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模式述评

合集下载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一、引言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情感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发展阶段及相关的干预措施。

二、重要性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于幼儿的整体成长和未来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幼儿能够培养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社会性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公平、正义和责任感。

三、发展阶段1.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幼儿开始与他人进行初步的互动。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幼儿会通过摹仿和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此时,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为与家人和熟悉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逐渐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2.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一步加强。

他们开始与同伴进行更多的互动,学会与他人共同顽耍和分享玩具。

幼儿开始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并逐渐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

此时,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模范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学龄期(6-12岁)在学龄期,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成熟的阶段。

他们开始参预更多的团队活动,如体育运动、学校项目等,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调。

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开始关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此时,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四、干预措施1. 提供合适的互动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互动环境,例如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等。

这些活动可以匡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2. 培养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和表达训练来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在社交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培养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合作能力和同理心等方面。

这些能力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功适应社会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培养方法以及家庭和学校的角色。

一、关键期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经历了各个阶段,其中有一些关键期对于其社会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早期的婴幼儿阶段,儿童通过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开始培养情感联系和信任感。

随着进入幼儿园和上学,儿童逐渐从家庭的保护环境中脱离出来,开始接触其他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培养了解和适应社会规则的能力。

在这些关键期内,家庭和学校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为儿童提供安全、支持和引导的环境。

二、培养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方法1.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儿童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与他人建立联系。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日常对话、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

2. 鼓励参与集体活动:参与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动。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组织一起做游戏、看电影或者参加社区的活动等,激发儿童的合作意识。

3.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在社交互动中,儿童难免会遇到冲突和纠纷。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通过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例如沟通、妥协和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4. 培养同理心与情感管理能力:同理心是儿童社交互动中的关键要素,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示范和提问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家庭和学校的角色家庭和学校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起点,提供了安全、稳定和有爱的环境。

家长可以成为儿童最亲近的伙伴,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并为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

同时,家庭也是培养儿童社会技能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提供了机会和资源以培养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学校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学习资源。

超常儿童的教育引导策略

超常儿童的教育引导策略

超常儿童的教育引导策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情商、创造力等方面表现非凡的儿童。

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引导,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提供适宜的挑战:超常儿童通常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他们需要适度的挑战来满足学习需求。

为他们提供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他们感到充实和满足。

2. 个性化教育:了解超常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别学习计划,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3. 培养批判思维:超常儿童往往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较强。

鼓励他们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4. 维护情绪平衡:超常儿童可能面临着更高的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培养良好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社交技能:尽管超常儿童在智力方面表现出色,但有时他们可能在社交技能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他们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提供艺术与创意的培养:超常儿童通常在艺术和创造方面具有天赋。

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艺术和创意培训,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以上仅是一些基本的引导策略,针对不同的超常儿童,还需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更具体的教育引导。

同时,教育者和家长也需要与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适合超常儿童的教育方案。

超常发展儿童教育

超常发展儿童教育

超常发展儿童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常儿童的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超常发展儿童是指在智力、艺术、体育等领域表现出色、超越同龄人的儿童。

如何对这些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发挥他们的才华和潜能,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超常发展儿童的教育进行探讨。

一、对超常儿童教育模式的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并不适用。

超常儿童的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以发现、体验、探究为主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天赋和潜能。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研究型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超常儿童教育的方法论在超常儿童教育中,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超常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超常儿童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如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育等,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针对他们的个性化关注和关怀。

三、超常儿童教育的课程设计超常发展儿童的教育课程需要与普通教育不同。

在设计教育课程时,应该注重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

这些课程不能仅仅是文字、图片、声音等纯粹的静态信息的传授,而是应该是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动态建构和沟通,体现超常儿童的自我探究和创造,实现知识的全面协同、开放集成和创新演进。

四、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师素质教育者的素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

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素质,如知识广博、思维开放、心理健康、专业技能等。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教师具备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育的能力,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入手,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实现一人一策的教育目标。

五、超常儿童教育的后续发展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过程。

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影响因素、阶段特征和促进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定义: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它包括幼儿与家人、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以及在不同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2. 影响因素: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

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学校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习到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 阶段特征:幼儿社会性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发展任务。

