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服饰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探讨论文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探讨论文《黄帝内经》是中医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其内容包含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精髓,影响了数千年来的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进行探讨。
一、“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核心《黄帝内经》认为,健康的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概念,体现了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变化规律。
医学中的阴阳概念则是指人体内外各种生命活动的两种对立面,如内脏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表现出寒热温凉湿干等性质。
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和不适。
二、“五行养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五行养生”的理论,认为人体和自然界都由五行(木、火、土、金、水)组成,并且它们在身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身体的各种变化。
例如,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而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按照五行养生的理论,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来调整对应的五行,使其保持平衡,进而保障人体健康。
三、“四时养生”讲究时节变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四时养生”的重要性,认为四季气候、自然变化、饮食和起居等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不同的季节中,人体的阳气和阴气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换,因此不同季节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夏季应减轻负担、多出汗、多吃蔬果,冬季则应注意保暖、多修身体等。
四、医食同源,养生以饮食为基础《黄帝内经》中还强调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它认为,食物与医学是同一来源,并将饮食的品质与人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
正确的饮食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养生十分重要。
比如,多吃谷类、蔬菜、水果,少吃肉类;保持食物的清淡平衡;避免喜怒无度、暴饮暴食,三餐规律、满足营养需求。
五、调理身心,保持心态平衡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平衡身心也是《黄帝内经》所强调的。
情志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需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态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
服饰文化与养生文化概论
第35页
•
衣饰学科和中医学科各循本学科轨迹
前进,形成了花开两枝现象,但中医衣饰
养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在两个学科里各有
发展,且都有较全方面发展,可谓各有峥
嵘。
•
清时期《老老恒言》已开始理论结合
第31页
汉唐衣饰概览
• (一)、..\服装\PPT\秦汉服装简化.ppt • (二)、..\服装\PPT\魏晋南北朝服装简
化.ppt • (三)、..\服装\PPT\隋唐五代服装简化.ppt
服饰文化与养生文化概论
第32页
三、宋元明清时期--花开两枝,各有峥嵘
• 宋元明清时期中医学对衣饰养生研究较为全 方面,《保生要录》、《摄生要录》、《老老恒 言》已经有论衣服门,有很多养生著作已包括衣 饰养生思想,如邱处机《摄生消息论》、《养生 四要》、高濂《遵生八笺》、尤乘《寿世青编》、 《寿世传真》、《理虚元鉴》等都相关于衣饰养 生思想叙述,但多为前时期观点归纳综合。
并经过这种方式把大家虔诚心意和请求福佑愿望
传达给神灵和上帝。
服饰文化与养生文化概论
第22页
• 在衣饰款式中以长衣及膝、宽衣博带、大襟服 式为主。
• 而当初衣饰材料和色彩染料都是天然产物,面 料有葛、麻、蚕丝,衣饰染料多为中草药,如栀 子、茜草、紫草、槐花等。衣饰材料和染料天然 性也决定了衣饰入药药品功效。
防地之寒湿暑热之气从脚侵入人体。
•
面料多用麻布类和丝绸等天然材料。
服饰文化与养生文化概论
第29页
•
但此时期衣饰款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此时期
女性上衣出现了露肩背款式,即使有披帛保护,
但肩部仍不可防止地被风寒所侵袭。
袒 领 半 臂 及 襦 裙
服饰文化与养生文化概论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内涵、法则论文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内涵、法则【摘要】本文从养生的含义、思想、法则三个方面介绍了《内经》养生的理论与认识。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3-021 养生的含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在《黄帝内经》里,则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与《灵枢?本神》两处;其在古代又有摄生、道生、卫生等称。
1.1 养:保养、护养、调养养生之“养”,当指保养、护养、调养。
所谓保,即保护、保卫;护,即护卫、护理;调,调节、调理;而“养”者,本有供给、饲养、扶植等义。
显而易见,非指治疗,而是一种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和行为。
正如《灵枢?本神》所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1.2 生:生命、生存、生活养生之“生”,一般皆谓生命而言。
其实,生命产生之后,就是如何生存,即让生命度过百年,《内经》称之谓“天年”;而在百年之内,亦非苟延残喘,应是健康快乐。
因此,“生”之义,当指让生命的活力更旺、生存的时间更长、生活的质量更高。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即是此义。
2 养生的思想所谓养生的思想,乃指《黄帝内经》在养生认识上的一种观念或理念。
