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统计调查(3) 教学设计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划记法,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图、扇形图直观地描述数据;3.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初步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回忆小学所学的统计的有关知识,并在旁边空白处记录下来.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中经常用整理数据;可以用和来直观地描述数据.叫做全面调查.尝试练习1: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1.收集数据如何收集数据,让各小组的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填完后交小组长,由小组长表唱票,小组成员在表格中进行统计.1. 确定调查目的;2. 选择调查对象;3. 设计调查问题.2.整理数据语数外物政历地生51 1 2 人学科类3.描述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 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如: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如图所示: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360o ,如语文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360o ×20%=72o.注意:各部分的圆心角之和可能与360 o有一定的误差.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4.全面调查的意义 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的学科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的描述了数据.利用表和图分析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学科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查的全体对象.像这样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三、巩固提高例 经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60%,公交车占30%,其他占10%,请画出扇形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例 春节文艺晚会是大家都喜欢的节目,下面是路刚班级喜爱某种节目的人数分布 表,但因不小心,他打翻墨水,有些地方被墨水遮掉了.请你帮他解决以下问题.(1)被墨水遮掉的3处应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2)从上表中可知该班同学喜欢_______的人数最多;(3)画出条形图表示全班同学喜欢某种节目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 某中学初一(3)班5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验,测验题目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统计结果如下:节目编号节目类别 划计 人数 百分比 1 相声 ① ② ③_ 2 小品 正 8 19% 3 歌曲 正5 12% 4 舞蹈 正 8 19% 5 杂技 正 7 17%6 戏曲 3 7% 合计42421语文% 数学25 %全对的2人对19题的8人对18题的10人对17题的9人对16题的6人对15题的6人对14题的5人对12题的2人对10题的1人对6题的1人.(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并填上相应数据?(2)你能用条形图把上述数据表示出来吗?2. 根据下面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对滨州市家庭人口数据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2口之家占24%,3口之家占41%,4口之家占20%,5口之家占10%,6口之家占3%,其他占2%.(1)哪一类家庭人口多?占百分之几?(2)哪两类家庭的百分比之和超过了半数,且最多?(3)哪两类家庭的百分比之和刚达到30%?§10.1 统计调查(2)【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及样本的代表性,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2.理解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案例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合理运用抽样调查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数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中经常用整理数据;可以用和来直观地描述数据.叫做全面调查.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1) 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叫做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3)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尝试练习: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⑴可以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学生逐个进行调查吗?这样做你认为有什么不足之处?⑵能否有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请阅读教材P153-155后,小组讨论交流你的理解.⑶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在上面的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⑷你明白了统计的思想了吗?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有什么优点?需要注意什么?⑸见教材P154表10-2,你知道哪个节目最受学生喜爱?百分比为多少?据此你知道全校2000名学生中有多少学生最喜爱这个节目?⑹试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表10-2中的数据.三、巩固提高1. 为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的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的估计.⑴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⑵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⑶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 举出不宜用全面调查的例子,并说明理由.3. 某班要选3名学生代表本班参加班级间的交流活动.现在按下面的办法抽取: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分别写在没有明显差别的小纸片上,把纸片混放在一个盒子里,充分搅拌后,随意抽取3张,按照纸片上所写的名字选取3名同学.你觉得上面的抽取过程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⑴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⑵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⑶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2.指出下列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⑴从一批电视机中抽取20台,调查电视机的使用寿命.⑵从学校七年级中抽取30名学生,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3.小明家搞池塘养鱼已三年,头一年放养鱼苗20000尾,其成活率约为70%,在秋季捕捞时,随意捞出10尾,称得每尾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0.8 0.9 1.2 1.3 0.8 0.9 1.1 1.0 1.2 0.8.⑴估计这塘鱼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⑵如果把这塘鱼全部卖掉,其市场售价为每千克4元,那么能收入多少元?除去当年的投资成本16000元,第一年纯收入是多少元?⑶已知该养鱼户的第二年纯收入为48000元,那么第二年比第一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10.1 统计调查(3)【教学目标】1.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能利用分层抽样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什么是抽样调查?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统计的思想是什么?4.抽样调查有什么优点?简单随机抽样时需要注意什么?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优点:.(2)在什么情况下分层?分层的根据是什么?尝试练习问题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⑴不能用对学生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⑵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⑶采用分层抽样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这样抽取样本一般能更好地反映总体.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则可按下表抽取:教材P157表10-3是按上述做法进行调查并整理得到的数据,从中可以大致估计出整个地区观众对五种节目的喜爱情况.请你画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表10-3中的数据.⑷由表10-3中数据还可以估计各个年龄段中观众对某类节目喜爱的情况.如,各个娱乐37% 35.2% 19.7%三、巩固提高1. 如果整个地区的观众中,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3∶4∶3,要抽取容量为500的样本,则各年龄段分别抽取多少人合适?2. 根据表10-3,请你计算各个年龄段中最喜爱新闻、体育、戏曲类节目的百分比,画出折线图,分析随年龄变化,观众喜爱节目的变化情况.3. 活动1的问题中,除了根据年龄段分不同的人群,还可以按其他特征分吗?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调查收集数据的方式通常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时用____________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但关于电视机寿命、火柴质量等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采用_____________,国家人口普查采用________________.2.对某中学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学校共有学生1500名,其中男生有800名,女生有700名.如果样本大小为150,小明现有三种方案:A:在七年级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B:对全校学生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C:分别在男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80名,在女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70名进行调查.你觉得哪种方案调查的结果会更精确一点?说说你的理由.3.小张和小李去练习射击,第一轮10枪打完后两人的成绩如图所示,通常新手的成绩不太稳定,那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小张和小李两人中新手是 .4.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的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 下列各题:(1) 该月小王手机话费共有多少元?(2) 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 (3) 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50403020100项目金额/§10.2 直方图(1)【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2.通过学习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通过学习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 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初步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什么是分层抽样?2.分层抽样的优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称为组距.叫做频数.尝试练习:活动1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为了参加学校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你知道应该怎样选择吗?为什么?问题2:已知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吗?(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学生比较多?而哪些身高范围学生比较少?)活动2 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方法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上探究,你知道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注意对以下概念的理解:1.组距2.频数3.频数分布直方图4.