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语文教育家,他提倡“诗意语文”教育理念,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语文的美丽,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成为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
王崧舟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美,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感悟。
而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内涵,正是培养学生语文情感的最佳载体。
他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诗词元素,让学生在欣赏、朗诵、吟诵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和韵味。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诗词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更加敏感于语言的美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诗词欣赏和朗诵,深入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从中获取到了灵感和启发。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再觉得枯燥和无趣。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性格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诗词的世界里,学生接触到了各种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他们在品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美的享受,更增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商。
他们学会了感恩、懂得爱,也懂得了如何去面对痛苦和挫折。
这些都是诗意语文教育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是传统语文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诗词的课堂里,学生通过朗诵、默写,可以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在理解诗词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对古文的词句理解和推敲,来领悟其中的意蕴和内涵,这对于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王崧舟解读诗意语文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我曾在《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的自序中提及:“诗意语文不是一个名词,不是说有一个静态的、现成的诗意语文可以供我们去模仿甚至膜拜,没有,根本没有那么一个东西存在。
诗意语文只能成为一个动词,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得到她、拥有她,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而在这样一个即时即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
于是,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诗意语文与文本秘妙——王崧舟师徒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策划与举办,是诗意语文的又一个行进姿态。
这其中,七节课的展示与观摩无疑是这一行进姿态中最美、最富诗意的剪影。
在林珊执教的《唯一的听众》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二泉映月》的倒影;在才华执教的《刷子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两小儿辩日》的碎片;在绍国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慈母情深》的镜头;在丽玲执教的《夜莺的歌声》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普罗米修斯》的线索;在钱锋执教的《诗经·采薇》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长相思》的意境;在林莘执教的《游山西村》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枫桥夜泊》的另一番天地。
是的,这些课,无疑是对诗意语文最生动、最具质感的诠释。
但是,影响的焦虑并没有让他们失去自我。
他们依然是他们,而我,也依然是我。
诗意语文绝非某个人、某个团体的专利,我们行进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迎来各自的生命的精彩和诗意。
一、栖身秘妙: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语文的诗意在哪里?在文本,在文本之美,在文本的秘妙中。
文本之美是诗意语文的基点和出发点。
诗意不是外加的,诗意是文本本有的、内蕴的。
语文教学指向文本秘妙,实在是诗意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第一法则。
文本秘妙,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王国维语)的言语个性、言语智慧和言语创造,就是文本的美之所在。
发现、开掘文本秘妙,无疑是在为诗意语文这潭活水正本清源。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想境界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想境界《论语》开篇三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我以孔子自居,那么各位就是孔子的三千弟子。
(笑)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某种程度上讲,语文跟品茶一回事,我们一同到语文中“品道”。
“朋”指什么?古人“同党为比,同道为朋”,就是大家的志趣相同,一起来探求人生之道,处世之道,跟“朋”作交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难道“有朋自近处来”就不乐了吗?此话怎讲,何谓远方?孔子是山东鲁国人,今曲阜。
在古代,交通很不发达,如果从齐国到鲁国行程则需一个半月时间。
所以,古人一出门就称远游。
所以称“有朋自远方来”。
“乐”,就是为自己同道之朋而来而高兴,这样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为之感动,来,意味着主动来,来一起探讨哲理,当然件快乐的事情。
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们都有学习的自觉的意识,一起学,一起习,学、习指什么?“学”,小篆的写法,“学”上部两只手,中间两个叉,底下是房子,下有小孩。
何讲?古时候,狩猎需要占卜,占卜就是解决性命之学,就是预测,“凡事预则立”,后来发展为《周易》。
古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得学习,学得东西就是生存之道,但后来“学”异化了,但回到“原点”对我们审视问题有好处。
“习”,一说,上面是两根羽毛,下面是鸟窝,两个“羽”,一个是小鸟、大鸟,展开的翅膀准备飞翔。
二说,上面是羽毛,下面是米粒,鸟在啄米。
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一种说法。
学要转化为技术,还得时习之,但为什么“不亦说乎”?孔子对“说”有讲究,“乐”是外在的,“说”是内在的充实,是精神上的愉悦,逐渐修炼成生存的大道。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素质教育的源泉也在孔子的《论语》。
最后说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意思?就是不开心、生气。
君子在从事的学问,人家不知道他们,他们也不生气,这是“沉潜之学”,学习,不是为别人去学,能够沉下来,诸葛亮“淡泊而明志,宁静以致远”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王崧舟《诗意的语文》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摘自《古兰经》价值守望,是对诗意语文所作的本体论的思考,属于形而上的道;实践智慧,是对诗意语文所作的方法论的探索,属于形而下的术。