(1)单向互动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过哭泣、笑和表情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互动。

他们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社会行为规范,主要依赖成人的照顾和关爱。

(2)互动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主动与他人互动,他们会学会分享玩具、模仿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形成一些简单的社会行为规范,如说“谢谢”、“对不起”。

(3)合作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学会合作和分享,他们能够与同伴一起进行简单的游戏和活动,如一起搭积木、玩角色扮演等。

他们还会表现出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4)规范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形成更加明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分享、互助等。

他们能够与同伴进行更复杂的合作活动,如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等。

4. 促进方法: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创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与幼儿进行亲密的互动,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出生到6岁期间,逐渐获得社会能力、社会角色和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性发展包括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他人及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如何照顾自己,认知自我,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和分享等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自我——幼儿在0-2岁这一阶段,对自己基本认知感知,这也是幼儿社会性认知的最初阶段。

幼儿在这期间主要关注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食物、干净的尿布等。

他们还在通过触摸、舔、嗅等感觉进行认知和探索。

2.同伴意识——在2-3岁的这一阶段,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能够进行认知探索,同时也产生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兴趣和需求。

在这个时期,幼儿会逐渐发展出一种对同伴的兴趣和认识,能够开始与同伴互动和彼此交流。

3.社交游戏——在3-4岁的阶段,幼儿进一步发展出社交游戏的能力,这也是幼儿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开始发展出更加复杂和有目的性的游戏行为,他们会主动与别人互动、分享玩具和玩具等,也能够感受到在游戏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感。

4.集体意识——在4-5岁,幼儿发展出集体意识,开始意识到自身需要和他人的利益之间的平衡。

他们懂得和他人分享和合作,也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维护集体的和谐。

5.群体意识——在5-6岁,幼儿进一步发展了群体意识,懂得以群体或整个社区为单位看待问题,而非仅限于个人或家庭。

他们能够理解社会规则的作用,能够通过遵守规则和约定来维护适当的行为和活动。

大多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都是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实现的。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互动和游戏是关键。

它能够培养幼儿发展社会技能的频率和机会,练习语言能力、沟通技能、情感管理技能等。

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1.建立人际关系-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信任、互动合作。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超常儿童(Gifted children)是指在智力、创造力、领导力、艺术成就等方面表现出远超于同龄人水平的儿童。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了解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1.异常的智力表现:超常儿童智力远超同龄人,他们的记忆力强、灵活思维,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和吸收新知识。

2.高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超常儿童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高,他们热衷于探索、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3.创造性思维:超常儿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产生非凡的创意和新思维。

4.高度的自尊心:由于超常儿童智力优越,他们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自尊心,对自己的能力自豪,但也容易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5.感受性强:超常儿童更加敏感,对外界的刺激和情绪变化更加敏感,并更容易受到伤害。

1.个性化教育:超常儿童的学习能力远超同龄人,他们需要个体化教育,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2.提供有足够刺激的学习环境:超常儿童需要一个有足够刺激的学习环境,包括培养创造力、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和与其他超常儿童交流的机会。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超常儿童需要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培养合作精神:超常儿童往往是个体主义倾向,教育者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教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

5.注意情感培养:超常儿童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教育者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6.家长的参与:教育超常儿童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家长应该了解并接受超常儿童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与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其全面发展。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了解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超常儿童的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者和家长要注意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引导,避免他们因智力过人而产生的自卑和焦虑情绪。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影响幼儿 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不同倾向

行为规范
社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对幼儿的 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社交技能
产生影响。
语言和符号系统
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和符号系统是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媒介,影 响幼儿的沟通方式和理解能力。
社会经济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让幼儿感 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师幼互动也是培养 幼儿社会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XXX
PART 05
社会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 展的影响
REPORTING
社会文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价值观念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也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果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可能会 忽视对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相反,如果课程内容能够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则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如教室布置、玩具和游戏材料等,都会对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一个温馨、舒适、富有启发性 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与同伴 的互动和合作。
社会政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幼儿的社会 认知和价值观形成。
社会稳定
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可能导致家庭破裂、教育资源匮乏和社交环 境恶化,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程度影响幼儿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认知,以及其对自身社会 地位和角色的认同。
树立榜样作用

