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光学专题复习(一)——光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光学专题复习(一)——光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光学专题复习(一)——光现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光学》——光现象详细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面的性质;3.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的概念及计算;4. 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5. 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原理及现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传播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2. 理解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3. 熟悉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释和预测各种透镜成像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光的传播规律;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3. 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1.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激光笔;2.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3. 光具座;4. 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1. 笔记本;2. 尺子;3. 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演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2. 知识点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变化关系。

(4)透镜的成像规律: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通过实验演示透镜成像现象,让学生观察并预测成像结果。

(5)光的色散:讲解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题目,如反射定律的应用、折射现象的解释、透镜成像问题等。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光的传播规律;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 = 入射角;3.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的关系;4. 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5. 光的色散现象。

初三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1教案

初三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1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光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声和光”中的内容,《课程标准》对光学实验有四个要求: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逻辑结构:光的传播探究光沿直线传播条件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一、光的反射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如右图所示,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与水平面成30°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计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二、平面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①实验采用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②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例题3: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物体的大小,是需要改变的,因变量是像的大小,是要测量的。

小军的实验步骤: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小军探究的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在步骤2中不应该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它应该改变的是自变量物体的大小。

三、光的折射典型例题:例题4: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初中光学复习教案

初中光学复习教案

初中光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3)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复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2. 光的反射:复习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3. 光的折射:复习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通过实例分析光的折射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提问学生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二、光的直线传播(15分钟)1.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三、光的反射(20分钟)1. 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掌握反射角、入射角、法线等概念。

2.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光的反射现象。

四、光的折射(20分钟)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讲解折射定律,引导学生掌握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等概念。

3. 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光的折射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能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

2. 学生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光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光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光学专题复习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现象: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

3. 光的粒子性:光的色散、光的干涉、光的衍射。

4. 光学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光的粒子性、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参考书等资源,复习光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总结光的传播、光的现象、光的粒子性和光学仪器等方面的知识。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总结光学知识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等知识点。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光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光学知识掌握、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光学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光学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物理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复习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初中物理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复习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初中物理光学作图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0章《光学》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 光的粒子性:光的颜色、强度、频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应用。

2.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光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复习:回顾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练习:给出一些光学作图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实验: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 拓展: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 光的粒子性:光的颜色、强度、频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光的传播规律,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答案:根据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2. 题目:解释光的干涉现象,并画出干涉条纹。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干涉条纹是由于光的波动性造成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四章光现象》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四章光现象》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规律,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源、光线、光路等。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形成、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回顾实验,理解光现象的实验探究方法,掌握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对自然界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光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中的“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概念及其关系。

•分析复杂光路图,确定光线的传播路径和成像特点。

•区分不同类型的透镜成像特点,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现象动画、实验视频、生活实例图片等)。

•实验器材(如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用于回顾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中考真题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梳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解释概念,阐述规律。

•演示法:利用实验器材或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直观呈现光现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促进学生思考。

•练习法: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光的小故事,如“小孔成像”的古代传说,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现象。

2. 新课教学2.1 光的直线传播•概念讲解:介绍光源、光线、光路等基本概念,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实例分析:通过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光的反射•定律讲解:详细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及其关系。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光学作图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光学作图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作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能运用作图表示光线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变化。

(2)能运用作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测量玻璃砖的厚度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运用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作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掌握。

(2)运用作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光线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作图技巧。

(2)复杂情况下光路图的绘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平面镜、玻璃砖等光学器材。

(2)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相关资料。

2. 学习材料:(1)光学作图教材或学习资料。

(2)练习纸、铅笔、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引入光学作图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光线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作图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3. 实例分析:(1)分析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2)测量玻璃砖厚度的作图方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作图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2)教师强调光学作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光学作图方法。

2. 搜集生活中的光学作图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透镜的光学作图方法。

六、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1)讲解透镜的光学作图方法,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

(2)介绍透镜成像的规律和作图方法。

2. 实例分析:(1)分析透镜成像的作图方法,如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与成像距离的关系。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透镜成像作图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放大镜或望远镜等。

初中光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光学复习课教案

初中光学复习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运用归纳总结法,使学生掌握光学基本定律;(3)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途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光的速度及真空中光速的特点。

2. 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类型的判断及应用:镜面反射、漫反射。

3. 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定值;(2)折射类型的判断及应用:正常折射、全反射。

