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功能调节2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0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讲义PPT课件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①是一种负反馈调节,保持动脉血压的相对 稳定; ②生理反射,经常存在。 ③对波动性血压敏感,敏感范围为(80~160 mmHg).
04.03.2021
13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反射效应:呼吸加深加快。
生理意义:平时对心血管活动并不起明显的
调节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应急状态时(如大量失血) 循环功能的调节,维持血压,使血液重新分配,保证 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③增加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使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④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后者可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扩充血量, 血压升高。
⑤还可引起或增强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
04.03.2021
20
(三)血管升压素 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一部分神经元 合成的。 作用及生理意义: 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 平滑肌收缩。 ②抗利尿效应(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③在禁水、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 素释放增加,不仅对保留体内液体量,而且对维 持动脉血压,都起重要的作用。
0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4.03.2021
3
2.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 特点:情绪激动状态和发生防御反应时才 发放冲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作用: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使骨骼肌 血管舒张。 拮抗剂:阿托品。 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和外 生殖器等少数器官。 特点:对器官组织局部血流起调节作用,对 循环系统总的外周阻力的影响很小。
23
(七)组胺 作用:舒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 壁的通透性。 (八)前列腺素 作用: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04.03.2021
13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反射效应:呼吸加深加快。
生理意义:平时对心血管活动并不起明显的
调节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应急状态时(如大量失血) 循环功能的调节,维持血压,使血液重新分配,保证 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③增加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使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④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后者可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扩充血量, 血压升高。
⑤还可引起或增强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
04.03.2021
20
(三)血管升压素 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一部分神经元 合成的。 作用及生理意义: 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 平滑肌收缩。 ②抗利尿效应(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③在禁水、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 素释放增加,不仅对保留体内液体量,而且对维 持动脉血压,都起重要的作用。
0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4.03.2021
3
2.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 特点:情绪激动状态和发生防御反应时才 发放冲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作用: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使骨骼肌 血管舒张。 拮抗剂:阿托品。 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和外 生殖器等少数器官。 特点:对器官组织局部血流起调节作用,对 循环系统总的外周阻力的影响很小。
23
(七)组胺 作用:舒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 壁的通透性。 (八)前列腺素 作用: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ABCD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药物治疗
01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水 平。
03
02
降血压药物
如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用于 控制血压。
03
血压和血流
01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 力,是心血管活动的重要参数 之一。
02
血流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速度和方向,受到血压、血管 阻力和心脏收缩力的影响。
03
血压和血流的变化可以反映心 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过高或 过低的血压以及异常的血流都 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04
心血管活动的病理反应
详细描述
心肌缺血的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肌梗死 的症状包括持续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心肌缺 血和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心钠素和内皮素
心钠素由心房分泌,具有很强的利尿排钠作用;内皮素则是一种强 烈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影响的情况下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心肌细胞的代谢产物
心肌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氢离子等 ,可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收缩性。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第5节 重要器官的循环特点
重要器官的循环特点
冠脉循环 肺循环
脑循环
肾血液循环
血流量大 血流量可达1200ml/min,占心输出量的1/-1/4左右
肾血液供应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全身性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局部性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强心
升压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一、神经调节
2
二、体液调节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Fra bibliotek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延髓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心脏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血管 交感缩血管神经 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4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感受器分布及传入神经
1
(推荐课件)心血管的功能与调节生理学PPT幻灯片
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
1
2
体 循 环 与 肺 循 环
3
本章内容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心脏功能 血管功能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4
第1节
•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5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学习目标
• 说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特
•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各期的离子基础
• 指出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点
51
等 容 收 缩 期
52
快 速 射 血 期
53
减 慢 射 血 期
54
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55
等 容 舒 张 期
56
快 速 充 盈 期
57
减 慢 充 盈 期
58
59
小结 心动周期中室内压 容积 瓣膜 血流方向的变化
收 积
缩 等容
变 收缩期
期 快速
32
传 导 途 径
33
34
收缩性
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有明显的依赖性 同步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35
小结: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机械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
36
正常心电图
五个波 二个间期 一个段
37
正常典型心电图及其生理意义
38
肢
体
导
联
39
胸
V1
79
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当外周阻力及心率不变时)
• 每搏量增多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1
2
体 循 环 与 肺 循 环
3
本章内容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心脏功能 血管功能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4
第1节
•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5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
学习目标
• 说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特
•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各期的离子基础
• 指出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点
51
等 容 收 缩 期
52
快 速 射 血 期
53
减 慢 射 血 期
54
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55
等 容 舒 张 期
56
快 速 充 盈 期
57
减 慢 充 盈 期
58
59
小结 心动周期中室内压 容积 瓣膜 血流方向的变化
收 积
缩 等容
变 收缩期
期 快速
32
传 导 途 径
33
34
收缩性
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有明显的依赖性 同步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35
小结: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机械特性
心肌生理特性
36
正常心电图
五个波 二个间期 一个段
37
正常典型心电图及其生理意义
38
肢
体
导
联
39
胸
V1
79
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当外周阻力及心率不变时)
