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共77页文档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从黄帝内经讲一下,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

说到养生,有个朋友刚才问到食疗的关键是什么,这里强调一下,食疗的精髓是:最终的组方搭配性要平,也就是,不能是寒性的,也不能是热性的。

下面开始吧,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来谈谈。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这个精是讲的气,这个形是指的形质,就是阳气、阴形。

这里的“八纪”指的是八个主要的节气,在一年之中的八个主要的节气,大家知道是哪八个吗也就是二分、二至、四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春夏秋冬四立。

用这8个节气来划分时段、来划分一年气候的变化。

这个五里又是指的什么呢?“五里”是指的五方地理,东南西北中。

就是说天有阳,可以分为八纪,地为阴,可以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还有一个地域。

上为阳,下为阴,但是阴阳又互不相同,有的时候阴多,有的时候阳多。

多和少当中也不完全一样。

有阴阳相互交合,各种各样的变化。

才化生出万物。

才能作为万物之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这是之前我们讲过了的。

和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一个意思。

“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风雨兼程]] 这之前也讲过啦,这是闲小豆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性平,通过食材的精确配比,成分之间相互驱动,达到了性平的状态。

天地的阴阳变化,动静变化。

这里的神明还是指的阴阳作为纲纪,@[[风雨兼程]] 兼顾了食材的四性五味,同时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精确配比,达到平衡的状态。

“故能以生长收藏”,这里的意思是说。

阴阳不断地变化,天有八纪、地有五里,自然界才可以产生生长收藏这样不同的生化过程。

“终而复始”,每一年都有生长收藏。

按五行来说就是生长化收藏,终而复始,不停地地变化。

那么人体养生应该如何呢?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是古代的哲学观点。

那么人应该效仿天地,适应阴阳变化的规律。

才有利于健康。

这也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也就是要从自然界四时变化,阴阳的变化来指导我们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原则和方法,如调和气血,法于阴阳,形神兼养,起居有常,谨和五味等等。

第二,对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唯物的,是符合实际的。

如原文提出:“人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等。

此外,《黄帝内经》还对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

第三,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如《黄帝内经》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我国防病与养生的先河。

第四,重视对衰老的探索。

在《黄帝内经》中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原因,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延缓衰老的措施,初步建立了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第五,明确提出治未病,把预防提到战咯高度来认识。

由上可知。

《黄帝内经》对养生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也可以说,中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足和《黄帝内经》分不开的。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于睿成泽东(辽宁中医学院,110032,辽宁沈阳//第一作者女,1969年生,副主任医师,2002级博士研究生)1 肾气自然盛衰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2 “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的精髓3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恬恢虚无,精神内守及时避邪毒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1 “阴平阳秘”是中医学养生的根本目的2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3 固护肾精为养生防老的关键4 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5 勤锻炼持之以恒试论《内经》形神统一观及其意义钟红文(广西省柳州市广西龙泉山医院 545000)1 《内经》形神统一观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1.2神为形之主,无神形亦亡2形神统一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形神统一观是《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之一,是“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心理活动在整个生命中的作用,与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它历来就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在摄生方面,《内经》既重视人们生理的健康,更重视心理健康。

它把调摄情志,保持乐观的情绪作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措施。

它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并指出身心的健康可使人们达到抗早衰、延年益寿的日的。

即“积精全神”,“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在病因学方面,《内经》把情志过度或异常,视为致病的重要素。

《灵枢·西病始生篇》说:“夫西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这里的“喜怒”即概括了七情。

并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

说明情志致病不吲于六淫,先袭体表,病发于阳,而是直接损伤脏腑之气。

诊断学方面,《内经》注重审察病人的心理状态,把是否有情志剧烈变化作为问诊的重要内容。

《素问·疏五过论》说“几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摘要:本文就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作了初步探析,以期更好用之。

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应用探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是中医理论体系得以确立的标志。

养生理论是《内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书有40多篇涉及养生的内容,其养生理论,对后世中医养生学说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内经》中养生的概念《灵枢·本神》云﹕“故智者之养生也……长生久视。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因此,《内经》中的养生概念是指﹕养生即保养生命,使人体内外调和、增进健康、防止疾病,以延年益寿。

