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教案新人教版141

合集下载

七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学案人教版

七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学案人教版
2. 课内古诗词《观猎》的品鉴,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理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3. 作文训练,以“我眼中的自然”为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感受自然之美,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共鸣。
10. 例题10:请简要概括课文《草原》中的主要观点。
答案:课文《草原》中的主要观点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还较为表面,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其次,在古诗词鉴赏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提供写作指导和样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深度的写作表达。同时,组织作文互评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草原》和古诗词《观猎》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文本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欣赏优秀作品等,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情感。
4. 实体教具:在课堂上使用实体教具,如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评价工具:利用评价工具,如评分表、互评表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017-2018秋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2017-2018秋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秋季2017-2018一.教学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 《窃读记》.>论语<《. 十二章》二.单元教学目标:学会采用默读的方式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 能结合文本相关语句,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2. 从选材、语言、主题等角度引领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

3.课时)12(共计三.单元教学主题及课时安排:课时)1+x 2主题一:寻觅童年的快乐(精读课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童年童韵》《打弹珠的朋友》《小雨中的回忆》丛书:课时) 2主题二:难忘师恩(群文阅读2.《再塑生命的人》教材:《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老师,别哭》《不仅仅是左手》丛书:主题三:我爱读书(精讲课3. 课时)1+X 1《窃读记》教材:《童年读书》丛书:课时)1+X 3(精讲课主题四:读圣贤书,做有德人4. 1十二章》>论语<教材:《选读》中的《学而篇》《里仁篇》《颜渊篇》>论语<丛书:《课时)1主题五:成长的烦恼(群文阅读5.《上学第一天》《书塾与学堂》《打弹珠的朋友》丛书:《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幸福的女主角》课时)1主题六:读书方法知多少(群文阅读6.丛书:《书塾与学堂》《读书琐忆》《往事依依》《熟读精思》课时)2(主题七:作文教学——抓住特征描写人物7. 主题一:寻觅童年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2 赵文有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教学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童年童韵》《打弹珠的朋友》《小雨中的回忆》丛书:《系在风筝线上的》……教学目标: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和体会 2.五位体验。

课时2教学课时: 1+X 型:课 :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算得上君子吗?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指有才德的人。

2.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3.正当的手段。

4.仁德。

四、背诵全文。

点拨:本题旨在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

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下,与同学分享。

点拨:本题旨在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参考答案:安贫乐道、精益求精、三思而行、举一反三、择善而从、见义勇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案新人教版

《春》一、安排两课时二、第一教时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文。

2、听录音,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3、以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风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思维训练,注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5、个性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第二教时1、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各种雨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2、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

是本文的难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3、学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体会本文的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5、拓展延伸,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本文以多读少讲。

特别是描绘的那几幅图画,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春》第一教时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本课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来写景抒情的写法。

2、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的五幅画面。

3,、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4、培养学生想象、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深情阅读课文,欣赏作家笔下的美好春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憧憬未来,追求奋发有为生活理想的炽热感情,教育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理想。

学习重点难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本文的优美语言。

学习用具:多媒体、三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习步骤:一、点一学生简介作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11课《春》(第1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4、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探讨,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3、朗读、背诵。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生词。

2、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理清文章思路。

4、学习1-4自然段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新课。

提到春天,同学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优美画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师:这位同学还想到了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可见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春天。

有一个喜欢春天的大散文家叫朱自清,写了一篇《春》的散文。

二、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第1课时)教案 (新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第1课时)教案 (新版)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 教具 学具 Ppt 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各抒己见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 背诵诗句 《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
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
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
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齐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
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
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
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
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
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 P64 注解①) 介绍作者
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
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
——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 思考:哪一句可以看
要写呢?
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金色年华1.整体感知本单元字词、作者及课文内容。

2.了解文中的读书学习经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熟读文言文,扫清语言障碍,领会文意。

1.通过研读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和找中心句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1.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体验学生与教师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

2.学习文中流露出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个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现代文都与学习生活有关系,一篇文言文则高屋建瓴,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为人修养融为一体,是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髓。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真实淳朴的语言叙述中,为我们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自己的读书学习经历,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阅读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和童趣,体会他对生活的感受,从而受到启迪。

《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学习经历,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详写了两次窃读的经历,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 论语 十二章》是文言语录,孔子及其弟子为我们阐释了对今天的学生仍有指导作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整个单元将现代文与文言文融合,将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作品一起编辑,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1.了解文中读书学习的经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不同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4.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体验学生与教师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课文容量大,难度高,但是用于教学的课时有限,这就要求处理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关系,对教学难点的梳理更要斟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

11 《春》教与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朗读课文,感受文中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②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贯穿,以品析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与学重点:1、掌握赏析本文语言的方法。

2、深刻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与学方法:以诵读赏析法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调动联想和想象,锻炼形象思维,不断加深对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同时运用讨论法。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过后就是立冬了,冬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这样写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心怀这样的情感,老师和大家共同走进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识别、积累词语。