4. 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分离;(2)光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及定律;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及光的色散现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2. 讲解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3. 讲解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4. 讲解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5. 讲解光的色散:介绍色散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多样性;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形状和特点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透镜的形状和特点,能够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了解透镜的应用,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直尺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放大镜观察硬币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原理,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透镜的应用:介绍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透镜的应用,联系实际生活。

3.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的形状和特点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1. 凸透镜: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虚像2. 凹透镜: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实像三、透镜的应用1. 放大镜2. 显微镜3. 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凹透镜只能成虚像。

()2. 解释题:(1)为什么用放大镜看邮票时,邮票变大了?(2)医生为什么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病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透镜的形状、特点和成像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教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光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5)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掌握成像规律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光速,实例及应用(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实例及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成像规律及应用。

4. 光学作图:掌握光学作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特点和应用。

2. 知识梳理: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 重点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光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并加以解释。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光学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光学

“光学”复习课案复习目标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认为3×108米/秒。

3.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称为反射现象。

光在反射时遵从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是正立的像。

6.球面镜:反射线是球面一部分的镜叫球面镜。

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凸面对光起发散作用;生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8.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入射角为零时折射角也为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

9.透镜:表面是球面一部分的玻璃元件称为透镜。

中间原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称为主光轴(简称主轴)。

在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称为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中心上。

10.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分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可以成像;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1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的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分聚在主轴上一点。

这点也称为焦点;用F表示。

要点简析1.像:把物体看作无限多个点光源的组合;从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一部分光(形状像锥;称为光束);在两种媒质界面发生了反射(或折射)。

【中考物理】中考中考光学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中考物理】中考中考光学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中考物理】中考中考光学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部编【中考物理】中考中考光学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一、知识点睛色散二、精讲精练【板块一】光现象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线折射形成的B .黑色物体能够反射黑色光C .光线在电影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 .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B .小鸭在水中看见自己的像C .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D .岸边植物的倒影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离镜面的距离为1.6m ,在这个人的正身后2.5m 处的墙上有一幅画,则这个人从镜中看到的画到他本人的距离是( )光现象 光 的 直 线 传 播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反射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1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这一章的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光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光现象的常见应用,如镜面反射、漫反射、透镜成像等。

3. 能运用光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光现象的常见应用。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片、幻灯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相关书籍。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光的传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现象的复习。

二、讲解(10分钟)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速度和规律。

2. 光的反射: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

3.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成像原理。

三、示例(10分钟)通过投影片、幻灯片等教具,展示光现象的常见应用,如眼镜的透镜成像、摄影的曝光等。

四、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光现象的常见应用。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

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光现象实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展对光现象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光现象的基础,因此,讲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投影片、幻灯片等教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基本概念。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学基本原理,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熟练掌握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学基本原理,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学演示仪器、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白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彩虹、照相机等,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反射现象。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举例说明透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5)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

3.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5. 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画出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月食等。

(2)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见教材。

(3)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光现象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光现象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光现象复习教案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物理初中光学教案:初三》

《物理初中光学教案:初三》

《物理初中光学教案:初三》一、引言光学是物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在初中阶段,光学是初步接触到的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针对初三年级的学生,以初中阶段常见光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实例和实验,设计了一套旨在增强学生对光学概念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案。

二、知识目标1.了解光线传播的性质。

2.掌握平面镜所具有的特性与使用方法。

3.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构造与功能。

4.认识折射现象,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反射和折射现象。

5.掌握用纸做塑型图并进行绘制、放大或缩小等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光线传播1. 发出光、直线传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任何物体都会发出自己的一定颜色的光,并了解光可以沿直线传播。

2. 入射角和折射角:利用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与水表面交界处发生折射现象,并引导学生了解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与关系。

3. 光的反射: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并通过反思引导他们了解反射发生时,角度等于物体与镜子交界处经过的二线夹角。

2. 平面镜1. 平面镜的特性:介绍平面镜的特点,如表面光滑、反射光线不弯曲等,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为什么能够产生清晰而直立的图像。

2. 镜中产生的图像:借助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使用平面镜在不同位置观察自己并绘制出所见图像,明确几种不同位置下形成的图像特点。

3. 报告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块平面镜进行观察,并撰写一份报告,其中包括关于平面镜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内容。