两者互参,则道术不二。
唯道术不二,才有望进入诗意语文的澄明之境。
一、审美与存在:诗意语文的价值守望价值转乾坤。
对诗意语文的探索,素来都不缺犁行于实践大地的方略和技术,缺的是行动之前的价值关怀、行动之后的价值皈依。
丢了价值的憬悟,就是丢了诗意语文的魂。
诗意语文的价值观,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考量:1.从本体的角度看,诗意语文更强调汉语的诗性品质汉语的诗性品质,集中表现在它“以象见意的诗性特征”(辛国刚),它是中国诗性文化的终极表达,也是汉语有别于印欧语系的根性特征。
汉字是汉语诗性品质的基因。
象形是汉字诗性品质的基础表征,“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诗人郑敏),用语言学家范诺洛萨的话说,汉字充满动感,不像拼音文字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字的结构保持了与生活之间的隐喻关系;汉字排除了拼音文字无生命的逻辑性,充满感性色彩。
汉语同样感性郁郁,在表达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上比拼音文字要直接、自然。
汉语没有冠词,无位格、时态、语态等变化,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在语法上比逻辑严密的拼音文字要灵活自由得多,王力先生认为:“西洋人做文章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
”汉语能“随物赋形”,重“意合”而轻“形合”,更接近人的瞬间体验而非理性思维。
诗意语文强调汉语的诗性品质,旨在更好的实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
2.从方法的角度看,诗意语文更重视文本的审美解读文本解读从总体上看,大致存有三种方式,即:功利解读、科学解读和审美解读。
功利解读以了解和掌握文本提供的有用信息和知识为己任,科学解读,则以探寻和发现文本的客观规律为鹄的。
审美解读,与上述两种解读方式大异其趣,它以观照和体认文本的情感境界为旨趣,最终走向自我理解。
王崧舟诗意语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王崧舟及其教育理念二、诗意语文的含义与特点三、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方法四、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实践案例五、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意义与影响正文一、王崧舟及其教育理念王崧舟,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多年来致力于探索语文教育的创新之路。
他提出的“诗意语文”教育理念,旨在将诗歌的优美、情感的丰富、思维的灵动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诗意语文的含义与特点诗意语文,顾名思义,即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育。
它主张以诗歌为主要载体,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诗意语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情感丰富:通过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其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2.思维灵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其独立、创新思维能力。
3.审美高雅: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歌,提高其审美品味。
三、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方法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诗歌欣赏:课堂上,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2.诗歌朗诵:王崧舟老师鼓励学生朗诵诗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创作:王崧舟老师启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情景教学:王崧舟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四、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实践案例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实践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在一次课堂中,王崧舟老师选择了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春夜喜雨》。
首先,他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接着,他让学生朗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然后,他启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最后,他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王崧舟:诗意语文语录
王崧舟:诗意语文语录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
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儿童写诗,诗写儿童。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
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
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
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
■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
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以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引导质疑、敏于点拨、鼓励创见”。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是一位现代语文教育专家,他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闻名。
他的《诗意语文》一书以诗意的方式来探索语文教育的本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诗意语文》一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一个名句作为引子,通过对这句诗句的解读和启示,阐述了诗意语文的核心思想。
王崧舟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诗意语文》中,王崧舟提出了“感受诗”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诗的美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通过对诗歌的朗诵、赏析和创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诗意语文》还强调了语文教育的整体性。