• 每搏量增多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学习课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病理变化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或凋亡,进而引起 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05 心血管活动的药物调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舒张血 管,降低血压。
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量,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肾上腺素能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肾上腺素能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去甲 肾上腺素的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作用较弱。
血管紧张素和血管舒张素
血管紧张素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舒张素能使血管 舒张,血压降低。
自身调节
心肌的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放 和关闭,可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 性和收缩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钠通道拮抗剂
通过抑制钠通道,减慢心电传导,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肾上腺素能β受体,减慢心率,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钾通道开放剂
通过开放钾通道,加速复极化过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
01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肌缺血。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并 调节血液流量和压力。
心脏传导系统
由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 野纤维等组成,负责产生 和传导电信号,控制心脏 的节律性收缩。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 ,将血液泵入血管,维持 血液循环。
调节血压
心血管系统通过调节血管 的口径和心肌的收缩力, 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或凋亡,进而引起 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05 心血管活动的药物调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舒张血 管,降低血压。
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量,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肾上腺素能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肾上腺素能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去甲 肾上腺素的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作用较弱。
血管紧张素和血管舒张素
血管紧张素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舒张素能使血管 舒张,血压降低。
自身调节
心肌的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放 和关闭,可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 性和收缩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钠通道拮抗剂
通过抑制钠通道,减慢心电传导,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肾上腺素能β受体,减慢心率,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钾通道开放剂
通过开放钾通道,加速复极化过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
01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肌缺血。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并 调节血液流量和压力。
心脏传导系统
由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 野纤维等组成,负责产生 和传导电信号,控制心脏 的节律性收缩。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 ,将血液泵入血管,维持 血液循环。
调节血压
心血管系统通过调节血管 的口径和心肌的收缩力, 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第三单元血管生理功能及心血管调节课件
血管的功能
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血管的舒缩机制
内源性调节
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 血管口径和血流阻力,平滑肌的 收缩和舒张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
的调节。
外源性刺激
如温度、机械刺激等外部因素可以 刺激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流。
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血管与心血管疾 病的关系
血管病变对心血管的影响
血管狭窄或阻塞
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血管弹性下降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进而影响心脏的供血。
血管炎症
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 条件。
心血管疾病对血管的影响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受损,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血压的形成与调节
血压的概念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 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反映心血管功能 的重要指标。
血压的形成
血压的调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状 态和血容量等途径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血压的形成与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 阻力以及血液的容量等因素有关。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三单元血管生理功能及心 血管调节课 件
• 血管生理功能 • 心血管调节 • 心血管疾病与防治 • 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01 血管生理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血管的舒缩机制
内源性调节
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 血管口径和血流阻力,平滑肌的 收缩和舒张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
的调节。
外源性刺激
如温度、机械刺激等外部因素可以 刺激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流。
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血管与心血管疾 病的关系
血管病变对心血管的影响
血管狭窄或阻塞
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血管弹性下降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进而影响心脏的供血。
血管炎症
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 条件。
心血管疾病对血管的影响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受损,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血压的形成与调节
血压的概念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 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反映心血管功能 的重要指标。
血压的形成
血压的调节
血压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状 态和血容量等途径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血压的形成与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 阻力以及血液的容量等因素有关。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三单元血管生理功能及心 血管调节课 件
• 血管生理功能 • 心血管调节 • 心血管疾病与防治 • 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01 血管生理功能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心血管活动调节(2010年9月修改) ppt课件
(4)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 ●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 根据窦内压和动脉血压变化的对应关
系所绘制成的曲线。 ●意义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随窦内压的升高而降低。 ●压力调定点(set point) 是平均动脉压和窦内压处于相同水平的
点,它是动脉血压调节的参照水平。
(5)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在正常平均动脉压水平(大约100mmHg)内发生的血压变动,压力感 受性反射最为敏感,纠正偏离正常水平的血压的能力最强;动脉血压偏 离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性反射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低。 ●对急骤、搏动性血压变化反应敏感(尤其是血压降低时的血压缓冲作 用更为重要),对缓慢发生的血压变化反应不敏感。即在动脉血压的长
心迷走 N+
心交感N-
心率 搏出量
心 输 出 量
动 脉
压
主动脉弓+ 主AN(迷走 管
血
N)
中
回心血量
压
(―)
枢
交感缩 血管N-
外周血 管舒张
外 周 阻 力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简化图
(3)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 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
波动,保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生理学中将动脉压力感受 器的传入神经称为缓冲神经(buffer nerves)。
①交感缩血管纤维 ②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③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④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④
① ②
③
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分布: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感觉冲动一方面沿传入纤 维向中枢传导,另一方面可在末梢分叉处沿其他分支到达受 刺激部位邻近的微动脉,使微动脉舒张,局部皮肤出现红晕。 这种仅通过轴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称为轴突反射(axoll reflex)。这类神经纤维也称背根舒血管纤维(dorsal root vasodilatorfiber)。 ●递质:不很清楚 (P物质?组胺?ATP?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 ?)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有些自主神经元内有血管活性肠肽(vasoae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乙酰胆碱共存。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元和支配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元。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2ppt