其最突出的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2.1 以人为本:“莫贵于人”生命是唯一的、短暂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性最灵。
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因此,《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生命、提高质量、延长寿限。
所谓“德全不危”、“殁世不殆”、“长有天命”等诸多论述,皆是此义。
2.2 利用规律,实现养生自然规律,客观存在。
《黄帝内经》认为在自然界里,天体日月的运行、白昼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更迭、风寒暑湿燥的变化、生长化收藏的发生,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各自皆有着固有的客观规律,即所谓的“天地之道”。
客观规律,可以利用。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谈
A s r c H a g N i i g u o t h p o l ’ l f s a c n e r l n e , a n y e a e t bt a t u n Di e J n p t u t e e p e S i e p n a b p o o g d m i l r l t d o
系统地论述 了养生学的理论和方 法,形成 了独特 的养生思
想。 提出了通过养生 以保全形体 , 从而延缓衰老 , 增益寿命, “ 尽终其天年 ”调节精神 , ; 顺应 四时, 保持脏腑气血充盛 , 尤
水平 以及对外来伤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低下 ,所 以很易遭 受病 魔侵袭和各种意外伤害 , 幼年夭折者极多, 成年人亦多
中图分类号: 2 1 文献标识码 : R 2 A
T l b u e l h P e e v n h u h f I a g ie J n a k a o tH a t r sr ig T o g t o u n DN i i g t
T ANG Z i tn h—o g H s ui o n y T a t o al hi e e M di a o p t , e h i a s hi a 4 4 0 e h C u t r di i n C n s e c l H s i al H s u G n u C n 7 5 O
m t o s s c s e u a i g p r t c a g a c r i g t s a o s k e t e i n l o f h V s e e h d , u h a r g l t n s i i , h n e c o d n o e s n , e p h O a d b o d o t e i c r
时, 保持脏腑 气血充盛, 尤Fra bibliotek 注意保养 肾之精气等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养生方法。掌握并推广这些方 法对提 高民族健 康水平有重要 意义。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
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
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
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
《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
《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
《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
中医教育思想史——《黄帝内经》神秘的经典
四、中医学——心健康的标准
案列——骑驴的故事
五、《黄帝内经》的医学教育思想
1、传后世济群生 —— 论医学教育的目的 医学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医学知识的传承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造福百姓,利济群生
五、《黄帝内经》的医学教育思想
2、上工、圣人、天下师—论人才目标
多知多能 上工知“道” 心怀“慈悯” 神必清,诊必审 为天下师
五、《黄帝内经》的医学教育思想
2、运用多学科来研究医学,构建天地人“三 才”的医学模式
3、独特的医学发明,创建了世界所特有的疾 病诊疗体系。
四、《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
《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 大经典著作之一。分为《素问》和《灵枢》两 个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 "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 说"等学说。
二、中医理论的象思维
所以现代西医也认识到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可能更加重视我们的个体化治疗、更加重视我 们的心理因素、更加重视预防、更加重视环境 因素。而这些东西我们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解。 因此,也有人认为中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 的趋势,现在人多人都在提“精准医学”、“ 精准治疗”。什么叫“精准治疗”根据个体的 情况去实事求是的治疗,就是中医学的辩证论 治。
也有人叫“藏象理论”。包括藏象和经络两个 部分,包含有病因、发病、病理、传变这些都 属于病机。二是讲医学的基础。医学的基础是 什么?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数学、社 会学等,也就是说《黄帝内经》产生的时代其 他学科都作为医学的基础而存在的。哲学是医 学的重要基础。
浅论《黄帝内经》养生观
光, 使志若伏若匿,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l 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春为疾厥, 奉生者少”《 。素问 金匾真言论》 在阐述顺时养生的思 想理论时明确指出, 人体的五脏六腑对季节时令各有 “ 收受逆从”应“ , 谨察五脏六腑, 一逆一从 , 阴阳、 表里、 雌雄之纪” 。 3 养性养生观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在探索上古之人长寿之秘诀 时说:“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 有节 ,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 而尽终其天 年, 度百岁乃去”若“ 。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以欲竭其 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逆于生乐, 起 居无常”把生命悬置于放浪纵欲、 , 竭精耗真何以能度 百岁、 终天年。故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 虚 邪贼风 ,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 病 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 气 从以顺, ……, 任其服, 乐其俗, 高下不相慕, 其民故曰 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淫邪不能惑其心, ……合于 道, ……以其德全” 养生者养性、 。 养神、 养精、 养气。 唯 性善者, 气、 精、 神三而合一, 运化通畅, 通天共地, 固阴 护阳, 则可享受天年。
