题。

(3)违反保密义务。

审计师B在审计过程中,未妥善保管A公司的财务资料,可能导致公司商业秘密泄露。

2. 投资者权益受损在本案例中,由于审计师B的失职,导致A公司虚假陈述误导了投资者。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投资者对A公司的投资决策受到误导。

投资者根据A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对其投资价值进行了评估,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2)投资者权益受损。

由于A公司虚假陈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甚至可能遭受损失。

3. 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师B在本次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审计_法律案例分析(3篇)

审计_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2019年,某公司被审计部门发现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经审计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报利润,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此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公司的声誉和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审计法律分析1. 审计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审计部门有权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公司有义务依法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得隐瞒、篡改、伪造。

2. 审计法律责任(1)公司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隐瞒或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②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的;③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④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在本案中,某公司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报利润,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已构成隐瞒或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审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有下列行为:①隐瞒或者篡改审计证据的;②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的;③收受贿赂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④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在本案中,审计部门在发现某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后,依法进行调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履行了审计职责。

因此,审计部门在本案中不存在违法行为。

3. 案件处理(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审计部门对某公司作出如下行政处罚:①责令改正;②没收违法所得;③罚款人民币XX万元。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某公司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构成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也时有发生。

本案例选取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后果及法律责任,为我国上市公司合规经营提供借鉴。

二、案例分析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手段,虚构资产、虚增负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015年,该公司被监管部门调查,最终被认定虚增利润近10亿元。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 财务造假手段(1)虚构销售合同: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将应收账款转入收入,虚增销售收入。

(2)虚增销售收入:通过关联交易、内部交易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掩盖实际经营状况。

(3)虚增利润:通过虚构成本、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

(4)虚构资产、虚增负债: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负债,调节财务报表,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3. 原因分析(1)公司治理缺陷: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3)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4. 后果及法律责任(1)公司股价下跌: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后,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公司形象受损:财务造假事件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3)法律责任: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市场禁入等。

三、案例分析总结1.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公司治理缺陷是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利益驱动是财务造假的重要诱因。

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3)监管不到位是财务造假事件得以长期存在的外部因素。

审计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XX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日益拓宽。

然而,在2018年,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导致一笔巨额资金流失,引发了审计法律纠纷。

根据审计报告,XX公司在2017年度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一笔价值500万元的资金被非法挪用。

该笔资金原本用于公司项目开发,但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被公司内部人员挪用,用于个人消费。

二、审计法律纠纷的起因1. 内部控制失效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流程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职责不清,缺乏必要的财务审批流程。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界定模糊,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不明确,无法有效监督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2. 审计人员失职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严重缺陷,导致审计报告未能准确反映公司实际情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足,未能准确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审计人员对审计程序执行不力,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职责。

(3)审计人员与公司管理层存在利益关系,未能保持独立客观的审计立场。

三、审计法律纠纷的处理1. 公司内部处理XX公司发现内部控制失效后,立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公司对挪用资金的行为进行了追讨,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2. 审计法律诉讼XX公司认为,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遂将审计人员及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告上法庭。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

3.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失职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审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赔偿XX公司损失,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四、案例分析1.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此案反映出内部控制对公司运营的重要性。

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3篇)

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监管部门查处,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分析该公司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1. 收入确认存在虚假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收入确认存在虚假行为。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

该公司在2019年初,虚构了多份销售合同,并在合同中填写了虚假的销售金额和收款日期。

这些合同在财务报表中被确认为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该公司在2019年,将部分未实际完成的销售项目提前确认为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 资产减值存在低估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资产减值存在低估现象。

具体表现为:(1)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不足。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低估。

(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低估。

3. 成本费用存在虚列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成本费用存在虚列现象。

具体表现为:(1)虚构成本费用。

该公司在2019年,虚构了多项成本费用,如装修费、广告费等,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

(2)过度计提折旧。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固定资产过度计提折旧,导致成本费用虚增。