王崧舟认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法的知识,还应该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意语文》还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王崧舟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他鼓励学生通过朗诵、写作和讨论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诗意语文》一书不仅是一本面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性读物,也是一本以诗意的方式来探索语文教育的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王崧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让我们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王崧舟诗意语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摘要:一、王崧舟简介1.王崧舟个人背景2.王崧舟在语文教育领域的成就二、诗意语文的内涵1.诗意语文的定义2.诗意语文的核心理念三、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育实践1.以诗歌教学为例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魅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四、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育成果1.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2.社会对诗意语文的认可五、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意义1.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突破2.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王崧舟,一位在语文教育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教育家。
他独创了一种名为“诗意语文”的教育方法,为学生们开启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文学世界。
诗意语文,并非字面上的理解,而是王崧舟老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一种深化。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因此,他倡导在教学中融入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王崧舟老师的教育实践中,他常常以诗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魅力。
他运用独特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品味诗句、探讨意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诗歌的美。
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经过王崧舟老师的教育,许多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在阅读、写作和表达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也使得王崧舟诗意语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语文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教育成果,更在于它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突破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灵魂的火炬。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是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他提出“诗意语文”教育理念,一直深受广大教育工
作者和家长的推崇。
他认为语文是一门“诗意”的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感和表达能力。
下面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一、语文教育应该以情感为重,而非知识为主。
通过情感的净化和提升,无形中就提
高了语文学习和使用的质量。
二、学生应该注重语言的感受,而非语言的掌握。
只有真正的感受到语言所传递的含
义和情感,才能更准确、更生动地使用语言。
三、诗意语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古今中外的诗歌和文学名著,来陶冶情操,丰
富内涵。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品位。
四、教师应该是带领学生走向文学殿堂的人,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和分数发放者。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而非仅仅进行知识灌输。
五、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审美情感、语感和表达能力。
只有在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世界中,才会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
中更加灵动和有智慧。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提倡语文教育要以情感为主导,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一门诗意的艺术。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是中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和评论家,他的代表作《诗意语文》被誉为现代汉语教育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王崧舟强调了诗意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下面是对《诗意语文》的一些简介和感悟。
《诗意语文》的核心思想是:语文教育应该注重“诗意”,即文学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
王崧舟认为,只有通过体验、感受和欣赏文学,才能深化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
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兴趣,鼓励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谛。
王崧舟提出了“读诗为体,作文为用”和“不能把诗作为教材,但可以用诗为材料”这两个重要观点。
他强调,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从词汇、句式、语法结构等方面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情感力量,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他也指出,把诗作为教材并不现实,因为诗歌一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其主要作用是情感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触动。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诗歌作为材料,配合其他课文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感受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此外,王崧舟还重视对语言的审美教育,并提出了“多样性、秩序性、适度性、和谐性”四个标准。
他认为,语言的美学是多元化的,既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的多样性,也包括音韵、节奏、韵律的多样性。
同时,语言美学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秩序性,即语言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和有序性。
在语言美学的表达上,适度性也很重要,不能过分浮夸或夸张,也不能过于平淡无奇。
最后,语言美学需要体现和谐性,即语言的表达需要具有一定的平衡、统一和和谐。
总的来说,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语文教育著作,他对于语文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具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摘录和读后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摘录和读后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摘录和读后感常州市百草园小学严伟华一、向王崧舟学读书王崧舟说:教的是底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