局部体液调节因子产生后往往容易被 破坏,不能随血液运送到较远的组织器 官发生作用,一般只能在产生的局部发 挥作用。主要包括:
激肽
组织胺
前列腺素
阿片肽
心钠素
精选可编辑ppt
28
血液循环
激 肽:
血管舒张素 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唾液 腺、胰腺、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 织中,被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 一种10肽,也叫做胰激肽。
定。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血量相对恒定,血压降
低。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灌注压下降,血流量下降,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舒张血管带
走代谢产物;血管收缩,R升高。
精选可编辑ppt
34
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a)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蛙是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它能自动兴 奋并向外传播,是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启动部位,故称为 正常起博点。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 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 适宜刺激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精选可编辑ppt
15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指存在于躯体上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状 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例如:前列腺素F2α(PGF2α)可使静脉血管收缩。 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强烈的
舒血管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降血压物质,它们和激肽一 起,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等升血压物质的作 用相对抗,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精选可编辑ppt
31
血液循环
心钠素(Cardionatrin):
激肽
组织胺
前列腺素
阿片肽
心钠素
精选可编辑ppt
28
血液循环
激 肽:
血管舒张素 血浆中的低分子量激肽原在肾脏、唾液 腺、胰腺、汗腺和胃肠道粘膜等器官组 织中,被腺体激肽释放酶水解所产生的 一种10肽,也叫做胰激肽。
定。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血量相对恒定,血压降
低。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灌注压下降,血流量下降,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舒张血管带
走代谢产物;血管收缩,R升高。
精选可编辑ppt
34
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a)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蛙是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它能自动兴 奋并向外传播,是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启动部位,故称为 正常起博点。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 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 适宜刺激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精选可编辑ppt
15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指存在于躯体上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状 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例如:前列腺素F2α(PGF2α)可使静脉血管收缩。 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强烈的
舒血管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降血压物质,它们和激肽一 起,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等升血压物质的作 用相对抗,对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精选可编辑ppt
31
血液循环
心钠素(Cardionatr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
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 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 称为压力感受器。在一定范围内,该感 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随血压升高对血 管壁牵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11
12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五)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二)
1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 和 心 迷 走 神 经 ( cardiac vagus nerve)的双重支配。
17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是由肾近 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 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18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 3.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 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经轴突输送到垂体后 叶, 再释放入血。
•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s hormone, ADH) :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升压素主要 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 重吸收,起抗利尿作用,故常称为…
19
(二) 局部性体液调节
•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 .组胺 • .前列腺素 • .阿片肽 • .心钠素
20
2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22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 经末梢,主要感受由于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 常称为压力感受器。
管纤维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6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 2.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轴突反射(axon reflex):仅通过轴
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称为…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7
8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 1、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指位于 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 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 包括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①缩血管区 ②舒血管区 ③传入神经接替站 ④心抑制区
9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2、高位心血管中枢 在延髓以上的脑干 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 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它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 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表 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 间的复杂的整合。
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
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
要。
16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 肾上腺髓质。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 胺。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 肾上腺素也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肾 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中,肾上腺素约 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
• 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 质为乙酰胆碱,它能激活节后神经元细胞膜 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 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心率加 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 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 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2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血液中 的化学变化并发放神经冲动,称之为…
• 化学感受器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化学
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活动,称 为…
• 心肺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存 在着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其中主要有牵张感 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 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随舌咽神 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随迷走 神经进入延髓。
• 降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在一般安静 状态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 感受器的感受阈值。所以,由颈动脉窦和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 降低的反射活动,不仅发生在血压升高时, 而且经常存在。据此,常把这种压力感受 器反射(baroreflex resetting)称神经节前纤 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心迷走神经的节前 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右侧迷走 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 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