三、审计案例分析1.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收入确认的审查不够严谨。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收入确认时,未能发现虚构销售合同和提前确认收入的行为。

(2)对资产减值的审查不够全面。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资产减值时,未能发现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问题。

(3)对成本费用的审查不够细致。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成本费用时,未能发现虚构成本费用和过度计提折旧的问题。

审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

该公司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曾多次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2018年,某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当地审计局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某公司被认定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巨大。

本文将以该案例为背景,分析审计法律责任。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根据审计局的调查结果,某公司存在以下财务造假行为:(1)虚构销售收入:某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涉及金额达5000万元。

(2)隐瞒成本费用:某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成本费用、少计成本费用等方式,虚减成本费用,涉及金额达3000万元。

(3)虚增利润:某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上述虚构销售收入和隐瞒成本费用的方式,虚增利润,涉及金额达8000万元。

2. 审计法律责任分析(1)审计机构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负责。

在本案例中,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责任:①未发现虚构销售收入: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某公司虚构销售收入的行为,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②未发现隐瞒成本费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某公司隐瞒成本费用的行为,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③未发现虚增利润: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某公司虚增利润的行为,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误导。

因此,审计机构在本案例中存在重大过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被审计单位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存在以下法律责任:①虚构销售收入:某公司虚构销售收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审计法律主体的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主体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甲公司业务迅速扩张,在全国各地开发多个房地产项目。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甲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状况恶化,引发了众多债权人纷纷向甲公司提出诉讼。

2018年,甲公司被当地审计机关审计,发现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

此后,债权人纷纷要求甲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本案涉及审计法律主体的责任纠纷。

二、案情简介1.审计法律主体的责任纠纷甲公司聘请了某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乙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乙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显示,甲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重大财务造假行为。

然而,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显示,甲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债权人认为,乙事务所未能发现甲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甲公司的法律责任审计机关对甲公司进行审计后,认定其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审计法律主体的责任审计法律主体是指从事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

在本案中,乙事务所作为审计法律主体,应当对甲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

然而,乙事务所未能发现甲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误导,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审计法律主体在审计过程中,如因过失未能发现重大财务造假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乙事务所未能履行审计职责,未能发现甲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甲公司的法律责任甲公司作为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配合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

然而,甲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严重误导了审计机构,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对财务造假行为负责,退还违法所得,并承担相应的罚款。

审计法律环境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环境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看门人”,其法律环境对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审计法律环境在防范和查处财务造假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18年发布年报,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2019年,A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包括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这一事件震惊了资本市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审计法律环境分析1. 审计准则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在A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审计人员未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这反映出审计准则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2.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违反证券法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

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暂停上市等。

3. 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对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在A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审计人员未能履行其职责,违反了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

监管部门对相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4.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1. 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A公司审计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未能充分获取审计证据,导致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审计工作案例分析

审计工作案例分析

审计工作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审计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审计工作案例,探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以及审计师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由于公司规模庞大,分公司众多,财务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该公司决定进行年度审计。

审计目标和过程审计的目标是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审计师首先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关键领域。

然后,审计师制定了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测试的范围和方法。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师根据审计计划,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相关凭证进行了逐一核对和分析。

同时,审计师还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对风险识别和应对机制的检查。

审计师使用了抽样调查、比对数据、检查账务记录等一系列的方法来验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审计发现和问题解决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

首先,审计师发现了一些会计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准确。

其次,审计师还发现了部分公司员工存在不当财务操作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审计师首先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深入沟通,详细了解了问题的原因和背景。

然后,审计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建议,旨在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会计记录的准确性。

同时,审计师还向公司提供了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审计结论和建议基于对公司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审计师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会计记录的管理。

2. 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和应对机制的建设。

3. 公司管理层重视并积极响应审计师提出的改进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审计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年下滑。