P62王崧舟这样概括自己读书的状态: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
1、流行的书: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
2、不流行的书:王荣祖的《史学九章》,钱穆的《晚学盲言》,杨成寅的《太极哲学》3、入世的书:傅佩荣的《哲学人生》,卡耐基的《积极的人生》,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4、出世的书:六祖慧能的《坛经》,南怀瑾的《如何修正佛法》,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5、教育类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田正平《中国教育经典解读》,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6、非教育类的书:范曾《吟赏风雅》,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7、语文课程类的书:王尚文《语感论》,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8、非语文专业的书:兰色姆《新批评》,韦勒克《文学理论》,汪曾祺《人间草木》,史铁生《务虚笔记》。
9、学术类的书:朱光潜《诗论》,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10、国学经典类的书:王阳明《传习录》,熊十力《体用论》,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
11、西方经典: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汉莫顿《思想的盛宴》。
12、儿童的书:《小王子》《爱的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
13、显学的书:用于管理、用于治人的书:曾仕强《管理思维》、余世维《赢在执行》,曼狄诺《羊皮卷》。
14、潜学的书:《了凡四训》讲命运的改造。
胡兰成《禅是一枝花》《今生今世》,邵伟华《四柱预测学》算命的。
王崧舟说:一个人的心灵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读的书的结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他的读书境界。
反思:我的读书。
1、为己读书。
有一点点,但大部分是功利的读书,为文凭而读书,为教学而读书,为写论文而读书。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生于江苏苏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诗人、作家和散文家。
他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有独特的诗意语文创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还有着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被誉为“诗意语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文学作品就像一首诗,需要有诗意的表达和语言的凝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受。
对于王崧舟而言,创作诗意语文是一种态度和理念,是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作品多以家乡苏州和江南文化为题材,他深情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光和人文风情,以及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婉约动人的感觉,展现出了浓厚的诗意色彩。
在王崧舟的笔下,江南的小桥流水、古镇民居、山水田园都成为了诗意的符号,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江南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一种淳朴、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生活情趣。
除了以江南文化为主题之外,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作品还涉及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对自然界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探索等。
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仿佛沉浸在一幅幅绚丽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之中。
在诗歌创作方面,王崧舟的作品大多轻盈明快,细腻婉约,充满了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感悟。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慰藉。
他用独特的诗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怀和对美好的向往,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脱俗、情感绵绵的诗意海洋中。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和精湛的语言,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令人陶醉的诗意风采。
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抚慰和情感滋润,成为了当代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王崧舟——“诗意语文”
的 。可 以 看 出 “ 个 体 的 认 知 活 动 更 多 表 现 在 对 认 知 操 作 的
王崧舟 对 于什 么 是诗 意语 文 的认 识 一直 处 在不 断 的 本 身 的优 化 和 对 认 知 的 创 造 性 发 挥 上 ,体 现 出 认 知 活 动 的
研 究 探 索 之 中 ,他 认 为 诗 意 语 文 不 是 一 个 名 词 ,而 是 一 个 高 级 水 平 的加 工 ”。
动 词,一个过程 ,你 只有在行进 的过程 中才 能不断地体验
第二, “ 造境 ”, “ 在 举 象 的 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将 语
她 、 关 照 她 。在 这 段 体 验 的过 程 中 你 发 现 了 自 己灵 魂 深 处 言 文字还原成特定 的情境 、意境 、心境 ”。王崧舟认 为, 的 一 些 感 动 、一 些 悲 悯 、一 些 纯 真 、一 些 美 好 。虽 然 王 菘 诗 意 的 语 文 充 满 单 调 的 、平 面 的 这 些 所 举 的 象 是 远 远 不 够
情 趣 , 逐 步 形 成 良 好 的 个 性 和 健 全 的 人 格 。 ” 语 文 教 助 车 夫 这 个 片 段 中教 “ 饱 经 风 霜 ”这 个 词 所 采 用 的 不 同方
育 在培 养学 生 正确 的审 美价 值观 方 面功 不可 没 。针 对语 法 。第 一位 教 师 ,就 只 是 让 学 生 查 字 典 ,然 后 记 住 这 个 词 文 教育 “ 充 满 劳绩 ”这 一现 象 ,王 崧舟 不希 望 自己的语 语 的意 思 , 这 是 认 知 的 初 级 阶 段 。 “ 认 知 活 动 的 初 级 阶 段
王 崧 舟
“ 诗意语文”
0魏 姗 姗
诗意栖居在语文的大地上——读王崧舟《诗意语文》
己。 “ ” 介 入 ,我 ” 彰显 , 我 的 “ 的 “ ” 高 扬 , 文 本 细 读 深 深 我 的 使 地 烙 上 了 “ ” 精 神 痕 迹 和 生 我 的
目
他 的 精 神 三 变 ,是 诗 意 的
但是 。 的 眼 前骤 然一 亮 , 我
他 将 我 们 带入 了语 文的 禅
境 … …
我 看 到 了他 剑 上折 射 的 光 芒 , 就 像 灼 照 大 地 的 太 阳 .我 要 循
不能打 开 自由歌唱 的生命之 门。
顺 着 他 剑 指 的 方 向 . 我 义 无 反 顾 地 投 入 了我 的 激 情 。
他 说 :一 个 人 只 有 深 深 感 觉 着 的 时 候 . 生 命 才 能 全 然 敞 开 . 能 率 性 自在 , 能 不 断 获 才 才
得 自我 实现 的 高峰 体 验 , 才 能 进 入 内在 的 澄 明 之 境 , 才 能 深
原 来 .通 往诗 意之 门的路
径 并 不 艰 险 .他 手 把 手 地 教 给
韵 的 诗 行 … …
币
博 览
他 ,就 是 王 崧 舟—— 诗 意
语 文的倡 导者 。
会 勃发 出生命 开启 的惊喜 。
语 文 充 满 劳绩 。长 久 以 来 .