频数折线图活动3 应用频数分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数据见教材).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在活动1的问题2中,对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组.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40名队员?三、巩固提高1. 为了解九年级女生的身高(单位:cm)情况,某中学对部分九年级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 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并画了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下):cm)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M=_______,m=_______,N=_______,n=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是143,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 A .10组 B .9组 C .8组 D .7组2.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 8, 15, 5,则第四组频数是______.3.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它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 A .5 B .7 C .16 D .33(第3题)/min§10.2 直方图(2)【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2.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 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什么是组距、频数?2.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新知探究:活动熟练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从蔬菜大棚中收集到5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28 62 54 29 32 47 68 27 55 4336 79 46 54 25 82 16 39 32 6461 59 67 56 45 74 49 36 39 5285 65 48 58 59 64 91 67 54 5768 54 71 26 59 47 58 52 52 70请按组距为10将数据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分析数据分布的情况.(先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评讲)三、巩固提高:⑴全班有多少同学?⑵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⑶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⑷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⑸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某县教育部门对该县参加奥运知识竞赛的7500名初中学生的初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1)抽取样本的容量为;(2)根据表中数据,补全图中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规定初试成绩在90分以上(不包括90分)的学生进入决赛,则全县进入决赛的学生约为人.2.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环保局工作人员指导下,若干名“环保小护士”组成了“控制噪声污染”课题学习研究小组.该小组抽样调查了全市40个噪声测量点在某时刻的噪声声级(单位: dB ),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设所测数据均为正整数)组别噪声声级分组频数频率1 44.5~59.5 4 0.12 59.5~74.5 a 0.23 74.5~89.5 10 0.254 89.5~104.5 b c5 104.5~119.56 0.15合计40 1.0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补充完整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全市共有200个测量点,那么在这一时刻噪声声级小于75 dB的测量点约有多少个?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2.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3. 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网络: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得出结论直方图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据收集数据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二、知识链接:1. 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容易表示出一个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 可以表示出各种情况下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 可以表现出同一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2. 全面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 抽样调查中的总体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个体 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 直方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 (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三、巩固练习:1. 右图是根据某中学为地震灾区捐款情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在校学生2000人,请你根据统计图计算该校七年级有学生 人, 七年级共捐款 元,该校三个年级共捐款 元.人均捐款数(元)0246810121416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年级/日4821温度/℃2. 某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七年级(2)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后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多少名男生?(2)若立定跳远的成绩在 2.0米以上(包括2.0米)为合格率是多少四、当堂检测 一、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1.下列调查适合作全面调查的是( )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对甲型HINI 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调查全校女生 B.调查全校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人 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 B. 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 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人 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5.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 A.144 B.162 C.216 D.250二、耐心填一填,你一定很棒的! 6.为了考察某校七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调查了60名男生的身高,那么它的总体是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7.小明家本月的开支情况如右图所示,如果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是150元,那么他家用于教育支出是____________元.8.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_____________万人.9.测得某市2月份1~10日最低气温随日期变化折线图如图所示 ()1 最低气温为2c 的天数为_______天.()2 该市这10天的天气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挑战你的技能10.老师布置每位学生估计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小玲是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就向数学兴趣小组的全体成员做了调查,用他们的数学平均成绩估计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这样的抽样调查合理吗?为什么?11.某校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年级抽取了50名学生对某课进行了测试.将所得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进行整理(如下边所示),请你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回答问题:(1)全班有多少同学?(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3)测试成绩在70≤x<80范围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比?(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测试成绩?12. 某校学生会准备调查全校七年级学生 每天(除课间操外)的课外锻炼时间. (1)确定调查方式时,甲说:“我到(1)班去调查全体同学”;乙同学说:“我到体育场上去询问参加锻炼的同学”;丙同学说:“我到全校七年级每个班去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同学”.你认为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填“甲”、或“乙”或“丙”)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采用了最为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绘制了条形和扇形统计图,请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图1(3)若该七年级共有1200名同学,请你估计其中每天(除课间操外)课外锻炼时间不大于20分钟的人数.20分钟约40分钟及以上图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每年有多少人因为交通事故受伤或丧生吗?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调查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统计调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调查》。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问题提出、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2.教师通过示例,详细讲解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包括问题的设置、调查对象的选择等。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如:如何记录数据、如何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等。
3.撰写一篇关于统计调查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要求:心得体会要真实、具体,体现出学生对统计调查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4.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抽样调查和普查的区别及适用场景。
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对抽样调查和普查有一定的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5.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家庭日常支出的统计调查问卷,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增进亲子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统计调查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并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教案)
2.调查问卷设计的指导。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在设计问卷时遇到了困难,问题设置不够合理,选项设计也存在问题。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专门的环节,详细讲解问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面调查的概念和适用范围,以及调查问卷设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设计合理的问卷和实施调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面调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份关于校园环保意识的全面调查问卷。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全面调查的基本概念。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个、全部的调查方式。它是获取准确、全面数据的重要手段,适用于总体数量较小、调查内容简单的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全班同学的阅读喜好,以及全面调查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以下方法:一是提前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