3. 凸透镜和凹透镜1. 玻璃透明物体:通过选取常见日常用品作为实例,介绍透明物体具有光通过和折射的特性,并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 焦距和像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焦距的概念,以及当物体与镜子之间的距离与焦距不同时所产生的像。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改变凹透镜或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光学知识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以及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将透镜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包括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以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特别是解决复杂情境下的成像问题。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多媒体课件(含透镜成像动画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透镜成像相关视频资料和练习题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成因,归纳总结成像规律。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或中考真题,加深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镜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引出透镜及其运用的主题。

•问题引导:提问“为什么不同的透镜能使物体看起来变大或变小?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新课教学1.透镜基本概念•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与图片,对比讲解两者的形状特点。

•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展示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2.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分组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调整物距,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像距等。

初三复习教学案光学

初三复习教学案光学

初三复习(第三章:光学2)教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知道概念的区分方法3.知道关于光学的基本实验4.解决光学现象基本问题二、重点、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实验探究与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与归纳、对光现象形成过程的解释(学会画光路)三、学习内容1.自我总结(框架)(见复习1)2.问题分析与点拨【例1】凸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原理:(2)器材:蜡烛、光屏、底座以及、(3)实验过程:A粗测焦距:方法是B 调整位置:、、光屏中心等三心在同一高度上(或在同一直线上)C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虚实),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实验次序物距u/cm 物高H/cm V/c m 像高h/cm1 60 8 30 62 40 8 40 83 30 8 60 12D实验分析与得出结论:要求:①根据表格,凸透镜的焦距f= cm,②描绘图象与大概画成像分布图③像的高度h与像到像距v的关系式为:④求焦距的变化范围⑤寻找放大或缩小像分界点的位置⑥求作折射光线与凸透镜遮挡情况⑦寻找凸透镜的位置⑧寻找焦点的位置⑨实验结论【例2】如右上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

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

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例3】(07重庆)在图11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① ② ③ ④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例4】(07沈阳)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例5】(07桂林)如图8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考总复习: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s m /1038,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应用以上规律可以推算出距离。

3. 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反射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利用以上的规律解决控制光路的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 光射到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两种不同反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说明它们的简单应用。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四)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

(五)透镜透镜有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需要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

(六)凸透镜成像化。

[例1] 如图1解析:出折射光线。

答案:截取O S ='点作出折射角比入射角小的折射光线AC 。

如图2所示,SAN ∠为入射角;NAB ∠为反射角;AC N '∠为折射角。

[例2]解析:答案:镜于O的反射定律作图也可,但要繁琐许多。

[例3] 如图5所示,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A. 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B. 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像更明亮D.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小解析:答案:拓展延伸:对本题如果分析不全,很容易漏选D,对针孔照相机,要弄懂其原理,原理弄懂了,关于它的各种说法就能辨别真伪了。

[例4] 为什么从圆形玻璃鱼缸的上方看水显得浅?从旁边看鱼显得大?把鱼缸放在阳光下,为什么鱼缸的影子里有个较亮的光斑?解析:要学会联想法,鱼缸中间凸起,使我们想到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凸透镜解释缸中鱼变大,在太阳下有光斑就不困难了。

答案:从鱼缸上方看鱼缸,鱼缸底上的光通过水射向空气发生了折射,故看起来显得浅;从旁边看,凸形的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金鱼游到鱼缸边附近时,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凸透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我们实际上看到了金鱼的放大的虚像,鱼缸在太阳光下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聚点处形成一个较亮的光斑。

找出规律:凡是联系实际的题,我们要善于将实际情况与一些物理模型进行对比,看它是否符合某一物理模型的特征;找到了物理模型,就能用物理原理来解释现象了。

[例5] 如图6所示,OC,OD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发生折射的光的传播路线,EF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N为法线,图中A侧物质是,B侧物质是,入射角是,折OD与侧物质DABCNF65°50°EN′50°O方法提练:题。

例如假设DO[例6] 如图8所示,由A点发出一束激光在液面MN上的O点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光斑射到B点,由于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反射光斑由B移到C点(B和C是屋顶上的两点),试用作图法画出液面变化的高度。

图8解析:由于液面上升或下降,A点虚像不好确定,所以不好找虚像。

根据题意,入射光BM′hAMOO′N′CN[例8] 如图13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动D. 无法判断该像是( )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虚像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是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又由于像距大于物距,说明物体处于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像是放大倒立实像。

