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总论
合集下载
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41
3. 离子载体抑制剂
如缬氨霉素(可运送K+)、短杆菌肽 (可运送K+、Na+)等。这些抗生素可与 K+、Na+形成脂溶性复合物,将K+从线粒 体内转移到胞浆,这种离子的转移消耗生 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使之不能用于ATP 的生成。
42
四、偶联机制(自学)
目前有三种假说:化学偶联假说、 结构偶联假说和化学渗透假说,都不 够理想。
G =-30.5kJ•MOL-1 G =-33.1kJ•MOL-1
15
二、代谢调节
代谢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可通过 酶活性和数量进行调节。
此外,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也起着重要 作用。
代谢是动态的。生物体内总是同时进 行着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即使体重保持 不变,代谢也在不断地进行。
16
第五节 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概念 二、呼吸链的组成 三、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四、电子传递抑制剂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
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
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
(ΔG°′=-30.5千焦/摩尔)。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DP2- + Pi3- + H+
NADH的P/O比为2.5,ATP是在3个不 连续的部位生成的;
3. 离子载体抑制剂
如缬氨霉素(可运送K+)、短杆菌肽 (可运送K+、Na+)等。这些抗生素可与 K+、Na+形成脂溶性复合物,将K+从线粒 体内转移到胞浆,这种离子的转移消耗生 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使之不能用于ATP 的生成。
42
四、偶联机制(自学)
目前有三种假说:化学偶联假说、 结构偶联假说和化学渗透假说,都不 够理想。
G =-30.5kJ•MOL-1 G =-33.1kJ•MOL-1
15
二、代谢调节
代谢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可通过 酶活性和数量进行调节。
此外,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也起着重要 作用。
代谢是动态的。生物体内总是同时进 行着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即使体重保持 不变,代谢也在不断地进行。
16
第五节 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概念 二、呼吸链的组成 三、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四、电子传递抑制剂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
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
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
(ΔG°′=-30.5千焦/摩尔)。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DP2- + Pi3- + H+
NADH的P/O比为2.5,ATP是在3个不 连续的部位生成的;
新陈代谢总论共38页
自
电子传递
(电 能)
养
界
作
ADP
能
用
ATP
细
(化 学 能)
胞
量
合成
传 递
CO2
呼
+H2O
吸
分解
(CH2O) +O2
(化 学 能)
及
作
电子传递
转
用
(电 能)
异
化
ADP
ATP
养
总
生
过
命 现
程
象
(化 学 能)
细
生物合成
机械功
胞
主动运输
生物发光
生物发电
生物发热
新陈代谢的特点
1、 不同生物的代谢大同小异
大同 •
代谢的研究方法
代谢的实质是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或合成,所以代谢 的研究内容也即分为两个方面:
参与的酶 物质的变化过程 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严密的逻辑推断与重复性的验证。
整体方法(in vivo)
纯 化 合 物
典型案例 脂肪酸的β氧化
排泄物的化 学分析
Knoop的标记化合物实验 脂肪酸的β氧化
脂肪酸末端甲基接上苯基
3、ATP的结构及意义
生物体每天要消耗大量ATP 安静状态的成年人:每天消耗40kgATP; 激烈运动时:每分钟就消耗0.5kg。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O
~
P —+ O-
O-
O-
O-
非储存能量的形式,是传递能量的形式
ATP是生物体内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一种核苷酸衍生物
第7章新陈代谢总论
糖 甘油 脂肪
磷酸二羟丙酮
脂肪酸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胆固醇
但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是不能在 体内合成的,亦即不能由糖转变而成。所以食 物中不可绝对缺少脂类的供给,尤其是含必需 脂肪酸的脂类。
无论是成糖氨基酸或成酮氨基酸,其对应的α-
酮酸,在进一步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乙酰CoA,然
后转变为脂肪或胆固醇。
(3)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肌酸激酶
三、特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1、利用正常机体的方法 6、纯酶法及酶抑制剂法
2、使用病变动物法 3、切除器官法 4、脏器灌注法 5、组织切片或匀浆法 7、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8、使用亚细胞成分的方法 9、致突变法 10、转基因法和基因敲除法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Most important 限速酶
调节反应途径速率
乙酰CoA
HMG CoA
HMG CoA 还原酶 限速酶
胆固醇
甲羟戊酸
胆固醇生物合成
• 洛伐他汀
降胆固醇的作用
• 限速酶通常处于多酶体系中的起始反应 阶段,通过这些酶的调节可以更经济更 有准备地改变整个反应的代谢过程,并 能防止过多的中间代谢物的堆积。
代谢途径的分室化