4.教学内容的拓展。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全面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全面调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对比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知识点。
《10.1统计调查》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人教版12七年级下册
《统计调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统计调查》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并能够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统计调查基本概念: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教材,掌握统计调查的定义、种类、特点和作用,了解统计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统计调查步骤:学生需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问卷或表格、实施调查、数据整理和展示等。
3. 简单方案设计:学生需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确定调查目的、选择调查对象、设计问卷或表格等,并能够说明设计理由和预期结果。
4. 数据整理与展示: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如制作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
三、作业要求1. 完成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设计一个具体的统计调查方案,方案需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并详细阐述每个步骤和细节。
3. 在进行数据整理和展示时,要准确使用统计图表,注意图表的设计和制作要符合规范和美观。
4. 作业完成后需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确保作业质量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主要依据其对于统计调查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方案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数据整理和展示的准确性和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先由教师进行初步评价,再让学生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统计调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初步接触统计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统计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统计调查的系统性和方法论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统计调查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2.难点: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案,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进行统计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
同时,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实际调查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调查的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共安排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不包括选学内容)约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与本章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二)教科书内容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教科书首先设置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如何整理数据的问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频数分布的概念)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能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会画出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在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画出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它们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本章主要学习通过统计调查来收集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关于通过科学试验获得数据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选学栏目作了简单介绍;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手段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问题1的情景,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实际,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着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好的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教科书介绍了一种利用学号随机抽取样本,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置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这种有效方式学习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置的三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调查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能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地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捉-放-捉(capture-recapture)”是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常常被用来根据部分的情况估计整体的情况,例如估计养鱼池中鱼的个数,森林中某种动物的个数等,这个方法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科书在选学栏目“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模拟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这种方法,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并了解试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取值比较少的数据(如前一节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用条形图描述频数分布,而对于取值比较多的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教科书利用问题4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10.3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过程.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回答问题.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合适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涵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三)本章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2.通过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3.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5.能画扇形图和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情形),并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即现象的变化趋势.7.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10.1 统计调查(三)》教案 新人教版
10.1统计调查(三)教学目标1、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2、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周围,抽样调查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
有些问题总体量不大,个体差异程度小,只需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总体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必须有更好的抽样方法才行。
二、分层抽样问题3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的喜爱情况。
(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
一是样本容量太小;二是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由于各年龄段对节目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喜爱又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人群分别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抽取的人数怎么确定呢?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以确保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相应比例的代表。
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例为2︰5︰3,那么各年龄段抽取的人数分别是多少?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抽取的人数200 500 300 1000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年龄段(层),然后再在各年龄段(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分层抽样。
分层抽取的样本与这个地区所有观众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更具有代表性。
三、样本的分析:下表是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并整理得到的数据。
人数年龄节目类型段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百分比A新闻16 137 120 273 27.3%B体育50 118 82 250 25%C动画56 57 28 141 14.3%D娱乐78 188 70 336 33.6%合计200 500 300 100100%请你自己画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描述上表中的数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10.1《统计调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10.1《统计调查》一. 教材分析《统计调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统计调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但他们对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统计调查。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调查主题,如校园食品安全、学生作息时间等。
2.设计调查问卷,包括问题陈述、选项等。
3.准备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具,如调查表、统计软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统计调查结果,如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学生作息时间调查报告等。
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
同时,展示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案例,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活动。
10.1统计调查3
成年人 10.6% 35.2%
老年人 6% 19.7% 可以在同一图 中作多种折线
数学同步学习 P119—120
自我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有哪些收获?