•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
支配效应既相颉颃又协调统一,具有高度的
适应性。
3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 神经紧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常有 冲动到达心脏,协调心脏的活动,神经纤维 上的经常性冲动,称为…
5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 缩血管神经纤维 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极广, 除毛细血管
外,其它血管平滑肌均有交感缩血管神经纤 维分布。
•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 有低频率的神经冲动,称为…
• 舒血管神经纤维
• 包括:(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 脊髓背根舒血
• 脑缺血反应:当脑血流量减少时,心血管中枢的
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缩血管紧
张显著加强,外周血管高度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称为…
14
15
(五)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的活动都是有分化的。具体地说,对于
某种特定的刺激,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
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表现为
• 交感紧张(sympathetic tone)和迷走紧张 (vagul tone):将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 和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 分别称为… 和…
4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 血管运动: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 动,称为…
•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支配血管平滑肌的 神经纤维,称为…
• 根据不同的神经支配效应,将血管运动 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 神经纤维两大类。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
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 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 称为压力感受器。在一定范围内,该感 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随血压升高对血 管壁牵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11
12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五)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二)
1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 和 心 迷 走 神 经 ( cardiac vagus nerve)的双重支配。
17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是由肾近 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 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18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 3.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 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经轴突输送到垂体后 叶, 再释放入血。
•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s hormone, ADH) :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升压素主要 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 重吸收,起抗利尿作用,故常称为…
19
(二) 局部性体液调节
•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 .组胺 • .前列腺素 • .阿片肽 • .心钠素
20
2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22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 经末梢,主要感受由于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 常称为压力感受器。
管纤维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6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 2.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轴突反射(axon reflex):仅通过轴
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称为…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7
8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 1、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指位于 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 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 包括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①缩血管区 ②舒血管区 ③传入神经接替站 ④心抑制区
9
(三)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2、高位心血管中枢 在延髓以上的脑干 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 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它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 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表 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 间的复杂的整合。
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
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
要。
16
(一) 全身性体液调节
•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 肾上腺髓质。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 胺。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 肾上腺素也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肾 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中,肾上腺素约 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
• 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 质为乙酰胆碱,它能激活节后神经元细胞膜 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 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心率加 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 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 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2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四)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 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血液中 的化学变化并发放神经冲动,称之为…
• 化学感受器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化学
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活动,称 为…
• 心肺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存 在着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其中主要有牵张感 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 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随舌咽神 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随迷走 神经进入延髓。
• 降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在一般安静 状态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 感受器的感受阈值。所以,由颈动脉窦和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 降低的反射活动,不仅发生在血压升高时, 而且经常存在。据此,常把这种压力感受 器反射(baroreflex resetting)称神经节前纤 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心迷走神经的节前 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右侧迷走 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 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
•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
支配效应既相颉颃又协调统一,具有高度的
适应性。
3
(一) 心脏的神经支配
• 神经紧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常有 冲动到达心脏,协调心脏的活动,神经纤维 上的经常性冲动,称为…
5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 缩血管神经纤维 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极广, 除毛细血管
外,其它血管平滑肌均有交感缩血管神经纤 维分布。
•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 有低频率的神经冲动,称为…
• 舒血管神经纤维
• 包括:(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 脊髓背根舒血
• 脑缺血反应:当脑血流量减少时,心血管中枢的
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缩血管紧
张显著加强,外周血管高度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称为…
14
15
(五)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的活动都是有分化的。具体地说,对于
某种特定的刺激,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
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表现为
• 交感紧张(sympathetic tone)和迷走紧张 (vagul tone):将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 和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 分别称为… 和…
4
(二) 血管的神经支配
• 血管运动: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 动,称为…
•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支配血管平滑肌的 神经纤维,称为…
• 根据不同的神经支配效应,将血管运动 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 神经纤维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