代谢途径 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 糖酵解、脂肪酸合成、磷酸戊糖途径 DNA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 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合成
发生区域
线粒体 细胞液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肝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液
脂和胆固醇的合成
翻译后加工(糖基化) 尿素循环
分类 光能自养生物
C源 CO2
能源 光
电子供体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NAD++ H2O
△ E′°=0.82V-(-0.32V)=1.14V
△G′°=-2*(96.48KJ/V/mol)*(1.14V)
=-220KJ/mol
第三节 生物氧化
一、呼吸链
• 呼吸链:电子从NADH和FADH2经过一系列的 传递体,最后传递给氧分子所经过的途径。 • 部位:线粒体内膜 • 组成:烟酰胺脱氢酶类(以NAD+)、黄素 脱氢酶类(以FAD或FMN为辅基)、铁硫蛋 白、辅酶Q、细胞色素类 • 呼吸链类型: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
ATP是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 ATP含一个磷酸酯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
磷酯键
酸酐键 UTP、CTP、 GTP
ATP
ATP水解时,一个高能磷酸键断 裂的同时释放出能量
ATP + H2O ——> ADP+Pi G = -30.5 KJ/mol ATP + H2O ——> AMP+PiPi G = -32.2 KJ/mol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乙酰CoA
自由能:在一个体系中,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那一部分能 量称自由能,用符号G表示。 在恒温、恒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产生有用功的能力可 以用反应前后自由能的变化来衡量。 自由能的变化: △G = G 产物 — G反应物 = △H — T△S △G :体系的自由能变化, △H代表体系的焓变化, T: 绝对温度, △S代表体系的熵变化。
根据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键的特性 可以把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磷氧键型(—O~P) (1)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COOH O C O CH2 P O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1.9kJ/mol
新陈代谢总论
4、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通常被偶联的 磷酸化反应所利用,贮存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如 ATP)中,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复合体Ⅱ:琥珀酸- CoQ还原酶
功能: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CoQ
辅基:FAD、Fe-S、Cytb560
琥珀酸
FAD
CoQH2
Fe-S
延胡索酸 FADH2
CoQ
(2).反应步骤繁多,但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严格调节; (5).特定区域。
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类型 1.概念:将水解时释放25kJ/mol或30kJ/mol以上
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2.类型:机体内高能化合物的种类是很多的,根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 代谢: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 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的有机统一,代谢是动态的。
一. 新陈代谢
二.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一般是指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太阳能是生物体能量的 最终来源,合成代谢消耗能量。
生物氧化的特点
1、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完全氧化与在体外燃烧而 被彻底氧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最终的产物都 是CO2和H2O,同时所释放能量的总值也相等;
2、生物氧化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和多 水环境中进行;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 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
生物氧化的特点
3、氧化反应分阶段进行,能量逐步释放,既避免 了能量骤然释放对机体的损害,又使得生物体能 充分、有效地利用释放的能量;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磷酸化
复合体Ⅱ:琥珀酸- CoQ还原酶
功能: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CoQ
辅基:FAD、Fe-S、Cytb560
琥珀酸
FAD
CoQH2
Fe-S
延胡索酸 FADH2
CoQ
(2).反应步骤繁多,但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严格调节; (5).特定区域。
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类型 1.概念:将水解时释放25kJ/mol或30kJ/mol以上
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2.类型:机体内高能化合物的种类是很多的,根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 代谢: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 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的有机统一,代谢是动态的。
一. 新陈代谢
二.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一般是指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太阳能是生物体能量的 最终来源,合成代谢消耗能量。