分层抽样的步骤是:
(1)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层; (2)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 (3)按各层个体数占总体的个体数的比确定各 层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4)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用简单随机抽样)。
200
500
300
1000
1. 这样获取的样本与这个地区所有观众的年龄结构 基本相同. 2.因为各年龄段对某一节目喜好程度有明显差别, 所以这样抽取样本,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 样相比,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好地反映总体.
抽样调查1000名观众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人数
类型 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 青少 年 11 47 55 74 13 成年 人 125 114 53 176 32 老年 人 103 63 18 59 57 合计 239 224 126 309 102 百分比 23.9% 22.4% 12.6% 30.9% 10.2%
问题3:
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 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 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 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 000用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 地区观众的情况是不合适的.因为 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 节目往往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要了 解整个地区的观众的情况,需要在 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
(2)由于各年龄段对节目爱好有明显的 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喜爱 又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对青少年、成 年人、老年人各个人群分别独立进行 简单随机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 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 后汇总调查结果.
10.1统计调查(3)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达标题
4. 为了了解全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小芳、 小花、小明三个同学分别设计了三个方案. (1)小芳: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 间,• 由此推算出全校学生每天参加活动的时间. (2)小花:到校运动队,随机调查几位运动员每天体 育活动的时间. (3)小明:在全校每个班级抽取10名同学调查他们每 天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估计全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的 时间. 这三种做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创设情景
【问题】 比较你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 重: (1)制定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实 施调查;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 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并用折线图表示 平均体重随年级增加的变化趋势;
自主探究
问题
为了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该地区准备对中小 学生进行视力调查.那么如何调查呢?思考 … …自Fra bibliotek探究
2.讨论: (1)仅仅从小学学校抽取部分同学作为调 查的对象,妥当吗?初中学段、高中学段 呢? (2)导致同学们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影响近视的因素,在设计调查间 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4)请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自主探究
展示表格:
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能从表中的数据获取哪些信息? (2)为了比较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能 根据上表画出统计图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的变化 情况吗? (3)你能根据所制的统计表与统计图,估计一下 该地区中学的视力情况吗?
例题
比较你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 (1)制定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调 查;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年级 同学的平均体重,并用折线图表示平均体 重随年级增加的变化趋势; (3)每组安排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完 成上述问题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是学生在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统计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例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但他们对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统计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体验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利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感受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统计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利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难点: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统计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活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材料,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调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实际操作统计调查的过程,体验和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
10.1 《统计调查》课件 人教版 (3)
整 理 数 据
绘图
描 述 数 据
条 形 图
扇 形 图
折 线 图
收集数据方法很多,如:民意调查,实 地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实际测量, 资料查询,来访调查,问卷调查
为了收集数据我们就要设计调 查问卷。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学号 性别
年 月 日
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
收集数据:
按学号顺序排出同学们最喜爱的动物 编号,得出如下42个数据:
1
6 1 1
4 5 6
12%
藏羚羊 滇金丝猴
在上述的调查“全班同学最喜爱某种动物 “的活动中,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 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 例如,我国约10年就会进行一次人口普 查,这个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分 析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问卷调查
全面调查
收 集 数 据
制表
新课标数学七年级下
10.1统计调查
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全国高等学校合计
观看下列图片
1.大熊猫
2.滇金丝猴
3.藏羚羊
4.丹顶鹤
5.遗鸥
6.亚洲象
上图是六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编号 如图),你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喜爱 这些动物的情况吗? 要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喜爱这些动物 的情况,就必须做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为了更加直观的看出上表中的信息, 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 述数据。
(1)下列是描述数据的两种统计图.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说出全班同学喜爱六种 大 动物的情况. 亚洲象
熊 猫
0
12 10 8
11 8 5 8 7 3
遗 鸥
人教版数学七下10.1《统计调查》 教案设计
§10.1. 统计调查
第一课时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龚燕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 内容
全面调查
2 . 内容解析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统计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想方法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本课时主要研究利用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或其他形式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到如何整理数据的问题.为了更直观的看出规律,选用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之后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可以看出全班同学喜爱水果的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面调查的过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 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掌握统计调查的全过程.
2 . 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举出全面调查的实例,并感受全面调查不适合的情况;
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掌握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可以展示数据分布规律的知识,对于扇形统计图,小学只要求会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要求用扇形图描绘数据.在本节学习中将结合问题1学习如何制作扇形图.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用扇形图描述数据.