对超常儿童应该采取的措施

对超常儿童应该采取的措施

对超常儿童应该采取的措施引言超常儿童是指在智力、创造力或技能方面有着非同寻常表现的儿童。

这些孩子通常在学校和社会中面临许多挑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支持。

为了帮助超常儿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针对超常儿童应该采取的措施。

提供个性化教育超常儿童通常具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和快速的学习速度。

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个性化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提供挑战性的课程超常儿童需要面对具有智力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他们对常规教学课程可能感到无聊和不满足。

因此,为他们提供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必要的。

2. 加强辅导和指导超常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提供专门的辅导计划和个人指导有助于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发展他们的技能和兴趣。

3. 引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超常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使用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或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提供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并鼓励超常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供社会和情绪支持除了学术方面的支持,超常儿童还需要得到社会和情绪方面的支持。

以下措施有助于提供必要的支持:1. 提供适当的社交环境超常儿童可能与同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他们能够与有类似兴趣和能力的孩子交流,提供适当的社交环境是必要的。

这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俱乐部或工作坊等方式实现。

2.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有些超常儿童可能面临情绪问题或心理压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困扰,并学会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3.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超常儿童可能面临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方面的困扰。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教育机构和家长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建立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是支持超常儿童成功发展的关键。

以下措施可以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1. 定期沟通和交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定期沟通和交流是保持双方了解超常儿童学习和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

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

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

书中深入探讨了超常儿童的发展特点。超常儿童在智力、创造力、情感等方 面往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可能拥有较高的智商,对新知识、新技能有 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可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在不同领域 表现出色;他们也可能在情感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孤独感、压力等。这本书 为我们揭示了超常儿童的发展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为他们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超常
成长
中国
发展
关注
教育
帮助
超常
儿童
儿童 社会
提供
教育
家长
教育工作者
需求
策略
特点
学习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中国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一书,深入探讨了超常儿童在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成长与发展, 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更好地理解超常儿童的 特点和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成长环境。 本书首先明确了超常儿童的概念,即那些在智力、创造力、艺术才能或领导力等方面明显超过同 龄人的儿童。超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创造力高等特点。他们在 某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超同龄人,需要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教育引导。 本书详细描述了超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超常儿童在各个方 面的能力都会经历快速的增长和变化。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教 育策略,以满足超常儿童的成长需求。 本书提出了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策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些策 略不仅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因材 施教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作的必要性。

超常儿童的简述及教育措施 2

超常儿童的简述及教育措施  2

超常儿童的简述及教育措施番自圆2012301270049 提到“天才”一词,你会想到什么?网友曾评论说:“天才,又被称作另类的人,或者是不一样的人,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东西。

”那么,是怎样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将天才与常人区别开来的呢?“天才”是与生俱来的,亦或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小时侯天才的人,长大后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吗?事实上,古今中外的确有许多表现非凡的儿童存在,但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却因时代、国界和认识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古代将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成为“神童”,认为这种超凡脱俗的才智一定是来自天神的赏赐,否则是不可能有的。

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那些聪明异常的儿童为“金人”,是“稀有、珍贵”的意思。

而“天才”一词始于16世纪,在当时原是指伟大的艺术家,特别是指艺术家这个人的伟大,而不是指他的杰出能力。

但在英国的人种学家法兰西斯·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一书出版后,“gifted”除了形容人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之外,又有了天生之才之意。

在当前的研究中,人们较多采用的是,“天才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超常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和“资优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

“天才儿童”可说是个在今天非常普遍用来形容具有高潜能,有杰出表现的儿童的词,不管在日常生活,或是书籍记载中,都常被使用。

Gifted children所偏重的是人的天赋才能,而Talented children强调的是人的特殊才能。

可以说,这两个词从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天才的定义。

这就是这个概念能够在世界上广为接受的原因。

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是“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术语。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