为了维持股价和投资者的信心,公司管理层在2019年进行了一次财务造假,企图虚增公司利润。

二、审计过程1.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师在接到公司审计任务后,首先对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包括公司规模、行业地位、财务状况等。

同时,审计师还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初步评估,了解其诚信度。

2. 审计实施阶段(1)财务报表审计审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详细的审查,重点关注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的真实性。

在审查过程中,审计师发现以下问题:- 公司收入存在虚假记载,部分销售收入未实际发生;- 公司成本存在虚增现象,部分成本费用未实际发生;- 公司费用存在虚假报销,部分费用未实际发生。

(2)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评估,发现以下问题:-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 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存在违规操作;-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

3.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出具了审计报告,指出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三、案例分析1. 财务舞弊原因分析(1)公司业绩下滑,管理层为了维持股价和投资者信心,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管理层。

2. 审计风险分析(1)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判断失误,导致无法发现财务舞弊。

(2)公司管理层可能对审计师施加压力,影响审计结果。

(3)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受到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约束,影响审计独立性。

3. 审计应对措施(1)审计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对财务舞弊的识别能力。

(2)审计师应加强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了解公司实际情况,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涉及法律问题的案例(3篇)

审计涉及法律问题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然而,近年来,甲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为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甲公司决定寻求法律援助。

二、案例经过1.审计发现的法律问题(1)虚假销售合同在审计过程中,甲公司发现部分销售合同存在虚假记载。

经调查,这些虚假合同主要用于虚构销售额,以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

这些虚假合同涉及金额较大,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2)关联交易未披露审计人员发现,甲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多项关联交易,但这些交易并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这些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较大,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等问题。

(3)土地出让金未缴纳审计人员发现,甲公司在开发过程中,部分土地出让金未缴纳。

这些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涉及金额较大,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行政处罚。

2.法律援助甲公司在发现上述法律问题后,立即寻求法律援助。

经咨询,甲公司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甲公司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团队,对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2)与相关部门沟通甲公司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争取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

(3)采取补救措施针对虚假销售合同、关联交易未披露等问题,甲公司采取以下补救措施:(a)撤销虚假合同,退还客户款项;(b)按照相关规定,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c)补缴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三、案例结果1.虚假销售合同问题在律师的指导下,甲公司与客户协商,撤销了虚假合同,并退还了客户款项。

同时,甲公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2.关联交易未披露问题在律师的建议下,甲公司对关联交易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披露。

此举有助于提高公司透明度,维护投资者利益。

3.土地出让金未缴纳问题在律师的协助下,甲公司补缴了未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并取得了相关部门的谅解。

四、案例分析1.审计在防范法律风险中的作用审计在防范法律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审计机关法律案例(3篇)

审计机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财政局在实施某项民生工程过程中,发现存在违规发放补贴现象。

经初步调查,涉嫌违规发放补贴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为维护国家利益,严肃财经纪律,审计机关依法对该案进行了立案调查。

二、案件经过1. 审计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某市财政局进行现场审计。

2. 审计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发现某市财政局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发放补贴;(2)部分补贴资金被挪用、冒领;(3)财务管理混乱,存在虚假报销、乱收费等问题。

3. 审计组依法对涉嫌违规发放补贴的金额进行了核实,确认违规发放补贴金额为数百万元。

4. 审计机关依法向某市财政局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其退还违规发放的补贴资金,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三、案件处理1. 某市财政局接到审计决定书后,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整改工作。

2. 针对违规发放补贴问题,某市财政局采取了以下措施:(1)退还违规发放的补贴资金;(2)对涉嫌违规发放补贴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依规进行处理;(3)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3. 审计机关对某市财政局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确认其整改措施到位,违规发放补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案件启示1.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违规发放补贴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2. 严格规范民生工程资金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切实发挥民生工程的社会效益。