四、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0.1.统计调查
10.1统计调查教学课时建议:本小节新课可分为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解决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第二课时主要解决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第三课时主要是能对较大的数据进行随机抽样能按比例对数据进行抽样,并能统计出各段人数的百分比.在较大数据中进行分层抽样的数据收集、整理及描述、判断的全过程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习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来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利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数学思考: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问题解决:1.注意借助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2.让学生联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情感态度:1.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统计的重要性认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会利用表格整理数据掌握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的特点.本节学生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历程,从中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与总体等统计概念.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体会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教学难点:难点是调查问卷的设计,对“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统计思想的理解.本节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查阅资料获得数据,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具体方法.注意借助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让学生联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教学中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统计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学习者学习特征分析本章的学习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亲自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得到数据,然后动手设计表格整理数据.学生在亲身经历统计活动得过程中培养出来一种感觉.动手处理数据并展示自己劳动成果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乐趣的过程,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描述和分析数据两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适当的要求,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有时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或由教师讲解完成.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既有课上的又有课下的,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个体的又有小组合作的.教师在整个的活动中应该是一个组织者与引导者.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闻片断:让我们了解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某市部分人对油价上涨的反馈的情况(多媒体视频)(拓展资源视频)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收集数据如何收集数据,让全班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4.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6.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7.作业: 教科书159页习题10.1第2、3题.(三)课堂小结,体验收获这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何体会?(学生小结)在上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①全面调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②收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③描述数据的方法──表格法、条形图、扇形图.(拓展资源动画)(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王聪一家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①你能说出王聪一家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②若他们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元?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五、学习评价(一)选择题1.为了了解某县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2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C)抽取500名学生是所抽的一个样本. (D)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2.下列调查用全面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A)调查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 (B)调查中小学生课外资料花费情况.(C)调查某种组奶粉的合格率. (D)调查禽流感病例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3.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B)抽取的100台电视机.(C)100. (D)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二)填空题4.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________.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如:要了解某校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况,抽出其中三个班做调查.总体是;样本是;个体是 .5.某商场随机抽查了某月6天的营业额,结果分别如下(单位:万元):2.8,3.2,3.4,3.7,3.0,3.1,则这6天的平均营业额为万元,估算该商场这个月(30天)的总营业额是万元.(三)解答题6.某校七年级共有学生600名,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40名学生进行测量,在这个事件中:(1)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2)这个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吗?(3)若具有代表性,且数据在0.9~~1.2范围内的比例为40%,则可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1.2范围内的人数约为多少?7. 某校九年级(2)班课题研究小组对本校九年级全体同学的体育达标(体育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达标)情况进行调查,他们对本班50名同学的体育达标情况和其余班级的体育达标情况分别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如图所示: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情况频率分布直方图九年组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图(说明:每组成绩的取值范围中,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1)九年级(2)班同学体育达标率和九年级其余班级同学体育达标率各是多少?(2)如果全九年级同学的体育达标率不低于90%,则九年级同学人数不超过多少人?答案与提示(一)选择题1.D 提示: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2000名学生的身高是总体,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身高是样本,样本容量是500.2.D提示:调查禽流感病例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必须用全面调查.3.D提示:样本是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强调是寿命,并非是100台电视机.(二)填空题4.全体个体总体个体的数量全体学生早晨用餐情况三个班级学生早晨用餐情况每一个学生早晨用餐情况5.(2.8+3.2+3.4+3.7+3.0+3.1+3.2)÷6=3.2 3.2×30=96(三)解答题6.(1)总体:七年级6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个体:每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样本:所抽查的4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2)随机抽查4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具有代表性.(3)该校七年级学生视力在0.9~~1.2范围内的人数约为多少240人.7.(1)98% 87.5%(2)不超过210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教案
任务三
归纳:
( 5 分钟) 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
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
、
、
。
2/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 统计调查教案
反馈目标 (10 分钟)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调查市场上某种白酒的塑化剂的含量
B.调查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C.了解某火车的一节车厢内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
A 小说
B 漫画
正正
C 科普常识
D 其它书籍
正正正
合计
40
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5.补全上面统计表
任务二
活动二: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你能 计图描述表中信息
(10 分钟) 1.画条形统计图
8 40
统计图和
45% 100%
统
2.画扇形统计图 ( 用圆代表全体对象,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一部分) 首先按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算出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小说” 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 360°×10%= “漫画”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 360°×25%= “科普常识” 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 360°×20%= “其它书籍” 对应的圆心角分别为 360°×45%= 然后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其相 应的百分比.