超常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课件

超常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课件
超常儿童的自尊心也往往比较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较高。
社会认知与情感发展
社会认知
超常儿童在理解他人的情感、意图和行为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
情感发展
超常儿童的共情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社会行为与问题解决
社会行为
超常儿童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意愿和亲社会行为。
问题解决
超常儿童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备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教师专业素养与培训
教师素养
超常儿童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包括心理学、教育学、 学科专业知识等。
教师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满足超常儿童教育的需求。
超常儿童教育的未来趋势
多元化评估
未来超常儿童教育将更加注重 学生的多元化评估,包括智力、兴趣、来自长等多个方面。阶层差异
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对教育的 投入和资源获取存在差异,影 响超常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安置
鉴别标准
超常儿童的鉴别需要综合评价,包括智力、兴趣、特长等多方面,但各地区 和学校的鉴别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
安置方式
超常儿童的安置方式多样化,包括特殊班级、融合教育、走班制等,需要根 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危机处理
针对超常儿童可能遇到的危机事件,如欺凌、家庭变故等, 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资源支持,以保障其安全和健康成长 。
05
超常儿童教育的挑战与发展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衡,优质教育资源有限。
校际差异
同一地区内的不同学校之间也 存在教育资源差异,优质教育
资源集中在某些学校。
超常儿童的心理适应与问题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一、引言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性行为和社会性认知的能力。

这一发展过程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幼儿的整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幼儿能够培养友善、合作、分享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其次,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此外,社会性发展还对幼儿的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三、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最初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社会性行为和认知。

2. 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教育活动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与同伴的互动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等社会性行为。

4.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会对其社会性行为和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1. 亲子互动:家长应与幼儿进行亲密的互动,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幼儿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等社会性行为。

2.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提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和认知。

3.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幼儿能够与他人互动,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等社会性行为。

4. 角色扮演: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模仿和体验社会性行为。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与他人相互作用、相互交往的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发展过程。

它是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 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阶段性。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可以分为初级社会性发展阶段和高级社会性发展阶段。

初级社会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幼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建立,高级社会性发展阶段则是幼儿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2. 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每一个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有些幼儿可能在社交能力上较为优秀,而有些幼儿则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3.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动态的。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亲子互动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同伴的互动可以匡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4. 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会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1.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注重与幼儿的亲子互动,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与幼儿的游戏互动、共同参预家务劳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2. 创建积极的幼儿园环境。

超常儿童发展及教育

超常儿童发展及教育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合 理的教育管理,允许提前上学、 升级和跳级
03 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措施
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 较早地把他们引进研究领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发展趋势
• 超常儿童教育观念和政策已经向稳定性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 超常儿童的界定分为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 对超常儿童的评价和定位标准出现新的认识尺度 • 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已经由集中的特殊教育机构培养向弹性教育
思维具有流畅、灵活、新颖等特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和解决问题。
01 超常儿童概述--类型
领导型: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讲演能力、决 策能力、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领导者的素质和潜能。
艺术型:擅长美术、音乐、戏剧,有很高的艺术天资和素养。 运动型:不仅有很高的运动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反应灵
我国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原则:
• 采取多指标、多途径、多方面的动态比较和考评; • 既要考虑智力因素,又要考虑非智力因素; • 坚持鉴别要为教育服务。
01 超常儿童概述--成因和概率
超常儿童产生的原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先天素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01 超常儿童概述--成因和概率
超常儿童的出现率 智商分数:处于全体的顶端的2-3%; 处于一般能力或特定成就领域顶端15-20%的学生都视为天才。 而他们的智商数不能低于115
活,具有很好的动作协调和模仿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01 超常儿童概述--评估与鉴别
对超常儿童的评估和鉴定主要是从智力、成就、创造能力、 非学术领域,个性特征或非智力因素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综 合评估。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一)调整教学进度
无论是随班就读的,还是在超常班接受教学的儿童,教师都必须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加深内容的难度,超前学习,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跳级等。
(二)分组教学
可以根据超常儿童特长和智力水平实施分组教学。
(三)“加速”教学
应多形式的为超常儿童提供“加速”学习的机会,这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概念和学习动机。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授课内容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学习要求
(1)超常儿童学习的特点
(2)超常儿童教学的原则
(3)超常儿童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如何根据超常儿童学习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对策,因材施教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讲授新课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一、超常儿童学习的特点
我们应多形式的为超常儿童提供“加速”学习的机会,这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概念和学习动机。
(四)同伴学习
为超常儿童提供与其能力相当的同伴一起学习,对其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差异教学
总的来说,教师应根据儿童学习的情况,因材施教,对教学进度、内容等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差异教学的方法。
三、超常儿童教Leabharlann 方法与对策与普通儿童相比,超常儿童学习有许多本身独有的特点,如,学习速度较快,但效果好。他们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同时,超常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是出于自身的兴趣,而不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要求。此外,超常儿童往往元认知能力较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实施过程,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实,上面我讲解的这几点都可以算作是超常儿童学习的优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超常儿童的学习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的学习也存在自身的弊端。在上一小讲中,我们谈论到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模式时,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超常儿童教育存在跳级、压缩学习年限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超常儿童出现知识系统不全面,知识断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重视数学、物理、化学,而忽视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学习。