①雅词:②四字短语: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自主填写①②后,出示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准确书写下列词语。

酝酿抖擞嘹亮应和烘托宛转清脆黄晕2、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跳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

文章开头抒发了对春的之情;中间依次描绘了图、图、图、图、图五幅美景;最后表达了对春天的之情。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1、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喜欢的语段朗读赏析;组长注意分工要明确:朗读(人数自定)、分析词句(两处)、总结。

学法指导:①、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

②、在文中勾画、圈点、批注。

(以上环节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欣赏本文的语言。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学法指导:①、分析角度:恰当的用词;各种修辞;各种感官的调动等。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2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 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 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 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 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 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 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 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 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 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 “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 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 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 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 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 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 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 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 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 多姿。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 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 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4.小结:第 2 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 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 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 法。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
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 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 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 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 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 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 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 (习:古义:复习;温习 今义:学习 )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 不亦君子乎 (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
吃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章解: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 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 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 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 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 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指平民中的男子,
指军队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 气却不可改变。”
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 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中的“夺”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方案

《春》教学设计一、概述·《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春》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

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如诗如歌的初春:春草争绿,花木争荣,轻风拂面,春雨稀疏,这美妙的春景中的人们也容光焕发,精神抖擞,高兴地迎接春的到来。

细腻的文笔,贴切的修辞是该文的一大特色。

无论在概述春山,春水等诸多图景,还是具体描绘草、花、风、雨等景致,作者可感可触的描摹和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均为文章增色很多!作者的美妙语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草的可爱、花的热闹、风的温柔、雨的多情,字里行间展露无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这样的美文,培养语感,对学生体会语言美,会有很大协助。

·本单元以写景的记叙文为主要内容,单元设置的意图是通过阅读这些美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从中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这篇文章平易好懂,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它被安排在本单元的首篇。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是本课的教学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会10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意思,能解释“卖弄”、“宛转”、“烘托”、“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本课的好词好句。

积累相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4、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5、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
的特点。
K12教育资料
9
◆传统文化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 Evaluation only. ted w豆i蔻th:A指s女p子o十s三e岁.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及笄:C指o女p子yr十ig五h岁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K12教育资料
2
◆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学无常师,相
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E苌v弘a,lu学a琴ti于on师襄o。nl聚y.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 ted年w五i十th,A由s鲁p国o中s都e.宰S升li任de司s寇f。o后r 又.N周E游T于宋3、.5卫C、l陈ie、n蔡t 、P齐ro、fi楚le 5.2
化也很生C动o:py有r的ig是h排t 比2句00、4反-问2句01,1对A弟s子p进o行s耐e心P的ty启发Lt;d有. 的是
对偶句,如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以感叹句来 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K12教育资料
8
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的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学
养是伴随C人o的p一yr生ig的h,t要2经0过0长4时-2间0的1学1习A和s培p养os。e Pty Ltd.
K12教育资料
7
◆写作借鉴 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1 《论语》十二章知识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能力目标1。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重点)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1课时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单”变“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

《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教学法。

2、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基础训练》第50页“作者简介”。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

2、积累字词。

朗润(rùn)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应和(hè) 烘托(hōng tuō)酝酿(yùn niàng)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3、朗读指导。

(结合课后练习一)4、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三、整体感知1、作者在文中依次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文可分三段: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在作者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说一说课文描绘的五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幅图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由谈。

4、体会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基础训练》第四大体题第2小题)(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 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 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所选课文都与“学习”这一主题有关,共包括两篇回忆性散文和一篇文言文。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根据自己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亲身经历,叙童趣,述真情,回忆了自己年少时的嬉戏和读书生活;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回忆了自己作为盲聋哑人的童年学习生活,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循循善诱、耐心慈爱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深情;《〈论语〉十二章》是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十二则讲述学习与做人道理的内容,给人以哲理启示。

本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激发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热爱。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重点培养学生一气呵成默读完全文的习惯;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来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

本单元写作的主题是“写人要抓住特点”,记叙文写作除了记事,离不开写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特点又表现在不同的细节中,蕴含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中。

所以要想写好人物,学生就得留心生活、观察细节、体悟情感,才能在写作中把人物写“活”,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之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1.积累生字词,背诵优美语句、经典章节以及儒家名言。

2.学习运用准确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

3.掌握默读方法,训练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4.学习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关键语句理清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方法。

5.学习回忆性散文的阅读方法,探讨专题阅10.再塑生命的人 111.《论语》十二章 2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2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2 课外古诗词诵读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论语》十二章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
第1课时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
知——知道择——选择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
于我如.浮云(像)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
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
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做)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
其中了。

目标导学三:概括每章内容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要坚定志向。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
补、换、
调、变。

第2课时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

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

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

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目标导学二: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

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

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
更好地做人
由于太过活跃,对时间控制不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