D.了解某城市居民收看辽宁卫视的时间
2 下图是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统计图,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
兴趣小组是( )
A.棋类组
B.演唱组
C.书法组
D.美术组
3. 某校报名参加甲、乙、丙、丁四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如图所示,那么报名参加甲组占 所有报名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统计调查(1)》教学设计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10.1统计调查(1)》教学设计
则乘公共汽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有 人。
问题三、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下面是我国领土地形分布图,从下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问题四、如图是台州日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
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奇闻轶事其它投诉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房产建筑表扬建议
⑴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多少电话? ⑵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多少? 问题五、玉树地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A 灾民、B 医生、C 记者、D 武警官兵、E 志愿者,下面是某班学生投出的自己最感动的英雄人物调查问卷: ABDEC EBCAD EDBCA DDEBC
形统计图的相关常识。
4、教师出示问题五,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完成,一方面再次巩固本节知识难点,把握数据描述的两种常用方法,同时渗透学生思想教育。
[课件展示] 1、依次展示问题。
2、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展示问题答案。
所获得的方法进行巩固运用、补充、升华。
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4、渗透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课题10.1统计调查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收集数据的实际需求,掌握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掌握全面调查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数据意识与数据观念.3.能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分析数据的结果并用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形成运用数据进行合理推断的决策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了解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1、会画扇形统计图;2、在合理描述数据中,进行合理推断决策.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以奶茶店大排长龙的视频为引导,提出了解学生喜欢的饮品情况这个问题.问题1:想了解同学们最喜欢的饮品,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教师顺势引出本课内容——调查统计.设计意图:以视频形式引出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从而有学习调查统计的必要,激发学生兴趣.2、探究新知,经历数据处理的步骤问题2:收集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饮品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采取举手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追问:这里有一份问卷,你觉得是否合理?师生活动:学生从范围太大,后期处理数据难度较大,说明问题1设计不合理,其次从与我们目的不一致说明问题(2)不合理.结合所述,重新设计问卷,为合理设计问卷,还应该追问考虑性别和年龄因素时我们要在问卷中加入性别和年龄(以年龄段的方式呈现).达成共识,然后填写问卷,实现收集数据的目的.设计意图:科学的设计调查问卷是开展收集数据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的能力,从不合理提出,一步步修正,学生有兴趣,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想法,培养学生批判的思维.在修正中,渗透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相比于枯燥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问题3:怎么整理这些数据?师生活动:教师书写一组的数据,发现数据重复,凌乱.从而引导学生整理数据,教师展示划记的方式整理数据,然后学生小组自主统计相关情况,形成小组的统计表.小组组长将数据填写上屏幕的EXCE表格总,形成整个班级的统计表.追问:你能从表格得到怎样的信息?师生活动:学生观察表格,比较数量的大小从而找到大家最喜欢的饮品是什么,提取表格中的信息.设计意图:通过对原始数据展示,体现原始数据重复凌乱,无法比较数量的多少,从而体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学生理解为什么运用表格整理数据,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体规划目录《分层教学》精品课程模块构建简析………………………《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层教学设计………………………第1课时 10.1统计调查(一)………………………第2课时 10.1统计调查(二)………………………第3课时 10.1统计调查(三)………………………第4课时 10.2直方图(一)………………………第5课时 10.2直方图(二)………………………第6课时 10.3 从数据谈节水(一)………………………模块名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7课时10.3 从数据谈节水(二)………………………第8课时 10.3 从数据谈节水(三)………………………第9课时复习与小结(一)………………………第10课时复习与小结(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测试卷 A卷………………………《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测试卷 B卷………………………《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教学反思………………………分层教学一、分层有效教学提出的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学生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市“精品课程”指导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数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上提出了“分层有效教学”.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满足于学生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教学.二、分层有效教学施行的理论基础: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差异,所以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我们从基础性、发展性、融通性以关照不同层面的学生,在目标设置、配套练习等方面细化,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面对未知的自学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分层有效教学的操作与实施:1、教学目标的设定从遵循学生基础的差异划分层次可分为以下三维目标:(1)、基础性目标:指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全体学生应该掌握的.(2)、发展性目标:指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等,分层次命题.(3)、融通性目标:指学生融会贯通数学思维、技能等,观察、分析生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量身定做,教师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2、教学策略首先尊重差异,明确责任.所谓分层,立足纪雅学生现状,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尽相同的个性、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漏洞以及学习起点等.尊重不同层次就是树立“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其次利用分层,发展优势,扬长利短,“分层落实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融通性目标”,全面打造“实效、高质、快乐”的数学课堂,采用分层评价的激励措施,树立每一个教师与学生“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我能行的自信心”、“天天进步的上进心”.再次研究分层,培养习惯.在落实学生不同层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类课程,做到“优质落实国家常规课程、精心打造奥数精品课程、巧妙设计分层辅差特色课程”搞好“四抓”、“四有”习惯培养工作:抓常规,练养成,学习有习惯;抓起始,激兴趣,学习有动力;抓策略,讲实效,学习有方法;抓能力,保落实,学习有发展.四、分层有效教学的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建立多元评价目标,对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1、对学生的评价:(1)是否能掌握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内容;(2)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3)是否能过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4)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自己的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的意识.2、对教师的评价:(1)教案的书写是否能按学生的层次分层多维目标,设计有层次的教案.(2)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喜欢学数学;(3)能否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4)课堂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是否有进步.课后是否进行分层辅导.《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层有效教学教学设计一、课程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数据收集方式,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2、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3、会制作扇形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的描述数据.4、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利用直方图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蕴含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5、能解析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7、通过经历统计活动,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二、本章知识结构图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三、本章内容安排“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的基本方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以及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这些内容在三个学段均有安排,教学要求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提高,第三学段的“统计与概率”是在前两个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依据《课标》第三学段的内容标准和统计与概率本身的特点,本套教科书将“统计与概率”领域独立于“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领域,共有三章.