3. 强化责任追究,形成震慑。

对违规发放补贴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有力震慑。

4.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工作规范、有序。

五、结语某市财政局违规发放补贴案,是一起典型的财经违纪案件。

审计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审计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甲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日益广泛。

为了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甲公司聘请了乙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乙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甲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

审计过程中,乙会计师事务所发现甲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 甲公司营业收入存在虚增现象,虚增金额为1000万元。

2. 甲公司固定资产存在虚减现象,虚减金额为500万元。

3. 甲公司应付账款存在隐瞒现象,隐瞒金额为300万元。

4. 甲公司营业收入确认存在提前现象,提前确认金额为200万元。

二、案例分析(一)营业收入虚增问题1. 审计准则要求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审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

2. 案例分析甲公司营业收入存在虚增现象,虚增金额为1000万元。

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销售虚构:甲公司可能虚构销售业务,将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营业收入。

(2)关联方交易:甲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将关联方收入计入营业收入。

(3)内部控制缺陷: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营业收入虚增。

3. 审计建议(1)乙会计师事务所应进一步调查甲公司营业收入虚增的原因,核实是否存在虚构销售、关联方交易等问题。

(2)乙会计师事务所应关注甲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固定资产虚减问题1. 审计准则要求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审计师应当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

2. 案例分析甲公司固定资产存在虚减现象,虚减金额为500万元。

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资产减值:甲公司可能低估了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虚减。

(2)会计政策变更:甲公司可能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导致固定资产虚减。

审计案例分析相关法律(3篇)

审计案例分析相关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审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审计案例分析,探讨法律视角下的财务造假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6年,A公司被爆出涉嫌财务造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审计,A公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约10亿元。

这一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虚假陈述罪虚假陈述罪是指行为人在证券交易、期货交易等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误导投资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虚假陈述罪的犯罪主体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审计、评估、咨询等服务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2. 虚报注册资本罪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行为人在设立公司、企业时,故意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主体为公司设立人、股东等,以及为设立公司、企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3.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意志,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

三、案例分析1. 虚假陈述罪A公司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约10亿元。

这种行为属于虚假陈述罪。

审计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年下滑,财务状况日益恶化。

为了掩盖这一事实,公司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财务舞弊手段,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二、案例分析1. 舞弊手段(1)虚增收入。

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虚增收入。

(2)隐瞒费用。

公司通过虚列支出、延迟确认费用等手段,将实际发生的费用隐瞒不报,降低成本。

(3)虚假投资。

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2. 审计程序(1)初步了解。

审计师在项目开始前,通过查阅公司资料、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初步了解公司财务状况。

(2)风险评估。

审计师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评估公司财务舞弊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

(3)实质性程序。

审计师对收入、费用、投资等关键账户进行实质性审查,包括:①分析性程序:对收入、费用、投资等关键账户进行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发现异常情况。

②检查原始凭证:对收入、费用、投资等关键账户的原始凭证进行核查,确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③询问相关人员:询问公司管理层、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了解其工作职责、内部控制等情况。

(4)结论。

审计师根据审计程序,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3. 审计发现(1)收入虚增。

审计师发现公司部分销售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存在虚假情况,导致收入虚增。

(2)费用隐瞒。

审计师发现公司部分费用未在报表中体现,导致费用隐瞒。

(3)虚假投资。

审计师发现公司部分投资项目未实际发生,导致虚假投资。

4. 审计建议(1)完善内部控制。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减少财务舞弊行为。

(3)加强审计监督。

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审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3篇)

审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部分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上市、融资等目的,不惜采取财务造假等不正当手段。

本案例以某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分析审计法律实务中的相关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渐拓展。

2018年,该公司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

在上市过程中,该公司聘请了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经审计师调查,该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负债等手段,虚报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虚增了公司收入。

2. 虚增资产:该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夸大资产价值等方式,虚增了公司资产。

3. 隐瞒负债:该公司通过隐瞒债务、虚增所有者权益等方式,虚减了公司负债。

三、审计法律实务分析1. 审计师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负责。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在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后,应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向证监会等相关机构反映。