超常儿童特征及相应培养方法

超常儿童特征及相应培养方法

超常儿童【1】一、智力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超常儿童是一般智力特别优异,并/或在某方面具有突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

超常儿童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1.智力超常:也就是一般智力超常出众,如果用智力测验来测量,智商一般都在130以上(也有认为智商只要在中等以上),或测验成绩高于同龄人平均成绩的两个标准差以上。

2.特殊才能超常:数学才能(数理逻辑思维突出发展,能成功、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活动);文学才能(在运用语言交往或描述事物活动中表现的突出能力)包括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翻译及演说等;美术才能(在视觉艺术活动中表现的各种杰出能力)包括绘画、雕塑等;音乐、舞蹈才能(从事音乐和舞蹈活动的突出能力),包括作曲、演奏、歌唱及各种舞蹈等;体育运动才能;组织领导才能;科技、制作才能等。

3.一般智力发展超常出众,同时兼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

如:智商130以上,并兼有杰出的数学、文学或艺术等才能。

较早期的心理学家如特曼、贺林华思、泰勒、格雷、鲍尔顿以及佛兰西等人对智力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均有研究。

例如佛兰西通过比较超常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的一般儿童的行为表现,归纳出了以下的特点:1.生理构造优异,说话、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均超过常态标准2.注意范围较广,能察觉一般儿童所不能察觉的事情3.一般学习迅速,少重复,喜欢接受挑战。

4.成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以表现自己的能力5.对事物能提出较多的问题,想探索深层的因由,并以学习为享乐6.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7.适应能力强,能熟练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限度及问题8.具有高度的独创力,并能用优良而不平常的方法与观念9.具有一种或更多的特殊才能10.不容易因失败而灰心丧志11.情绪较为稳定,并有判断别人情绪的能力但有些人觉得超常儿童应具有下列特点:1.凡事好奇,过度活跃2.对自己与外界事物都非常敏感,表现过分紧张3.倾向“完美主义”,容易对别人和自我埋怨与批评4.挑战成人的观点,漠视尊卑5.破坏传统及批评既定的价值观念,容易与人发生冲突6.关注太多难题,对世界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7.自觉与别人不一样,表现抑郁、疏离8.固执、自以为是,不善于与人合作9.表现极端,总要得到别人的注意10.对其感兴趣的事情太专注,缺乏在生活上平衡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查子秀教授提出了通过以下特点作为识别时的参考:1.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常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模式述评发展心理学第七组李曌华罗乔丹唐文杰叶碧怡(按音序排列)超常儿童社会性发展及教育模式述评1 引言古今中外,在茫茫大众之外,一直都存在智慧和能力超过同龄儿童发展水平的儿童,他们与有缺陷的异常儿童一样均属于非典型发展的儿童,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对于这一群体认识的变化和发展,他们的一个被大众所熟知的称号就是―天才‖。

1.1 超常儿童的定义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将那些禀赋优异的少年称为―神童‖,在西方―gifted‖一词被普遍用来命名这些孩子,根据韦伯英文词典,gifted一词始于1644年,但其广泛流传则是在英国的Galton出版了著名的《遗传和天才》后,天才这一概念一直在西方延续使用至今。

天才一词最初主要指对人类社会具突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天才‖这个概念不断被注入新的内容,不断的发展和演化。

自从比奈发展了智力量表,并且提出了智商和智龄的概念,学界普遍开始用智商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之后天才这一概念便与智商结合起来了,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们多用智力测验来鉴定和评估超常儿童,这也就是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天才意味着高智商。