生物氧化的特点
1、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完全氧化与在体外燃烧而 被彻底氧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最终的产物都 是CO2和H2O,同时所释放能量的总值也相等;
2、生物氧化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和多 水环境中进行;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 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
生物氧化的特点
3、氧化反应分阶段进行,能量逐步释放,既避免 了能量骤然释放对机体的损害,又使得生物体能 充分、有效地利用释放的能量;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磷酸化
新陈代谢总论
•
△GO—这一反应在标准状态(pH=0, 25℃,
1atm)的自由能变化(可查表或计算,参见《物 理化学》)
•
K=[B]/[A] 或[B1][B2]…[Bn]/ [A1][A2]…[An]
• 生物代谢略有不同, △GO改为△GO` (pH=7)
• △G=
O` △G
+ RTlnK
△G<0,可; =0,可逆;>0,否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 • 生物能学 • 高能化合物
• •
第一节
• 新的来,旧的去
新陈代谢
• 提问:什么是新陈代谢?
•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
代新人换旧人”
• 生化定义——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
能量交换的过程。
•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1.1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统一
2.4 ATP “能量中间体”
化合物 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 Go` △ Go` (千卡/摩尔) (千焦/摩尔) 14.8 11.8 10.3 10.1 7.7 7.3 7.3 3.4 5.0 3.8 3.3 2.2 61.9 49.3 43.1 42.3 32.3 30.5 30.5 14.2 20.9 15.9 13.8 9.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 磷酸肌酸 乙酰磷酸 磷酸精氨酸 ATP(→ADP+Pi) ADP(→AMP+Pi) AMP(→腺苷+Pi) 葡萄糖-1-磷酸 果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 甘油-1-磷酸
作用:能量传递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转 化
磷酸肌酸 传 暂时储能物质
递
葡萄糖6-磷酸
传递
葡萄糖1-磷酸
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第二篇
代
谢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新陈代谢总论
二、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特点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新陈代谢总论
1.1 新陈代谢的概念 是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的全过程。这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命存在的前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4) 其它贮能物质:磷酸肌酸 在肌肉、神经组织,磷酸肌酸是主要的贮能物 质,但是它含有的能量需转化成ATP后再利用。
二、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1 概述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2.3 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2.3.1 呼吸链 2.3.2 呼吸链的组成 2.3.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2.4 氧化磷酸化 2.4.1 ATP的生成 2.4.2 胞浆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 2.4.3 氧化磷酸化中ATP的合成部位 2.4.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 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酶 CH3CCOOH O HOOCCH2CCOOH O (-脱羧) CH3CHO + CO2 CH3CCOOH + CO2 O
丙酮酸羧化酶 (-脱羧)
•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CH3CCOOH + CO2 O
氧化酶
½ O2
NAD+、FMN、 FAD、COQ
代
谢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新陈代谢总论
二、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特点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新陈代谢总论
1.1 新陈代谢的概念 是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的全过程。这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命存在的前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4) 其它贮能物质:磷酸肌酸 在肌肉、神经组织,磷酸肌酸是主要的贮能物 质,但是它含有的能量需转化成ATP后再利用。
二、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1 概述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2.3 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2.3.1 呼吸链 2.3.2 呼吸链的组成 2.3.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2.4 氧化磷酸化 2.4.1 ATP的生成 2.4.2 胞浆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 2.4.3 氧化磷酸化中ATP的合成部位 2.4.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 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酶 CH3CCOOH O HOOCCH2CCOOH O (-脱羧) CH3CHO + CO2 CH3CCOOH + CO2 O