这三章内容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两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的不同侧重点来安排,分别是七年级下册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概率部分为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通过一些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较复杂的内容将在第二十一章进一步讨论.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本节主要介绍统计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两个问题,通过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教科书首先设计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部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作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加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分布的规律,最后通过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会要求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要求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制作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了问题1的情境,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合适,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取到,教科书介绍了学习门口随机调查或利用学号随机抽样,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简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计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出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来学校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计的3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以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的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具体来说,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入手:从63名学生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数据的变化范围,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教科书利用问题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以及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10.3节“课题学习”,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基本过程.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体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作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更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回答问题,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如何从统计资料中挖掘信息.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三个问题,引入了趋势图的内容,即用一条直线刻画数据变化的趋势,并要求学生根据趋势图作预测,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来评价趋势图刻画变化趋势的效果.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令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四、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为16课时,大体分配如下:10.1 统计调查…………………………3课时10.2 直方图………………………… 2课时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3课时教学活动………………………… 1课时复习与小结………………………… 2课时《图形认识初步》章节测试………………………… 1课时五、教学中应注意问题: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数据思考和处理问题,通过数据发现事物发展规律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它在本章编写中是受到极大关注的.特别需要注意到,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归纳法在统计中的一种运用,统计中常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出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推理总体的方法.本章第10.1节介绍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抽样调查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蕴含在这些内容背后的是上述统计思想.教学中,除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外,应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思想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的产物.对统计思想的了解有助于把握解决统计问题的大方向,也有助于加深理解学习过程中局部问题.例如,了解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就会对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正确的认识.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统计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数据分析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章的学习特别强调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虽然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本章活动的重点应放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三个方面.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目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亲自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然后动手设计表格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再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描述数据.对于分析数据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适当的要求,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有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或由教师讲解完成.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既有课上的又有课下的,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个体的又有小组合作的.教师在真个活动中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本章10.3节安排了“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安排它的目的是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实际统计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综合运用本章以及一枪所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对所得结论进行解析和反驳的统计过程,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课题学习选用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约用水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活动性.通过这个课题学习也使学生从数据上对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使用等情况有一个认识,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使学生自觉的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行动中去.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课题学习的教学,让学生亲自从事统计调查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并使学生得到人文方面的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课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根据课题学习的教学目标,选择其他的主题进行课题学习.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本章教科书中有一些实际问题的素材,教学时可以进一步挖掘现实生活中有趣的、可操作的、真实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和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可以注意选取一定人文教育价值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也得到人文方面的教育.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素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接受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在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时还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学生在从事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会出现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这时要注意对学生收集数据的活动过程以及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价,不能随便更改数据,要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对于统计中的思想方法,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例如,分析数据是统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本章中已经出现了,但属于较为简单的情形.本套教科书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中将对它作出更深入的介绍,而本章对分析数据的要求仅是通过简单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它是统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初步体会统计思想和统计过程.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过早的出现教负责的分析数据的问题.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过早的出现较复杂的数据分析的问题.又如,本章第10.2节中,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述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对于等组距的分组情形,为看图与画图的方便可以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本节的问题都属于后一情形,因此教学中不必过多涉及一般直方图,而应重点介绍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的直方图,练习题与作业题也应控制在这种直方图上.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例如借助计算机计算统计数据和绘制统计图有很好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实际工作中的很多统计图表都是利用计算机画出来的,许多统计计算也是借助于计算机完成的 .为了体现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的作用,教科书上有相应的选学栏目.教学中如果能使用计算机作统计图或进行统计计算,将有利于把学习重点放在理解统计思想和统计活动上来.但是,教学中应注意不能使学生离开计算机就不会画简单的扇形图、直方图和折线图.。