但是随着对于智力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指出,仅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是有局限的,其中有影响力的有皮亚杰,维果斯基,加德纳等,其中加涅提出了天才和专才的区别概念,天才一般指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内具有突出的能力‖,专才指在―这些领域内一个或多个专业中取得突出的成就,强调专才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果,是能力的产物‖(Gange,1998),天才这一称呼开始有所改变。

美国联邦政府在《雅各布天才和专才学生教育法案1994年修正案》中将―天才和专才‖定义为:在学生和儿童领域,指那些在智力、创造力、艺术或领导能力或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表现出高成就的儿童或青少年学生(方俊明,2004)。

对于这些天才,我国心理学家刘范、查子秀等首先于1978年提出超常儿童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第一,超常儿童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普通教育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第二,超常儿童的―超常‖可以表现在认知能力(智力)、创造力、学业能力、领导力、特殊才能等多个不同领域,在其中一个或多个领域表现出显著的能力水平;第三,超常儿童的―超常‖有生理与遗传因素,但后天环境与教育是―天才‖能否发展为真正的―专才‖的关键,教育不仅要关注认知和智力因素,还要关注其社会性发展(苏雪云&张旭,2011)。

关于儿童的定义各有不同,然而医学领域以及国内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者常选取14岁以下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1.2 超常儿童的鉴别西方国家自高尔顿提出天才开始,便不断对于选拔和测量方式进行修改,尤其是美国,十分重视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研究,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颁布了《雅各布天才和专才学生教育法案》,为美国的天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有力支持。

相对而言,我国超常儿童研究起步较晚,尤其缺乏相应地法律标准和有效的选拔工具,自1978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在全国70多所中小学开办了实验班,进行超常儿童的选拔和培养。

在我国大陆超常儿童鉴别的程序也比较繁琐,并且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良好的推广,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程序的存在。

首先,需要由该儿童的家长或者老师推荐,并且提交一份关于该儿童的书面申请,申请成功后,对该儿童进行初次面试,主要是通过《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者《WPPSI》考察儿童的智力。

对于初试达到标准的儿童,通过进一步的复试全面考察该儿童的各项能力,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进行专业考核,此外还要对进入复试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

通过以上层层选拔之后,进入试读阶段,并且在这些超常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考察和鉴别(苏雪云&张旭,2011)。

1.3 超常儿童的特点超常儿童的超常表现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身体和运动的发展,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关于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起步较早,并且成果颇丰。

研究者们对智力超常儿童在观察力、记忆、类比推理能力、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心理折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作业成绩与智力常态儿童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发现智力超常儿童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总结为如下三个主要方面:信息加工速度,元认知概念以及问题解决。

在现有研究中,以知觉速度作为信息加工速度的指标最为普遍,最常用的为反应时和检测时。

超常儿童的主要优势在知觉层面上,信息加工速度更快,认知判断准确率更高,并且信息加工速度的反应时与智商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元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对象或对其加调节的认知活动或知识。

因而也分为知识和认知活动两个层面,在元记忆领域,超常儿童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策略变量知识上,而在其他领域没有明显优势,在记忆监控及认知活动上,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量的差异上,而非质的差异上。

在问题解决方面,问题主要分为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排列问题,超常儿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类比推理能力上,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并且超常儿童在问题解决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策略能力上。

在认知方面的这三项研究也都已经运用到超常儿童的智力测验之中。

在生理层面关于人类大脑的研究也同样支持了超常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优势,超常儿童的大脑皮层的可塑性更好,与此同时在身体发育以及运动能力方面与普通儿童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于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研究填充了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内容,并且也已得到了有益的结果,所得到的结果也已运用到了超常儿童的鉴别和考核之中,但是关于超常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则较少关注,并且缺少与该方面对应的教育研究,本文章主要对于超常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

2 超常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虽然超常儿童引人注目的特征往往是他们超乎常人的智力和其他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在社会性发张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征。

超常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超常儿童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情绪、人格特征、同伴关系和社会应对策略。

2.1 自我概念一般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比同龄普通儿童高(Tidwell, 1908; Yates, 1975);但也有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比同龄普通儿童低(Fults, 1980; Rogers, 1979)。