丙酮酸羧化酶 (-脱羧)
•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CH3CCOOH + CO2 O
氧化酶
½ O2
NAD+、FMN、 FAD、COQ
第七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 . 新陈代谢总论 二 . 生物氧化
一 . 新陈代谢总论
(一) 新陈代谢的概念: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 一切化学变化总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为代谢 (metabolism) 。
生物体内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是连续的,前一种酶的 作用产物往往成为后一种酶的作用底物。这种在代谢 过程中连续转变的酶促产物统称为代谢中间产物 (metabolic intermediates),或简称代谢物(metabolites) 。
(三)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用以作功的能量。在没有 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为热能丧失。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ΔG (自由能变化)= ΔH(总热能变化) – TΔS(总体熵的改变) ΔG<0时,体系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为放能反应); Δ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给体系补充自由能时,才能推动 反应进行(为吸能反应); ΔG=0时,表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21 O2
S
NADH +H
2H
(FFNMe ANSD复H合-泛物醌、IC还oQ原H酶2 )2e-
2Cyt-Fe3+ 2H+
O2-
H2O
CoQ
Cyt-Fe2+ 2e- Cyt-Fe3+ Fe-S
Cyt-Fe2+
2eCyt-Fe3+
Cyt-Fe2+
2
e
-
-21 O2
b
c1
c
a
a3
Fe-S
CoQH2 2e- Cyt-Fe3+
NADH:还原型辅酶
它是由NAD+接受多种代谢产物脱氢得到的产物。NADH所 携带的高能电子是线粒体呼吸链主要电子供体之一。
一 . 新陈代谢总论 二 . 生物氧化
一 . 新陈代谢总论
(一) 新陈代谢的概念: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 一切化学变化总称为新陈代谢,简称为代谢 (metabolism) 。
生物体内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是连续的,前一种酶的 作用产物往往成为后一种酶的作用底物。这种在代谢 过程中连续转变的酶促产物统称为代谢中间产物 (metabolic intermediates),或简称代谢物(metabolites) 。
(三)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用以作功的能量。在没有 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为热能丧失。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ΔG (自由能变化)= ΔH(总热能变化) – TΔS(总体熵的改变) ΔG<0时,体系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为放能反应); Δ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给体系补充自由能时,才能推动 反应进行(为吸能反应); ΔG=0时,表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21 O2
S
NADH +H
2H
(FFNMe ANSD复H合-泛物醌、IC还oQ原H酶2 )2e-
2Cyt-Fe3+ 2H+
O2-
H2O
CoQ
Cyt-Fe2+ 2e- Cyt-Fe3+ Fe-S
Cyt-Fe2+
2eCyt-Fe3+
Cyt-Fe2+
2
e
-
-21 O2
b
c1
c
a
a3
Fe-S
CoQH2 2e- Cyt-Fe3+
NADH:还原型辅酶
它是由NAD+接受多种代谢产物脱氢得到的产物。NADH所 携带的高能电子是线粒体呼吸链主要电子供体之一。
第五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精品文档
还原型
Cyt递电子体 b, c1, c, aa3
½ O2
O2H2O
递氢体H2
2e
氧化型
2H+
六、氧化酶类
1.电子转移酶 如:细胞色素类,
这是一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 其辅基是血红素,作用部位是血红
S1
Fe
3+
P2
P1
Fe
2+
S2
素中的铁离子,接受电子和释放电
子催化反应
OH OH
2+
2. 氧化酶: ( 1)一般氧化酶:单独使底物脱 氢,并把氢交给氧的酶类,如一酶 体系中的多酚氧化酶。
热能
……
CO2+H2O
有机物
ATP
Hale Waihona Puke 烯醇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酰基磷酸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磷氮型
焦磷酸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六、、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异氧生物分解有机营养物质并产生ATP的三个阶段:
多糖 单糖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氨基酸
第二阶段
蛋白质
第一阶段
乙酰辅酶 乙酰辅酶A A
AH2 酶 A
1/2O2
H2O
一酶体系
AH2 1/2O2
酶1
酶2
酶3
……
酶n
A
H2O
多酶体系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 以促进水的生成。 脱氢酶 氧化酶
MH 2
M
递氢体
NAD+、NADP+、 FMN、FAD、COQ
生物化学 7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中进行,pH中性,反应条件温和, 一系列酶和电子传递体参与氧化过程,逐步氧化,逐 步释放能量,转化成ATP。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多在线粒体内进行,在不含线 粒体的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在细胞膜上进行。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 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pH7和 常温)。