养生腾食观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味过于酸, 说:“ 肝气以津, 脾 气乃绝。 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 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 乃厚。 味过于辛 , 筋脉沮弛, 精神乃央” 随着时代的变 。 迁, 种植、 养殖生产的发生、 发展, 人类把膳食养生之本 4
人” 。三日:“ 有圣人者, 处天地之和, 从八理之风, 适嗜 欲于世俗之间, 无患慎之心, 行不欲离于世”“ ,举不欲 观于俗, 外无劳形于事, 内无思想之患, 以恬偷为务 , 以 自 得为功, 形体不敝, 精人者, 法天则地, 日月, 象似 辩列星辰, 逆从阴阳, 分 别四时,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 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其 。 中, 合 同于道” 黄帝 内经》 “ 是《 中重要 的养生思想。 “ 就是道理, 道”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 在演变着 , 没有刻意的破坏和突发意外的话 , 他们都遵 循着一个不变的运动形式, 按照 自身的生物和/ 或物理 特性保持着一个环境 的动态平衡, 这就是规律性。 “ 还有原始的意思, 道” 道家说 : “ 道生一”有 了“ 有 , 道” 了最原始的始动因素才有了“ 。因此, 一” 养生者遵 “ 就是必须遵循 自然变化规律对人的影响作用 , 道” 遵 循 自身的体质条件, 研究各种外来因素对人 自身体质 所可能产生的正、 负两方面的作用。 2 适时养生观 《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 说: 春三月, ……天地俱 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以使志 生, ……, 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为 寒变, 奉长者少” 夏三月, 。“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 无厌于 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 泄, 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 心, 秋为疹疟,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秋三月, 。“ ……天 气以急, 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 缓秋刑, ……使秋气平,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 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飨泄, 奉藏者少” 冬三 。“ 月, 此谓闭藏, 水冰地诉, 无扰于阳。早卧晚起, 日 必侍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摘要:本文就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作了初步探析,以期更好用之。
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应用探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是中医理论体系得以确立的标志。
养生理论是《内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书有40多篇涉及养生的内容,其养生理论,对后世中医养生学说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内经》中养生的概念《灵枢·本神》云﹕“故智者之养生也……长生久视。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因此,《内经》中的养生概念是指﹕养生即保养生命,使人体内外调和、增进健康、防止疾病,以延年益寿。
二、《内经》中养生的意义《内经》不仅提出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还指出影响人的自然寿限的因素很多,也较复杂,但不外乎先、后天两大方面。
先天即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灵枢·天年》所谓“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而后天因素,如环境、气候、饮食起居、精神状态等是完全可以选择和调节的,所以,养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三、《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1)天地自然是人生存之本《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内经》是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从自然与人体的密切联系来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这也是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养生原则的重要基础之一。
(2)阴阳协调是人体健康之源《素问·调经论》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指出人体阴阳调和、平顺,即“阴平阳秘”才是正常生理状况,才能维持健康。
一旦失调,即为病理状态,甚至因“阴阳离决”而亡。
故养生当以阴阳调和为准则即人的健康长寿之本在于阴阳协调。
《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重要养生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中医养生论文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中医养生论文引言关于养生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黄帝内经》中甚至是整个中医理论中都对人类有限的生命进行了珍惜保护、注重养生的良好的态度,其具体的养生观念是“顺应自然- 身心健康- 心理道德完善- 适应社会”这样一种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观[1-3],是中医理论中综合医学模式在养生观中的具体表现,富有很浓厚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先进性。