二、《内经》中养生的意义《内经》不仅提出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还指出影响人的自然寿限的因素很多,也较复杂,但不外乎先、后天两大方面。

先天即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灵枢·天年》所谓“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而后天因素,如环境、气候、饮食起居、精神状态等是完全可以选择和调节的,所以,养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三、《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1)天地自然是人生存之本《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内经》是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从自然与人体的密切联系来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这也是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养生原则的重要基础之一。

(2)阴阳协调是人体健康之源《素问·调经论》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指出人体阴阳调和、平顺,即“阴平阳秘”才是正常生理状况,才能维持健康。

一旦失调,即为病理状态,甚至因“阴阳离决”而亡。

故养生当以阴阳调和为准则即人的健康长寿之本在于阴阳协调。

《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重要养生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内容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内容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养生的内容。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主要内容:
1.饮食养生:强调饮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要“善耕种,节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咸味食品,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同时,要控制饮食的量和速度,避免暴饮暴食。

2.顺时养生: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健康,人们应该顺应季节变化进行养生。

例如,春季应养肝,夏季应养心,秋季应养肺,冬季应养肾。

3.精神养生:强调心理状态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4.运动养生:提倡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同时,要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5.睡眠养生:强调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失眠。

6.药物养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来辅助养生。

例如,使用中药材来调理身体或预防疾病。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强调了综合性的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精神、睡眠等多个方面。

同时,也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和个体差异进行养生的重要性。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记载着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气”调节人体机能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人体具有四气,即阴阳气、内外气、上下气,它们共同调节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只有维持四气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二、关注饮食作息,修身养性。

《黄帝内经》强调,要养生保健,必须关注饮食作息,要求饮食简单清淡,配以合理的体力劳动,对于自身道德修养,要求节制言行,用自身行为配合调节机能。

三、阴顽症辨治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阴顽症要从机能出发,通过辩证判断病因,用药疗法综合治疗,根据病机状态分渐进式处理,旨在达到调节四气的目的。

四、行气活血。

《黄帝内经》指出,动活血气,活血化瘀,以祛风散寒、和痹活血、活血活络为主,以活血理气,以理气调经为主,提出了按病实施的治疗策略。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摘要:“医学圣经”--《黄帝内经》为我们的健康之树备下了肥沃的土壤。

《黄帝内经》并不主张得了疾病后才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节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而除去未病。

为了使人们更好的了解《黄帝内经》中养生的奥妙,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养生应“因人施养”,首先交给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养生,其次介绍人体应顺天时四气而养生,而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给予人们最忠实的告诫“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

关键词:因人施养,天时四气,生物钟,养生前言:许多人为自己每天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固执地坚持今日事今日毕,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的品质。

其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上了生活的当。

很多人挤时间的方法是加班,甚至成为熬夜一族。

且不说第二天你是否会因为效率低下而再次加班,直到休息时间被占用,让你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的轨道。

而原本健康的身体,今天被你消磨一点,明天被你折损一些,牢固的墙体在你日积月累的持久战中,渐渐坍塌溃散。

原本100岁的生命长度,被你经营到70岁就提前终结了。

试想,这30年的时间,是需要怎样的一个挤法才能产出的。

而且还是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挤得越厉害,往往落差的年限也就越大。

所以说,养生和做事一样,做事不仅是做事方式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养生也不仅仅是吃什么,进行什么样运动的问题,更在于在合适时间进行合理养生的问题。

养生,需要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分别阐述了“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顺天时四气以养生”及“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

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教导人们关注养生,储蓄健康,为健康保值。

一、不拘一格,因人施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吃了相同的东西,一个人没事儿,而另一个人却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之间在体质、年龄、性别等不方面不同,对病菌的耐受能力不一样,对同一个事物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

黄帝内经之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之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之养生思想一.作品简介1、《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

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

什么是医经呢?《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出:“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