2. 审计程序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范围、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2)对财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关注异常项目;(3)实施实质性程序,包括检查凭证、核对账目、函证等;(4)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评价,提出审计意见。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未能及时发现财务造假行为,暴露出审计程序的不足。

3. 审计证据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意见。

在本案例中,审计师在收集证据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导致未能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审计系统典型案例

审计系统典型案例

审计系统典型案例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司里,有这么一个审计案例,那可真是像一场办公室里的侦探剧。

这个公司有个行政部门,负责采购办公用品。

每个月办公用品的开销都不小,可员工们总是抱怨说没怎么见到新的办公用品。

这就像是你知道家里买了好多吃的,可打开冰箱总是空空如也,很是奇怪。

审计部门就出马了。

他们先从最基本的账目查起。

这一查就发现了点端倪。

账目上显示每个月都买了大量的打印纸,可公司的打印机旁边却没见有多少存货。

难道这些打印纸自己长腿跑了?审计人员就开始找各个部门的员工聊天,这就像是街坊邻居唠家常一样。

结果从一个员工那得到了个小线索。

这个员工说,他看见行政部门的一个小职员经常往自己车上搬东西,他当时以为是正常的工作安排,也没太在意。

这可就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

他们开始悄悄地调查这个小职员的工作流程和权限。

发现这个小职员负责办公用品的接收和部分分发,但是他有机会在记录上做手脚。

再进一步深挖,审计人员发现这个小职员竟然私自把一部分办公用品卖给了外面的小商贩。

他在账目上虚报数量,比如说实际采购了10箱打印纸,他上报的时候写成15箱,多出来的5箱就被他偷偷运出去卖钱了。

这个小职员当然是被公司严肃处理了。

这个案例也让公司意识到审计系统就像一个敏锐的监督员,能发现那些藏在日常事务中的小猫腻,保证公司的资源不被浪费和盗用。

有一家建筑公司,接了一个挺大的工程项目。

这个项目呢,从一开始就像是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神秘盒子,里面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还得靠审计来揭开。

工程预算做出来的时候,数字看起来还挺合理的。

但是公司的审计部门在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介入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觉得这个项目的资金消耗速度有点快得不正常。

审计人员先查看了工程预算的各项明细。

就像是把一堆拼图一块一块拿起来仔细看一样。

他们发现有些材料的预算用量高得离谱。

比如说水泥,按照正常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这个工程规模下,水泥的用量不应该这么多。

于是,审计人员跑到施工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审计案例研究试题
2009年1月
一、判断题(不论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均需要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在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当对事务所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应包括除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助理人员以外的全部事项。

2.销售费用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发生的费用。

3.在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复付款、付款后退货及预付货款等原因,导致应付账款借方余额过大时,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不做任何调整,但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说明。

14.存货期末盘点是被审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注册会计师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在审计长期投资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查实企业各项投资的应计利息并及时计人当期损益。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6.在第一章的第一个案例中,所列举的是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假设美林股份公司是诚信事务所的老客户,那么此次持续接受委托时,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
7.对下列各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应签发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
(1)注册会计师未曾观察客户的存货盘点,又无其他程序可供替代。

(2)委托人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加以严重限制。

(3)根据有关协议,或有负债及可能存在的账外负债由被审计单位承担损失并支付。

按照财政部发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该等或有负债可能影响发生期的损益。

被审计单位已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了披露。

(4)被审计单位有两笔金额较大的借款项目未作账务处理,注册会计师建议将其作账务处理并计算其应计利息人账,被审计单位拒绝采纳。

三、综合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8.[资料]大乐会计师事务所王明、李强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沙心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企业)2007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审
计,发现以下问题:
(1)该公司2007年度变更了存货核算方法,使其会计核算更能符合实际,并在报
表附注中作了说明。