2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法则2.1 注重饮食,不宜偏食饮食有度是保持长寿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果长时间过度饮食,会造成胃负担加重,消化不良,使筋脉瘀滞,气血流化失常。
饮食有节还包括喝酒要适量,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4].《内经》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因此可以看出饮酒过量对身体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
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能够促进脏腑机制的良好运转,相反的话危害会很大[5].《灵枢》五味篇说食物的酸味先入肝,苦味先走心,甘味先走脾,辛味先走肺,咸味先走肾。
由此可见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五脏正常的运转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偏食行为都将会增加某一脏腑的负担。
如果不挑食并且饮食适量、有规律,将会为以后的健康长寿做好铺垫。
药食同源可以根据脏腑盛衰和疾病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起到补充身体所缺乏东西的作用,采用药食和饮食并用的方法,把养生和治病相结合,并选择适当的食物和药物,就是《内径》中所说的辩证施膳施治[6].2.2 保持心情愉悦,心胸开阔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人的情志与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的养生思想摘要:我们从古到今,对于健康的研究是一直存在的。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静止或是运动,一直争论不休。
在《黄帝内经》中表达的观点,就是“动”。
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解释在适宜不过。
“形劳而不倦”就是文中的中心思想,也是全书的主旨。
在《黄帝内经》中论述,形体是需要运动的,但是不能够太过的劳累,要掌握一定的度。
关键词:黄帝内经;动静结合;适度性一、形体需动人是需要运动的。
人的气血流通,就好似是水的流通,是一刻都不停歇的。
一旦人的气血不运动了,就好比一潭死水,不仅会发霉发臭,还会因为长期的淤积杂物而让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灵枢·脉度》中就有这样一句描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
意思就是说人的气血是不能够不运行的,就好比是水的流动,就好似是太阳和月亮永远不停运动一样。
如果水不运动了,那么水就会腐败变质,也会因为产生大量的淤泥将河道堵塞,造成水灾。
也可以将气血的运行比作是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太阳和月亮是不停的运动的。
如果它们不正常运转了,世界万物也会失去正常的开展。
正所谓“日月不明,邪害空竅——万物命顾不施”。
如果日月星辰这些不能够正常运动了,那么整个世界也会受到损害,地球上的生命也就会消失。
所以说人的气血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气血正常的运动,才能让身体健康得到维持,才能保证寿命得以延长。
为了让气血运行,人就要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日常生活的料理等,都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活开工程。
在正常的活动能力范畴之内进行运动,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
正常的运动不仅能够让人的气血保持通畅,到达舒筋活血的作用,还能让筋脉、骨骼、肌肉等得到锻炼,内脏也会到达一定的锻炼效果,促进人的身体新陈代谢,让身体素质得到加强。
但是如果过度的进行活动,或者活动的工程超出了人体所承受的范围,又或者长久的不运动,人过于疲劳或者过于安逸,都是对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的。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解读春【正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注释】:春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推陈萌发、生长出新的时节。
顺应了天时之气,诞生新的生命,自然界大地升温,草木变绿,暖意盎然,一片生发的景象;跟随时间的变化,生活起居适当早起,庭院之中,悠闲散步,不要拘束自己,衣服穿着宽松得体,不可拘束,调形调气,自由自在,情感思绪愿望顺应春天气候的变化油然而生;不要随意杀戮动物,要提供生命繁衍的机会,不时给予资助,不可强夺索取,要好善施恩,去陈出新,积极向上,遵循春天生长繁衍的规律,重在养肝,多甜少酸。
反之损伤肝气,压抑不发,木不生火,到了夏天容易受寒着凉,“春不生、夏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歌诀】:阳春三月万物苏,沐浴阳光心神舒。
动前热身动后缓,观察气候和时间。
因人适量微汗出,小大易难简入繁。
衣着得体防风寒,鼻吸口呼有氧炼。
夏【正文】:“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注释】:夏天的三个月,草木葱茏,百花盛开,一片果实茂盛的景象。
天地之气,上下交汇,万物繁华,孕育果实。
生活起居应该晚睡早起,加睡午觉,不要厌烦夏日炎炎,要适宜出汗,促进代谢,勿贪凉食冷,损伤胃肠。
激情四射,追求梦想,保持心态平和,戒骄戒躁,戒暴戒怒,使草木旺盛,开花孕果,呈现繁华。
毛孔开放,汗液外泄之际,防高温寒湿,保持热情洋溢的心情,使阳热之气向外流露。
遵循夏天旺盛孕育、开花结果的规律,重在养心,长夏养脾,顺应夏季养生规律。
反之损伤心脾,像花儿枯萎一样。
到了秋季,多发疟疾,收获减少,华而不实,或者不华也不实,到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歌诀】:盛夏物茂腠理开,因人适量室内外。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内容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养生的内容。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主要内容:
1.饮食养生:强调饮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要“善耕种,节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咸味食品,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同时,要控制饮食的量和速度,避免暴饮暴食。
2.顺时养生: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健康,人们应该顺应季节变化进行养生。
例如,春季应养肝,夏季应养心,秋季应养肺,冬季应养肾。
3.精神养生:强调心理状态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4.运动养生:提倡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同时,要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5.睡眠养生:强调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失眠。
6.药物养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来辅助养生。
例如,使用中药材来调理身体或预防疾病。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强调了综合性的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精神、睡眠等多个方面。
同时,也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和个体差异进行养生的重要性。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中医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记载着中医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气”调节人体机能保持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人体具有四气,即阴阳气、内外气、上下气,它们共同调节着人体机能的平衡,只有维持四气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二、关注饮食作息,修身养性。
《黄帝内经》强调,要养生保健,必须关注饮食作息,要求饮食简单清淡,配以合理的体力劳动,对于自身道德修养,要求节制言行,用自身行为配合调节机能。
三、阴顽症辨治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阴顽症要从机能出发,通过辩证判断病因,用药疗法综合治疗,根据病机状态分渐进式处理,旨在达到调节四气的目的。
四、行气活血。
《黄帝内经》指出,动活血气,活血化瘀,以祛风散寒、和痹活血、活血活络为主,以活血理气,以理气调经为主,提出了按病实施的治疗策略。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
之 , 日上工 。下 工 救 其 已成 , 其 已败 。 《 枢 ・ 故 救 ”灵 逆 顺 》 “ 工 , 其未 生者 也 。其 次 , 其 未盛 者 也 。其 :上 刺 刺 次, 刺其 已衰 者 也 。 …… 上 工 治 未 病 , 治 已病 。 强 不 ”
合, 形成较 为 完备的 中医养生保 健体 系。《 内经》 开篇 即高度概 括 了中医养 生 学的基 本 纲领 : 上 古之人 “ 其知 道者 , 于 阴阳 , 于术数 , 法 和 食饮 有 节 , 起居 有 常 , 不妄 作 劳 , 能 形 与神 俱 , 故 而尽 终其 天 年度 百岁 乃 去 。今 时之 人 不然也 以酒为浆 , 以妄 为 常 , 以入房 以欲 竭其精 , 醉 以耗散 其真 , 不知 持 满 , 时御神 , 快 不 务
其 心 , 于生 乐 , 逆 起居 无 常 , 半百 而衰也 ” 《 问・ 古天真 论 》 。 通过研 读 《内经》 我们 将 其 蕴涵 的 故 (素 上 ) ,
养生思想总结为未病先防、 天人相应、 形神共养三个方面, 现分述其 学术渊源及思想内涵。 关键 词 : 黄帝 内经》; 生 ; 想 ; 《 养 思 治未病 ; 整体观 ; 神 形
21 0 0年 第 3 8卷 第 6期
Vo. 138, . 201 No 6, 0
中
医
药
学 Leabharlann 报 ・ 3・ 5
A t h n s d c n n h r c l g c a C ie e Me ii e a d P ama oo y
《 帝 内经》 生 思想研 究 黄 养
黄帝内经之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之养生思想一.作品简介1、《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
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
什么是医经呢?《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出:“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
至剂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这就是说:医经是根据人身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情状,用以阐发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线,而度用适当的针灸汤药等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制各种适宜的药剂。
最好的药剂之功能就像磁石取铁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高明的医者违反医学理论,致使当愈者反剧,当生者反死。
简言之,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它很重要。
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之类。
所以称“内经”,并不是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像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而已。
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内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不可得见罢了。
2、《黄帝内经》成书时代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