至剂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这就是说:医经是根据人身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情状,用以阐发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线,而度用适当的针灸汤药等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制各种适宜的药剂。

最好的药剂之功能就像磁石取铁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高明的医者违反医学理论,致使当愈者反剧,当生者反死。

简言之,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它很重要。

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之类。

所以称“内经”,并不是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像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而已。

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内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不可得见罢了。

2、《黄帝内经》成书时代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

这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

《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借鉴和发扬其中的许多精华。

标签:《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

特别是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盼望长寿,希望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本文就《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谈一些体会如下,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

1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故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才能减少疾病,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1.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指出人体的根本在于阴阳二气的协调,且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是相互通应的,要达到相互协调统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

”指出了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顺其生长之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

春夏养阳的关键是要避暑固阳。

“秋冬养阴”是指秋冬养收、养藏。

养护好体内的阴气,以顺应阴长阳消自然规律。

1.2“顺四时而适寒暑”以夏为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曰……。

”指导我们夏天每天要早点起床,要晚些入睡。

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

夏天睡眠需要注意的是:夜里睡觉不宜在外面睡,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黄帝内经》的养生观《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

《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

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

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是我国的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着、之源。

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之道。

《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

也使我悟到“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的智慧。

《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浅论《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浅论《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浅论《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文章探讨《黄帝内经》所涉的养生思想;养生的整体观念,并需要达到阴阳平衡,注意对情志的调节,以及要讲究规律的生活。

做到这几点,才能够实现《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养生目的。

标签:《黄帝内经》;养生;阴阳平衡;情志《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也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根源和基础。

《黄帝内经》不仅注重临床医学的理论建设,也十分注重养生保健,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著名论断,彰显出其对养生保健的重视程度。

但是,《黄帝内经》并未以单独篇章专门讨论养生事宜,而是将其养生思想如珍珠一般散置于全书前后各个篇目。

本文试图尽量将这些养生思想串联起来,再现其熠熠光辉。

一、养生要注重整体“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这一思想在《黄帝内经》有着明确的表达:“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天地、日月、自然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人们生活环境的差异和变化,会导致人们身体状况的不同。

《黄帝内经》认为,自然界存在“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如果六气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就会转化为”六淫”,成为致病的原因。

不仅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内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

《黄帝内经》中说“天人一理”,即“人身一小天地”。

例如,自然界有五行六气的运动变化,人体有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

《黄帝内经》还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又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还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人处于大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分分秒秒都离不开与大自然之间物质、能量诸方面的交流、交换。

人体内部的各个脏器、组织、器官,虽然各有各的作用,但也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有关联,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黄帝内经》的养生观陈新民《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地位最高的一部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巨著,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它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但有医学的,还有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地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数理学等等,从多学科的角度来阐释自然的变化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历代学医之人都把它视为必须苦读的医学经典,被奉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

”下面就其中对于大众最关心的养生问题作一简单的阐述。

养生,即保养生命,意使人们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现在关于养生的书籍、讲座、活动非常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不是内行人很难从中看出门道,如果想自己的生命得以长全,还是要正本清源,从《黄帝内经》的养生篇中找到指导的法则,方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长寿,是自古以来人们期盼的五福(富贵、康乐、长寿、好德、善终)之一,但光有长寿不行,还得健康,如果吃又吃不下,睡又睡不着,走又走不动,天天一把一把药当饭吃,那种长寿就不是福,而是受罪折磨了。

但长寿又要健康能达到吗?《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开篇即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

”这里说的上古之人并不是指三千年的人,而是指遵循养生的人,确实可以健康百岁。

而不到五十岁却疾病缠身的“今时之人”,是指不按照养生的规则生活的人。

而“上古之人”是如何生活的呢?“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遵循养生规律的人,能够效法天地的变化规律,饮食有节制,不会暴饮暴食,作息时间有一定法度,不会过分的劳心劳力,因此能够做到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最终得以寿终正寝,达百岁方离开人世。

但不按养生法则生活的“今时之人”是如何的呢?“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图文】《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图文】《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冬季是以“封藏”为本,是需要我们保存实力,保本,如果阳气外泄,容易出现疲乏,感冒,头晕,手足冰凉的症状。