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 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ATP。
生物氧化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多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为构造单位——单糖、 甘油与脂肪酸、氨基酸,该阶段几乎不释放化学能。
第二阶段:构造单位经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氨基酸氧化 等各自的降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乙酰CoA等少数几种共同的 中间代谢物,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在不同种类物质的代谢间 起着枢纽作用。该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生物氧化图示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CH3CHO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βH2CαCOOH (Β-脱羧) CH3CCOOH + CO2
O
O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第三阶段:丙酮酸、乙酰CoA等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 CO2、H2O释放大量的能量。
★在第二、第三阶段中,氧化脱下的电子(H—)经过一个氧 化的电子传递过程(氧化电子传递链)最终传给O2,并生成 ATP,以这种方式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它是 一种很重要的将生物氧化和能量生成相偶连的机制。
•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多在线粒体内进行,在不含线 粒体的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在细胞膜上进行。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 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pH7和 常温)。
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 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ATP。
生物氧化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多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为构造单位——单糖、 甘油与脂肪酸、氨基酸,该阶段几乎不释放化学能。
第二阶段:构造单位经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氨基酸氧化 等各自的降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乙酰CoA等少数几种共同的 中间代谢物,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在不同种类物质的代谢间 起着枢纽作用。该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生物氧化图示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CH3CHO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βH2CαCOOH (Β-脱羧) CH3CCOOH + CO2
O
O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第三阶段:丙酮酸、乙酰CoA等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 CO2、H2O释放大量的能量。
★在第二、第三阶段中,氧化脱下的电子(H—)经过一个氧 化的电子传递过程(氧化电子传递链)最终传给O2,并生成 ATP,以这种方式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它是 一种很重要的将生物氧化和能量生成相偶连的机制。
•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第08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COOH
C =O + CO2 +NADPH + H+ CH3
COOH
3.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三)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 以促进水的生成。 脱氢酶 MH2 M 递氢体
NAD+、NADP+、 FMN、FAD、COQ
研究方法
1、同位素示踪法: 用35S、32P、14C、3H标记代谢物后,跟踪代 谢物在某一生物体的去向,了解该代谢物在该 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 ,属活体研究。 2、酶的抑制剂和拮抗物的应用: 属体外研究,了解某一反应被抑制之后的 结果,从而推测某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3、整体水平的研究: 以活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排泄物、血清、 头发等,从而了解体内的代谢情况,属体内研 究。 4、器官水平的研究: 切除动物的内脏后的代谢情况与切除之前对 照,可了解该器官的代谢情况。 5、细胞、亚细胞水平的代谢研究等。
b. 氧化磷酸化 是与电子传递过程偶联的磷酸化过程。即伴 随电子从底物到O2的传递,ADP被磷酸化生 成ATP的酶促过程,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相 偶联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这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径。 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均在线粒 体内膜上进行。原核生物则在质膜上进行。
呼吸链
概念
体外燃烧
高温或高压、干燥条件
无机催化剂 能量爆发释放 转换为光和热,散失
2.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
2.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基本方式: 底物脱羧脱羧基作用 分类: α -脱羧 (羧基位置) β -脱羧 单纯脱羧 (不伴随脱氢)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428
(2)分解代谢
有机物质在细胞内发生分解的作用过程。分解过程中的 许多中间产物可供作生物合成的原料。伴随分解代谢释 放出化学能并转化为细胞能够利用的生物能(ATP)。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相辅相成,有机地联系在 一起,构成中间代谢的统一整体。