Coleman和Fults(1982)认为,出现矛盾的结果是因为这些研究没有将超常儿童所处社会环境这一复杂因素纳入考虑,并加以区分。

自我概念的高低不仅与个人特质有关,也与环境特质有关,因为自我概念的形成依赖于与他人的社会交往(Nobles, 1973)。

超常儿童也是一个内部差异较大的群体,研究的取样偏差会导致对他们的自我概念高低判断不同。

但总的来说,研究者认为他们有着较高的自我概念,其主要来源于他们与同龄普通儿童的社会比较中,高能力带来的优越感,以及―超常儿童‖的标签效应(苏雪云&张旭, 2011)。

另外,有研究表明,超常儿童所处的教育环境对其自我概念有显著的影响,从普通学习环境转入特殊学习项目的超常儿童比一直在处普通学习环境的超常儿童有更低的自我概念(Coleman &Fults, 1982; 李颖&施建农, 2005)。

研究者认为,因为―小池大鱼‖效应,一直处在普通学习环境的超常儿童长期与能力较低的儿童进行社会比较,因此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导致较高的自我概念,而转入特殊学习项目的超常儿童常与相似能力的儿童进行社会比较,因而自我评价相对较低,导致较低的自我概念(Coleman &Fults, 1982)。

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差异并不存在(Maddux, Scheiber& Bass, 1982)。

研究还表明,超常儿童的标签对于不同性别的自我概念有不同的影响,超常女孩比同龄普通女孩有更高的自我概念,超常男孩则跟同龄普通男孩相似,反而对自己的满意度更低,特别是在体能和积极性上(Loeb & Jay, 1987)。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的期待不同,由于中小学的能力评价方式都较适于女性,取得高学业成就会被认为有女性化的特质,这会给超常男孩带来压力和不确定感,从而影响其自我概念(Loeb & Jay, 1987)。

2.2 同伴关系超常儿童的同伴关系同样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部分,因为其不仅在较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而且还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健康。

同伴关系对于超常儿童来说是一个社会生活中的难题,因为他们常常因为自己的天赋特异而遭到同伴的拒绝(Zilli, 1971),参加特殊学习项目的超常儿童则难以被一般社会群体接纳(Gallagher, 1975)。

研究者认为,在一个普通的学习环境中,儿童也许能够接受能力高的同伴,但难以接受一个有学术兴趣(Tannenbanm, 1962)或成绩卓越(Brown & Steinberg, 1990)的同伴。

超常儿童比起一般儿童,更容易遭遇社会困难,因为他们总是比同龄人更早接触到抽象和复杂的问题(Tannenbanm, 1962; Gross, 1989)。

调查发现,超常儿童更愿意与比自己年长的人交往(Janos & Robinson, 1985)。

没有参加特殊学习项目的超常儿童,有可能因为缺少与年长的或能力相似的个体接触机会,而没有合适的同伴群体,遭到孤立或排挤(Silverman,1993a)。

2.3人格与情绪在人格特征方面,超常儿童和一般同龄儿童也有差异。

李淑艳(1995)使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比较了少年大学生与同龄的常态儿童的人格特征,发现少年大学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兴奋性、忧虑性和怀疑性更低,独立性、聪慧性更高,认为少年大学生学习严谨、专心、有毅力,处事的标准高,少受社会舆论的约束,更善于以客观态度处理问题,自信合作,社会适应良好。

在情绪方面,有研究者认为由于同伴群体的缺乏,超常儿童更易遭受人际孤立,产生沮丧感(Terman& Merrill, 1973),更易抑郁、自杀以及过度敏感(Delisle, 1982; Monaster& Powell, 1983)。

虽然很多老师和临床医生都有与此一致的印象,但更多的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人格和情绪机能与常态儿童无异(Bartell & Reynolds, 1986; Freeman, 1985),甚至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加成熟(Jacobs, 1971; Hogan, 1980; Killon, 1983)。

Gallucci(1988)的研究发现,智力高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的超常儿童并没有比常态儿童更易患精神疾病,他认为超常儿童的精神疾病不应被看做是智力超常的结果,而是因为一般致病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