我 们 更 多 的 付 出 仅 仅 是 因 了 劳
绩 , 至 伤 筋 费神 , 声 载 道 。 直 怨
他 , 一 名 小 学语 文教 师 ; 是
宗 , 剑 亦 气 , 气 合 一 , 文 亦 剑 语
化 的 实 践 智 慧 。举 象 、 境 、 造 入 情 、 意 、 气 、 根 是 诗 意 语 会 求 寻 文 的 动 脉 血 管 。 脉 通 达 , 意 血 诗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共分为九篇,在这九篇散文中,王崧舟先生将自己多年来对语文的思考整合成了一种理论,称之为“诗意语文”,并且运用这种理论来阐述语文的优雅和美丽。
在《诗意语文》中,王崧舟先生提到,语文的美丽不仅表现在文字上,更显现在人的情感里。
他认为,诗歌是语文中的精品,能够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语文的优雅和内涵。
因此,王崧舟先生提倡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注重情感和思想的培养,发掘语文的表达和体现情感的能力。
王崧舟先生强调,语文是一种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媒介,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
因此,爱好语文需要让自己的内心深入地融入到其中,用心去体味语言的美感,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语文之美。
同时,王崧舟先生还提到,在学习语文中,应该注重感性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
他强调,语文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果,只有通过感性的理解,才能真正地领悟语文中的美和意蕴。
在《诗意语文》中,王崧舟先生还阐述了语文和文化的关系和影响。
他认为,语文之美的精髓不仅来自于文字和句子的优美,更来自于文化的底蕴和深度。
因此,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诗意语文》是一个关于语文美学的理论体系,王崧舟先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对大量文学作品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启示性的观点,对于我们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语文修养都有一定的帮助。
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
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第一篇: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王崧舟《诗意语文》一书读后闲谈一直很崇拜王崧舟老师,觉得他作为一个语文人,自身的语文素养已经修炼到了令人仰望的境界,他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最早听王崧舟老师的课是在十几年前,那时还是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学新兵,对当时在小语界已经赫赫有名的王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在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慢慢认识了王崧舟老师。
王老师的“诗意语文”伴随着《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曼谷的小象》《长相思》走进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也掀起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又一轮探索热潮,引发了更多人的思考。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上的体现一直是颇受关注和争议的,我的浅见是要让学生在人文性的形式或语言中掌握语言的工具性。
如果一节语文课上,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几样“工具”,或者说我们要来进行几项训练,无疑会让学生用一种完成任务式的“被动接受”,如果把一个个训练点和知识点自然隐藏于人文性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合作,师生对话自然地呈现,学生是乐于接受的。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也正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诗意语文的课堂在让人感受浓浓诗意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洗礼,老师引领着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我感觉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外表的光鲜热闹,同样有其深厚实在的内涵。
暑期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一书,对王老师,对他的诗意语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本书其实就是汇编了王老师的7则座谈发言稿而成,生动翔实,有理论有实例;语言幽默风趣,思想高屋建瓴,真是一本适合一线教师阅读的好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般的把它读完,还就没有这般酣畅淋漓地读整本书的感觉了。
一遍读完后,我又读了第二遍,在第二遍阅读中把书中的精华语句做了摘录。
心得体会很多,最强烈最想表达的有如下几点:1.来自课堂一线的教育专著一定是受老师们欢迎的纯理论的文章容易让人望而却步,阅读时困难重重,若放在床边的话搞不好会成为“催眠书”,个人感觉越想看越钻不下去,总感觉一行行字像在跳舞,好不容易看了一会,就想着要休息一下。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是一本以语文为主题的诗歌创作与研究的著作,由著名诗人王崧舟所著。
书中包含了作者多年的心得与体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诗歌以及语文的深入思考。
本
书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诗意表达,为读者揭示出语文的多重意义与深层次内涵。
除此之外,《诗意语文》还展现了一种深入的诗歌创作与研究,展示了王崧舟诗歌创
作的独特风格以及其对古典诗歌的研究。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唐代诗歌的回顾以及对古今
诗意的比较,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诗意体验。
同时,王崧舟还详尽地解释了诗歌创作的技法,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思维过程。
总之,《诗意语文》是一本清新独特,思维深刻的诗歌与语文读物,具有很高的文化
价值。
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深刻而美妙的诗意之美,让读者不仅收获到了语文知识,更
领悟了人文之美。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是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全新的教学理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教导我们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将我们带向一个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诗意语文”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是生命的表述,是情感的沟通,是文化的传承。
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的学习不应该只是机械的背诵、死记硬背,而应该是激发我们对语言感受和思考的能力,让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思考人生和世界的本质。
王崧舟老师的讲课风格带有浓郁的诗意,他不仅讲述了语文的知识点,更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美感和情感。