三、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1.自由能
自由能(G):指一个反应体系中能够做功的那部 分能量。 自由能的变化(ΔG):产物的自由能与反应物的 自由能之差,与反应转变过程无关。 标准自由能的变化(ΔG0):298K,101.3KPa, 反应物浓度为1mol/L,pH=0。 生化反应中标准自由能的变化(ΔG0’):298K, 101.3KPa,反应物浓度为1mol/L,pH=7。
细胞中重要的高能键:高能磷酸键和 高能硫脂键。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ATP的结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ATP(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是一种很重要的高能 磷酸化合物。 生物体每天要消耗大量ATP,安静状态 的成年人:每天消耗40kgATP;激烈运动时: 每分钟就消耗0.5kg。 ATP是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 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核苷酸 RT ln A 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ΔG=0,那么,
G
0
C D RT ln keq ' RT ln A B
3.自由能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 E0
:
pH=7, 101.3KPa,25℃,反应物浓度为 1mol/L,氧化态与还原态物质与标准氢电 极组成原电池测定得到的氧化还原电位。
定义式:ΔG=ΔH-TΔS
G:(实际)自由能变化(actual free energy change); H总热能变化; T S总体熵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 能量代谢
分解代谢
一般释放能量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
代谢
二者相辅相成,研究物质代谢就是研究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如糖、蛋白质、脂类、
核酸等)在细胞内发生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 包含旧分子的分解和新分子的合成;
能量代谢: 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向生物能(ATP)
“高能键”与“键能”(energy bond)区 别:
“键 能”——断裂一个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高能键”——水解或转移该键所释放的能量。
2、高能化合物概念及种类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5千焦/摩尔)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细胞中重要的高能键:高能磷酸键和高能硫脂键。
NH2 N O O
-
N N N
O O
-
O O
-
P O
P O
P O
-
O CH2 H H
O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P)
ATP的特点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 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 ),具有较 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 (Δ G°′=-30.5千焦/摩尔)。
生物化学
第八章 代谢总论
重 点
掌握高能键的概念 ATP在生物氧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的来,旧的去
花开花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生化定义——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 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是生物体物质 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
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生物体内能量产生 的三个阶段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小分子化合物 分解成共同的 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乙酰 CoA等)
共同中间物进 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脱下的氢由 电子传递链传递 生成H2O,释放 出大量能量,其 中一部分通过磷 酸化储存在ATP 中。
典型案例
离体法(in vitro) 器官、组织或细胞
糖代谢、生物氧化等等
各类组织细胞
各种破碎方法
碎片置于试管中
向该试管中加入纯化合物(如葡萄糖)分析各类代 谢中间产物及酶,逻辑推断。
参与酶的确定
1、利用酶的抑制剂
代谢途径受阻导致代谢中间产物的积累 碘乙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氟化钠——烯醇化酶
意 义:
(1)ATP是产能反应和需能反应之间最 主要的能量介质
放能反应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合成ATP,贮存能量; 需能反应则通过ATP水解供应之。
a、当ATP提供能量时,在ATP远端的γ-磷酸基团 水解为无机磷酸分子,变成腺苷二磷酸。
ATP + H2O = ADP + Pi + H+ G =-30.5kJ•MOL-1
P ~ O
二、高能化合物与ATP
1、高能键(high-energy bond)
高能键是1941年普曼(Fritz Lipman)提出的一 个概念,用“~”表示,是指其结构不稳定,性质 活泼,自发水解或基团转移的趋势很强,当其发 生水解或基团转移反应时,释放的自由能很多。
高能键中的“高能”是指其自由能高,并非键能 高。
反应生成的磷酸化葡萄糖分子具有较高的自由能,易进 一步参加反应。
(3)ATP参加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反应 ATP在磷酸基团转移中起“中间传递体”的作 用,故称“磷酸基团传递者货” ★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酸 基 团 转 移 能 12 10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8 6 4 2 0
ATP
(化 学 能)
现
象
新陈代谢的特点 1、 不同生物的代谢大同小异
• 大同
各类生物的物质的代谢途径十分相似
为什么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呢?