(2)一些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无法实施函证,但已运用其他审计程序进行了验证。

(3)该公司存货多计60000元,该公司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要性水平为
50000元。

(4)资产负债表项目应付账款漏计60000元,注册会计师建议该公司补记,该公司
根据要求进行了调整。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请指出该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哪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
为什么?并编制审计报告(假设注册会计师外勤工作结束日的时间为2008年2
月1日)。

9.[资料]岳金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大红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假定经项目组注册会计师审查后发现下列情况:
(1)大红公司当年结转主营业务成本为50万元,而实际应结转40万元。

(2)大红公司外销商品一批,销售成本10万元,此项商品系供应商负责运送,目的
地交货付款的在途货物,货物在2007年末运出,会计部门对此已贷记销售收
入15万元、借记应收账款并结转成本。

(3)大红公司2007年11月15日支付了10000元的2008年度财产保险费,已计人
当年的管理费用。

大红公司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25%,税后利润需要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法定公益金5%,任意盈余公积10%,剩下为未分配利润。

[要求](1)分析大红公司上述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2)编制调整会计分录。

答案: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题
1.答案:X理由:应包括除助理人员以外的全部事项(执行审计的能力;事务所的独立性;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2.答案:√理由:营业费用是销售费用,因此,是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发生的费用。

3.答案:X理由: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是否有重分类误差,在工作底稿着编制重新分类的会计分录,以便将这些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资产。

4.答案:X理由:存货期末盘点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所应承担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其不应负责。

5.答案:√理由:因为投资计息计人投资收益。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6.答:一般来说,首次接受委托时,预备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企业基本情况的内容较多,并且要关注被审单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关系,而在持续接受委托时,进行预备调查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管理当局的特点和诚信;(2)被审单位的涉讼案件及其处理情况;(3)以前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解决结果;(4)利害冲突及回避事宜;(5)内部控制的改进情况;(6)审计费用的支付情况等。

7.答:针对(1),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未曾观察存货盘点且无其他替代程序,应视存货金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大小签发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针对(2),应签发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针对(3),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加解释说明段的审计报告。

针对(4),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三、综合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8.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可按新审计准则要求编制审计报告)。

审i,f报告
沙心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审计后附的沙心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以及2007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会计报表的编制是正新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报表发表意见。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

审计工作包括在审查的基础上检查支持会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评价管理当局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以及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

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工作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经审计,我们发现贵公司存货多计60000元,我们建议贵公司予以调整,但贵公司拒绝接受我们的建议。

除上述事项之外,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年度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

大乐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注册会计师王明(盖章)
(地址) 注册会计师李强(盖章)
2008年2月1日
9.答:(1,)存在的问题:
①第——种情况是大红公司当年多结转了主营业务成本10 (50—40)万元,对此在利润表中应调减主营业务成本10万元。

②第二种情况是大红公司供应商负责运送,目的地交货付款条件的在途货物,此时,商品的产权尚未转移,该外销商品应作为该公司的存货,而不应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在利润表中应调减主营业务收入15万元和主营业务成本i‘0万元。

③第三种情况属于大红公司提前计入费用的问题。

当年支付的2008年度财产保险费,按会计制度规定应计.&2007年度的待摊费用。

在利润表中应调减2007年度的管理费用10000元。

①1/2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25000
贷:所得税费用25000
2/2借:所得税费用25000
盈余公积18750
未分配利润56250
贷: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②l/4借:存货1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l00000
2/4借:主营业务收入15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25500
贷:应收账款175500
3/4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12500
贷:所得税费用12500
4/4借:所得税费用12500
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盈余公积9375
未分配利润28125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0
③l/3借:待摊费用10000
贷:管理费用lOOOO
2/3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2500
贷:所得税费用2500
3/3借:所得税费用2500
盈余公积1875
未分配利润5625
贷:管理费用1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