他论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作品,比如《诗经》、《水浒传》、《红楼梦》等等,从中分析生命的真谛、道理的智慧,引导我们走向深入思考的境地,不仅让我们学会了语文,还拓展了我们的文化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王崧舟老师强调“读、写、背、译”等四种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他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做到这些基本技能是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抛开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倡以兴趣为主导、以个性为依托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在“诗意语文”中,王崧舟老师还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体验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内容,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多参与活动,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思想和情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总之,“诗意语文”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珍贵的语文教材,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的启发,也让我们深入体验到语言之美和思想之深。
在我们的人生中,语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诗意语文”,我们将拥有更加独特的认知方式,更加成功地理解和应用语言,让我们的生命在语言中更加充实和精彩。
王菘舟诗意语文之思
王菘舟诗意语文之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fontsize=“6”>诗意语文之思——王菘舟-凭栏听荷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
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儿童写诗,诗写儿童。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
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
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
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神性。
飘摇的语文教学呼唤中庸的语文哲学。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应是语文哲学的大智慧、大圆融、大境界。
语文哲学的诸多范畴,如:工具与人文、学文与做人、继承与发展、基础与创新、感悟与理解、感性与理性、自主与引导、接受与发现、吸收与表达、文面与文里、诵读体验与默读精思、潜心会文与广泛涉猎、尊重文本与拓展资源、课内得法与课外得益等,都应归宗于中庸这一元智慧。
语文是功利的,那是学生的立身公器;语文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语文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语文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功利、科学、审美的缤纷色彩;语文是一个万花筒,演绎着实用、真理、情性的大千气象。
说到底,语文是人的,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与语文的关系,语文才会喷射出缤纷的色彩、激荡起大千的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作者:鲍洁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5期
摘; 要:王崧舟老师的课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对文本有了大概的认识,把握住文本的层次和节奏,把自己投进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中去。
“起承转合”,让孩子们来和文中的四句话连线,设计结构环环相扣,独出匠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王崧舟;起承转合
在学校里有幸聆听王崧舟的《记承天寺夜游》,他的课果然名不虚传,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中等个子,声音充满激情,富有磁性,朴素,儒雅,是典型的谦谦学者形象。
从他的课里,折射出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格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一、巧妙导入
上课伊始王老师先是出示三首苏轼的关于“月亮”的诗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夜闌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
通过教师的反复引导和学生的朗诵,学生明白了苏轼的如明月般纯洁的心境。
二、充分朗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运用感官可以让学生直接对所要了解的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诗词本身就具备节奏美和音乐美,只有凭借诵读,才能体现其本身韵味。
就像王崧舟老师说的“会心吟诵得其韵”,读着读着,自然而然,诗的味道和情感也就读进心里去了。
比如我自己在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时,自己的范读比较少,
学生朗诵也是草草而过。
但是,听了王老师的课,他标准的咬字以及深情地朗诵做了个很好的示范,就像在宣纸上晕开了一层水墨,给课堂奠定了最初的基调。
王老师的诵读有三层:第一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第二层,有板有眼,读出句子的停顿和节奏。
第三层,附着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味道。
三层朗读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大概的认识,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很容易把握住文本的层次和节奏,把自己投进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中去。
三、深入感知
王老师被称为“大师”,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对文本内容驾驭熟练,收放自如。
就今天听的《记承天寺夜游》的“起承转合”,让孩子们来和文中的四句话连线,设计结构环环相扣,独出匠心。
让孩子们意识到文言文这种短小精悍的小短文也五脏俱全,不能小看。
接着让孩子们默读课文,让孩子们说说有着怎么样心境的人称得上为“闲人”,可以在词语句子上圈一圈,画一画,写下批注,让自己的思考落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个时间让孩子们读了又读,分别让三个孩子来角色扮演,烦事缠身的“当官人”,欲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为生意发愁的“商人”,这样的情境带入,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苏轼的“闲人”心境。
正是这样的悠闲自在的心情,才能看到如此纯粹清澈的月亮。
讲解到“庭下如积水……柏影也”这句时,王老师让多名孩子诵读,走到东,西,南,北,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月光洒到庭院里,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体会出诗人苏轼的心静如水。
整个过程张弛有度,通过想象,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极其不简单”的伟人人格。
古诗文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寄放自己自由心灵的空间,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肯定能感受到诗人苏轼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又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