冬天的养生要避寒,“寒从足生”,保持足部的温暖才有助于身体温暖。

子时(夜里11-1点):胆经当令丑时(夜里1-3点):肝经当令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未时(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酉时(下午17-19点):肾经当令戌时(晚上19-21点):心包经当令亥时(晚上21-23点):三焦经当令
感悟一: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感悟二: 认识自己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谢谢观看中医研究所:咨询电话。

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引 子
• 您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 在健康资讯纷繁复杂的今天,如何找到 适合自己的健康保健方法。 • “一生不生病,一病就要命”和“破瓦 罐耐熬”。 • 心脏支架成形术后为什么要长期服用抗 凝药物。 • 癌症的治愈指标是什么。
您想要怎样的健康?
• “自古名医多长寿”, 由于中医很重视养 生,所以得享高寿者还是比较多的。曾据 《中国医学名人志》加以统计,记载的古 代名医中有年龄者共得149人。其中,80岁 以下者42人,80岁以上者70人,90岁以上 者27人,100岁以上者10人。最小者28岁, 最大者103岁,平均寿命超过80岁。
•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了解养生的道理 ,所以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 养身体,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 挥,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 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 酒当作浆水一样纵饮无度,经常沉迷于荒乱的生活中 ,乘着酒兴纵意房事,因过度色欲而耗竭精气,造成 真元败散。正是由于不懂得要保持旺盛的精气,经常 过分使用精神,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乐趣 ,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上古的 圣人经常教导他的人民: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 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安闲 清静,不贪不求,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 ,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
•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 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 ,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 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 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 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 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人身三宝:精、气、神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医学经典着作,最早记载了养生之道,书中多篇提及了养生的具体理论方法,对现代人们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加以浅述。

关键词:《黄帝内经》; 养生理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着作,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全书在脏象、病机、诊法、治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记载了古人的养生之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颐养天年、延年益寿是人们自古以来的美好追求,《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及养生的内容,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对养生益寿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详细记载。

1、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黄帝内经》提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天地与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素问?宝命全形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皆阐述了人和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将人与天地合二为一,人应随天地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把人看作是天地一般的一个整体。

《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指导下,确立了基本养生原则,并从生活习惯、四时养生等方面阐述了养生方法。

2、形神一体的生命观《黄帝内经》主张形神一体的生命观,形神并重是中医养生的关键所在,形体是外在基础,精神是内在支持,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黄帝内经》在养形和养神方面皆作出了指导,说明形神兼养才是养生之法则。

3、养生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即养生之道,意为养生要取法于阴阳,顺应阴阳变化,随自然规律而调摄人体活动。

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记载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相一致的,都是在引导人们要顺应自然。

术数为养生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要合理运用养生法则[1]。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黄帝,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奠基人。

黄帝一统了华夏族,设官职,举贤能,大治天下。

自然观“天人合一。

”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

即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

”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肌体抗病的'源泉。

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能动能静,解以长生。

”主张形神兼养。

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

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

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

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认为毒药功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膜理以密。

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拓展:黄帝内经的由来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国古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学、药物、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黄帝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养生观汇报人:2023-12-22•《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目录•《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养生的现代应用•《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意义与影响01《黄帝内经》简介据传,《黄帝内经》起源于黄帝时期,是古代医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起源自黄帝时期至汉代,经过多个历史时期的修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现今所见的《黄帝内经》。

历史起源与历史以“阴阳五行”为核心,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预防、养生、治疗三位一体的医学理念。

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融合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医学哲学体系。

核心思想与哲学哲学核心思想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影响自汉代以来,《黄帝内经》被广泛传播和传承,历代医家不断对其进行注释、解读和发扬,使其成为中华医学的瑰宝。

传承《黄帝内经》的影响与传承02《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养生需要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养生需要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调节身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养生需要注重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平衡。

经络系统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相互联系的纽带。

穴位按摩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功能。

养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0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饮食要有规律,不要过饥过饱,避免过度偏食或挑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