答案:A方法提炼: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虚像只能用眼看到。

在成像问题中,不管是平面镜、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组合光具除外),只要是虚像,必是正立的,实像必是倒立的,凸透镜(或凹透镜)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必是放大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必是缩小的像,这些结论对快速解题有很好的作用。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小 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s km /1035C.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 关于SARS 病毒传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通过光线传播,看一下非典病人就会被传染上B. 跟非典病人打电话,就会被传染得病C. SARS病毒通过飞沫、水等传播D. 只要不跟非典病人握手,就不会被传染上SARS病毒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不透明的物体被光线照射时,后面形成影子B. 日食、月食的形成C. 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D. 晚上探照灯的光束照到很远4. 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下列情况的哪一种()A. 正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等大的虚像5. 晚上在水平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 镜面、白纸都是亮的,因为都有光的反射B. 镜面、白纸都是暗的,因为侧面没有反射光线C. 镜面是暗的,因为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纸是亮的,因为它发生的是漫反射D.6. 平面镜厚2mmA. 1mm7. 如图1际时间是()A. 10时10分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 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等大的虚像9. 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火焰的像,如果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屏上的像()A. 上半部分没有了B. 下半部分没有了C. 无任何变化D. 依然完整,光亮度减弱10.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 100mm外B. 恰为50mmC.50mm以内D. 略大于50mm11. 凸透镜的焦距是f,将物体从距离透镜f6处移到距透镜f3处,物与像之间的距离()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判断12. 小周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B.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D. 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13. 人站在平面镜前以0.5m/s 的速度向镜走去,此时镜中的像向镜面移动的速度为( )A. 1 m/sB. 0.5m/sC. 0m/sD. 0.25m/s14. 在焦距是20cm 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 处,一个物体以10cm/s 的速度沿透镜主光轴靠近透镜,当物体运动到第6s 时,此时物体所成像为( )A. 倒立、放大实像B. 倒立、缩小实像C.15. A. C.二. 填空题16. 17. 现象。

18. 成 度角,如果铅笔尖紧贴镜面时,笔尖距它的像的距离为4mm ,则镜子的厚度为 m 。

1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 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 m/s 。

20. 站在河边看到清澈水中的游鱼和山的倒影,实际看到的是鱼的 像和山的 像。

前者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21.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明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 稍大,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可以把幻灯片上的画面放映到 上,形成 立 的 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着播在架上,聚光镜的作用是增加照到幻灯片上的 。

三. 简答题22. 到北极探险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在冰天雪地中如何获得火?23. 人站在向阳的窗户边,手拿平面镜,要从镜中看清自己的面部情况,人应面对窗户还是背对窗户?为什么?【试题答案】1. D 导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 m /1038⨯。

2. C 导解:掌握SARS 传播与预防的常识。

3. C 导解: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 D 导解:潜望镜有两个平面镜物体经平面镜两次成像。

5. C 导解: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

6. C 导解:平面镜的反射面是玻璃表面的涂层,笔尖到涂层之间的距离就是物体到反射面之间的距离。

7. B 导解:平面镜成像有对称性。

8. B 导解:不要忘记特殊光线。

9. D 导解:画折射光路图再作判断。

10. D 导解: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11. C 导解:物体从距离透镜6倍焦距处移到3倍焦距处;物距减小了3倍焦距但像距增大不到1倍焦距,故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

12. C 导解:观看远处物体,物距大于焦距。

13. B 导解:平面镜的对称性判断。

14. D 导解:第6s 时物体运动到距离凸透镜40cm 处,即为2倍焦距处,在光屏上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5. C 导解: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会使像变小一些,将部分超过取景框范围的人包括到取景框中。

二.16. 15°;75°;30°导解: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有小于90°和大于90°两种情况。

17. 折射 导解:太阳光通过不均匀大气层,发生折射。

18. 45°或135°;0.002 导解:平面镜成像规律19. 5103⨯;真空;8103⨯ 导解:光的传播速度要求记忆20. 虚;虚;折射;反射 导解:水中的鱼的像是光的折射产生的,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1. 凸透镜;焦距;银幕;倒;放大;实;倒;亮度导解:幻灯机原理三.22. 在北极工作人员可以将冰块制成凸透镜的形状,然后利用凸透镜在太阳光下能将阳光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