这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国粹之一,博大精深,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中医养生是祖国医学的瑰宝,重在强调未病先防,养生的目的就是“治未病”,通过养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经典,强调疾病的发生由感受邪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病因引起,这些致病因素影响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养生篇中提出了效法于自然阴阳的变化、饮食起居有节等养生法则,倡导人类通过调节四时阴阳变化而调养形神,调畅情志,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形神统一,人体就能健康而不受病邪入侵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未病;中医养生引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也逐渐地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起源与精髓,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阐述中医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思想,是中医学几千年来养生的精髓所在[1]。
人们可以通过运动、调节饮食,调节情志等方法来增强自身正气,使邪气不能入侵,保持身心健康,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终到达“度百岁乃去”的养生目的。
《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是其重要指导思想,效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其重要的养生原则。
1《黄帝内经》养生思想1.1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防治原则,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预防”和“已病防传变”两个方面,在指导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中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部的正气和外部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气充足则邪气无由以入,强调了保护正气和治未病的重要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写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反映了以预防为主的的医学思想[2]。
在未病先防方面,《金匮要略》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人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调节饮食起居,保持心情舒畅,就能保持人体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病邪不能入侵,人体阴阳就能保持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金香兰【摘要】《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病;确立了养生思想的整体观,认为机体内各脏腑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机体与自然也是统一整体,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观点;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基础并规定其为理论阐释方法;以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作为养生学的生理学基础,以六淫七情和饮食劳倦内伤作为病理学基础,以四诊合参作为诊察方法,提出精气神三位一体、预防为主和动静结合的三大养生原则.根据保全真气的养生目标,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并明确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实现养生目标的必备条件.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重视保养真气,主张顺其自然,体现了自然而然的养生理念.【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8)005【总页数】3页(P465-467)【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作者】金香兰【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2《黄帝内经》是医学著作,也是一部养生学专著。
养生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构成内容之一,“养生”一语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以此养生则寿”,《灵枢·本神》亦有“智者之养生也”之说。
1 《黄帝内经》养生学说的理论特征1.1 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这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是养生防病的根本原则,也是健康思想的理论渊源。
1.2 整体观《黄帝内经》确立了养生思想的整体观,认为人体内脏各器官、脏腑与体表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此外,人体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观点。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夏天怎么养长•秋天怎么养收•冬天怎么养藏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
调的是神。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
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
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比如春天气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
如果到秋天都开始收敛了,你还没开始收敛,你跟不上这气,你也会得病。
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不是指呼吸之气,更多指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现在人都住楼房,用古代的话就是都接不了地气。
古代居住的最佳风水是四合院,东南西北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
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他要养老,养少。
这样全都有才吉祥。
春天怎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
靠冬天积聚的力量来生发。