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教案(共5则)
10.1统计调查教学设计教案(共5则)第一篇:10.1 统计调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2.教学重点/难点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36至138页(练习以上),回答下列问题:自学反馈1.下面的调查,哪些适合用全面调查?哪些不适合?(1)调查中央电视台《大风车》的收视率;(不适合)(2)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适合)(3)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力情况;(不适合)(4)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适合)(5)调查我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适合)2.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学生分成三组,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了学生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面问题:(1)该年级报名参加丙组的人数为25人.(2)该年级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总人数为50,并补全条形图.3.小李通过对某地区1998年至2000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下面两张统计图,利用这些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1999年该地区销售盒饭共88.5万盒;(2)该地区盒饭销量最大的年份是2000年,这一年的销量是160万盒;(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99.5万盒.活动1 了解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步骤一:收集数据问题1 假设我们要了解你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1)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个人的观点;(2)不要提问人们不愿回答的问题;(3)提供选择的答案尽可能全面;(4)问题应简明;(5)问卷应简洁.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例如,某同学经问卷调查,得到如下50个数据:CCADBCADCD CEABDDBCCC DBDCDDDCDC EBBDDCCEBD ABDDCBCBDD 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步骤二:整理数据1.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你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不容易.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2.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上表可以清楚地反映你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步骤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来源:学科网] 我们知道,扇形图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就可以画出代表某一部分的扇形.因为组成扇形图的各扇形圆心角的和是360°,所以只需根据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算出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扇形图是根据扇形的大小来描述各个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而扇形的大小是由扇形对的圆心角决定的,所以画扇形统计图,要先计算扇形的圆心角大小.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就越大.[来源:学科网] 360°)扇形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什么?(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归纳: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具体的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图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而不能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步骤四:分析数据你能根据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直接说出你班同学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来源:学&科&网] 步骤五:得出结论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你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通过分析表和图,了解到了你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你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活动2 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的基本过程 2.宜采用全面调查①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且研究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②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③当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国家的人口普查,我们仍须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活动3 跟踪训练幻灯片出示,同学们观看完成.第二篇:10.1 统计调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2.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3.能用扇形图描述数据.2.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要调查的范围和调查目的;2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来直观地描述数据; 3各扇形圆心角大小的计算方法和圆心角大小的画法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你会怎么做?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方案,与大家进行探讨.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调查问卷(教材第135页)下面五个电视节目中,你最喜欢的是()(只选一个)A.新闻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思考: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包含什么内容 1.收集依据师生活动:教师下发调查问卷,学生填写问卷,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收集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人签字:
授课年级七年级
学
科
数学
课
题
统计调查(3)
任课
教师
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它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归能力。
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的形式解决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中注重了问题由浅入深、选择不同类型、自主动手、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方式,强调先学后导,加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
在导读单中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有关概念,通过设计问题观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中,从自学探究到小结归纳,再到合作讨论、积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关
键问题1.在数轴上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2.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
学准备围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设置相应练习学生提前自学课本137-138页
教学环节时间问题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复习回顾,提出问题2
检查预习效果,
明确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
1.导语:如果要了解全
班同学对语文、数学、
英语、思品、历史、地
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
爱情况,你会怎样做?2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能很快回忆相关问
题,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
小组讨论
交流,检查预习效果5′
-10′
通过自学,了解
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的相关概
念
熟记口诀
1.深入各个学习小组进
行巡视,指导学生对完
成的《导读单》中的问
题进行讨论交流
2.关注学困生,进行“一
分钟”指导策略
3.指导学生把不能解决
的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
展示在小黑板上。
4.教师板书
学生在学科长的组织
下,能主动参与学科组的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不
同的意见,相互评价。
并
能对《导读单》问题小组
形成共识,向全体同学展
示。
能结合图形掌握特征,做
出判断
小组二次讨论全班
展示,问题讲解15′
-20
探索解一元一
次不等式组的
基本步骤。
1.发放《生成单》,小
组讨论交流,完成计算。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
台展示自学成果,并讲
解小组讨论结果、思路。
3.教师做好组织、指导、
规范,对生成的新问题
进行讨论,请其他学生
进行评价。
学生分小组展示;
学生代表讲解《生成
单》中的问题,明确讨论
的结果,能根据提示较清
晰的叙述自己的思路;
其他学生能对展示的
结果进行评价,并解决生
成的新问题;
期望能调动起全体同学
的热情,参与展示的过
程,在“小老师”的讲解
下积极的接受理解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2′
本节课你学到
了什么知识?
在应用时应注
意什么问题?
1.指导学生归纳、反思.
2.明确课后任务。
学生能自主发表自己的
看法,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点(统计调查中如何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
据,这些过程就是我们统
计中的基本过程,特别是
要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或
扇形统计图来对数据进
行直观形象的描述。
)
问题训练,小组
评价(根据时间安排)3-5′
关于实
际问题的几个
相关应用。
1、发放《训练单》
2、指导学生完成《训练
单》或个别问题。
3、教师实施“一帮一”
策略指导。
学科长能指导小组同学
相互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纠
正存在问题
板书设计一、概念、
二、收集数据
1、问卷调查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全面调查
三、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