共同的祖先!
小异
也有偏向
低等的厌氧生物尚没有发展出好氧代谢途径,而高
等生物包括好氧细菌都发展出了更为高效的好氧
代谢,但同时保存了厌氧代谢途径。
乌龟
蜂鸟
2、 反应
步骤繁多,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3、 与环境相适应,
自动调节;
在整体水平进行调节 在细胞水平进行调节 通过酶活性调节来进行调节。
反馈作用:
中间代谢(intermediary metabolism):物质进入 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也就是细 胞内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代谢途径(central metabolic pathways):中间代谢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完成,这些化学反应有 特定的顺序,这种按照严格顺序进行的一系列化 学反应,即构成了某物质的代谢途径。
+Pi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e-
三羧酸 循环
代谢的研究方法
代谢的实质是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或合成,所以代谢 的研究内容也即分为两个方面:
参与的酶 物质的变化过程 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严密的逻辑推断与重复性的验证。
整体方法(in vivo)
纯 化 合 物
典型案例
脂肪酸的β氧化
排泄物的化 学分析
Knoop的标记化合物实验 脂肪酸的β氧化 脂肪酸末端甲基接上苯基 偶数碳FA 苯乙酰-N-甘氨酸(苯乙尿酸) 奇数碳FA 苯甲酰-N-甘氨酸(马尿酸)
3、ATP的结构及意义 生物体每天要消耗大量ATP 安静状态的成年人:每天消耗40kgATP; 激烈运动时:每分钟就消耗0.5kg。
O O O + + + O腺嘌呤—核糖— O — P — O ~ P — O ~ P — OOO-
非储存能量的形式,是传递能量的形式
ATP是生物体内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一种核苷酸衍生物
CTP在合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生物合成。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2、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
黑色素是吲哚醌的聚合物 白化病(albinism)缺乏酪氨酸酶
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
物质的转化
同位素示踪法
利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质,测试其在不同物质间的转移
γ
O
β
O
32
α O
O P O O H2 C O A
高能化合物 ATP
O
P ~ O O
O O O + + + O腺嘌呤—核糖— O — P — O — P — O — P —
O-
OMg2+
O-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DP2- + Pi3- + H+
G =-30.5kJ•MOL-1 G =-32.2kJ•MOL-1
b、在某些情况下,ATP的α和β磷酸基团之间的 高能键被水解(即同时水解γ和β-磷酸基团),形 成AMP和焦磷酸。
ATP + H2O = AMP + PPi + H+ G =-32.2kJ•MOL-1
(2)作为磷酸基团供体参与磷酸化反应
生化反应中,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常常需要 先将反应底物分子活化,磷酸化是一种普遍活化方式。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 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用 另一方面,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
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即所谓异化作用,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
生物 体的 新陈 代谢
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 一般需要能量
~P ~P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4、 ATP系统的动态平衡 ATP作为自由能的贮存分子,其产生和利用 处于动态平衡中。 一般情况下,ATP在形成后一分钟内就会被利 用,故严格说来ATP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而 是传递能量的物质。
5、其他供能核苷酸
GTP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 UTP在糖原合成中起活化葡萄糖分子的作用;
太
阳
(光 能)
生 物 界 能 量 传 递 及 转 化 总 过 程
光 合 作 用
电子传递
(电 能)
自 养 细 胞
ADP
合成
ATP
(化 学 能)
呼 吸 作 用
CO2 +H2O
分解 电子传递
(CH2O) +O2
(化 学 能) (电 能)
异 养 细 胞
ADP
生 命 生物合成 机 械 功 主动运输 生物发光 生物发电 生物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