春天的毛病是冬天作下的。
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
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开始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
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随太阳起来了。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
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披发缓形,”,披发,什么时候披发,外出时就要扎头了,就是不要约束生机,生发,披头散发都是在家里最随便的时候,这是告诉你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内经》中的女子养生知识
《内经》中的女子养生知识《内经》中的女子养生知识引导语:《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类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讲述了很多医学知识,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黄帝内经》中的女子养生知识。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歧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黄帝内经》这段话告诉我们女人从小到大,从幼至老,是怎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也就是说女人是如何衰老的。
此文章较长,邀请女性朋友们静心的看完这篇文章后,对号入座算算自己到了哪个7,想想要该怎么去关爱以及调理自己的身心。
一七: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正常女子到了七岁时,肾气盛,肾气开始推动身体的生长发育,表现在外的第一个显著变化是头发和换牙齿。
(同龄的男女生,女孩在这个时候先开始换牙,先意识到男女有别,先懂事,男孩要晚一点。
所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候是在7岁以前。
)不正常的女子,说话比其他孩子晚,乳牙长得也比别的孩子晚,这些孩子先天发育不太好,可怎么办呢?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小孩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尿床,有些小孩会尿到12-13岁,甚至15-16岁。
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漏,是肾气不足,兜不住。
首先补肾,补肾最忌讳吃甜食,大家都有经验,小孩吃甜食过多会导致出现龋齿、蛀牙。
而中医认为吃甜食过多,本身就会对自己肾气的充盈充实会出现抑制的作用。
所以要少给孩子吃甜食,其次要在食物中有意识给孩子加一点补肾的药物,大家想想平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容易把漏洞粘合起来?是不是有粘性的食物,如糯米糕、年糕、黄糕、面筋等这样的食物,如果这些还不够起作用,就在加一些补肾的中药,如果你细致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中药会有拉丝,有粘性。
如:杜仲(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稍微炒一下,小孩子用它可以止遗尿,如果孕妇出现了先兆流产这也叫肾虚,也用这个把它堵住,兜住,用了这个补肾药就会把这些漏精的症状消灭掉,然后在加一些补肾益肾的药物(如:益智仁,它能够很好的让人的精血充盈,让智力发展。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文章发布者:来源:寻医问药网收藏本文《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
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吸取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名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
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损。
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
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
《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
《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津,《灵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中的服饰养生思想
作者:林永青, 赵百孝, LIN Yong-qing, ZHAO Bai-xiao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
刊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9,32(4)
1.曹庭栋老老恒言 2006
2.李经纬寿养丛书全集:摄生要义 1997
3.高濂遵生八笺 1988
4.汪绮石理虚元鉴 2005
5.林永青;赵百孝从古代典章制度浅析<内经>中"被服章"的含义[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08)
1.杨威.金香兰.李睿.Yang Wei.Jin Xianglan.Li Rui阳脏人养生重在恬淡权衡——谈李维贤老中医的养生经验[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2010,29(4)
2.龚勇军浅析养生三环节——进养、排泻及调适[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10,42(5)
3.楼彩霞.庞宗然.崔箭.LOU Cai-xia.PANG Zong-ran.CUI Jian探析《黄帝内经》养生经典的现实意义[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4.燕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养生研究[期刊论文]-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
5.李小嘉.刁本恕.周家骧.黄映君.林艳王静安养生学术思想探析[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
6.丁家欣.DING Jia-xin《黄帝内经》与饮食营养[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zyydxxb200904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